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豆期货价格波动规律研究.
2022-2022年大豆市场行情预测及回顾分析

大豆市场行情回顾分析
2022年至2022年大豆市场回顾与展望:供需失衡,价格 波动
大豆市场行情回顾与分析
2022年至2022年,大豆市场经历了起伏不定的行情。以下是对这一市场情况的回顾和分析。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2022年的大豆市场情况。这一年,全球大豆需求持续增长,但由于供应过剩,大豆价格下 跌。美国大豆产量增加,加上南美大豆丰收,使得全球大豆供应充足。国内方面,虽然政策鼓励种植大豆,但由于 玉米和小麦等农作物价格高企,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导致大豆种植面积减少。
政策因素对大豆市场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例如,一些国家可能会通过政策鼓励种植大豆以提高其国内供应,而一些国家则可能会通过政策限制进口大豆以保护本国农业。此外,一些国家可能会通过政策鼓励使用生物燃料来减少 碳排放。这些政策变化都可能对未来大豆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02
大豆市场行情 回顾分析
Review and analysis of soybean market situation
再次,天气风险对大豆市场的影响不可忽视。任何旱灾、洪涝、霜冻、虫害等自然灾害都可能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影响 价格。例如,2021年巴西的大豆产量受到严重影响,就是因为当年遭遇了严重的干旱。
最后,投机因素也是影响大豆市场的重要因素。在金融市场,大豆经常被用作投机工具。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可能会对大豆价格产 生重大影响。
03
大豆市场行情 展望
Prospects for the Soybean Market
大豆市场行情预测
1.2022-2023年全球大豆市场复杂多变
2022年至2023年,全球大豆市场经历了复杂多变的行情。首先,我们从全球供需角度来看。由于全球 气候变化导致的天气条件多样化,种植季节的降雨量和温度,以及病虫害的影响,都将对大豆的产量产 生重要影响。而种植季节的气候条件可能对全球大豆供应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干旱可能导致某些地区 的产量下降,而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导致某些地区的产量增加。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政策因素。例如,政府对农业的政策调整,包括补贴、税收等,可能会对大豆 市场的价格产生重大影响。另外,贸易政策的变化也可能对大豆市场的供需平衡产生影响。例如,贸易 保护主义政策的实施可能会使全球大豆市场变得更加紧张。
中外大豆期货价格波动的关联与传递研究——基于双变量EGARCH模型的实证分析

农 产 品 加 工 ・ 刊 学
Ac d m i e i d c l fF r r du t r c s i g a e c P r ia am P o c s P o e sn o o
N06 . J n u .
的波动性进行解释 ;两市场之间具有 长期 的均衡关系 ,并且相互之间具有很强 的信息传递能力 。 关 键 词 :大 豆 期 货 ;价 格 关 系 ;双变 量 E A C 模 型 G RH
中图 分 类 号 :F 4 70 文献 标 志码 :A d i 03 6 /sn 1 7 — 6 6 X) 0 1 6 3 o :1 . 9 i . 1 9 4 ( . 1 . . 0 9 js 6 2 0 0
Ke r s s y e n f t r s p ie eain h p; E ywo d " o b a u u e : r sr lt s i c o GARC H
0 引 言
业 的 生产 经 营 带 来 了 巨大 的市 场 风 险 。基 于这 种 市
场 背 景 ,深 入 研 究期 货 市 场 的运 行规 律 已经 十 分 迫 切 。 分析 国 内大 豆期 货 市 场 与 国际 大 豆期 货 市 场 之
Dain o be n ut e a k t nd la s y a f ur s m r e a CM E s y e n ut es a k t W e sa ih v rae EGARCH mo l nd pu t o b a f ur m r e. e tbls a bia it de,a t he r sdua tm r m ontg ain qu to no b t o d t na a nd v ra c e u to s e i lie fo c i e r t e a in i t o h c n ii lme n a ai n e q a in .The m p rc l rs ls s w h t o o e ii a e ut ho ta t e e i o n e r to ea in bewe n Chia’ a d itm aina o be n f u e r e s h r Sa c —it ga in r lto t e n S n n e t o ls y a utr s ma k t.Thi e uts g e t ha he mo e sr s l u g sst tt d l i o d de c p in o he p ie r lt ns p b t e wo s y a u u e r e s n he s y a u u e rc s a d prc sa g o s r to ft rc eai hi ewe n t o be n f t r s ma k t,a d t o be n f t r s p ie n i e i o v ltl y h v to g i o m ain ta m iso bii . oa it a e sr n nfr to r ns s in a l 6f 0 1 6 0 9 — 4 6 1 9 4 2 1 0 — 0 9 0 1
