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牛顿流体教案幼儿园游戏

合集下载

非牛顿流体科学课教案

非牛顿流体科学课教案

非牛顿流体科学课教案非牛顿流体科学课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非牛顿流体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非牛顿流体的流动规律。

3.能够运用非牛顿流体的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非牛顿流体的概念及特点。

2.非牛顿流体的各种流动规律。

3.非牛顿流体的应用。

教学难点:1.掌握非牛顿流体不同模型的流动规律。

2.了解非牛顿流体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相结合。

2.实验演示。

3.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非牛顿流体的概念及特点一、非牛顿流体的定义及特点1.定义:流变性质随剪切力的变化而变化的液体或者泥状物,成为非牛顿流体。

2.特点:(1)粘度非常高,内部摩擦力非常强。

(2)粘性与剪切速率有关。

(3)不服从牛顿流体的粘度定律。

(4)流动规律很复杂,通常需要使用非线性模型进行描述。

二、非牛顿流体的分类1.非牛顿流体分为粘性流体和弹性流体两大类。

2.粘性流体分为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两类。

3.弹性流体又称为粘弹性流体,分为粘弹性固体、半固体、粘弹性液体三类。

第二部分非牛顿流体的各种流动规律一、塑性流体的流动规律1.塑性流体不能在剪应力下发生流动,只有当剪应力达到一定阈值才能开始变形。

2.当剪应力超过阈值时,塑性流体就会产生塑性变形,并保持一定剪应力下维持持续流动。

3.塑性流体的流动规律主要由它的流变曲线和流动曲线共同决定。

二、偏稀非牛顿流体的流动规律1.偏稀非牛顿流体的粘度随剪应力而降低。

2.随着剪应力增加,偏稀非牛顿流体的流动速度也会增加。

3.偏稀非牛顿流体的流动规律可以用流变学模型描述。

三、偏粘非牛顿流体的流动规律1.偏粘非牛顿流体的粘度随剪应力而显著增加。

2.偏粘非牛顿流体的流动速度增加较慢,且不同速度时的流动规律并不相同。

3.偏粘非牛顿流体的流动规律可以用流变学模型描述。

四、弹性流体的流动规律1.弹性流体在受到剪应力时可以发生弹性变形,但是不会出现塑性变形。

2.弹性流体的变形是瞬时的,当剪应力消失后它会恢复原状。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非牛顿流体作文300字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非牛顿流体作文300字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非牛顿流体作文300字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非牛顿流体作文300字篇1活动目标:1、在玩的过程中积累对水的认识,直观地感知水的毛细作用,发现水的张力。

2、能够大胆猜想,细心观察,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尊重事实。

3、初步感知和经历科学探索的方法及趣味,激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幼儿玩过水,知道水的一些基本特点及与人们的关系。

2、物质准备:幼儿方面:一次性杯子(有大半杯水)人手一个;托盘4个(每组一个),内放装了蜡笔的小碗、放了餐巾纸的小碗、抹布;四小碗回形针。

教师方面:装了一半水的杯子一个,装餐巾纸、回形针的'小篮一个,装满水的大雪碧瓶两个。

3、环境准备:置放好桌面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一、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小朋友们好,以前老师带你们玩过水吗?(玩过)那你们发现水是怎么样的呢?其实,水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也能让我们知道一些道理,想不想再来玩?(想)看,老师请来了谁和我们一起玩?(取出餐巾纸并折叠)餐巾纸说:“我想把脚伸到水里玩一会儿,就伸到这里吧,画个记号清楚点。

你们猜猜,餐巾纸放进去后会发生什么事。

(要烂的)(要吸水的)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怎样才能知道你们猜得对还是不对?二、通过操作,发现水的毛细现象和张力现象1、发现水会顺着纸往上“爬”这个特性(即水的毛细现象)。

①幼儿操作。

瞧,餐巾纸朋友已经在你们桌上了,轻轻拿起来,每人一张,可以用老师的方法,让水浸到有记号的地方,看看能发现什么,和你猜的是不是一样。

提问:谁来把发现告诉大家?(水是自己上去的还是你把纸都浸下去了?和你猜的一样吗?)看来,有时候猜想的和事实是不一样的,需要实验来证明。

②、教师验证。

老师也来试一试:我放到有记号的地方,看,水怎么样了?(爬上去了)太有趣了。

我们知道,水是往低处流的,怎么会往上爬呢?:原来,餐巾纸上有很多细小的毛孔,水会顺着毛孔往上爬。

这是水的一个本领。

想不想知道这个本领的名字呀?科学家把水的这个本领叫“水的毛细现象”。

非牛顿小实验教案

非牛顿小实验教案

非牛顿小实验教案教案标题:非牛顿小实验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非牛顿流体的特性和基本原理。

