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的文化蕴含及其功能--刘凤枝

合集下载

国防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的文化传统是什么

国防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的文化传统是什么

国防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的文化传统是什么国防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是由全国重点军事高校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主办的完全中学,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该校的文化传统是什么。

快来看看小编为你准备了国防科技大学附属中学详细的文化传统,欢迎大家阅读!国防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的文化传统国防科大附中合唱比赛本次合唱比赛亮点迭出,各班演唱表演均完美演绎。

尤其是必选曲目《国学践行之歌》的表演,更突显出我校学生在音乐和国学素养上的高度融合。

而本学期在全校范围内遴选的“校园十佳歌手”穿插于比赛当中,更使整齐划一的合唱比赛有了更多的灵活度和自由空间,给学生们以发挥自我才艺的广阔平台。

国防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为学生终生发展负责,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校风】高雅务实四高: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率、高风格五雅:雅道、雅言、雅观、雅趣、雅量六实:生活朴实、学业扎实、身体结实、作风踏实、办事踏实、为人诚实【教风】勤奋、严谨、探索、创新【学风】顽强、刻苦、乐学、多思【学生特色】一颗赤诚的中国心,一项突出的特长,一口纯正的普通话,一身高雅的气质,一个健康的心理,一副强壮的体魄国防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的校训学校新校训:“智慧德行”。

“智慧”是指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孔子在《系传》中云:“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这里的“知”就是指智慧,这句话的意思是,智慧充满了,对万事万物的大原理完全了解了,然后救世救人,因此不会有错误。

从这句话足可看出智慧对人生和德行的决定意义,也可看出要想人生无过,智慧须达到“周乎万物”的标准才行。

如何成为有“智慧”的人呢?孔子又云:“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通过“求”,通过“为学日益”(《老子》,“益”即增加,积累)做到。

“德行”是指道德、品行。

该词最早出现于作为中国文化源头之《易经》:“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在先秦古书中,“德者得也”,代表成果、效用,古语云,行到有功即是德。

所以,“德”是指道德的行为,行为的标准、品质和行为对国家社会的贡献。

校训的文化蕴含及其功能--刘凤枝

校训的文化蕴含及其功能--刘凤枝

校训的文化蕴含及其作用摘要: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精神风貌,代表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和办学历史的积淀。

校训发展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关键词:校训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每个学校几乎都有校训,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一所老牌学校的校训,规范着师生的行为,向所有师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推动学校的文化建设与发展。

一、校训的内涵校训乃一校之魂。

不同的汉语词典对校训有着不同的解释,但万变不离其宗。

《说文解字》对“训”的解释为“训,说教也”。

《辞海》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德育条目制成匾额,悬见于校中公见之地,是为校训,其目的在于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校训则被解释为“学校规定的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

显然,从始至终,校训都是其所属学校为实现说教训育的目的,以精粹的语言凝练办学方针、教育理念的箴言警句。

这就是说,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是学校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精髓与灵魂。

二、我校的校训及办学理念我校创建于1959年,至今已有56年的历史。

从第一任校长魏俊山到现在的校长,共经历了11任校长。

在这所老校曾涌现出以武长城同志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校长,以唐玉兰、高银兰老师为代表的一批名教师,以薛丽、秦亮为代表的优秀学生,他们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学校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90年代,由任职年限最长的老校长武长城,在广泛走访历任校长、听取老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总结提炼,最终确定将“严谨文明,勤奋创新”作为校训。

这八个字的校训,不仅是学校对师生的期望和要求,同时反映了学校的学术传统和办学宗旨。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校训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校训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校训
(原创版)
目录
1.校训的含义
2.百花齐放与推陈出新的含义
3.校训对学校的影响
4.结论
正文
校训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

一个好的校训可以激励学生向上,推动学校发展。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是我国一所学校的校训,这个校训富有哲学意义,寓意着学校希望学生在学术、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都能够推陈出新,百花齐放。

