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计算方法
儿科用药计算公式大全

儿科用药计算公式大全1. 标准剂量法(mg/kg):这是最常用的计算公式,适用于儿童的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
计算公式为:剂量 = 身体重量(kg)× 需要的剂量(mg/kg)2. 表面积法(mg/m²):这种计算方法考虑到了儿童的体表面积与药物的分布和代谢有关。
适用于化疗药物的计算。
计算公式为:剂量 = 表面积(m²)× 需要的剂量(mg/m²)分娩后0天-28天的婴儿:BSA (m²)= 0.0061 × 身长(cm) +0.0128 × 体重(kg) - 0.15293. Clarkson公式(mg):适用于儿童和新生儿的口服用药计算。
计算公式为:剂量 = 单次剂量(mg)× 日剂量(mg/kg)× 体重(kg)4. Young公式(mg):适用于婴儿的口服药物计算。
计算公式为:剂量 = (单次剂量(mg)+年龄(月))/25. Fried公式(mg):适用于预测儿童的肾功能和调整药物剂量。
计算公式为:剂量 = 成人剂量(mg)× (年龄(月)/ 12)^0.756. Allgower公式(mg):适用于静脉输液计算。
计算公式为:剂量 = 静脉输液量(mL)× 浓度(mg/mL)/ 时间(小时)除了以上提到的常用计算公式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用药计算公式,如矫正剂量法(调整剂量以达到治疗效果)、肝肾功能不全下的用药计算等。
需要注意的是,儿科用药计算需要综合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身高、生长发育情况、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
并且,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剂量调整方法和给药途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使用儿科用药计算公式时,应当遵循药物治疗的指导方针,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计算和用药。
总之,准确计算儿科用药剂量对于保证儿童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在使用药物之前,应仔细计算剂量,确保给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儿科用药剂量计算公式

儿科用药剂量计算公式1.体表面积法(BSA法)体表面积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儿科用药剂量计算方法之一,它使用儿童的体表面积(BSA)来估算药物剂量。
体表面积是儿童的身体表面积与体重的关系,通常根据儿童的身高和体重使用下述公式计算:BSA (m²) = (身高(cm) × 体重 (kg)) / 3600根据儿童的体表面积可以通过参考表格获得相应的药物剂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仅有体表面积适宜药物剂量的情况,例如放射治疗。
2.身体质量法(BW法)身体质量法是最常用的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方法,根据儿童的体重来确定药物剂量。
一般可以使用下述公式进行计算:儿童用药剂量=成人用药剂量×(儿童体重/成人体重)这种方法适用于成人和儿童在药物代谢方面差异较小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该法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过量或过少的给药。
3.年龄法(Age法)年龄法是根据儿童的年龄来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它适用于一些儿童特有的药物剂量计算,如各种疫苗的剂量。
在儿科用药剂量计算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需要注意:1.考虑个体差异:儿童在体重、代谢功能、生长发育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在用药剂量计算时需要考虑这些个体差异,避免过量或过少的给药。
2.使用儿科用药参考资料:儿科用药剂量计算时应该参考相关的儿科用药参考资料,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特征选择合适的剂量,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临床监测和调整:儿童的生长发育、代谢速度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监测,根据儿童的临床反应和药物浓度等指标进行剂量的调整。
儿科用药剂量计算是临床儿科医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合理的用药剂量计算对儿童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身高、临床病情等多种因素,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以及合理的剂量,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儿童用药剂量换算

