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模具型腔表面标准-01

合集下载

塑胶模具型腔面抛光标准

塑胶模具型腔面抛光标准

D3
3.各国模具表面粗糙度标准及加工方法对照见 Q/TKM 4《注塑模具技术标准》 附录 E 。
4.通用模具表面粗糙度最低要求参照 Q/TKM 4《注塑模具技术标准》第 6 章 附表五:模具表
面粗糙度。
本标准生效日期为:
制定: 日期:
——版本所有
第1页共1页
模具工程标准
标准名称:模具型腔面抛光标准
文件编号: 版 本 号:
本公司采用美国 SPI 标准(即 SPI AR-106 Mold Finish Guide)作为模具型腔面抛光标准, SPI 为 Society of the Plastics Industry 美国塑胶工业协会的缩写。
一.范围
本标准参照 SPI 标准规定了模具型腔表面 12 级不同类型、对应使用的表面处理材料及对应
0.5 -1.0
A1
#2
1200 号钻石膏(#15 钻石膏)
1.0-2.0
A3
#3
320 号砂纸
7.0 - 7.5
B3
#4
280 号油石
12.0 - 15.0
C3Leabharlann #5(干喷)240 号砂 (5"@ 100 psi)
26.0 - 32.0
D2
#6
(干喷)24 号砂 (3"@ 100 psi)
160.0 - 190.0
平均粗糙度和通用模具表面粗糙度要求,适用于注塑模具的设计、制造及验收。
二.引用标准
Q/TKM 4 注塑模具技术标准
三.模具型腔面抛光等级
1.SPI AR-106 标准将模具型腔表面分为 12 种不同等级,见表一。SPI AR-106 标准样块是 使用厚度 3/8 英寸直径 1 英寸的 H13 钢料,在圆形平面上用表一所列的表面处理材料加工而成。

