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课程2设计

合集下载

高频RFID阅读器课程设计

高频RFID阅读器课程设计

高频RFID阅读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高频RFID阅读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其核心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会使用高频RFID阅读器进行数据读取、写入和存储。

3. 了解高频RFID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认识到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操作高频RFID阅读器,完成数据的读取与写入。

2. 学会分析高频RFID阅读器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掌握高频RFID阅读器与其他电子设备的连接与协同工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高频RFID技术及物联网应用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新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侧重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对新技术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操作技能的培养,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高频RFID阅读器原理- 理解RFID技术基本原理- 掌握高频RFID阅读器的组成与功能- 学习高频RFID的工作频率、数据传输速率等关键技术参数2. 高频RFID阅读器操作与应用- 学习阅读器与标签的通信过程- 掌握数据读取、写入和存储的方法- 实践高频RFID阅读器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3. 高频RFID阅读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分析常见问题,如信号干扰、读取距离限制等- 探讨解决方案,提高阅读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4. 高频RFID阅读器与其他设备的连接与协同工作- 学习阅读器与计算机、智能手机等设备的连接方法- 探索高频RFID阅读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案例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高频RFID阅读器原理及组成第二课时:高频RFID阅读器操作方法第三课时:高频RFID阅读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第四课时:高频RFID阅读器与其他设备的连接与协同工作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依据教材中关于高频RFID阅读器的相关章节,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组织,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完整)高频课程设计_LC振荡器_西勒

(完整)高频课程设计_LC振荡器_西勒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LC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2014年1月10日目录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二、设计方案 (1)2.1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1)2.2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2)2.3克拉波电路振荡器 (3)2.4西勒电路振荡器 (4)三、设计内容 (5)3.1LC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 (5)3.2西勒电路原理图及分析 (6)3.2.1振荡原理 (7)3.2.2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7)3.3西勒振荡器原理图 (8)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8)3.4.1软件简介 (8)3.4.2进行仿真 (9)3.4.3仿真结果分析 (11)四、总结 (11)五、主要参考文献 (13)一、设计任务与要求在本课程设计中,为了熟悉《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着眼于LC正弦波振荡器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哈特莱振荡器)、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考毕兹振荡器)以及改进型电容反馈式振荡器(克拉波电路和西勒电路)的分析、对比和讨论,以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在课程设计中,为了学习Multisim软件的使用,以及锻炼电子仿真的能力,我选用的仿真软件是Multisim11.0版本,该软件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电子仿真设计界面和方便的电路图和文件管理功能。

本课程设计中要求设计的正弦波振荡器能够输出稳定正弦波信号,输出频率可调范围为10~20MHz。

本设计中所涉及的仿真电路是比较简单的。

但通过仿真得到的结论在实际的类似电路中有很普遍的意义。

二、设计方案通过对高频电子线路相关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LC正弦波振荡器主要有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以及改进型电容反馈式振荡器(克拉波电路和西勒电路)等。

其中互感反馈易于起振,但稳定性差,适用于低频,而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稳定性好,输出波形理想,振荡频率可以做得较高。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_调频发射机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_调频发射机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_调频发射机目录1. 内容概述 (2)1.1 课程背景 (3)1.2 报告目的 (3)1.3 报告结构 (4)2. 调频发射机概述 (5)2.1 调频通信原理 (6)2.2 调频发射机组成 (7)3. 调频发射机设计要求 (8)3.1 系统指标 (10)3.2 性能要求 (11)4. 设计方案与实现 (11)4.1 发射机结构设计 (13)4.2 高频电路设计 (14)4.3 调制和解调电路设计 (15)4.4 电源模块设计 (17)5. 调试与优化 (19)5.1 测试方法 (21)5.2 调试过程 (22)5.3 性能优化 (23)6. 测试结果与分析 (25)6.1 发射功率 (26)6.2 频谱纯度 (27)6.3 调制质量 (28)6.4 系统稳定性 (30)7. 结论与展望 (31)7.1 设计总结 (32)7.2 存在问题 (34)7.3 未来改进方向 (35)1. 内容概述本报告详细介绍了调频发射机的高频课程设计,围绕其工作原理、设计要点、实现路径以及未来改进方向展开深入探讨。

