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形式和效力层级
建设工程基本法律知识

建设工程基本法律知识建设工程法律体系1.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法律体系就是部门法体系,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2.法的形式和效力层级我国法的形式是制定法形式。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制定。
法的效力层级中,宪法至上,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宪法的效力大于法律大于行政法规大于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大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新法优于旧法。
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建设工程法人制度1.法人的法定条件及分类法人应具备的5个条件。
企业法人是指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后取得法人资格,企业法人分立、合并的,其权利和义务由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非企业法人是指有独立经费的机关从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资格。
具有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法不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从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资格;依法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经核准登记,取得法人资格。
2.企业法人与项目经理部的法律关系项目经理部是一次性的具有弹性的现场生产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不具备法人资格。
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授权在建设工程施工项目上的管理者。
项目经理部行为的法律后果由企业法人承担。
建设工程代理制度1.代理的法律特征和主要种类代理涉及三方当事人,即被代理人、代理人和代理关系所涉及的第三人。
代理的4个法律特征。
代理包括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委托代理又称“意定代理”或“任意代理”(如招标代理)。
法定代理,如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
指定代理,如未成年人无监护人,由法院指定代理人,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都是解决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行为能力欠缺问题的代理2.建设工程代理行为及其法律关系(1)建设工程的承包活动不得委托代理,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施工总承包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3类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招标代理机构是依法设立、从事招标代理业务并提供相关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
1法的形式和效力层级

【法的形式和效力层级】一、法的形式法的形式是指法律创制方式和外部表现形式。
它包括4层含义:(1)法律规范创制机关的性质及级别;(2)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3)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4)法律规范的地域效力。
在我国,习惯法、宗教法、判例不是法的形式。
☟☟☟例题【例题·多选】法的形式的含义包括()。
【2020延】A.法律规范创制机关的职责B.法律规范的内在逻辑C.法律规范的历史沿革D.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E.法律规范的地域效力【答案】DE【解析】法的形式是指法律创制方式和外部表现形式。
它包括4层含义:(1)法律规范创制机关的性质及级别;(2)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3)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4)法律规范的地域效力。
【例题·单选】下列法规中,属于部门规章的是()。
A.《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B.《北京市建筑市场管理条例》C.《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规定》D.《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答案】D【解析】选项A属于行政法规;选项B属于地方性法规;选项C属于地方政府规章。
【例题·单选】下列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规范性文件中,由国务院制定的是()。
A.安全生产法B.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C.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D.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答案】D【解析】《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是由建设部颁布的部门行政规章。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是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等部委颁布的部门行政规章。
《安全生产法》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法律。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是由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
(一)法律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二)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三)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没有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依据,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或者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
简述法的形式和效力层级

简述法的形式和效力层级法的形式是指法律创制方式和外部表现形式。
在世界历史上存在过的法律形式主要有:习惯法、宗教法、判例、规范性法律文件、国际惯例、国际条约等。
我国法的形式是制定法形式,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具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几类。
一、法的形式法的形式,以往也被称为法的渊源,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
当代中国形成了以成文法为主的法形式体系。
1.宪法。
宪法是全国人民大表大会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2.法律。
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和修改非基本法律。
3.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执行法律或者出于行政管理的需要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规范体系中效力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此外,国务院可以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特别授权决定,在某一尚未有法律规范的事项上制定行政法规,条件成熟后再进行国家立法。
4.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指法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和颁布的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实施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法规可以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也可以为解决地方性事务需要而制定。
根据《立法法》第63条的规定,地方性法规的立法主体包括两大类:一是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二是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较大的市包括以下三种:①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简称省会(首府)城市;②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③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
5.自治法规。
自治法规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依据自治权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的全面调整本自治地方事务的综合性规范性文件。
二级建造师考试《法律知识》重点总结:法的形式和效力层级

