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优质课种子排队教案反思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种子排队》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种子排队》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种子排队》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排队比较不同大小的种子。

2.学生能够理解大小关系和形状。

3.学生能够通过游戏体验排队的过程并培养注意力和观察力。

4.学生能够发现事物的不同之处并进行分类比较。

二、教学准备1.黄瓜、葫芦、西瓜等各种种子。

2.不同颜色的地毯。

3.一些卡片来辅助数值比较。

4.配有数字的排队卡片。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小组赛小组内成员分别随机抽取一种种子,按照一开始的顺序排队。

比较不同的排队方法,找出最好的方法。

分类讨论完毕后,老师与学生对应的过程进行对比与讨论,解决疑惑,统计结果,确定最佳的排队方法。

2.正式环节:排队比较老师向学生展示不同大小和颜色的种子,并对种子进行分类。

老师组织学生先排队,有序地将种子以大小的排序排成一列。

老师让学生搭配形状排队,并使用卡片来辅助数值比较。

比较个数为多时的不同方法来进行排队,并进一步听取学生的意见,明确种子的相对大小。

3.练习环节:拓展训练将分组的学生进行 team board 拼图的拼接,对本堂课程学过的东西进行归纳与拓展。

学生们可以灵活地运用一些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发现事物的不同之处并进行分类比较。

四、教学反思本次授课,经大班幼儿的实际操作和测验,可以发现幼儿对于分类的能力很强,但是在他们真正去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一些操作细节方面的调整和提醒以及理论知识对于幼儿来说会有一些难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于操作细节的具体指导,与幼儿一起进行操作,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反馈,提高幼儿的学习成效。

同时为了履行相应的教学特点和需要,要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有针对性的学习章程,调整课程内容的框架和形式,强化授课质量,有效推动幼儿园早期教育的有效实施。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种子排队》及教学反思[推荐五篇]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种子排队》及教学反思[推荐五篇]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种子排队》及教学反思[推荐五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种子排队》及教学反思《大班主题教案《种子排队》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主题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主题教案《种子排队》含反思!活动目标:1、将收集来的种子进行排列,并能进行分析比较。

2、能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蚕豆、花生、黄豆各8颗)。

2、人手一张操作卡,一支铅笔。

3、每组在备有同样的种子一盆。

活动过程:一、直接导入小朋友,你们的桌子上都有哪些种子呢?请你们来说说看?(有蚕豆、花生、黄豆)二、第一次排队。

感知数量相同。

大小不同的种子,排列的长短不一样。

1、小朋友‘这些种子都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蚕豆是扁扁的,黄豆是圆圆的;蚕豆大,黄豆小等)。

2、说的很对!小朋友们,这些豆子的形状不同、大小也不一样,你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三样种子哪个多、哪个少?哪个大、哪个小呢?(可以让它们排队)3、对呀,排队是一个好办法,排好了队还可以数一数。

4、幼儿第一次操作记录师:好吧,那我们就用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看看这三样种子哪个多,哪个少,(出示操作卡),问:这上面三条线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每样种子排在这个线上)5、那每条线的开头有面小红旗是表示什么呢?(就是从红旗开始排队)6、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小朋友排队的时候,每颗种子都要紧紧挨着,不把种子洒落在地上或桌子上,排好后数一数每排有几颗,并在每排种子的后面的第一个方格里记录。

7、集体分析比较。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把你的记录表拿上来给大家看看?小朋友,你们看,从这张操作卡上你们看出了什么?三样种子的数量都是多少?(都是8颗,一样多)8、你还发现了什么?它们的队伍都一样长吗?(不一样)那哪个最长,哪个最短呢?9、提问:为什么种子数量一样多,排列的队伍都不一样呢?(因为这些种子的大小不一样)10、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都被你们发现了这个秘密,原来啊,种子的数量相同,大小不同,排列起来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种子排队》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种子排队》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种子排队》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种子排队》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和理解“前后”概念,学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并运用“前后”概念,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物体细节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运用“前后”概念描述物体位置。

重点:观察物体细节,提高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模型、图片、卡片、磁性黑板。

学具:每组一套种子模型、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种子找家”的游戏,让幼儿扮演小种子,按照前后顺序找到自己的家。

