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原文及翻译

送李愿归盘谷序原文及翻译送李愿归盘谷序原文及翻译《送李愿归盘谷序》是唐代文学家、诗人韩愈写给友人李愿的一篇赠序散文,收录在《四部丛刊·昌黎先生集》中。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送李愿归盘谷序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送李愿归盘谷序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韩愈太行之阳有盘谷。
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
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
”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
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
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喜有赏,怒有刑。
才俊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
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趦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
盘之土,可以稼。
盘之泉,可濯可沿。
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
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
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
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
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送李愿归盘谷序全文翻译:太行山的南麓有个叫盘谷的地方。
盘谷中间,泉水甜美而土地肥沃,草木丰茂,居民稀少。
或者说:“因为它处在两山环抱之间,所以叫‘盘’。
送李愿归盘谷序的译文

《送李愿归盘谷序》是唐朝韩愈的著作。
译文如下:
太行山的南面有个(山谷叫)盘谷。
盘谷那地方,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居民很少。
有人说:“因为盘谷盘绕在两山之间,所以名叫‘盘’。
”也有人说:“这个山谷位置幽僻而地势险阻,是隐者所盘旋的地方(所以叫‘盘’。
)”我的朋友李愿住在这里。
《送李愿归盘谷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写给友人李愿的一篇赠序。
韩愈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他在送李愿回盘谷隐居之时写下这篇文章,借以倾吐他的不平之气,并表达他羡慕友人隐居生活的思想感情。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太行之阳.有盘谷。
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
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
”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
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
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车服不维,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
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
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B.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C.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D.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一般放在著作正文之前,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之辞。
送李愿归盘谷序翻译【唐】韩愈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 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 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
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
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 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 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
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 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 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 且不下咽。」
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
学,无所不读。籍时尚小,
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
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 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 「何为久读此?」嵩曰: 「未熟也。」巡曰:「吾于 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
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
不错一字。
通“尝”
由于张巡的缘故,当初曾当 上了临涣县的县尉
没能详细了解
(背)完一卷
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 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 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
于是 射入
用来 标志
指着(佛塔)告诉我
使动用法
云笑曰:『欲将 以有为也;公有言,
云敢不死?』即不 屈。」 。
(我)原想将来要有所作为
张籍曰:「有于嵩者,
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
在围中。籍大历中于和州乌 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
嵩无子。」张籍云。
死于毫州、宋州一带
霸占 打官司
第4、5段 描写英雄轶事
A、写南霁云乞师和就义。 【衬托 (正衬、反 衬)】
a、乞师一节,把南霁云放在贺兰进明嫉妒张巡、许远的功绩, 而又企图强留霁云的尖锐矛盾环境中,展示人物的性格。南霁云 由不忍独食到断指、射塔,其言语行为被矛盾一步步推向前进, 而他忠义、慷慨、愤激的表现也越来越震撼人心。
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 如背后不受诋毁;与其
《送李愿归盘谷序》阅读答案(附翻译)

《送李愿归盘谷序》阅读答案(附翻译)太行之阳有盘谷。
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
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
”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喜有赏,怒有刑。
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
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
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
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谷也,宅幽而势阻宅:房屋B.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畯:通“俊”C.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便:安逸D.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央:完、尽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吾非恶此而逃之蚓无爪牙之利B.其在外,则树旗旄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泉甘而土肥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B.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C.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D.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8.作者借李愿之口描绘了哪三种人?对这三种人作者持什么态度?(4分)9.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古文鉴赏《送李愿归盘谷序》

古文鉴赏《送李愿归盘谷序》【作品介绍】《送李愿归盘谷序》既是赠友之作,又是抒怀之篇。
这篇序文写于801年(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当时韩愈34岁,离开了徐州幕府,到京城谋职。
自从792年(贞元八年)中进士以来,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韩愈一直为仕进汲汲奔走,却始终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处境艰难,心情抑郁。
因此,借送友人李愿归盘谷隐居之机,写下这篇赠序,一吐胸中的不平之气。
【原文】送李愿归盘谷序作者:韩愈太行之阳有盘谷[1]。
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
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
”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2]。
”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3],进退百官[4],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5],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喜有赏,怒有刑。
才畯满前[6],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
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7],秀外而惠中[8],飘轻裾[9],翳长袖[10],粉白黛绿者[11],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12],争妍而取怜[13]。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吾非恶此而逃之[14],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车服不维[15],刀锯不加[16],理乱不知17],黜陟不闻[18]。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19],足将进而趑趄[20],口将言而嗫嚅[21],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22],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23],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24];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25],廓其有容(26];缭而曲[27],如往而复。
《送李愿归盘谷序》赏析