百花齐放,意味着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探索未知领域,不断创新。

推陈出新,意味着鼓励学生批判性地思考,不断挑战已有的知识和观念,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和见解。

这个校训鼓励学生在学术上勇于创新,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这个校训对学校的影响深远。

它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它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展现自己的才华,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校训,不仅体现了学校的精神风貌,也激励着学生在学术、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中勇往直前,不断创新。

第1页共1页。

八字校训的解读

八字校训的解读

八字校训的解读校训,作为一所学校的灵魂与文化之源,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众多学校的校训中,八字校训以其言简意赅、寓意深远的特点,备受推崇。

本文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八字校训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对学生成长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

一、八字校训的背景与来源八字校训源于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教育理念。

它以简洁的语言形式,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期望与要求。

这种独特的教育理念在世界各地均有传播,成为众多学府的宝贵财富。

二、八字校训的解读以某学校的八字校训为例,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这八个字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内涵和价值观。

1.“自强不息”“自强”意味着自我强化,不断追求进步;“不息”则表示持续不断,没有止境。

这四个字强调了学生应具备的自主性和进取心,激励他们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保持坚定的信念,勇敢地迎接挑战。

2.“厚德载物”“厚德”指深厚的道德修养;“载物”则意味着承载、包容。

这四个字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倡导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具有包容心和责任感的人。

在与人交往中,应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要有宽广的胸怀,能够承载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三、八字校训的意义与应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八字校训在培养人才和推动学生成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可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德育课程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八字校训的内涵,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其次,八字校训能促进师生自律、自强。

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应以身作则,践行八字校训的精神。

学校可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

此外,八字校训还能提升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建设校园景观等方式,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八字校训深入人心。

四、落实八字校训的方法与策略为了更好地落实八字校训,学校需采取一系列的方法与策略。

校训、校徽、校旗、校色与一流大学建设探析

校训、校徽、校旗、校色与一流大学建设探析

校训、校徽、校旗、校色与一流大学建设探析[摘要]校训作为大学灵魂的凝结,校徽、校旗、校色作为大学的象征。

它们彰显了大学的办学理念,突显了大学的办学特色,承载着大学文化精神,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象征、内化、经济、促进的功能,是对大学过去办学理念的总结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引导。

对于我国的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亟待根据本校的治学理念、办学精神、文化传统等加强其标识研究和设计。

[关键词]校训;校徽;校旗;校色[作者简介]刘树堂(1982—),男,山东泰安人,闽江学院教务处教学科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决策与评估研究、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引言:社会的发展彰显了知识的重要,便捷的信息流通为我们在第一时间捕捉信息提供了可能。

而一所大学的校训、校徽、校旗、校色无疑是彰显其治学传统、办学理念、文化特色最直接、最简易而又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之一。

纵观古今,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之一都有符合本校特色的校训、校徽、校色、校旗。

它们而对大学人有着凝聚作用;对大学的发展有着指导、引导作用;对社会有着感召作用。

一、校训、校徽、校旗、校色在大学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卡夫曼(Herbert kaufman)认为组织由五种纽带维系着,他们是物理的、习惯的、利益的、道德的、和情感的纽带。

其中,情感的纽带常常最强有力,是由人们共同的象征和共同的观念的情感以及学以知识基础的特性决定了大学组织是以情感纽带。

情感的纽带常常最为有力,是由人们共同的象征和共同的观念的情感记忆对共同的领袖的爱和各人对一切人的互爱铸造而成的。

“大学作为研究高深学问的组织,以传递、传播、创造知识为职责”[1]。

作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组织,是有其共同的象征和观念的情感记忆。

大学观念和象征的表征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校训、校徽、校色、校旗。

(一)校训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凝聚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是从校风、学风的精神中提炼出来的[2]。