2. 讲解概念(10分钟)(1)教师展示种子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哪个种子在前面?哪个种子在后面?”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讲解如何用“前后”描述物体位置,如:“小猫在桌子前面,小狗在桌子后面。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卡片,让幼儿用“前后”描述卡片上的物体位置。

5. 小组活动(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种子模型,用画笔和画纸创作一幅“种子排队”的画。

教师组织幼儿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用“前后”描述画中的种子位置,并进行评价。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家里找一找,哪些物品可以用“前后”来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例题、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幼儿掌握了“前后”概念,但在小组活动中,部分幼儿对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教师可以引入“上下”概念,让幼儿进一步学习空间位置关系。

同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运用“前后”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幼儿园大班教案《种子排队》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种子排队》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种子排队》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排序》第二节《种子排队》。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种子的形状、大小;学习用比较、排序的方法对种子进行排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排序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描述种子的形状、大小。

2. 培养幼儿运用比较、排序的方法对种子进行排队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用比较、排序的方法对种子进行排队。

重点:认识种子的形状、大小;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排序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模型、种子卡片、磁性黑板、磁性种子教具。

学具:每组一套种子、卡片、磁性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的种植园,让幼儿观察不同种子的形状、大小。

(2)引导幼儿用比较、排序的方法,将观察到的种子进行排队。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种子模型,讲解种子的形状、大小。

(2)教师演示用比较、排序的方法对种子进行排队。

(3)邀请一名幼儿上台演示,其他幼儿在座位上跟着操作。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种子、卡片,让幼儿自行进行观察、比较、排序。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小组讨论(5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讨论如何用比较、排序的方法对种子进行排队。

(2)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种子排队2. 板书内容:(1)种子的形状、大小(2)比较、排序方法(3)实践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种子,用比较、排序的方法进行排队。

(2)将观察到的种子形状、大小画在纸上,并注明名称。

2. 答案:(1)种子排队结果。

(2)种子形状、大小绘画及名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观察、比较、排序种子,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种子排队》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种子排队》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种子排队》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种子排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第二节:认识和理解空间关系,详细内容为通过种子排队游戏,让幼儿学会辨别方向,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并运用上、下、左、右等空间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空间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点:通过种子排队游戏,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模型、磁性白板、卡片、磁性方位词。

学具:每组一套种子模型、磁性白板、卡片、磁性方位词。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植物,引导他们注意植物之间的排列顺序。

(2)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给这些植物排队,应该怎么排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种子模型,讲解种子排队的方法。

(2)引导幼儿用上、下、左、右等空间方位词描述种子的位置。

(3)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体验种子排队的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进行种子排队游戏,让幼儿运用所学的空间方位词描述种子位置。

(2)邀请部分幼儿分享自己的排队方法,并进行点评。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在磁性白板上展示种子模型。

2. 在白板旁边贴上磁性方位词。

3. 用箭头连接种子模型和对应的方位词,形成直观的板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完成一份“家庭种子排队”的作业。

(1)在一张白纸上画出4个种子。

(2)用上、下、左、右等空间方位词描述种子的位置。

(3)将描述和图片一起剪下来,贴在另一张白纸上。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指导。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种子排队》含反思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种子排队》含反思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种子排队》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种子排队》。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和理解“一样多”的概念;学习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通过种子排队的情境,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一样多”的概念,能够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数量。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逻辑思维。

3. 培养幼儿在团队中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一样多”的概念,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种子模型、卡片、磁性板、绳子。

学具:每组一套种子模型、卡片、磁性板、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颗种子,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特点。

(2)教师讲述种子排队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种子排队的现象。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种子排队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种子数量。

(2)教师示范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种子的数量,并解释“一样多”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学具,幼儿分组进行种子排队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在比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 案例分享与讨论(10分钟)(1)教师邀请一组幼儿分享他们的种子排队成果。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2)教师引导幼儿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种子排队》2. 内容:(1)认识“一样多”的概念(2)一一对应比较方法(3)观察、思考、合作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种子排队游戏,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种子排队的情境,让幼儿理解“一样多”的概念,学习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大班数学教案《种子排队》含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种子排队》含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种子排队》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种子排队》。