二级建造师考试《法律知识》重点总结:法的形式和效力层级2Z201012法的形式和效力层级一、法的形式法的形式是指法律创制方式和外部表现形式。
它包括4层含义:(1)法律规范创制机关的性质及级别;(2)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3)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4)法律规范的地域效力。
法的形式决定于法的本质。
在世界历史上存在过的法律形式主要有:习惯法、宗教法、判例、规范性法律文件、国际惯例、国际条约等。
在我国,习惯法、宗教法、判例不是法的形式。
我国法的形式是制定法形式,具体可分为以下7类:(一)宪法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照特别程序制定的具有最高效力的根本法。
宪法是集中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规定国家制度、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
其主要功能是制约和平衡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我国最高的法律形式。
(二)法律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即狭义的法律。
法律分为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又称非基本法律、专门法)两类。
(三)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就有关执行法律和履行行政管理职权的问题,以及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特别授权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四)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五)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六)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七)国际条约国际条约是指我国与外国缔结、参加、签订、加入、承认的双边、多边的条约、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性质的文件。
国际条约的名称,除条约外,还有公约、协议、协定、议定书、宪章、盟约、换文和联合宣言等。
《建设法规》建设工程基本法律知识

1.2建设工程法律制度
1.2.2建设工程代理制度
2. 《民法典》对有关行为和责任的详细规定 (1)代理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职责,造成被代理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和相对人 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合法权益的,代理人和相对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2)代理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代理事项违法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或者被代理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代理 人的代理行为违法未作反对表示的,被代理人和代理人应当承担连带 责任。 (3)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是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的除外。代 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同时代理的其他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是被代理的双方同意或者追 认的除外。 (4)代理人需要转委托第三人代理的,应当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或者追认。转委托代理未经被代理人 同意或者追认的,代理人应当对转委托的第三人的行为承担责任;但是,在紧急情况下代理人为了维护 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转委托第三人代理的除外。 (5)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 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 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
1.2建设工程法律制度
1.2.6建设工程担保制度 (2)抵押权的实现。 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依照下列规 定清偿: 1)抵押权已经登记的,按照登记的时间先后确定清偿顺序。 2)抵押权已经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 3)抵押权未登记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1.2建设工程法律制度
1.1 建设工程法律体系 1.1.1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1.1 建设工程法律体系
1.1.2法的形式和效力层级
1. 法的形式 法的形式是指法律的创制方式和外部表现形式。我国法的形式是制定法形式,
考点:法律体系基本框架及法的形式和效力等级

p架及法的形式和效力等 级
内容精编
(1)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根据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性质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部门法。我国的法 律体系主要由以下7个法律部门构成: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 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2)法的形式和效力层级 法的形式是指法律的创制方式和外部表现形式。在世界历史上存在过的法 律形式主要有:习惯法、宗教法、判例、规范性法律文件、国际惯例、 国际条约等。我国法的形式是制定法形式,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具体包 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几类。 法的效力层级,指的是法律体系中的各种法的形式,由于制定的主体、 程序、时间、适用范围等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效力,形成不同的效力等级 体系。 我国法的效力层级是:宪法至上,上法等。
建设工程基本法律知识练习题

