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第十三章

合集下载

理论力学第十三章动能定理

理论力学第十三章动能定理

例:图示弹簧原长l=100mm,刚性系 图示弹簧原长 , 一端固定在点O, 数k=4.9KN/m,一端固定在点 ,此点 一端固定在点 在半径为R=100mm的圆周上。如弹簧 的圆周上。 在半径为 的圆周上 的另一端由点B拉至点 和由点A拉至 拉至点A和由点 的另一端由点 拉至点 和由点 拉至 垂直BC, 和 为直径 为直径。 垂直 点D,AC垂直 ,OA和BD为直径。 分别计算弹簧力所作的功。 分别计算弹簧力所作的功。
1 2 ⇒ d( mυ ) =δw 2
——质点动能定理 ——质点动能定理 的微分形式
质点动能的增量等于作用在质点上力的元功。 质点动能的增量等于作用在质点上力的元功。
1 1 2 ——质点动能定理 m 2 − m 1 =W ——质点动能定理 υ υ2 12 2 2 的积分形式
在质点运动的某个过程中, 在质点运动的某个过程中,质点动能的改变量等于 作用于质点的力作的功。 作用于质点的力作的功。
0−0 = mgl(1−cosϕ1) −
mgl(1−cosϕ2) −W k
冲断试件需要的能量为
W = 78.92J k
[例3] 行星齿轮传动机构, 放在水平面内。 动齿轮半径r ,重P, 视 行星齿轮传动机构, 放在水平面内。 动齿轮半径r 为均质圆盘;曲柄重Q 作用一力偶, 矩为M 常量), 为均质圆盘;曲柄重Q, 长l , 作用一力偶, 矩为M(常量), 曲柄由 静止开始转动; 的函数表示) 静止开始转动; 求曲柄的角速度 (以转角ϕ 的函数表示) 和角加 速度。 速度。 解:取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
dt
由 δW = F·dr 得 ,
dr P = F⋅ = F ⋅ v = Fv t dt 功率等于切向力与力作用点速度的乘积。 功率等于切向力与力作用点速度的乘积。

第十三章动量矩定理_理论力学

第十三章动量矩定理_理论力学

式中
分别为作用于质点上的内力和外力。求 n 个方程的矢量和有
式中

于 点的主矩。交换左端求和及求导的次序,有
为作用于系统上的外力系对
令 (13-3)
为质系中各质点的动量对 点之矩的矢量和,或质系动量对于 点的主矩,称为质系对 点的动量矩。由此得
(13-4) 式(13-4)为质系动量矩定理,即:质系对固定点 的动量矩对于时间的一阶导数等于外力 系对同一点的主矩。
设 Q 为体积流量, 为密度, 和 分别为水流进口处和出口处的绝对速度, 和 分别为涡轮外圆和内圆的半径, 为 与涡轮外圆切线的夹角, 为 与涡轮内圆切线的
夹角,则
由动量矩定理 得
为叶片作用于水流上的力矩。若水涡轮共有 个叶片,则水流作用于涡轮的转动力矩为
方向与图示方向相反。 §13-2 刚体绕定轴转动微分方程
解:取两叶片间的水流为研究对象(图 13-4 中的兰色部分)。作用于质系上的的外力有 重力和叶片的约束力,重力平行于 z 轴,对转动轴之矩为零。所以外力主矩为叶片对水流
的约束力对 z 轴之矩 。
计算 时间间隔内动量矩的增量 。设 t 瞬时占据 ABCD 的水流,经过 时间间隔
后,运动至占据
,设流动是稳定的,则

式中

(13-8)

(13-9)
此式称为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微分方程。
为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角加速度,所以上式
可写为
(13-10)
1.由于约束力对 z 轴的力矩为零,所以方程中只需考虑主动力的矩。 2.比较刚体绕定轴转动微分方程与刚体平动微分方程,即

形式相似,求解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也相似。 转动惯量与质量都是刚体惯性的度量,转动惯量在刚体转动时起作用,质量在刚体平动

理论力学第十三章达朗贝尔原理

理论力学第十三章达朗贝尔原理

aIN第十三章 达朗贝尔原理[习题13-1] 一卡车运载质量为1000kg 的货物以速度h km v /54=行驶。

设刹车时货车作匀减速运动,货物与板间的摩擦因数3.0=s f 。

试求使货物既不倾拿倒又不滑动的刹车时间。

解:以货物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

图中, 虚加惯性力之后,重物在形式上“平衡”。

货物不滑动的条件是:即货物不滑动的条件是:)(1.5s t ≥…………(1) 货物不倾倒(不向前倾倒)的条件是:)(06.38.93030s g t ==≥…………(2) (1)(2)的通解是)(1.5s t ≥。

