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词
离合词的特点和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

04
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案例 分析
案例一: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
• 动宾式离合词指的是由动词和宾语两个部分组成的离合词。这类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 具有特殊的语法和语义特点。以下是动宾式离合词合词的构成
• 由动词和宾语组成,如“吃饭”、“开车”、“看 电影”等。
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学生,对 离合词的语用理解可能存在差异 。
03
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策略
强化离合词的语法教学
明确离合词的语法特点
离合词具有可离可合的特性,在语法上表现 为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使 用。
讲解语法规则
教师需要详细讲解离合词的语法规则,包括用法、 搭配、语序等方面的规则,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表 达方式。
对比教学
对比普通话中的离合词和其他语言中的类似结构,帮 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用法。
情景教学
通过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 用离合词。
离合词学习的难点与问题
01
语法复杂
离合词的语法结构往往比较复杂 ,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时容易出错 。
02
03
搭配限制多
语用差异
离合词与其他词语的搭配限制较 多,学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掌握 。
对比与其他词类的区别
通过对比其他词类,如动词、形容词等,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离合词的独特性。
重视离合词的语义辨析
分析语义特点
离合词的语义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 入理解其含义,特别是与普通动词的区别。
01
讲解语义内涵
讲解离合词所表达的含义,包括动作、 状态、时间等方面的内涵,帮助学生理 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根据组成成分和特点,离合词可以分为多 种类型,如动宾型、偏正型、并列型等。
离合词

离合词第一章汉语部分词类及其教学三.离合词及其教学(一)什么是离合词离合词是由一个动词性成分(或语素)和其所支配的名词性成分(或语素)组成的语言形式。
如“散步”、“睡觉”、“游泳”、“起床”、“鼓掌”、“唱歌”、“跳舞”等。
从词汇意义的角度看,它们很像一个词,但从语法的角度看,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
语法学界有的认为这种语言形式是词;有的认为是短语;还有的说是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过渡成分。
由于“离合词”的说法已为大家所熟知,我们仍称之为“离合词”。
(二)常用离合词为了便于大家熟悉离合词,我们把常用离合词列举如下:帮忙、过瘾、成家、出力、喘气、道歉、见面、做寿、招手、唱歌、照相、谈话、让座、争光、受伤、带路、抬头、打工、带头、开会、操心、点头、请假、跑步、做操、打拳、洗澡、散步、聊天、跳舞、离婚、生病、撑腰、睡觉、争气、打球、看病、骑马、认错、刷牙、跳绳、洗脸、起床、录音、游泳、住院、超车、打仗、当兵、坏事、理发、吹牛、考试、鼓掌、毕业、发烧、生气、吵架、放假、养伤、办事、出国、下雨、下雪、上课、保密。
(三)留学生离合词偏误留学生在学习离合词时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问题是很多的,而且所出现的偏误也有一定的共性。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留学生在离合词方面所出现的偏误:(1)误带宾语:如:*作为班长,他经常帮忙我们。