2. 学习通过实验方法观察和验证非牛顿流体的行为。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玉米淀粉、水、塑料袋、搅拌棒、容器等。

2. 实验工具:计时器、量杯、天平等。

3.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的概念,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非牛顿流体有什么特点吗?”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展示一段非牛顿流体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对非牛顿流体产生好奇心。

实验设计: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向每个小组提供实验材料,并解释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实验的变量、控制变量和实验步骤,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实验步骤:1. 将一定量的玉米淀粉和水混合,直至形成粘稠的混合物。

2. 将混合物倒入塑料袋中,封好袋口。

3. 在塑料袋上施加力量,例如用手轻轻拍打或用力揉搓。

4. 观察混合物的行为,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和时间。

5. 重复上述步骤,但改变施加力量的大小或频率。

实验记录与分析:1. 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时间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施加力量对非牛顿流体行为的影响。

3.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非牛顿流体的特点和基本原理。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尝试其他非牛顿流体的实验,如玉米淀粉和食用油的混合物等。

2. 学生可以设计更复杂的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非牛顿流体行为的影响。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实验记录的准确性。

2. 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非牛顿流体特性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非牛顿流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科学研究,深入探究非牛顿流体的更多特性和应用。

教案总结: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非牛顿流体的特性和基本原理。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非牛顿流体作文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非牛顿流体作文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非牛顿流体作文《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非牛顿流体》小朋友们总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作为幼儿园大班的老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有趣的科学实验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最近,我设计了一堂关于神奇的非牛顿流体的科学课,那过程可真是充满了惊喜和欢乐!非牛顿流体,这名字听起来就很神秘,对吧?为了让小朋友们能更好地理解,我可是做了不少准备。

上课的那天,我先拿出了一大盆事先准备好的非牛顿流体。

它看起来就像普通的白色糊糊,但其实暗藏玄机。

我把手轻轻放在上面,慢慢压下去,手就陷进去了,就像伸进了软软的棉花糖里。

小朋友们的眼睛一下子都瞪得大大的,充满了好奇。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超级神奇的东西,就是这个!”我指着那盆非牛顿流体说道。

接着,我拿出一个小塑料球,轻轻地扔在上面。

小塑料球一下子就弹了起来,就像在蹦床上一样。

“哇!”小朋友们忍不住叫了出来。

“那现在,老师要请几个小朋友上来试试。

”小朋友们纷纷举起了手,那场面简直比抢糖果还积极。

我先请了小明上来,他小心翼翼地把手放上去,脸上满是紧张和期待。

当他的手陷进去的时候,他惊讶地叫了起来:“老师,这东西好奇怪啊!”然后我又让小红把一个小玩具车在上面推了推,玩具车走得很慢很慢,就像是在泥潭里挣扎一样。

为了让小朋友们更清楚地看到非牛顿流体的特性,我拿来了一个搅拌棒,快速地搅动起来。

这时候,非牛顿流体变得越来越硬,搅拌棒都有点转不动了。

小朋友们都围了过来,盯着看,嘴里还不停地问:“老师,怎么会这样啊?”我笑着解释说:“这就是非牛顿流体的神奇之处呀,当我们快速施加力量的时候,它就会变得很硬,像固体一样;但是当我们轻轻接触它的时候,它又很软,像液体一样。

”小朋友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不过从他们那专注的眼神里,我能感觉到他们正在努力思考。

然后,我给每个小朋友都发了一小份非牛顿流体,让他们自己去感受。

有的小朋友把它捏成各种形状,有的小朋友试着用不同的东西去戳它,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非牛顿流体小班科学教案

非牛顿流体小班科学教案

非牛顿流体小班科学教案引言:非牛顿流体是指具有非线性粘度-剪切速率关系的流体。

与牛顿流体不同的是,非牛顿流体的粘度不仅取决于温度和压力等常规条件,还与剪切速率有关。

非牛顿流体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例如液体的河道、糕点面糊、酸奶等。

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非牛顿流体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有助于培养他们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实践实验和互动学习,帮助小学生探索非牛顿流体的奥秘。

目标:在本教案中,我们将通过以下活动达到以下目标:1. 了解非牛顿流体的基本特性和原理;2. 进行实践实验,观察非牛顿流体的行为和变化;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动学习的能力。

活动一:非牛顿流体介绍(1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非牛顿流体,例如液体的河道、糕点面糊、酸奶等;2. 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的示范,向学生介绍非牛顿流体的基本特性,例如流体的粘度取决于剪切速率;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非牛顿流体的原理,例如颗粒之间的摩擦和排列导致了流体的特殊行为。