主要内容是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量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能力。

详细内容包括种子的分类、数量比较、排队规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比较不同种子的数量,理解数量多少的概念。

2. 培养幼儿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队的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按照规律排队。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种子数量,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模型、图片、卡片、磁性黑板、数字卡片等。

学具:每组一套种子模型、磁性黑板、数字卡片、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种子模型,让幼儿观察、触摸,引导幼儿发现种子的特点,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图片,让幼儿观察、比较两组种子的数量。

(2)引导幼儿用数字卡片表示两组种子的数量。

(3)讲解数量关系,让幼儿理解“多、少”的概念。

3. 随堂练习(5分钟)(1)发放种子模型,让幼儿自主进行数量比较。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排队规律(10分钟)(1)引导幼儿观察、分析种子排队的规律。

(2)让幼儿尝试按照规律排队。

(3)教师点评,给予鼓励。

(2)引导幼儿思考:还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数量进行比较?六、板书设计1. 《种子排队》2. 内容:(1)种子数量比较(2)排队规律(3)数字卡片表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数量比较,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种子排队活动,让幼儿理解数量关系,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引导幼儿尝试用其他物品进行数量比较,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种子排队》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种子排队》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种子排队》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排序》,详细内容为“种子排队”。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排序不同种子的大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比较不同种子的大小,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2. 培养幼儿运用比较、排序的方法,对物体进行有规律的排列。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幼儿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比较、排序的方法,对种子进行有规律的排列。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不同种子大小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大小的种子、图片、PPT、黑板。

2. 学具:每组一份种子、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颗大树,引导幼儿观察树上的果实,讨论果实的大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种子排队”。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各种大小的种子,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2)教师通过比较、排序,将种子进行有规律的排列。

(3)教师讲解比较、排序的方法,并让幼儿尝试描述种子的大小。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一份种子,进行观察、比较。

(2)幼儿用画纸、彩笔记录种子的大小,并进行排序。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

(1)每组代表展示排序结果,并说明排序方法。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表扬。

5. 游戏环节(5分钟)“种子排队”游戏:每组幼儿将种子按照大小顺序排列,最快完成的组获胜。

六、板书设计1. 种子排队2. 内容:(1)观察、比较种子的大小(2)排序方法:从大到小、从小到大(3)幼儿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种子,进行比较、排序,并用画纸记录下来。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幼儿能够正确描述种子的大小,并进行有规律的排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观察、比较、排序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优质课种子排队教案反思1、大班数学优质课种子排队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学会对收集的种子进行分类、排队和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排列长度之间的关系。

3、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体验数学的生活和数学游戏的乐趣。

5.发展孩子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和经验的迁移,学会观察、分析记录表;并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和排列长短的关系。

活动准备:1、幼儿人手一份豆子(黄豆、花生米、蚕豆)、操作板2、乒乓球,海洋球各一个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师:小朋友们,秋天来了,秋姑娘托老师给你们每人带了份小礼物,看看桌子上,都有些什么?(蚕豆、黄豆、花生米)这些礼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种子”,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和这些种子宝宝一起玩玩游戏吧!(析: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直接衔接过渡到“种子排队”这一活动主题,自然清晰。

)二、第一次探索,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1、讲解操作要领师(师出示操作板,讲解提问):游戏开始啦!首先,老师要请小朋友把种子宝宝们领回各自的家。

拿起你面前的操作板,观察它的上半部分,你看到了什么?猜猜它代表什么意思。

1.小朋友:我看到线前有种子宝宝的标志,大豆的标志后面有大豆宝宝的家,花生的标志后面有花生宝宝的家,蚕豆宝宝的标志后面有蚕豆宝宝的家。

幼儿2:我认得那个红旗标志,数学操作书上有,代表种子宝宝要从红旗这头开始摆。

3.孩子:横线后面的数字代表种子宝宝的数量,每个种子宝宝要有10个。

(析:通过自主观察以及对平时数学活动的经验迁移,幼儿在讨论的过程中掌握了记录表中各组成要素的基本含义。

教师将幼儿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主体性和能动性。

)2、幼儿操作,让种子在纸板上排队师(讲解操作要点):老师有两点要求:第一、每种种子宝宝都要从红旗这端开始排起;第二、每颗种子宝宝都必须像好朋友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一个挨着一个!开始吧!(析:教师用形象、精练的语言将操作要领再次强调,有利于操作的顺利进行,以为下一步观察操作结果以及分析讨论奠定基础。

