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林泳海著)

合集下载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7021080)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揭示有关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中的心理规律,并基于此提供给学生有效开展幼儿园教学的基本思路和理论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在把握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掌握幼儿园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和技能,熟悉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和日常教研的基本思路,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发展观和学习观,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课堂教学与研讨,使学生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开展所遵循的主要心理学依据和基本教学原则,了解当前学前教育实践的主要发展趋势和主要研究成果,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态度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64课程总学分:4三、适用专业及年级本课程适用于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含少儿推拿保健方向)三年级学生。

四、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全面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并为理解当前主要的学前教育理念提供相关基础,初步掌握学前儿童的教育方法,并能学习运用所学理论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教学要求:(一)知识目标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理解并掌握有关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二)能力目标熟悉相关重要的教学原理和理念,能运用相关知识对教学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围绕特定的儿童发展目标进行相关教学设计(三)德育目标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指向很强的专业课程,要求学生能在教学中按照教学大纲,掌握每章节的重点与难点知识,针对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未来趋势,形成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专业情感与态度。

五、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主要内容:1.幼儿学习与幼儿教学的联系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历史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幼儿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幼儿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a
12
3-2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幼儿自身的发展与心理健康 二、家庭环境与幼儿心理健康 三、幼儿园环境与幼儿心理健康
(一)幼儿园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几个因素 的主要体现
(二)受幼儿欢迎的老师具有的特征
四、社会环境与幼儿心理健康
a
13
3-3 妨碍幼儿心理健康的十种偏向
1、缺乏抚爱 3、儿权社会 5、过分苛求 7、角色混乱 9、欲求挫折
一、遗传和生理成熟
(一)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二)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个别差异提供了
最初的可能性 (三)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心理发展
二、环境
(一)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二)环境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三、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
a
9
2-4 教育与幼儿心理发展
1、心理活动从简单具体不断向复杂、概括发展
2、心理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3、心理活动从笼统向分化发展
4、心理活动从零乱到形成体系
二、心里发展的性质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三、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划分
a
7
2-2 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幼儿的言语发展
1、词汇的发展 2、语法的掌握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a
3
1-2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作用
1.理论作用 2.实践作用
二、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提高幼儿教育效能 (三)提高教师素质
a
4

《幼儿教育心理学》(林泳海著)

《幼儿教育心理学》(林泳海著)

《幼儿教育心理学》(林泳海著)《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本由林泳海所著的教育心理学专著。

本书详细介绍了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应用,并深入探讨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特点与原因。

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与幼儿教育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幼儿。

本书共分为八个主要章节,分别是:认识幼儿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儿童认知发展的心理过程、儿童的情感与社会发展、发展障碍及其教育对策、儿童的性别与性心理发展、游戏与儿童发展、如何应对儿童心理问题。

下面将对每个章节进行简要的概述。

第一章是《认识幼儿教育心理学》。

此章介绍了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通过该章的学习,读者可以对幼儿教育心理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二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该章介绍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以及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读者将会了解到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第三章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心理过程》。

本章深入讨论了儿童的认知发展,并介绍了关于儿童思维、语言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心理过程。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并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指导。

第四章是《儿童的情感与社会发展》。

该章讨论了儿童情感的发展及其对社会交往的影响。

读者将会了解到儿童情感发展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如何帮助儿童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第五章是《发展障碍及其教育对策》。

本章主要介绍了儿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障碍,如智力发展障碍、学习障碍以及情绪障碍等。

同时,还提供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和干预措施,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第六章是《儿童的性别与性心理发展》。

此章介绍了儿童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角色的形成过程,以及性别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读者将会了解到性别差异的心理背景,并了解如何在教育中促进儿童性别角色的健康发展。

第七章是《游戏与儿童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3. 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4. 培养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关注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2.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和规律,了解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3.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包括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等。

