成矿理论-2010-4

合集下载

浅谈大宝山英安斑岩中铜多金属矿成矿模式

浅谈大宝山英安斑岩中铜多金属矿成矿模式

2023年 6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61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浅谈大宝山英安斑岩中铜多金属矿成矿模式梁 通(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广东 韶关 512127)摘 要:大宝山矿区斑岩型铜矿的成矿热液和成矿物质都起源于英安斑岩,形成于地幔作用下的下地壳重熔,流体中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和钾代钠能力。

矿区“先铜后钨”两阶段斑岩成矿的“双推双控双层”成因模式决定了在英安斑岩体内、英安斑岩体内碳酸盐岩捕掳体、逆冲推覆构造、远端湿矽卡岩、远端大理岩、上部英安斑岩、英安斑岩上部围岩和沿断裂延伸的远端等部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的勘查模型。

关键词:大宝山;斑岩型;铜多金属;成矿模式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1-0061-3Discussion on the Metallogenic Model of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Dabaoshan Ying'an PorphyryLIANG Tong(Guangdong Dabaoshan Mining Co., Ltd.,Shaoguan 512127,China)Abstract: The ore-forming hydrothermal and ore-forming materials of the Dabaoshan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originate from the dacite porphyry, formed by the remelting of the lower crust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mantle, and have strong oxidizing and potassium sodium substitution abilities in the fluid. The "double push and double control" genetic model of porphyry mineralization in the two stages of "copper before tungsten" in the mining area determines the exploration model with greater prospecting potential in the dacite porphyry body, Carbonate rock xenolith in the dacite porphyry body, thrust nappe structure, distal wet skarn, distal marble, upper dacite porphyry, upper wall rock of dacite porphyry and the distal extension along the fault.Keywords: Dabaoshan; Porphyry type; Copper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model收稿日期:2023-03作者简介:梁通,男,生于1989年,汉族,江西人,本科,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技术。

云南个旧卡房铜矿地质地球化学与矿床成因探讨

云南个旧卡房铜矿地质地球化学与矿床成因探讨

云南个旧卡房铜矿地质地球化学与矿床成因探讨云南个旧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锡多金属矿田,其中个旧矿田的主要产矿区是卡房铜矿。

目前,卡房铜矿的矿床类型有两种:玄武岩与大理岩层间的似层状矿体以及围岩与花岗岩接触带矿体。

围岩蚀变主要包括阳起石化矽卡岩化和金云母化。

通过分析结果得出卡房铜矿矽卡岩中的辉石主要为钙铁辉石和透辉石系列。

针对流体包裹体以及氢、氧同位素进行研究,从主成矿期到后成矿期,流体温度能够显著降低,而流体盐度基本保持不变,。

硫同位素分析表明,卡房铜矿似层状矿体中的硫化物主要来源于三叠系玄武岩,而三叠纪玄武岩和燕山期玄武岩为卡房铜矿接触带矿体提供了成矿所需要的大多数硫。

标签:矽卡岩流体包裹体个旧卡房铜矿1地质背景云南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田,位于特提斯构造与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交界部位,在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汇处。

具体来说,个旧大型锡多金属矿田位于华南地块最西部的右江褶皱带西缘,该矿区也属于滇东南锡多金属成旷带的主要构成部分。

个旧地区的地层以三叠系露出最广,仅上统顶部缺失。

中生界之前的地层只在矿区南部看到二叠系龙潭组少量出露。

在山间断陷的盆地中广泛分布有新生界沉积。

具体来说,矿区下三叠同飞仙关组杂色砂页岩,下三叠统永镇组砂泥岩,中三叠统法郎组碎屑岩及一些碳酸盐岩,中三叠统个旧组和法郎组是个旧地区分布最广泛的地层,也是主要赋矿层位。