建设工程基本法律知识练习题在一级建造师《法规》考试教材中,建设工程基本法律知识的内容包含了建设工程基本法律体系、建设工程法人制度、建设工程代理制度等。
下列资料是本章知识的练习题。
1、以下关于法的效力层级,说法错误的是。
A.宪法至上B.上位法优于下位法C.一般法优于D.新法优于旧法2、在某工程项目施工中,经项目经理签字的材料款,未能按时支付,则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是。
A.施工企业B.项目经理C.建设单位D.项目经理部3、设立法人需要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A.依法成立B.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C.有独立产权的经营场所D.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4、某项目施工中,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受高额回扣的诱惑,从某供应商处购进了一批劣质钢材。
后来被建设单位发现,要求施工单位返工,施工单位因此遭受了巨大损失。
施工单位的损失应由承担。
A.项目经理与建设单位B.项目经理与施工单位C.项目经理与供应商D.施工单位与供应商5、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动产物权的转让,自起发生效力。
A.买卖合同生效B.转移登记C.交付D.买方占有6、建设工程债发生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A.侵权B.合同C.不当得利D.无因管理7、我国知识产权的主体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
A.发现权B.商标专用权C.发明权D.其他科技成果权8、因发生的债务,不适用留置权。
A.保管合同B.货物运输合同C.加工承揽合同D.建设工程施工合同9、建筑工程一切险是一种综合性保险,该险种所承保的损失范围是。
A.信用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B.财产损失保险和第三者责任保险C.财产损失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D.健康保险和责任保险10、某施工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6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应该认定为。
A.串通投标罪B.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D.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1Z301000 建设工程基本法律知识[题目答案分离版] 字体:大中小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属于。
2021年二建《法规》考点:法的形式和效力层级