模具零件公差标准及表面粗糙度规范

模具零件公差标准及表面粗糙度规范

模具零件公差标准及表面粗糙度规范————————————————————————————————作者: ————————————————————————————————日期:ﻩ文件類別三階文件生效日期模具零件公差標准及表面粗糙度規范會簽部門部門名稱簽認部門名稱簽認□ 工程中心□烤漆□ 總管理處□組立□ 品客□資材□ 業務□采購□ 生技□ 稽核室□ 塑膠□ 研發□ 塑模□ 沖壓□ 沖模核准管理者代表審核經辦主管制定版次變更履歷頁次/章節發行日期修訂前修訂后二增加拋光等級與放電深度規范4、5頁附錄二.模具零件公差標准及表面粗糙度規范一.公差對照表零件類型尺寸類型公差規格尺寸類型公差規格尺寸類型公差規格模板開框尺寸0~300MM+0.02 -0.02開框尺寸301~570MM+0.03-0.03開框深度-0-0.05深度垂直度100:0.03長寬垂直度100:0.01輔助定位器開框+0.0 2+0斜導柱裝配孔+0.04+0.02拉料針與剝料板配合孔+0.02+0.01頂針沉頭+0.03+0有斜頂結構的模板公模板厚+0.0 5+0下頂針板厚+0.05+0模腳高度+0.05+0有熱澆道的模板母模板厚+0.05+0流道托板厚-0-0.05模仁長寬尺寸0~300MM+0.03+0長寬尺寸301~570MM+0.1+0模仁厚度+0.3 +0.1模仁靠破凹面+0.015+0模仁靠破凸面-0-0.015入子長寬尺寸-0-0.01模仁插破凹面+0.015+0模仁插破凸面-0-0.015頂針孔+0.0 2+0.01入子孔+0.02+0.01斜頂孔+0.02+0.01滑塊T扣高度-0.02-0.04壓條寬度-0.0 2-0.03斜頂斜頂本體尺寸-0-0.01T扣高度-0.01-0.02耐磨板耐磨板長寬-0.2-0.3耐磨板高度+0. 1+0.05滑塊束塊定位段長寬-0.04-0.02高度尺寸+0.6+0.5斜頂導板斜頂導板長寬-0-0.02高度尺寸-0.0 5-0.1斜頂孔+0.02+0.01斜頂滑座斜頂滑座長寬-0.02-0.04高度尺寸+0.2+0.1T槽高度+0.02+0.01拉杆,頂針,螺絲過孔直徑+0.1-0.1x. +0.025-0.025 x.°+0.5°-0.5°.x +0.10-0.10 .x°+0.1°-0.1°.xx +0.01-0.01 .xx°+0.05°-0.05°.xxx +0.005-0.005二.零件表面粗造度遵照以下表面粗糙度要求,詳細要求見圖面說明:零件類型表面類型表面粗造度表面類型表面粗造度表面類型表面粗造度模板模胚外有面3.2a開框3.2a 過孔6.3a鉸孔 1.6a模仁外六面 1.6a 型腔面 1.6a 靠破,插破面 3.2a頂針孔 1.6a 入子孔3.2a 斜頂孔 1.6a 滑塊滑配面0.8a型腔面1.6a 其它面 3.2a斜頂滑配面0.8a 型腔面1.6a 其它面 3.2a耐磨板滑配面0.8a 其它面3.2a束塊熱處理零件表面0.8a非熱處理零件表面3.2a放電深度與拋光對照表:項目參數對比拋光等級200#400#600# 800# 1000# 1200# 1500# 鏡面放電要求27 27 24 24 21 211812或鏡面放電三.模具型腔拋光規范零件分類(表面要求及產品材質)注釋拋光要求備註客戶要求依圖面依圖面其余依以下標准外觀面一級外觀面產品最外層面,觸摸面,噴漆面1000#~1200#熱處理材料可采用更高拋光等級二級外觀面內裝件表面、翻轉面、滑配面600#~1000#內裝面一級內裝面通風面、需拆裝之零件內面400#~800#導風管采用高的拋光等級二級內裝面非以上規定不超過200# 以去除刀紋或放電紋為准透明類需透光之表面1200#以上拋亮面預硬鋼不可超過1200# 玻纖類含玻纖材料的模面最低要求1000#Rib 所有加強筋600#~1000#根據RIB的深度而定咬花需咬花的模面最低要求600#,比對備注欄咬花與拋光級別對照表TEXTURE DEEP. 拋光MT11000 0.01 1000#MT11010 0.025 600#MT11020 0.038 600#MT11030 0.051 800#MT11040 0.076 1000#MT11050 0.114 1000# 鏡面客戶要求3000#以上流道進膠系統800#~1200#流道越小拋光等級越高800600120150200鏡四.零件標注范例:1.斜梢標注規范70``1范例一范例二范例三2.斜頂導板標注規范3.耐磨板標注規范4.斜頂滑座標注規范5.斜梢連接杆標注規范6.斜梢頂杆標注規范圓形頂杆方形頂杆7.頂針類標注規范圖1司笥圖2扁頂針R1圖3 直身頂針圖4 頂杆圖5 頂塊8.中央導軌標注規范(1)中央導軌兩面加有斜度形式(2)中央導軌兩面成直邊形式9.滑塊座標注規范圖1圖210.壓條標注規范(1)普通壓條的標注規范(2)”7”字形壓條的標注規范11.滑塊束塊標注規范圖1圖2圖312.斜撐梢標注規范圖1拔杆圖2 斜撐梢五.裝配孔加工公差范例:1. 頂針類適用圖1 直身頂針孔圖2 有托頂針孔圖2扁頂針孔2.鑲針適用3.日期章組件適用4.TS排氣元件適用5.斜導柱適用圖圖2 螺絲安裝型斜導柱適用圖3 方形斜導柱適用6.楔緊塊適用圖1 帶肩型楔緊塊適用圖2 嵌入型楔緊塊適用7.帶斜導柱孔型斜楔適用圖1圖2圖38.滑塊壓條適用圖1無導槽型壓條適用圖2導槽型壓條適用(導槽高5~8mm)圖2導槽型壓條適用(導槽高15mm)9.滑塊導軌適用圖1 中心導軌適用圖2 雙導槽型導軌適用10.澆口套適用圖1 螺栓型澆口套適用圖2 JIS_A型澆口套適用圖3螺栓型錐面澆口套適用11.拉料銷適用圖1圖2 12.精定位適用圖1錐面精定位銷組件適用圖2 錐面精定位塊組件適用圖3精定位塊組件適用。

模具技术标准

模具技术标准

----------------有限公司模具技术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注塑模具的设计公差要求、零件的枝术要求、总装技术要求、验收规则和标记、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注塑模的设计、制造和验收。

