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晚期症状
晚期肝癌患者有什么征兆呢

晚期肝癌患者有什么征兆呢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种,人们日常说的肝癌指的多是原发性肝癌。
肝癌早期症状比较隐匿,早期一般没有任何症状,当患者出现明显的肝癌晚期症状时,病情往往已比较严重,而且治疗难度也会加大,所以晚期的死亡率还是很高的。
肝癌晚期死前症状的表现如下:1、严重缺乏食欲可能癌瘤本身造成的疼痛不适、便秘和情绪紧张抑郁以及肠胃道念珠菌病等有关,对食物缺乏兴趣,并且常因胃、食道下段或肝的肿瘤刺激横膈膜造成时候呃逆现象,在精神和营养的摄取上的匮乏,更加重了癌肿病人的病情。
2、严重恶心呕吐晚期癌症病人常见的症状,可能是治疗造成的的付作用,也可能是癌症侵犯消化或神经系统而造成的,其症状往往比癌症疼痛更令人苦恼。
3、肝区疼痛肝癌晚期的正常组织会受到肿瘤的破坏和浸润,引起对邻近的神经根受到压迫和破坏,局部组织缺血坏死,血液回流受阻,骨与骨膜受到浸润均可造成疼痛。
因而,疼痛是晚期肝癌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病状。
4、恶性腔内积液恶性腔内积液是恶性肿瘤的重要并发病,肝癌晚期发生恶性腔内积液的部位有胸腹腔、腹膜腔、心包腔等,若处理不当可致迅速恶化导致死亡。
5、呼吸困难是晚期癌症病人比较难以处理的症状,严重的呼吸困难易造成恐惧,而恐惧本身又加重呼吸困难,若没有及时处理易造成休克死亡。
6、肝性昏迷常为肝癌终未期的表现,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大量利尿剂、电解质紊乱等常可诱发肝性昏迷,因而在肝癌晚期应特别注意。
温馨提示:肝癌晚期到死亡的阶段其症状比较明显,如消瘦,手足浮肿,口齿不清,心跳加速、发热,腹胀、腹泻、严重者会有吐血,肝癌晚期临死前的症状也和平时不会有太大的不同。
肝癌临死前会出现一些并发病,消化道大出血、癌瘤破裂、肝性昏迷等严重状况。
原文链接:/ga/2014/0726/184476.html。
原发性肝癌讲稿(1)

原发性肝癌讲稿(1)原发性肝癌讲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我今天的主题是原发性肝癌。
一、现状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全球每年有70万人死于肝癌,其中大多数为原发性肝癌。
在我国,肝癌已成为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七位。
而肝癌死亡人数,已超过世界各国保持高位的50500人。
尤其在我国,因为乙肝等各种肝病高发,导致我国肝癌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
二、原发性肝癌的症状和诊断1. 症状:原发性肝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晚期才有明显表现。
常见症状为:不明原因的上腹部不适、肝区疼痛、恶心、呕吐、消瘦、黄疸等。
2. 诊断:诊断原发性肝癌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①超声检查(US);②放射性同位素扫描(RI);③CT扫描(CT);④磁共振成像(MRI);⑤肝动脉造影(DSA)。
三、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案主要有手术切除、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等方法。
其中,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最有效的方法。
但是,因为原发性肝癌多数在早期无明显症状,晚期才被发现,因此手术治疗的有效性难以得到保障。
而且手术治疗存在术后并发症,因此选用何种治疗手段需要医生根据个别情况结合综合分析。
四、预防早期的预防和治疗是预防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环节。
1. 定期体检;2. 监测慢性肝病,及时诊断、治疗;3. 减少酗酒、吸烟;4. 避免长期接触有害物质;5. 饮食健康,多食新鲜蔬果。
五、总结原发性肝癌是一种高发致死疾病,早期检查和预防十分重要。
对于已经患者要及时诊断治疗,提高治愈率。
乙肝疫苗接种、饮食健康、避免常接触有害物质、戒烟限酒等也能起到重要预防作用。
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肝癌死亡率会得到进一步降低,让人民群众健康快乐的生活,得到更充分的保障。
肝癌到来之前,身体会给你3次警告?