2023年近期国内产区大豆市场走势分析

近期国内产区大豆市场走势分析随着美盘豆价的破位下行,黑龙江国产新豆的上市前景也显得不那么乐观。
目前产区大豆市场杀跌气氛较为深厚,尽管多数油厂的代理商已相继挂牌收购,但由于远远低于农夫的心理价位,因此市场恐慌心理较为严峻,同时也消失了较为普遍的惜售行为。
截止10月8日,黑龙江产区油厂大豆收购价格集中在3.24元/公斤—3.60元/公斤,而村屯收购价格基本在3.20元/公斤—3.40元/公斤之间。
现阶段各方均在谨慎观望之中,新豆上市的供应压力也渐渐显现,目前产区仍旧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之中,市场在等待油厂的大规模入市收购。
详细状况如下:其一,黑龙江产区大豆收购价触及农夫心理底线,引发大范围惜售行为现阶段,黑龙江主产区的新豆上市步伐显得较为沉重,贸易商挂牌收购价格大大低于豆农的心理预期价位,农户的心理预期价位普遍在4元/公斤,而当前3.40元/公斤的大豆价格已经触及其承受底线,来自产区的消息称2022年黑龙江大豆种植成本较上一年度的涨幅普遍超过20%,而目前各方大豆压榨企业由于油粕销售状态不乐观,因而选购新豆也较为谨慎,另一方面,一些贸易商急于抛售陈豆库存,以回笼资金及腾出仓库,为收购新豆做预备,给市场带来肯定的压力,因此各方恐慌心理较重,造成频繁的杀跌现象,并使得农夫普遍惜售。
根据目前黑龙江东部地区的大豆、豆油价格来推算,当地油厂大豆压榨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四周。
其二,远期大豆到港完税成本持续下跌,进一步拖累国产大豆市场随着美盘大豆期价的进一步下跌,远期进口大豆完税成本也在持续走低中。
据悉9、10月到港的进口大豆成本仍旧集中在4500元/吨—5000元 /吨;而11月船期进口大豆到港完税成本可能就会降至3350元/吨四周,而现阶段国内港口进口大豆分销价格集中在4000元/吨—4200元/吨四周。
而随着源源不断的低成本进口大豆的间续到港,国产新豆也将可能受到拖累而走低,因此对于豆粕现货来说,成本的降低意味着沿海油厂目前的现货报价仍有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当前国内市场普遍看空豆粕价格至3000元/吨。
2022年行业分析后期国内大豆市场走势分析

后期国内大豆市场走势分析从国内大豆市场整体状况来看,自4月中旬以来市场价格持续呈现缓慢下行振荡格局。
主要缘由是:一方面我国进口大豆数量较大,国内需求持续低迷;另一方面是市场对后期大豆价格看好,大型油厂的选购态度逐步趋于乐观。
分析认为,在南美大豆出口进入高峰之前,国内大豆市场将连续维持振荡格局。
打压豆价的主要因素一、5月份进口大豆到港数量较大据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1-3月份我国共进口大豆540.5万吨,与去年同期的541.3万吨相比下降0.1%。
但4月份进口量估量达到了200万吨以上,这表明目前我国大豆进口量仍保持在正常水平。
而依据当前的港口预报,5月份我国将有200万吨左右的进口大豆到港。
在目前我国港口进口大豆库存仍高达180万吨左右的状况下,5月份进口大豆的大量到港将对国内大豆市场产生较大压力。
二、豆粕销售短期内难有起色近期,国内外大豆和豆粕价格高位振荡的走势使大部分饲料企业对豆粕的选购更加趋于谨慎,其库存量一般保持为10天至14天,整体看平安库存量相对偏低。
目前,部分地区养殖企业畜禽补栏量仍没有大幅提高,这在肯定程度上对豆粕消费起到了抑制作用。
现阶段国内豆粕价格走低再次加重了饲料企业的看空心理,豆粕销售估计仍较为疲软。
在这种状况下,油厂的加工利润不大,对大豆的需求不旺。
利于豆价回升的因素一、油厂停工或限产对市场将形成支撑作用近期,由于油粕库存充分、需求不旺、价格疲软,企业的加工利润受到影响(以进口大豆成本3050元/吨、豆粕出厂价2550-2600元/吨、豆油出厂价5560元/吨来计算,国内压榨行业处在30-100元/吨的亏损状态),自4月中旬以来不断有油厂停工或限产,这对豆粕库存的消耗起到了肯定的作用,后期在国内养殖业转旺、市场对豆粕需求增加时,豆粕价格将上涨,油厂加工乐观性将提高,市场对大豆的需求将放大,届时豆价有望得到提振。
二、豆源有限将直接提振国产豆价据了解,现阶段东北地区豆农手中的大豆存量已极为有限。
2022年我国大豆价格行情预测分析:听取涨声一片

2022年我国大豆价格行情预测分析:听取涨声一片进入7月份,国内大豆市场在港口大豆封港的利好因素支撑下,大豆价格难以下调,在5-6月份的涨价价格行情刺激走货进度前提下,国内大豆余粮削减明显,再加上受到今年市场需求始终疲软所限,现阶段部分用粮企业按需选购的补库方式,部分贸易商趁机抬高收购价格,致使部分有余粮的农户观望后市,等待价格低点,延缓出货进度。