从调频发射机的基本原理出发,我们讨论了信号调制、载波频率的调整以及功率放大等关键技术点。

报告紧密结合实际工程需求,详尽阐述了调频发射机的工作著魔步骤和各个模块的功能设计,包括射频前端、调制器、功率放大器等核心部件。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考虑了复杂信号环境下的抗干扰性设计,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清晰度。

通过对调频发射机的仿真和数据分析,本报告优化了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为实际生产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

本课程设计报告还包括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同时讨论了调频发射机在现代无线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市场潜力。

报告最后展望了的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提出了进一步提升调频发射机性能的潜在技术和创新方向。

通过本报告的学习与应用,读者能够获得关于高频调频发射机设计过程的全面了解,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高频电路课程设计

高频电路课程设计

高频电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高频电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了解高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提高学生对电磁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理解高频电路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高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3.了解高频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高频电路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阅读和理解有关高频电路的文献和资料;3.能够独立进行高频电路的设计和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对高频电路应用的认知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高频电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以及高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部分:介绍高频电路的定义和特点,包括频率范围、信号传输特性等;2.第二部分:讲解高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包括谐振电路、放大电路等;3.第三部分:介绍高频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无线电通信、雷达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高频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高频电路案例,帮助学生了解高频电路的实际应用;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高频电路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高频电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高频电路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高频电路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教学PPT,辅助讲解和展示高频电路的原理和应用;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高频电路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操作。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电路设计与仿真
学生根据设计方案使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 计和仿真,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正确性。这一阶 段通常需要2-3周的时间。
撰写报告与答辩
学生完成实验后,需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并根据 指导教师的要求准备答辩。这一阶段通常需要1-2 周的时间。
02 高频电子线路基础知识
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
信号频率
图表绘制
根据实际需要,绘制相应的图表,如电路原理图、波形图等,使报告 更加直观易懂。
文字表述
使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描述设计过程和结果,避免出现技术性错误和 歧义。
报告提交
按照学校或课程要求,将设计报告提交给指导老师或相关部门进行评 审。
05 课程设计总结与展望
课程设计的收获和不足
01
收获
02
深入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03
电容
在高频电路中,电容的作 用主要是隔直流通交流, 对高频信号呈现较小的阻 抗。
电感
电感在高频电路中的作用 主要是阻止高频信号通过, 对直流呈现较小的阻抗。
电阻
在高频电路中,电阻的作 用与低频电路相似,用于 限制电流。
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电路
调谐电路
调谐电路是高频电子线路中的基本电路之一,用 于选择特定频率的信号。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 计
目录
CONTENTS
• 课程设计概述 • 高频电子线路基础知识 • 课程设计题目解析 • 课程设计实践 • 课程设计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设计概述
课程设计的目标
01
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将深入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传
输、放大、滤波等,并能够掌握其在通信、雷达、无线电等领域的应用。

multisim高频课程设计

multisim高频课程设计

multisim高频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Multisim高频课程设计,让学生掌握高频电路的基本概念、设计和仿真方法。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需要了解高频电路的特点、分类和应用,掌握Multisim 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该软件进行高频电路的设计与验证。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能独立完成高频电路的设计与仿真,具备分析和解决高频电路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培养对高频电路设计与仿真的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高频电路基本概念,介绍高频电路的定义、特点和分类;第二部分是 Multisim 仿真软件的使用,讲解Multisim 软件的安装、界面及其基本操作;第三部分是高频电路设计与仿真,包括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常见高频电路的设计与仿真;第四部分是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主要包括:讲授法,用于讲解高频电路基本概念和 Multisim 软件的使用;讨论法,在课堂或课后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进行高频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包括《高频电路》、《Multisim 仿真软件教程》等;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PPT、视频等;实验设备,包括电脑、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用于进行高频电路的设计与验证。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和团队协作等情况;作业包括课后练习和实验报告,用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考试则分为期中和期末两次,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频电路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高频电路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高频电路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是电子系本科生专业课程之一,主要涉及高频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课程着重介绍了高频电路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测试技术和实际应用。

