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教师考试必背知识点—回忆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记忆》考点巩固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记忆》考点巩固最新版(二)1、单选题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她)的姓名,但确定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_____。
A : 重现B : 保持C : -回忆D : 再认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记忆过程的三种环节的理解。
【参考答案】D【名师点晴】记忆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其中,识记是记忆的第一个环节,没有识记也就无所谓保持和回忆。
保持是记忆的第二个环节,即对材料进行储存和巩固。
再认或回忆是记忆的第三个环节,是提取头脑中储存的知识、经验,用以解决当前的问题。
再认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的过程。
回忆也叫再现,是指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独立地再现出来的过程。
本题中对儿时伙伴名字的想不起来,但是确定认识,这是一种再认现象。
因此本题选 D。
2、单选题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_____A : 巴甫洛夫B : 艾宾浩斯C : 斯柏林D : 弗洛伊德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常识题比较简单。
3、单选题从记忆内容看,小学低年级阶段占主要地位的记忆类型是_____A : 运动记忆B : 形象记忆C : 情绪记忆D : 语词记忆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在幼儿阶段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言记忆逐渐发展。
4、单选题后继的学习和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_____A : 动机性抑制B : 前摄抑制C : 倒摄抑制D : 痕迹衰退抑制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倒摄抑制的定义。
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5、单选题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_____秒钟。
A : 1~2B : 20~40C : 60~70D : 70~80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有 5~20 秒,最长也不超过 1 分钟。
教师招聘考试必背知识点重点归纳记忆篇

一、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记忆的品质:敏捷性(记忆的速度和效率)持久性(记忆的保持)准确性(记忆的正确和精确)准备性(记忆的提取和应用)二、记忆的分类1、根据信息从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的不同,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2、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3、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程度,可将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4、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记忆的生理机制:巴甫洛夫用暂时神经联系来解释记忆.三、记忆过程及规律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包括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记忆过程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一)识记——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1、分类:(1)有无目的性: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记忆材料的性质和识记方法: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2、识记的规律(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与任务(2)识记的态度和情绪状态(3)活动任务的性质(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5)识记的方法(二)保持与遗忘1、保持及其规律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二环节.规律:(1)保持在数量上的变化:1)表现为识记的内容随着时间的延长进程呈减少的趋势,甚至遗忘。
2)记忆恢复:是指识记某种材料,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的保持量大于识记后即时测得的保持量.(2)保持在质的方面的变化:1)记忆内容中不重要的细节部分趋于消失,主要内容及特征能较好的保持,使记忆内容简洁、概括和合理。
2)记忆内容中的某些特点和线索有选择地被保留下来,同时增添某些特征,使记忆内容成为较易理解的“事物".2、遗忘及其规律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心理过程,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信息加工的观点,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或提取错误。
(1)遗忘的种类:1)按遗忘的时间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2)主动性遗忘和被动性遗忘弗洛伊德提出的“压抑性遗忘”、巴特莱特提出的“创见性遗忘”均属于主动遗忘被动遗忘是指人们因为消退、干扰、腐蚀衰减等原因引起的遗忘。
特殊教育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一、特殊儿童1.特殊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教育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范畴。
2.特殊儿童:广义的理解: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这些差异表现在智力、感官能力、情绪和行为发展、身体或言语等方面。
狭义的理解,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3.残疾儿童:残疾儿童是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又称“缺陷儿童”或“障碍儿童”。
包括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等类型。
4.1978年《沃纳克报告》首次提出“特殊教育需要儿童”这个术语,5.1981年英国将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统称为“特殊教育需要儿童”;二、分类1。
特殊教育的分类,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调查标准将残疾人分为一下七类: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
其中,每类残疾按其程度轻重分为1-4级。
三、个别差异:个别差异包括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1。
个体间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心理特性方面的差异。
2.个体内差异是指同一个体内部在能力发展上的不平衡.个体间差异是人的多样化,个体内差异是人的个性化。
多样化和个性化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3.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每个学生达到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
三、特殊教育1.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2。
特殊教育的对象就是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3。
国家教育部所规定的特殊教育对象主要包括三类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听力残疾以及视力残疾,条件允许的省市将特殊教育对象的范围进行了适度的扩展。
4.我国台湾地区在《特殊教育法》(2001)中规定,特殊教育对象包括身心障碍和资赋优异两类人群,其中身心障碍包括智能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言语障碍、肢体障碍、身体病弱、严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多重障碍、自闭症、发展迟缓以及其他显著障碍等12类。
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

