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遇碘变蓝 实验报告
淀粉颗粒碘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淀粉颗粒与碘的反应现象。
2. 了解淀粉的特性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淀粉是一种多糖,由大量葡萄糖分子组成。
在淀粉溶液中,碘分子可以嵌入淀粉的螺旋结构中,形成一种具有特定颜色的复合物。
这种复合物通常呈现蓝色或紫色,可以用来检测淀粉的存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淀粉溶液、碘溶液、蒸馏水、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镜头等。
四、实验步骤1. 取一干净试管,加入适量的淀粉溶液。
2. 使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入几滴碘溶液。
3.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4. 使用显微镜观察淀粉颗粒与碘溶液的反应情况,记录实验现象。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1. 实验现象:向淀粉溶液中滴入碘溶液后,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或紫色。
2. 显微镜观察现象: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淀粉颗粒表面出现蓝色或紫色的复合物。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淀粉与碘溶液反应后,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说明淀粉与碘形成了复合物。
2.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蓝色或紫色复合物,进一步证实了淀粉与碘的反应。
3. 该实验展示了淀粉的特性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检测食品中的淀粉含量来判断食品的成分和质量。
七、实验结论1. 淀粉与碘溶液反应后,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形成蓝色或紫色的复合物。
2. 该实验验证了淀粉的特性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八、实验拓展1. 探究不同浓度碘溶液对淀粉反应的影响。
2. 研究其他物质与淀粉的反应,如碘化钾、碘化钠等。
3. 结合实验原理,设计检测食品中淀粉含量的方法。
九、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避免交叉污染,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操作过程中,小心使用碘溶液,避免接触皮肤和衣物。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实验器材,防止污染。
十、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淀粉与碘溶液的反应现象,了解了淀粉的特性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碘淀粉显色稳定性实验探究

碘淀粉显色稳定性实验探究碘量法为氧化还原滴定法之一,无论是直接碘量法还是间接碘量法,均以淀粉做指示剂,淀粉遇碘(碘液配制:称取13g I2、25g KI,溶解于适量水,加盐酸3滴后稀释至1 L,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标定)显蓝色,反应灵敏,但颜色持续不够稳定,在放置或滴定过程中常出现蓝色变浅以至消失等现象。
为此,笔者从介质类型、酸碱度、温度3方面着手设计系列实验,旨在找出淀粉指示剂稳定显色适宜环境和条件。
1实验操作及现象1.1不同温度下酸性介质对淀粉指示剂显色灵敏性影响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0 mol/L、1mol/L、0.1 mol/L、0.01 mol/L、0.001 mol/L 不同HCl溶液各2mL ,依次加入淀粉显色剂(取可溶性淀粉20 g,冲开水至1L)3滴,碘标准液1滴,分3次在不同温度下观察其颜色及颜色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见表1。
1.2不同温度下碱性介质对淀粉指示剂显色灵敏性影响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 mol/L、0.1 mol/L、0.01 mol/L、0.001 mol/L、0.0001 mol/L不同NaOH溶液各2 mL ,依次加入淀粉显色剂3滴,碘标准液1滴,分3次在不同温度下观察其颜色及颜色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见表2。
1.3不同温度下缓冲介质对淀粉指示剂显色灵敏性影响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HAc—NaAc缓冲溶液、KH2PO4—K2HPO4缓冲溶液、NH4ClbNH3•H2O缓冲溶液各2mL ,依次加入淀粉显色剂3滴,碘标准液1滴,分3次在不同温度下观察其颜色及颜色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见 表3。