4.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领域,如教学设计、教育评估、心理健康支持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观察幼儿行为、设计教育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提问、讨论等。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思维、团队合作等。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观察记录、教育设计、效果评价等。

4.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 案例资料:提供相关的幼儿教育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实践基地:提供幼儿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

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如学术文章、教育视频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视野。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关键信息项:1、课程名称:《幼儿教育心理学》2、课程目标3、教学内容4、教学方法5、考核方式6、教材选用11 课程目标111 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

112 帮助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包括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

113 培养学生运用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

11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2 教学内容121 幼儿心理学基础知识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幼儿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的发展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幼儿意志的发展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122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123 幼儿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幼儿观察与评价方法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幼儿问题行为的矫正与干预124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13 教学方法131 课堂讲授系统讲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3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针对特定的教育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交流与学习。

133 案例分析提供实际的幼儿教育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34 实践教学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观察和实习,亲身体验幼儿教育教学过程。

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践经验和体会。

14 考核方式1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

占总成绩的 30%。

142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占总成绩的 70%。

15 教材选用151 选用权威、经典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2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2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考试课程之一,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幼儿教育心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一、课程教材《幼儿教育心理学》姚梅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年7月第1版二、课程目标《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课程目标的出发点是有效掌握心理学的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能力,将“心理学理论”与“幼儿园实际”结合起来,学会用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幼儿园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1 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2. 掌握心理学只是在幼儿园这一具体领域的具体运用。

让学生通过模拟解决这些问题,将心理学的知识学以致用,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将心理学知识与幼儿园实际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实际调研,了解幼儿园最重要、最普遍的心理问题以及困惑最大的问题三、教学内容、目标、课时分配第一篇导论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课程目标: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重点:掌握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意义课程内容:第一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研究内容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第三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课时划配:2教学方法:讲授案例问题教学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课程目标: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因素和与教育之间的关系,重点: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课程内容:第一节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第二节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三节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第四节教育与幼儿心理发展课时划配:4教学方法:讲授案例问题教学第三章学习与幼儿心理发展课程目标:掌握学习的含义,了解学习的基本理论。

重点:掌握学习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课程内容:第一节学习活动的一般概述第二节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三节学习与幼儿身心发展课时划配:3教学方法:讲授案例问题教学第四章幼儿游戏及其指导课程目标:掌握幼儿游戏的特点、作用、种类以及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重点:掌握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课程内容:第一节幼儿游戏的特点与作用第二节游戏的种类第三节幼儿游戏的指导课时划配:7教学方法:讲授案例问题教学第二篇幼儿心理发展规律与教育第五章幼儿活动的动机规律课程目标:了解幼儿活动动机的含义、影响因素以及教师怎样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课程内容:第一节活动动机的一般概述第二节幼儿的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第三节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措施教学方法:讲授案例问题教学第六章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与体育课程目标:了解幼儿运动技能的含义、发展过程以及教师怎样促进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课程内容:第一节运动技能与幼儿身心发展第二节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第三节幼儿形成运动技能的过程第四节促进运动技能形成的体育措施课时划配:4教学方法:讲授案例问题教学第七章幼儿认知能力的形成规律与智育课程目标:了解幼儿认知的含义、过程以及教师怎样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智育培养课程内容:第一节认知能力与智育第二节幼儿应形成的认知能力第三节幼儿形成认知能力的过程第四节智育的心理依据和有效措施教学方法:讲授案例问题教学第八章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课程目标:了解社会规范的含义、幼儿应接受的社会规范行为、幼儿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以及教师怎样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课程内容:第一节社会规范的接受与品德第二节幼儿应接受的社会规范及应形成的规范行为第三节幼儿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第四节德育的心理依据及有效措施课时划配:8教学方法:讲授案例问题教学第九章幼儿美感的形成规律与美育课程目标:了解美的特征、美感的含义和特征以及教师怎样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课程内容:第一节美与美感第二节幼儿应形成的基本美感第三节幼儿美感发展的基本特点第四节美育的心理依据和有效措施课时划配:6教学方法:讲授案例问题教学第十章幼儿活动的迁移规律课程目标:了解迁移的含义并掌握家庭——幼儿园——小学的迁移与合作课程内容:第一节迁移的一般概述第二节家庭—幼儿园的迁移与合作第三节幼儿园—小学的迁移与衔接课时划配:4教学方法:讲授案例问题教学第三篇幼儿的心理健康第十一章幼儿心理健康的一般概述课程目标:了解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的措施课程内容:第一节幼儿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第二节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第三节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措施课时划配:8教学方法:讲授案例问题教学第十二章幼儿的心理问题课程目标:掌握怎样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以及如何有效的矫治幼儿的心理问题课程内容:第一节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第二节幼儿心理问题及矫治课时划配:6教学方法:讲授案例问题教学第四篇幼儿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第十三章幼儿教学心理课程目标:了解教学设计的含义以及怎样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课程内容:第一节教学设计与有效的教学第二节幼儿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课时划配:4教学方法:讲授案例问题教学第十四章幼儿教师心理课程目标:了解幼儿教师的角色、心理素质、幼儿教师与幼儿的相互关系以及幼儿教师的培训课程内容:第一节幼儿教师的角色第二节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第三节幼儿教师与幼儿的相互关系及其促进第四节幼儿教师的培训I课时划配:4教学方法:讲授案例问题教学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求学习过程中进行过程性评价,学期中进行期中考试,以学生的平日表现包括出勤情况、平时作业(50%)和考试分数(占50%)进行综合评价。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1. 幼儿教育心理学导论: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等。