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一、教师专业素养1. 理论基础- 特殊教育法规政策:了解特殊教育相关法规政策,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要求。
- 特殊教育理论:深入研究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论,了解特殊儿童的发展特点和教育需求。
2. 教育心理学- 研究心理学:了解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掌握各种研究困难的心理机制及应对方法。
- 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规律,辅助特殊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3. 教育技术- 特殊教育技术:了解特殊教育领域的常用教育技术和辅助工具,掌握其使用方法和效果评估。
- 教育信息化: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个性化教学和评价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学科知识与能力1. 专业知识- 特殊教育学科:熟悉特殊教育学科的基本概念、分类、评估和教学方法,掌握各种特殊教育学科的专业知识。
- 常见特殊儿童问题:了解常见特殊儿童的教育特点和需求,掌握相应的教育干预措施。
2. 应用能力- 教育评价:掌握各种特殊儿童的评估方法,准确评估其研究能力和发展水平。
- 课程设计:根据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和特点,设计合理的个性化教育方案。
三、教育教学能力1. 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学目标:根据特殊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 教学方法:根据特殊儿童的研究特点和需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法:掌握特殊儿童的评价方法,能够准确评估其研究成果和进步。
- 反馈与指导:及时给予特殊儿童研究成果的反馈和指导,促进其继续研究和发展。
以上是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的重点笔记。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2016年河南特岗教师《教育心理学》第二章重要考点(七)

2016年河南特岗教师《教育心理学》第二章重要考点(七)【记忆概述】一、记忆的概念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它是比感知觉更为复杂的心理现象。
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绪情感、做过的活动及动作等都可能在头脑中留下痕迹,以后还会再认或回忆出来,这就是记忆现象。
二、记忆的品质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
但仅仅以这种记忆品质来评定人的记忆品质的好坏是不全面的,有人记得快,忘得也快。
提高记忆的敏捷性,首先,要明确识记的目的;其次要集中注意。
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忘,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
加强记忆的持久性,首先是要善于把识记的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其次是进行及时和经常性的复习。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它是指对于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和回忆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
记忆的这种品质极为重要,如果缺乏记忆的准确性,那么记忆的其他品质也就没有了价值。
培养记忆的准确性,首先,需须进行认真的识记;其次,在复习时要把相似的材料经常加以比较,防止混淆;后,要把正确识记的事物同仿佛记住的东西区别开,把所见所闻的真实材料与主观的增补臆测区别开来。
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它使人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记忆的这一品质,是上述三种品质的综合体现,而上述三种品质,只有与记忆的准备性结合起来才有价值。
培养记忆的准备性,关键是要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地从记忆仓库中,随时迅速提取所需要的材料。
三、记忆的分类1.根据信息从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的不同,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2.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教师招聘心理学《记忆》

时间
特点
图像0.25-1秒 时间极短、容量相当 大,形象性,易衰退 声像2-4秒 5秒~1分钟
复述
时间无限
时间很短、容量有限 7+2、意识清晰、操 作性强、易受干扰 容量无限,保持时间 长久心理活动的知识 基础
长时记忆
意义编码:表象/语义
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次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 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识记→保持→再认/回忆
记忆
编码→储存→提取
(一)识记
识记具有选择性
1.根据识记的目的性、自觉性及意志努 力的程度,可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 意识记。 (1)无意识记
无意识记也叫不随意识记,是没有明确 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 发生的识记。
“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无意识记的局限性
在德国哥廷根举行的一次国际心理学会正在 进行。突然,一个人仓惶地冲进会场,后面有 一个黑人手持短枪紧追进来。一声枪响,两人 先后逃出会场。从进到出,共20秒钟。这是会 议主持者事先安排的,进出过程都录了像,但 与会的心理学家事前都不知道。会议主席当即 请与会的心理学家写出自己所见该事件的经过。 将上交的20份报告与录像相核对,发现没有一 份报告是完全正确的。其中,有13份报告的错 误在50%以上;只有一份报告的错误少于20%。 黑人明明是光头,只有4份报告说对了。黑人穿 的黑衬衫,有人却说穿的咖啡色的,有人说是 红色的,更有人说是条纹的。
(三)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条件 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 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人们常把内隐记忆和 启动效应作为同等概念使用。 外显记忆: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 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 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招教考试之心理学考点精析:记忆

招教考试之心理学考点精析:记忆一、记忆的概念及基本过程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基本环节。
回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们在人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再认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把它们加以确认的过程。
例题:记忆是通过(),再认或回忆等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A. 复述B. 识记C. 注意D. 保持BD本题考查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故选BD。
二、记忆的分类(一)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1. 形象记忆:以个体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记忆内容的记忆。
2. 情景记忆: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3. 语义记忆: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4. 情绪记忆:个体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5. 动作记忆:个体以过去经历过的身体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记忆内容的记忆。
(二)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分类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三)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分类1. 陈述性记忆:是指一个人对事实性信息的记忆。
例如,人名、地名、名词解释以及定理、定律等。
2. 程序性记忆:指一个人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
(四)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程度分类1. 内隐记忆: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2. 外显记忆: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例题: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记忆。
A. 形象B. 情绪C. 逻辑 D. 动作1. B情绪记忆是个体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一种情绪记忆2. 篮球比赛中,对于如何组织进攻、传球、上篮的记忆属于()。
A. 情景记忆B. 语义记忆C. 陈述性记忆D. 程序性记忆2. D程序性记忆是一种技能记忆,指一个人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
特殊教育考编必背关键考点