儿童用药剂量换算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按儿童体重计算(1)按儿童体重计算:儿童每次(日)剂量=儿童体重×每次(日)剂量/kg(2)根据成人剂量按儿童体重计算: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70kg对年幼儿剂量偏小,而对年长儿,特别是体重过重儿,剂量偏大。
因此计算剂量时应同时考虑年龄因素,年龄越小所需剂量应相对大些,故常以高限数值计算。
例如:地高辛的口服的饱和量,2岁以下为0.06-0.08mg/kg,2岁以上为0.04-0.06 mg/kg。
这是因为药物代谢与体表面积有关,年龄越小,体表面积相对越大,则用药量相对较多。
较大儿童按体重计算,所得剂量超过成人剂量时,以成人剂量为限。
实际称量的儿童体重,结果准确;根据年龄估算时方法如下:出生时平均体重3kg1-6个月儿童体重(kg)=3(出生时体重)+月龄×0.67-12个月儿童体重(kg)=3(出生时体重)+月龄×0.51岁以上儿童体重(kg)=年龄×2+82.按儿童年龄计算有时只知道成人剂量参数,而不知道每千克体重用量时,可如下:(1)1岁以内的剂量=0.01×(月龄+3)×成人剂量1岁以上的剂量=0.05×(月龄+2)×成人剂量(2)Fried公式:婴儿剂量=月龄×成人量/150(3)Young公式:儿童剂量=年龄×成人量/(年龄+12)3.按体表面积计算(1) 药品说明书按体表面积已推荐儿童用量儿童剂量=儿童体表面积(m2)×每次(日)剂量/ m2(2) 药品说明书未按体表面积推荐儿童用量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表面积(m2)/1.73 m2由于很多生理过程(如基础代谢、肾小球滤过率等)与体表面积的关系比与体重、年龄更为密切,因此按体表面积计算剂量更为合理,适用于各个年龄段,包括新生儿至成年人,即不论任何年龄,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用药剂量是相同的。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新生儿用药剂量应该没有专门的书籍介绍,不过可以参照临床《指南》和药品说明书。
儿童用药有几种计算方法,可以掌握。
方法一:简易快速计算法。
此法适用于药品说明书未规定小儿剂量,或忘记按公斤体重计算的情况。
公式如下:1 岁以内剂量:成人剂量*0.01*(月龄+3)1 岁以上剂量:成人剂量*0.05*(年龄+2)例:成人服痢特灵每次100 毫克(即1 片),8 岁儿童1 次该服多少? 按上式计算:100(毫克)*0.05*(8+2)=50(毫克),即8 岁儿童服痢特灵剂量每次为50 毫克(即半片)。
方法二:根据小儿体重计算。
多数药物已算出每公斤体重,每天或每次的用量,因此根据小儿体重决定用药剂量的方法,目前应用相当广泛。
对于已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实际测得的体重(千克) 计算用药量。
公式如下:小儿剂量= 每公斤每天(或每次) 用药量* 体重(千克)方法三:按公斤折算剂量。
小儿剂量= 成人剂量* 儿童体重/50(即成人平均体重)。
对没有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下列公式推算:婴儿6 月前体重(千克)= 月龄*0.6+37 个月~12 个月体重(千克)= 月龄*0.5+3一周岁以上体重(千克)= 年龄*2+7方法四: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近年来,国外推荐药物按小儿体表面积计算,既适于儿童,也适用于成人,科学性较强。
其计算方法如下:1、体重在30 公斤以下者,其体表现积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0.035+0.1= 体表现积(平方米)。
2、体重在30 公斤以上者,在前公式基础上每增加体重5 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 平方米。
比如30 公斤体重者,体表面积为 1.15 平方米,35 公斤体重者为1.25 平方米,40 公斤体重者为1.35 平方米。
方法五:根据成人剂量折算。
这种计算方法只要知道成人剂量就可以按年龄比例推算出小儿剂量,所以简便易行,但每个小儿的个体生长发育不同,虽是同一年龄,但体重各有差异,这种方法比较粗糙。
儿科用药的计算方法

儿科用药的计算方法儿科用药是指针对儿童临床需求,根据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合理计算给药剂量的过程。
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存在差异,精确计算儿科用药剂量十分重要,以确保药物达到预期疗效并保障患儿的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科用药的计算方法,帮助医务工作者更好地应对儿科用药挑战。
一、根据年龄划分药物剂量1. 婴幼儿期(0-1岁):婴儿期的用药剂量主要根据体重来计算。
常用的公式包括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婴幼儿剂量(mg)或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体表面积修正系数= 婴幼儿剂量(mg)。
另外,有些药物的剂量会根据婴儿的实际出生天数进行调整,如早产儿及新生儿等。
2. 幼儿期(1-3岁):幼儿时期的用药剂量一般是根据体重进行计算的。
可以使用与婴幼儿相同的公式来计算幼儿的给药剂量,即体重(kg)×给药剂量(mg/kg)=幼儿剂量(mg)。
此外,根据儿童年龄和发育情况,不同药物可能具有不同的用药评估方法。
3. 学龄前儿童(3-6岁):在学龄前儿童时期,用药剂量仍是根据体重计算。
常用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学龄前儿童剂量(mg)。
4. 学龄儿童(6-12岁):学龄儿童的用药剂量可以根据体重或体表面积来计算。
计算公式包括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学龄儿童剂量(mg)或体表面积(m²)× 给药剂量(mg/m²)= 学龄儿童剂量(mg)。
在特殊情况下,还需根据儿童的生理和药物代谢特征来调整剂量。
5. 青少年期(12-18岁):青少年期的用药剂量可以采用成人剂量,具体剂量还需考虑患者的生理特点、年龄和发育情况等。
二、根据体表面积调整药物剂量1. 什么是体表面积(BSA)?体表面积是指一个人体的外表面积,根据身高和体重可以计算得出。
计算BSA的公式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有Du Bois' 和Haycock'公式。
小儿药物剂量计算方法公式

