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脂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我国油脂工业的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油脂工业的发展现状研究
我 国油 料 年加工 能力 已经 超过亿 吨 ,其 中大豆年 加工 能力 已 ( 如组织蛋 白、浓缩蛋 白和分 离蛋 白 )等也将得 到快速发展 。 超过 7 0 0 0万 t 。据 推测 ,2 0 1 5年我 国食 用油 的总 消费 量约 为 3 . 5 特 种油 脂 的 开发 利用 将 进 一 步 引起 重 视 2 3 5 0万 ~ 2 5 0 0万 t ,人 均年消费量为 1 4 . 2 ~ 1 5 . 6 k g ,进一步缩小 在油料作物 中,除了油菜籽 、大豆 、花生 、葵花籽和棉籽 5 了与世界 人均年 消费 量 1 7 k g的差距 ,但 还远 远低于美 国的人 大油料作物外 , 我 国还有许多特种油料资源 , 通常称为 “ 小油料” 。 . 6油 脂 加 工企 业开 始 重 视 品牌 均年 消费 5 8 k g 的水平。随着我 国人 民生活水平 的进一 步提 高 , 3 食用 油消费市场还有一定 的发展空 间,前景看好 。
2对 我 国 油 脂 工业 的 思 考
综上所述 ,可 以看 到以下 一些 情况 和需要思考的 问题 。 2 . 1 大豆/ j n - r 已经 成 为我 国 油脂 工 业 的 主 角 意识 ,推动了经 营管理水平和产 品质量 的提高 。 在我 国亿吨 以上 的油料年加工 能力 中,大豆年加工能力 已 我 国的油脂企业 向着节能 、环保 、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 的方 向发展 ,更好 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其力量。 超过 7 0 0 0万 t ,占我 国整个油料加工能力 的 7 0 %。由此可见 , 大豆加工 与其 他油料相 比,已经成为我 国油脂工业 的主角 。
关 键 词 : 油脂 工 业 ;发展 现 状 ;研 究
中 图分 类 号 :TS 2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我国油脂加工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油脂加工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油脂加工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油脂加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以及油料预处理榨油技术现状、油脂浸出技术现状、油脂精炼技术现状。

关键词:油脂加工;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一、我国油脂加工技术发展趋势1、能源消耗水平将大幅度降低在未来科技发展中,降低能源消耗的技术将得到较大的快速发展,并将应用在油脂加工业中,特别是油料预处理车间的节电工艺和设备,如低电耗破碎机、低电耗调质器、低电耗油料输送设备。

油脂精炼车间的蒸汽消耗较高,主要是脱臭过程中真空泵的蒸汽消耗较高。

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和企业节能意识的逐步加强,低消耗的真空设备开发将得到快速发展。

2、大型设备的加工能力和性能将较大提高我国有些油料预处理和榨油的大型设备与国际发达水平尚有差距。

我国大规模的浸出成套设备的大型设备的加工能力和性能将较大提高我国有些油料预处理和榨油的大型设备与国际发达水平尚有差距。

我国大规模的浸出成套设备的。

3、环境保护、清洁生产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提高我国一些小规模油脂加工企业预处理车间的除尘设施简单或没有除尘设施,车间卫生条件很差,严重危害工人的身心健康,污染车间内外环境;车间部分设备噪音较大,如风机没有减震设施,噪音严重超过国家标准,危害操作工人和周围人群的健康;有些企业预处理车间部分设备没有完全密封,有些设备由于管理不善,长期使物料外露,容易使油料和虫害、灰尘接触,影响产品的卫生。

随着我国油脂生产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企业在车间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将逐步加大,我国油脂企业预处理车间的环境卫生条件将得到较大的提高。

4、溶剂替代技术的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初至 80 年代末,美国、欧盟推出混合溶剂浸出工艺新技术代替压榨工艺,该技术的应用比压榨生产方法提高了出油率,浸出毛油的质量也大幅度提高。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巴西、美国开始研制用于浸出制油的大豆挤压膨化预处理技术,最显著的优点是节能、降低溶剂消耗,比生坯直接浸出的产量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且豆粕蛋白质变性小,氨基酸损失少。

动物油脂产业发展趋势研究

动物油脂产业发展趋势研究

动物油脂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动物油脂产业发展趋势研究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动物油脂是指从动物体内提取的原油,其主要成分是脂肪酸和甘油,常见的动物油脂包括猪油、牛油、羊油等。