对于电子工程领域有兴趣的学生,这门课程将是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1.培训学生对高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进行深入理解;2.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3.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电路设计和测试的能力;4.帮助学生掌握电子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项目设计中。

三、课程内容1.高频电路基础知识–信号幅度、频率和相位–压力波和电流波–传输线基本理论2.微波元器件–滤波器–功率分配器–方向耦合器–混频器3.射频电路和微波电路–放大器–振荡器–收发信机–数字电视4.高频电路测试和设计技术–VNA测试–常用高频电路仿真软件–高频电路板设计四、课程设计本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高频电路项目,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设计将包括以下步骤:1.研究电路和其应用:从学生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找出并研究一个电子产品,如手机、收音机等。

根据产品的功能和要求,选定电路和其应用。

2.电路设计:根据选择的电路,进行电路设计。

设计电路的内容包括电路方案的选择、电路分析和计算等。

3.PCB设计:根据电路设计要求,进行板子的设计,可以使用常用的PCB设计软件,如Altium Designer等。

4.原理验证:使用仿真软件,比如ADS,验证设计的电路能够满足预期功能。

5.实验验证:采用实验室提供的测试设备,测试设计好的电路板,发现并解决出现的问题,并修改电路设计。

五、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

2.课程设计报告:每个学生将提交一份电路设计报告,包括电路选型、电路设计、PCB布局、仿真结果和实验验证。

3.期末考试:根据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期末考试。

六、结束语高频电路原理及应用是电子工程领域中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在整个电子工程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高频电子课程设计

高频电子课程设计

高频电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理解并掌握振荡器、放大器、滤波器等高频元件的工作原理;2. 使学生了解高频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指标,如频率范围、带宽、增益等;3. 引导学生掌握高频电路的调试与测试方法,了解各类高频电子仪器的使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高频电子电路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高频电路故障并进行调试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高频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高频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在团队中沟通、协作的能力;3. 引导学生认识高频电子技术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振荡器、放大器、滤波器等高频元件的原理图绘制;2. 学生能够使用高频电子仪器进行电路测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共同完成高频电子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高频电子电路基本原理:- 振荡器原理及其分类;- 放大器原理及高频放大器的设计;- 滤波器原理及其分类。

2. 高频电路实际应用及相关技术指标:- 频率范围、带宽、增益等参数的介绍;- 各类高频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分析;- 高频电路的阻抗匹配原理。

3. 高频电路调试与测试方法:- 高频电子仪器的使用及操作方法;- 高频电路调试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法。

具体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 第1-2课时:高频电子电路基本原理;2. 第3-4课时:高频电路实际应用及相关技术指标;3. 第5-6课时:高频电路调试与测试方法。

教材章节及内容:1. 教材第3章:振荡器、放大器、滤波器基本原理;2. 教材第4章:高频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分析;3. 教材第5章:高频电路调试与测试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1绪论. (1)2 鉴频及方法原理 (2)2.1 鉴频 (2)2.2 鉴频方法 (3)2.3 乘积型相位鉴频器 (4)2.3.1 移相网络 (5)2.3.2 低通滤波器 (5)3 MC1496芯片的介绍 (7)3.1 内部结构 (7)3.2 静态工作点设置 (8)3.2.1 静态偏置电压的设置 (8)3.2.3 静态偏置电流的确定 (8)4 设计内容 (9)4.1总体设计电路 (9)4.2电路图 (12)4.3鉴频特性曲线的测量方法 (13)4.3静态工作点测量 (13)5心得体会 (16)参考文献 (17)摘要鉴频是调频的逆过程,广泛采用的鉴频电路是相位鉴频。

