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师业务能力测试小学语文试卷
2017年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2)

2017年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2)1.B2.B3.D4.B5.B6.B7.B8.C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1.下列各组字词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 酝酿(niàng)滑稽(jī)洗濯(zhuó)孪(luán)生B. 梦寐(mèi)称(chèn)职赏赐(cì)嫩(rùn)芽C. 诀(jué)别什(shí)物笼(lǒng)罩猝(cù)然D. 厄(è)运虐(nüè)杀炫(xuàn)耀匿(nì)笑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雍容经典韬光养晦筚路蓝缕,以起山林B. 安详遐思薪尽火传二人同心,其利断金C. 跨越振辐秘而不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D. 坐阵砥砺学以致用壁立千仞,无欲则刚3.某校文学刊物转载的一段评论中有四个注解,其中不正确的一个是( )。
矛盾在《子夜》等小说创作中所努力实现的创作模式,是西方由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左拉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小说家所成功地实践了的创作模式。
A. 《子夜》:长篇小说,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当时的重大社会问题B. 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C.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作家,他的《战争与和平》以气势恢弘著称D. 左拉:19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代表作是体现人道主义思想的《巴黎圣母院》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B. 营救告一段落后,他们把重点转向照顾幸存者,现在又在为避免地震滑坡形成的35个堰塞湖可能带来的灾害而奔忙,一刻也停不下来C. 由于单位优势逐渐丧失,身处僻壤的水电八局职工子弟,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尤其是80后的这一代更迫切地希望融入城市D. 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忽视5.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17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知识能力测试考试试题与答案2017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知识能力测试考试试题及答案2017-10-30一、专业基础知识( 一) 填空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 1~ 2 年级的教学重点。
3、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
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时间中学会写作。
( 二 ) 选择题 ( 下列四项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上 )1.第三学段 (5 ~6 年级 ) 的学生要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 C ) 字。
A.60 万B.80 万C.100 万D.120 万2. 下列各组带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
A. 坐北朝南——康熙王朝 B. 久负盛名——不分胜负 C. 如饥似渴——饥寒交迫 D. 问长问短——短斤缺两3.“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句运用了 ( A ) 修辞手法。
A. 设问 B. 比喻 C. 拟人 D. 反问4.下列音节中,属于整体认读音节 . 的一项的是 ( A ) 。
A.yinB.yaC.niD.xin6.课程目标是根据 ( B ) 三个维度设计的。
A. 知识、过程和情感态度 B.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 知识和过程、能力和情感态度、方法和价值观 D. 能力、方法和价值观( 三) 判断题1.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
”这句话没有语病。
( X )2.小学阶段不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X )3.语文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 V )二、专业能力运用( 一) 请给古诗《枫桥夜泊》设计教学导入语,并说明设计意图。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夜晚,诗人张继乘船路过苏州寒山寺畔,天色已晚,便系舟江畔,在张继的笔下,那晚的月色又留下怎样的故事,那晚的景色又勾起诗人多少遐想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继,走进他笔下的《枫桥夜泊》。
2017教师业务能力测试小学语文答案(1)

徐州市2017年小学语文教师业务能力测试参考答案二、阅读(共35分)(一)路面上的新科技21.(1)填写“并列”或“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
如:既……又……;不但……而且……(2)填写“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
如:因为……所以……(每小题2分,计4分)22.各行其道:各自行驶在自己的车道上。
(可以根据文本内容解释,意思达到即可)应运而生:适应时机而产生。
(可以根据文本内容解释,意思达到即可)(每小题2分,计4分)23.透水分流密封(或防渗)(每空2分,计6分)。
24.(1)错(2)对(3)对(每空1分,计3分)。
25.芦花鞋(要扣住“芦花鞋”,也可《做芦花鞋》等)(2分)。
26.给第⑥段□处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
),,,:“,!”(4分,写错1个标点符号扣0.5分。
)27.加点部分的好处:重复了“亮堂堂”这个词,这就强调了全家人很兴奋,说明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2分,共两点,答对1点得1分。
)28.(1)加点词语“苛刻”的意思:在这里指认真、严格、细致的意思。
(写出得1分)(2)表达效果:“苛刻”这个词写出了青铜在挑选芦花时,是十分严格细致的,头年的不要,只采当年的。
布袋里装的,必须是最上等的芦花。
盼望着做最好芦花鞋,能够卖掉,换来收入。
(2分,答出1点得1分,只写出“表明青铜挑选认真仔细”、未写青铜是怎么认真挑选、认真挑选目的的,则扣1分。
)(总计3分)29. 欣喜若狂的原因答案多元,主要有:①这是全家人共同辛勤劳动的成果;②这两双芦花鞋,实在是太好看了;③做好了这两双芦花鞋,接下来就可以做出更多的鞋了;④鞋做好了就可以卖钱,这对于全家来说是一笔很重要的收入;⑤卖了鞋,就可以实现葵花的心愿,给葵花拍照片。
(写清1点得1分,计3分。
)30.答题点:这是勤劳的一家人。
这是开朗乐观的一家人。
这是幸福和谐、充满爱的一家人。
这是齐心协力的一家人。
这是聪明能干的一家人。