*她唱得很好,大家都鼓掌他。
*昨天我们谈话了很多事情。
(2)动态助词“着、了、过”位置放错。
如:*我们都鼓掌着欢迎他们。
/我看见他时,他正跑步着。
*我们下课了就去操场踢球。
/我们见面了以后,谈了很多事情。
*我们见面过。
/我从来没有撒谎过。
(3)重叠形式有误。
如:*爷爷饭后经常散步散步.*他对点头了点头了。
(4)结果补语位置有误。
如:*上课完,我们去看电影吧。
*理发完我去洗澡。
(5)时量补语位置有误。
如:*我们洗澡了一个小时。
*她生病了三个星期。
(6)带情态补语时有误。
如:*她唱歌得非常好。
*她跳舞得非常出色。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离合词研究述评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离合词研究述评“离合词”,就是指兼有离散义和聚合义的词。
离合词分类复杂,类型多样,有些是既可以做离合词又可以做单纯词使用的混合类型,如:“撒哈拉沙漠”“绿色”“蝴蝶”等。
而有些离合词只能做离合词使用,如“看电视”“散步”等。
1离合词的界定在对外汉语教材中,一般都不会出现两个或者更多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结构完全相同的离合词连用的现象,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对外汉语教材中没有这种现象,在目前已经出版的200余册对外汉语教材中,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离合词,因此,本文所研究的离合词,仅限于汉语拼音对应词、有词性标注和词性提示、有相关句法内容的离合词。
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离合词的类型大致可以归为四种: 1)同形同义离合词(如:“阿富汗”“阿呆”); 2)异形同义离合词(如:“绿色”“月光”); 3)异形异义离合词(如:“鬼子”“椰子”); 4)同义同形离合词(如:“海啸”“奶油蛋糕”)。
2离合词的发展简况2.1从古代到近现代2.1.1从春秋战国到唐宋元时期2.2从五十年代至今2.3从本世纪初开始,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国国力日益增强,新中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了使对外汉语教学逐渐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离合词》这部书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一批批实用性很强的新型离合词开始涌现出来,这些新型离合词,也为丰富和发展汉语语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型离合词是《离合词》一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对外汉语教材中比较有代表性的5种新型离合词,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对象。
其中,“影响”、“频道”、“温度”三个词来自朱永生的《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其他4个词来自刘珣和石定栩的《现代汉语词典》,而且这几个词是《现代汉语词典》中比较早出现的。
“温度”一词来自王彦威的《现代汉语双音词词典》,该词主要特点是前面必须跟上“度”这个量词。
由于离合词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意义,决定了它有着广泛的使用空间,因此,本文选取《2011年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作为参考资料,希望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对外汉语教材中离合词的发展概况。
yang'qing'hui离合词用法词典

yang'qing'hui离合词用法词典(yang'qing'hui 离合词用法词典)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唠唠“离合词”这个神奇的玩意儿,就像给你们递上一本超实用的秘籍!啥是离合词呢?简单说,就是那种看起来像词,但又能拆开用的家伙。
