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计算 晶体析出

合集下载

溶解度--析出晶体质量

溶解度--析出晶体质量

溶解度-----析出晶体“结晶”的定义:在外界条件改变的情况下,被溶解的物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

“结晶”的方法:①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②蒸发结晶1、t2℃时两份质量均为100g的A、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分别析出A、B的质量是多少?解:t2℃时两份溶液都是100g,分别计算出溶剂和A、B的质量。

t2℃时100g溶液中A的质量是100g×[25÷(100+25)]=20gH2O的质量是100g-20g=80gt2℃时100g溶液中B的质量是100g×[22÷(100+22)]=18gH2O的质量是100g-18g=82gt1℃时两溶液均为饱和,80g水中可以溶解的A 的质量是80×(20g÷100g)=16g则析出A 的质量是20g-16g=4g82g水中可以溶解的B的质量是82×(20÷100g)=16.4g则析出B的质量是18-16.4g=1.6g答:析出A 的质量是4g,析出B的质量是1.6g。

若作为选择题来进行判断,经过数据的定量分析会发现析出A的质量大于析出B的质量。

与t2℃与t1℃时的A、B的溶解度差关系符合。

2、30℃时两份质量均为100g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分别析出甲乙的质量是多少?解:30℃时两份质量均为100g,分别计算出溶解的甲和乙的质量30℃时100g溶液中溶解的甲的质量是100g×[30÷(30g+100g)]=23gH2O的质量是100-23g=77g30℃时100g溶液中溶解的乙的质量是100g×[12÷(12g+100g)]=11gH2O的质量是100-11g=89g降温至20℃时两溶液均饱和,77g水中溶解甲的质量为77×(11÷100)=8.47g则析出甲的质量为23g-8.47g=14.53g89g的水中溶解的乙的质量为89×(11÷100)=9.79g则析出乙的质量为11g-9.79g=1.21g答:析出甲的质量是14.53g,析出乙的质量是1.21g若为选择题来进行判断,经过数据的定量分析会发现析出甲的质量大于析出乙的质量。

【精品】溶解度--析出晶体质量

【精品】溶解度--析出晶体质量

溶解度-----析出晶体“结晶”的定义:在外界条件改变的情况下,被溶解的物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

“结晶”的方法:①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②蒸发结晶1、t2℃时两份质量均为100g的A、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分别析出A、B的质量是多少?解:t2℃时两份溶液都是100g,分别计算出溶剂和A、B的质量。

t2℃时100g溶液中A的质量是100g×[22÷(100+22)]=18gH2O的质量是100g-18g=82gt2℃时100g溶液中B的质量是100g×[20÷(100+20)]=17gH2O的质量是100g-17g=83gt1℃时两溶液均为饱和,82g水中可以溶解的 A 的质量是82×(20g÷100g)=16.4g则析出 A 的质量是18g-16.4g=1.6g83g水中可以溶解的B的质量是83×(20÷100g)=16.6g则析出B的质量是17-16.6g=0.4g答:析出 A 的质量是 1.6g,析出B的质量是0.4g。

若作为选择题来进行判断,经过数据的定量分析会发现析出A的质量大于析出B的质量。

与t2℃与t1℃时的A、B的溶解度差关系符合。

2、30℃时两份质量均为100g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分别析出甲乙的质量是多少?解:30℃时两份质量均为100,分别计算出溶解的甲和乙的质量30℃时100g溶液中溶解的甲的质量是100g×[30÷(30g+100g)]=23gH2O的质量是100-23g=77g30℃时100g溶液中溶解的乙的质量是100g×[12÷(12g+100g)]=11gH2O的质量是100-11g=89g降温至20℃时两溶液均饱和,77g水中溶解甲的质量为77×(11÷100)=8.47g则析出甲的质量为23g-8.47g=14.53g89g的水中溶解的乙的质量为89×(11÷100)=9.79g则析出乙的质量为11g-9.79g=1.21g答:析出甲的质量是14.53g,析出乙的质量是 1.21g若为选择题来进行判断,经过数据的定量分析会发现析出甲的质量大于析出乙的质量。