2. 幼儿心理发展:认知发展、情绪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

3. 幼儿教育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等。

4. 幼儿学习心理:学习的实质、学习过程、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

5. 幼儿教育心理实践:课堂管理、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幼儿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认识,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及应用实践。

难点:幼儿心理发展、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学习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幼儿教育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兴趣和思考。

2. 理论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6. 教学反馈:收集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章节、重点概念和原理等。

板书要求清晰、简洁、有条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

(2)请阐述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3)请分析一个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2. 答案:(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过程中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旨在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包括:认知发展、情绪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

2024版《幼儿教育心理学》课件

2024版《幼儿教育心理学》课件

01引言Chapter定义: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3-6岁)在教育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心理发展规律及其与教育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重要性有助于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依据。

有助于指导幼儿教育工作者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

有助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重要性预测和控制幼儿心理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和指导。

岁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描述和解释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010402050306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跨学科研究实证研究个性化教育社会文化因素02幼儿心理发展特点Chapter01020304感知觉发展记忆力发展注意力发展想象力发展情绪表达情绪理解情绪调节030201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01020304自我意识发展社会认知发展社会交往发展社会情感发展03幼儿教育中的心理学原理Chapter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01主动学习的重要性02认知结构与适应03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自我同一性的形成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对认知发展的影响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学习与教学的社会性04幼儿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Chapter目标内容原则方法通过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体验感悟。

实施评价05幼儿教育中的师幼互动与心理支持Chapter师幼互动的类型与特点师幼互动类型根据互动主体和形式的不同,师幼互动可分为教师主导型、幼儿主导型和师幼共同主导型。

师幼互动特点师幼互动具有情感性、教育性、双向性、非言语性等特点,其中情感性是师幼互动的核心。

通过布置温馨的环境、提供安全感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支持。

营造安全、温馨的环境倾听与理解鼓励与肯定提供个性化支持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感,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育心理学》(林泳海/著)儿童学习障碍的特性及其表现一、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1.智力正常,IQ一般在70至100之间;2.多有认知障碍,如表现为对位置、顺序、方向、图形等方面障碍;3.读、写、算等能力表现为某方面能力或某几方面能力拙劣;4.能完成简单的读、写、算,但对意思、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拙劣;5.描画、写字的能力拙劣;6.对部分事物的看法固执;7.难以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8.行为多动,情绪易冲动。