即,使货物既不倾拿倒又不滑动的刹车时间是)(1.5s t ≥。

[习题13-2] 放在光滑斜面上的物体A ,质量kg m A 40=,置于A 上的物体B ,质量kg m B 15=;力kN F 500=,其作用线平行于斜面。

为使A 、B 两物体不发生相对滑动,试求它们之间的静摩擦因素s f 的最小值。

解:以A 、B 构成的质点和系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

在质心加上惯性力后,在形式上构成平面一般“平衡”力系。

以B 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

由达朗伯原理得:305.05.0191.48.9866.0191.430sin 30cos 00=⨯+⨯=+≥a g a f s ,即: [习题13-3] 匀质杆AB 的质量kg m 4=,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

在杆的B 端作用一水平推力N F 60=,使杆AB 沿F 力方向作直线平动。

试求AB 杆的加速度a 和角θ的值。

解:以AB 杆为研究对象,其受力与运动分析如图所示。

由达朗伯原理得:[习题13-4] 重为1P 的重物A ,沿光滑斜面D 下降,同时借一绕过滑轮C 的绳子而使重为2P 的重物B 运动,斜面与水平成θ角。

试求斜面D 给凸出部分E 的水平压力。

解:以A 为研究对象,其受力与运动分析如图所示。

由达朗伯原理得:EN D0sin 11=--a gP T P B θ………(1) 以B 为研究对象,其受力与运动分析如图所示。

理论力学 第十三章达朗贝尔原理

理论力学 第十三章达朗贝尔原理
二、质点系的达朗贝尔原理
设有一质点系由n个质点组成 第i个质点Mi,质量mi,受主动力 F, i 约束反力 FNi 作用,加速度为 ai ,对每一个质点,有: G G Fi mi ai Fi FNi Fi 0 (i 1, 2,, n)
表示为力系形式: G G G (F1,, Fi ,, Fn , FN1,, FNi ,, FNn , F 1 ,, F i ,, F n )0
G rC为刚体质心相对于质心 的矢径, rC 0MC 0
结论:刚体作平动时,惯性力系对质心C的主矩为零。
19
mi ri aC mrC aC
§13–2 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
三、刚体作定轴转动
讨论具有质量对称平面且转轴垂直于质量对称平面 的情况。(刚体的空间惯性力系投影在对称平面内 的平面力系,再将此平面力系向O点简化,O点为质 量对称平面与转轴Z的交点。) 空间惯性力系 平面惯性力系 (质量对称面) 直线 i : 平动, 过Mi点,惯性力系 G 为
将质点系受力按内力、外力划分:
(内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成 对出现,所以内力主矢和对任意点 的主矩分别恒为零)
e e e G G G (F1 ,, Fi ,, Fn , F1 ,, Fi ,, Fn ) 0 e G Fi Fi 0 e G M O ( Fi ) M O ( Fi ) 0
1
第十三章
达朗贝尔原理
§13–1 达朗贝尔原理 §13–2 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
§13–3 绕定轴转动刚体的动约束力
静平衡和动平衡的概念
2
第十三章
达朗贝尔原理
法国科学家达朗贝尔(J.le Rond d’Alembert)将适 用于自由质点的牛顿定律(第二定律)推广至受约束质 点,并于1743年提出了受约束质点动力学问题的一个原 理—达朗贝尔原理。 达朗贝尔原理为非自由质点系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该原理提出一百多年后,后人引入了惯性力的概 念,并应用达朗贝尔原理中包含的用静力学中研究平衡 的方法研究动力学中不平衡问题的思想,将这一原理发 展成求解非自由质点系动力学问题的普遍而有效的方法, 称为动静法。 由于动静法简单有效,易于掌握,因此在工程技 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理论力学》--第十三章 达朗贝尔原理(动静法)

《理论力学》--第十三章 达朗贝尔原理(动静法)

例13-7 已知:如图所示,轮盘(连同轴)的质量 m 20kg, 转轴AB与轮盘的质量对称面垂直,但轮盘的质心 C不在转轴上,偏心距 e 0.1mm. 当轮盘以均转速 转动. n 12000 r min 求:轴承A,B的约束力
解:
0.1 12000π 1 2 an e m s 158 m s 2 1000 30
2
FI man 3160 N 1 FNA FNB mg FI 2