肝癌到来之前 ,身体会给你 3次警告?肝癌是恶性肿瘤疾病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可分为原发性肝癌与继发性肝癌两种类型,对患者的身体机能与身体功能危害性比较大。
肝癌与大多数恶性肿瘤一样,在发病初期并没有显著的表现,随着病情进展,疾病越来越严重,发现时就已经处于中晚期,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
事实上,肝癌在到来之前身体会发出预警,会出现一些不易察觉的预警信息,只要掌握这些信息,并做好定期体检等工作就能及时确诊疾病,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一、肝癌的表现原发性肝癌:(1)症状:早期肝癌通常没有特异性症状,中晚期肝癌症状比较多,比较常见的有腹胀、肝区疼痛、纳差、乏力以及消瘦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随着腹泻、黄疸、低热等症状,肝癌破裂之后出现急腹症表现等;也有部分患者症状并不明显,或者仅仅表现为转移灶症状。
(2)体征:早期肝癌的阳性体征并不明显,或者仅仅会伴随着类似肝硬化体征;中晚期肝癌常常会出现腹水、黄疸、肝脏肿大等体征;另外,合并有肝硬化患者常常会出现下肢水肿、肝掌、蜘蛛痣等体征,出现肝外转移等情况时会出现转移部位相应的体征。
(3)并发症: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肝肾衰竭以及时肝癌破裂出血等。
继发性肝癌:(1)原发性肿瘤的表现:主要见于无肝病病史患者当中,肝脏转移属于早期,并未出现相应的症状,原发性肿瘤症状比较明显属于中晚期,此类患者的继发性肝癌通常是在原发治疗的检查或随访当中可发现。
(2)继发性肝癌的表现:患者主诉通常为上腹部或肝区出现隐痛或闷胀等情况,随着疾病不断发展,患者会出现食欲差、消瘦、乏力等症状,通常属于中晚期症状;在体检过程中在中上腹部可扪及肿大肝脏或有触痛的硬结节,晚期则会出现腹水、黄疸以及贫血等表现;这类患者的表现与原发性肝癌表现类似,但是病情发展比较缓慢,病情程度也比较轻微,多数会在肝脏检查时发现或出现疑似转移的可能,通过进一步检查可发现原发肿瘤,部分患者经过多重检查均不能有效找到原发病灶。
原发性肝癌晚期死前征兆

原发性肝癌晚期死前征兆?原发性肝癌晚期死前征兆?焦作中海中医肿瘤医院张中海主任指出,原发性肝癌临死前病症有什么?肝癌晚期,伴随着癌瘤的外扩散,医治难度系数大,且致死率高,掌握肝癌死前的一些病症,可谓是亲属和病人所关心的,便于及时处理和医治。
原发性肝癌临死前病症介绍1、呼吸不畅:出現这一病症是由多种多样缘故造成的,是晚期癌症病患较为无法解决的病症。
肝腹水,可造成隔肌挪动度降低,危害吸气作用;恶液质,将会出現比较严重的肺部感染;恶性肿瘤出現肺迁移,肺实质萎缩,出現心力衰竭这些。
比较严重的呼吸不畅易导致害怕,而恐惧本身又加剧呼吸不畅,若沒有妥善处理易导致心搏骤停身亡。
2、显著的消化道症状,是晚期肝癌病人最普遍的病症之一,通常会因为欠缺胃口和恶心干呕导致肝癌病人没法一切正常饮食搭配,将会与肝癌造成的痛疼不适感、严重便秘和心态焦虑不安抑郁症等相关。
当恶性肿瘤刺激性横膈膜、胃、食管下面时可出現恶心想吐、呃逆状况,另外因为放疗等治疗法的不良反应或恶性肿瘤刺激性消化道、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恶心呕吐、精神不振等病症。
精神实质上的躁动不安和营养成分摄入上的贫乏,更为重了癌瘤患者的病况,使患者精力贫乏,虚弱不堪。
3、肝区隐痛:当肝癌发展趋势到晚期总会出現的一种病症,也是肝癌身亡的缘故之一。
肝癌晚期肝外膜常遭受疾病的侵润,可出現较比较严重的扎针样或钝性延续性的肝区隐痛。
当伴随肝癌包块裂开时可造成强烈的痛疼、急腹症等临床症状,一旦出現强烈痛疼应猜疑肝结节裂开的将会,快速提前准备紧急措施开展抢救。
4、恶变腔内积液:肝癌是一种肿瘤,具备非常大的不良影响。
恶变腔内积液是肝癌的关键病发症,肝癌晚期产生恶变腔内积液的位置有胸腹部、腹膜腔、心包腔等,若处理方式不正确能致快速恶变造成身亡。
