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黄鹤楼的古诗句

合集下载

关于写黄鹤楼的诗词【五首】

关于写黄鹤楼的诗词【五首】

【导语】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之巅,濒临万⾥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年(223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诗⼈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诗⽽名扬四海。

下⾯是⽆忧考分享的关于写黄鹤楼的诗词【五⾸】。

欢迎阅读参考!1.关于写黄鹤楼的诗词 黄鹤楼 崔颢〔唐代〕 昔⼈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去不复返,⽩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愁。

译⽂ 过去的仙⼈已经驾着黄鹤飞⾛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云悠悠。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渐渐漫起,哪⾥是我的家乡?江⾯烟波渺渺让⼈更⽣烦愁。

注释 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 古代有⼀位名叫费祎的仙⼈,在此乘鹤登仙。

昔⼈:指传说中的仙⼈⼦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名蛇⼭〕,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通返,返回。

空悠悠:深,⼤的意思 悠悠:飘荡的样⼦。

晴川:晴⽇⾥的原野。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宴宾客,有⼈献 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冲没。

乡关:故乡。

2.关于写黄鹤楼的诗词 望黄鹤楼 李⽩〔唐代〕 东望黄鹤⼭,雄雄半空出。

四⾯⽣⽩云,中峰倚红⽇。

岩峦⾏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于此学飞术。

⼀朝向蓬海,千载空⽯室。

⾦灶⽣烟埃,⽟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庭寒⽼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译⽂ 向东眺望黄鹤⼭,只见黄鹤⼭威势雄伟横出于半空之中。

古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

古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

古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崔颢。

其诗文如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前言】《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羽《沧浪诗话》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注释】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翻译】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令人发愁。

【赏析】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

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

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与崔诗如出一辙。

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

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关于黄鹤楼的古诗]黄鹤楼古诗

[关于黄鹤楼的古诗]黄鹤楼古诗

[关于黄鹤楼的古诗]黄鹤楼古诗黄鹤楼古诗一:《黄鹤楼》古诗介绍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位名叫费黄鹤楼古诗二: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是什么呢,大家想知道的话就来阅读了解一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注释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这首送别诗有它自己特殊的情味。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可以说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

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象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再说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而扬州呢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

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黄鹤楼诗句李白 描写黄鹤楼的经典著名诗句古诗 黄鹤楼有关的诗词崔颢

黄鹤楼诗句李白 描写黄鹤楼的经典著名诗句古诗 黄鹤楼有关的诗词崔颢

黄鹤楼诗句李白描写黄鹤楼的经典著名诗句古诗黄鹤楼有关的诗词崔颢《黄鹤楼》唐·卢郢黄鹤何年去杳冥,高楼十载倚江城。

密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传三峡声。

柳暗西州供写望,草芳南浦偏离情。

登临一向须回首,看却乡心万感生江夏送友人【唐】李白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实,何以赠远游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黄鹤楼》【唐】贾岛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宋·苏轼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

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着履音空山。

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

洞中铿鋐落门关,缥渺入石如飞烟。

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原执鞭。

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

持归包裹蔽席毡,夜穿茆屋光射天。

里闾来观已变迁,似石非石铅非铅。

或取而有众忿喧,讼归有司令几年。

无功暴得喜欲颠,神人戏汝哀可怜。

原君为考然不然,此语可信冯公传。

浣溪沙黄鹤楼前识楚卿。

彩云重叠拥娉婷。

席间谈笑觉风生。

标格胜如张好好,情怀浓似薛琼琼。

半帘花月听弹筝。

客谈荆渚五昌慨然有作去岁出蜀初东游,峨舸大艑下荆州。

便风转头五百里,吟啸已在黄鹤楼。

戏拈铁笛吹出塞,水涌月落鱼龙愁。

明朝喧传古仙过,碧玉带束黄絁裘。

岂知一官自桎梏,簿书期会无时休。

丰城宝剑已化久,我自吐气冲斗牛《黄鹤楼》宋·游景仁长江巨浪拍天浮,城郭相望万景收。

汉水北吞云梦入,蜀江西带洞庭流。

角声交送千家月,帆影中分两岸秋。

黄鹤楼高人不见,却随鹦鹉过汀洲。

《菩萨蛮·黄鹤楼》现代·泽东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送左禹赴江夏尉泛泛青翰舟,亭亭黄鹤楼。

江山信清洒,人物想风流。

美酒遣归思,新诗题旧游。

有鱼知不食,端作置书邮。

第19首 黄鹤楼

第19首  黄鹤楼

【针对训练】 1.(教材思考探究)《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 (2分) 【答案】 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 样,神妙莫测,鬼斧天工。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 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意思对即可。2分) 2.(教参问题探究)《黄鹤楼》前两联连用三个“黄鹤”,读来却没有啰唆之感, 是什么原因?(2分) 【答案】 四句中三见“黄鹤”,并不觉啰唆,只因为诗意一气贯通,顺势而下,尤 其二、三句两个“黄鹤”顶针连锁,一气呵成,读来毫无滞碍感。(意思对即可。2分)
(5)崔颢在《黄鹤楼》中用对偶手法写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使用叠字,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的句子是:__晴__川__历__历__汉__阳__树______, _芳__草__萋__萋__鹦__鹉__洲_______。
(6)崔颢《黄鹤楼》一诗中,诗人以游子之身凭栏远望,故乡却为雾霭 所隔,望而不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句子是:___日__暮__乡__关__何__处__是_________? __烟__波__江__上__使__人__愁__________。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炼字:全诗以一个“愁”字收篇, 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 黄鹤楼的心情,以起伏辗转的文 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修辞】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在自问自答中以“愁”结束,表达出 游子思乡心切的情感。 【赏析】以抒情作结,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 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
原文呈现 作者简介
【原文呈现】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描写黄鹤楼的古诗