动物油脂在食品工业、化妆品工业、医药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动物油脂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动物油脂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对动物油脂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动物油脂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为动物油脂企业提供参考,帮助企业把握市场机遇,发展壮大,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本文还将对动物油脂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章国内外动物油脂产业发展现状2.1 国内动物油脂产业发展现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动物油脂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

当前,我国动物油脂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以广东、山东、江苏等地区的产量最大。

我国动物油脂产业的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如缺乏技术创新、生产水平低、环保压力大等。

2.2 国外动物油脂产业发展现状国外动物油脂产业发展相对较早,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成熟。

以欧洲国家为例,其动物油脂产业发达,产品质量稳定。

其产业链上下游环节齐全,可以实现原料供应、加工生产和市场销售的一体化运作。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动物油脂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价格波动大、影响疾病的风险等。

第三章动物油脂产业发展趋势分析3.1 国内动物油脂市场需求增长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动物油脂市场需求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尤其是在食品工业和化妆品工业中的应用,需求量更为巨大。

例如,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植物油与动物油的替代趋势逐渐增强,预计未来几年动物油脂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3.2 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技术创新是动物油脂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目前,国内的动物油脂企业大多数仍处于传统生产模式中,技术水平较低。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效绿色环保的生产技术将逐渐应用于动物油脂产业。

全球油脂化学发展现状

全球油脂化学发展现状

全球油脂化学发展现状全球油脂化学发展现状油脂化学是利用植物或动物脂肪中的油脂成分进行化学加工的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油脂化学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综述全球油脂化学发展的现状,内容主要包括油脂化学行业的主要应用领域、技术创新、市场发展趋势等。

一、油脂化学的主要应用领域1.食品和饲料工业:油脂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面包、糕点、炸薯条、沙拉酱等食品的制作中。

在饲料工业中,油脂被用作动物饲料的添加剂,提高动物的营养价值和生产能力。

2.化妆品与个人护理产品:油脂是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它们可以用作乳液、面霜、唇膏等产品的基础,并具有滋润、保湿等功能。

3.生物燃料:油脂可以通过化学加工转化为生物柴油或航空燃料。

生物燃料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4.医药工业:油脂是制药工业中常用的溶剂和添加剂。

它们不仅可以用作口服药物的包衣材料,还可以用于制作软膏、乳霜等外用药物。

5.工业润滑剂:油脂可以用作机械设备的润滑剂,减少设备间的摩擦与磨损。

与传统矿物油相比,油脂具有更好的性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二、油脂化学的技术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油脂化学领域也呈现出许多新的技术创新,其中一些重要的进展包括:1.高度精炼技术:通过脂肪酸提取、分离和纯化等技术手段,可以获得高纯度的脂肪酸和甘油,为油脂化学的进一步加工提供优质原料。

2.生物催化技术:利用微生物或酶催化的方法,可以实现对废弃动植物油脂的高效降解和回收利用,有效解决环境问题。

3.可持续生产技术: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废水、废气排放,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实现油脂化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市场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脂化学行业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下面列举了一些市场发展趋势:1.生物可降解油脂的应用增长: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生物可降解油脂在食品包装、医药和个人护理品等领域的应用正日益增加。

油脂化工行业分析报告

油脂化工行业分析报告

油脂化工行业分析报告概述油脂化工行业是以石化和化工为主要原材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工艺加工,生产各种油脂化工产品的行业。

本文将从定义、分类特点、产业链、发展历程、行业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发展驱动因素、行业现状、行业痛点、行业发展建议、行业发展趋势前景、竞争格局、代表企业、产业链描述、SWTO分析、行业集中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定义油脂化工行业是指以石化和化工为主要原材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工艺加工,生产各种油脂化工产品的行业,主要产品有有机化学品、烷基苯系列、缩醛树脂、醋酸丁酯、甲酸乙酯等。

分类特点油脂化工行业的产品广泛,生产工艺复杂,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特点。

它可以根据所用基础化学物质的类型划分为多个产业细分领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细分领域包括炼油、石化、化学工业等。

另外,按照产品应用领域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石化原料、化学品、高分子及材料、香料和精细化学品等。

划分成下面这些部分:1. 烷基苯系列2. 缩醛树脂3. 醋酸丁酯4. 甲酸乙酯5. 润滑油添加剂6. 工业油脂7. 废弃物处理产业链油脂化工产业包括原料供应、化工原料生产、化工产品生产、运输、销售和配套服务等产业链环节。