一:注塑模具的收缩率-1.收缩率系指塑胶制品冷却固化经脱模成形后,其尺寸与原模具尺寸间之误差百分比,可依ASTM D955方法测得。

在塑胶模具设计时,须先考虑收缩率,以免造成成品尺寸的误差,导致成品不良。

以下列举几项常用塑胶原料之收缩率比较。

热塑性塑料2.收缩率与塑料的材质,填充剂,产品壁厚,塑机料温、模温、保压压力、保压时间,模具进胶位置、进胶数量、进胶形式,冷却效果等有关。

常用塑料在壁厚为2.5mm时, 参考值二: 产品的公差要求模具制造时会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对产品的关键尺寸给予公差要求以满足塑胶制品的公差要求。

本公司设计时是以下表所示的公差标准执行。

根据本公司对空调壳体配合间隙及公差标准的执行。

三: 模具的总体要求参考模具协会的标准,本公司依照以下要求。

大量生产模(250,000— 1,000,000模或以上),具体要求如下:1.要有详细模具结构图。

2.精确的散件图。

3. 用Mold-flow软件模拟模具注塑过程、注射分析、压力分布及温度分布,以确定最好的入水位置、流道尺寸、疏气位置等。

4.模胚的A、B板及通腔背板均用28Hrc硬度的钢材;(内采用镶嵌模腔)。

5.上、下模及镶件使用硬度为48Hrc或以上的钢料,所有移动的零件应使用硬钢,而且必须有限位及定位锁。

6.模具尽可能自动断水口。

如可能,尽量使用潜水、细水口、香蕉型水口、并要考虑热流道的可行性。

7.模具设计应具备最大限度的冷却,上、下模肉高温度点应该个别地冷却。

8.顶出方法应尽可能使流道与产品自动掉下,避免运用多次顶出方法。

9.模具应能够全自动生产,大的零件应能够轻松取出。

10.顶针板必须有导向柱,顶出限位,以及模具支撑柱。

11.安装浇口定位环应与塑机尺寸匹配12.非天侧处有油缸装置,必须有油缸立柱。

模具制作标准(精)

模具制作标准(精)