……(写出一点得2分,观点和理由各1分。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共七套)

2017年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1)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四项中拼音标注有错误的一项是()A.匕首bǐ卑鄙 bǐ剥玉米bāo 擦黑板cāB.咱俩liǎ成绩jì足迹jì当天dàngC.出殡bìn 蓓蕾lěi 杜甫fǔ车辆liàngD.泡沫pào 陌生mò宁肯níng 哺育bǔ2.下面四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红军的主力度过了天险大渡河。
B.道路在艰险,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C.他毫不迟疑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D.晨雾弥漫,仿拂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沙。
3.下面四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老师同他谈过话后,他说:他有决心把学习搞好。
B.晚上爸爸问我今天一天做了什么事?我吞吞吐吐说不出来。
C.我最爱读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
D.那里开着许多鲜花,火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娇艳的海棠花。
4.根据意思写出的词语,错误的一项是()A.不顾个人安危,奋勇直前——奋不顾身B.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废寝忘食C.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势如破竹D.连声称赞个没完——赞不绝口5.“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A.陈琳 B.曹植 C.曹丕 D.王粲6.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A.拼音认读能力B.识字写字能力C.汉字认读能力D.汉字书写能力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7.名句填空(4分)⑴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⑵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两岸猿声啼不住,------------------------------。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小学)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小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9题。
每题2分,共58分。
〕1.小丽的语文成绩很好,庄老师常常鼓励她多阅读,勤写作,力争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
小刚学习基础较差,但是篮球打得很好,庄老师鼓励他将来做一名职业运发动,对庄老师的做法,以下评价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善于因材施教B.注重学生的全面性C.善于激发学生自信D.注重学生的差异性2.小成脸上有一块较大的太急,小磊经常嘲笑他,还给他起不雅的外号,小成很伤心。
对此,老师不恰当的做法是( )A.要求小磊向小成抱歉B.教育小磊要尊重同学C.告诉小成尽量远离小磊D.帮助小成学会悦纳自己3.肖老师正朗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杰大声问道:“老师,床前怎么能看到月光呢”,对此以下做法恰当的是( )A.批评小杰不经许可就发言B.装作没听见继续上课C.告诉学生不要钻牛角尖D.组织学生就此开展讨论4.美术课上,曾老师指导学生把天然的竹根须做成卷曲的头发,还演示如何借助竹节的弧度制成黄包车的顶棚,这说明曾老师具有( )A.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与能力B.自我反思的意识与能力C.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与能力D.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9年〕》提出,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以下选项不正确的选项是( )A.实行县域内老师交流制度B.减少重点学校C.实行县域内校长交流制度D.加快薄弱学校改造6.某小学给学生订购校服,校长从中拿回扣,尚未构成犯罪,依照《教育法》的规定,应没收非法所得并对该校长( )A.给予行政处分B.给予强制措施C.给予刑事处罚D.给予治安处罚7.某公立小学符合办学条件,具有法人条件,该校取得法人资格应该始于( )A.批准之日B.批准次日C.登记注册之日D.登记注册次日8.小学生姚某经常扰乱课程秩序,学校责令家长将姚某转走否则予以开除该校的做法( )A.正确,学校拥有教学管理权力B.正确,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C.不正确,学校应对姚某长期停课D.不正确,学校应对姚某批评教育9.小学教师余某在课件休息时习惯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吸烟,该教师的行为( )A.合法,教师有课间休息的权利B.合法,教师未侵犯学生的权利C.不合法,教师不得在学生集体活动场所吸烟D.不合法,教师在征得学生同意以后方可吸烟10.小学生孙某旷课,班主任未立即联系家长,决定第二天再去找家访,该班主任的做法( )A.正确教师有管理学生的权利B.正确教师有教育学生的责任C.不正确教师应及时与学生的监护人取得联系D.不正确教师应首先与当地公安部门取得联系11.因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六年级的学生小枫与15岁的哥哥单独居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小枫的父母予以训诫的应是( )A.教育行政部门B.乡政府C.学校D.公安机关12.教学途中,11岁的强强在人行道上被同班同学小刚撞倒,导致骨折,对该事故应承担赔偿责任的是( )A.小刚B.小刚监护人C.学校D.班主任13.姜老师听到晓成等几个学生说不喜欢自己,更喜欢原来的班主任,因此对他总是没有好脸色,动辄斥责或罚跪,这说明姜老师没有做到A.严格要求学生B.维护课堂秩序C.调节自我心态D.催促学生学习14.在数学课上,余老师注重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七嘴八舌”的议论,从中发现他们不懂得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形成一种“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以下对余老师教学行为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余老师善用信息技术B.余老师注重改革创新C.余老师善于教学重构D.余老师勤于教学反思15. 数学老师多才多艺,在文体活动方面会给各个班级的同学很多帮助,这说明数学老师〔〕A.因材施教能力B.团结协作能力C.严谨治学精神D.课堂教学能力16.张老师生气时,在学生面前会不自觉的爆粗口,小学生很反感,张老师应该〔〕A.依然如故,顺其自然B.无意为之看,不必在意C.努力改良,尽量防止D.改变自己,不说脏话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完成了阿尔法粒子的散射实验,用阿尔法粒子轰击金箔。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知识能力测试考试试题及答案2017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知识能力测试考试试题及答案2017-10-30一、专业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得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得统一。
