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女性痛经可通过补肾治疗

合集下载

从肾论治痛经

从肾论治痛经

从肾论治痛经姜文英;曹保利【摘要】痛经是妇科常见病、难治病之一,近几年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向,临床上治疗痛经的方法很多,目前西药治疗痛经疗效肯定,但存在一些不良反应,患者难以接受长期的药物治疗带来的不良作用.曹保利教授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不通"是痛经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治疗从"肾"论治,以温肾助阳,散瘀止痛为主要治则,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6(031)007【总页数】2页(P1014-1015)【关键词】痛经;从肾论治;散瘀止痛【作者】姜文英;曹保利【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2013级(天津 300193);天津市南开医院妇产科(天津 300000)【正文语种】中文痛经是指妇女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周期性下腹部疼痛、坠胀,或痛引腰骶,或伴其他不适,症状严重时可影响生活质量[1]。

西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占痛经的90%以上,青少年女性多见。

有疼痛并查及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系继发性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常见于育龄期女性。

相关研究显示,引起痛经的主要原因是子宫异常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PGs)。

通过不同的酶途径催化生成不同PGs,引起子宫和血管的收缩过度,导致不同强度的痛经产生[2]。

西药非甾体抗炎药和复方避孕药治疗痛经疗效肯定,但前者出现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肝功能损害十分常见[3,4],后者服药周期较长,并且激素的不良反应较多,如经血淋漓不净、闭经、或突破性出血,体重增加、痤疮等,大多患者难以接受。

历代医著对本病的认识及论述颇多,《景岳全书·妇人规》中指出:“经行腹痛,证有虚实。

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

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

中医补肾调治月经病的体会

中医补肾调治月经病的体会

胞还会 扩散 的根 本原 因 。如果 将 西医 的癌 瘤手术 与传
统 中医恢 复元气 的方法 相结合 , 乃是癌症 患者 的福音 。
刘 雪梅 内蒙古赤峰 学院 医学院( 赤峰 0 4 0 ) 2 0 0
中 医 补 肾调 治 月 经 病 的体 会
【 图分 类号】 R 7. 1 【 献标 识码】 A 中 2 1 1 文
传统 中医使 用“ 阳救逆 ” 回 的药 物或 灸 法 , 以恢 可
复 元 气 的 功 能 , 经 脉 逐 渐 通 畅 , 强 祛 邪 的 力 量 。 虽 使 增 然 开 始 时 一 定 会 出 现 萎 缩 的癌 瘤 变 大 的 情 况 , 这 就 但
是“ 阴变 阳者” 的有利 表现 。 由于不 断地 为患者 增强 热 力 , 脉 的循 环 回路就 会逐 渐 通 畅 , 旦 回路 通 畅 , 血 一 疼 痛就 会减 缓并 消 除 , 瘤 就会 在 1 3个 月 内消 除 , 肿 ~ 是
【 文章编 号】 1 0 — 3 9 2 1 ) O1 4 — 2 0 0 7 6 (0 O 1 一4 00 月经病 是常 见病 、 多发病 , 女子 经 、 、 、 在 带 胎 产疾 病 中 , 经病 占第 一 位 。《 青 主女 科 》 :经水 出诸 月 傅 日 “
1 4 40 活血化瘀 的药物也都 是会损 伤患者 的元气 。 气亏损 , 元
前 去 消 除 积 聚 的 细 胞 就 会 越 少 , 瘤 自然 就 会 停 止 生 癌
陕 西 中医 2 1 年 第 3 卷 第 1 期 00 1 O
化 作 用 , 癸 才 能 化 赤 为 经 血 , 过 冲 任 二 脉 , 送 至 天 经 输
没 有 被 疏 通 , 血 运 行 会 更 加 不 畅 , 就 是 手 术 后 癌 细 气 这