反映了全校师生的意志和追求,指导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师生的行为。

我国现代大学校训功能及其构建研究

我国现代大学校训功能及其构建研究

我国现代大学校训功能及其构建研究
刘安;谢美航
【期刊名称】《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09)002
【摘要】大学校训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历史时期,大学校训应该具有更深刻的时代内涵和历史印记.充分发掘大学校训在育人、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功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校训的构建方法,对弘扬大学文化具有积极意义.【总页数】2页(P242-243)
【作者】刘安;谢美航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工会,湖南,湘潭,411201;湖南科技大学工会,湖南,湘潭,411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7
【相关文献】
1.论我国师范大学校训的德育功能 [J], 杨康艳
2.我国大学校训的导向功能探析 [J], 滕少华;冯文全;李化树
3.大学校训功能及其构建研究 [J], 谢美航
4.我国大学校训的导向功能探析 [J], 滕少华;冯文全;李化树
5.论我国师范大学校训的德育功能 [J], 杨康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下的大学校训育人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下的大学校训育人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下的大学校训育人研究作者:尹衍梅来源:《高教学刊》2020年第29期摘要:一所高校通过对长期以来坚持的办学理念、治校精神、校园文化的总结凝练形成独特的校训,校训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文章以山东女子学院的“坤德含弘、至善尚美”校训为例,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解释其出处、内涵等等。

同时,通过当前校训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校训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训育人;研究Abstract: A university has formed a unique school motto by summarizing the long-standing school running idea, school running spirit and campus culture. The school mott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takes the motto of Shandong Women's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explain its origin and connotation from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chool motto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unctions of school motto education through various ways.Keywords: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school motto education; research校訓是一所学校的师生长期秉承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治校精神,突出了学校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

正心致和 砺行尚美 打造“和美”诗意校园

正心致和 砺行尚美 打造“和美”诗意校园

正心致和砺行尚美打造“和美”诗意校园作者:马建锋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8年第15期摘要:本文阐述了南通市通州区西亭小学秉持“正心致和,砺行尚美”办学理念,以“和美”文化来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具体做法,并解读了“和美”文化的内涵以及构建“和美”文化的路径。

关键词:“和美”文化;和而不同;各美其美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5-003-2“天地之道而美于和”,“天地之美莫大于和”。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

西亭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将继承历史与创新发展有机相融,以“和美”文化创研来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创构研究“和美”文化,合力谋求发展学校以南通市“十三五”课题为抓手,着力开展“和美”文化创构研究。

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和”为文化基调,以“美”为文化追求,秉持“和谐至美”的校训,以“正心致和,砺行尚美”为育人目标,形成“做最美的自己”的校风、“亲和善诱”的教风、“和乐求真”的学风。

南通大学徐乃为教授对亭小的和美文化作了这样的诠释:“和即大爱,美则大真:和其天地万物,美其万物天地。

正心致和,心和而容天之大;砺行尚美,行美以达地之远。

”从学校的校容校貌入手,精心构筑学校环境、建筑等各种显性课程,精心设计和美文化的标识,发挥其文化濡染作用,构建和美文化的表象层,打造师生成长的“巴学园”。

在亭小的和美石上,篆刻着记载亭小发展历程和文化主旨的《和美赋》。

学校的“嬉园”和“亭苑”的布置初具雏形,打造了富有书香气息的古诗长廊,充满着人与自然和谐气息的中国独特生物图壁,状元亭、一分廊、和美石、荷花池、紫薇林、桂花苑、和枫苑、七彩世界、繁缕园等人文环境,形成了鸟语花香的花园式学校。

学校的每一物态文化布置都精心表达一种有独到思想、有个性风格、有行为体现、有生命依托的“有特色的文化完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训的文化蕴含及其作用摘要: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精神风貌,代表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和办学历史的积淀。

校训发展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关键词:校训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每个学校几乎都有校训,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一所老牌学校的校训,规范着师生的行为,向所有师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推动学校的文化建设与发展。

一、校训的内涵校训乃一校之魂。

不同的汉语词典对校训有着不同的解释,但万变不离其宗。

《说文解字》对“训”的解释为“训,说教也”。

《辞海》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德育条目制成匾额,悬见于校中公见之地,是为校训,其目的在于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校训则被解释为“学校规定的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