以下是2022年我国大豆价格最新行情猜测分析:近期国内市场呈现涨势,黑龙江大豆上涨价格行情受到市场需求疲软的限制,走货缓慢,南方市场则需关注将于7月中下旬上市的湖北早熟大豆状况,而湖北中黄品种则在9月下旬上市。
中国粮油信息网分析师李尧认为,现阶段国内各个产区优质粮数量较少,在7-9月份期间,需求方收购难度增加,或又将像去年一样消失“全国人民去湖北选购大豆”的价格行情,受此影响优质豆价将处于涨势,但受到需求疲软,临储大豆拍卖在即影响,豆价上涨幅度较小。
黑龙江大豆市场“听取涨声一片”现阶段黑龙江产区大豆市场价格虽然上涨明显,但贸易商普遍反映出货速度较5月下旬有所下降。
目前市场价格消失一个好玩的现象,截止至7月1日,黑龙江齐齐哈尔产区大豆净粮装车价格4200-4240元/吨,哈尔滨产区大豆净粮装车价格4160-4200元/吨,绥化产区大豆净粮装车价格4240元/吨,较6月上旬上涨了60-140元/吨,而山东销区出售豆价则为4400-4440元/吨,较6月上旬仅仅上涨了40元/吨,再加上黑龙江到山东的运费也许在300元/吨左右,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近期产区大豆在销区市场中毫无价格优势,销区贸易商对选购黑龙江大豆意愿下降,市场需求疲软,以及下游市场对产区价格不认可等因素影响,豆价空涨现象较为明显。
笔者认为,近期国内临储大豆拍卖照旧遥遥无期,原本市场传言的开储时间均未能成为现实,部分黑龙江贸易商看准机会抬高收购价格,抢收余粮,给市场造成需求上的“虚假富强”现象,但由于进入传统豆制品淡季后,下游用粮企业照旧谨慎收购,再加上南方小麦大量上市,国内大豆市场需求并无好转,价格空涨现象较为突出。
我国粮食期货价格波动性研究

我国粮食期货价格波动性研究摘要:本文对我国粮食期货价格波动性进行研究,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以及研究结论等方面内容。
通过对粮食期货价格波动性的研究,可以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合理制定政策和规划。
第一部分: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粮食期货市场逐渐兴起,粮食期货价格波动性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粮食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产品,粮食期货价格波动性的研究对于了解市场行情和预测价格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研究背景2.1粮食期货市场的发展粮食期货市场是国内期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近年来,我国粮食期货市场逐渐发展壮大,成交额不断增加。
2.2粮食期货价格波动性的研究意义粮食期货价格波动性研究对于农民、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经济监管部门都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粮食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规律可以更好地制定经济政策和规划。
第三部分: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粮食期货价格的波动性,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通过研究,寻找控制粮食期货价格波动性的途径,为相关行业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划提供参考。
第四部分: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案例分析方法,通过收集粮食期货市场的历史数据,并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
第五部分:研究结果通过对我国粮食期货价格波动性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5.1粮食期货价格呈现较大波动性5.2粮食期货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粮食期货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包括供需关系的变化、政府政策的干预以及市场预期的影响。
5.3控制粮食期货价格波动性的途径控制粮食期货价格波动性的途径包括合理调整供求关系、加强政策引导以及提高市场预期的稳定性。
第六部分:研究结论通过对我国粮食期货价格波动性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6.1粮食期货价格波动性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6.2控制粮食期货价格波动性需要从供需关系、政策引导和市场预期等方面入手;6.3合理制定政策和规划有助于稳定粮食期货价格,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大豆期货历史简介与现状分析!

