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附参考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含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含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含练习题及答案)中考语文专题复:标题的含义及作用XXX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XXX独爱菊。

自XXX,世人甚爱牡丹。

我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认为菊花是隐逸者,牡丹是富贵者,而莲花则是君子。

哎呀!菊花的爱,只有XXX这样的人才有;莲花的爱,和我一样的人有几个?牡丹的爱,应该是众人所共有的。

一、专题知识梳理记叙文标题的含义与作用1.命题思路记叙文的标题是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

标题和文本的主题思想有着密切联系。

作者常常借助标题提出主题,帮助读者认识和理解文本的内容。

好的标题可以引起读者阅读这篇作品的兴趣,读完以后,给人以启发。

我们还可以从标题获得一个概括的认识,加强对文本的印象,因此标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综观近五年中考阅读试题,关于“标题”的考题在记叙文阅读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2.常见题型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3)标题的好处、妙处是什么;4)文章标题能否替换?5)为什么以此为标题。

3.答题思路1)分析标题的含义。

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如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爸爸的去世。

如果标题是比喻句,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分析标题的作用。

要了解标题的作用有哪些,教材的几篇课文:《羚羊木雕》——贯穿全文线索;《顶碗少年》——表明写作对象;《在埃及数骆驼》——关联主要情节;《生命的舞蹈》——象征或比喻;《秋天的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归纳起来,作用有以下几类:1)作为全文的线索;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反映作者情感;3)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关注;4)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社会背景等)5)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6)点名写作对象(人、景、物)7)比喻义、象征义。

现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现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现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命题热点】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

它常常透漏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连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

常见的拟题方法有:1、以人物(形象)为题,如《欧也妮·葛朗台》《岳桦》2、以事件为题,如《宝玉挨打》、《失街亭》3、以地点为题,如《xx》4、以线索为题,如《药》《背影》5、以主旨(寓意、情感)为题,如《差别》标题作用主要有: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表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内容、贯穿全文线索、揭示(透露)情感主旨。

此外还有: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形象生动、富有哲理,引人思考等作用。

在考试中,它经常被设计成“如何分析文章的标题”这样的问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和鉴赏评价能力。

其题型大致可分为三类:标题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用这个标题;这个标题好不好。

这三个题型正好是一组递进题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它包含理解分析、概括归纳、评价鉴赏三个能力水平。

理解分析指的是理解标题含义并分析标题与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关系;概括归纳指的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以便探究标题的语境引伸义和其在结构上的作用;鉴赏评价能力指的是标题在语言、方法技巧上的表现。

近几年有关标题的高考题常常围绕这几个能力点出题,考查得很细致,也很全面。

【常见考法】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2、这个标题的作用是什么?3、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命题角度一:标题的含义是什么标题含义理解题能快捷、准确地考查出学生领悟作品内涵、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标题的表面义即字典义,然后弄清标题的语境义及延伸义,而语境义和延伸义一般与文章的主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题目回顾】1、下学期自主作业5《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文章标题“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有哪几重含义?请结合全文主旨进行探究。

(6分)【答案】①北京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距离(1分),说明北京空间大(1分);②过去的北京(或“传统的北京”)和现在的北京(或“现代的北京”)的距离(1分),说明北京变化大(1分);③现实能够到达的北京和精神能够抵达的北京的距离(1分),说明“我”只是一个过客(1分)。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附参考答案解析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附参考答案解析

散文考点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常见问法:①探究“……”在本文中的丰富意蕴。

②请你说说文章标题的含义。

③本文以“……”为题,有何好处?④请问本文标题能否改为“……”?技巧点拨:1、理解标题含义。

理解标题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从标题与主题的关系入手。

如,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主题,所谓标题即主题;有的标题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深思,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②善抓点题句。

用点题句去印证标题含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③分析标题修辞。

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④分析标题字词。

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2、分析标题作用。

分析标题的作用,要按标题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

标题一般有以下作用:①概括文章内容;②是行文线索,全文是围绕这条线索展开的,也使得文章结构严谨;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④运用某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标题新颖生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⑤一语双关,暗示文章主题;⑥直接揭示文章主旨。

【7】家徽(江苏省连云港市,17分)余华①国有国徽,校又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

我们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

那条鱼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身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着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条人影窜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

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来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