1.4不同温度下有机介质对淀粉指示剂显色灵敏性影响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35%乙醇溶液、75%乙醇其溶液、乙醇、苯、四氯化碳各2 mL ,依次加入淀粉显色剂3滴,碘标准液1滴,分3次在不同温度下观察颜色及颜色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见表4。
2讨论分析碘淀粉显色反应可表示为淀粉+碘=蓝色络合物,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探究淀粉遇碘变蓝色

生成 物 的颜色 和 支 链 淀 粉 的 聚合 度 密 切 相 关 , 在
一
合度 和生 成碘 包合 物 的颜色 。 所 以同样 是 淀粉 与 碘 水 的 显 色 反应 , 因淀 粉
配制 方法 、 度不 同 , 能结 果不 一定 就是 蓝色 。 浓 可 学 习习惯 , 提高 学 生 分 析 和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提 供 了条 件 。同 时在一 个个 课题研 究 中发展 了学 生 的 创造 力 。所 以 , 物 探 究 性 实验 能 促 进 学 生科 学 生 素质 的提 高 和个性 的发 展 。
色、 橙色 、 红 、 色到 蓝色 。例 如 , 淡 紫 直链 淀 粉 的聚 合度 是 20~90或 相对 分子 质量 范 围是 30 0— 0 8 20 100 6 00时 , 合 物 的颜 色 是 蓝 色 。分 支 很 多 的支 包
时, 直链 淀粉 呈蓝 色 , 支链 淀粉 呈紫 红 色 。有 的教
合, 淀粉 链 以直径 0 1 m绕成 螺旋 状 , 分子 处 .3p 碘
在 螺旋 的轴 心部位 。淀粉跟 碘 生成 的包合 物 的颜
色, 跟淀 粉 的 聚合 度 或 相 对分 子 质 量 有 关 。在一 定 的聚合 度或 相 对 分 子 质量 范 围 内 , 聚合 度 或 随
相对 分子 质量 的增 加 , 合 物 的颜 色 的变 化 由无 包
长的螺旋 体 , 个 葡 萄糖 单 元 都 仍 有 羟基 暴 露 在 每 螺 旋外 。碘 分 子跟 这 些 羟 基 作用 , 碘分 子 嵌 入 使
淀 粉螺 旋体 的轴 心部 位 。碘跟 淀粉 的这种 作用 叫 做 包合 作用 , 成 物 叫做 包合 物 。在 淀粉 跟 碘 生 生
淀粉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淀粉的基本性质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2. 掌握淀粉的检测方法及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观察淀粉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进一步理解淀粉的化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是植物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
淀粉分子由大量葡萄糖单元通过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
淀粉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分子结构较紧密,支链淀粉分子结构较松散。
淀粉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碘液法、比色法、层析法等。
本实验采用碘液法检测淀粉,利用淀粉与碘液发生蓝色复合物的原理进行检测。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土豆、玉米、面粉、淀粉酶、蒸馏水、碘液等。
2. 试剂:10% NaOH溶液、1% 氢氧化钠溶液、碘液等。
四、实验步骤1. 淀粉提取:取土豆、玉米、面粉各10g,分别加入50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充分提取淀粉。
2. 淀粉检测:(1)取3个试管,分别标记为A、B、C。
(2)向A试管中加入5mL淀粉提取液,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3)向B试管中加入5mL淀粉提取液,加入适量淀粉酶,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4)向C试管中加入5mL淀粉提取液,加入1% 氢氧化钠溶液,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3. 结果观察与记录:(1)记录A、B、C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2)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淀粉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A试管:加入碘液后,溶液呈现蓝色,说明淀粉与碘液发生蓝色复合物。
2. B试管:加入淀粉酶后,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说明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被水解。
3. C试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说明氢氧化钠对淀粉有降解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淀粉在淀粉酶和氢氧化钠的作用下会发生水解,溶液颜色变浅。
六、实验结论1. 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2. 淀粉与碘液发生蓝色复合物,可用来检测淀粉的存在。
3. 淀粉在淀粉酶和氢氧化钠的作用下会发生水解,溶液颜色变浅。
淀粉遇碘变蓝的小实验

淀粉遇碘变蓝的小实验