2、识字就是阅读与写作得基础,就是1~2年级得教学重点。
3、写作知识得教学力求精要有用。
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时间中学会写作。
(二)选择题(下列四项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得序号填在“ ”上)1、第三学段(5~6年级)得学生要拓展自己得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C )字。
A、60万B、80万C、100万 D、120万2、下列各组带点字得意思相同得一项就是( C )。
A、坐北朝南——康熙王朝 B、久负盛名——不分胜负 C、如饥似渴——饥寒交迫 D、问长问短——短斤缺两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句运用了( A )修辞手法。
A、设问 B、比喻 C、拟人 D、反问4、下列音节中,属于整体认读音节、得一项得就是( A )。
A、yinB、ya C、ni D、xin 6、课程目标就是根据( B)三个维度设计得。
A、知识、过程与情感态度B、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C、知识与过程、能力与情感态度、方法与价值观D、能力、方法与价值观(三)判断题 1、“《西游记》就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
” 这句话没有语病。
( X )2、小学阶段不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得学习方式。
( X )3、语文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与应对得能力。
( V)二、专业能力运用(一)请给古诗《枫桥夜泊》设计教学导入语,并说明设计意图。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一个秋高气爽得夜晚,诗人张继乘船路过苏州寒山寺畔,天色已晚,便系舟江畔,在张继得笔下,那晚得月色又留下怎样得故事,那晚得景色又勾起诗人多少遐想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继,走进她笔下得《枫桥夜泊》。
(吸引学生得注意力,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渲染良好得课堂气氛。
完整版)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知识能力测试考试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知识能力测试考试试题及答案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知识能力测试考试试题及答案217-1-3一、专业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3.写作知识的教学应该简洁实用。
应该注重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中掌握写作技巧。
二)选择题(下列四项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空格上)1.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生要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字。
A.60万 B.80万 C.100万 D.120万2.下列各组带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A.坐北朝南——康熙王朝 B.久负盛名——不分胜负 C.如饥似渴——饥寒交迫 D.问长问短——短斤缺两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句运用了(1)修辞手法。
A.设问 B.比喻 C.拟人 D.反问4.下列音节中,属于整体认读音节的一项是(1)。
A.XXX6.课程目标是根据(2)三个维度设计的。
A.知识、过程和情感态度 B.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和过程、能力和情感态度、方法和价值观 D.能力、方法和价值观三)判断题1.“《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
” 这句话有语病。
(X)2.小学阶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
(X)3.语文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V)二、专业能力运用一)请给古诗《枫桥夜泊》设计教学导入语,并说明设计意图。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XXX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夜晚,诗人XXX乘船路过苏州寒山寺畔,天色已晚,便系舟江畔。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XXX,走进他笔下的《枫桥夜泊》。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有利于文本的有效解读,有利于课堂主体的顺利切入。
2017年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3)

2017年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3)一、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0分)⒈根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联系教学实际填空(每空1分)(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6)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基础知识与积累(22分)⒉填空题(5分,每小题1分)(1)“任”和“种”用于姓氏时,读音分别为和。
(2)“佞”字和“衙”字的意符分别是和。
(3)谜语“无角牛登上没峰山(猜一字)”和“跳远评分(猜一成语)” 最合适的谜底分别是和。
(4)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与和的合称。
(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分编为三大部分。
其中,这个部分是各个地域的乐曲,也是《诗经》的精华;这个部分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神灵时的乐歌。
⒊辨析题(2分)副词“还”作状语可以表示多种意义。
下面句中的“还”字,请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替换。
(替换的词写在各句后的括号里)①除了他们,还有谁支持你的意见?()②他这个人当个一般干部还可以。
()③你走路还走不稳呢,就想跑?()④这么棘手的问题,他还真解决好了。