5、肝性昏迷:是肝癌晚期临死前普遍的症状表现,可由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很多利尿药、低钙血症等缘故引起,关键临床症状是脑血管意外、个人行为紊乱和晕厥,具备很高的致死率。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原发性肝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临床表现。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腹部不适、腹胀、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乏力、发热等。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黄疸、肝大、腹水等表现。
需要指出的是,早期原发性肝癌可能无明显症状,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如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硬化患者等,应定期进行肝癌的筛查。
二、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和PET-CT等。
在B超检查中,原发性肝癌呈低回声或等回声肿块,边界模糊,部分病灶可出现点状强回声。
CT检查可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边界及血供情况,对于肝内转移灶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
MRI检查对于肝脏的软组织分辨更好,对于小肿瘤和血管浸润的显示也更为清晰。
PET-CT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肿瘤的代谢情况,对于判断原发性肝癌的恶性程度有一定的帮助。
三、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也有着重要意义。
常规的血清学检查包括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α-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的检测,这些指标的异常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组织学检查。
组织学检查是原发性肝癌最终确诊的金标准。
肝穿刺活检是常用的组织学检查手段,通过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可以明确肿瘤的类型和分级,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总结。
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多种手段。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肝癌的筛查,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原发性肝癌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肝癌有那些类型

肝癌有那些类型肝癌有那些类型?我们大家都知道疾病它根据它不同的表现又分为不同的类型,而肝癌疾病也是如此划分的,而肝癌患者如果想要治愈疾病就必须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这样才好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判断,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吧!肝癌有那些类型?肝癌(liver cancer)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由肝脏内的细胞所引发的癌病,称之为“原发性肝癌”,由身体其他器官的癌症转移到肝脏而形成的肝脏恶性肿瘤,称为继发性肝癌,也称“转移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根据组织学分类可以分为“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和“混合型”。
初期症状并不明显,晚期主要表现为肝痛、乏力、消瘦、黄疸、腹水等症状。