显然,从始至终,校训都是其所属学校为实现说教训育的目的,以精粹的语言凝练办学方针、教育理念的箴言警句。

这就是说,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是学校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精髓与灵魂。

二、我校的校训及办学理念我校创建于1959年,至今已有56年的历史。

从第一任校长魏俊山到现在的校长,共经历了11任校长。

在这所老校曾涌现出以武长城同志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校长,以唐玉兰、高银兰老师为代表的一批名教师,以薛丽、秦亮为代表的优秀学生,他们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学校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90年代,由任职年限最长的老校长武长城,在广泛走访历任校长、听取老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总结提炼,最终确定将“严谨文明,勤奋创新”作为校训。

这八个字的校训,不仅是学校对师生的期望和要求,同时反映了学校的学术传统和办学宗旨。

严谨,指科学规范,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格要求的科学态度,也指严于律己,从严治学,从严执教等职业道德。

文明,指语言、行为举止遵守法则和社会公德,注重责任,追求和谐。

文明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

勤奋,指勤于学习,勤于钻研,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勤勤恳恳,刻苦努力,奋发有为。

“业精于勤”勤奋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创新,指敢为人先的创新气魄,勇于超越的创新理念,崇尚科学的创新态度。

创新是民族的精神,也是时代的精神。

我校的校训语言平实、辞约义丰,既反映了全校师生为人做事、从教求学的态度、作风,也是我们持之以恒的品行追求。

“严谨文明勤奋创新”时刻激励我们要孜孜以求、精益求精、文明礼貌、开拓创新,以昂扬饱满的精神风貌与时俱进。

基于对校训的理解。

我校的办学理念为: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其意为:我们的教育要树立长远的观点,要有长远的目标,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学要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办学理念体现了一代代教育工作者对学校发展的情怀,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

三、围绕校训和办学理念形成的校园文化学校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内在的精神文化:1.工作核心理念:严谨、精细。

要求教师工作中严格要求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要态度精心、过程精细、操作精准、收获精彩。

2.校风:文明守纪,尊师爱生。

其意义是时刻规范师生的言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弘扬师德风尚。

3.教风:敬业奉献,全面育人。

4.学风:勤思善学,乐于进取。

校歌:《托起明天的太阳》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互相呼应,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校训的内涵,特别是校歌,更体现鲜明的办学理念,寄予了学校、教师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厚望。

这些内在的精神文化,经过一代又一代一小人的传承、积淀,在校园形成一种强大的、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给师生以正能量,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二)外在的环境文化体现学校环境文化是以静态的物质形态存在的,它具有美育的激励作用。

进入我校校园,文、体设施齐全,各类建筑漂亮,花草绿树葱茏,校园干净整洁,特别是小花园景观更加引人注目,小花园有凉亭,有弯延小路,有各种几何形状活动平台,有修剪整齐的花草树木,每一处绿地都竖起名人名言牌,石头上刻有励志的词语“勤奋”、“耕耘”、“爱是教育的基石”……这些小小的细节无不精心设计,烘托出我校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中能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也助于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美的心灵,也有助于激发学生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楼内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环境育人的功能。

中楼门主干道侧方安装橱窗,展示学校的特色及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场景,力争用文化引领人。

中楼门正上方大型电子屏幕,每周一句名言警句,富有哲理,耐人寻味,时刻对师生发挥着指导和警戒作用。

中楼门两次创意雕塑——“中国书法”、“书法名人”,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培养了学生对书法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

进入楼内,每层楼的文化长廊更彰显浓浓的育人氛围。

每个楼层一个教育主题。

一楼教学区设计主题是养成教育,以图文结合方式表现杰出青少年的一些优秀的习惯,旨在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办公区设计主题是教育家名言,介绍学校行政管理要略、方法,号召学校领导要坚持走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之路。

