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的特点

合集下载

大众传播与媒介知识框架

大众传播与媒介知识框架

大众传播与媒介知识框架在当今信息时代,大众传播与媒介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电视、报纸到互联网、社交媒体,各种媒介形式不断涌现,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和塑造观念的方式。

理解大众传播与媒介的知识框架,对于我们在这个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理性和有效地利用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众传播的概念与特点大众传播,简单来说,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播者的专业化大众传播的信息往往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如记者、编辑、主持人等进行制作和传播。

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和呈现,以满足大众的需求。

2、传播内容的公开性大众传播的信息通常是面向广大公众公开传播的,无论是新闻、娱乐节目还是广告,都能够被广泛的受众获取和接收。

3、传播手段的技术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众传播借助了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广播电视的信号传输、互联网的数字化传播等,使得信息能够快速、广泛地传播。

4、受众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大众传播的受众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具有不确定性。

不同年龄、性别、地域、文化背景的人都可能成为大众传播的受众。

5、传播效果的多面性大众传播的效果不仅包括信息的传递,还可能对受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二、媒介的类型与特点媒介是大众传播的载体和工具,常见的媒介类型包括:1、传统媒介(1)报纸报纸是最早出现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具有信息量大、报道深入、便于保存等特点。

但报纸的传播速度相对较慢,且受版面限制,信息呈现形式较为单一。

(2)杂志杂志通常具有特定的主题和受众定位,内容更加专业和深入,图片质量较高,能够满足读者对特定领域知识的需求。

但杂志的出版周期较长,时效性相对较弱。

(3)广播广播通过声音进行传播,具有传播范围广、便携性强、能够伴随性收听等优点。

大众传播的名词解释

大众传播的名词解释

大众传播的名词解释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各种有组织的传播工具,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向广大群众传递信息、知识、观念和价值的一种社会传播活动。

它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众传播的特点是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

它可以通过各种传播工具,将信息在短时间内传递给大量的人群,而且可以通过反复传播,加深人们对信息的印象和理解。

同时,大众传播还可以通过不同的传播工具和方式,传递各种形式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等,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大众传播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帮助人们获取各种信息,了解社会动态,掌握科技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同时,它也可以通过传递各种观念、价值观和文化知识,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此外,大众传播还可以通过各种娱乐节目和广告等,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和消费需求。

在当今社会,大众传播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也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因此,对于大众传播的研究和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研究大众传播时,我们需要了解其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

其中,基本理论包括传播模式理论、信息传播理论、受众理论等,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大众传播的过程和规律。

而实践方法则包括传媒实务、传媒经营管理和传媒政策法规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大众传播于实际生活中。

除了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之外,大众传播还涉及到许多其他领域。

例如,它与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等学科密切相关,这些学科的发展也为大众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同时,大众传播还涉及到文化研究、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的研究也为大众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大众传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它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力量。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大众传播的研究和应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大众传播的特点

大众传播的特点

大众传播的特点大众传播是指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形式传播给广大群体的过程。

在当代社会,大众传播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促进文化交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大众传播的特点。

首先,大众传播具有广泛性。

大众传播是信息在广大群体中传播的过程,它不受时间、地域和人群限制。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们都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体来获取信息。

而且,大众传播可以跨越国界,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

其次,大众传播具有高效性。

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媒体传播信息。

而在互联网的普及下,大众传播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和高效化。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新闻、观看视频、听取音乐等,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也大大提高。

再次,大众传播具有多样性。

大众传播所传递的信息形式繁多,可以是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

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体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内容,满足自己的需求。

此外,大众传播还具有互动性。

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是单向的,信息从媒体传播给受众,而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

而在互联网时代,大众传播变得更加互动。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形成自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之一。

另外,大众传播还具有快速性和时效性。

大众传播可以迅速将信息传播给广大群体,使受众及时了解到最新的信息。

尤其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媒体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将信息迅速传播出去,帮助人们及时了解到事件的进展和相关信息。

总之,大众传播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具有广泛性、高效性、多样性、互动性、快速性和时效性等特点。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对整个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大众传播的特点使得信息可以更加广泛地传播,促进各种资源的有序流通,推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

第七章 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网络传播 自测题

第七章 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网络传播 自测题

第七章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网络传播自测题题目一:大众传播的特点和作用大众传播是指信息通过大规模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报纸等)传递给大量受众的过程。

大众传播具有以下特点和作用:1.广泛传播:大众传播可以迅速传递信息,并覆盖大量受众。

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信息可以传播到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实现信息的广泛传播。

2.快速传递:大众传播具有迅速传递信息的特点。

通过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介,信息可以实时传递给受众,使得信息的传递速度得到了大幅提高。