模具制作标准目的:为使模具制作及维修作业能降低成本, 缩短模具制作周期, 确保模具寿命,保证产品品质。

一、制作模具编号:1、必须在模具外恻上方雕刻或锻打模具编号,字体要求整套模具字高统一。

2、每块模板均须用字码打上模具编号,且方向统一。

3、模具所有螺丝、吊圈孔及模具部件都必须是公制规格,而附加模具配件必须是标准规格,禁止自行土制。

二、基准位:1、每套模具必须在 B 板和动模板(以动模板为参照俯视图视角的右下方做上记号以示基准,以便模具后续维修。

三、码模槽:1、非工字模胚均需在前后模铣出码模槽,具体尺寸根据模具大小设计而定。

四、顶柱孔:1、动模必须开有足够大的顶柱孔,根据模具配比的机台,比实际顶柱的尺寸大直径 10-20MM (除真空模具。

2、小型且中心进浇模具只需中间开一个顶柱孔,中型模具必须开三个以上顶柱孔以保持顶出平衡。

五、复位机构装置:当顶针(丝筒与行位顶出装置干涉时,必须在模具上设有先复位装置, 不谨靠弹簧使顶针板复位, 以免弹簧日后失效,行位(抽芯与顶针(丝筒相碰撞。

六、顶针动作:1、应考虑模具在任何场合顶针都能可靠的顶出产品, 并在合模前顶针不与模具的任何配件相干涉地复位。

2、顶出时产品不能有任何超出产品要求的变形, 迅速顶出痕迹不影响产品表面质量。

3、顶出应平衡很顺, 不可出现顶出倾斜现象及顶出有杂音的产生。

七、行位动作:1、滑块行位动作应顺滑, 保证产品不得有拉变形现象, 不可出现卡死动作,不均匀松动等现象。

2、大滑块滑动部位应开油槽3、在表面要求较高和壁厚较厚的铸件且有强度要求的产品, 滑块上应设有冷却水路。

4、当滑块滑动行程过长时, 必须在模座上增长导向, 通常滑动部位做到宽度的1.5倍左右为宜,抽芯时滑块在导向槽的部分,要有滑块滑动部位的 2/3在导向滑槽内。

5、斜导柱与导柱孔的配合间隙必须留有 0.2MM 以上,禁止非间隙配合。

6、斜导柱的角度小于滑块锲紧面 2度, 大滑块的锲尽紧块须伸入下模 15-20MM 以斜度面互锁反压。

模具制造基本要求及检验标准

模具制造基本要求及检验标准

模具制造基本要求及查验标准1 2 34 56 7 8冷却水嘴凹进模架表面0~2mm,底孔 C1×45°,避空孔平底并外沿× 45°,倒角平均一致。

水嘴及堵头一律攻牙机进行加工,配装水嘴切合要求。

冷却水嘴出入标志,在进水 IN、出水 OUT 后加次序号,如 IN1 、OUT1 。

同攻牙同步进行。

(铣床组加工)冷却水标志字符大写,地点在水嘴正下方(参照尺寸10mm 处),笔迹清楚、雅观、齐整、间距平均。

模具底部水嘴没有沉入模板时,下方加小模脚保护。

支撑柱超出模脚参照(附表),锁在固定板上加工。

模架规格200~300300~ 450450~ 600600~800支 2 个~~~~撑 4 个~~~柱 6 个0~~个8 个~~数10 个以上~螺丝沉孔底面为平面。

斜顶面低于型芯面~。

(除碰穿之外)斜顶与斜顶座的配合(详见图)9顶出距离用限位块进行限位,底面须平坦,不可以用螺丝取代。

10复位弹簧安装孔底面为平底,安装孔直径比弹簧直径大3~4mm,上下内孔倒角;11滑块、抽芯要有行程限位。

12大滑块下边有耐磨板,比大面超出,且加油槽。

(见草图)13滑块及压块上有耐磨板,表面超出~,上边加油槽。

14滑块斜导柱孔比斜导柱大 1~1.5 mm,并倒角~ 2.0 mm。

15顶针上下串动一定在 ~0.03 mm,顶面平型芯面 CNC 加工。

16顶针孔与顶针的配合空隙小于 0.01 mm。

(以一个手指顺畅推入为限 )17顶针孔封胶段长度在 15mm~ 40mm 之间。

(详见图表)顶针Φ d(mm)以下2~5~68~ 1216封胶段长度( mm)152025304018若顶针上加倒钩,倒钩的方向(加定位)要保持一致并向下,而且倒钩易于从制品上零落。

19全部非成型孔(顶针孔、螺丝孔)边缘 C(~ 1)× 45° ,倒角平均一致。

20油路、水道内的铁屑功牙后立刻清理洁净。

模具质量检验标准及规定

模具质量检验标准及规定

模具质量检查原则及规定为保证生产流程旳流畅性,安全快捷旳完毕模具生产任务,到达本厂质量规定,完毕厂部生产任务,特制定如下有关原则及惩罚规定:一、锯床:1、下料工在动工前必须检查棒料外径,钢材表面与否有裂纹,凸凹不平等缺陷。

2、锯料材不得倾斜,斜角不得不小于1mm,加工余量为2.5-3.0,达不到规定者,惩罚3元/件。

二、车床:1、粗车材料达不到图纸规定旳,要及时更换材料或退还。

粗车外圆时要检查表面与否有裂纹。

2、车工在加工外圆淬火前必须按图纸尺寸留余量0.2-0.4mm,厚度尺寸按上下模组合留0.5-0.7mm余量给后工序加工,所有倒角部位必须按图纸规定倒角。

3、后止口粗车时不能有直角、尖角,必须R角过渡。

4、车好后旳模具一定要自检,导致模具厚薄,超过公差范围旳,惩罚3元/件。

尤其严重旳按原规则惩罚。

5、精车,止口配合要精确;由其他工种导致要返修旳,必须及时返修,不得推诿。

(返修量大/多旳可由厂部予以一定赔偿);精车外圆要及时,以配合发送模具,迟延时间旳要惩罚5元/件。

三、划线:1、划线工必须根据图纸对后工序需要加工旳线条、线段及廓形必须精确清晰划出来,洋冲位置必须在线中间,洋冲眼不要太大,线形廓形误差和对称度必须保证在正负0.2mm内。