原料供应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等资源供应以及上游化工原料供应等。

化工原料生产包括中游化工品、基础化学原料等。

化工产品生产包括塑料、合成纤维、涂料、橡胶、染料、助剂等。

运输环节包括从原料供应地到化工生产企业的物流和从化工企业到下游客户的物流。

销售环节包括销售商和客户之间的交易。

配套服务包括化工技术服务、试验研究和设备维护等。

发展历程油脂化工产业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起步阶段。

中国开始大力发展石油和化学工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

第二阶段:198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发展阶段。

我国油脂化工行业产能大幅度增长,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市场占有率逐渐扩大。

1世界油脂生产和供给现状及各个国家主要食用油的分布

1世界油脂生产和供给现状及各个国家主要食用油的分布

1 世界油脂生产和供给现状及各个国家主要食用油的分布1.1 世界油脂的生产现状(油料作物产量及最终用来制取油脂的比例)世界油料作物多以一年生为主,包括大豆(有时也将大豆列为粮食作物)、花生、油菜、向日葵、芝麻等,另外,棉籽、亚麻籽、大麻籽也是榨油原料。

多年生油料植物(如油橄榄、油棕、椰子和油桐等)占次要地位。

油料作物生产的地区分布与粮食作物有些类似。

世界上人口密集的地方都有油料作物的种植,只是品种不同而已。

不过,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个别油料作物的分布比较集中。

世界上产油料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大豆、棉籽、花生等)、中国、苏联(向日葵、棉籽)和印度(芝麻、花生、油菜籽和棉籽)等。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许多油料的生产上都占重要地位:花生、芝麻各占五分之四,亚麻籽占五分之三,大麻籽占70%,油菜占三分之一,大豆占近四分之一以及100%的油棕和椰子。

油料作物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出口商品,西欧和日本油料产量较少,是世界最大的油料进口地区。

大豆流通量占其生产量的30%,是流通量最多油料。

美国、巴西、阿根廷三国的大豆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92%。

2004/05年度,菜籽主要生产国有中国(1382万t)、加拿大(782万t)、印度及欧盟。

但是除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外,多数仅在本地消费(表2)。

中国是菜籽、棉籽、花生和芝麻生产大国,产量排名均居世界之冠,大豆也居世界第4位。

但是随着经济和人口增长,食用油消费量也快速增加,从1996年起,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油料输入国。

目前,大豆进口量已占世界贸易量的三分之一,且有不断扩大之势,据报导,在近年内将很快会超过40%,而另一个10亿人口大国印度的情况也类似。

目前,世界油料的流通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以大豆为例,已经形成了以欧盟、日本及台湾等传统输入地为主的成熟市场;以进口快速增长的中国为代表的成长型市场;以及以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这三种格局。

大豆:油世界称04/05年度全球大豆产量达2.122亿吨,05/06年度为2.20571亿吨,美国农业部认为,06/07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2.36亿吨。

我国油脂行业分析报告数据

我国油脂行业分析报告数据

我国油脂行业分析报告数据概述油脂是我国重要的食用和工业原料之一,也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将对我国油脂行业进行数据分析,以了解当前行业发展情况和未来趋势。

1. 行业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油脂行业在过去几年里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截至2020年底,我国油脂行业总产量达到X吨,同比增长X%。

其中,食用油产量占总产量的X%,工业用油产量占总产量的X%。

2. 消费市场我国油脂消费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根据数据分析,截至2020年底,我国油脂消费量达到X吨,同比增长X%。

其中,食用油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X%,工业用油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X%。

2.1 食用油市场食用油是我国油脂消费市场的主力。

截至2020年底,我国食用油消费市场需求稳定增长,消费量达到X吨,同比增长X%。

我国食用油市场主要以豆油、菜籽油和花生油为主。

2.2 工业油市场工业油是我国油脂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化妆品、医药等工业领域。

截至2020年底,我国工业油消费量达到X吨,同比增长X%。

工业用油市场需求主要来自食品行业和生物能源行业。

3. 进出口状况我国油脂进出口状况也值得关注。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油脂进口量达到X吨,同比增长X%。

主要进口国家包括X、X和X。

我国油脂出口量达到X吨,同比增长X%。

主要出口国家包括X、X和X。

4.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我国油脂行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不断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绿色环保生产,开发新产品和应用,加大科研投入,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等都是当前行业的重点工作。

5. 未来趋势展望未来,我国油脂行业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对优质、健康、绿色的食用油需求将不断增长。

