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朝鲜特需”在战后日本经济复兴中的作用
朝鲜战争中日本的收益

论二战后中日本的崛起原因——以朝鲜战争为例内容摘要:二战大损日本的元气。
正当日本举国上下进退维谷之际,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给日本带来了的决定性转机。
战争不仅使日本经济军事得以复苏发展,还使日本摆脱了被占领的困境,获得了独立的地位。
本文从这场战争给日本带来全方面的转机进行分析,探求日本崛起之谜,以求从中借鉴经验,供世人参考。
关键词:朝鲜战争日本主权经济一、日本快速摆脱被占领状态,恢复成主权国家。
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对日本规定了严格的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目标,对日政策主要以惩治、改造为主,在对日议和上是坚持盟国合作、全面议和的原则。
美国最初设想是对日实施20年的军事占领,以报复日本发动了侵略战争随着东西方对立的日益加剧,美国的全球战略和远东政策需要作出新的调整,日本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相应地重要起来。
美国如果占领日本,就可以威胁苏联东部,同时也可以遏制中国。
而且一旦朝鲜战争爆发,动员日本的人力资源做后勤保障,就可以省下美国大批的人力物力的消耗。
反之,如果日本处在苏联的控制之下,就会使苏联建成一个完整的海外防线,到时苏联力量大增,美国将处于不利地位。
对此,麦克阿瑟曾直截了当地指出,“日本成为维护美英两国权益的前线基地”,成为“拦住共产主义东进和南进的壁垒。
”形势发展促使中苏走到了一起,在共同利益的推动下,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国以苏联盟国的角色加入东方阵营,导致了美国东北亚政策的转变。
就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公布的第二天,麦克阿瑟就宣布“必须采取果断行动与日本单独签订合约而无须俄国参加”,这表明了美国加快了对日议和的步伐。
1951年9月4日,52个国家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和会,中国、朝鲜等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被排斥在会外。
在9月8日,和会签订了《对日合约》,苏联、波兰等国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对日和会实际上变成了美国与日本的单独会谈。
《对日合约》签订5小时后,美国又与日本签订了《美日安全保障条约》。
浅析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复苏 (1)

封面样式:学科代码:0101学号: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浅析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复苏学院:历史与政治学院专业:历史学年级:4014级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6年5月14日浅析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复苏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日本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削弱,整个国民经济几乎面临瘫痪,但由于日本采取产业结构调整,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引进外资等有效措施,加上美国的大力扶持和亚洲局部战争的刺激,使日本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并得到腾飞,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第二号经济大国,这让世界各国都叹为观止,尤其是我们国家正在快速发展阶段,对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和有意义。
关键词: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主要原因、二战结束后,日本国民经济受到致命的打击和摧毁,几乎面临瘫痪。
然而,作为一个战败国,在一片废墟之上经历了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经济腾飞,并且很快就爬上了国际社会金字塔的顶端。
对西方乃至全世界国家来说,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其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我想当时的主客观方面的因素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状况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日本这个亚洲小国40﹪的国民财富毁于战火,它在战前积累的财富几乎丧失殆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经济的崩溃导致社会的动荡和混乱,这与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其经济发展陷入一个漩涡。
作为东亚的一个岛国,一个自然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要想在的二战的严重摧残中走出来,重新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是多么困难的事。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二战后,日本抓住“冷战”后世界经济高涨、国际贸易激增、国际金融稳定、国际油价低迷等有利环境和条件,根据本国国情,掀起了工业化高潮,创造了经济奇迹,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并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从1946年到1975年,其国民生产总值从109亿美元上升到4170亿美元,增长了几十倍,年增长率持续为10﹪以上。
早在1968年,日本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大国”。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日本真的强大吗?---读《战后日本经济史》(3)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日本真的强大吗?---读《战后日本经济史》(3)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1,后发优势一般认为,由于朝鲜战争的特殊需求,日本迎来了经济的大发展。
但作者认为,这仅仅是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发优势”而已。
依照这个规律,20世纪8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和90年代之后的中国也同样实现了高速增长。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个因素加速了日本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2,重化工业适合1940年体制当时的前沿领域主要以钢铁、机电、造船、石油化学等重化工业为中心,非常利于大型企业利用垂直一体化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而非市场的力量。
此时,强调个人对集体的奉献更胜于追求个人利益的1940年体制恰恰能发挥它的最大效用。
钢铁产量是衡量工业化发展程度的标准之一,苏联的钢铁产量自20世纪60年代就已赶上了美国。
当时苏联的经济体制顺应了那个重工业时代的需要,连信奉市场经济的萨缪尔森都不得不承认苏联的成绩。
3,劳动力成本低当时日本在世界经济中属于中等发达的国家,工资比欧美发达国家更低廉。
因此,日本通过大量生产成本低的工业产品,占领了发达国家市场。
作者假设,如果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中国也在这个时期开始发展工业化,日本恐怕就没有机会实现高速增长了。
有人认为日本的高速增长是“出口导向型的依赖外需的增长”,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出口贸易额在GDP中始终只占15%以下。
而当今亚洲新兴经济体的这个数字依次为韩国42.9%、泰国58.1%、马来西亚73.1%、中国香港167.5%、新加坡138.7%,都是非常高的数值。
这表明日本属于完全不同的经济结构。
依靠外需牵引经济增长的现象只是在21世纪以后,才真正在日本出现的。
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日本,个人消费与公共投资的增加导致国内市场迅速扩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设备投资增加,而设备投资增加则诱发新一轮设备投资增加。
近代日本崛起的三大原因介绍