在个旧地区西南部的红河深大断裂是三江褶皱带与华南地区的分界线,而南北向的个旧断裂是区域性小江岩石圈断裂的南延部分。

此外,还有NNE向龙岔河断裂,NW向白沙冲断裂以及轿顶山断裂、杨家田断裂以及陡岩断裂。

另外,区内还有贾沙复式向斜和五子山复式背斜,呈现北东三十度走向,横贯全区。

NS向的个旧断裂主要将个旧地区分为东区和西区两个矿区,砂锡矿主要产自西矿区,而东矿区主要产生原声锡矿。

东矿区的主要构造是南北、北北东、东西向的复式褶皱和大断裂。

北北东向的五子山复式背斜是东矿区的控矿构造,有四条东西向亚扭性大断裂将矿田由北向南分为马拉格、松树脚、双竹和老厂以及卡房等五个矿区。

深部钻探关键技术

深部钻探关键技术

深部矿产资源勘探钻进关键技术问题张晓西摘要:最新的成矿理论表明在我国大陆深部蕴藏着潜力巨大的矿产资源,因此,开展深部找矿工作已经成为地质找矿工作的重点。

而必须强调的是,在深部找矿过程中,除了利用更成熟的地质理论和更先进的物化探方法、遥感技术等新探测技术外,最终还需要使用钻掘(探)技术来取心取样,证实推断和探测的正确性。

勘探深度的增加,对钻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钻探设备、钻探机具、泥浆技术等关键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创造必要的研究条件对那些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研究,同时重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只有如此,钻探技术才能满足深部矿产资源勘探钻进的需要。

关键词:深部矿产资源钻探关键技术人才培养基础研究由于采矿技术水平的限制,过去我国的固体矿产勘探深度很少超过1500m,800-1000m孔深对于地质勘探取心钻进来说都算是深孔,而绝大多数矿山的勘查深度还不足500m。

《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2004~2010年),决定在有资源潜力和市场需求的老矿山周边或深部开展找矿工作,以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由于相当一部分危机矿山的深部和外围有许多未经充分勘查的成矿远景区,而最新的成矿理论表明在我国大陆深部蕴藏着潜力巨大的矿产资源,因此,开展深部找矿工作已经成为地质找矿工作的重点。

而必须强调的是,在深部找矿过程中,除了利用更成熟的地质理论和更先进的物化探方法、遥感技术等新探测技术外,最终还需要使用钻掘(探)技术来取心取样,证实推断和探测的正确性。

第一节取心钻进方法取心钻进长期以来是人们获取地球内部准确信息的唯一方法与手段。

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地球物理方法也可用于获取地球内部信息,但由于地球物理方法检测的是一个物性参数的集合,其解释依赖于大量地层或岩石物理参数的标定,并且其解释结果包含着大量的主观推测与判断,不能完全反应原位岩石的客观组成与存在,而且解释者不同,其解释结果可能截然不同,即通常所说的地球物理数据的多解性。

成矿理论PPT精选文档

成矿理论PPT精选文档
1
Groves等(1998)根据这些矿床与造山作 用之间独特的时、空关系,提出了“造山 型金矿床(orogenic gold deposits)” 的观点,代替中温热液金矿的叫法,来概 括上面提到的这几类金矿床,并认为造山 型金矿可形成于地壳中很大的深度范围内 (从近地表一直到>15km的深度上),表 现为在地壳不同深度上连续成矿。并参考 Gebre-Mariam等(1995)对太古代脉状 金矿的分类,认为造山型金矿也分为含义 完全相同的三类,即浅成、中成和深成金 矿床。
➢ pH changes may be important in ultramafic rocks (Kishida and Kerrich, 1987).
40
石英-碳酸岩脉中游离金的沉淀
➢ 水裂过程中伴随的大的压力波动或相分离 likely mechanisms for destabilizing aqueous sulfur complexes of gold ( 断层阀效应by fault valve mechanism)
3
世界上60%的金来自这一类型
➢ 20%直接来自这一类型; ➢ 40%来自于古砂金,但为古砂金的来源。 ➢ forty percent has been mined from the Witwatersrand
paleoplacer deposits whose gold source were Archean gold-quartz veins in greenstone belts.
Fluid mixing Boiling
Decrease in aO2
34
Decrease in aH2S and aO2 Decrease in aH2S and increase in PH

