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巧林和奥涅金人物形象异同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巧林和奥涅金人物形象异同比较——多余人形象特征解析

类别:建筑学

学号: 3 1 5 0 1 0 2 6 5 8

**: ***

毕巧林和奥涅金人物形象异同比较

——多余人形象特征解析

从依云

摘要:“多余人”是19世纪前半期俄国文学中的独特现象。奥涅金、毕巧林、罗亭和奥勃洛摩夫虽然都称“多余人”,但由于存在的主客观原因不一样,他们本身及在历史上的作用也不同。作为早期出现的“多余人”,奥涅金和毕巧林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反杭着他们生存的那个社会,同时他们又无法摆脱他们作为贵族阶级的本性。奥涅金和毕巧林均是俄国文学史上“多余人”的典型代表,二者性格迥异,但却也有相同之处。本文着重分析“多余人”奥涅金和毕巧林人物形象的异同,反映了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以及不幸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毕林巧;奥涅金;人物形象;特征

一、“多余人”的概念及其典型特征

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前半期,在俄国的文坛上便出现了“多余人”的身影。当时,西欧很多的先进国家己经逐渐地步入了资本主义时代。但是在俄国仍然残存着比较严重的封建农奴制。而且在这个体系的内部,却逐渐地产生了属于资本主义范畴的新的生产关系。伴随而来的是大规模的暴动、农民起义。封建的农奴专制政体的弊端己经逐渐暴露,农奴制度的改革甚至崩溃被推翻是不可避免的。

“多余人”的形象作为俄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不同的人物形象身上却具备着相似甚至相同的历史特征。这些多余人大多数都出身于贵族阶级,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一般都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和聪明的头脑。最初的时候活跃在资本主义的上流社会,但是接受过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熏陶的他们很快地便仄倦了空虚无聊乏味的生活,想着寻求生命的意义,追寻更加有意义的生活。但是在具体的行动上,他们却严重地脱离了人民群众,既不满足于现实社会却又苦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出路。

二、毕巧林和奥涅金人物形象的相同点

(一)奥涅金与毕巧林精神的共同点

二人都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知识分子,生活富足舒适;均在经历了长期的贵族生活之后,开始痛恨贵族上流社会的虚伪与庸俗,对现实社会怀着极大

的轻蔑和不满,但又挣脱不掉这个社会旧势力的桎梏。

奥涅金是多余人的鼻祖,是《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主人公,从小出身名门养尊处优,整日除了去舞会剧院也无事可做,年纪轻轻便初入上流社会了,接受的也是马马虎虎的教育,识得一点拉丁文,会说流利的法语,这些都是他进入上流社会的筹码。但很快他厌烦了这种没意思日复一日的生活,便开始重新寻找出路。但贵族生活方式以及思想其实已经在他脑海里扎根了,无论他多想摆脱这样的生活方式,在潜意识里他都是做不到的。这就决定了他完全不可能和人民站在统一战线,也不能与贵族阶级像以前一样同流合污了,别无他法,只能整日忧郁。从而成了游离于社会之外的多余人,一事无成。

毕巧林是莱蒙托夫长篇小说《当代英雄》中的主人公。小说反映的是19 世纪30 年代俄国历史上极黑暗的社会时期。毕巧林出身豪门世家,与奥涅金一样,从小就过惯了贵族生活。毕巧林生性敏感,善于观察,如果是他想要的东西,他不会多加顾及别人的感受,只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得到他,但是他自己却会在事后因此而责备自己。但他还是改不了这种习惯,总是去破坏别人的生活,打破原有的平静,他想做出一番事业,总是不停地在做各种各样的尝试,但结局还是与奥涅金一样。在社会中找不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整天闷闷不乐。他的智商与他所做出的行为大相径庭,他却不知该如何发挥自己的才能,最终碌碌无为。

毕巧林与奥涅金都是已经比自己所处环境高出一截的人,但是他们的根深深地扎在了上流社会的底层,贵族阶级的劣根性决定了他们没有勇气与自身阶级决裂,他们又不愿坐以待毙,所以他们不断地徘徊、彷徨、总要做些什么来引起关注,最后总因软弱、犹豫而葬送了自己的理想。

(二)奥涅金与毕巧林情感的共同点

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乡村无知少女塔吉亚娜主动向花花公子奥涅金表白自己的感情,渴望得到他的回应。但奥涅金早已对贵族上流社会所谓“爱情”不屑一顾,他只是认为这封信与那些风尘女子们的“求爱信”如出一辙。相比于无趣的爱情,他更珍视自己的自由,觉得为了自由可以抛弃一切,除了自由其他的什么东西都是多余的。于是,他像一个有经验的兄长一样,用冷酷的言辞将视爱情为信仰的塔吉亚娜教训了一番并断然拒绝了她的爱情。而他重返上流社会之后,又觉得塔吉雅娜才是他的真爱,他不能没有塔吉雅娜。多么的讽刺!

但当时他是这样拒绝塔吉亚娜的:“即使我现在爱您,以后也一定会厌倦的,我就是这样的人,您和我在一起不会获得幸福的。”毕巧林对待爱情的态度更是轻浮,他觉得自己可以为了女人牺牲自己的一切,但说到底,他是因为爱自己所以才去爱被人。当奥涅金觉悔悟时,已经追悔莫及了,塔吉雅娜没有同意奥涅金的求爱。《当代英雄》中,毕巧林离开了彼得堡后不思悔改,闲暇时出于嫉妒,在温泉疗养地百般挑逗自梅丽公爵小姐,他善于察言观色,可以通过细微的观察看透周围的人,所以一切都是按照他的计划进行的,让梅里小姐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爱上自己,成功地激怒葛鲁希尼茨基,并在决斗中使其丧命。一边挑逗梅丽小姐,一边又与被自己抛弃了两次的旧情人幽会。在此期间他用卑鄙的手段掳到了美丽的契尔克斯姑娘贝拉,煞费苦心地赢得她的爱情后,又厌倦了他认为和上流社会小姐一样无趣的山野女子的爱情,开始冷落她,他的薄情寡义导致贝拉家破人亡。他认为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不幸的人,是社会、教育等造成了他的不幸,他并没有把自己的快乐奠基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在做错事的过程中,他也是难过的,但是他不这样做,他就无事可做,只能用各种方式让自己保持新鲜感。

三、毕巧林和奥涅金人物形象的不同点

(一)善于思考的奥涅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同名诗体小说的主人公,是俄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多余人”。他是一个典型的贵族青年形象,概括着同时代一大批贵族知识分子的优点和弱点,以及他们的思想、探索、苦闷不幸和悲剧结局。

奥涅金就是在这个时代醚醒过来的。他出身于名门望族,在贵族阶级的典型环境中长大,受过典型的贵族教育,学过许多知识。精通法语、拉丁文,以及从古至今的历史知识,阅读过拜伦充满自由、热情的诗篇。为此,在不学无术的上流社会中,他成为少有的博学少年。

由于无所事事,在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甚至走上自我否定的道路,被贵族的偏见、世俗所左右。他在决斗中杀死了连斯基‘他有时变得不象他自己,却始终是他自己”。他就是这样一个生活而又思索过的“多余人”他从思想上背叛了他所属的阶级,而行为、生活、习惯上他又依赖他所属的阶级,正如赫尔岑所说,“他永远不会站在政府方面”同时也“永远不能够站到人民方面”。

奥涅金虽然和贵族社会的子弟一样玩世不恭、但他并不属十淫乱放荡之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