近代日本崛起的三大原因介绍日本当时的情势,以欧制美,以美抑欧,日本自己则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这就是日本近代迅速崛起的真正原因。
下面就让店铺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近代日本崛起的原因。
近代日本崛起的原因近代日本崛起的原因一、政治体制改革与日本经济崛起众所周知,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性质的主要体现。
近代日本国家第一部宪法,是1889年制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
其核心是“天皇主权论”。
该宪法规定,“日本帝国是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天皇是国家元首,纵览统治权”,把天皇的权力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有两个好处,其一,谁控制了天皇,谁就可以做到“挟天子以令诸侯”,军部控制了天皇,把日本带到了万劫不复的法西斯深渊当中;其二,东窗事发之时,不用付任何责任,因为天皇是战时国家的最高军事统帅,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和最终决策者,同时天皇受到宪法的保护,因此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名义上的罪魁天皇没有判处绞刑,那么为天皇尽忠的日本军人,更不会认为自己所作所为有何不妥,因为他们是为天皇而战。
战后在美国监督下,日本经历了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
1946年颁布新宪法——《日本国宪法》首先对天皇权力做了明确规定。
宣布:天皇拥有了和普通人一样的人格,天皇已经不是一个神的概念,而是作为人的形象出现在现代日本的社会生活中。
同时名义上保留了天皇制,这使广大国民不至于失去长久以来的习惯和精神寄托,使人们在经济生产中有自由民主的精神又有精神上的皈依,这无疑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同时在宪法序言中庄严宣告:“日本国民……决心消除因政府行为再次发生战争的惨祸”。
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国民中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以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新宪法改变了日本政体,是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天皇由站前至高无上的国家主宰跌落为“日本国的象征”,以天皇专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转变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议会内阁制。
浅谈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一)

浅谈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一)论文关键词:日本经济崛起;经济重组;发展战略论文摘要: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外部条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
为了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探索日本经济崛起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文章对“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做了探讨。
一、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一)战后十年经济的重建战后,日本为医治战争的创伤,把战时工业改组为平时工业,大体上花了10年时间。
一般认为,1945~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复兴期”,即国民经济恢复和改组的时期。
战后日本经济的重建是从1946年秋实行“倾斜生产方式”开始走上轨道的。
同时,也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扶植。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对日本实行军事占领,推行了旨在铲除军国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民主改革,并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
一再削减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直接干预日本的经济结构的改组。
“道奇整顿”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在1949年度则首次由赤字转为盈余,货币发行量趋于减少,物价水平开始下降,猖獗一时的通货膨胀得到了缓和,为尔后的经济恢复创造了必需的前提。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掀起了一股采购物资热,这又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
整个经济生活空前活跃起来。
1951年,旧金山“和约”签订后,美国名义上结束了对日本的军事占领。
日本政府在实现“经济自立”的口号下,大力进行经济结构的改组和基础工业的建设,开始实施一系列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措施。
在政府的鼓励下,各企业竞相增加投资,更新设备。
1951年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利用外资,进口设备也逐渐增多。
这段时期,日本的农业也有所恢复和发展。
这一年,日本的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了战前水平,从而标志着战后经济恢复的大体完成。
(二)日本经济的现代化和高速度增长从1956年起,日本以赶超先进工业国家为目标,开始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新时期。
1956~1973年,日本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0%以上。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