其鉴频原理是:先将调频波经过一个线性移相网络变换成调频调相波,然后再与原调频波一起加到一个相位检波器进行鉴频。

因此实现鉴频的核心部件是相位检波器。

相位检波器又分为叠加型相位检波和乘积型相位检波,利用模拟乘法器的相乘原理可实现乘积型相位检波。

乘积型相位鉴频器实际上是一种正交鉴频器,它由移相网络、乘法器和低通滤波器三部分组成。

调频信号一路直接加至乘法器,另一路经相移网络移相后(参考信号)加至乘法器。

由于调频信号和参考信号同频正交,因此,称之为正交鉴频器。

这个设计采用乘积型相位鉴频器 MC1496芯片完成一个相位鉴频器的设计。

关键词:鉴频、调频、乘积型相位鉴频器、MC1496芯片AbstractFM frequency discrimination is the reverse process, widely used in the phase discriminator circuit is a frequency discriminator. The frequency discrimination principle is: first FM wave through a linear phase shift network transformation into a frequency modulation wave, and then added together with the original FM wave detector for a phase discriminator. Therefore, to achieve frequency discrimination is the core component of the phase detector. Phase detector is divided into superimposed by product of the phase detector and phase detector, using principles of analog multiplier multiplied by product of the phase detector can be realized.Product type phase frequency detector is actually orthogonal frequency detector, which consists of phase-shifting network, multiplier and low pass filter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FM signal is directly added to the multiplier all the way, another passing phase after phase shift network (reference signal) added to the multiplier.The FM signal and reference signal with the frequency orthogonal, therefore, call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scriminator. This design uses a product-type phase frequency detector MC1496 chip to complete a phase frequency detector design.Keywords:frequency discrimination, frequency, product type phase frequency detector, MC14961绪论实现调频信号解调的鉴频电路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调频—调幅调频变换型。

这种类型是先通过线性网络把等幅调频波变换成振幅与调频波瞬时频率成正比的调幅调频波,然后用振幅检波器进行振幅检波。

第二类是相移乘法鉴频型。

这种类型是将调频波经过移相电路变成调相调频波,其相位的变化正好与调频波瞬时频率的变化成线性关系,然后将调相调频波与原调频波进行相位比较,通过低通滤波器取出解调信号。

因为相位比较器通常用乘法器组成,所以称为相移乘法鉴频。

第三类是脉冲均值型。

这种类型是把调频信号通过过零比较器变换成重复频率与调频信号瞬时频率相同的单极性等幅脉冲序列,然后通过低通滤波器取出脉冲序列的平均值,这就恢复出与瞬时频率变化成正比的信号。

调频波的特点是振幅保持不变,而瞬时频率随调制信号的大小线形变化,调制信号代表所要传达的信息,在分析或实验时,常以低频正弦波为代表。

鉴频器的目的就是从调频波中检出低频调制信号,即完成频率—电压的变换作用。

能完成这种作用的电路被称为鉴频器。

鉴频器:其中,晶体管和LC回路实质上是一个调谐放大器,但回路的谐振频率f0与已调频信号的瞬时频率发生变化,放大器就输出一个与之相对应的调幅—调频波。

经二极管检波处理即可在负载RL上得到与原调制信号变化规律相同的输出。

斜率鉴频器的电路比较简单。

但回路失谐时其谐振特性曲线不是直线,因而鉴频特性的线性较差。

2 鉴频及方法原理2.1 鉴频角调波的解调就是从角调波中恢复出原调制信号的过程。

调频波的解调电路称为频率检波或鉴频器(FD ),调相波的解调电路称为相位检波器或鉴相器(PD )。

与调幅接收机一样,调频接收机的组成也大多是采用超外差式的。

在超外差式的调频接收机中,鉴频通常在中频频率(如调频广播接收机的中频频率10.7MHz )上进行的。

就鉴频器的功能而言,它是一个将输入调频波的瞬时频率f (或频偏△f )变换为相应的解调输出电压u0的变换器,将此变换器的变换特性称为鉴频特性。

用曲线表示为输出电压u0与瞬时频率f 或频偏△f 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鉴频特性曲线。