成矿理论

成矿理论

• 对包裹体进行分析,研究成矿温度、压力、
pH、Eh以及含矿流体成分等。
• 用同位素地质学方法确定成矿时代、成矿 物质来源,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等。
• 对有关成矿、成岩过程进行模拟实验。
• ③ 综合分析
• 在野外和实验室工作基础上,对各种数据、资料、 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对比,编制综合性的图件和 专题性图件,如地质图、岩相古地理图、构造裂 隙系统图、岩浆岩及岩相图、围岩蚀变图,成矿 阶段与矿物生成顺序图(不同成因的矿床需编制 的图件不一样),以及各种辅助图件,总结矿床 成因、矿床和矿体的时空分布规律,对找矿勘探 工作提出建议。
• 2)成矿理论研究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方面的进展
• 测年、测温、测成分手段;观测范围:陆-海;地表-地壳- 地幔-地核;方法:物-化-遥
• 实验 观察 分析
• 3)成矿理论研究思路方面的进展 • 水火之争 同生与后生之争 (人类的总体认识水平有关)
5、成矿理论的研究内容
• 翟裕生(矿床学的百年回顾与发展趋势(2000)
• 如沉积成矿理论,变质成矿理论,热水沉积成矿 理论,火山成矿理论等
• 3)对特殊的地质环境、某一时期所形成的矿 床组合、形成分布规律的总结--成矿系列理 论
• 翟裕生关于成矿系列的概念:矿床成矿系列是 指在一定地质单元内的某一地质发展时期,与 一定地质作用有关的不同地质演化阶段,相应 地在不同地质部位形成的,但有规律分布的,相 互间有成因联系的不同矿种、矿床类型的一组 矿床或矿群.
• ② 室内研究
• 用反光和透射光显微镜鉴定、研究透明与 不透明矿物的种类、结构构造、生成顺序 和形成方式(如草莓状黄铁矿)。
• 用各种化学分析方法、发射和原子吸收光 谱、X光荧光分析、中子活化、电子探针和 离子探针等分析方法,确定有关岩石和矿 物的化学成分及矿物微区的化学成分。

陈衍景-大陆碰撞成矿理论及应用-2010长春

陈衍景-大陆碰撞成矿理论及应用-2010长春
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研究及应用
陈衍景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yjchen@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 gigyjchen@
汇报内容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创建碰撞成矿理论
• 验证碰撞成矿理论
• 找矿应用和评价
我国地质 纲要、需 要和特色
• • •
拥有全球最大的两条碰撞造山带 找矿勘查需要——碰撞成矿理论 碰撞成矿研究的世界最佳实验室
早阶段矿物遭受构造变形
中阶段硫化物沿剪切裂隙充填 晚阶段脉体梳状, 张性裂隙
玲 珑 金 矿 地 质
早阶段石英脉 被构造破碎 中阶段硫化物 充填裂隙或空 隙 晚阶段碳酸盐 脉具梳状构造 穿切早、中阶 段矿物组合 成矿发生在挤 压向伸展转变 期,造山型!
煌斑岩成矿后 侵入
4、排他性的同位素证据 铁炉坪银矿 蒿坪沟银矿 康山金银矿
1、矿田或地体尺度的CMF模式
新认识
• • • • • • • • 极性分带 3阶段特点 中阶段最强 挤压变伸展 物质侧向源 流体由深源 变为浅源 模式变异 1/5~25万
陈衍景,1990,1991,1996,1998;Chen YJ et al., 1992, 1998, 2000, 2004, 2005, 2007, 2008
矿石铅同位素显 示,成矿物质来 自熊耳地体以南 UC 的官道口群 --—排他性证据
207


口 群
15
17 206 204 Pb/ Pb
19
21et al. 2009 Chen YJ Ore Geology Review
天山 望峰-萨日达拉金矿带
流体D ~ 18O:变质雨水
Sample stage
16.0
Tieluping ores