溶解度计算-晶体析出

溶解度计算-晶体析出

34 100
m(H2O) = 500-126.9 = 373.1 (g)
m(溶质) = 126.9 (g)
答:20℃时,500克氯化钾饱和溶液需要氯化钾126.9 克,水373.1克。
[例题3] 已知硝酸钾在20℃时旳溶解度是 31.6g/100g水。24克硝酸钾溶解在多少克水中, 才干配制成20℃时旳饱和溶液?
m(溶质) m(溶剂)
S 100
解: 24 m(溶剂)
31.6 = 100
m(溶剂) = 75.9 (g)
答:20℃时,24克硝酸钾溶解 在75.9克水中恰好饱和。
六、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 1、结晶——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溶液中 析出旳过程。食盐晶体、明矾晶体
❖ 2、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旳固体。 ❖ 结晶水合物——具有结晶水旳晶体。
(1)所得溶液饱和旳是氢氧化钙;所得溶 液不饱和旳是 硝酸钾 。
(2)在相等旳溶剂里所含溶质较多旳
旳是 硝酸钾;所含溶质较少旳是氢氧化钙 。
讨论: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 溶液吗?
不一定。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一 定量溶剂里,还能不能再继续溶解溶质。
而浓溶液与稀溶液是指:一定量溶液里所含溶 质旳相对多少。
根据溶解度列出三者关系
例:200C氯化钠旳溶解度是36g/100g水 (列出其三栏关系)
[例题1] 把55克50℃时旳硼酸饱和溶液蒸干,得 到5克硼酸固体。求硼酸在50℃时旳溶解度。
m(溶质) m(溶剂)
S 100
溶质 溶剂 溶液
m(溶质) + m(溶剂) = m(溶液)
解:m(H2O) = 55-5 = 50 (g)
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 CuSO4·5H2O 石碱/碳酸钠晶体 Na2CO3·10H2O 明矾

高三化学复习讲义溶解度计算

高三化学复习讲义溶解度计算

高三化学复习讲义 溶解度计算1、关于溶解度计算的方法 基本公式:100)()(S m m =溶剂溶质,S S m m +=100)()(溶液溶质,%100100⨯+=SS ω (1)温度不变时,蒸发溶剂或加入溶剂时,析出或溶解的溶质的质量x :100S x =溶剂变化的质量 (2)若溶剂不变,改变温度,求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x :x两溶解度之差原饱和溶液的质量原溶液的溶解度=+100 (3)溶剂和温度改变时,求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x :其方法是:先求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再求形成新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溶质质量,并与新饱和溶液的溶解度构成比例关系计算。

(4)加入或析出的溶质带有结晶水:既要考虑溶质质量的变化,又要考虑溶剂质量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先求原饱和溶液的溶质和溶剂,再求构成新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与溶剂。

2、溶解度计算练习例1.在20℃ CuSO 4饱和溶液中,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1)投入一小块缺角的CuSO 4晶体,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这块晶体完整无缺了,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 __________,此时CuSO 4晶体质量__________,溶液的质量____ ____。

(2)投入一定质量的无水CuSO 4,静置一段时间后(温度不变),则溶液的质量________,溶液中固体质量_______,固体的颜色由______变________。

(3)在足量的饱和溶液中投入1.6g 无水CuSO 4,则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A.1.6gB.2.5gC.>2.5gD.<2.5g①设析出的晶体质量为xg,你认为(x-1.6)g 含义是什么?②已知20℃时CuSO 4的溶解度为16g ,则析出的晶体质量是多少?③若投入1.6g 无水CuSO 4,则CuSO 4饱和溶液正好全部转变为晶体,饱和溶液质量是多少例2.已知CuSO4的溶解度为:30℃时为25g,20℃时为16g。