1 20 9.8 3160N 1680N 2
(e) Fi 为作用于第i个质点上质点系外部物体的作用力. (i) Fi 为作用于第i个质点上质点系内部的力. (e) (i) Fi Fi Fi 0 i 1,2,, n
例13-2 已知:如图所示,定滑轮的半径为r ,质量为m 均匀分布在轮缘 上,绕水平轴O转动.垮过滑轮的无重绳的两端挂有质量 为m1 和m2 的重物(m1>m2),绳与轮间不打滑,轴承摩擦 忽略不计。 求:重物的加速度.
例13-1 已知: 求:
m 0.1kg , l 0.3m , 60
v, FT .
解:
v2 FI man m l sin mg FT FI 0
Fb Fn
0, FT cos mg 0 0, FT sin FI 0
Fs f s FN f s m1 m2 g
Fs 3m1 fs FN 2m1 m2
D
§ 13-4
绕定轴转动刚体的轴承动约束力
F
x
0 FA x FB x FR x FI x 0
F
y
0 FA y FB y FR y FI y 0

理论力学第13章

理论力学第13章

滚轮C的运动方程:
m a F2 Fs 2kh ( 3)
1 2 m R ( Fs 2kh) R 2
R a, 1 m a Fs 2kh ( 4) 2


式(1)+(2)+(3)+(4),得:
2015/11/15
理论力学第13章
11
3. 动能定理能解决的两类问题:


(1)如果外力功已知(或外力功容易计算), 则由动能定理可以求出终点、起点的动能差。 (2)如果终点、起点的速度已知(或容易计 算),则由动能定理就可以求出外立功。如果 外力、位移比较简单,则还可以进一步求出外 力。
2015/11/15

有用功 动能增加 输入功
2015/11/15
理论力学第13章
20
13-5 势力场.势能.机械能守恒


1. 势力场 如果物体受力大小、方向与物体的空间位置有 关,则这个空间称为力场。 物体运动时,如果力场所作的功仅与物体的起 始位置和终了位置有关,而与物体运动轨迹无 关,则这种力场称为有势力场。
2015/11/15
理论力学第13章
10


2. 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质点i,质量mi,速度vi ,所受外力Fi ,位移 dsi :
1 2 d ( m v 2 i i ) Fi dsi dW i 1 1 2 2 d ( mi vi ) - d ( mi vi ) dW 2 2 终点 起点




滚轮作平面运动,它受到的外力有:绳子拉力, 弹簧拉力,重力,地面反力,摩擦力。由平面 运动方程,得

理论力学-第13章 动力学普遍方程和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

理论力学-第13章 动力学普遍方程和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各式适用于任何理想、双侧约束系统, 不论约束是否完整、是否定常,也不论作用力是否有势。
*第13章 动力学普遍方程和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
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
返回
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
在动力学普遍方程中,由于系统存在约束,一般情形下,各 质点的虚位移并不完全独立,应用时须建立各虚位移与广义坐标 之间的关系。
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
N
(Qk Qk*) δ qk 0
k 1
其中Qk为对应于广义所标qk的广义力(generalized forces); Qk*为广义惯性力(generalized inertia forces)
Qk
n i 1
Fi
ri qk
Qk*
n i 1
miai
ri qk
由于在完整约束下,δq1, δq2,…, δqN 相互独立,
Qk*
n i 1
miri
ri qk
d dt
n
(
i 1
miri
ri qk
)
n i 1
miri
d dt
( ri qk
)
d dt
n i1
mi
ri
ri qk
n i1
mi
ri
ri qk
d dt
qk
n
(
i 1
1 2
miri2 )
qk
n
(
i 1
1 2
miri2 )
d dt
(
T qk
理论力学
第3篇 工程动力学基础
第3篇 工程动力学基础
*第13章 动力学普遍方程 和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
*第13章 动力学普遍方程和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

理论力学 第十三章 能量法

理论力学 第十三章  能量法

F3 F2
F1
3
F4
1 1 F1δ1 F2 δ2 2 2
(2)在结构上再作用有力
F3 ,F4
2
1
4
沿 F3和 F4方向的相应位移为
3 , 4
1 1 F3 和 F4 完成的功应为 F3 δ3 F4 δ4 2 2
31
(3)在 F3和 F4的作用下,F1 和F2 的作用点又有位移
1´和 2´
av
图b
23
av av
1 - av 2 - av
图c
av
图b
3 - av
1 2 所示的单元体的三个主 ( 1 2 3 ) E 应力之和为零
0
图C单 元 体 的 应 变 能 为 :
v vV vd 0 vd 1 2 2 2 1 2 2 3 3 1 vd 6E
BA :
V
L b
②、变形能: T ( x2 ) Fb. M 2 ( x) T 2 ( x) dx dx L 2GI 2 EI P
2 2 a ( Fx ) dx a ( Fb) dx ( Fx1 ) 2 dx 2 0 0 2 EI 2 EI 2GI p