中国是乙肝大国,我国的肝癌多在乙肝肝硬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丙肝病人也在逐渐增加,乙肝后也会发展为肝癌。
肝癌有那些类型?(1)肝硬化型:患者原有肝硬化症状,但近期出现肝区疼痛、肝脏肿大、肝功能衰退等现象;或者患者新近发生类似肝硬化的症状如食欲减退、贫血清瘦、腹水、黄疸等,而肝脏的肿大则不明显。
(2)肝脓肿型:患者有明显的肝脏肿大,且有显著的肝区疼痛,发展迅速和伴有发热及继发性贫血现象,极似肝脏的单发性脓肿。
(3)肝肿瘤型:此型较典型,患者本属健康而突然出现肝大及其他症状,无疑为一种恶性肿瘤。
(4)癌转移型:临床上仅有癌肿远处转移之表现,而原发病灶不显著,不能区别是肝癌或其他癌肿;即使肝脏肿大者亦往往不能鉴别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的肝癌。
上述几种类型以肝肿瘤型最为多见,约半数患者是以上腹部肿块为主诉,其次则为肝脓肿型,约1/3以上的病例有上腹部疼痛和肝脏肿大。
肝癌的发生虽与肝硬化有密切关系,但临床上肝癌患者有明显肝硬化症状者却不如想象中之多见。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肝癌它有着不同的症状表现,如果患者能够详细描述自己的病情的话这就可以帮助医生尽快对自己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为自己的疾病得到治理争取到时间,所以大家十分有必要多了解一下疾病知识。
原发性肝癌

病例三
男 48岁
病历摘要:B超检查示肝左叶3.2CMX3.0CM 肿块。
影像表现:肝脏大小形态未见明显异常, 肝包膜表面欠光整,肝左叶外侧段包膜下 见一个稍低密度影,境界不清,凸向包膜 外,增强扫描:动脉期示左叶病灶周边强 化明显,并见异常血管影,病灶大小约 3.0CMX3.0CM,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强化减 低,门静脉主干直径约1.4CM,主干及分支 未见明显充盈缺损,脾脏前后约9个肋单元, 胆囊、胰腺未见明显异常,腹腔未见积液, 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原发性肝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肝细胞癌:亚洲人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
瘤(乙肝、肝硬化)。
男性多见,好发于30~ 60岁。 早期一般无症状,中晚期表现为肝区疼 痛、消瘦乏力、黄疸、AFP阳性。
病理
分型: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 血供特点:由肝动脉供血,且90%为富
血供肿瘤
肝细胞癌的CT分型与病理分型相似:
巨块型:直径大于5cm,最多见
印象:1、肝左叶外侧段占位,考虑:原发 性 肝癌。 2、脾大。
病例四
男 58岁
病历摘要:CT检查显示肝癌。
影像表现:肝脏体积增大,形态饱满,肝 右叶呈块状低密度影,且累及左叶内侧段, 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并见 增粗、迂曲血管影,门静脉期强化程度迅 速下降为低密度,肝内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门静脉直径约1.27CM,右支未见显示,脾 脏增大,胆囊、胰腺未见异常,腹膜后未 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扫描层面左肾见一个 点状阳性结石影。
结节型:每个癌结节小于5cm
弥漫型:小结节弥漫分布全肝 小肝癌:小于3cm的单发结节或2个结 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cm肝细胞癌
原发性肝癌临终症状表现有哪些

原发性肝癌临终症状表现有哪些
虽然说癌症不是不治之症,但是一旦癌症到了晚期,在治疗上面就非常的困难,而且治愈的可能性是相当的小。
不过,现在的医学如此的发达,可以通过各种的方法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接下来华夏肿瘤康复会带我们看看原发性肝癌临终症状表现有哪
些?