二、学习障碍的语言特性1.多数在2至3岁才被发现语言发育迟缓;2.多有发音合成障碍,不能正确发出某个字母音;3.日常生活中绘画几乎无障碍;4.即使到了学龄期,对文章内容理解和作文能力也表现较差。

三、学习障碍的情绪特点1.偏向对某一事物的关心和兴趣;2.注意力散漫,精神不集中;3.在婴幼儿期明显表现为多动;4.固执倾向(自闭倾向);5.行为不成熟、幼稚;6.情绪淡漠或缠人;7.为一点小事就引起发怒,产生粗暴行为;8.情绪波动大。

四、学习障碍的社会特性1.与朋友关系不能持久,常发生纠纷;2.易被人欺侮,经常逃学;3.有些LD儿童与自闭儿童有类似的表现,在幼儿期易误诊为自闭性障碍。

五、学习障碍的身体运动能力、生活习惯特点1.粗大动作,动作接近普通儿童;2.精细动作,感觉协调运动如手眼协调动作发育迟缓,表现在蹬三轮车、过平衡木、荡秋千、描画、写字有困难;3.手指不灵巧,不能很好解、扣纽扣,用剪刀等;4.一般都有行为散漫倾向,不遵守规则;5.条理性差,易丢失东西。

LD儿童分类教育指导LD儿童分类教育指导一、听、说、读、写、算有障碍儿童的教育指导1.听障碍听有障碍的LD儿童,表现为语言接受有困难;对别人的讲话理解有困难;听后不能理解语意。

在指导时,要注意唤起他们的注意力,尽可能地提示与听的内容有关的动作和文字信息,将听到的内容与动作和文字联系起来。

2.说障碍说有障碍的LD儿童,表现为对自己想说的话不能很好地表达;不能将自己的想法用语言合乎逻辑地表达;说话不得要领,对方难以理解。

对这类幼儿进行指导时,首先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说话环境,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可为他们提供图表和文字说明,给予视觉性的援助,帮助他们理清说话的逻辑顺序。

3.读障碍读有障碍的LD儿童,表现为,会读错形状相似的文字;读文章时跳行等。

在指导时,指出形状相似的文字在读音上的区别,对表现为跳行阅读的儿童,让他们用手指逐行阅读。

1.写障碍写有障碍的LD儿童,表现为:不能正确地辨别汉字、字母的形状和线条方向;写字时,眼-手运动不协调,常常写镜像文字(反字),如将p写成q;不能记忆起汉字的笔画结构;有的表现为描画、绘画有困难。

在指导时,让儿童多辨别形状和线条的方向,利用电脑对他们进行眼-手协调运动的训练;用语言提示,帮助他们回忆起汉字的笔画顺序;用游戏棒让他们进行结构简单的汉字制作练习,也可让他们进行涂色彩和简单的绘画练习以及视-写和听-写练习。

5.算障碍计算有障碍的LD儿童表现为:量的概念、抽象思考能力、对图形的理解和定位有困难;心算能力差、进位的数不能记忆;不能理解题意、逻辑思考差和推理判断有困难。

对这类儿童进行指导时,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数字问题,让他们算算和数数,帮助他们分析理解图形和应用题的题意,让他们学会思考的方法。

给予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要尽可能地从易到难,分步骤,循序渐进,给予耐心细致的指导。

二、运动与社会适应性LD儿童的教育指导1.运动障碍这类儿童,有的表现为不能很好地使用剪刀、系鞋带;有的表现为对球类运动、跳绳、跳箱等全身运动协调有困难。

在进行指导时,要注意提高他们眼和手协调运动能力和手指精细运动能力,同时为了增强运动协调能力,让他们多参加玩沙、玩球、磨擦皮肤等触觉形式的刺激活动,或让其躺在滑行板上,从斜坡上向下滑等本体感觉刺激活动,或让其躺、坐在吊床上,以外力加以推动、旋转或摇晃、荡秋千等前庭刺激活动。