比如说“洗澡”,咱们能说“洗了个澡”,这就是离合词啦!那咱先来说说离合词的常见用法哈。
第一种,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
就像刚刚说的“洗澡”,能变成“洗了一次澡”“洗个热水澡”。
再比如“睡觉”,可以是“睡了一大觉”“睡一会儿觉”。
我有次跟朋友说“我要睡一大觉,谁也别吵我”,结果那家伙愣是在我旁边唱歌,气得我呀,觉都没睡好!第二种呢,能重叠使用。
比如说“帮忙”,可以是“帮帮忙”。
“聊天”能变成“聊聊天”。
有一回我心情特不好,跟闺蜜说:“来,陪我聊聊天。
”结果她倒好,一直在那说自己的事,这哪是陪我聊天呀,简直是她的个人演讲!第三种,能带宾语。
像“操心”,能说成“操你的心”。
“生气”可以是“生他的气”。
记得有一次我弟弟调皮捣蛋,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我妈就说:“我生你的气了!”接下来,咱再讲讲使用离合词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插入的成分要合理,不能乱插一气。
比如说“结婚”,你不能说“结了一个婚”,得说“结了一次婚”。
这就好比你穿衣服,扣子得扣对眼儿,不然多别扭呀!然后呢,重叠的时候要注意形式。
不是所有离合词都能随便重叠的哦。
像“理发”就不能说“理理发”。
我之前闹过一个笑话,跟理发师说“给我理理发”,人家一脸懵地看着我,那场面,尴尬得我能用脚趾抠出三室一厅!还有啊,离合词和宾语搭配要恰当。
“吃亏”可以说“吃他的亏”,但不能说“吃你的亏了一下”,这听起来多别扭呀!总之,掌握离合词的用法就像是掌握一门独特的武功秘籍,用对了就能在语言的江湖里畅通无阻,用错了可就闹笑话啦!多练习,多琢磨,相信你们都能成为离合词的使用高手!好啦,今天关于离合词的唠嗑就到这儿啦,小伙伴们赶紧去试试,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经掌握了这神奇的离合词用法!。
离合词

第一章汉语部分词类及其教学三.离合词及其教学(一)什么是离合词离合词是由一个动词性成分(或语素)和其所支配的名词性成分(或语素)组成的语言形式。
如“散步”、“睡觉”、“游泳”、“起床”、“鼓掌”、“唱歌”、“跳舞”等。
从词汇意义的角度看,它们很像一个词,但从语法的角度看,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
语法学界有的认为这种语言形式是词;有的认为是短语;还有的说是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过渡成分。
由于“离合词”的说法已为大家所熟知,我们仍称之为“离合词”。
(二)常用离合词为了便于大家熟悉离合词,我们把常用离合词列举如下:帮忙、过瘾、成家、出力、喘气、道歉、见面、做寿、招手、唱歌、照相、谈话、让座、争光、受伤、带路、抬头、打工、带头、开会、操心、点头、请假、跑步、做操、打拳、洗澡、散步、聊天、跳舞、离婚、生病、撑腰、睡觉、争气、打球、看病、骑马、认错、刷牙、跳绳、洗脸、起床、录音、游泳、住院、超车、打仗、当兵、坏事、理发、吹牛、考试、鼓掌、毕业、发烧、生气、吵架、放假、养伤、办事、出国、下雨、下雪、上课、保密。
(三)留学生离合词偏误留学生在学习离合词时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问题是很多的,而且所出现的偏误也有一定的共性。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留学生在离合词方面所出现的偏误:(1)误带宾语:如:*作为班长,他经常帮忙我们。
*她唱得很好,大家都鼓掌他。
*昨天我们谈话了很多事情。
(2)动态助词“着、了、过”位置放错。
如:*我们都鼓掌着欢迎他们。
/我看见他时,他正跑步着。
*我们下课了就去操场踢球。
/我们见面了以后,谈了很多事情。
*我们见面过。
/我从来没有撒谎过。
(3)重叠形式有误。
如:*爷爷饭后经常散步散步.*他对点头了点头了。
(4)结果补语位置有误。
如:*上课完,我们去看电影吧。
*理发完我去洗澡。
(5)时量补语位置有误。
如:*我们洗澡了一个小时。
*她生病了三个星期。
(6)带情态补语时有误。
如:*她唱歌得非常好。
*她跳舞得非常出色。
(7)趋向补语“起来”位置有误。
离合词 讲稿

离合词讲稿好的,大家好,首先我将进行词类:离合词的讲解;然后进行模拟上课。