小儿药物剂量计算方法公式
小儿药物剂量的计算方法通常使用以下公式:
[剂量(mg)= 体重(kg)\times 儿童剂量(mg/kg)]
其中,体重是指小儿的体重,单位为千克(kg),儿童剂量是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需要确定的每千克体重所需的药物剂量,单位为毫克/千克(mg/kg)。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剂量通常是根据年龄、体表面积或其他因素来确定的,具体的剂量参考可以在药物说明书中找到。
此外,在使用任何药物前应该先咨询医生或药师,以确保正确和安全地计算和使用药物剂量。
1。
儿童用药剂量简易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剂量简易计算方法
在给儿童使用药物时,确定合适的剂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剂量的不准确可能导致药物过量或者过低的效果。
儿童的身体构成、代谢速率以及免疫系统都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因此常规的成人剂量不能直接用于儿童。
下面将介绍几种简单的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方法。
1.按照体重计算:
根据儿童的体重来计算药物剂量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成人用药剂量是指标准的成人用药剂量,儿童体重是指儿童的实际体重。
2.按照年龄计算: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如婴幼儿,因为体重变化较快,用体重计算可能不太准确。
此时,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来计算药物剂量。
一般情况下,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成人用药剂量是指标准的成人用药剂量,儿童年龄是指儿童的实际年龄,a是根据具体药物和儿童年龄来确定的系数。
3.按照体表面积计算: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儿童的体表面积来计算药物剂量。
然后,可以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药物剂量。
一般情况下,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成人用药剂量是指标准的成人用药剂量,儿童体表面积是指儿童的实际体表面积,可以根据上面的公式计算得出。
儿童用药的剂量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的剂量计算方法
根据儿童的年龄计算剂量:
1. 参考剂量法:根据成人的剂量和儿童的年龄,按照一定的比例确
定儿童的剂量。
例如药物成人剂量为1mg/kg,适用于儿童的最小年龄为2岁,可以按照每2岁增加1/12的成人剂量进行计算。
2.孔子法:根据儿童的年龄将儿童的体重估算为成人体重的n倍,然
后按照成人的剂量计算儿童的剂量。
常用的孔子法系数有1/2(新生儿)、1/3(1岁)、1/4(2岁)等。
根据儿童的体重计算剂量:
1. 体重法:根据儿童的体重(通常以kg为单位),按照一定的剂量
-体重比例计算儿童的剂量。
例如药物的剂量为10mg/kg,当儿童体重为
20kg时,计算得到的剂量为200mg。
2. 布罗潘亨肉毒杆菌法(Broslow法):布罗潘亨肉毒杆菌法是儿
科用药中常用的剂量计算方法,根据儿童的体重和身高,结合儿童的年龄
和性别,使用一套颜色编码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剂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急救
过程中需要迅速计算儿童剂量的情况。
其他考虑因素:
1.成长发育: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代谢、肝脏和肾脏功能都处于
发育阶段,因此需要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来调整剂量。
2.病情严重程度:对于病情较重的儿童,可能需要给予较高的剂量,
但同时要注意不要超过安全剂量。
3.药物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在儿童的体内代谢速度较慢,可能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剂量的调整。
需要指出的是,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同时要特别注意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因此,在给儿童用药时应尽可能选择合适的剂型,避免给儿童带来不必要的药物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用药计算方法
1、根据小儿体重计算
多数药物已算出每公斤体重,换天或每次的用量,因此根据小儿体重决定用药剂量的方法,目前应用相当广泛。
对于已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实际测得的体重(千克)计算用药量:按公斤折算剂量公式:小儿剂量=每公斤每天(或每次)用药量*体重(千克)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50(即成人平均体重)对没有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下列公式推算:婴儿6月前体重(千克)=月龄*0.6+37个月~12个月体重(千克)=月龄*0.5十3一周岁以上体重(千克)=年龄x2+7
2、简易快速计算法
此法适用于药品说明书未规定小儿剂量,或忘记按公斤体重计算的剂量。
公式如下:1岁以内剂量:成人剂量×0.01×(月龄+3)1岁以上剂量:成人剂量×0.05×(月龄+2)例:成人服痢特灵每次100毫克(即1片),8岁儿童1次该服多少?按上式计算:100(毫克)×0.05×(8+2)=50(毫克)。
即8岁儿童服痢特灵剂量每次为50毫克(即半片)。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近年来,国外推荐药物按小儿体表面积计算,既适于儿童,也适用于成人,科学性较强。
其计算方法如下:
①体重在30公斤以下者,其体表现积计算公式为:
体重(公斤)×0.035+0.1=体表现积(平方米)。
②体重在30公斤以上者,在前公式基础上每增加体重5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平方米。
比如30公斤体重者,体表面积为1.15平方米,35公斤体重者为1.25平方米,40公斤体重者为1.35平方米。
4、根据成人剂量折算
这种计算方法只要知道成人剂量就可以按年龄比例推算出小儿剂量,所以简便易行,但每个小儿的个体生长发育不同,虽是同一年龄,但体重各有差异,这种方法比较粗糙:小儿年龄相当于成人用量的比例
出生~1月1/18~1/14
1月~6月1/14~1/7
6月~1岁1/7~1/5
1岁~2岁1/5~1/4
2岁~4岁1/4~1/3
4岁~6岁1/3~2/5
6岁~9岁2/5~1/2
9岁~14岁1/2~2/3
14岁~18岁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