活动二:玉米淀粉和水的实验(30分钟)1. 准备玉米淀粉和一些水,将玉米淀粉和水混合搅拌,直到形成稠密的糊状物;2.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定数量的玉米淀粉和水;3.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玉米淀粉和水混合液体的性质,例如它是液体还是固体,粘稠程度如何等;4.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实验,让他们尝试挤压、搅拌和拉伸这个混合液体,观察它的行为和变化;5. 鼓励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活动三:可乐和玉米淀粉的实验(30分钟)1. 准备一些可乐和玉米淀粉;2. 向学生展示可乐的流动性,让他们观察并讨论可乐的流体特性;3. 将一些玉米淀粉撒在一盘子中;4. 将一小杯可乐倒入玉米淀粉上方,观察可乐与玉米淀粉的互动;5.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可乐与玉米淀粉的互动行为,例如是否形成了凝固团块,是否有气泡等;6. 引导学生探究可乐与玉米淀粉互动的原因,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非牛顿流体教案

非牛顿流体教案

非牛顿流体教案非牛顿流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非牛顿流体的特点和应用。

2. 掌握非牛顿流体的分类及其基本性质。

3. 能够通过实验了解非牛顿流体的流变特性。

二、教学内容:1. 非牛顿流体的特点和应用。

2. 非牛顿流体的分类及其基本性质。

3. 非牛顿流体的流变特性实验。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非牛顿流体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的流体,其流变特性与牛顿流体不同,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比如,化妆品、涂料、胶水、糊等很多物质都属于非牛顿流体,它们的性质和用途都与其流变特性有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非牛顿流体的基本特点和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实验了解其流变特性。

2. 非牛顿流体的分类及其基本性质非牛顿流体包括塑性流体、剪切稀释流体、剪切增稠流体等几种类型。

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基本性质:(1)塑性流体塑性流体的流变特性类似于固体,当外力作用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开始流动。

比如糨糊、腻子、油漆等。

当它们受到作用力时,一开始是不会流动的,而是保持原状。

但当外力超过一定的阈值时,它们就会突破这个限制,开始像液体一样流动了。

(2)剪切稀释流体剪切稀释流体的特点是在剪切中粘度会降低,比如血液、牙膏、某些润滑油等。

它们的黏度与剪切率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即随着剪切率的增大,黏度反而降低。

这与其分子结构、电荷等有关。

(3)剪切增稠流体剪切增稠流体的特点则是剪切力越大,其黏度也相应增大,比如胶凝土、淀粉浆等。

它们的粘度-剪切率关系是非线性的,液体变得更加粘稠。

3. 非牛顿流体的流变特性实验为了更好地理解非牛顿流体的流变特性,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实验。

【实验一】糨糊实验实验材料:糨糊、塑料勺、盘子实验步骤:(1)在盘子中铺一层糨糊。

(2)用塑料勺将糨糊压平,再用勺子慢慢地提起糨糊。

(3)糨糊在受到外力时开始流动,但当不受力时会恢复原状。

【实验二】玉米淀粉浆实验实验材料:玉米淀粉、水、盐、塑料袋、手套实验步骤:(1)将玉米淀粉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起来,加入少量的盐搅拌均匀。

大班科学活动非牛顿流体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非牛顿流体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非牛顿流体教案导语本教案是为大班幼儿设计的科学活动,旨在通过实践体验,让幼儿探索非牛顿流体的特性和变化,并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将能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加深对非牛顿流体的理解,提高幼儿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教育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将能够: - 了解非牛顿流体的概念和特性; - 观察、实验和探索非牛顿流体的变化; - 锻炼科学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具准备•玉米淀粉•水•直立放大镜•小碗•纸杯•搅拌棒•食用色素(可选)•抹布或纸巾活动过程1. 引入活动(5分钟)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引发幼儿对流体的兴趣,例如:“大家听说过流体吗?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同的液体,有些会流动,有些却会变得很粘稠。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一下特殊的液体——非牛顿流体。

”2. 讲解和观察(10分钟)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非牛顿流体的概念和特性,例如:“非牛顿流体是指其流动特性依赖于施加的力的大小和速度。

当我们施加力量时,它会变得粘稠;当我们停止施加力量时,它又恢复流动。

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非牛顿流体的特性。

”教师将玉米淀粉倒入小碗中,逐渐加入水搅拌。

观察幼儿对混合过程的注意力和好奇心,鼓励他们观察混合物的变化并提出问题。

3. 实验探索(15分钟)将玉米淀粉和水混合后,让幼儿亲自触摸和感受混合物的特性。

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混合物的变化,探索非牛顿流体的特性。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这个混合物是液体还是固体?为什么?- 如果用手指轻轻触摸混合物会怎样? - 如果用力快速搅拌混合物会怎样? - 如果停止搅拌,混合物会发生什么变化?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和互动,记录他们的发现和观察结果。