溶解度的有关计算0639

溶解度的有关计算0639

10g
类型(二):间接给出饱和溶液的 溶质和溶剂质量计算溶解度
例三, 某温度下,某物质的 不饱和溶液500克,已知溶质的质 量分数为20%,现将其等温蒸发掉 30克水,有6克晶体析出,求该温 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25.4g
类型(三)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求 其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例一:某物质在30℃时其饱和 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求 该物质在30℃时的溶解度
9.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甲、乙的溶解度曲线 AD ) 图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乙的溶解度为50g B.只有在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C.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分别把等质量的甲、乙两饱和溶液从t3℃降到t1℃ 时,两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10.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 发现a溶液有晶体析出,b溶液没有明显现 象.再向b溶液加入少许b晶体,晶体消失.则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D )
20g
5、20℃时5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5克A物质, 4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10克B物质,则 A和B的溶解度相比是( ) D A、A>B B、B>A C、A=B D、无法比较 6. 20℃时,某溶液150克,当蒸发掉50克水 后仍保持原温度成为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则20℃该溶质的 溶解度为( ) C A、80克 B、50克 C、25克 D、20克
80g
类型(四):一定温度下,根据某 溶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或溶 液的质量比计算溶解度。
例三:t℃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 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比为5:9,求 t℃时A物质的溶解度
180gபைடு நூலகம்

溶解度的测定

溶解度的测定

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方法1:结晶析出法)实验原理:先设计好不同溶质和溶剂的量,称量、混合、加热、搅拌使其溶解,降温并用温度计分别测定其开始析出晶体时的温度,即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计算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实验用品:托盘天平(J0160,200g,0.2g),烧杯(J6124),大试管(J6104),玻璃棒(J6453),温度计(J6071,量程0~100℃),酒精灯(J6201),量筒(J6001,10ml),方座支架(J1102,带铁圈),石棉网(J6432),药匙(J6442),试管刷(J6471),硝酸钾(化学纯),蒸馏水。

实验步骤:一、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完好。

二、硝酸钾的称取和溶解。

1. 用托盘天平分别准确称取硝酸钾3.5g、1.5g、1.5g、2.0g、2.5g,称量过程详见分组实验三的步骤二。

将称好的5份硝酸钾放在实验台上,并做标记。

2.在一支大试管中加入上面称取的3.5g硝酸钾。

3.用量筒准确量取10.0m1蒸馏水,加入大试管中。

4.在水浴中加热大试管,边加热边搅拌,至硝酸钾完全溶解(水浴温度不要太高,以刚好使硝酸钾溶解为宜,否则会使下一步结晶析出操作耗时过长)三、硝酸钾的结晶。

1.自水浴中取出大试管,插入一支干净的温度计,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并摩擦试管壁,同时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当刚开始有晶体析出时,立即记下此时的温度t1,并填入下表中。

2.把试管再放入水浴中加热,使晶体全部溶解,然后重复两次上述实验步骤的操作,分别测定开始析出晶体时的温度t2、t3。

将读数填入表格。

四、溶解度曲线的绘制。

1.依次向试管中再加入1.5g、1.5g、2.0g、2.5g硝酸钾(使试管中依次共有硝酸钾 5.0g、6.5g、8.5g、11.0g),每次加入硝酸钾后都重复溶解、结晶实验步骤的操作,并将晶体开始析出时的温度读数填人表格。

2.根据所得数据,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绘制溶解度曲线图。

五、整理实验用品。

溶解度计算晶体析出解析

溶解度计算晶体析出解析

溶解度计算晶体析出解析晶体溶解度是指在单位体积溶液中最大溶解的物质的物质量。

晶体析出解析是指溶解度较高的晶体,在适当条件下溶解度降低,使得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晶体溶解度与溶剂、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晶体溶解度的大小决定了晶体在溶液中的溶解程度,而溶解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当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时,晶体溶解度较小;反之,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时,晶体溶解度较大。