原发性肝癌晚期临终症状:
1、消化道大出血:导致肝癌死亡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消化道出血,肝癌晚期门静脉高压而导致的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并且由于肝癌晚期出现的肝功能受损、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而易发生食管、胃底或癌结节破裂出血等症状,而且其发病迅速、危险度及病死率之高,要特别注意了。
2、出现肝区剧痛:会出现肝区剧痛,是因为肝组织长期受到肿瘤的破坏与浸润,还有就是肝组织的局部缺血坏死等多种因素,导致肝癌肝区剧痛。
特别是在肝癌晚期,这种疼痛症状就会加重,体质极其微弱的晚期肝癌患者,就会因为承受不了这样的疼痛,而出现昏厥和休克,若治疗不及就会死亡。
3、出现肝性脑病:到了肝癌终末期就会出现肝昏迷现象,这可能是因为上消化道出血、感染、低钾血症、抽放腹水不当等各种原因,导致肝性脑病,这种病的治愈率低、死亡率高。
所以到了肝癌晚期,患者要注意预防肝性脑病的各种诱发因素。
原发性肝癌晚期临终症状给患者们带来的疼痛是巨大的。
对于这种情况,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同时还要给患者做好生活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疾病,其发展迅速,自然生存期短,是目前最险恶的癌症之一。
早期原发性肝癌症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出现明显的原发性肝癌的症状已经属于中晚期。
原发性肝癌晚期症状:
原发性肝癌晚期症状---肝区疼痛与肝肿大:肝区疼痛常是肝癌患者的重要主诉,多呈间歇发作或持续性的钝痛、胀痛,为肿块迅速增大胀逼肝脏包膜等所致。
肝脏进行性肿大、压痛,质地坚硬,边缘不规则,表面呈结节状,是肝癌最具特征性的常见体征,往往可由患者自己扪及而就诊。
若癌肿位于肝之膈面内,则可使横膈抬高,肝上下界叩诊浊音区增宽,而肋缘下可能触不到。
有时可闻及肝区摩擦音或血管杂音。
原发性肝癌晚期症状---黄疸:肝细胞为癌肿广泛浸润可致细胞性黄疸;癌块压迫胆管或癌组织脱落堵塞胆管可致阻塞性黄疸,黄疸呈进行性加重。
胆管细胞癌的黄疸出现早而程度亦重。
原发性肝癌晚期症状---肝硬化表现:大多数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故常有脾肿大、侧支循环建立和腹水等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表现。
尤其是其转移性瘤栓可加重门静脉阻塞,使腹水等症状更加明显,腹水量短时间内增多,呈漏出液或血性腹水。
原发性肝癌晚期常出现远处转移。
肺转移最常见,表现为顽固性咳嗽、咯血、癌性胸水,甚至有肺梗塞等。
其他向骨骼、脊柱、颅内转移分别有相应症状产生。
发性肝癌晚期症状在全身的表现有:消化功能紊乱、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还有发热、乏力、衰弱、进行性营养不良和消瘦,甚至可形成恶病质。
由于癌组织对机体内分泌与代谢的干扰,部分患者尚表现有伴癌综合征,主要是低血糖和红细胞增多症,偶有高血钙、高血脂、类癌及黑棘皮症等。
原发性肝癌晚期转移
肝癌细胞生长活跃,侵袭性强,周围血窦丰富,极易侵袭包膜和血管,导致局部扩散和远处转移。
肝癌转移的发生率与疾病的病程发展、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等因素密切相关,有肝内转移和肝外转移。
转移的途径有血行播散、淋巴道转移、直接浸润和种植转移。
医源性转移多与手术操作有关,肝癌破裂可导致腹腔内广泛转移。
许多病例发现早期就可以通过门静脉癌栓转移至肝脏或其他脏器,小肝癌的血管内癌栓形成率达30%,所以肝内转移是肝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
尸检发现,肝外癌转移亦不少见,转移率约达40%~71.6%。
(1)肝癌的转移途径:肝癌的转移可通过血道、淋巴道和直接播散、局部扩散等方式转移到其他器官或组织。
①血道转移:肝癌侵入门静脉导致肝内血道转移十分常见,在血窦丰富,纤维组织稀少,无肝硬化的肝组织中更为明显,故常形成多个“卫星结节”。
肝癌经血道肝外转移的主要脏器为肺脏,肝癌发生肺转移约占肝外转移的90%,多因血管中小癌栓进入血液循环后滞留肺脏形成转移癌灶。