大豆期货历史简介与现状分析!大豆期货作为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上交易最为活跃的品种,无论是成交量还是成交额都非常巨大,其作为人类常见的日常生活农产品品种,大豆期货在世界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中也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自1993 年大豆期货品种正式在大连商品交易所(DCE,简称大商所)上市以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豆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在2002 年,为了应对国家对转基因产品的管理,大商所进一步把大豆期货分为黄大豆一号品种和黄大豆二号品种,前者标的物为非转基因大豆,即国产大豆,后者为转基因大豆,即所谓的进口大豆。
由于目前社会对转基因作物认识的局限性,政府还未允许去种植转基因大豆,而且我国自产的非转基因大豆主要是用于直接食用,而转基因大豆目前在我国还不能直接进入食品市场,主要用于榨油。
大豆期货历史简介与现状分析!由于近年来黄大豆二号品种成交量小、不活跃,因而本文的关注点主要是国产大豆,黄大豆一号期货的波动情况与国内生产者、批发商、豆制品加工商向关联程度最高,而我国在大豆期货波动率的研究以及应用上还相对不足,因此本文以黄大豆一号期货合约为研究对象进行波动率相关研究。
在大豆现货市场中,如果无法准确的判断大豆价格的走势,将给大豆生产和消费的产业链里的企业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
对于生产者来说,由于生产期限较长,加上受到气候、供需以及国内外市场等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很难预估未来大豆收获时的价格行情,因此只能凭借经验去种植;对于与大豆相关产品的经营者来说,如果无法应对大豆价格的波动风险,即无法锁定企业的生产成本,将使得经营决策者无所适从,常常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
而大豆期货所具有的价格发现、套期保值、风险投资功能等特点,正好可以为与大豆生产和消费相关的产业提供平抑价格波动的作用,因此以大豆为生产原料的加工企业以及相应的投资公司纷纷加入到大豆期货市场。
中国粮食价格波动规律及周期性特征

中 国 粮 食 价 格Biblioteka 渡 劲 规 律 殷 周 期 住 租
●韩 磊
( 中国社科会科 学院 农村发展研 究所 , 北京 1 0 0 7 3 2 )
提
要: 利用 1 9 9 8 -2 0 1 5年 国内稻 谷、 小麦 、 玉米和大豆的集贸市场月度价格数据 , 运 用基 于 E G A R C H模型的信 息冲击曲线和
一
、
引言
波动及 周 期 特 征 的研 究 相 对 较 少 。徐 雪 高 j 、 程 国强
农 业 生 产 是 自然 再 生 产 和 经 济 再 生 产 交 织 的 过 和徐 雪高 利用 1 9 7 8 -2 0 0 6年 的年度 数据 对改 革 开放
程, 受 自然 条 件 影 响 较 大 , 具 有 明 显 的地 域 性 和 季 节 以来 农产 品 价格 波 动 周 期 进 行 了研 究 , 朱信 凯等_ 5 通 性 。再加 上 农 业 生 产 决 策 与 销 售 在 时 间上 的分 割 , 使 过对 4 6种 农产 品的批 发 市 场 E t 交 易 数 据 的分 析 得 出 , 得农 产 品 的价 格 相 对 于 生 产 的调 节 具 有滞 后 性 , 从 而 历史 交 易价格 对不 同竞 争类 型 的农 产 品价 格 波动 的影 导 致农产 品供 给 的周 期 性 波 动 , 进 而 带 来 价 格 的周 期 响存 在 差异 。 性 波动 。粮 价 为 百 价 之 基 , 而 在农 业 生 产 自身 因素 和 1 9 9 8年 以来 , 中 国 出 台 了多 项 政 策 以深 化 粮 食 流 国 内外 市场 环 境 的共 同影 响 下 , 近 年 来 中 国粮 食 价 格 通 体制 改 革 , 当前 粮 食 市 场 调 节机 制 基 本 形 成 。本 文 波 动频 繁 , 对社会 其 他部 门价 格 的波 动 产 生 重要 影 响 。 试 图利 用 能 够 显 示 更 多 信 息 的 月 度 价 格 分 析 1 9 9 8 — 因此 , 对 中国 粮 食 价 格 波 动 的规 律 及 其 周期 性 特 征 进 2 0 1 5年期 间稻 谷 、 小麦 、 玉米 和大 豆 四种 粮食 品种 的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大豆期货价格波动规律研究