税制与战后日本的经济复兴税收是国家财政的基本源泉,它是与国家同时降临于世的。
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税收是统治阶级占有和挥霍劳动果实、维持统治的基本手段和依据。
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以后,税收的这种本质并无根本改变。
但是,资本主义经济与它产生之前的各种社会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以资本积累为基础,不断扩大再生产的发展经济。
因此,现代资本主义税收制度虽然未改变维护国家政权的性质,但其作用却更为广泛。
它可以极大地影响国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影响企业等经济主体的投资、生产、销售、分配行为,甚至可以人为地导致国民经济出现短期波动,发挥调整功能。
总之,税收制度及其政策操作,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之一。
一般认为,理想的租税制度及其政策的操作,应遵循公平、普遍、稳定、简化的原则,然而事实上很难做到。
任何统治阶级要维护既得利益姑且不论,即便从国家的长远发展目标考虑,一定时期的税制也必然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倾斜。
日本战败后,经济已濒临崩溃边缘,资本积累不足是恢复生产、振兴经济的主要难题。
为了解决企业生产的资金问题,国家从财政上采取了种种特殊援助措施,而同一时期的税收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如果说国家财政投资政策是加快企业资本积累的外部推动力,那么,各种特殊减税措施便可称为增强企业自身内部积累和实力的催生素。
一、复兴期税制的变动过程战败后的日本税收,由于战前体制的破坏,生产急剧滑坡,物质供给绝对不足,通货膨胀日甚一日,百姓生活难、企业经营难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在“国家、企业和家庭经济收支皆为赤字”的状态下,税制紊乱,政策屡屡变更,税收没有保证。
1948至1949年间,NHK几乎每周日晚上都安排一次“星期日娱乐”专题节目,播放社会讽刺小品,其中就有内阁总理大臣吉田茂亲临税务署指挥“征税大战”的一幕。
这说明税收已构成当时社会矛盾的一个热点。
在推行道奇计划的1949年,日本的税收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严苛程度。
在日本即将战败的1944年,军国主义统治者为了进行垂死的挣扎,强征暴敛,国家税收率一度达到国民收入的24.1%。
朝鲜战争让日本大发战争财 助推日后经济腾飞

朝鲜战争让日本大发战争财助推日后经济腾飞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破坏了日本的社会经济。
正当日本经济进退维谷之际,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给日本带来了重大转机:地处朝鲜东邻的日本成为美军的军事基地和作战物资供应地,战争“特需”直接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战争不仅给日本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随之而来的政治影响也使日本经济间接受益,极大地助推了日本日后的经济腾飞。
在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史上,1945——1955年是一个关键时期。
其间,日本经济从战后满目疮痍的废墟中站了起来,恢复了元气,为50年代中期后的高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时期中,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对日本经济产生了特殊的影响。
本文拟从这场战争给日本经济形势带来的转机、直接和间接的。
括驻日联合国军官兵的消费开支、向南朝鲜提供的物资以及外国有关机构支付的款项等。
这些都成为日本骤然间使“国际收支变为大幅度黑字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日本官方统计,从朝鲜战争爆发到1953年间,狭义的“特需”累计达12.8亿美元,广义的“特需”累计高达23.8亿美元。
至1995年,“特需”累计达到了35.3亿美元。
而且,在美国全力应付战争、出口量锐减的同时,被卷入“冷战”体制的西欧各国也因加速扩军备战而急需扩大进口,这也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大开方便之门。
以此为起点,日本的出口急剧增长,仅1950年7月份的出口总额即为7400万美元,比6月份增加18%,创造了战后日本月出口额的最高纪录。
“稳定危机”期间积压下来的约1000—1500亿日元的滞销商品竟也被抢购一空。
朝鲜战争爆发后的一年间,日本商品的出口价格反弹了43.5%。
“特需”带来的直接外汇收入,1951年为5.9亿美元,1952年、1953年分别都达到8亿美元以上。
日本外汇储备余额从1950年6月底的2.86亿美元,增加到1952年5月底的11.777亿美元,增长了4倍。
原本十分暗淡的经济形势突然间豁然开朗起来,难怪日本垄断集团及其代理人全然不顾朝鲜民族的苦难,为所谓“神风”来临欢呼雀跃。
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

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众所周知,二战期间日本在经济上受到重创。
可是为什么二战后日本可以迅速崛起呢?以下就是店铺整理的二战之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希望对你有用。
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一)从外部环境方面来看。
一、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经济上、政治上的援助。
由于战败,不能再对侵略国进行各种资源的掠夺了,战后日本的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
这样,战前和战时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资都失去了供应。
这时,为了援助日本的经济,美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性进口物资。
在日本整个进口总额中,1945年9月至1946年占63.2%,1947年占77.2%,1948年占了67.4%,1949年占了58.4%,1950年则为36.9%。
这些物资主要包括小麦、食物、化肥、棉花等,对当时处于绝境的日本经济渡过难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另外,美国对日本的态度,因其全球化战略的需要不断转变。
刚开始,美国对日占领政策为打击日本,使其军国主义永远不能抬头。
但是,后来的朝鲜战争、北约与华约的两极对峙以及越南战争等,日本都成了美国国际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棋,所以,其对日的政策,也就变为了扶持和利用日本,在经济上、政治上、科技上、军事上等重要方面,都给予了非常重要的支持。
这对于日本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朝鲜战争对日本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
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对于朝鲜和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场沉重的灾难,但是对于日本来说,却因其有利的地理、政治因素,借些大发战争财。
由于朝鲜战争,离战场最近的日本不仅成了美军大量军用物资的生产工基地和供应基地,而且还成了为美军提供各种服务的基地。
为了战争的需要,美国出钱直接向日本订购大量的物资和劳务服务。
据统计,从1950年到1953年战争和停止,美国对日本的特需订货一共为23.9亿美元,占日本总出口额的50.6%;其中1951年占总出口额的43.7%、1952年则为66.1%、1953年为63.5%。
三、和平而稳定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