3.影响受众:大众传播对受众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信息可以直接传递给受众,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思想、态度和行为。

4.形成舆论:大众传播可以促成舆论的形成。

通过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公众可以形成对某一事物的共识或争议,形成对社会事件的评价和认知。

5.增进交流:大众传播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

通过媒体传递信息,人们可以获取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进行交流和互动,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大众传播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也是社会交流和舆论形成的重要平台。

在大众传播的背景下,人们可以获取到丰富多样的信息,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思维,对社会事件和现象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同时,大众传播也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和习惯,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题目二:组织传播的特点和意义组织传播是指信息在组织内部进行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组织传播具有以下特点和意义:1.内部沟通:组织传播主要是在组织内部进行的信息传递。

通过组织内部的沟通渠道,信息可以快速地传递给组织成员,促进组织内部的交流和协作。

2.传递指令:组织传播常常用于传递组织的指令和决策。

通过组织传播,管理者可以将组织的方针、政策和任务传达给员工,使得员工能够明确组织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3.促进协作:组织传播可以促进组织内部的协作和合作。

通过沟通和信息交流,员工之间可以共享信息和经验,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大众传播的特点

大众传播的特点

大众传播的特点大众传播是一种广泛传播信息和观点的方式,它具有多种特点。

首先,大众传播具有广泛性。

这种传播方式可以将信息传递给大范围的受众群体,不受地域、时间和人数的限制。

例如,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媒体可以迅速传播信息,让大量的人了解到同样的内容。

其次,大众传播具有快速性。

大众传播媒体能够迅速传递信息,使得受众可以及时了解到最新的新闻和资讯。

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是大大加快,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到各类信息。

第三,大众传播具有选择性。

尽管大众传播媒体可以将信息传递给广大的受众群体,但不同的受众会因为各种原因选择性地接受、关注和传播特定信息。

例如,由于人们具有不同的兴趣、需求和背景,对信息的选择和反馈也会有所不同。

第四,大众传播具有传播延伸性。

一旦信息在大众传播媒体上发布,它有可能被进一步传播和扩散。

例如,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信息可以通过用户的转发和分享迅速传播,并影响更多的人。

第五,大众传播具有双向性。

大众传播并不仅仅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受众也可以参与到传播过程中,表达个人意见和观点,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双向性的传播模式可以促进信息的更好沟通和理解。

第六,大众传播具有影响力。

大众传播媒体可以通过传递信息和观点,影响受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特定的信息或观点在大众传播中得到广泛传播,有可能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和讨论。

总之,大众传播具有广泛性、快速性、选择性、传播延伸性、双向性和影响力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大众传播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传播方式。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大众传播的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大众传播媒体,传递正确、有效和有益的信息。

传播学大众传播理论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大众传播理论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大众传播理论知识点总结大众传播理论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它对于理解信息在社会中的传播规律、影响以及效果具有关键意义。

以下将对大众传播理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与特点大众传播指的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其特点包括: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信息既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缺乏及时而广泛的信息反馈。

二、大众传播的功能1、环境监视功能大众传播能够及时提供关于社会环境变动的信息,帮助人们了解所处的环境,从而做出适应环境变化的决策。

2、社会协调功能通过对信息的选择、解释和评论,把社会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协调一致,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对社会周围的环境做出有效的回应。

3、文化传承功能大众传播能够传承文化遗产,将社会的价值观、规范和知识传递给下一代。

4、娱乐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提供消遣和娱乐。

三、传播过程模式1、拉斯韦尔的 5W 模式这一模式清晰地阐述了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基本要素,即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它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2、香农韦弗模式该模式引入了“噪音”的概念,表明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从而影响信息的传递和接收效果。

3、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该模式拓展了香农韦弗模式,强调了传播的双向性和反馈的重要性。

四、传播效果研究1、魔弹论又称“皮下注射论”,认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

2、有限效果论认为大众传播的效果是有限的,传播不是单方面的行为,而是传播者与受众相互作用的过程,受众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

第五章 大众传播

第五章 大众传播

2. 社会协调:对周围的环境信息进行选择和解释。媒介常常会批评并指导人们对周围事件作反应。宣传符合传统美德的价值观和曝光某些偏差行为,建立社会舆论导向,强化社会规范,帮助社会达成共识。
? 可能的负面功能:强化遵从,将固定模式永久化;媒介的造假事件(假形象或假人格)。
? 负功能:刻板成见(刻板印象)
3. 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信息泛滥、表面关心之下的冷漠,花费大量时间在传媒上,失掉行为主动性。被动的接受者。
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发展和社会影响
一、大众传播的产生发展过程
1. 报刊与大众传播
? 19世纪30年代前,报刊因为面向群体定性化,不能称为大众传播。
? 19世纪30年代后,随着人人都看的廉价报纸“便士报”(penny paper) 问世,报刊成为大众传播。
3. 文化传承:大众传播将信息、价值观和规范一代代在社会成员中传播。人类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增加了社会凝聚力,个人得以和社会融合。
? 可能的负面功能:大量复制的信息阻碍了个人之间的创造性交流;减少了社会亚文化群的种类;标准化趋势,阻碍了文化生长。
(二)赖特的“四功能说”
? 赖特在1959年提出“四功能说”:环境监视、解释和规定、社会化功能、娱乐功能。
第五讲:
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和功能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1. 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规模庞大的传播机构
(一)信息环境
1. 定义: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1)具有特殊涵义的信息符号