《成矿理论》PPT课件

《成矿理论》PPT课件

确定性标志和统计性标志
② 一个预测模型的信息必需是一个有序排列的有结构的信息群,而 不是随意的信息堆集。因此在建立找矿预测模型时,需注意信息的层次 性和结构特点。
③ 建立找矿模型时要搞清哪些标志可以用来认定或推测哪个级别的对 象,是用来确定成矿区域的,还是矿床或是矿体的。如重熔杂岩体的出 现,断裂构造的发育,一般用来指示成矿区域可能存在,而电法异常和 矿化蚀变带的特点则可用于深部矿体的预测。
六、 找矿模型
1 为什么要建立找矿模型? 2 找矿模型的概念 3 找矿模型中的信息分类 4 找矿模型的中心任务 5 找矿模型的特点
1)为什么要建立找矿模型?
描述性模型→矿床的“一般性”的形象→一套基本标志→寻找该类 矿床的标准样板。
成因模型→成矿的过程和形成机理→对矿床有更深刻的了解→某个 现象或属性对这类矿床是否是本质?→新发现的、与描述性模型 中有所不同的现象可否与原模型中的等价?
不同结构(成分)的侵入岩并有侵入关系
Ⅱ(Ⅲ)级深大断裂
地质图件上显示的深大断裂
物探解译确定的深大断裂
Au中-低背景场中存在大片高值 分散流反映的Au(Ag、As)大片异常
异常区
助于正确认识信息的作用。 首先将与矿床形成条件有关的信息根据它们与矿床产出关系,分成必要条件和有利条件
必要条件
一类矿床产出的必要条件是它们出现必不可少的条件。缺少这个条件,此类矿床不会出现。例如对胶东 金矿来说,合适的断裂构造,以及重熔型的花岗侵入岩体,胶东群和荆山群地层就是招远金矿集中区金 矿产出的必要条件。一类矿床的必要条件,可以从它的矿床模型中找出。
① 当我们对要寻找矿床的标志不能直接认定时(非确定性标志),往 往只能通过一些间接的统计性标志进行估计。

成矿理论

成矿理论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成矿作用—以波尔盖拉金矿床及高松山金矿床为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成矿作用—以波尔盖拉金矿床及高松山金矿床为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是金、银矿床的一种重要类型。

按林格伦(1922,1933)对浅成热液的定义,这类矿床包括贵金属(碲化物或硒化物)、贱金属、汞和辉锑矿等矿床,矿床是在低温(小于200℃)和中压条件下从有火成喷气的含水溶液中形成的,是指发生在浅处并常在火山岩中定位的矿化体,常出现一些不协调的矿物组合,即在同一矿床中同时出现高温矿物组合和低温矿物组合。

现代矿床学研究认为这类矿床普遍存在过较高的成矿温度(200~300℃),有时可达400℃,成矿压力低于112MPa。

尽管如此,现在仍然沿用了/浅成低温这个术语,但概念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并不意味着这类矿床必须形成于低温(如小于200℃)条件下。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包括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热泉型矿床以及微细浸染型矿床。

前两类矿床的成矿围岩通常为火山岩、次火山岩。

后一类矿床的成矿围岩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

本文将只讨论前两类矿床。

目前比较流行的分类如下:Silberman等(1986)将浅成热液矿床划分为高硫和低硫的富矿囊型以及高硫和低硫热泉型;Heald等(1987)分为明矾石-高岭石型(酸性硫酸盐型)和冰长石-绢云母型;Bonham(1986)将这类矿床为低硫型、高硫型和碱性岩型。

其中以Heald的分类和Bonham的分类应用最广。

1.成矿背景及成矿作用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形成的构造环境主要为岩浆弧和弧后的张裂带。

这种岩浆既可以是陆缘岩浆弧,也可以是岛弧环境。

这样的构造在全球主要有3条,即:环太平洋成矿带、地中海-喜马拉雅成矿带和古亚洲成矿带。

在环太平洋东西两带均发育有火山、次火山内外两条带。

在环太平洋东带,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除沿美洲西海岸岩浆弧分布外,在弧后几百公里有一条平行于火山弧的弧后引张带。