4. 进一步探索(1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非牛顿流体的特性,例如,将混合物倒入纸杯中,让幼儿观察其变化。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用直立放大镜观察混合物的细节,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非牛顿流体科学小实验及原理

非牛顿流体科学小实验及原理

非牛顿流体科学小实验及原理嗨,小伙伴们!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超级有趣的科学小实验——非牛顿流体实验。

这个实验可有意思啦,保证让你玩得不亦乐乎,还能学到不少科学知识呢!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做这个实验的时候,那是和我的小侄子一起。

小侄子是个特别好奇的小家伙,整天缠着我问这问那,什么宇宙飞船怎么飞啦,为什么星星会闪啦。

那天,我就跟他说:“小侄子啊,叔叔今天带你玩个特别神奇的东西。

”他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像两颗小星星似的,迫不及待地问:“叔叔,是什么呀?”我神秘兮兮地说:“咱们要做一个非牛顿流体。

”他歪着脑袋,一脸疑惑:“非牛顿流体?叔叔,那是什么呀?是像水一样的东西吗?”我笑着说:“哈哈,可不是哦,这个东西可神奇啦,你看了就知道。

”那我们开始做这个非牛顿流体吧。

材料特别简单,只需要淀粉和水就够了。

我拿了一个大碗,就像那种能装下好多好吃的大碗,然后往里面倒了一些淀粉。

小侄子在旁边看着,眼睛一眨不眨的,那认真的样子就像一个小科学家在做重大研究呢。

我一边倒淀粉,一边跟他说:“小侄子啊,你看这白白的淀粉,平平无奇的对吧,就像我们生活里那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东西。

可是啊,等会儿加上水,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

”接着,我开始慢慢地往碗里加水,一边加一边搅拌。

这时候,小侄子着急了:“叔叔,叔叔,怎么还没好呀?”我笑着说:“别急呀,这就像做饭一样,得慢慢来,火候不到可不行呢。

”随着水的加入和搅拌,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原本松散的淀粉,渐渐变成了一种很奇怪的物质。

我用手指轻轻地戳了戳,感觉有点硬,就像戳在一块软软的泥巴上。

可是当我把手指慢慢地伸进这个物质里的时候,却又感觉很顺滑,就像伸进了水里一样。

小侄子看到了,惊讶地叫了起来:“哇,叔叔,这是什么呀?好神奇啊!”他也学着我的样子,用手指去戳。

他用力一戳,手指就陷不下去,然后他轻轻地放进去,手指又能慢慢地进去了。

他兴奋得又蹦又跳:“叔叔,这个东西怎么这么奇怪呀?”那这非牛顿流体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啊,这就涉及到它的原理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牛顿流体教案幼儿园游戏教案标题:探索非牛顿流体——幼儿园游戏
教学目标:
1. 了解非牛顿流体的特征和基本概念。

2. 通过游戏体验,观察和探索非牛顿流体的特性。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探索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一盆淀粉和水混合制成的非牛顿流体。

2. 幼儿园学生们的坐垫或塑料薄膜。

3. 盆或容器。

4. 毛巾或纸巾备用。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 引导学生们回顾曾经的水和沙的实验活动,询问他们对液体和固体的理解。

2. 出示盆中的非牛顿流体,并提问:“这是什么?你们有没有见过类似的东西?我们可以用它做什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探索活动:
3. 将非牛顿流体均匀地倒入盆中,并放在课堂中心位置。

4. 让学生围成一个圈,每个学生试着将手指轻轻伸入非牛顿流体中,探索它的特性(如黏性、流动性、变形性等)。

5. 鼓励学生们与伙伴们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发现。

游戏活动:
6.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坐在自己的坐垫上或铺上塑料薄膜。

7. 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小部分非牛顿流体。

8. 鼓励学生们彼此交流并合作,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将非牛顿流体
传递到另一个容器中,然后传递回来,以此练习团队合作和触感。

总结活动:
9. 指导学生们一起回顾和总结他们在活动中观察到的非牛顿流体的
特点,强调非牛顿流体的黏性和流动性不同于一般的液体。

10. 让学生们思考并回答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可能
是非牛顿流体?有什么有趣的实际应用呢?”鼓励他们给出自己的观点
和想法。

拓展活动:
11. 邀请家长们和孩子一起进行有趣的非牛顿流体实验,让孩子们
发挥想象力,寻找与非牛顿流体有关的日常实际应用。

评估方式: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探索和游戏中的表现,了
解他们对非牛顿流体的理解程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
1. 活动设计要简洁明了,符合幼儿的兴趣和认知水平。

2. 需要以孩子们实际经验为基础,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3. 在活动中注重小组合作和团队意识的培养,为幼儿提供交流和合
作的机会。

希望以上的教学计划对您有所帮助,祝您的教案撰写工作顺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