也可以使用镜子,让他们一边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一边动作。

2.社会适应障碍社会适应障碍的LD儿童,有的表现为行为的自我控制有问题;有的表现为不能适应学校生活,被伙伴排斥,不能融于集体,不能遵守集体生活规则;有的表现为极少话语。

对这类儿童进行指导,首先需要提供一个宽容的、和谐的、使儿童安心的人际环境,使其有一种安全感,改变对自己以及他人的看法,减少过激行为,让他们有规律地去做每次规定的事情。

给予理解和关心,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对不安定、多动、突如其来的行动等,可配合药物治疗。

根据他们适应社会的现有能力,设定具体任务,进行切实可行地教育指导和援助。

如果指导者采用强制的方法,使他们的行动得不到自由,其后果为儿童的行为障碍不但得不到改善,反而会使他们产生冲动反应。

三、认知、语言障碍LD儿童的教育指导有计划地安排每天1至2次游戏,重视采用以下指导内容和方法:1.稳定情感和情绪:要根据生理年龄和发育水平,还要理解儿童现在的兴趣、要求和能力。

2.身体运动功能(粗大运动)的训练:如进行全身性运动游戏。

3.感觉运动功能(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运动)训练:在生活和游戏中,使用手指运动。

4.视觉认知功能训练:在各种游戏和活动中训练儿童的视觉功能,培养其对周围事物和事物基本性质的熟悉和识别的基本能力,注意、辨别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判断大小、多少等。

5.听觉认知功能训练:培养对周围声音的认知、识别的基础能力。

注意辨别各种各样的音;注意辨别并表现各种各样的鸣叫声;注意理解语言(声音)。

6.发音、构音功能训练:有的孩子只会发单个声母或韵母,但不能把二者合起来读出整个音凶,因此在生活和游戏中,应促进他们发声、发音和语言的表达,不是勉强地反复让其表现,而是在自然的扭转中自发表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7.语言理解和表现能力训练:培养儿童用语言来表现身边事物的能力。

8.呼吸功能调节训练:在生活中,培养儿童深呼吸和有意识地呼吸能力,这是发声、发音的基础之一。

四、注意力集中障碍LD儿童的教育指导1.加强集中注意力的训练:如让玩具汽车从窗帘里开出来,要求儿童注意这一瞬间,并按下信号按纽。

还有让汽车通过隧道的方法,让儿童注意连续声音,在这个声音转换瞬间,按下按纽,提高其注意力。

2.延长注意力持续时间训练:如把窗帘拉向左、右两端,开始中间留出10厘米的空间,让玩具汽车从左端的窗帘里开出,仅在这10厘米的空间出现,再让汽车隐藏到右端的窗帘里,让儿童追视汽车,使注意力持续时间延长下去。

还要逐渐地延长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训练他们听取两种声音的方法,再进一步将几种音程不同的声音进行组合,让儿童听下去。

这些不同声音之间能够构成一种子关系,以训练儿童能够理解不同声音之间的关系。

3.扩大注意范围训练:为了让儿童看画的一部分,开始把画遮盖起来,然后不断地扩大露出的部分;还有使儿童想象虚线画、不完整画到完整画。

4.数字或图形划消训练:随机排列一组数字(0——9)或图形(8——10种),要求儿童依照顺序按指令画出某一数字或图形,如“3”或“小鸭”,时限2分钟,其结果有个数量问题和正误问题。