)3、讲述排列结果,并讨论分析现象原因,得出结论师:小朋友们帮助种子宝宝回到了各自的家,你们可真能干!那老师现在就请能干的你来观察观察,你发现种子宝宝排的队伍有什么特点?(黄豆宝宝排的队伍最短,蚕豆宝宝排的队伍最长,就像个楼梯一样)看看你身边的小伙伴,是不是他的种子宝宝排队也有这样的特点!为什么数量都是十颗,黄豆宝宝的队伍最短,蚕豆宝宝的队伍却最长呢?(黄豆宝宝身体小,细细的,蚕豆宝宝身体大,胖胖的)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身体越小,排列越短;身体越大,排列越长。

(解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幼儿与教师、幼儿之间的互动形式,使幼儿对物体的数量、形状、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有了基本的认识和印象。

三、第二次探索:感知大小不同的种子。

排列长度相同时,数量不同。

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操作板师:好,那我们来看操作板的下半部分,在操作板上画着三条线,你来看看这三条线有什么特点?(一样长)师:现在,老师就请小朋友们帮个忙,将种子排满这三条一样长的线。

排好后,请你数一数,一共用了几颗种子宝宝,将答案统计在后面的空格里。

那你来猜猜看,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用的种子宝宝的数量会不会是一样多?幼:一样/不一样(析:在操作前,让幼儿放开思维大胆猜测,不仅激起了幼儿的操作兴趣,也让幼儿在接下来的操作中能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进行探索。

)2、交待操作要求,幼儿独立操作师:那行,我们来动手找答案吧!种子宝宝排队的要求和刚才是一样的!第一、每种种子宝宝都要从红旗这端开始排起;第二、每颗种子宝宝都必须像好朋友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一个挨着一个!开始吧!3、讲述探索结果,讨论现象原因师:用的种子宝宝是一样多的吗?幼:不一样多师:哪种种子宝宝最多?哪种最少?幼:黄豆宝宝最多,蚕豆宝宝最少。

师:排一样长的队伍,为什么;黄豆宝宝用的最多,蚕豆宝宝用的最少呢?杨:因为大豆大,蚕豆小。

当队列长度相同时,大种子宝宝用的少,小种子宝宝用的多。

(分析:因为有了第一次运营经验的成功总结,第二次的探索就简单顺利多了。

(4)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排列长度的关系。

1、师:原来小小的种子竟然还有这样神奇的小秘密!那我要来考考你们究竟掌握这些秘密了没有!(出示乒乓球和海洋球,提问)如果用10个乒乓球和10个海洋球排队,谁排的队伍长?谁排的队伍短?为什么?幼儿:海洋球排的队伍长,因为它身体比较大;乒乓球排的队伍短,因为它身体比较小。

2、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那如果让它们各自在这条线上排队,乒乓球和海洋球谁用数量的多?为什么?活动反思: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紧密联系儿童生活,用儿童平时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设计数学活动,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化之间矛盾的最佳途径。

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我们投放幼儿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种子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

通过种子排队、层层递进的环节,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一种互逆关系。

本次活动,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学习习惯。

活动中,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说出自己的理解,让每位幼儿都有自己的操作空间,让幼儿对数学活动充满兴趣,并为入学前增添了兴趣。

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种子排队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目标:1.整理收集的种子,分析比较。

2.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3.培养孩子的比较判断能力。

4.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孩子主动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孩子一粒种子(蚕豆8粒,花生8粒,黄豆8粒)。

2.每只手都有一张操作卡和一支铅笔。

3.每组都有一盆相同的种子。

活动过程:一、直接导入小朋友,你们的桌子上都有哪些种子呢?请你们来说说看?(有蚕豆、花生、黄豆)二、第一次排队。

感知数量相同。

大小不同的种子,排列的长短不一样。

1、小朋友‘这些种子都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蚕豆是扁扁的,黄豆是圆圆的;蚕豆大,黄豆小等)。