第四自然段铺写钻营之徒的趋炎附势,行为卑劣可鄙。
以上三段为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借李愿之口描写了三种人:高官权臣、隐居之士和钻营之徒。在描写中寓有褒贬,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 昌黎:韩氏的郡望。郡望,就是郡中的名门望族。唐代重世族,所以作者标郡望。壮之:以之为壮,认为他讲得有气魄。○以“壮之”二字肯定,说明“愿之言”合作者之意。 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 维:句首语气词,无义。子:您。宫:房屋。○“中”“宫”押韵。 盘之土,可以稼; 稼:种庄稼。○照应一段的“土肥”。“土”“稼”古音同韵,属鱼部,故可相押。 盘之泉,可灌可沿; 沿:指沿泉散步。○照应一段“泉甘”。“泉”“沿”押韵。 盘之阻,谁争子所? 阻:险阻。所:住所。○照应一段“势阻”。“阻”“所”押韵。 窈而深,廓其有容; 窈而深:(盘谷)幽深曲折。窈,幽深。廓:空阔,广大。其:助词,无义。有容:有很大容量。○“深”,古音侵部;“容”,古音东部,侵东通韵。 缭而曲,如往而复。 缭:缭绕,指回环曲折。如往而复:好像往前走却又绕回来了。○以上二句具体写“盘之阻”。从“盘之中”至此,极写盘谷是隐居圣地。“曲”“复”押韵。 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 兮:语气词,用于诗赋中,相当现在的“啊”。且:并且,连词。无央:无穷无尽。○提“乐”字,承上启下。 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 远迹:足迹远离。遁藏:遁逃躲藏。呵禁:呵斥禁止。不祥:不祥之物,指虎豹蛟龙、魑魅魍魉之类。 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 寿而康:长寿而安康。奚所望:还有什么奢望?奚,什么,疑问代词。望,旧有平(wáng)、去(wàng)两读,这里要读wáng以押韵。○以上写隐居之乐。 膏吾车兮秣(mò)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cháng yāng)。” 膏吾车:给我的车轴加上润滑油。膏,油脂,这里作动词用,加上油脂。秣吾马:用饲料喂饱我的马。徜徉:徘徊游荡。○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夹、藏、祥、康、望(wáng)、徉”押韵。
送李愿归盘谷序-《送李愿归盘谷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送李愿归盘谷序|《送李愿归盘谷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送李愿归盘谷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写给友人李愿的一篇赠序。
韩愈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他在送李愿回盘谷隐居之时写下这篇文章,借以倾吐他的不平之气,并表达他艳羡友人隐居生活的思想感情。
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太行之阳有盘谷。
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
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
”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回旋。
”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
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应之人,各执其物,夹道前奔驰。
喜有赏,怒有刑。
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
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
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行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上升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
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服侍于公卿之门,奔跑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
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
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1)隐者之所回旋()(2)坐于庙朝,进退百官()(3)服侍于公卿之门()(4)足将进而趑趄()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A.①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②吾其无意于人世矣B.①孰若无毁于其后②师不必贤于弟子C.①濯清泉以自洁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①道古今而誉盛德②图穷而匕见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2分)A.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 B.与之酒而为之歌C.膏吾车兮秣吾马 D.草木丛茂,居民鲜少4.用一个词概括对“人之称大丈夫者”的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送李愿归盘古序》学案二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了解序文的特点,理解韩愈当时的失意心理,
二、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了解序文的特点,理解韩愈当时的失意心理,
三、学习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四、学习流程与学习方法设计
(一)课前复习
1、复习所学重要实虚词
2、翻译文中重要语句
(二)文本研习
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研读文章第3小节,小组讨论质疑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点
1、重要实词
盘之中,维.予之宫:盘之土,可以稼.:
窈而深,廓其有容.:如往而复.:
膏.吾车兮秣.吾马:
2、翻译下列重要语句
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3分)。
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3分)
(四)总结课文。
1、构思是独特,别开生面的。
本文未对送别者李愿的事迹作任何介绍,也未对李愿的行为给以直接赞美。
只是引用了李愿的一大段话。
对李愿的话,作者是称赞的,但也只用了一个“壮”字来赞叹。
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全在于李愿的那一段话之中。
作者借别人的话当作自己文章的主体,用别人的思想当作自己文章的主题,是别开生面的,构思是独特的。
作者并不为习俗写法所限,而是突破了传统的格局和表达方法。
这就是作者的创新。
2、善于运用对照的写作手法
作者在写遇于时的“大丈夫”时,突出了权势和声威的炙手可热和不可一世;写趋炎附势的人时,突出了他们伺候公卿、奔走权贵的胆战心惊和可叹可悲。
这是一组对照,是一组在高位和不在高位的对照。
作者在写隐士的时候,突出了他们起居安适、无毁无忧的可贵可乐。
隐士和以上两种人又形成了一组对照,在这组鲜明的对照中,作者唾弃了前者,赞扬了后者,表达了作者的爱憎,形成了文章的主题。
(五)重要实词归纳整理-----复
“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
故又引申“回复”(话回来)“报复”(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不就是回到原处?)。
虚化为副词即为“再、又”。
成语助记:周而复始髀肉复生故态复萌无以复加无往不复万劫不复
解释下列句中“复”的含义
1昭王南征而不复2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4山重水复疑无路
5王辞而不复 6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7沛幸得复,丰未得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