2、字码要精确、清晰、整洁,工艺孔中心位置要精确。

违反惩罚5元/件。

3、图纸有问题找设计处理。

四、钻床:钻分流孔角度一定要准,孔要尽量够大。

控制好定位销深度±0.5。

五、铣床(CNC):1、上模精铣时,注意与否要铣下空刀和下空刀深浅,高度。

2、桥位与公头旳角度位置与否合理。

如有疑问找设计沟通。

3、控制下模焊合室深浅和筋位防弹变量旳深浅(约50C);阻流块避空位一定不能不小于50C~0.8mm,需直角(微圆弧)。

4、下模焊合室角部圆弧不能太大,接入要顺畅,不能凸起太大。

5、模具上下模粗铣偏心在0.2mm之内。

六、平面磨1、必须保证工件旳平面度、垂直度、光洁以及两端面平行度,粗糙度求到达0.6。

模具零件公差标准及表面粗糙度规范

模具零件公差标准及表面粗糙度规范

附錄二.模具零件公差標准及表面粗糙度規范一.公差對照表二.零件表面粗造度遵照以下表面粗糙度要求,詳細要求見圖面說明:束塊熱處理零件表面0.8a非熱處理零件表面3.2a放電深度與拋光對照表:項目參數對比拋光等級200#400#600#800#1000#1200#1500#鏡面放電要求2727242421211812或鏡面放電三.模具型腔拋光規范零件分類(表面要求及產品材質)注釋拋光要求備註客戶要求依圖面依圖面其余依以下標准外觀面一級外觀面產品最外層面,觸摸面,噴漆面1000#~1200#熱處理材料可采用更高拋光等級二級外觀面內裝件表面、翻轉面、滑配面600#~1000#內裝面一級內裝面通風面、需拆裝之零件內面400#~800#導風管采用高的拋光等級二級內裝面非以上規定 不超過200# 以去除刀紋或放電紋為准 透明類 需透光之表面 1200#以上拋亮面 預硬鋼不可超過1200#玻纖類 含玻纖材料的模面 最低要求1000#Rib所有加強筋600#~1000#根據RIB 的深度而定咬花 需咬花的模面最低要求600#,比對備注欄咬花與拋光級別對照表 TEXTUREDEEP. 拋光 MT11000 0.01 1000# MT11010 0.025 600# MT11020 0.038 600# MT11030 0.051 800# MT11040 0.076 1000# MT110500.1141000#鏡面 客戶要求 3000#以上流道進膠系統800#~1200#流道越小拋光等級越高四.零件標注范例: 1.斜梢標注規范800# 600# 1200# 1500# 2000#鏡面70``1范例一范例二范例三2.斜頂導板標注規范3.耐磨板標注規范4.斜頂滑座標注規范5.斜梢連接杆標注規范6.斜梢頂杆標注規范圓形頂杆方形頂杆7.頂針類標注規范圖1司笥圖2扁頂針圖3 直身頂針圖4 頂杆圖5 頂塊8.中央導軌標注規范(1) 中央導軌兩面加有斜度形式 (2) 中央導軌兩面成直邊形式9.滑塊座標注規范圖1圖210.壓條標注規范(1)普通壓條的標注規范(2)”7”字形壓條的標注規范11.滑塊束塊標注規范圖1 圖212.斜撐梢標注規范圖1 拔杆圖2 斜撐梢五.裝配孔加工公差范例:1. 頂針類適用圖1 直身頂針孔圖2 有托頂針孔圖2 扁頂針孔 2.鑲針適用3.日期章組件適用4.TS排氣元件適用5.斜導柱適用圖2 螺絲安裝型斜導柱適用圖3 方形斜導柱適用6.楔緊塊適用圖1圖1 帶肩型楔緊塊適用圖2 嵌入型楔緊塊適用7. 帶斜導柱孔型斜楔適用圖1圖2圖38.滑塊壓條適用圖1 無導槽型壓條適用圖2導槽型壓條適用(導槽高5~8mm)圖2導槽型壓條適用(導槽高15mm)9.滑塊導軌適用圖1 中心導軌適用圖2 雙導槽型導軌適用 10.澆口套適用圖1 螺栓型澆口套適用圖2 JIS_A型澆口套適用圖3 螺栓型錐面澆口套適用11.拉料銷適用圖1 圖2 12.精定位適用圖1 錐面精定位銷組件適用圖2 錐面精定位塊組件適用 圖3精定位塊組件適用(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模具外观标准