2021年二建《法规》考点:法的形式和效力层级一、法的形式(在我国,习惯法、宗教法、判例不是法的形式)7类制定法形式: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1.法律之间: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裁决2.行政法规之间:由国务院裁决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地方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1.同一机关制定的:由制定机关裁决。
2.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不一致:由国务院提出意见,适用地方性法规的,选择地方性法规;适用部门规章的,提请全国人大常委裁决3.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由国务院裁决4.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不一致:由全国人大常委裁决公布后的30天内,报相关机关备案。
一、法人理应具备的条件(4条):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法人的分类1.企业法人: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具备法人资格),变更要办理登记并公告2.非企业法人:行政法人(机关法人)、事业法人、社会团体法人行政法人:有独立经费的机关成立之日起,机关法人中的一种,机关法人包括行政法人、立法法人等事业法人:需要登记的,核准登记具有法人资格;不需要登记的,成立具有法人资格。
如学校、医院等社会团体法人:需要登记的,核准登记具有法人资格;不需要登记的,成立具有法人资格三、法人在建设工程中的地位:表现为具有民事权利水平和民事行为水平(依法独立享有)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对应总公司),项目部不具有法人资格;子、母公司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四、法人在建设工程中的作用:1.法人是基本主体。
2.确立了建设领域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五:企业法人与项目经理部的法律关系项目经理部是施工企业根据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组建的非常设的下属机构项目经理与施工单位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1.项目经理部不具备法人资格,企业法人授权后,组织和领导全面工作。
2.项目经理部行为的法律后果由企业法人承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Z301012 法的形式和效力层级
(一)宪法——全国人大,中国法是以宪法为核心制定各种法律,因此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效力
(二)法律——全国人大(基本法律)及常委会(一般法律)××法
(三)行政法规——国务院××条例
例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四)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省级(或较大市)人大及常委会××地方××条例例如:《北京市招标投标条例》
(五)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地方政府××办法、规定
(六)地方规章——省级(或较大市)人大及常委会《安徽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地方××
(七)国际条约
效力层级:
宪法至上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新法优于旧法
需要有关机关裁决适用的特殊情况
备案和审查
需要有关机关裁决适用的特殊情况:
地方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的冲突解决:
适用地方法规,国务院决定;
适用部门规章,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定。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的冲突解决:
国务院决定。
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之间的冲突解决:
制订机关裁决。
1Z301013 建设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法律的关系
一、建设法的定义:
建设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机关、法人、法人以外的其他组织、公民在建设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建设法律和建设行政法规构成了建设法的主体。
二、建设法律、行政法规与行政法的关系
建设法律、行政法规在调整建设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时,会形成行政监督管理关系。
建设行政监督管理关系是行政法律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Z301013 建设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法律的关系
三、建设法律、行政法规与民法商法的关系:
合同关系就是一种民事商事关系。
建设民事商事关系的特点:
第一,建设民事商事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间的民事商事权利和民事商事义务关系。
第二,建设民事商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
第三,建设民事商事关系主要是财产关系。
第四,建设民事商事关系的保障措施具有补偿性和财产性。
四、建设法律、行政法规与社会法的关系:
社会法律关系体现在各单位与其员工的劳动关系。
(2010年真题):
下列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规范性文件中,由国务院制定的是()。
A.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B.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C.安全生产法
D.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办法
解析:
法创制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条例创制机关是国务院
××办法、规定创制机关是国务院各部委
××地方××条例是地方性法规,创制机关是地方人大及常委会
××地方××办法、规定是地方规章,创制机关是地方政府
答案:A
例题(2011):不同行政法规对同一事项的规定,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裁决。
A.国务院主管部门
B.最高人民法院
C.国务院
D.全国人大常委会
【答案】C (P6)
答案:C
1Z301020 建设工程法人制度
主要知识点:
1Z301021 法人应具备的条件
1Z301022 法人在建设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Z301023 企业法人与项目经理部的法律关系
1Z301021 法人应具备的条件
《民法通则》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一、法人应具备的条件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法人的分类
法人可以分为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两大类。
非企业法人包括行政法人、事业法人、社团法人。
1、企业法人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后取得法人资格。
2、有独立经费的机关从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资格。
1Z301022 法人在建设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法人在建设工程中的地位
法人在建设工程中的地位,表现在其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方能承担民事责任。
二、法人在建设工程中的作用
(一)法人是建设工程中的基本主体。
能够有效避免行政干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进行正当竞争、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确立了建设领域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1Z301023 企业法人与项目经理部的法律关系
一、项目经理部的概念和设立
项目经理部是施工企业为了完成某项建设工程施工任务而设立的组织。
项目经理部不具备法人资格,而是施工企业根据建设工程施工项目而组建的非常设的下属机构。
二、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授权在建设工程施工项目上的管理者
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职务行为可以代表企业法人。
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是受企业法人的委派,对建设工程施工项目全面负责的项目管理者,是一种施工企业内部的岗位职务。
三、项目经理部行为的法律后果由企业法人承担
例:下列关于企业法人,描述正确的是()。
A.在建设工程中,施工单位、勘察单位、建设单位等活动主体都必须具备法人资格。
B.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要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C.某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属于法人。
D.对于建设工程项目,不管规模如何,都必须在施工现场设立项目经理部
解析:
A、P10
B、P12
C、P10
D、P11
答案:C
1Z301030 建设工程代理制度
主要知识点:
1Z301031 代理的法律特征和主要种类
1Z301032 代理行为的设立和终止
1Z301033 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
1Z301031 代理的法律特征和主要种类
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与第三人发生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
代理制度是三方当事人:被代理人、代理人、代理关系所涉及的第三人
被代理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被代理人委托代理人代表被代理人与第三人发生法律关系。
其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一、代理的法律特征
(一)代理人必须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实施代理行为
代理人实施代理活动的直接依据是代理权。
代理人实施代理行为时有独立进行意思表示的权利。
(二)代理人应该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代理行为
(三)代理行为必须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四)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归属于被代理人
二、代理的种类
代理分为3种类型: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
委托代理是代理人根据被代理人授权而进行的代理。
法定代理是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的代理。
指定代理是根据人民法院或者有关机关的指定而产生的代理。
适用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事先没有确定监护人,有监护资格的人又协商不成的情况
例题
1、下列代理行为中,属于指定代理的是( )。
A.法院指定一名律师担任被告的诉讼代理人
B.某公司指派董事张某代理董事长签订一份供销合同
C.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为未成年人指定监护人
D.法院指派小李担任某案的书记员
E.律师事务所指派刘律师担任原告的代理人
答案:AC。
2、下列民事行为中属于代理的是( )。
A.由于事务繁忙,甲委托王某代其邀请张三赴宴
B.乙雇佣李四为其修缮房屋
C.丙委托中介为其征婚
D.丁企业委托律师事务所代其办理营业执照
解析: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