该带在不同地段表现形式不同,在北美,表现为盆地-山脉省,正断层广泛发育,地堑(盆地)和地垒(山脉)相间平行排列,其双峰式火山作用表明拉张应力场的存在,系弧后裂谷作用早期阶段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缘带:以辉石岩为底,具骤冷结构,其上为辉长岩,与之呈侵入关 系;
底部带:呈多个韵律旋回,每一完整旋回均由古铜辉岩、斜辉橄榄岩、 纯橄榄岩组成。产少量铬铁矿,一般没有工业意义,只在个别地区有 工业矿层;
临界带:为含铬铁矿的辉石岩及斜辉橄榄岩组合,铬铁矿有数十层, 每层厚从小于1cm到2m左右,多数为1cm。其沿走向最长达90km, 一般也达数十公里。临界带顶部为一呈伟晶状的超镁铁岩,称梅林斯 基层,其中含数厘米至数米厚的铂矿层,主要为砷铂矿和铁铂矿,含 少量Cu-Ni硫化物,其上为苏长岩、斜长岩; 主带:为含磁铁矿的苏长-辉长岩群;
早期岩浆矿床 晚期岩浆矿床(残余矿浆贯入) 矿床成因 • 我国的铬铁矿矿床都属于受构造控制类型; 如: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矿床 陕西松树沟铬铁矿床、 河北放马峪铬铁矿矿床
实例7 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铬铁矿矿床
铬铁矿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矿产,是工业铬的唯一 矿石矿物。
铬是不锈钢及其他一些钢材和非铁合金必不可少 的组分。铬铁矿还可作为耐火材料,在电镀、制 革、颜料和染料等工业部门用作铬化工制品原料。 铬铁矿几乎都采自超镁铁质和镁铁质火成岩中的 块状、稠密浸染状矿石,由其风化剥蚀形成的砂 矿产量只占产量的一小部分。
• 上部封闭分异阶段(Upper Main Zone • and Upper Zone), 没有大的岩浆加入 • (除上部开始前外),在巨厚的岩层内发生结晶 分异作用
• 成矿模型 • 铬铁矿层:分布于上、下关健带,属带入 岩浆体积增多时,如果“碰到””顶板”, 则混入顶板长英质组分,引起铬铁层形成。 这可由锶同位素值说明。
• 一、矿床地质模型 • 特征描述 成层的铬铁矿产在大型复层镁铁 质—超镁铁质岩体的下部中带 • 成矿环境 • 岩石类型 侵入体由苏长岩、辉长—苏长岩、 纯橄揽岩、方辉橄投岩、檄揽岩、辉石岩、 橄长岩、斜长岩及辉长岩组成。 • 岩石结构 堆积结构、自形晶比例渐变,部 分为嵌晶状基质
• 地质时代 一般为前寒武纪,但有的岩体也 可能晚至第三纪 • 成矿环境 岩体侵位于花岗片麻岩或火山— 沉积岩层中。 • 构造背景 克拉通式,主要位于前寒武纪地 盾区内。 • 伴生矿床类型 斯蒂尔沃特镍-铜矿床;梅 林斯基铂族元素合矿层及布什维尔德铁— 钛-钒矿床;铂族元素砂矿
具有层状序列的岩 石出露在分别称为 东、西和北布什维 尔德的3条大致为弓 形的岩带内,具有 相似的层状序列; 布什维尔德岩筒中 包含了早期岩浆矿 床、晚期岩浆矿床 和熔离矿床等所有 的岩浆矿床成因类 型和有关矿产。
图3-4 布什维尔德东矿带地质图 1-未划分地层;2-浦利脱尼亚系;3-花岗岩及伴生岩石;4-临界带;5-过渡带及冷凝带;6主苏长岩带及上带;7-斜长岩中矿层(中组);8-斯蒂尔波特矿层(下组);9-梅林斯基层 (含铂);10-断层;11-西矿带矿层;12-地质界线;13-主铬铁矿亚带;14-花岗岩残留体
分布——产在造山带或离散板块边缘、大 洋地壳环境下的阿尔卑斯型超镁铁质杂岩 体中,其中不少被认为属于蛇绿岩套,成 因上一般与纯橄榄岩关系密切;
• 主要控矿构造 板块缝合线控制蛇绿岩的分布;而蛇绿 岩中地幔橄榄岩的塑性流变构造控制矿体的分布。矿 体严格受岩体控制 • 赋矿岩石特征——受超壳断裂控制,常成群成带分布, 具有多期侵入特点。岩体规模由数平方公里至数百平 方公里不等,产状和围岩有时一致,有时呈斜交侵入 接触; • 岩石组合为纯橄岩、方辉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矿体 主要赋存于纯橄岩与方辉橄榄岩构成的杂岩带中,且 纯橄岩越多,矿化越好 • 成岩成矿时代 大多为中泥盆世,部分为燕山期 • 共生矿床类型 滑石菱镁岩型金矿床、石棉矿床
根据矿床产出的地质构造特征和几何形态以及含 矿岩石的岩性特征,铬铁矿矿床可分为层状和非 层状(阿尔卑斯型)两类。有人把与蛇绿岩有关 的铬铁矿矿床也列入非层状铬铁矿床中。
• •
层状铬铁矿矿床
占总储量的98% 世界铬铁矿总产量的45%