运用中医补肾法治疗痛经的临床经验与体会

运用中医补肾法治疗痛经的临床经验与体会

痛 。经净 后子 宫 、 冲任 血气渐 复则 疼痛 自止 。但 若病 因未 除 , 素 体状 况未 获改善 ,则 下次 月经来 潮 ,疼痛 又发矣 。 痛经虽 以实 证居 多 ,然 而在 临床上 发现 虚证 引起 的亦屡 见 不 鲜 ,并 且 以肾 虚痛 经 占多 数 ,尤 其 青年 女 子 发 病率 较 高 。
1 温肾养血治痛经
禀 赋不 足 ,。 肾气 虚弱 ,经 行 之 时无 力 推 动 ,经行 运 行 不 畅 ,加 之胞 脉失 养 ,而 致经 行小 腹 冷痛 ,甚 则 畏寒 肢冷 , 伴 有腰 膝 酸痛 。月 经 后期 量少 色 淡质 稀 ,面 色咣 白,舌淡 , 脉 沉 涩 。治 宜 温 肾养 血 ,右 归 饮 加 减 : 熟 附 片 、 肉桂 、菟 丝 子 、巴戟天 、补 骨脂 、仙 茅 、仙 灵脾 、熟地 黄 、山 萸 肉 、 当归 、杜仲 、人参 、鹿 茸等 。经期 可酌 加红 花 、泽 兰 香附 、 延 胡等 。案例 : 陈X X , 2 2岁 。 1 9 9 9年 5月 1 8日初 诊 。患者 自1 7岁月 经来潮 后 ,每於 经期 小腹 部冷 痛 ,甚则 四肢 厥冷 , 喜 温喜 按 ,腰 膝 酸痛 ,面 色 咣 白 ,月 经 常 3 5— 5 0天 一行 , 量 少 色 淡 质稀 ,或有 小 血 块 ,舌 淡 润 ,脉沉 涩 。辩 证 分 析 该病 应属 于 肾气不 足 , 胞脉失 于温 润濡 养 。治则宜 温 。 肾养血 , 佐 以和 血止 痛 。处 方 :肉桂 l 0克 ,党 参 1 2克 ,菟 丝 子 1 2 克 ,巴 戟 天 1 2克 ,补 骨 脂 1 2克 , 山药 1 2克 ,仙 灵 脾 1 5 克 ,熟地 黄 1 2克 、山萸 肉 1 0克 、当归 1 2克 ,红花 1 0克 、 延胡 1 0克 ,甘 草 6克 。 服 3帖后 患 者 腹 部 疼 痛 明显 减 轻 , 经净 后 上方 去 红花 、延 胡 ,加 淫羊 藿 1 O克 ,枸杞 子 1 2克 。 连 服 5帖 ,次月 月 经按 期而 至 ,疼 痛 明显 大减 ,腰腹 微 痛 , 又按 原 方 连服 3帖 ,疼 痛消 失 。尔后 仿 右归 饮 配制 中药 丸 , 连服 两有 , 半 年后 随访 , 患者 月经周 期正 常 , 痛经 未再 复发 】 。

中医痛经辩证四大症

中医痛经辩证四大症

中医痛经辩证四大症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期或经前期出现疼痛和不适的一种症状,也被称为月经痛。

在中医学中,痛经被归类为“痹症”,其辨证主要包括四大症,包括气滞血瘀、寒湿痰滞、肝郁脾虚和肾虚血亏。

下面将详细解释这四大症状及其特点。

1. 气滞血瘀气滞血瘀是痛经的常见辩证类型之一,指气机郁滞,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出现经络阻滞和血瘀。

主要特点包括:•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腹部的肚脐周围,有时也会放射到腰背部;•疼痛性质:隐痛或胀痛,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经血特点:颜色较暗,凝血较多,经期延长。

治疗该症状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理气活血,消散血瘀的中药来改善气机运行和血液循环,常用的中药有川芎、桃仁、当归等。

此外,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也可以帮助改善症状。

2. 寒湿痰滞寒湿痰滞是指体内寒湿痰湿聚集,阻碍气机运行,导致经络不通畅,从而引发痛经。

主要特点包括:•疼痛部位:主要在下腹部,痛点比较散,也可伴有寒痛;•疼痛性质:疼痛较重,隐痛或刺痛,可能会伴随寒冷感或湿滞感;•经血特点:颜色较淡,质地较稀,经期延长。

治疗该症状的方法主要是祛寒化湿、化痰通络的中药。

常用的中药有苍术、砂仁、陈皮等。

此外,暖宫艾灸、艾灸灸法等辅助疗法也可应用于治疗。

3. 肝郁脾虚肝郁脾虚是痛经的常见辩证类型之一,指肝脏气机郁滞,影响脾胃功能,导致气血失调,从而引起痛经。

主要特点包括:•疼痛部位:主要在下腹部,可以伴有胸胁胀痛;•疼痛性质:隐痛或刺痛,疼痛程度随情绪波动;•经血特点:颜色较暗,质地较稠,经期延长。

治疗该症状的方法主要是疏肝理气、健脾养血的中药。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郁金、川楝子等。

此外,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对改善症状有帮助。

4. 肾虚血亏肾虚血亏是指肾脏功能虚弱,导致气血不足,影响子宫功能,从而出现经期疼痛。

主要特点包括:•疼痛部位:下腹部痛点明显,可以伴有腰酸背痛;•疼痛性质:隐痛或胀痛,疼痛程度较重;•经血特点:颜色较暗,质地较稠,经期延长。

中医痛经辨证 临床案例

中医痛经辨证 临床案例

中医痛经辨证临床案例临床案例:中医痛经辨证患者信息:性别:女年龄:25岁主诉:痛经已有5年,每次月经来潮前后3-5天,腹部隐痛或绞痛,伴有腰酸胀痛,出汗多,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细弱。