晶体析出解析的过程与晶体溶解度的变化有关。

在溶液中,当一定量的晶体溶解度超出了溶液中能够容纳的最大溶解度时,就会发生晶体析出的过程。

晶体析出解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理解:第一步,孤立晶体的形成。

当溶液中的晶体溶解度超过溶液最大溶解度时,开始形成孤立晶体。

晶体的形成过程涉及到晶体表面的能量变化和晶体内部的能量变化。

当晶体表面能量降低大于晶体内部能量升高时,晶体就会形成。

第二步,晶体的生长。

孤立晶体在溶液中会不断吸收溶液中的溶质分子,从而生长成大的晶体。

晶体生长的速度主要受到温度、浓度、搅拌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步,晶体的沉淀。

当晶体的生长速度与溶解速度达到平衡时,晶体就会停止生长并开始沉淀。

晶体的沉淀速度也受到温度、浓度、搅拌等因素的影响。

晶体的析出解析过程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控制和调节。

其中,温度的调节是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调节温度可以改变晶体溶解度的大小,进而控制晶体析出解析的过程。

温度的升高会使晶体溶解度增加,从而促进晶体的溶解;而温度的降低会使晶体溶解度减小,从而促进晶体的析出。

利用温度调节晶体析出解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晶体的生长和溶解过程。

此外,浓度的调节也是影响晶体析出解析的重要因素。

通过改变溶质浓度可以改变晶体的溶解度,从而控制晶体的析出解析过程。

总之,晶体溶解度和晶体析出解析是晶体在溶液中的重要性质。

了解晶体溶解度和析出解析的原理和过程,可以为晶体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基础。

通过调节温度和浓度等方法,可以控制晶体溶解度和析出解析的过程,为晶体的生长、制备和应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白糖晶体在水中析出的原理

白糖晶体在水中析出的原理

白糖晶体在水中析出的原理白糖(蔗糖)是一种常见的食用糖,它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并且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在水中析出晶体。

白糖晶体析出的原理涉及到溶解度、饱和度、结晶核形成等多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溶解度。

溶解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溶质溶解的量,通常以摩尔/升(mol/L)或克/升(g/L)为单位。

对于蔗糖溶液,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在常温下,蔗糖的溶解度约为2000克/升,也就是说,在一升水中最多可以溶解2000克的蔗糖。

其次,饱和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浓度达到溶解度的情况。

当蔗糖溶液的浓度达到其溶解度时,我们称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如果向饱和溶液中再添加一些蔗糖,由于超过了溶解度,蔗糖就会开始析出晶体。

当我们将蔗糖加入水中搅拌溶解时,蔗糖的分子逐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水合物,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蔗糖的分子离子极性较小,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范德华力。

随着搅拌,蔗糖分子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力不断增大,蔗糖逐渐溶解于水中。

在溶解过程中,水分子与蔗糖分子之间形成了水合物,蔗糖分子被水分子包围,形成了溶液。

溶解过程中,蔗糖的晶体结构逐渐被破坏,蔗糖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蔗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强大,导致蔗糖晶体逐渐溶解。

当我们继续加热蔗糖溶液或者蒸发其中的水分时,溶液的浓度会逐渐增大,达到一定浓度后,就会开始形成结晶核,也就是溶质结晶的起始点。

结晶核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温度、浓度、溶剂纯度等。

一般来说,结晶核的形成需要达到过饱和度,即超过溶解度。

当溶液中的过饱和度足够大时,结晶核会迅速增多,并通过结晶生长形成晶体。

晶体的形态和生长速率与结晶核的形态和分布有关。

结晶核的形态决定了晶体的多晶性或单晶性,结晶核的分布决定了晶体的形状和大小。

蔗糖的结晶核形成过程是一个随机的过程,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种子晶体来控制晶体的形状和大小。