非层状(豆荚状)--阿尔卑斯型
占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量占2%
世界铬铁矿总产量的55%
顶部带:为含钒磁铁矿、含铁辉长岩、橄长岩、斜长岩、闪长岩类, 含磁铁矿二十多层。
整个布什维尔德岩筒,以临界带顶部的梅林斯基含铂镁铁岩为界,其 下为超镁铁岩群,富产铬铁矿;其上为镁铁岩群,富产含钒磁铁矿。 镁铁岩群系侵入超镁铁岩群而成。
表 3-2 布什维尔德杂岩体层状岩系剖面层序 岩带 亚带 亚带 D 亚带 C 顶部带 亚带 B 亚带 A 亚带 C 主带 亚带 B 亚带 A 梅林斯基层 临界带 上亚带 岩石组合 橄榄闪长岩、闪长岩 斜长岩、磁铁矿层 磁铁辉长岩、橄长岩 橄榄辉长岩、磁铁矿层 磁铁辉长岩、长石辉岩、磁铁矿层 辉长苏长岩、苏长岩、辉长岩 辉石标志层 辉长苏长岩、苏长岩 苏长岩、斜长岩、辉石岩 苏长岩、斜长岩、铬铁岩、梅林斯基层
块状和基质浸染状铜 镍硫化物(斯蒂尔沃 特铜-镍矿)
• 矿床特征 • 矿物组合 铬铁矿+钛铁矿+磁铁矿十磁黄铁矿+ 镍黄铁矿土黄铜矿+铂族元素矿物 • (主要为硫钌锇矿、硫铂矿及硫镍铂钯铂矿)。 • 结构/构造 致密块状一浸染状,堆积结构。 • 蚀变 与成矿无关。 • 控矿条件 矿体可能产于纯橄榄岩,斜方挥橄岩 或斜长岩中。盆地的凹陷部位铬铁矿层增厚
堆积铁辉长岩 至闪长岩
钒-钛磁铁矿层 (布什维尔德Fe-Ti-V)
堆积辉长岩和 辉长-苏长岩
Base of UZ V-Ti magnetite 典型镁铁-超镁铁 质层 状杂岩体的图解 (据Norman J. Page(1986))
堆积斜长岩、橄 长岩、辉长岩
堆积苏长岩、斜长岩、 少量橄榄岩
+
+
+
+
矿体类型
矿体产状 矿体形态
岩相控制的矿床
岩体底部 扁豆状、透镜状、 似层状、巢状
构造控制的矿床
岩体的边部或岩体 内部的原生裂隙中 脉状、透镜状、 豆荚状和串珠状
与围岩关系 矿石构造
矿石结构
渐变过渡 浸染状、条带状构造
中-细粒自形、半自 形结构
突变关系 块状、浸染状、豆状、角砾 状构造
半自形、它形结构
岩浆成分变化:岩浆混合或同化作用;氧逸度变化;总压力增加
可以,有的岩体中 出现花岗岩包体,
布什维尔德需 硅铝质物质太多 另岩体上部成分 并不是富碱和硅, 而是富铁铁
演化到一定程度的岩浆
更原始的基性岩浆
• 正堆积岩 Orthocumulate 堆积矿物之间残余岩 浆为上覆堆积矿物所封存,它结晶后的总成分相 当于初始岩浆的成分 结晶作用发生于连续降温 条件下,长石环带内外有别 有新产生的分异矿 物 • 补堆积岩Adcumulate 堆积矿物之间的残余岩 浆与其上述的岩浆整体上发生缓慢扩散,在温度 没有明显下降的条件下,堆积矿物连续结晶,长 大,并相互联接,固结成岩,堆晶矿物成分均匀, 缺乏不同于堆积物矿物成分的后堆积矿物。 • 中堆积岩Mesocumulate:特征介于前两者之间
斯蒂尔波特铬铁岩层 (LG6) 辉石岩、斜辉辉橄岩 下亚带 上古铜辉岩亚带 铬铁岩、斯蒂尔波特层 古铜辉岩 斜辉辉橄岩、纯橄岩 古铜辉岩 长石古铜辉岩、斜辉辉橄岩、纯橄岩 辉石岩群、辉长岩群 (转引自任启江等,1993)