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

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

等他们兄弟走了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

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标题的作用和含义

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标题的作用和含义

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标题的作用和含义记叙文阅读--标题作用含义【考点解读】首先要理解标题的含义,一个根本的原则就是要弄清楚标题的表层含义,然后结合文章的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来思考。

其次要掌握具体的答题思路就是,标题运用了修辞方法的,要从分析修辞方法入手来理解其含义。

从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具体内容,情感,线索等入手来理解标题的含义。

●考点1:标题含义常见题型1. 探究作者以“ⅹⅹ”作为标题的理由。

2. 文章题目中“ⅹⅹ”有哪些含义?3. 请联系全文,理解文章标题的内涵。

4.试分析标题“ⅹⅹ”的含义。

答题思路1、分析标题的表展含义。

抓住标题的关键词解释标题的本义、字面义联系文章说明标题在文中的指代义。

2、分析标题的深层含义。

分析文章标题深层含义的四个角度:①分析标题的修辞义: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中将奥楚蔑洛夫比作“变色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②理解标题的双关义:分析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

如《风筝》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指放风筝的事,深层含义则是作者淡淡的乡愁和对冷酷现实的憎恶及对美好明天的憧憬。

③把握标题的象征义:如高尔基的《海燕》以“海燕”为文题,象征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④把握标题和文章内容、作者情感之间的关系:A.把握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如《我的老师》这一标题既是“我”对老师的感激与喜爱的情感的出发点,又是文章标题的含义。

B.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济南的冬天》这一标题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洁地点明了地点和节令,仿佛出现了一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表达出自己鲜明的感受。

3、条理清楚,精准表达。

题目的表层含义是……(本义/字面义/指代义),深层含义是……(从题目修辞义、象征义、情感态度、主旨等角度作答)答题格式:表层含义(本文、文章内容等)+深层含义(情感、主题)例题示范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含义?(七下《驿路梨花》)【分析】本题考察标题含义。

散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散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这类题涉及作品的结构、主题、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在阅读能力层级中是C级。

综观近几年各地的高考题,关于“标题”的考题在文学类文章阅读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很多同学因为答题要点不清,语言组织混乱,导致失分严重。

所以散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这类题值得重视。

听海的心迟子建(1)十一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了一对特殊的看海人。

(2)那该是一对母子吧?(3)一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的轿车上下来,缓缓走向海滩。

中年男人弯着腰,耷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

(4)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5)海上波涛翻卷,鸥鸟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

扶着她的男人,不时在她耳边低语着什么,她也不时回应着什么。

(6)从他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他们是生活中穷苦的人。

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摈弃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

(7)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盞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

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

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

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常明亮!站在海边的老妪,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但依赖听觉,她依滩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之灯也依然是明媚的。

(8)我相信那个老妪感受到的大海,在那个静谧的午后,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强烈,因为她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9)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

(10)我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童年起,它就像摇篮一样,与我紧紧相拥。

(11)在故乡的冬天,雪花靠着寒流,一开就是一冬。

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雪花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娆的图画了;而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12)在大雪纷飞的时令,我们喜欢偎在火炉旁,听老人们讲神话故事。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标题含义及作用【常考题型】题型一:标题含义题型二:标题作用(好处、妙处、用意)题或为什么以它为题?题型三:理解标题(含义、作用);题型四:文章未提A,却以A为标题,为什么?;文章以A为标题,为何却写B,为什么?【答题指导】一、标题含义(含意、涵义、内涵)【答题规范】标题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意思+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试题例举】1、《永远翠绿的富贵竹》问:文章题目“永远翠绿的富贵竹”有何含义?【解析及答案】我们先看表层含义。

字面含义是富贵竹永远翠绿,再结合文章内容,是同学们送给我的,合在一起,就是“同学们送给我的富贵竹永远翠绿”。

接着看“深层含义”,不论是比喻义、象征义还是引申义,都跟主题有关,你也可以把深层次的含义当作主题去答。

我们认真读文章,不难发现,文章倒数第二段有主题总结,故省去了我们提炼主题的麻烦。

参考答案:①表层含义:同学们送给我的富贵竹永远翠绿。

【字面含义+文中内容】②深层含义:教师的根只有深扎于学生之中,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富贵竹是千千万万普通教师光辉形象的写照。