2、说的很对!小朋友们,这些豆子的形状不同、大小也不一样,你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三样种子哪个多、哪个少?哪个大、哪个小呢?(可以让它们排队)3.是的,排队是个好主意,排队后可以数数。

4、幼儿第一次操作记录师:好吧,那我们就用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看看这三样种子哪个多,哪个少,(出示操作卡),问:这上面三条线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每样种子排在这个线上)5、那每条线的开头有面小红旗是表示什么呢?(就是从红旗开始排队)6.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幼儿排队时,每粒种子要相互靠近,种子不能散落在地上或桌子上。

排列好之后,数一数每行有多少种子,记录在每行种子后面的第一个方块中。

7、集体分析比较。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把你的记录表拿上来给大家看看?小朋友,你们看,从这张操作卡上你们看出了什么?三样种子的数量都是多少?(都是8颗,一样多)8、你还发现了什么?它们的队伍都一样长吗?(不一样)那哪个最长,哪个最短呢?9、提问:为什么种子数量一样多,排列的队伍都不一样呢?(因为这些种子的大小不一样)10.总结:小朋友说你发现了这个秘密,真好。

原来种子数量一样,大小不一样,排列的长度不一样。

三、第二次排队。

感知大小不同的种子,排列的队伍相等时,种子的数量不同。

1、小朋友,如果用这些种子在一样长的线上排队,种子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呢?2.儿童第二次手术。

请把孩子留在下一排,排队后清点人数,用数字宝贝记录在后面第二个方格。

3、集体分析比较师:从这张操作卡上你们发现了什么?数量还一样多吗?(不一样)为什么排列一样长的队伍,有的种子少,有点饿种子多呢?(因为种子有大小)4、说的真好,又被你们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排列的长度相同时,种子的大小不同,数量也是不同的。

四、第三次排队。

感知排列的疏密与队伍长短之间的关系。

1.明确要求:小朋友,现在老师要你们重新排队,就是不管密度法,每个种子的数量要一样,每个种子要有8个种子,排队长度要一样。

记住,他们的队列应该是一样长的。

2、幼儿操作。

师: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把小的种子变得和大的种子一样长呢?或者把大的变得和小的长呢?3、展示操作卡,集体分析。

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每样种子要一样多,队伍是不是排的一样长呢?你是用什么方法让队伍变得一样长呢?(把小的种子排的稀一点,大的种子排的密一点就变得一样长了)4.还有谁觉得他排名比他好的,请上来。

结束语: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会了给这些种子排队,还可以用其他的种子来排队,小朋友晚上回家可以跟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排队哦!活动反思: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紧密联系儿童生活,用儿童平时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设计数学活动,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化之间矛盾的最佳途径。

运算是儿童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我们放入孩子自己收集的、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种子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

通过种子排队和循序渐进,我们可以感知到对象的大小、数量和排列长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次活动发展了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学习习惯。

在活动中,孩子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达自己的理解,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操作空间,让他们对数学活动充满了兴趣,增加了入学前的兴趣。

3、大班数学活动种子排队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 学习将收集的种子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排列长度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孩子的比较判断能力。

4.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1.孩子有一粒种子(蚕豆十粒,黄豆十粒,红豆十粒各一粒)。

2. 纸板。

3.一个海洋球和一个乒乓球。

活动过程:1.引入活动,引起孩子的兴趣。

师:看看桌上有什么?幼:蚕豆、黄豆、红豆。

师: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幼:种子。

2.第一个探索活动:感知相同数量不同大小的种子,排列成不同的长度。

(1) 讲解操作要领。

师: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图一)。

请你们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少年:红豆,因为上面标着红豆。

师:那第二、第三条线呢?幼:黄豆、蚕豆。

老师:排队的时候,从红线开始,一个一个,让他们站在线上。

三排都写完了,不收,数一数,把数字写在后面的格子里。

(2)小朋友在有种子的纸板上操作排队。

(3)让孩子说出排列结果。

师:红豆有几颗?(幼:十颗),黄豆有几颗?(幼:十颗),蚕豆呢?(幼:十颗)它们都是十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幼:不一样)(4) 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幼儿A:因为红豆小,所以排得最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