0
F 2 (a 3 b 3 ) F 2 ab2 6 EI 2GI p
F1 和 F2 在 1´和 2´上 完成的功应为
' F1δ1 F2 δ'2
F3
F2 F1
2 1 1
2
3
4
因此,按先加 F1,F2 后F3,F4 的次序加力,结构的应变能为
1 1 1 1 ' ' Vε1 F1δ1 F2 δ2 F3 δ3 F4 δ4 F1δ1 F2 δ2 32 2 2 2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质点系的动量矩 1、质点系对定点的动量矩
——质点系中所有质点对于点O 的动量矩的矢量和,
LO
M O mi vi
i i
ri mi vi
2、质点系对定轴的动量矩
L z M z mi vi
i
三、刚体的动量矩计算
(1)平移刚体
对于平移刚体,仅需将刚体质量假想集中 于质心,然后按照质点的方法计算动量矩。
mvC
C
z
LO
O x
rC
LO M O(mvc ) rC mvC
y
平动刚体对固定点(轴)的动量矩 等于刚体质心的动量对该点(轴) 的动量矩。
证明:
L O ri mi v i
i
∵ 刚体作平移
mvC
z
各点的速度与质心速度相同, 得到:
LO
Jz
l 2 l 2
m 1 2 x dx ml l 12
2
1 2 Jz ml 12
2、均质薄圆环
J z mi R R
2
2 2
m
i
mR
3、均质薄圆板
Z
1 2 Jz mR 2
三、平行轴定理
J z J zC m d
2
刚体对于任意 z 轴的转动惯量 J z 等于刚体对于通 过质心 C 并与该轴平行的轴 z C 的转动惯量 J zC 加上刚体的质量 m与两轴距离d 的平方的乘积。
b/2
(2)如图所示,均质圆板质量为 m,半径 R ,用长为 R 的无 重杆固结在转轴 AB上,并绕该轴转动。已知角速度为 ,圆 板对 z 轴的动量矩为。 (D ) A. Lz 2mR2 ,从 z 轴的正向看为反时针方向
Z
1 B. Lz mR 2 ,从 z 轴的正向看为反时针方向 4 9 C. Lz mR 2 ,从 z 轴的正向看为反时针方向 A 2
证明:设质量为m的刚体,质心为C, O ' z '//Cz
J zC mi ri mi ( xi yi )
2 2 2
J z ' mi ri '2 mi ( xi '2 yi '2 )
xi xi ' , yi ' yi d J z ' mi [ xi ( yi d ) 2 ]
§13 - 2 转动惯量
一、定义
J z mi ri
i
2
若刚体的质量是连续分布
Jz
r 2 dm
m
单位: 量纲:
kg m ML
2
2
转动惯量恒为正值
二、几种简单形状刚体的转动惯量
1、均质细长杆—m,l
J z'

l
0
m 1 2 x dx ml l 3
2
1 2 J z ' ml 3
aP W m W 2 g
W
aP=R
§13 -- 4 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运动微分方程
刚体绕 z 轴转动,轴承的支反力对 z 轴的 力矩恒等于零,由质点系的动量矩定理
z
F2
Fi
d Lz dt
注意到:
e M z Fi
n i 1

α
F1 x
Lz J z
ω
Fn
y
得到:
n e d J z M z Fi dt i 1
解: 取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如图示。 运动分析: v =r
MO (F (e) ) PAr PB r (PA PB )r
PA PB PA 2 PB 2 LO v r v r J O ( r r J O ) g g g g
d PAr 2 PB r 2 由动量矩定理: [ ( J O )] ( PA PB )r dt g g
二、质点系的动量矩定理
z F2 O x m3
mi vi
m2 m1 mi
F1
e d LO MO dt
y 质点系对于定点O 的动量矩对 时间的一阶导数,等于作用在系统 上所有外力对于同一点的主矩。 ——质点系对于定点的动量矩 定理。
ri
mn Fn
Fi
d LO e MO dt
2
令:
J z mi ri
i
Jz:刚体绕 z 轴的转动惯量
L z J z
刚体绕 z 轴的动量矩等于该 刚体对z 轴的转动惯量与转动角 速度的乘积。
3.平 C ω
平面运动刚体对垂直于质量对称平面的固定轴的动量 矩,等于刚体随同质心作平动时质心的动量对该轴的 动量矩与绕质心轴作转动时的动量矩之和。
R
B
C