【象征义】2、《龙虎斗》(2017年广州市中考题)问:标题“龙虎斗”内涵丰富,请根据你的理解,写出它的多层含义。

(4分) (梁刚《龙虎斗》) 参考答案:①表层含义指的是一道广帮菜的菜名“龙虎斗”。

深层含义是:②王兴龙与丁晓虎或他们所代表的两家饭馆的竞争。

③也指七宝镇上,本帮菜和广帮菜的竞争。

④也暗指王兴龙与小田一郎的斗争。

⑤还指抗战时中国与日本两个国家的较量。

【方法提示】对于理解标题意蕴题,特别要关注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或比喻义等)。

【试题升级——标题含义探究题】同学们,一旦“标题含义”与“探究”二字相结合,往往分值较高,答题方向要侧重于主题与意蕴挖掘,且必须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

【试题例举】《最大的事情》问:阅读全文,请探究题目“最大的事情”的内涵。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标题含义和作用理解题能快捷、准确地考查出学生领悟作品内涵以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这类试题多以简答题形式出现,考查的角度是:标题的深刻含义。

解答此类试题除了平时要多阅读、多思考,培养自已的感悟能力外,还要注意把握解题的要领。

标题的含义一、理解标题的含义要把握标题与主题的关系。

文章的标题与主题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1、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主题,所谓标题即主题。

这类文章以议论文为多,也有一部分散文用这样的标题。

例如:如:《真心无价》、《生命是美丽的》2、有的文章标题形象地暗示主题。

如《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人,总要仰望一点什么》3、有的文章标题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深思。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是谁夺走了我们的忧愁》。

懂得了标题与主题的这些关系,就可以在把握文章主题的基础上顺藤摸瓜,抓住标题的含义。

例1天使的目光老玉米我不喜欢医院。

每当我穿过走廊,嗅着医院的味道,我就感我心里颤了一下,为她真诚的语调,为她的目光。

但我是讨厌医院的,我不想让自己多彩的青春年华消磨在这里。

我勉强笑一笑,问:“你怎么不上学?”“等妈妈病好了,我就去上学。

”小梅也高兴起来,“我家隔壁的丽丽比我小一岁,都上二年级了。

”她很快又低下头,她的眼睛里充满同龄孩子没有的苦难和沉重。

我拉过她的胳膊,往她手背上涂药水,她使劲儿地抽鼻子,我以为她很疼,便放慢了动作。

“阿姨,我不疼。

”小梅懂了我的意思,笑着说。

我摸摸她的脑袋说:“回去吧,妈妈该担心了。

”她却不走,迟疑着,盯住桌上的空点滴瓶,终于鼓足勇气,对我说:“阿姨,这个能给我吗?我想用它卖钱。

妈妈治病要好多好多钱,我已经攒了15块钱了。

”“瓶子卖不了几个钱,而且不卫生,都是别人用过的。

”我耐心地劝她。

她点点头,最后看一眼瓶子,出去了。

后来我断断续续从同事那里得知,小梅的妈妈下岗以后做了钟点工,却患了尿毒症,小梅的爸爸突然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信。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及练习(含答案)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及练习(含答案)

标题的作用与含义一、理解标题的双重含义(一)标题的含义1.标题的含义一般分为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层。

深层含义指的是: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深层含义需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解答。

1)引申义:如《桥》表面是指桥,引申含义则是指共产党员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桥。

2)比喻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3)象征义:如课文《金色的鱼钩》则象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品质。

二、理解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它常常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联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

《妈妈送给我的笔》——贯穿全文线索;《我的妈妈》——表明写作对象;《草船借箭》——概括文章内容;《金色的鱼钩》——象征或比喻;《心声》《信任》——透露情感主旨。

总结: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作用主要有:1、贯穿全文线索2、表明写作对象3、概括文章内容4、运用修辞手法:象征或比喻等5、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6、透露情感主旨【实战演练1】一个空瓶子的温暖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

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

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②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

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

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③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

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

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的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

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地:“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散文考点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常见问法:①探究“⋯⋯”在本文中的丰富意蕴。

②请你说说文章标题的含义。

③本文以“⋯⋯”为题,有何好处?④请问本文标题能否改为“⋯⋯”?技巧点拨:1、理解标题含义。

理解标题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从标题与主题的关系入手。

如,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主题,所谓标题即主题;有的标题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深思,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②善抓点题句。