例如,在制糖过程中,可以将一些已经形成的蔗糖晶体作为种子晶体,添加到蔗糖溶液中,促使蔗糖分子围绕种子晶体结晶生长,从而得到相对均匀的晶体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所得溶液饱和的是氢氧化钙;所得溶 液不饱和的是 硝酸钾 。
(2)在相等的溶剂里所含溶质较多的
的是 硝酸钾;所含溶质较少的是氢氧化钙 。
讨论: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 溶液吗?
不一定。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一 定量溶剂里,还能不能再继续溶解溶质。
而浓溶液与稀溶液是指:一定量溶液里所含溶 质的相对多少。
34 100
m(H2O) = 500-126.9 = 373.1 (g)
m(溶质) = 126.9 (g)
答:20℃时,500克氯化钾饱和溶液需要氯化钾126.9 克,水373.1克。
[例题3] 已知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 31.6g/100g水。24克硝酸钾溶解在多少克水中, 才能配制成20℃时的饱和溶液?
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 CuSO4·5H2O 石碱/碳酸钠晶体 Na2CO3·10H2O 明矾
CuSO4·5H2O 胆矾/硫酸铜晶体
KAl(SO4)2·12H2O 明矾
Na2CO3·10H2O 石碱/碳酸钠晶体
石英
石膏
3、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
❖ (1)蒸发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小的固体物质 (如:NaCl)
3.2-3 溶液
溶解度计算和晶体析出
一、溶解度
❖ 1、定义: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
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 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符号:S。 ❖ 单位:克/100克水或克。
注意:四个要素: 条件: 温度一定
溶剂: 100克
状态: 溶液达到饱和
单位: 克/100克水
二、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例:200C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100g水 (列出其三栏关系)
[例题1] 把55克50℃时的硼酸饱和溶液蒸干,得 到5克硼酸固体。求硼酸在50℃时的溶解度。
m(溶质) m(溶剂)

S 100
溶质 溶剂 溶液
m(溶质) + m(溶剂) = m(溶液)
解:m(H2O) = 55-5 = 50 (g)
m(溶质) m(溶剂)

S 100
解: 24 m(溶剂)
31.6 = 100
m(溶剂) = 75.9 (g)
答:20℃时,24克硝酸钾溶解 在75.9克水中恰好饱和。
六、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 1、结晶——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溶液中 析出的过程。食盐晶体、明矾晶体
❖ 2、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 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晶体。
❖ (2)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固体物质 (如:KNO3)
饱和溶液降低温度__溶__剂____质量保持不变
想一想,做一做:
已知在20 ℃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硝酸 钾31.6克,100克水中最多溶解氢氧化钙 0.165克。现向2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毫 升水,然后分别加入0.5克硝酸钾和氢氧化 钙,请思考并回答:
如: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其实是很稀的溶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跟浓稀溶液 之间有什么关系?
饱和溶液
不一定是 浓溶液
不一定是
不饱和溶液
不一定稀是溶液 不一定是
在一定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是浓 溶液,不饱和溶液是稀溶液(条件相同)。
练习: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 2、将某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时,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3、相同温度下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同种溶质
已知:15℃时,NaCl的溶解度为35g/100g水
✓1.11050℃g水时,35g NaCl固体全部溶解至少需要 ✓2. 合15后℃可时得,到将该N温aC度l和下水的以N3a5C:l1饱00和的溶质液量比混 ✓3.溶15固℃体时)中,,任水意和一N杯aNCal的Cl质饱量和比溶都液为(底1部00无: 3不5 ✓4. 溶15固℃体时)中,恒从温足蒸量发的掉Na1C0l0饱g水和,溶会液析(底出部N无aC不l
5
S
50 = 100
S = 10 (g/100g水)
答:50℃时,硼酸的溶解度为10 g/100g水。
[例题2] 已知氯化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 34g/100g水。配制20℃时500克氯化钾的饱和 溶液需氯化钾和水各多少克?
S
m溶质
100 m溶剂
m(溶质) + m(溶剂) = m(溶液)
解:
m(溶质) 500-m(溶质)=
晶体35g
五、溶解度的计算
——饱和溶液溶质和溶剂质量之比为定值。
❖ 注意: (1) 温度改变,物质的溶解度随之改变

(2) 溶解度只适用于饱和溶液
❖ 相关计算公式:(列比例式)
S
m溶质
100 m溶剂
m溶液 = m溶质 + m溶剂
溶解度计算的基本方法 (1)公式法
(2)三栏解法
溶质
溶剂
溶液
根据溶解度列出三者关系
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4、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5、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பைடு நூலகம்
三、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 (1) 查出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 (2) 比较相同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 (3) 看出物质受温度影响的情况
四、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内因:溶质、溶剂本身性质。 (1)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 个别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外界因素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当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
当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
❖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100g水,其 含义是?
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 硝酸钾正好达到饱和状态。
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 31.6g硝酸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