模具外观标准
XX五金塑胶有限公司
模胚标准
一、模胚的一般要求 a)所有模板必须倒角,倒角尺寸一般为0.100"X0.100"(2.5mmX2.5mm)。 b)一般情况下,要求A、B板之间留0.040"(1 mm)间隙(客人要求不留除外)
板 B 板
.040
c)四支边钉必须有一支偏心1/16"(2mm)(TWO-SHOT模除外)。 d)对TWO-SHOT模,模胚要求非常高,在定做模胚时必须作特别要求,四支钉不可以 做偏心、直身锁的位置要求也特别严格,并且上下模都要做定位圈,下模定位圈 必须样于模胚中心。 e)模胚顶面要打"TOP"标记,每块模板要编号,基准角要打"O"标记,字唛高度一般 为3/8"(或10 mm)。 f)模板的外形尺寸及厚度必须按标准,美制模参照DME,公制模参照龙记。美国模 不允许用工字模胚,公制模大于2530时,用直身模胚(客人要求做工字除外)。 g)模胚外形要求最少四个面(两个基准面及上、下底面)成90度。对高精度及脱螺 纹模,必须是六个面都成90度,且每块板之间必须有定位。 h)模胚上各块板之间必须有撬模坑,尺寸一般为1-1/4 "X1-1/4"(30X30),深度为 3/16"(5mm)。 j)在与TOP面相反的一面有装置 凸出模具之外时,必须有模胚上画撑头加以保护。 二、针板导柱及中托司(EJECTOR GUIDE SYSTEM)。 a)模具长度大于10 "(250mm),以及有司筒、斜顶、扁顶的模具,必须加针板导柱。 有模具长度大于32"(800mm)时,要用六条针板导柱。一般情况下,顶针板导柱不需 要插入下模板中,具体装配尺寸如下图。
收货日期:
不合格原因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0.012
0.05
13
0.025
0.1
A-2
0.025-0.05
#6钻石膏
光洁度较低,没有砂纸纹
12
0.05
0.2
A-3
0.05-0.08
#15钻石膏
光洁度低,没有砂纸纹
11
0.1
0.4
B-1
0.05-0.08
#600砂纸
没有光亮度,有轻微#600砂纸纹
B-2
0.1-0.125
#400砂纸
没有光亮度,有轻微#400砂纸纹
1.6
6.3
对于有EDM纹的表面抛光至A-1镜面的抛光过程为:先进行#320的油石去除火花纹,再使用#320砂纸去除油石纹,再采用#600砂纸交叉去除上一道砂纸纹,完成后再采用#1000砂纸进行交叉抛光去除上一道砂纸纹,然后采用#1200砂纸交叉抛光却除上一道砂纸纹,再采用#1500砂纸抛光去除上一道砂纸纹,最好再采用#2000砂纸抛光去除上一道砂纸纹。最后采用#15钻石膏用羊毛头第一次上光,再采用#6钻石膏用羊毛头第二次上光,最后采用#1钻石膏用羊毛头第三次上光从而达到抛光要求。
6
3.2
12.5
5
6.3
25
4
12.5
50
3
25
100
2
50
200
1
100
400
图10-1
10.2纹路标准
10.2.1模具上纹的标准主要分为三大类:火花纹;皮纹;喷砂纹。
10.2.1.1火花纹为模具型腔经过电极电脉冲加工腐蚀形成的一种纹。
10.2.1.2皮纹为采用化学药物对模具型腔腐蚀形成的一种纹。
第十章、模具型腔表面标准:
10.1抛光标准
所有模具抛光要求统一为新版SPI标准,该标准为美制标准,图10-1为抛光等级同国标粗糙度对照表。(μ代表微米,为0.001毫米)
抛光等级(SPI)
对应表面粗糙度值(μ)
抛光介质
光度描述
国标粗糙度等级
粗糙度Ra(μ)
光洁度Rz
A-1
0-0.025
#3钻石膏
光洁度非常高,镜面效果
10.3.2镀钛是采用高温将离子形式的金属渗透至工件表面内的一种工艺,可以增强工件的表面硬度及耐磨性能,且镀层的为渗入形式,镀层不会脱落。如图10-2所示。如工件需进行镀钛处理必须在工件加工前同供应商确认工件的热处理工艺。
产品名称
涂层材料
表面硬度
磨擦系数
最大适用温度
涂层颜色
BALINITA
TIN氮化钛
10.2.1.3喷砂纹为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将砂粒(喷丸玻璃珠、铜矿砂、石英砂、金刚砂、铁砂、海砂)高速喷射到工件表面产生冲击和切削作用从而形成的一种纹。
10.3涂层标准
10.3.1电镀是借助直流电的作用,使电解液内的金属离子解析后附着到工件上的一种工艺,可以增强工件的表面硬度,但镀层容易从工件上脱落。
10
0.2
0.8
B-3
0.225-0.25
#320砂纸
没有光亮度,有轻微#320砂纸纹
9
0.4
1.6
C-1
0.25-0
C-2
0.63-0.71
#400油石
没有加工痕迹,有较细油石纹
8
0.8
3.2
C-3
0.965-1.05
#320油石
没有加工痕迹,有细油石纹
7
2300(HV)
0.4
600℃
金黄色
图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