用点题句去印证标题含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③分析标题修辞。

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④分析标题字词。

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2、分析标题作用。

分析标题的作用,要按标题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

标题一般有以下作用:①概括文章内容;②是行文线索,全文是围绕这条线索展开的,也使得文章结构严谨;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④运用某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标题新颖生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⑤一语双关,暗示文章主题;⑥直接揭示文章主旨。

考点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7】家徽(江苏省连云港市,17 分)余华①国有国徽,校又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

我们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

那条鱼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身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着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条人影窜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

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来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

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

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

等他们兄弟走了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

”只见这时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来,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得残废不可。

” 贼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得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

”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

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些钱去做个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得勾当了。

”⑤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⑥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

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马上他醒悟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⑦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

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

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

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

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

祖父和父亲他们听着连连点头。

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刻下的鱼替代好了。

⑧于是,我们家按照祖父的意思,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这鱼的图案。

⑨它,自然而然地成了家徽。

(选自《余华作品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 年版,有删改)1.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第2 段的作用。

(4 分)2.阅读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贼人的心理变化的。

(4 分)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

3.细读文本,分析祖父的形象特点。

(6 分)★4. 试探究“家徽”在本文中的丰富意蕴。

(3 分)参考答案:1、(1)第2 段“民国初年,战乱频繁”交代了时代背景(社会环境);(2)父亲兄弟四人个个身高马大,有足够的力量制服甚至打残贼人,为下文贼人被发现时的恐惧作铺垫;(3)父亲兄弟几人下死力才能勉强维持温饱,侧面看出贼人是迫于生活不得已才去偷米,为下文祖父对贼人的宽恕作铺垫;(4)正因为兄弟几人下死力才勉强维持温饱,所以兄弟几人对贼人偷米才那么愤怒。

(4 分,答出其中两点并能作分析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语句作用的把握。

完成时,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由于语句出现在文章开头,所以,结构可以考虑“开篇点题” “首尾照应” 。

内容可以从写出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为下文什么情节作铺垫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角度考虑。

2、(1)" 浑身颤抖,面无人色”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贼人被发现时的害怕与紧张;(2)通过“攘”这个动词表现出贼人虽然被发现,但迫于生计不愿放弃米袋的心理;(3)" 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 ,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贼人对祖父宽恕他的感动;(4)由前一句的“攥”着米袋到这里的“提”着米袋,以及“低着头”这些动作的变化表现出贼人由害怕到羞愧的心理变化过程。

(4 分,答出两种心理并略作分析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把握。

完成时,既要写出运用了什么方法,也要写出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更要写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1)祖父是一个经验老道、细心睿智的当家人:父亲兄弟四人搜遍了厨房都没有发现贼,而祖父很轻易地就发现了贼;(2)祖父是一个宽容的人:祖父没有为难贼反而放走了贼;(3)祖父是一个善良、慈悲、有生活智慧的人:祖父不仅放走了贼,还给了贼一袋米和铜钱;(4)祖父是一个淳朴、厚道的人:祖父知道送鱼是贼的报恩方式,但担心吃垮了人家,所以用在门板上刻鱼代替送鱼;(5)祖父是一个体谅别人又善于教育子孙的人: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

(每点2 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把握。

完成时一定要抓住文中的语句进行分析,而且由于分值是6 分,所以答案至少写出三点。

4、(1)家徽折射出困难时期人性的善良和宽容;(2)家徽象征着对别人遭遇困难的体谅;(3)家微表达了美德传家的教育理念;(4)家徽彰显了知恩图报的美德。

(每点1 分, 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把握。

一般情况下,此类题目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而此题根据题干中的“丰富意蕴” ,可知深层含义又有着好几个方面的意蕴。

考点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8】河床开始回忆河流(江苏省镇江市,16 分)施尔吉·原野①大地上的河床像一个干瘪的口袋,粮食没了,口袋显出宽阔。