离合词概念:离合词是一类特殊的动词,一般是由一个动词性语素(v素)及其所支配的名词性语素(N素)组成,合起来表示一个单纯的意思,如“散步、睡觉、洗澡、起床、鼓掌、唱歌、跳舞”等。
动词性语素和名词性语素经常分开使用,如“散了一会儿步、游了两个小时泳”等。
离合词的语法特点主要有:一、离合词两个构成语素的中间可以插入很多成分,如动态助词(着、了、过)、动量助词(如“次”)和时量补语(如“一个小时”、“三天”)等。
如:1.请了三天假。
2.我和他见过面。
3.她道过三次歉。
二、离合词的重叠形式与一般动词不同,离合词只重叠前面的动词性语素。
对比如下:一般动词:ABAB1.我们休息休息吧。
2.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好好研究研究。
离合词:AAB1.晚饭后咱们去散散步把。
2.我想和你聊聊天。
三、离合词带时量补语或动量补语,要么重复前面的动词性语素,要么把补语放在两个构成语素的中间。
如:1.我们照相照了半个小时。
2.她一辈子打过三次架。
四、离合词带状态补语,要重复其前面的动词性语素。
如:1.我讲课讲得口干舌燥。
2.他跑步跑的满头大汗。
有时,在不引起误解的情况下,可以在离合词的动词性语素之后直接加补语。
如:3.我一天讲了八节课,讲得口干舌燥。
4.他跑得满头大汗。
五、离合词一般不带宾语,涉及的对象要通过借词等引入。
如:1.我下午和他见面。
2.你不要跟她发火。
现代汉语中常见的离合词有:见面、睡觉、散步、洗澡、游泳、唱歌、帮忙、结婚、订婚、离婚、握手、请客、请假、操心、听话、打架、发火、生气、报仇、上当、吃亏、沾光、毕业、鞠躬、跳舞、鼓掌、发愁、帮忙、打赌、聊天、保密、拜年、接吻、建交等。
好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下,如何使用离合词“帮忙”。
离合词“帮忙”根据教学材料,我将这个语法点的教学对象设置为:汉语初级来华留学生。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下,如何使用离合词“帮忙”。
离合词的用法

在汉语交际中,很多外国朋友常会说出这样的话:“我要帮忙他”、“我想见面她”、“他要结婚她”、“我正生气他”……此时,作为以汉语为母语的我们能够很敏锐地发现他们的错误,并告诉他们应该改为“我要帮助他”、“我想跟她见面”、“他要和她结婚”、“我正生他的气”……然而,当他们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这样说而那样说不对”时,我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却被难住了。
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难,以词“帮忙”为例,组成它的“帮”和“忙”可以合起来用,如:朋友有困难,我们当然应该帮忙。
但也可以分开用,如:他现在有困难,我要去帮他的忙。
故而动词“帮忙”被称作离合词。
前面例中所提到的“见面”、“结婚”、“生气”也属于这一类词,之所以不能说“我要帮忙他”、“我想见面她”、“他要结婚她”、“我正生气他”是由于离合词拥有几项不同于一般动词的用法。
这是值得我们注意之处,也是在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我们对学生重点提示讲解之处:1.离合词不能够带宾语这是离合词区别于一般动词最大的特点所在。
文章开头所列的外国朋友出现的错误就在于他们在离合词后都添加了宾语。
因此“我要帮忙他”可以改为“我要帮助他”,因为“帮助”属于一般动词,后面能够带宾语。
不过,离合词虽然不能带宾语,却并不意味着有离合词出现的句子就不存在动作的受事,只是动作的受事不出现在宾语位置,而是在其它位置充当句子的定语或状语罢了。
⑴.用介词把宾语提到前面充当状语,这些介词包括“和、给、为、向、跟”等。
例如:a.他们很有礼貌地行礼我们。
(×)他们很有礼貌地向我们行礼。
b.可以请你照一张相我们吗?(×)可以请你为我们照一张相吗?因此,“我想见面她”、“他要结婚她”才可以改为“我想跟她见面”、“他要和她结婚”,这时“跟她”、“和她”在句子中充当状语,而不是宾语。
⑵.把宾语插在离合词两字中间充当定语。
例如:a.婆婆住院了四个多月。
(×)婆婆住了四个多月的院。
b.今天我两个小时跑步了。
离合词

• 我真想见他一面。
• 这个忙我帮定了。• 他去你的状了。无忧PPT整理发布
3. 离合词的性质
1. 现代汉语中常用的离合词有400个左右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是汉语单词 向双音化过渡时的中间状态现象。离合 词永远是一个动态的现象。