辨证分析:根据患者的主诉和舌脉情况,可以初步判断为经血瘀滞所致的痛经。

痛经一般与经血不畅有关,血瘀阻滞经脉,导致腹部疼痛。

腰酸胀痛可能与肾气虚弱有关,肾气虚弱导致腰部经络疏松,易受寒湿侵袭。

出汗多可能是由于腹部疼痛引起的。

辨证治疗:中医治疗痛经主要是行气活血、温经散寒的方法。

根据辨证分析,治疗应从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益气补肾三个方面入手。

1. 活血化瘀:可选用活血行气的药物,如川芎、当归、桃仁等,来促进经血畅通,减轻腹部疼痛。

2. 温经散寒:可选用温经散寒的药物,如艾叶、姜黄等,来温暖子宫,舒缓经脉痉挛,缓解腹痛。

3. 益气补肾:可选用益气补肾的药物,如人参、山药等,来强化肾脏的功能,改善肾气虚弱的状况,缓解腰部疼痛。

针灸疗法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通过调节经络气血的流通来缓解腹痛。

随访及评估:在治疗中,需要随时询问患者的症状变化,观察舌脉情况,并根据反馈来调整治疗方案。

通常,痛经可以在坚持中医治疗的情况下逐渐改善,但治疗时间因人而异。

治疗期间应避免寒冷刺激,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

总结:中医治疗痛经辨证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疗法来治疗。

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治疗效果可能会有所差异。

因此,合理的治疗方案需要结合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请务必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

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

“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意思是月经病和肾功能有关,和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也相关。

”妇科医师说,中医认为痛经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虚证,即“不荣则痛”,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这类人平时应注意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

二是实证,即“不通则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这类人宜祛淤止痛。

在治疗上,中医将痛经大致分为四种类型。

根据不同症状,治疗方法各不相同。

•一起来测测你的痛经等级•痛经女性应该禁食三类食物•持续痛经别轻易忍耐•让痛经揭露你身上的健康杀手•女性出现继发性痛经的原因气滞血淤:经前或行经期间出现小腹胀痛、乳头触痛、心烦易怒,经量少或行经不畅等。

应服具有舒肝理气、化淤止痛作用的药物。

食疗可以用益母草煮鸡蛋。

气血虚弱:经期小腹绵绵作痛,月经量少,色淡质薄,神疲乏力,面色蜡黄,食欲不佳,大便溏泻等。

应服具有益气补血止痛作用的药物,如乌鸡白凤丸,还可多吃羊肉。

阳虚内寒: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月经色淡量少,伴有腰酸腿软,手足不温,小便清长等。

应服有温经散寒,养血止痛作用的药物。

比如红糖姜汤,对寒性痛经就非常有效。

红糖具有补血、散淤、暖肝、祛寒等功效,生姜有补中散寒、缓解痛经的功效。

二药合用,能补气养血,温经活血。

肝肾虚损:月经干净后1—2日出现腰酸腿软,小腹隐痛不适,或有潮热,头晕耳鸣等。

应服具有益肾养肝止痛作用的药物。

或是多吃点川芎丹参煲鸡蛋。

此外,目前临床上还有一些治疗痛经的中成药对妇女身体虚弱、经期腹胀腹痛、月经不调等症状,都有较好的功效。

核心提示:咖啡、茶、可乐、巧克力中所含的咖啡因,使你神经紧张,可能促成月经期间的不适,因此,应避免咖啡因。

此外,咖啡所含的油脂也可能刺激小肠。

◆饮食均衡大多女性省略正餐,而吃过量的甜食及咸食的做法会加剧痛经。

虽然健康的饮食无法消除痛经,但对改善全身的健康状况却有神奇功效。

避免过甜或过咸的垃圾食物,它们会使你胀气及行动迟缓,多吃蔬菜、水果、鸡肉、鱼肉,并尽量少食多餐。

补肾益气药物在女性生殖健康中的应用探析

补肾益气药物在女性生殖健康中的应用探析

补肾益气药物在女性生殖健康中的应用探析女性生殖健康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女性面临各种生殖健康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补肾益气药物被广泛运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探析补肾益气药物在女性生殖健康中的应用,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建议。

一、补肾益气药物的概念及特点补肾益气药物是中医药学中一类重要的药物,对于调理人体生殖系统具有独特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肾是生殖系统的重要器官,肾气充盈与否直接关系到生殖功能的健康与否。

补肾益气药物常常通过调节内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和改善气血状况等多种途径来改善女性生殖健康状况。