工业油市场也将受益于我国工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同时,我国油脂行业还要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加强科研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附加值等都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油脂企业调研报告

油脂企业调研报告

油脂企业调研报告油脂企业调研报告一、企业概况油脂企业是一家专注于油脂生产和销售的公司,成立于20XX 年。

公司总部位于中国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油脂产品。

公司的目标是成为行业领先的油脂供应商,并不断创新,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主要产品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食用油、调和油和工业油脂。

食用油是公司的重点产品,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公司生产的食用油包括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

调和油是由多种不同的植物油混合而成,可以满足客户对不同口味和健康需求的要求。

工业油脂主要供应给食品加工和制造业,应用广泛。

三、市场调研1. 行业发展趋势油脂行业近年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生活和饮食的关注度提高,对优质油脂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同时,工业油脂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对于高品质、高性能的工业油脂的需求也在增加。

2. 竞争情况行业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国内外知名的油脂企业。

这些企业在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公司需要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不断创新。

3. 市场需求油脂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市场需求一直稳定增长。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品质的追求,对于高质量、健康食用油的需求越来越高。

此外,快餐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工业油脂市场提供了巨大的需求。

四、竞争优势1. 技术实力公司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并且不断投资于研发,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

公司在油脂生产和加工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能够迅速响应客户需求,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2. 质量保证公司将产品质量放在首位,通过严格的质控流程和严格的品质检测,确保产品的安全和优质。

公司拥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获得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3. 品牌影响力公司在油脂行业积累了良好的品牌影响力,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公司通过产品的品质和服务的优势,赢得了广大客户的认可和信赖。

五、发展战略1. 加强研发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油脂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人们从植物油料中获得两类主要初始产品:毛油和饼粕。

毛油进一步加工可得到不同等级的食用油或固体脂肪,同时在过程中得到油脂伴随物,成为提取磷脂、脂肪酸、甾醇、生育酚等的原料,当然油脂本身又可制成多种工业原料或制品。

饼粕进一步加工可得到不同种类的饲料或多种蛋白制品,同时在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又成为提取异黄酮、皂甙、低聚糖及食用纤维等的原料。

20世纪初出现的V.D.Anderson机械螺旋压榨使油料加工得以规模化生产,并得到较高质量的油和饼粕。

其后Gustav de Laval 连续离心分离机的使用,30年代蒸汽-真空脱臭原理的运用及商业化,40年代后期Alton Baiey多盘式半连续脱臭的应用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溶剂浸出逐渐取代螺旋压榨等使油脂工业发展成今天的状况。

1国际油脂工业现状1.1 世界植物油料及油脂生产概况2000-2002年世界植物油料生产分布如下:1999/2000年世界油脂生产:豆油2 420万t,棕榈油2 100万t,菜籽/卡诺纳油1 380万t,其他2 740万t,总计8 640万t。

几种油脂按产量所占百分比:大豆油,28%;棕榈油,25%;菜籽/卡诺纳油,16%;向日葵油,11%。

2004/2005年世界植物油料产量预计38 050万t,其中大豆为22 300万t;美国油料产量预计为7 720万t。

2003/2004美国出口大豆2 449万t,巴西2 300万t,阿根廷975百万t。

2004/2005年全球植物油产量约10 590万t,美国产量约920万t。

豆油是最主要的植物油脂,2003/2004年产量达到3 210万t,占9种主要植物油脂总产量的31.8%。

棕榈油产量仅次于豆油,达到2 810万t,占9种主要植物油脂总产量的27.9%,其中马来西亚产量达1 370万t,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占世界产量的75%。

据预测,到2020年因油棕种植在南美、非洲和东南亚的扩展,棕榈油将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植物油脂之一。

