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篇高考大纲要求背默篇目

合集下载

语文新大纲要求背诵篇目(高三用)

语文新大纲要求背诵篇目(高三用)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则凡可以辟(b ì)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 ì)患而有不为也。

, 。

(3) ,万钟于我何加焉!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1)……百里奚举于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而死于安乐也。

(1)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

”(2)“,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6.《出师表》 (诸葛亮)(1)……,益州疲弊,。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以光先帝遗德,,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异同,……。

(3),,此先汉所以兴隆也;(4),猥自枉屈,,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5)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还于旧都。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6)陛下亦宜自谋,,。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7.桃花源记(陶渊明)(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渔人甚异之。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

(3)问今是何世,,。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8.三峡(郦道元)(1),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间千二百里,(2)春冬之时,,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

,良多趣味。

9.马说 (韩愈)(1)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

(2)马之千里者,。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 !10.陋室铭 (刘禹锡)1 ,。

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卷要求背诵篇目

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卷要求背诵篇目

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卷要求背诵篇目1、《孔子语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尔》)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人教版)《论语十则》原文•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高考考纲语文必背篇目大纲

高考考纲语文必背篇目大纲

高考考纲语文必背篇目大纲高考语文必背篇目大纲如下:
《论语》
《劝学》(《荀子》)
《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师说》(韩愈)
《阿房宫赋》(杜牧)
《六国论》(苏洵)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赤壁赋》(苏轼)
《项脊轩志》(归有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过秦论(上)(贾谊)
《礼运》(《礼记》)
《陈情表》(李密)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石钟山记》(苏轼)
《登泰山记》(姚鼐)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大学》(《礼记》)
《孟子》
《逍遥游》(《庄子》)
《谏逐客书》(李斯)
《兰亭集序》(王羲之)
《滕王阁序》(王勃)
《黄冈竹楼记》(王禹偁)
《离骚》(屈原)
此外,还需要注意,在考纲中虽然未明确列出全部必背篇目,但根据历年高考语文的出题规律,以下几篇也是高频考点,建议考生进行复习:
《出师表》(诸葛亮)
《岳阳楼记》(范仲淹)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长恨歌》(白居易)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高考语文必背篇目,请以教育部发布的高考大纲为准。

38篇高考大纲要求背默篇目

38篇高考大纲要求背默篇目

38篇高考大纲要求背默篇目1.氓《诗经》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2.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公元前334年)3.劝学《荀子》(生卒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4.荆轲刺秦王《战国策》公元前227年5.过秦论贾谊(生卒前200—前168)6.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生卒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 7.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作于184—220年间)8.短歌行曹操(作于208年)9.陈情表李密(作于267年)10.兰亭集序王羲之(作于353年)11.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作于405年授印去职时)12.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作于405年辞官归里后)13.拟行路难(其四)(泻水置平地) 鲍照(生卒415—470年)14.滕王阁序王勃(作于675年)15.夜归鹿门歌孟浩然(作于708—712年)16.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作于733年前后)17.蜀道难李白(作于742-756年)18.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作于744年)19.蜀相杜甫(作于760年)20.秋兴八首(其一)杜甫(作于766年)21.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作于767年)22.登高杜甫(作于767年)23.登岳阳楼杜甫(作于767年)24.李凭箜篌引李贺(作于811—813年)25.琵琶行白居易(作于815年)26.阿房宫赋杜牧(作于825年)27.菩萨蛮(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作于900年左右)28.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作于978年)29.游褒禅山记王安石(作于1054七月某日)30.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作于1082年春)3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作于1082年七月)32.赤壁赋苏轼(作于1082年冬)33.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作于1083—1086年间)34.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作于1103年)35.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作于1129年之后)3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作于1174年之后)3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作于1205年)38.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作于1925年)1.氓(méng)-—《诗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全国卷高考语文大纲背诵篇目57篇

全国卷高考语文大纲背诵篇目57篇

全国卷高考语文大纲背诵篇目57篇1《诗经·氓》2《诗经·无衣》3《诗经·静女》4 《离骚》(节选)屈原5 《孔雀东南飞》(节选)6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7 《湘夫人》屈原8 《短歌行》曹操9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潜10 《长歌行》?11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2 《山居秋暝》王维13 《登高》杜甫14 《蜀相》杜甫15 《石头城》刘禹锡16 《锦瑟》李商隐17 《书愤》陆游18 《虞美人》李煜19 《雨霖铃》柳永20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1 《鹊桥仙》秦观22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2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24 《扬州慢》姜夔25 《渔翁》柳宗元26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27 《李凭箜篌引》李贺28 《过华清宫》杜牧29 《菩萨蛮》温庭筠30 《桂枝香》王安石31 《浪淘沙》李煜32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33 《江城子》苏轼34 《苏幕遮》周邦彦35 《一剪梅》李清照36 《将进酒》李白37 《兵车行》杜甫38 《蜀道难》李白39《峨眉山月歌》李白40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41 《客至》杜甫42 《旅夜书怀》杜甫43 《登岳阳楼》杜甫44《荀子·劝学》荀况45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刘向46《过秦论》贾谊47《兰亭集序》王羲之48《归去来兮辞》陶渊明49《师说》韩愈50《阿房宫赋》杜牧51《六国论》苏洵52《游褒禅山记》王安石53 《陈情表》李密54 《赤壁赋》苏轼55 《滕王阁序》王勃56《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孟轲57 《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