()⒋默写题(10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6分)(1)把成语补充完整陈词调以效尤虚无缥再接再按就班颠不破床架屋枕待旦(2)把名言名句补充完整①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②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孟子》)③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④感时花溅泪,。
(杜甫)⑤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⑥千磨万击还坚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市2017年小学教师业务能力测试语文试题考试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分,共三大题,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将试题的答案统一写在答题纸上,在本卷上作答均不得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40 分) 2011年版)中第一学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 ▲)个左右。
B. 1000 C.1600 D.2500 2011年版)中:“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是(1. 《语文课程标准》A. 800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
B .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3.《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字。
A. 40 万B. 50 万C. 60 万D. 70 万4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是在(▲)提出的。
A •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5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QA. 诵读B.朗读C.默读D.浏览6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A. 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B. 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提出看法,做出判断C. 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D.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7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习作的评价建议中指出:第二学段要(▲)A.具体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见闻B.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C. 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D .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8 •下面选项中,对汉语拼音学习目标定位最为准确的一项是(▲)QA.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默写声母、韵母和音节B.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能直呼音节C.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并能根据汉字写出正确的拼音D.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9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提出来的。
A. 皮亚杰B.奥苏威尔C.马斯洛D.维果茨基10 •“一题多解”属于(▲ )QA.再现思维B.求同思维C.发散思维D.逆向思维11 •元认知是一种通过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监控和调节,来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的策略,下列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计划策略B.学习策略C.监控策略D.调节策略12.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B.认知结构理论C.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D.信息加工理论13. 下面的描述最可能代表专家教师特征的一项是(▲)oA. 他总是十分认真备课,教案写得很详细B. 他关心爱护学生,能及时帮助遇到问题的学生C. 他能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问题或者理解错误D. 他总是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仔细记录学生的错误14•假如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完成家庭作业,最合适的安排是(亠)。
A.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B.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C.惩罚过度看电视的行为D.让儿童看完电视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15. 下列不属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求的是(▲)oA. 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B. 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C. 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D. 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16. 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四个方面。
A.人文关怀与理解B.人文意识与认同C.文化浸润与熏陶D.文化传承与理解17 .下列不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一项是(▲)oA.有教无类B.格物致知C.温故知新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8. 《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是(▲)oA.直观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启发性原则19. 于永正老师在《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中写道:教学艺术的本质首先不是处理教材的艺术,而是(▲)oA .教师的素养艺术B .教学策略的艺术C .善待学生的艺术 D.师生互动的艺术20. 于永正老师用鲜活生动的语言诠释了语文教学思想。