底部带
斜辉辉橄岩亚带 下古铜辉岩亚带 底部亚带 边缘带
• 二、经典成矿理论解释 • 早期岩浆矿床:形成于岩浆冷凝结晶的早 期阶段,有用矿物结晶早于硅酸岩矿物的 岩浆分结矿床。
含镍的硫化物
豆荚状铬铁矿
• 矿体赋存部位 矿 体主要赋存在蛇绿 岩剖面中的纯橄岩 方辉橄榄岩杂岩带 和超镁铁质堆积岩 下部,前者中矿体 具工业意义,后者 中矿体一般不具工 业意义。
• 矿体基本特征 呈扁豆状、透镜状,与地幔 橄榄岩中的叶理呈整合或次整合相交;矿 体“成群分布、分段集中 • 矿石矿物组合 铬铁矿+铝铬铁矿+亚铁铬铁 矿。
铂族元素带 (梅林斯基层铂族元素)
堆积辉长岩
Base of MZ Merensky reef
铬铁矿层可能出现 (布什维尔德Cr)
堆积方辉橄榄岩、 纯橄榄岩、辉石岩
UCZ Cr with high Pt LCZ Cr layer LZ
堆积辉石岩、苏 长岩、辉长岩 辉绿岩和苏长 岩石墙及岩床 变质沉积岩 40021
受动力挤 压流动的 含矿残余 熔体被挤 压到裂隙 中去,形 成贯入式 矿体
• 铬铁矿等具有高晶格能的氧化物,在岩浆挥发组 分低、氧逸度较高和有用组分含量较高等有利条 件下,有用矿物可早于硅酸盐矿物或与橄榄石同 时结晶。 • 结晶的矿物因比重大于岩浆而下沉。 • 依据斯托克斯公式,下沉速度与矿物比重成正比, 与矿物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 岩浆中氧化铬的含量远低于硅酸盐,与铬铁矿稍 晚或同时结晶的橄榄石常因颗粒大沉降快而先堆 积于岩浆房的底部形成橄榄岩,而后是小颗粒的 铬铁矿在其上部堆积形成矿层 • 再后,应依次为较晚结晶的斜方辉石、单斜辉石 堆积形成斜方辉岩、二辉岩、单斜辉岩等岩相带。
• V-Ti 磁铁矿矿床 • 位于UZ底部,在杂岩体的南部,直接与围 岩片麻岩接触,相当于岩体底部,形成下 部矿体;在杂岩体的西部、东部和北部等, 未形成矿床,但出现UZ底部的辉岩层
• 实例 8 • 蛇绿岩中(阿尔卑斯型)豆荚状铬 铁矿矿床
• 蛇绿岩铬铁矿可以划分为富铬(铬尖晶石的 Cr# = 100Cr/(Cr+ A l) > 60) • 富铝(Cr#< 60) 2 种类型 • 富铬富铝型(Cr# > 60~ <60)
岩浆结晶分异及重力聚集理想模式示意图
在冷凝 带形成 后,早 期岩浆 结晶;
早结晶的 图 3-1 岩浆结晶分异及重力聚集理想模式示意图 较晚结晶 含矿残浆 不同比重的 铁镁质矿 比重小的 向下(通 (转引自姚凤良, 1983) 矿物按重力 物和矿石 硅酸盐晶 过粒间空 关系占据各 a-镁铁岩浆结晶; b-冷凝带;c-铁镁质矿物结晶;d含矿残余岩浆 矿物向下 体向上漂 隙)集中; 自位置;如 沉坠,随 浮,结果 富含挥发组 后结晶的 在下部形 分,此时在 成矿体; 硅酸盐矿 硅酸盐晶体 物位于上 的间隙内就 部; 会被富含金 属的残余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