• 离合词离合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类推作用, 但又不能随意类推,必须符合大众的语 言习惯。 动员无忧P留PT整神理发布
③ 从离合词的功用看:
I. 一部分离合词是兼类词,有的是名兼动 ,有的是形兼动,使用时要注意词性和功 能,只有动词性的才有离合的问题。
• 签证 命题 刹车 倒霉 得意 狠心
II. 动宾式离合词再另带宾语时就不能再分 离了。
• 注意这个问题
• 担心你来迟了
无忧PPT整理发布
III. 使用分离的形式都是为了使表达更加具 体明确。
4. 离合词的教学安排
① 在生词表中以显明的标志划出离合词
② 采取先分散出现后总结的方法
③ 安排在课后练习材料中,采取熟读词组的 方式。
④ 分别对待:可分度、可离度、可插入成分
等方面
无忧PPT整理发布
I. 大多数不能带宾语,有的也可以带 担心孩子 出口机器
II. 有的可插入宾语成分的量词,有的不可 唱了一支歌 洗了一个澡 出了一次国
数 联合式 量 最 多
动补式
鞠躬 洗澡 游泳 睡觉 游行 考试 登记
看清 提高 放下 说服 听见 打倒 无忧PPT整理发布
2. 离合词的特点
① 从构词的角度看,有相当大一部分离合词 的两个语素中,总有一个是粘着语素。
• 贬值 将军 行贿 致富 道歉 撒谎 ② 从内部的搭配关系看,前面的动素和后面
的名素之间都受到严格的限制,不能用同 义和近义的语素替换。 • 毕业 聊天 起哄 沾光 抗无旱忧PPT失整理眠发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合词现代汉语中的“离合词”,是涉及到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的一种特殊现象。
在以前的语法书上,都把现在所提的“离合动词”放在十大结构中的“述宾结构”叙述。
就是目前也还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词,有的认为是词组,有的认为既是词又是词组,有的认为是动宾式的粘连短语,还有的认为是短语词。
其实,“离合词”或“离合动词”的提法未尝不可!这些词的大致共同的特点是:1. 从概念上讲,似乎应该看成词,表达了一个比较固定的完整的概念。
2. 从用法上讲,常作为一个词使用,即两个字挨着出现(这是所谓的“合”),但也可以拆开来不紧挨着出现(这是所谓的“离”)。
譬如“吃饭”:“饭吃了吗?”,这时“饭”跟“吃”的位置颠倒过来了。
还可以说“一天吃了两顿饭”等等。
相对“离合词”而言,汉语中大量的词是不能离合使用的。
譬如“修辞”、“改善”、“得罪”、“抱歉”等等,就很难把这个词的两个字拆开了用。
跟这种所谓离合词相关的语法问题是:1. 什么因素决定一个词可以或者不能离合?譬如“道歉”跟“抱歉”,前者能离合使用,后者却不能,原因何在?按我的理解,这首先与该合成词的词素组成有关。
比如支配式合成词:洗澡、帮忙、投票、立足、中毒、冒险、干杯、出神、讨好等可以离合使用;而培育、制造(并列式),囊括、瓦解(修饰式),攻克、改善(补充式)等合成词则不能离合使用。
其次,跟语言习惯的发展变化有关。
例如“道歉”、“鞠躬”等等当初也是不能离合的,而现在离合的现象就很多见。
当然,不能离合使用的词不叫离合词,这里只是用它们来进行比较以便于讨论。
2. 在可以有离合用法的词中,还存在离合程度的不同。
譬如:典型的“离”的用法是在两个字中间加入一些成分,如“吃了一顿饭”之类的。
可以说,所有的离合词都可以在中间加入一些成分,造成“离”的用法。
还有的“离”的用法,就是干脆位置也颠倒了,“离”得更远。
譬如“你的发是什么时候理的?”。
但并非所有的离合词都具有这种“离”的用法。
譬如“担心”,我们可以说“为儿子担了不少心”,但似乎很难把“心”给“离”到“担”前面去。
再比如“留意”似乎比“担心”还要难“离”一些,但我们可以说“留点儿意”(在两字中插入一些成分)。
是什么因素造成离合词中有的离合词更能“离”,有的“离”的程度稍差一些呢?这有待于深入探讨。
1、离合词不能直接带宾语,常用介词把意思上的宾语提到动词前边*见面朋友*理发学生*鞠躬老师*唱歌大家2、离合词不能直接带补语,要把前一个字重复一下,再带补语结婚结得顺利跳舞跳得很好3、时态助词“着”、“过”和量词应该放在离合词中间见过面理着发洗了一次澡唱了一首歌4、离合词的重叠形式是:AAB请请客见见面唱唱歌跳跳舞在现有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离合词竟然成为了一个难点和重点,完全被孤立出来。
可对照一下离合词除了第二个音节,如“步、面、歌、客、澡”不能单说外,其余的所谓特点跟动宾短语有什么不同吗?完全可以作为动宾结构的短语来教外国学生啊,人为地孤立出来,不是人为制造麻烦吗?建议,此类离合词“唱歌、跳舞”都划为动宾短语,除了“歌、舞”不能单用外,其余规则跟动宾短语一样。