大豆作为一种季节性的农产品,每一年度的生产供应情况直接决定了最终的商品供需格局,从而影响到价格水平的高低。
在大豆的期货交易活动中,不同合约的价格也会因各年度、各季节的不同而产生变化,但是由于其“一岁一枯荣”的特点,其不同的波动中间,必然存在一些不变的规律。
而对于这些规律的寻求和探讨,有利于投资者把握其价格变动轨迹,掌握一定的市场先机,减少参与期货市场的风险,提高盈利水平。
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分别探讨一些影响大豆期货价格变动的因素及其波动规律:(一)大豆年度价格规律
为了探讨大豆期货价格的年度规律,我们选取了从95年到现在,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的连豆指数来反映这些年来大豆期货价格的变动趋势。
首先通过下图,让我们从直观上来感受一下这十几年大豆价格是如何变化的。
通过观察,我们将这十几年的连豆价格指数走势大体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缓慢周期阶段
这是大豆的一个完整的价格上涨和下跌周期,包括95-97年的牛市行情和97-99年的熊市行情。
第二个阶段:震荡整理阶段
从99年开始,大豆的价格连续了四年的震荡走势。
第三个阶段:灾害突发阶段
这是一次由天气引发的,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的突发事件,从而导致了一场比较突然和迅速的牛市拉升行情。
而后随着灾情的解除和第二年产量的大幅增长,价格又急速跌回到原来的平台,维持震荡直到06年。
第四个阶段:商品大牛市阶段
这是07年开始的这波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
这波牛市不仅仅有基本面的因素,大量投机资金涌入商品市场,也对价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应于这四个阶段,我们从产量和供需方面来看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1. 供应与价格关系
(1)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美国大豆的产量与连豆价格的对比图:
一方面,美国自1993年前后开始进行转基因大豆的商业种植。
自1995年起,美国大豆产量连年刷新本国的纪录,从当时大豆总产量的5917万吨,上升到06/07年度的8678万吨,平均每年以3.3%的速度递增。
同时,美国大豆的产量也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的份额,对世界大豆的供应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由于大豆的生长特点及气候、价格的影响,每年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有很大变化,这直接导致了大豆供应量以及供需格局的变化,从而对价格产生巨大的影响。
通过分析美国大豆产量与大豆价格的关系,我们发现两者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
连豆的价格基本上是由其年度产量,决定着未来一年价格的走势:(对应于上述四个阶段)
94/95至95/96年度产量的减少导致了连豆价格由2000多元一路涨至3500元左右。
而当9月份新年度(96/97年度)大幅增产基本定局后,连豆的价格也出现拐点。
而后持续几年的增产,导致连豆价格一路走低。
直到99/00年度产量的小幅下滑,打破了连续增产的预期,使得连豆价格企稳。
而后几年的产量基本维持在7500万吨左右,波动幅度不大,这也导致了大豆价格走出了四年的连续震荡。
03/04年度的自然灾害,导致其产量比上年大幅减少了900万吨,从而引发了一波快速的价格上涨行情。