每天训练一次,记录成绩,让儿童明白自己的进步,树立上进心。

这是属于注意基本品质,即指向和集中的训练。

让儿童画出某一数字或图形前的一个符号,如画出“3”之前或“小鸭”之前的符号,这是注意转移训练。

指令儿童画出某一数字或图形前一个确定的符号,如“3”之前的“5”,由于“3”前面的数字符号有可能是“5”,也可能不是“5”,这就要求在注意到“3”的同时,能辨认“3”前面的符号,以此来培养儿童注意力分配能力。

五、知觉障碍LD儿童的教育指导1.视知觉训练法:运用隐蔽图形画册,让儿童在杂乱无章的各种形象中认出某一特定的形象,以培养“形象——背景知觉作用”。

这项训练包括:·哑剧表演一些连续动作。

如:以动作表示“拿书,一页一页翻书、看书、合书、背书、再看书”等。

令其观看后说明情节,培养儿童理解视觉动作或视觉符号的意义。

·把一张主体图片分割3至8片,让儿童拼图,培养儿童视觉构图能力。

也可以用两套碎图混在一起,如:一是苹果,一是橘子,让儿童拼图。

对于一些形近易错的汉字,可以用分割笔画拼字,如“八”、“人”、“入”等,从中间竖切为两部分来拼字。

·用“三个绕乱的线团,通向一个织毛衣的人”的图片,让儿童辨认何者是闲置的线团,进行视觉追踪训练。

2.听知觉训练:区别困难字组成绕口令,如“十个四,四个十,加四十四个四,再加一个四,四个十,最后等于多少”;用录音机录下自然界的一些声响,让儿童辨听,如“听到汽车声招手”;发出连续性动作指令,让儿童倾听后行动,如“把前面红色的球滚到我身边来”;指出听到的错误话,例如:“冰是热泪盈眶的”、“小狗会飞”;教儿童学习谐音记忆,如电话号码为7744581,可以视为“吃吃试试我不要”。

3.触知觉训练:让儿童闭起眼睛触摸各种不同形状、不同质地的物体,说出物体名称;用砂纸剪出字形,让儿童用手指沿着笔画顺序慢慢地触写,并念出声音来。

需要指出的是,指导者不能局限于一种方法,应因人施教,采用柔和态度去教育指导LD儿童。

六、对LD儿童的其他教育指导1.触觉刺激训练·触觉刺激训练用软毛刷、干毛巾或丝绸等柔软的布类,轻擦儿童的背部、腹部、腕部、颜面部、手、脚等部位的皮肤。

而身体的腹侧部、面部、足部等对刺激敏感的部位,可使用绕上骆驼毛的电动旋转轴辅助进行摩擦,产生轻快而舒适的刺激。

另外,摩擦口腔周围的皮肤对儿童发音器官发育起重要作用。

还可以让儿童进行皮肤刺激游戏,如水中游戏,黏土游戏,沙、草坪上裸足游戏等。

一般来说,触觉刺激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的时间约在刺激30分钟以后,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要根据儿童的耐受程度加以确定。

·前庭刺激训练让儿童接受下列各种运动的训练:旋转运动、摇晃运动、平衡运动、踊跃性运动、姿势反应性运动、速度感、位置感、距离感的体验等。

在训练中,被动性的旋转、摇晃的速度一分钟以25至30次频率为宜。

LD儿童对前庭刺激持久力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儿童表现为惶恐不安,要特别注意。

·本体感觉刺激训练如果本体感觉有障碍,就不能很好地解纽扣、取物、抓物,常常将东西弄坏、弄碎。

可以让LD儿童接受下列训练,如游泳、摔跤、拔河、爬绳、搬运货物、踩童板车以及其他肌肉紧张、收缩的运动。

·感觉统合游戏让儿童在“小兔找家”、“顶沙包”等游戏中协调感觉统合功能,但应注意:刺激时间的长短、刺激的强弱、使用工具等要充分尊重儿童意愿,由其自己选择。

儿童感到舒适、愉快,才能达到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音乐疗法音乐具有调节生理、心理功能,能改善人体功能,促进身心障碍恢复,提高学习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