青少年是社会最可爱,也是最受保护与关注的一撮人。
在他们接受正规教育之前,家长应积极参与他们的科技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更加快乐地发现和探索世界。
淀粉遇碘变蓝这个实验,正是一次不错的科技学习体验和机会。
淀粉是一种天然的多糖,在食品中广泛使用。
在食物中,它可以帮助食物变得更加稠糊浓厚。
此外,它也能在实验室中发挥重要作用。
举个例子,淀粉遇碘会发生化学变化,从而出现发蓝的现象。
淀粉遇碘变蓝的实验,则可以让孩子们亲身经历这种现象,并加深对科学有关知识的理解。
首先,我们可以准备一瓶淀粉溶液和一瓶碘溶液,把它们分别放在显微镜下,让孩子们看到淀粉和碘溶液的状态。
接着,我们可以把碘溶液倒入淀粉溶液中,引发淀粉遇碘变蓝的化学变化。
再加上彩色的背景灯,蓝色的淀粉溶液,将给孩子们带来一场华丽而有趣的实验之旅。
此外,参与者在做实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发现,如加入不同浓度的碘溶液,会有不同颜色的变化等。
这些发现,将从大自然中获得激励,激发孩子们四处畅游,扩大他们的眼界与视野。
总之,做淀粉遇碘变蓝的实验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科技学习体验,它既能增加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是青少年探索家庭生活的绝佳契机。
淀粉遇碘变蓝 实验报告

淀粉遇碘变蓝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地点时间实验目的:证明淀粉遇碘变蓝。
实验器材:淀粉液、碘酒、试管、温水、滴管。
实验步骤:1.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
在其中一只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2.过一会儿,分别往两只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
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地点时间实验目的:证明淀粉遇碘变蓝。
实验器材:淀粉液、碘酒、试管、温水、滴管。
实验步骤:1.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
在其中一只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2.过一会儿,分别往两只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
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地点时间实验目的: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实验器材:烧杯、集气瓶、橡胶管、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1.向集气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澄清石灰水,将橡胶管一段放入集气瓶底部,通过橡胶管向集气瓶底部吹气,观察澄清石灰水的颜色变化。
2.另换一集气瓶,换另一小组成员在吹起再观察。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水变咸了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地点时间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现象。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白糖、奶粉、食用油、高锰酸钾、石子、粉笔末、黏土。
实验步骤:1.取一烧杯接稍多的水,放入半药匙食盐,观察食盐的变化。
用玻璃棒搅拌一会儿,再观察现象。
2.取另一烧杯接水,放入少量高锰酸钾,重复上面的操作,再观察现象。
3.再取一烧杯接水,放入少量粉笔末,观察粉笔末的变化。
用玻璃棒搅拌一会儿,再观察现象。
4.再取一烧杯接水,放入少量粘土,重复上面的操作,再观察现象。
(可放入其他物质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鉴别淀粉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淀粉的性质和特性。
2. 掌握鉴别淀粉的方法和原理。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种子、根茎和果实中。
淀粉遇碘液会呈现蓝色,这是由于淀粉与碘分子形成了一种蓝色的复合物。
因此,通过观察淀粉与碘液反应的颜色变化,可以鉴别物质中是否含有淀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面粉、玉米淀粉、土豆、红薯、花生油、面包、鱼肉、碘液、蒸馏水、试管、滴管、试管架、烧杯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显微镜、酒精灯、加热板、烘箱等。
四、实验步骤1. 取适量面粉、玉米淀粉、土豆、红薯、花生油、面包、鱼肉,分别放入不同的试管中。
2. 用滴管向每个试管中滴加少量碘液。
3. 观察并记录每个试管中物质与碘液反应的颜色变化。
4. 将含有淀粉的物质与不含淀粉的物质进行对比分析。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1. 面粉:滴加碘液后,颜色变蓝。
2. 玉米淀粉:滴加碘液后,颜色变蓝。
3. 土豆:滴加碘液后,颜色变蓝。
4. 红薯:滴加碘液后,颜色变蓝。
5. 花生油:滴加碘液后,颜色不变。
6. 面包:滴加碘液后,颜色变蓝。