二楼教学区设计主题是诚信感恩教育。

通过选取诚信感恩方面的知识、名人事例,让学生意识到诚信是现代人的立身处世之本,要做到以诚做人、以信做事;办公区设计主题是行政管理。

三楼教学区设计主题是礼仪教育。

通过展示日常生活礼仪,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使之言有规、行有范,将良好的行为贯彻到一言一行之中,成就谦谦君子;办公区设计主题是师德教育,以爱岗敬业、敬业奉献为主旨,加强师资队伍的职业素养教育,不断建设高素质、高效能的教师队伍。

四楼教学区设计主题是孝爱传承。

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中华传统德育思想,培养学生的良好传统美德;办公区设计主题是名家劝学,主要内容为展现古今文人学者的学习精神以及传播学习知识的态度与方法。

这些外在的环境文化,让师生在绿色的生态环境中穿行,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板块中品味,感受着书生意气,感受着文明,感受着生命与科技的伟岸,激励着师生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怀,使校园成为孩子们向往的乐园,成为园丁们潜心学问的净土。

弘扬正气,清除“垃圾”,与时代同步。

(三)隐性的制度文化每所学校,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

随着学校的发展,一小人更注重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以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个性”,使制度“文化”化。

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突出了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给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结合起来,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铸造出刚柔相济、软硬相容的“合金”式的规章制度,如教师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八项要求,每天要做的“十个一分钟”,这些学校管理文化的形成,首先使学习、生活、工作等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违规必究;其次是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贯彻,使学校管理文化成为师生行为的共同准则,内化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并逐渐转化为内在需要,促进了优良校风的形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的管理制度,既有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的作用,使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享有自尊、实现自我价值。

五、学校文化建设初见成效一小建校以来,凭借着代代人的传承,多年的积淀,形成了浓厚的校园文化,这种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内部的精神环境,像一种无形的磁场,吸引着人、凝聚着人,激发每一位师生巨大的学习和工作热情,催人奋进。

多年来,在各届领导、历任校长的坚强引领、老师的辛勤工作、同学们的积极进取下,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而其中的科研文化、班级文化、课堂文化则更为瞩目。

1.和谐的人际关系,凝聚人心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

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可以使师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工作,促进师生奋发向上,健康发展,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有助于学校形成有凝聚力的组织,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多年来,浓厚的文化传承,形成了一小良好的人际环境。

教师之间团结、友爱;领导与教师之间平等、宽容,师生之间和谐融洽,这种和谐的人际环境,促进了广大师生的密切合作,形成了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

现在的一小,师生的集体意识强,人心齐,教育教学工作中整体效应发挥的好。

2.浓郁的科研之风学校一直重视抓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采取制定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计划书、开展课题研究、坚持撰写教学反思、进行集体备课、师徒结对帮扶、捆绑奖励和教科研成果奖励等各种措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还注重发掘骨干教师的潜力,注重优秀教师的成果展示,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文化。

近5年来学校教师40余人获国家级、省级论文一、二等奖,先后15人次获自治区、市级优秀教师称号,30余人在省市教学比赛中获奖。

3.班级文化特色凸显,学生健康成长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活动的基本场所,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缩影。

我校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考核方案。

诸如,要求每班制定班级目标、班规、班级口号,要有班级图书角,特色专栏,黑板报等,利用队会结合重大纪念日,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还要求各班定期根据各项活动进展情况认真布置教室,让文化溢满教室,环境无声育人。

学校每月进行一次形象标兵班评选,每周一次大课间优胜班级评选,从纪律、卫生、路队、学习、课间活动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激励学生积极上进,健康成长,这种种措施,无时不在推进学校的文化发展。

4.课堂教改文化,提升学校办学水平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新课程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课堂教改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们一方面走出校门参观学习先进教改经验,另一方面结合校情,全员参与探究教改出路,自主、互助、合作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学校特别重视校本培训,扎实开展教师业务大练兵活动和校本教研活动,有效提高教研质量,切实帮助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学校的办学水平迅速提升,学校先后评为自治区教科研先进学校、市课改先进学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学校科学管理的一种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