价格刺激了农民第二年的种植积极性,4月份新的种植报告一出,就引发了价格的大幅回调,而最终04/05年度美豆的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8501万吨,比上年增长了约1800万吨,期价直接跌回到这次上涨的启动价格位。
07/08年度的大幅减产再次刺激了大豆价格向上攀升,9月份期价就被直接拉至4000
元上方,而后继续上涨,冲破5000元大关。
而最新的08/09年度产量预估为8000万吨左右,导致在今年8月大豆期价开始大幅回调,目前保持在4000元左右。
总结:
① 相邻两年产量发生较大变化,将使得大豆“未来”价格出现趋势性变更。
产量增加,期价下降;产量减少,期价上升;产量持平,期价震荡。
② 对照每年的数据,我们发现年度产量的变化一般影响的是未来整个年度的价格趋势,这一趋势会一直延续到新年度,这一点尤为值得我们关注。
过去十几年的走势来看,唯一例外的便是03/04年度。
由于前期拉升的过于迅速,其期价在4月份种植报告出来,便出现了拐点。
在04/05新年度到来之际,期价基本上已经回落到前期平台。
③ 美国大豆产量分别维持在7000万吨及8000万吨时,期价分别有两次震荡走势。
在03/04年减产后,美豆产量上升一个台阶,维持在8000万吨左右,而同时大豆期价的整体震荡的价格区间也提高500元,由2000-2500元提高到2500-3000元。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的话,则08/09年度的价格走势从整体上看将是一个下降趋势,并会维持整整一年。
不考虑其它因素的话,此次上涨,期价是由3500元开始启动的,则此次回调的最低点,也可能是在3500元。
如果其后年度的产量无太大变化的话,则期价将在3500-4000元之间进行震荡。
(2)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世界总供应量与连豆价格的关系:
下图是大豆的出口与美豆产量的对比图:
下图是世界大豆出口与价格走势的对比图:
此出口数据为美国大豆与南美大豆出口量的总和,基本上可以反应整个世界的大豆供应量。
从出口量来看,世界大豆从94/95年度的3000万吨增加到06/07年度的7000万吨,增长了133%。
从94年到现在,大豆的出口量与美豆的产量基本上保持较为相似的波动。
美豆的出口较为平稳,世界大豆的出口有上扬趋势,这反映出世界大豆的供应越来越向南美倾斜。
但另一方面,大豆的价格与世界大豆出口量的走势却并不同步,这说明了世界大豆的定价权并没有因南美大豆比重的提高而发生转移,美国实际上仍为世界大豆的定价中心,其本土的产量决定着未来价格的走向。
2. 需求与价格关系
从需求方面来看,下图是94年-07年的中国大豆需求与进口量的示意图:
从1994年的1615万吨到2007年的4750万吨,平均每年以8.65%的速度递增。
其中,94年到00年保持的是一种较平稳的增加趋势,平均增幅为12%左右。
00年后保持了一种每隔两三年,一次飞跃的格局。
从00年的3000万吨左右,到03年的3800万吨左右,再到05年突破4500万吨。
从长期来看,需求是较为稳定的因素。
大豆的需求量基本保持的是一种稳步递增的格局。
所以决定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是供应量以及平衡供需所引发的期末库存的变化。
3. 期末库存与连豆价格的关系
大豆价格的年度规律与期末库存是息息相关,下图是价格与美国大豆、世界大豆期末库存的对比图:
从图上我们看出,世界大豆与美国大豆的期末库存并不完全同步。
特别是近十年,世界大豆的库存基本维持的是一种稳步增长的态势,而美豆的库存却明显的表现出高低差异。
虽然如此,这两种库存对于判断大豆的价格还是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期价波动剧烈的时期,往往预示着美豆库存将产生重大的变化。
纵观96、03以及07年的三次价格高峰,美豆的期末库存无一例外的创出了历史新低。
在期价平稳波动的时期,往往是世界大豆库存维持不变的时期。
从97/98年度开始到01/02年度大幅提升以前,世界大豆的期末库存基本维持在2300万吨左右,而大豆的期价也基本在2000-2500元之间波动。
因此,世界大豆库存的稳定,往往预示着世界大豆供需格局的基本平衡,从而导致期货价格的平稳波动;而美国库存的急剧下降,往往会刺激现货与期货大豆的价格,从而导致极端行情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