补肾益气药物的特点是温补肾阳、固摄精气、养血安胎。

它们通常具有温补肾阳的功能,可以提高肾脏的功能活力,增强体内阳气的产生和储存。

同时,补肾益气药物还可以固摄精气,增加女性的生殖能力。

此外,这类药物还能养血安胎,对于一些通过补肾益气来调理不孕不育问题的女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补肾益气药物的应用范围补肾益气药物在女性生殖健康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以下列举了几个常见的病症:1. 不孕不育:补肾益气药物能够改善女性的内分泌平衡,增强卵巢功能,提高卵泡的质量和数量,从而增加成功受孕的机会。

临床上,很多不孕不育患者通过运用补肾益气药物成功怀孕。

2. 经期不调:补肾益气药物可以调节女性的月经周期,减少痛经和血量过多等问题。

这些药物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子宫内膜的恢复与更新,从而提高经期的质量。

3. 更年期综合症:补肾益气药物被广泛运用于更年期综合症的治疗中。

这类药物能够缓解更年期女性的不适症状,例如潮热、出汗、心悸等。

同时,补肾益气药物还能调节女性的情绪,缓解更年期抑郁和焦虑。

三、常用的补肾益气药物以下列举了几种常见的补肾益气药物,供读者参考:1. 当归:当归是常用的补血药物,它能够活血养血,调节女性生理周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子宫内环境,增加成功受孕的机会。

2. 人参:人参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养血、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补肾活血祛湿法治疗原发性青春期痛经40例

补肾活血祛湿法治疗原发性青春期痛经40例

组与对照组 治疗后 比较 , 痊愈 率有极 显著性差异( <0 0 ) 总有效率有 显著性 差异 ( 0 0 ) 症 状积分 比较有 显著性差 P .1 、 P< . 5 ;
异 ( 00 ) P< .5 。结论 : 肾活血祛湿法对 于治 疗寒 湿凝 滞型原发 性青春期痛经的疗效满 意。 补 关键词 : 原发性青春期痛经 ; 肾活血祛湿法 ; 补 中医药疗法
率达 7 % , 6 因此 用冰 蛇芙 乐软 膏治疗 痤疮 疗效 较好 。
方, 经现 代生 物制 药 精 制 而 成 的 , 取 蛇 脂 、 床 子 、 提 蛇
参考文献
苦参 、 肤子 、 地 珍珠 粉 、 片 等 中药 高 效 杀 菌 成 份 , 冰 同 [] 临床皮肤科学[ ] 版_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0 : 1赵辨. M . 南京: 3 21 0
( .5±11 ) 月 ; 21 .4 个 对照组 4 O例 , 龄 1 2 年 4~ 2岁 ,
平均 ( 7 2 3 2 ) ; 程 3个 月 ~ . 1 .3± . 5 岁 病 5 5年 , 均 平
青年 妇女 的 常 见 病 、 发 病 ¨ 。 治 疗 上 , 医 多 采 多 』 西 用前 列腺 素合 成酶 抑制 剂 、 口服避 孕 药等对 症 治疗 ,
湿法 治疗寒 湿凝 滞 型原 发性 青春 期痛 经 4 0例 , 与 并 单纯 西药 治疗 的 4 0例作 对 照 , 观察 其 疗 效 , 报 道 现
如下 。
小腹 冷 痛 , 热 则 舒 , 量 少 , 暗有 血 块 , 多 白 得 经 色 苔 腻 , 细或 沉 紧 ;3 疼痛 多 从 月 经来 潮 后 或来 潮 前 脉 ()
或 B超检 查 可排 除器质 性 病变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女性痛经可通过补肾治疗
*导读:中医认为女性出现痛经皆因为肾虚所引起,而在中医理论中,痛经又有寒热虚实之分,不同的疼痛方式需有不同的辩证治疗。

……
中医指出,女性的月经病和肾功能关系密切。

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意思是月经病和肾功能有直接关系,也和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相关。

”痛经主要是肾气亏虚、气血不足,加上各方面的压力,令肝气郁结,以致气血运行不顺,造成痛经。

因此,调经治疗大法以补肾、健脾、疏肝、调理气血为主。

*痛经有寒热虚实之分你属哪一种?
中医的“痛经”含义是指妇女在经期前中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到腰骶,甚至剧痛昏厥者,也叫“经行腹痛”。

中医的痛经有寒热虚实之别。

*刺痛属热,冷痛属寒。

胀痛或腹部阵痛属气滞,剧痛而血块流出痛减属淤。

得热(例如喝热饮)痛减属寒,得热痛剧属热。

喜按喜揉者属虚,拒按拒揉者(越按越痛)属实。

经前期痛者多实,经后痛而痛更甚者多虚。

*痛经的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生与冲任、子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有关,辨证论治如下:
*虚证:不荣则痛,意思是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

由于气血不足或是脾胃功能不健运,气血运行无力,滞而不畅,或肝肾脏腑功能亏损所致的精亏血少,使妇女生理密切关系的冲任二脉失于濡养,造成痛经。

治法宜平时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