肺内癌转移结节直径<1cm,弥散分布于肺叶,常呈球状,切面呈灰白色,中央可有出血、坏死。
肝癌骨转移亦较常见,各地报道的资料不一致,在3%~16.2%,常见部位为脊椎骨、肋骨和胸骨,其次为骨盆、头骨和股骨上端。
骨转移癌可导致病理性骨折。
少数肝癌可以转移到肾上腺、肾和脑。
②淋巴道转移:大约30%肝癌细胞和70%胆管癌细胞是经淋巴道转移,多数首先转移至肝门淋巴结,少数也可以转移到胰周、腹主动脉旁、腹膜后、纵隔及锁骨上淋巴结。
③播散转移:一般出现在肝癌晚期,特别是生长在接近肝脏表面部位的肝癌,往往先破坏肝包膜,继之发生种植性转移,最常见的是腹膜转移。
④局部扩散:肝癌细胞可以直接侵袭和浸润周围肝包膜,近肝被膜的癌结节亦可浸润邻近器官和组织,如横膈、胃、结肠、右侧胸腔等。
(2)影响肝癌转移的因素甚多,主要有:
①病人年龄:30岁以下转移多见,且发生早而广泛。
②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和侵袭性:一般分化程度低者容易发生转移。
③是否合并肝硬化:合并肝硬化患者易发生转移,转移率达84%,而不合并肝硬化者转移率为60%。
近年从分子水平分析发现,呈侵袭性生长的肝癌中67%MMP-2mRNA表达明显增高,MMP-2亦呈不同程
度的阳性表达;而包膜完整的肝癌细胞仅有20%MMP-2mRNA表达,30%MMP-2表达阳性;已发生门静脉癌栓或转移的肝癌MMP-2阳性率(83.3%)明显高于未转移肝癌(37.5%)(P<0.01)。
伴肝内转移的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DV)、PCNA明显高于不伴肝内转移者。
此外肝癌细胞nm23、MDV、MMP-2、PCNA的表达水平与肝癌的转移有关,可作为病程进展,治疗方式选择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特殊类型的肝癌
(1)纤维板层型肝癌:纤维板层型肝癌(fibrolamemellar carcinoma of liver)是近年发现和认识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肝细胞癌,具有许多不同于HCC的特点:①多见于青年;②少有HBY感染背景;③少伴有肝硬化;④AFP常呈阴性;⑤瘤灶常为单发;⑥肿瘤生长缓慢;⑦手术切除率高;⑧不论切除与否预后均较好。
中位生存期HCC为6个月,而纤维板层型肝癌可达32~68个月;获手术切除的HCC中位生存期22个月,纤维板层型肝癌达50个月。
纤维板层型肝癌的病理诊断标准为:①强嗜酸性颗粒状的癌细胞浆;②在癌细胞巢间有大量平行排列的板层状纤维基质。
此型肝癌在西方国家肝癌中所占比例较高,而我国、日本、非洲等地则少见。
新近发现其胶原基质主要含胶原Ⅰ、Ⅲ、Ⅴ,癌细胞常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而基质细胞则表达白细胞介素6(IL-6),这些细胞因子的过量表达可能与胶原基因表达的改变有关。
(2)小肝癌:单个癌结节直径或相邻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小于3cm的肝癌称为小肝癌。
与大肝癌比较,小肝癌在病理上具有的特点:①常为单个结节,有报道小肝癌中仅3%伴有卫星结节,卫星结节的发生率常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
②常形成包膜,尤其以膨胀性生长为主,如肿瘤小于1cm,则包膜常未形成,因为肝癌包膜常在肿块直径约1.5cm时形成;呈浸润性生长为主,则肿瘤边界不规则且常无包膜形成。
③分化程度较好,多为Ed-mondson Ⅰ~Ⅱ级,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常与肿块大小呈正相关,随着肿块的增大,恶性程度逐渐增高。
④流式细胞仪提示小肝癌DNA常为二倍体,随着体积的增大而向多倍体发展。
⑤小肝癌经手术切除后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非手术者。
小肝癌手术切除后一、二、三、四年生存率分别为75%、46.7%、45.5%和40%,而大肝癌则为34.9%、32.1%、15.8%和7.7%。
⑥小肝癌细胞形态属肝癌细胞类型,细胞形态及分化程度极为一致,而且出血坏死极少。
⑦肉眼少见血管内癌栓形成,但镜下血管内癌栓常见,最多见为门静脉腔内漂浮着小簇的肝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