下面不是于老师经典语录的一项是(▲ )oA.写“下水文”是最好的作文备课C.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 二、短文阅读(35分)(一)路面上的新科技 ①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 (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 ), 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
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 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②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
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 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 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
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
这种彩色路面 (▲)能美化市容,(▲)能起到方便交通管理和防滑、提示 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等作用。
③ 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多孔隙沥青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
这种能够吸纳回收 雨水的路面技术,对于缺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这种技术将沥青路面做 成“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中间层安置了雨水分流设施,将来自最上层 的雨水分流到排水管以回收利用,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
④ 透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通沥青路面的 4 %左右提高到 15 % ~25 %,有的甚至高达 30 %,大大提高了路 面吸收雨水的能力。
(▲)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
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 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⑤ 目前在欧洲, 透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15 % ~18 %。
德国计划把全国城市 90 % 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
在我国普遍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21 •将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括号内。
(4分) 22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 4分)各行其道: ▲ ▲ 应运而生: ▲ ▲23.第③自然段中所说的透水路面分为三层。
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其功能。
( 6分)24 •根据文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
( 3分)① 文章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介绍了道路采用的新科技。
(▲)② 本文是一篇说明类的文章,主要采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③ 第③自然段第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 (二) ▲① 这里的人家,到了冬天,常常穿不起棉鞋,而穿一种芦花鞋。
② 收罢秋庄稼,青铜家就已决定:今年冬闲时,全家人一起动手,要编织一百双芦花鞋, 然后让青铜背着,到油麻地镇上卖去。
③ 这是家里的一笔收入,一笔很重要的收入。
④ 想到这笔收入,全家人都很兴奋,觉得心里亮堂堂的,未来的日子亮堂堂的。
B.教是为了不教 D.生活是花,语文是根⑤青铜拿着一只大布口袋,钻进芦苇荡的深处,挑那些毛绒绒的、蓬松的、银泽闪闪的芦花,将它们从穗上捋下来。
头年的不要,只采当年的。
那芦花很像鸭绒,看着,心里就觉得暖和。
芦荡一望无际,芦花有的是,但青铜的挑选是十分苛刻的。
手中的布袋里装着的,必须是最上等的芦花。
他要用很长时间,才能采满一袋芦花。
⑥星期天,葵花就会跟着青铜,一起走进芦苇荡。
她仰起头来■不停地寻觅着■见到特别漂亮的一穗■她不采■总是喊■■哥■这儿有一穗■■⑦青铜闻声,就会赶过来。
见到葵花手指着的那一穗花真是好花,就会笑眯眯的。
⑧采足了花,全家人就开始行动起来。
⑨青铜用木榔头锤稻草。
都是精选出来的新稻草,一根根,都为金黄色。
需要用木榔头反复锤打。
没有锤打之前的草叫“生草”,锤打之后的草叫“熟草”。
熟草有了柔韧度,好搓绳,好编织,不易断裂,结实。
青铜一手挥着榔头,一手翻动着稻草,榔头落地,发出嗵嗵声,犹如鼓声,使地面有点儿颤动。
⑩奶奶搓绳。
奶奶搓的绳,又匀又有劲,很光滑,很漂亮,是大麦地村有名的。
但现在要搓的绳不同往日搓的绳,她要将芦花均匀地搓进绳子里面去。
但,这难不倒手巧的奶奶。
那带了芦花的绳子,像流水一般从她的手中流了出来。
那绳子毛茸茸的,像活物。
(11)葵花拿张小凳坐在奶奶的身旁。
她的任务是将奶奶搓的绳子绕成团。
绳子在她手里经过时,她觉得很舒服。
(12)等有了足够长的绳子,爸爸妈妈就开始编织。
爸爸编织男鞋,妈妈编织女鞋。
他们的手艺都很好,男鞋像男鞋,女鞋像女鞋,男鞋敦实,女鞋秀气。
不管敦实还是秀气,编织时都要用力,要编得密密匝匝的,走在雨地里,雨要渗不进去。
那鞋底更要编得结实,穿它几个月,也不能将它磨破。
(13)当第一双男鞋和第一双女鞋分别从爸爸和妈妈的手中编织出来时,全家人欣喜若狂。
两双鞋,在一家人手里传来传去地看个没够。
(14)这两双芦花鞋,实在是太好看了。
那柔软的芦花,竟像是长在上面的一般。
被风一吹,那花都往一个方向倾覆而去,露出金黄的稻草来,风一停,那稻草被芦花又遮住了。
它让人想到落在树上的鸟,风吹起时,细软的绒毛被吹开,露出身子来。
(15)两双鞋,像四只鸟窝,也像两对鸟。
(16)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就这样不停地锤草,不停地搓绳,不停地绕绳,不停地编织。
生活虽然艰辛,但这家人却没有一个愁眉苦脸的。
他们在一起,有说有笑。
心里惦记着的是眼下的日子,向往着的是以后的日子。
节选自曹文轩《青铜葵花》25. 根据短文的内容,为短文拟一个最恰当的题目_▲ 。
(2分)26. 给第⑥自然段■处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分)27. 第④自然段,“想到这笔收入,全家人都很兴奋,觉得心里亮堂堂的..,未来的日子亮堂堂的。
”读读句中加点的部分,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28. 第⑤自然段,“芦荡一望无际,芦花有的是,但青铜的挑选是十分苛刻的。
”想想加点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分)• •29•第3自然段,“当第一双男鞋和第一双女鞋分别从爸爸和妈妈的手中编织出来时,全家人欣喜若狂。
”为什么“全家人欣喜若狂”?至少写出三个原因。
(3分)30. 通读全文想一想,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家人?至少写出两点,并分别结合文中的有关词句写出你的理由。
(4分)三、写作(25分)31. 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
(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