7. 鱼肉:滴加碘液后,颜色不变。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1. 通过实验现象可知,面粉、玉米淀粉、土豆、红薯、面包中含有淀粉,而花生油和鱼肉中不含淀粉。
2. 实验结果与淀粉的化学性质相符,即淀粉遇碘液呈现蓝色。
3. 实验过程中,操作应规范,避免污染和误差。
4. 实验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淀粉的提取、应用和改性提供依据。
七、实验总结1. 本实验通过观察淀粉与碘液反应的颜色变化,成功鉴别了面粉、玉米淀粉、土豆、红薯、面包等物质中是否含有淀粉。
2. 实验过程简单易行,操作规范,结果可靠。
3. 本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加深对淀粉性质的理解。
4. 实验结果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第2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淀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淀粉遇碘变蓝--实验报告

淀粉遇碘变蓝--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淀粉分子的化学结构及其与碘的反应性;
2.掌握利用淀粉分子与碘的反应进行检测的方法并能够分析实验结果。
二、实验原理:
淀粉分子由α-D-葡萄糖分子组成的聚合物,用碘水反应最为常见,当淀粉分子与碘
水反应时,碘分子进入淀粉分子分子结构中的螺旋结构,形成了碘化淀粉分子。
碘化淀粉
分子分子中的碘分子导致淀粉分子中形成了蓝色的复合物,所以能够用蓝色检测出淀粉分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试管、滴管、酒精灯和试管夹;
试剂:淀粉溶液、碘水、纯净水。
四、实验步骤:
1.将试管架放在桌子上,然后用试管夹夹住试管;
2.在试管中加入2ml淀粉溶液;
3.加入1~2滴碘水;
4.用滴管从喷雾瓶中滴入1~2滴纯净水;
5.摇晃试管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
淀粉溶液与碘水混合后,出现了蓝紫色的复合物。
六、实验分析:
七、实验存在问题:
1.一些其他的物质比如糖分子,也会与碘水发生反应,形成褐色。
当褐变反应发生时,颜色已经失去了官能的特征,所以不能正常地检测淀粉分子。
2.很小量的淀粉分子也会导致弱的蓝色反应发生,但过量的淀粉分子却会导致溶液变得粘性,使反应变得更加困难。
3.如果反应淀粉溶液时加入过多的碘水,也会导致反应过度,出现浓稠度过大的淀粉膏状团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淀粉遇碘变蓝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地点时间
实验目的:证明淀粉遇碘变蓝。
实验器材:淀粉液、碘酒、试管、温水、滴管。
实验步骤:
1.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
在其中一只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2.过一会儿,分别往两只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
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淀粉遇碘变蓝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地点时间
实验目的:证明淀粉遇碘变蓝。
实验器材:淀粉液、碘酒、试管、温水、滴管。
实验步骤:
1.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
在其中一只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2.过一会儿,分别往两只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
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地点时间
实验目的: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实验器材:烧杯、集气瓶、橡胶管、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向集气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澄清石灰水,将橡胶管一段放入集气瓶底部,通过橡胶管向集气瓶底部吹气,观察澄清石灰水的颜色变化。
2.另换一集气瓶,换另一小组成员在吹起再观察。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水变咸了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地点时间
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现象。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白糖、奶粉、食用油、高锰酸钾、石子、粉笔末、黏土。
实验步骤:
1.取一烧杯接稍多的水,放入半药匙食盐,观察食盐的变化。
用玻璃棒搅拌一会儿,再观察现象。
2.取另一烧杯接水,放入少量高锰酸钾,重复上面的操作,再观察现象。
3.再取一烧杯接水,放入少量粉笔末,观察粉笔末的变化。
用玻璃棒搅拌一会儿,再观察现象。
4.再取一烧杯接水,放入少量粘土,重复上面的操作,再观察现象。
(可放入其他物质观察)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