大众传播及特点

大众传播及特点

大众传播及特点大众传播概念首次出现在1945年11月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中。

大众传播的定义: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2)大众传播是运用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活动;(3)大众化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5)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发展趋势:(1)传播者的职业化组织化(2)媒介的机械化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3)讯息的大量化复制化(4)受众的大众化分众化、细分化(5)反馈的弱化强化(6)大众化媒体社会化媒体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发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大众传播的功能,内容,过程与效果的学问,是传播理论的延伸和发展。

二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大众传播的起点,以19世纪30年代大众报刊的出现为标志。

其发展过程大致有几个阶段:大众报刊;电报、电影、广播;电视。

报刊真正成为大众传播媒介确是在19世纪30年代,其代表性的事件是廉价“便士报”的出现(以19世纪30年代《纽约太阳报》和《先驱报》的创刊为标志),这种大众报纸在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报纸完成了两个转变:一是由“观点纸”向“新闻纸”的转变,二是由政党经费经营向市场化运营向市场运营和企业化经营的转变。

报纸开始成为“以报道新闻、传播知识、提供娱乐”为宗旨的信息产业,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媒介。

在19世纪30年代以后,电子媒介出现了。

1838年,赛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电报机;1844年,美国开设了第一条电报线路。

20世纪初,美国西屋电器公司的研究人员康莱德在他的汽车房内装了一台试验发射机,向外发射无线电通信,他放了一张唱片,他原本目的是要改良无线电装备,但是确不自觉地成了第一个早期唱片地播音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的定义:
大众传播是由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活动。

大众传播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阐述:
(1)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的媒介组织。

这些媒介组织包括报社、杂志社、电视台、电台以及以大量生产为目的的音乐、影像制作公司等。

在西方社会,传播媒介是以公共法人或企业法人的形态存在的,在我国,是以企业组织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事业机构。

可见大众传播是有组织的传播活动,是在组织的目标和方针指导下的传播活动。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进行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的发展离不开印刷术和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

高速轮转机的发明使大规模的印刷得以实现,远距离传播技术使广播、电视成为了主要的传播媒介。

如今,激光印刷、通信卫星、网络技术等科技的发展,使大众传播在规模、效率、范围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现代信息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

大众传播的对象即受众是社会上的普通大众,即“一般人”,不分群体和阶层。

即只要接收到大众传播信息的人都是大众传播的对象,说明大众传播是以满足社会上一般大众信息需要为目的的,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不分阶层和群体。

(4)大众传播的信息具有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

传播组织作为以信息为产品的产业,其产品的价值是通过市场实现的。

大众所看的报纸、电视都是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的,即信息具有普通的商品属性。

但是信息又不同于其他普通的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产品,人们对信息的消费是精神上的消费,即意义的消费。

意义是社会文化的产品,这里所指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包括法律、宗教、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等等方面,因此我们说信息具有文化属性。

(5)大众传播的性质是单向性的信息传递过程。

不是说大众传播没有互动性,只是互动性很弱,受众可以通过热线电话和写信进行信息反馈,但是这种信息反馈缺乏即时性和直接性。

大众传播的单向性具有两个方面的局限性,一是传播渠道,传播组织作为单方面的传播组织,其传播的内容,受众只能在限定的范围内接收到,具有一定的被动性。

二是没有灵活的反馈机制,受众对于媒介组织的传播活动缺乏直接的反作用力。

(6)大众传播是制度性传播。

大众传播是大规模的信息生产、传播活动,其传播内容与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具有直接关系,其传播过程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很多国家将大众传播纳入社会制度的轨道。

英国学者J.科纳认为:大众传播的信息生产过程是“通过大型组织的工业生产活动产生出来的,这种
生产组织的政策和职业规范存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的结构中来”。

澳大利亚学者苏利文认为“大众传播应在国家的调控的范围内”。

这些观点强调了大众传播和社会制度的关系。

实际上每个国家的大众传播都有各自的传播制度和政策体系,这些制度和政策都在维护特定社会制度上起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