在线性解调的理想情况下,此曲线为一直线,但实际往往有弯曲,呈“S ”形,简称“S ”曲线。

如图1所示图1 鉴频器及鉴频特性 在图中,设u0的峰谷对应的频率为fa ,峰峰对应的频率为fb,中心频率为fc 。

通常用峰值带宽Bm 来近似衡量鉴频特性线性区宽度,它指的是鉴频特性曲线左右两个最大值间对应的频率间隔。

鉴频特性曲线一般是左右对称的,若峰值点的频偏为△fa=△fa-△fc=△fc-△fb,则Bm=2△fa 。

对于鉴频器来讲,要求线性范围宽(Bm>2△fm ),线性度好。

但实际上,鉴频特性在两峰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非线性,通常只有在△f=0附近才有较好的线性。

(a )(b )对鉴频器的另一个要求,就是跨导要大。

所谓鉴频跨导Sd ,就是鉴频特性在载频处得斜率,它表示的是单位频偏所能产生的解调输出电压。

鉴频跨导又叫鉴频灵敏度,用公式表示为Sd=du0/df|f=fc=du0/d △f|△f=0。

另一方面,鉴频跨导也可以理解为鉴频器将输入频率转换成输出电压的能力或效率,因此,鉴频跨导又可以成为鉴频效率。

2.2 鉴频方法从FM 波中还原调制信号的方法有很多,有振幅鉴频法、相位鉴频法、直接脉冲计数式鉴频法。

根据设计要求,这里主要介绍相位鉴频法。

相位鉴频法的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变换电路具有线性的频率—相位转换特性,它可以将等幅的调频信号变成相位也随瞬时频率变化的、既调频又调相的FM-PM 波。

把此FM-PM 波和原来输入的调频信号一起加到鉴相器上,就可以通过鉴相器解调此调频信号。

这种鉴频方法称为相位鉴频法。

图2 相位鉴频法的原理框图 相位鉴频法的关键是相位检波器。

相位检波器或鉴相器就是用来检出两个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完成相位差—电压变换作用的部件或电路。

设输入鉴相器的两个信号分别为:11122222cos ()cos ()sin ()2c c c u U t t u U t t U t t ωϕπωϕωϕ=+⎡⎤⎣⎦⎡⎤=-+=+⎡⎤⎣⎦⎢⎥⎣⎦把它们同时加于鉴相器,鉴相器的输出电压u 0是瞬时相位差的函数,即:21()()o u f t t ϕϕ=-⎡⎤⎣⎦在线性鉴相时,u 0与输入位相差j 2(t)-j 1(t)成正比。

信号u 2中引入π/2固定相移的目的在于当输入相位差j 2(t)-j 1(t)在零附近正负变化时,鉴相器输出电压也相应地在零附近正负变化。

2.3 乘积型相位鉴频器与调幅信号的同步检波器类似,相位检波器也有叠加型和乘积型之分,相应的相位鉴频器分别称为叠加型相位鉴频器和乘积型相位鉴频器。

这里只介绍乘积型相位鉴频法。

利用乘积型鉴相器实现鉴频的方法称为乘积型相位鉴频法或积分(Quadrature)鉴频法。

在乘积型相位鉴频器中,线性相移网络通常是单谐振回路(或耦合回路),而相位检波器为乘积型鉴相器,如图3所示。

图中输入调频信号us网络移相后的信号为usˊ。

引入固定相移π/2的目的在于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鉴相或鉴频曲线。

图3 乘积型相位鉴频法应当指出,鉴频器既然是频谱的非线性变换电路,它就不能简单地用乘法器来实现。

因此,这里采用的电路模型是有局限性的,只有在相偏较小时才近似成立。

这种电路既可以实现鉴频,也可以实现鉴相。

通常情况下,其中的乘法器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或(双)平衡调制器实现。

当输入信号幅度都很大时,由于乘法器内部的限幅作用,鉴相特性趋近于三角形。

2.3.1 移相网络移相网络如图其传输函数为:211111()()11111()j C jQ LC R L H j j j C j C R Lw w w w x w w w +-==+++- 移相网络的电路图如图4(a )所示:图4 移相网络电路及相频特性其中202000,(1)2,c R f Q Q Q L f w x w w w w D ==-?=可见,u1与u2之间的相位差为: arctan 2p x F =-相频特性曲线见图4(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