1.2 油脂生产规模扩大化,业主集中化,制油、炼油、包装一体化大规模制油主要体现在大豆加工上。

目前,大豆制油几乎全部采用溶剂浸出,其生产技术主要是直接浸出或膨化浸出,大型油厂采用膨化浸出在技术和设备设计及制造上相对比较容易。

近十多年来油厂规模不断扩大。

ADM率先在荷兰鹿特丹港建成欧盟最大的大豆油加工厂,年处理大豆240万t。

上世纪末,仅三家公司——ADM,Cargill 和EridaniaBeghin Say的制油能力约占欧盟总能力的75%。

在日本,96个油厂中,有10个日加工能力超过1 000t,其加工总容量占日本整个油加工能力的72%。

目前,世界上最大单线大豆加工能力是13 000t/d,这条线在阿根廷,采用固定蓝斗式浸出器,由美国Franch公司制造。

而世界最大的3个大豆油脂加工厂,除上述一个在阿根廷外,另两个都在中国:东海粮油公司和九三制油公司,规模均在12 000t/d以上。

俄罗斯的YugRusi公司花费2.43千万美元在2004年把它的浸出能力扩大到3 000t/d,每年为110万t。

菜籽加工最大单线能力为4 000t/d,德国和巴西各有一家。

世界上主要的制油商ADM、Cargill及Bunge都在拉丁美洲设有油厂,而且正在扩展。

阿根廷和巴西油厂的生产能力都要比在美国的大。

油脂精炼技术在油脂工业中具有相当的重要性,根据油脂质量要求的不同,其生产能力也有差别,但不像油脂制备那样相差那么大。

上个世纪70年代,工业化国家连续精炼装置平均日处理能力为100t,80年代至90年代有些精炼厂规模就已达到1 000t以上。

美国在1958年有16个公司运营42个油脂精炼厂,40年后,只有其中的3个公司仍在经营,而此前的1956个精炼厂中也只剩15个在运转,另有33个已建成或在建,即上世纪末美国有23家公司拥有48个油脂精炼厂。

由于竞争,一些跨国公司精炼油厂的规模大部分为500~2 000t/d,一个典型规模精炼油厂的年处理毛油能力为35万t。

世界上最大的油脂精炼生产线在马来西亚,单线生产能力达3 000t/d,这主要是棕榈油的精炼脱胶用干法生产,避免了使用离心机,而精炼生产不能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在于离心机目前的最大产量仅为1 200t/d。

在扩大精炼规模的同时,精炼装置与浸出厂相衔接,生产线高度自动化,操作稳定,产品质量可靠。

为了赚钱,生产线常常一开几个星期不停工,整个厂包括浸出在内,佣工(成本的最大因素)不足20人,因此加工成本低。

美国大豆毛油与精炼油价格差低至每吨70美元,这样的差额水平,对100t日处理能力的精炼厂来讲根本不赚钱,而对一个现代化的1 000t/d精炼厂其却能在一年赚几百万美元,这是因为两个不同规模的厂子用工人数一样,而小厂的相对劳动成本比大厂高出10倍,同时小厂的投资成本,每吨油比大厂约高5倍。

关于油脂设备制造商,在国际上比较有名的有:美国皇冠公司(生产的主要设备是环形浸出器)、法兰区公司(生产的主要设备是平转浸出器),德国鲁奇公司(主要设备是履带框式浸出器),比利时迪斯美公司(主要设备履带式浸出器)。

这几家生产商都具备生产6 000t/d 以上的生产线。

1.3 油厂自动化日趋完善油厂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与油厂生产自动化进展相呼应。

油脂生产的整个过程包括从原料到瓶装成品油的各工序都涉及温度、压力、料位和流量的控制,利用自控系统控制生产过程则能增进效率、安全,改善产品质量和降低操作费用。

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油脂加工和精炼厂的早期自控是由安装在仪表板上的气动单站控制器来完成的。

到了70年代中期,电子单站被引进油厂,80年代初,PLC的采用标志着油厂的自动控制进入新的里程碑。

PLC技术取代电子控制,在那时基本上还是计算机从场传感器接受输入再指令输出回传感器以控制过程。

基于上述PLC系统,世界上许多加工厂的自动化仍然处在初级水平。

其后,人们采用计算机系统,通过人-机界面(HMl),操作者接受输入并送出指令至加工过程,人们可以坐在桌前操纵整个工厂。

工业上最新的技术趋向包括数字控制系统(DCS),它不像PLC受制于基础逻辑,DCS可以按程序执行逻辑语句,为解决一个问题能做需要它做的任何事情。

目前,在美欧等地,90%以上油厂利用计算机PLC自控系统来提高产量,使补缺工人比例降到最低以保持竞争力。

虽然DCS的应用前景好,但投入费用高,特别当基于PLC的系统仍然持有较高的功能,经济上合算以及企业有一批熟练人员时,其推广受到限制。

1.4 副产品综合利用初显规模,高附加值产品初见成效1.4.1油脂水化油脚的利用植物油在水化脱胶时都会产生油脚,国际上多用大豆油脚来提取具有生物活性的大豆磷脂,其多方面的生理功能和理化性质,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

基于磷脂的乳化、润湿及营养保健等特性,大豆磷脂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化妆品、食品、饲料及其他工业。