特殊教育考编必背关键考点特殊教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涉及到许多关键考点。
了解并背诵这些关键考点将帮助你在特殊教育考编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关键考点:1. 特殊教育法律法规:了解特殊教育法律和法规的基本内容,包括相关政策文件和法律条文。
熟悉法律法规将帮助你理解特殊教育的法律框架和政策导向。
2. 特殊教育评估与诊断:了解不同评估方法和工具,以及如何诊断特殊教育学生的需求和能力。
了解个别教育计划(IEP)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以及评估结果的解读和使用。
3. 特殊教育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特殊教育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身体和智力方面的差异。
了解不同残疾类型和特殊需求对教育干预的影响,以及教育支持和适应策略。
4. 教育干预和支持策略:了解特殊教育中不同的教育干预和支持策略,包括个别化教学、辅助技术、行为管理和社会情感支持等。
了解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来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教育干预策略。
5. 教育资源和服务:了解特殊教育中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包括特殊学校、特教教师、学科专家和志愿者等。
了解如何协调和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和服务,以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需求。
6. 家庭和社区合作:了解特殊教育中家庭和社区的合作,包括如何与家长、社区组织和其他相关机构进行合作。
了解如何建立有效的家庭和社区合作机制,以促进特殊教育学生的发展和融入。
以上是特殊教育考编必背的关键考点。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内容,你将增加在特殊教育领域的知识和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特殊教育法律法规- 特殊教育评估与诊断方法- 特殊教育学生的个体差异研究- 教育干预和支持策略研究- 教育资源和服务的合理利用- 家庭和社区合作模式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教育学科教师考试必备知识点
———回忆篇
1、回归主流提出时间
2、全纳教育提出时间
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发展趋势(3)
4、特殊儿童回归主流教育安置形式(3)
5、特殊儿童整合趋向的特教课程改革方向(3)
6、我国特殊教育对象分类
7、《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8、《残疾人教育条例》
9、《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
10、《所有残疾人儿童教育法》
11、《儿童权利公约》
12、《残疾人权利公约》
13、我国现阶段特殊教育的发展的格局
14、回归主流教育模式(4)
15、描述随班就读
16、随班就读学生入学应考虑的问题
17、随班就读的安置原则
18、特殊教育的对象
19、特殊教育的概念
20、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理念
21、特殊教育的原则(4)
22、特殊教育的意义(5)
23、描述群体差异、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
24、全纳教育的五大原则
25、全纳教育课程
26、全纳教育的支持模式
27、特殊教育过程(4)
28、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的安置形态
29、如何选择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的安置形态
30、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干预的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原则
31、随班就读的优越性和不足之处
32、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33、世界特殊教育发展趋势
34、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内容
35、特殊学校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36、特殊学校课程内容结构安排的依据
37、特殊学校补偿性课程
38、特殊儿童筛查与鉴定的基本项目和方法
39、从事特殊教育的相关服务的人员
40、智力落后
41、超常儿童
42、癫痫
43、学习困难
44、多动症
45、病弱儿童
46、苯丙酮尿症
47、自闭症的行为特点
48、推孟归纳的超常儿童特征
49、资源教室
50、资源教室教学辅导的重点
51、资源教室方案的功能
52、资源教室的教学与服务应符合的性质
53、游戏治疗
54、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特点
55、孤独症儿童的治疗方式
56、导致视觉障碍的原因
57、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表现
58、如何使用代币制进行个别矫正
59、合作学习
60、早期干预
61、家庭早期干预常用的训练计划
62、早期干预的内容
63、我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64、我国第一所聋哑学校
65、中国人自办最早的特殊教育学校
66、第一所公办特校
67、世界第一所聋校
68、世界第一所残疾人高等院校
69、学习困难的鉴别标准
70、智障儿童的个性特征
71、言语障碍
72、语流障碍
73、语言障碍
74、构音障碍
75、失语症
76、语言发展迟缓
77、语言矫治的主要方法
78、语言矫治的指导原则
79、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的职责
80、瀑布式特殊教育服务体系特点
81、听力障碍概念
82、听力障碍分类
83、听力级别
84、听力障碍的鉴别
85、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
86、影响聋生学习语言的不利因素
87、智力残疾分级
88、智力残疾鉴别
89、视力残疾分级
90、视力障碍儿童心理特点
91、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角色
92、教师专业化
93、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熟的标准
94、特殊教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95、特殊教育教师的教育观念
96、特殊教育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
97、特殊教育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98、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99、听力障碍学生随班就读需要的条件100、早期干预的家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