高考语文大纲中要求背诵默写64篇古诗文(全)

高考语文大纲中要求背诵默写64篇古诗文(全)

高考语文大纲中要求背诵默写64篇古诗文高中14篇: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初中50篇:《孔子语录》、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传·曹刿论战》、《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出师表》、陶潜《桃花源记》、郦道元《三峡》、韩愈《杂说(四)》、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诗经·关雎》、《诗经·蒹葭》、曹操《观沧海》、陶潜《饮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湾《次北固山下》、王维《使至塞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观刈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无题》、李煜《相见欢》、范仲淹《渔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飞来峰》、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水调歌头》、陆游《游山西村》、辛弃疾《破阵子》、文天祥《过零丁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龚自珍《己亥杂诗》(一)高中课程标准中建议的诵读篇目1、《荀子·劝学》(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高考背诵篇目多个方案 一览表

高考背诵篇目多个方案 一览表

3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5.邹忌讽齐王纳谏 6.出师表 7.桃花源记
4师说 韩愈 5阿房宫赋 杜牧 6六国论 苏洵
8.三峡(郦道元)
7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9.杂说(四)(韩愈) 10.陋室铭
8赤壁赋 苏轼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二、选修I(10篇)
13.醉翁亭记 14.爱莲说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2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难为俗人 言也) 司马迁
…… ……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蜀水凄 凉地)(刘禹锡)
……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 易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 贺)
…… …… ……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 ……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 ……
57
15、客至杜甫
58
16、登高杜甫
59
17、登岳阳楼杜甫
60
18、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61
19、李凭箜篌引李贺
62
20、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
63
21、锦瑟李商隐
64
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65
23、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66
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67
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语文背诵篇目一览表
2022高考72篇背诵
天津38篇背诵
一、文言文(32篇) (一)必修(10篇) 1、《论语》十二章
2、劝学(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荀子》
3、屈原列传(屈平疾王……争光可也)司马迁 4、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5、师说 韩愈 6、阿房宫赋 杜牧 7、六国论 苏洵 8、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9、赤壁赋 苏轼 10、项脊轩志 归有光 (二)选择性必修(10篇) 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语文高考考纲要求背诵篇目

语文高考考纲要求背诵篇目

语文高考考纲要求背诵篇目(38篇)01 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02 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03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04 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05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篇高考大纲要求背默篇目1.氓《诗经》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2.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公元前334年)3.劝学《荀子》(生卒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4.荆轲刺秦王《战国策》公元前227年5.过秦论贾谊(生卒前200—前168)6.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生卒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7.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作于184-220年间)8.短歌行曹操(作于208年)9.陈情表李密(作于267年)10.兰亭集序王羲之(作于353年)11.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作于405年授印去职时)12.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作于405年辞官归里后)13.拟行路难(其四)(泻水置平地)鲍照(生卒415-470年)14.滕王阁序王勃(作于675年)15.夜归鹿门歌孟浩然(作于708-712年)16.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作于733年前后)17.蜀道难李白(作于742-756年)18.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作于744年)19.蜀相杜甫(作于760年)20.秋兴八首(其一)杜甫(作于766年)21.咏怀古迹(其三)杜甫(作于767年)22.登高杜甫(作于767年)23.登岳阳楼杜甫(作于767年)24.李凭箜篌引李贺(作于811-813年)25.琵琶行白居易(作于815年)26.阿房宫赋杜牧(作于825年)27.菩萨蛮(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作于900年左右)28.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作于978年)29.游褒禅山记王安石(作于1054七月某日)30.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作于1082年春)3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作于1082年七月)32.赤壁赋苏轼(作于1082年冬)33.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作于1083-1086年间)34.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作于1103年)35.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作于1129年之后)3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作于1174年之后)3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作于1205年)38.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作于1925年)1.氓(méng)--《诗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qiān)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guǐ)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chén)!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x ī)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2.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3.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终已不顾")--《战国策》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hè)而歌,为变徵(zhǐ)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chēn)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5.过秦论("及至始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6.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为刎颈之交")--司马迁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7.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wèi)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8.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9.陈情表--李密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mǐn)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zuò)薄(bó),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qióng)茕孑(jié)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 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14]。

逮(dài)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yǔn)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