这样多简单啊。
搞不懂为什么非要把他一个个孤立出来,再整一重复套规则给它套上,实在是自找麻烦。
不知我上面的想法是否过于浅薄,以至从未见有人这样说过,很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摘要:离合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动宾式离合词作为离合词中的主体部分,它多种多样的离合形式对留学生来说很难掌握,泰国留学生亦是如此。
本文结合泰国留学生的实际语料,总结归纳出泰国中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动宾式离合词的常见偏误,并分析其产生偏误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几种对泰国留学生动宾式离合词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离合词;泰国留学生;偏误;原因;教学对策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早在1957年陆志韦就提出了“离合词”这个概念,另外彭楚南(1954)和李清华(1983)也把它当作词来看待。
本文为了实际教学方便,也把它当作词来进行研究。
动宾式离合词是离合词中的主要类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标记的动宾式离合词有3184个,占离合词总数的97%左右[1]。
另外,在刘廉力的《HSK汉语8000词词典》中,也有322个离合词。
因此把握动宾式离合词是掌握离合词的核心和关键。
所谓离合词就是在现代汉语中,结构定型性较差、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的那部分合成词。
作为一个词,组成它的各个语素是相互粘着的,但是在具体使用时,构成词的语素又往往可以被其它成分隔开,有的甚至可以被拆开,颠倒使用。
这类词的构成语素间既可以“合”又可以“离”,因此称之为离合词。
由此便知,动宾式离合词便是离合词中由动词加上一个名词语素,在他们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的那部分合成词。
如:吃饭——吃了饭;见面——见过他的面。
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界,离合词教学成为了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也是留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头疼的难点,很多教师都在尝试着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基于离合词复杂多样的离合方式,导致外国汉语学习者对离合词的掌握程度还不高,本文作者结合HSK教学大纲设计了针对泰国留学生动宾式离合词习得偏误的问卷,进行了实际调查,结果当然是不容乐观。
一、对调查方式的简介及总结(一)对调查方式的简介为了解泰国留学生的离合词实际应用能力,笔者以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的18名泰国留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问卷包括三部分内容,即针对泰国汉语教师教学方法的问答题;根据泰语意思排列出正确的句子;按HSK考试大纲所要求的离合词知识,要求学生进行泰汉翻译。
(二)调查总结根据大量的实际调查,本人对动宾式离合词插入成分的偏误进行归类分析,请看下表:偏误类型统计表偏误率及例句插入成分偏误率例句着77% 他生病着来参加会议。
了44% 这次HSK考试我已经报名。
过66% 他曾经给老师送礼过。
时量补语77% 我算倒霉了八辈子。
数量补语83% 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吃一大惊了。
带宾语11% 他不生气我了。
完.好等补语50% 出门之前你应该关门好。
趋向动词66% 这件事我大概帮忙不上。