大豆磷脂产品可分为浓缩(液体、流质、塑性)磷脂、粉状磷脂、粒状磷脂、软胶囊磷脂及硬胶囊磷脂等几种,磷脂通过分离纯化、复配、化学或生物改性等过程赋予产品以不同的性质和用途,使品种可达上百种,尤以浓缩磷脂为最。

世界磷脂产量在16万~17万t,美国、欧洲和日本是大豆磷脂的主要生产地,国际上著名的生产磷脂的公司都集中在那里。

如美国的CentralSoya公司、RicelandFoods公司及ADM公司;欧洲主要磷脂生产厂商有德国汉堡的Stern Lecithin 公司及Lucas Meyer公司,Natterman Phospholipid公司,荷兰鹿特丹的ADM Europoort BV公司,比利时Izegem的Cargill 公司,荷兰Zwijindrecht的Unimills BV公司及西班牙巴塞罗那的Norte Products公司,其磷脂产量约占欧洲总产量的75%;日本的磷脂厂商有日清制油、真磷脂、味之素、丰年制油及昭和产业等。

上述各公司在产品品种上多有所侧重,但Central Soya公司、LucasMeyer公司及ADM公司的产品较齐全,品种都在几十种,甚至近百种。

在工业规模上,从浓缩磷脂中脱去油脂的方法包括:丙酮萃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近临界丙烷萃取及膜分离等。

粉末磷脂是PC、PI、PE、PA及少量PS的混合物。

PC有降低血酯、增强记忆及对肝脏的脱毒和修复作用,PS抗机能衰退及防止老年痴呆症,利用化工分离及生物技术制取高纯度PC和PS倍受重视。

1.4.2 油脂脱酸皂脚的利用①回收脂肪酸及肥料。

油脂碱炼脱酸皂脚的处理,最通常的做法是用硫酸酸化以回收脂肪酸。

但在放出的酸水中,磷和硫的含量高,曾经造成墨西哥湾靠近密西西比河出口处8 000平方英里范围内海洋生物无法生存的“死区”。

Danniels法对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实施零排放并将全部酸水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作物肥料,成为正式注册的作物营养剂。

②果蔬保鲜膜。

皂脚经冷冻干燥,破碎分离,水合、降低pH值再经浇铸得到可生物降解、能隔离空气的薄膜。

经新鲜果蔬包裹与否试验,证明能有效地减少水分散失,延长货架寿命。

③生物柴油。

油脂在碱催化下与甲醇生成的甲酯作为生物柴油在经济上无法与石油产品竞争。

为降低成本,除了用过的烹饪油和动物脂肪外,皂脚也成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

欧洲国家2004年生物柴油产量:德国108.8万t,法国50.2万t,意大利41.9万t,总计约220万t。

欧盟计划将它消耗在运输上的生物柴油从近年的0.3%提高到2010年时的5.7%。

美国Georgia的Peach State Labs计划到2005年底每月生产13 650m3,ADM计划将它目前在德国Hamburg的生物柴油产量每年12万t,到2006年翻一番。

此外,皂脚还可做饲料的能量添加剂。

1.4.3 油脂脱色漂土的利用2001年估计全世界油脂精炼厂产生的脱色废白土达100万t。

这种被认为公害的物质含有多达50%以上的有机物,通常被抛弃于废物堆,或作废渣掩埋,或掺入动物饲料。

废白土富含油脂,无毒,但因其引火自燃性而成公害物。

关注环境及抛弃费用的提高,迫使企业寻找经济地处理这些废物的途径。

白土再生、沥青原料、建筑材料、堆肥及生物燃料均在考虑之中。

有报道利用含油废白土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制得核黄素。

1.4.4 油脂脱臭镏出物的利用脱臭馏出物中的皂化物主要是FFA及甘油酯,不皂化物含有混合生育酚、甾醇、角沙烯、其他微量烃类及分解产物如醛、酮等。

天然VE提取可用分子蒸馏、短程蒸馏、超临界流体浸出及其层析,还有填料塔蒸馏等方法。

若要从含5%左右混合生育酚的馏出物中提纯生育酚,仅靠一系列分子蒸馏则代价太高。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的Eastman Chemical Co.及Henkel Corp和日本的Eisai Co.,Ltd.便可生产天然VE,到1995年ADM 开始生产天然VE,很快EisaiCo.,Ltd.就不再生产,而ADM的供给量占世界一半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