我在各地见到许多干涸的河床,它们不是耕地、不是广场,是从天边延伸而来的河床,只是没有水。

②所谓一无所有,说的正是河床。

如果有,也只有一些鹅卵石。

夏天,不长庄稼不长草的土地是干涸的河床。

乍见白花花的河床,心里惊讶,它是什么?它几乎什么都不是。

你能相信一个宽阔的河流竟然一滴水都没有吗?在雨后,在盛水期见到干涸的河床让人不安,无法想象当年这里曾经有过河,可以用汹涌、清澈、波浪和白帆形容的河,它竟然没了。

③对大自然来说,河没了,比人丢了钱更痛苦。

如果河没了,鱼和水鸟的家也没了。

两岸的青草没了,倒映在河里的星星也没了,因为星星不能倒映在石头上。

如果河没了,连同河床一起消失是最好的。

没有水,留下的河床好像是伤疤,是一条长长的干鱼的尸体。

是的,干涸的河床如同尸体。

是谁的尸体?是河的尸体吗?没听说河竟然还有尸体,水干了,白花花的河底只能是河的尸体。

④干涸的河床好像在回忆,它抱着不应该拥有的沉寂回忆涛声和蛙鸣。

河床回忆什么是水,它不知道水流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水会不会再来。

当年水来的时候匆匆忙忙走过河床,带来鱼虾和泥沙。

水没等站稳脚跟歇息,就被后面的水挤走了,水比车站的人流更拥挤。

河床从来没想过一条叫做河的水流会干涸,这种惊讶比一个朝代的更迭更让人吃惊。

⑤河床的悲哀是一个母亲的悲哀,她的产床上已经没有了孩子,她还在等待,并且哭干了泪水。

一家外媒报道,从卫星上观察,中国境内二十年前约有五万条河流,现在这些河流中已经失去了两三万条。

有两万多个河床母亲手里失去了孩子,她们怀里空荡荡的,等待人类把孩子还给她们。

⑥人说,人是无所不能的,起初我不相信。

当我看到一条又一条干涸的河床时,我相信了这一点,并为自己作为人类的一分子而感歉疚。

人把河都消灭了,还有什么做不到呢?消灭一条河比建造(请原谅我使用的“建造”这个词,这完全是人类爱用的词,而河流无法建造)一条河更容易。

把河流上游的树木和竹林砍光,草原沙化,河就死了,只剩下河床这条敛尸袋。

⑦当大街出现一个带刀痕的死人时,警察会为这个人的死因搜寻原因,曰侦察破案,人类为此发明了一个词叫“人命关天” 。

如果一条河死了,没人破案,没人痛哭,更没人祭奠。

所以,当中国死去两三万条河流时,人们并没觉得失去什么,因为他们不是小鸟不是青草。

他们忍受气候变化并心安理得,却没一个人指认杀死河流的凶手。

在所有的案件里,如果凶手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社会的时候,罪行自然会被赦免,我们都不是罪人。

⑧我们都不是罪人,我们劝自己欢乐并制造更多的欢乐。

我们保持着正常情感。

而河床敞开空荡荡的怀抱,她的孩子没有了,她以为人们会惊讶会替她找回孩子。

先前的人类离不开河流,人类所谓的“文明史”都诞生于河流的两岸。

看地图,人类的城市多建造于河边,中国有多少城市的名字带着水字边。

古时候,人祭祀河、景仰河,谁能想到后来竟杀死了河。

这何止于狠,是把事做绝了。

⑨我们应该派人到河边告诉河床,河已辞世,水利术语叫断流。

我们理应为河床献上一些祭品表达歉意,因为河的消失毕竟不是小事。

或者,在河边装一个高音喇叭,日夜播放河水流过的声音和鸟啼声。

总之,人应该为河的陨灭略微表示一点态度。

(选自201 5 年5 月22 日《光明日报》,有改动)【注释】河床: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

1.请根据文意填空。

(3 分)面对河的“辞世” ,作者的情感是复杂而富有变化的。

开始,作者是与;后来,借大自然和河床之口,说出了自己的和;最后作者是和。

2.结合上下文,具体说说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3 分)3.根据要求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3 分)水没等站稳脚跟歇息,就被后面的水挤走了,水比车站的人流更拥挤。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2)从表达情感的角度:4.体会第⑨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4 分)总之,人应该为河的陨灭略微表示一点态度。

★5.本文以“河床开始回忆河流“为题,有何好处?(3 分)参考答案:1、“惊讶”“不安” (1 分,只要答对其中一种即可)“痛苦”“悲哀” (1 分,只要答对其中一种即可)“愤怒” “无奈或歉疚” (1 分, 必须要答出“愤怒”方可得分)解析:此题考查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