R
17 mR 2 ,从 z 轴的正向看为反时针方向 D. Lz 4
[例2] 钟摆: 均质直杆m1, l ; 均质圆盘:m2 , R 。 求 JO 。
解:
J O J O杆 J O盘
1 2 1 m1l m2 R 2 m2 (l R) 2 3 2
1 2 1 m1l m2 (3R 2 2l 2 4lR) 3 2
M O mv r m v
M O(mv ) 2 ΔOAB
方向由右手定则确定
2、质点对定轴的动量矩
M z mv M O mv
M z(mv ) 2 ΔOA'B'
顺时针为负,逆时针为正


z
动量矩度量物体在任一瞬 时绕固定点(轴)转动的强弱。 kg· 2/s。 m
d rg ( PA PB ) 2 dt r PA r 2 PB gJ O
[例4] 已知:猴子A重=猴子B重,猴B以相对绳速度 动的速度多大?(轮重不计) 解:因
v
上爬,猴A不动,问当猴B向上爬时,猴A将如何动?
M O (F ( e ) ) 0 ,
故系统的动量矩守恒。
§13-3 动量矩定理
一、质点的动量矩定理 d d M O mv r mv dt dt dr z
M O mv MO F

F
r
O x
A
d mv mv r dt dt mv dr 注意到: mv v mv 0 dt d mv y r r F MO F dt
O x
L O ri mi v i
C
rC
y
mi ri vC mrC vC rC mvC
i
(2)定轴转动的刚体 L z M z mi vi mi v i ri
i i

i
2 mi ri ri mi ri i
0 mAvAr mB (v vA )r
vA v 2
猴A与猴B向上的绝对速度是一样的, 均为 v 。 2
[例5]
鼓轮半径为R、转动惯量为J,小车和矿 石总质量为m。鼓轮在力偶矩M带动下 绕固定轴O转动,轨道的倾角为θ。忽略 摩擦。
求:小车的加速度
v
M θ
P2
O
P1
v
M
θ
P2
第十三章
动量矩定理
质点 动量定理: 质点系
动量的改变
dp x Fxe dt dp y Fye dt dp z Fze dt
外力(外力系主矢) 质心运动定理: 质心的运动
e m aC Fi
外力(外力系主矢)
§13-1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
一、质点的动量矩 1、质点对定点的动量矩
将上式在通过固定点O的三个直角坐标轴上投影
dL x e Mx dt dL y e My dt dL z e Mz dt
质点系对于定轴的动量矩对时间的一阶导数等于作 用在系统上的外力对同一轴的矩的代数和。
三、动量矩守恒定理
e d LO MO dt e MO =0
dLz e Mz dt
Z1
Z2
A. B. C. D.
b 2 J z 2 J z1 m ( ) C 4 b 2 b/4 b/4 J z 2 J z1 m ( ) 4 b 2 b 2 3 J z 2 J z1 m( ) m( ) J z1 mb 2 2 4 16 b 2 b 2 5 J z 2 J z1 m( ) m( ) J z1 mb 2 2 4 16
O
ω
P1
解:以鼓轮和小车为研究对象
设圆轮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分别为 和 ,小车的速度加速度分别为 v 和 a。
鼓轮对O 轴的动量矩 小车对O轴动量矩
LO1=J
LO 2=mvR
系统对O 的轴总动量矩
LO=LO1+LO 2 J mvR
FY
FN
v
M
P2
O
FX
LO=J mvR
由系统的受力图
2


mi ( xi 2 yi 2 ) (

mi )d 2 2d
m y
i
mi m ,
m y
i
i
myC 0
J z ' J zC md 2
刚体对通过质心的轴的转动惯量具有最小值。
选择题 (1)如图所示,均质矩形板质量为 M ,尺寸如图所示。已 知薄板对 z1 轴的转动惯量 J Z1 。试写出对 z2 轴的转动惯量J Z 2 的计算公式。z1 与 z2 轴互相平行。( C )
[例1] 滑轮A:m1,R1,R1=2R2,J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