人称代词和称谓名词44% 等一会儿,你就能见面到张老师的了。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对泰国中级汉语水平留学生来说,对动宾式离合词的实际应用情况不是很理想,在上表所列的几种插入成分中,大部分的出错率都在50%以上,其中插入数量短语的偏误率高达83%,插入时量短语的偏误为77%,插入“着”的偏误率也为77%,插入“过”和趋向动词的偏误同为66%,插入“完,好”、“了”、插入人称代词和称谓名词等的偏误率分别是50%、44%、44%。
由此可见,留学生的难点主要集中在插入时量短语、数量短语、趋向动词、“着”和“过”等方面。
通过调查我发现了一个较好的现象,离合词带宾语的出错率只有11%,这反映了留学生对这方面知识有了较好的掌握。
二、泰国留学生动宾式离合词的偏误分类(一)着〈1〉那条裤子标着价明明。
〈2〉他生病来参加会议。
例〈1〉中“着”表动作或状态的持续,应放在离合词中间,构成“V.+着+O.”形式,因而这个句子应该改为“那条裤子明明标着价”。
例〈2〉中的离合词“生病”是动词“参加”的伴随状态,应采用“V1+着+O.+V2”的结构,这个句子应改为“他生着病来参加会议”。
(二)了〈3〉这次HSK考试我已经报名。
〈4〉你先洗澡再去睡觉了吧。
例〈3〉表示动作已经发生及完成,此时应该“了”应该置于离合词的中间,构成“V.+了+O.”式,所以这个句子应该改成“这次HSK考试我已经报了名”。
例〈4〉是表示在第一个动作完成之后,紧接着有第二个动作发生,此时同样应按“V.+了+O.”的形式来构成句子,来表现第一个动作的完成,所以这个句子应改为“你先洗了澡再去睡觉吧”。
(三)过〈5〉我从来没有对别人撒谎过。
〈6〉他曾经给过老师送礼。
例〈5〉讲述一种事实,表明在说话之前没有对别人做过什么,那个动作在过去没有发生过,此时应采用“V.+过+O.”结构,所以例〈5〉应改为“我从来没有对别人撒过谎”。
例〈6〉是一种由介词引入动作对象的情况,在这里,是要表达一种过去已经发生过的情况,“过”就是表明动作曾经发生过,所以应该构成“V.+过+O.”式,那么例〈6〉就应该改为“他曾经给老师送过礼”。
(四)时量短语时量短语作为插入语时,学生的出错率也是很大的,请看以下语料:〈7〉JACK在翠湖公园散步了15分钟。
〈8〉他上网上了一个小时网。
例〈7〉是留学生把时量短语放在了离合词的后面,但没有重复动词。
当时量短语位于离合词后面时,应该重复动词,形成“V.+O.+V.+时量短语”式,所以这个句子应该改为“JACK在翠湖公园散步散了15分钟”。
而例〈8〉中学生把时量短语放在离合词的后面,重复了动词,还重复了名词。
当时量短语位于离合词中间时,应该构成“V.+时量短语+(的)+O.”结构,因而例〈8〉应改为“他上了一个小时(的)网”。
在时量短语的两种不同位置中,笔者发现,留学生绝大多数是“V.+时量短语+(的)+O.”形式上出错,而“V.+O+V.+时量短语”结构的出错率很小,几乎为零。
(五)数量短语数量短语作为插入成分时,它在句子中的位置也是和时量短语一样的,是“V.+数量短语+O.”结构,数量短语一般都是双音节的,那么在加了“了/过”时,它要放在“了/过”的后面。
试看以下来自泰国留学生的偏误语料:〈9〉他去年给领导送过礼一次。
〈10〉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吃一惊了。
例〈9〉中,学生错把“一次”放在“礼”的后面,在这个句子里,“一次”作为“礼”的修饰限制成分,在汉语中,修饰语应该位于中心语的前面,所以“一次”应该位于“礼”的前面,因此这个句子应该改为“他去年给领导送过一次礼”。
例〈10〉中,当离合词表示一种已经完成的动作或状态时,往往需要在离合词后面加入动态助词,构成“V.+(了/过)+数量短语+O.”式,因而例〈10〉的正确形式为“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吃了一惊”。
(六)动词重叠动宾式离合词的重叠方式与一般动词不同,不是AABB,而是AAB。
但不是所有的离合词都有这种重叠形式,戴一浩(1990)认为,动词的重叠现象是对持续的动作的临摹表达,而诸如“毕业、结婚、断交、动身”等不能出现在AAB结构中,因为它们只是些瞬间不可重复的动作,与“打仗、开会、洗澡”等离合词语义上也存在差异。
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除了少部分同学能正确的写出离合词的重叠方式之外,其余很大一部分同学虽然没有按AABB方式来重叠,但他们几乎全部避免用“AAB”的形式,如:〈11〉你过去跟他握手握。
〈12〉我们找个机会谈一起谈心。
例〈11〉中,学生采用“ABA”式,按照离合词“AAB”的重叠方式,句子应改为“你过去跟他握握手”。
例〈12〉学生则在“AAB”式误用了插入成分,当动词重叠的时候,中间是不允许加入任何其他成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