描写黄鹤楼的古诗

描写黄鹤楼的古诗描写黄鹤楼的古诗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黄鹤楼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1、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

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白居易2、西辞黄鹤去,不尽古今愁;夕照孤舟远,滔滔碧水流。

--《别江城》[原](五绝)3、依稀闻鹤唳,楼上觅仙踪;翘首眺江汉,低头见彩虹;两江浮广厦,三镇耸云中;渺渺千帆尽,滔滔碧浪东。

--《登黄鹤楼》[原](五律)4、九省通衢会,中南繁华京;两江汇夏口,三镇矗江城;高厦岸边逼,长桥江面横;争先为改革,商贸更峥嵘。

--《船至武汉》[原](五律)5、长天搂上凭栏处,十里东湖雨色朦;天问阁前参屈子,磨盘碑下拜朱公;遥村近郭云山外,暮霭晨烟碧水泷;雨后岚光亭榭绿,风摇树影透花红。

--《游东湖》[原](七律)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7、因谗遭放逐,汩水怒涛扬;卓绝传千古,离骚一曲殇。

--《拜行吟阁》[原](五绝)8、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唐·王维《黄鹤楼》9、高山流水古琴台,一曲知音动地哀;初遇却成生死别,抛残玉轸绝琴骸。

--《古琴台》[原](七绝)10、汉川门北彤崖峭,豪放苏公逐浪东;两赋奇文传永世,一词名句遗寰中;古今往事浪中去,风月秋怀杯内踪;不是周郎挥扇处,更胜烈焰照苍穹。

--《东坡赤壁》[原](七律)11、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

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唐·白居易《黄鹤楼》12、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

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刘禹锡13、水碧翠微秀,花繁松柏森;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绝妙两经佛,神奇五百尊;汉西第一境,楚国佛丛林。

--《游归元寺》[原](五律)14、乐平里上啸声湮,漫步沅湘热泪潸;万古悲歌汩水怨,千年祈祷屈平冤;披坚夜行星当烛,仗剑晨游云作骖;一曲离骚唱永昼,九天之上彩螭翻。

最新关于黄鹤楼的古诗文大全

最新关于黄鹤楼的古诗文大全
翻译/译文
向东眺望黄鹤山,只见黄鹤山威势雄伟横出于半空之中。
山的四面环绕着白云,中间的山峰托春天上的太阳。
山峦峭立高跨于空中,高峻的上峰深幽邃密。
多次听说过许多仙人在这里学习飞身升天之术,一朝成仙飞间蓬莱仙境,流下的石室千年以来空空荡荡。
丹灶早已生出尘埃,清澈的水潭也早已寂静无声,失去了先前的生气。
地宅荒古长满了杂草,庭中苦寒,芝术之类的药草皆已老去。
我很想登临此山,借以保有我的闲逸之致。观览奇异遍及各个名山,所见却都不能与这座山匹敌。我寄心于山Biblioteka 青松,由此悟认不再会有客旅情怀了。
【篇六】关于黄鹤楼的古诗文
菩萨蛮·黄鹤楼
词牌名:菩萨蛮|朝代:近现代|作者: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刺史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是河南的穆宁,他一上任就把政事治理得很好,一发出号召老百姓就十分拥护。有时在公务之余他来此小憩,有时他登车在此把客人送到很远的地方,他游览一定来这里,设宴也一定在这里。从黄鹤楼上可以极目遥望浩浩的长江,可以看见众多的高山。朝中的文人想抒发感怀的时候,可以来此读到王粲的《登楼赋》,如果想寻找仙人的踪迹,来此可以找到荀叔伟驾鹤来临的地方。于是人们常常感叹说:“在荣华富贵之时,人们常常一起歌咏这雄伟的黄鹤楼,等到衰败的时候,看到黄鹤楼就常常感到物是人已非。”我奉命执笔,在这坚硬的石头上写下了这段文字。
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古诗《黄鹤楼》崔颢赏析

古诗《黄鹤楼》崔颢赏析

古诗《黄鹤楼》崔颢赏析古诗《黄鹤楼》崔颢赏析《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此诗描写在黄鹤楼上远眺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所见所思。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珍品。

下面是古诗《黄鹤楼》崔颢赏析,请参考!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1。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2。

晴川3历历4汉阳树,芳草萋萋5鹦鹉洲6。

日暮乡关7何处是?烟波8江上使人愁。

词语注释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龟山。

2.悠悠:飘荡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晴明江面。

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江面。

白话译文昔日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文学赏析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

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

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

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

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这一来,崔颢《黄鹤楼》名气就更大。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意境美。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黄鹤楼的古诗句1、《黄鹤楼》
唐·贾岛
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
2、《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
唐·李白
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3、《黄鹤楼》
唐·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黄鹤楼》
宋·游景仁
长江巨浪拍天浮,城郭相望万景收。

汉水北吞云梦入,蜀江西带洞庭流。

角声交送千家月,帆影中分两岸秋。

黄鹤楼高人不见,却随鹦鹉过汀洲。

5、《送康太守》
唐·王维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栏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6、《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7、《江夏送友人》
唐·李白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实,
何以赠远游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8、《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
宋·苏轼
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

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着履音空山。

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

洞中铿鋐落门关,缥渺入石如飞烟。

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原执鞭。

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

持归包裹蔽席毡,夜穿茆屋光射天。

里闾来观已变迁,似石非石铅非铅。

或取而有众忿喧,讼归有司令几年。

无功暴得喜欲颠,神人戏汝哀可怜。

原君为考然不然,此语可信冯公传。

9、《菩萨蛮·黄鹤楼》
现代·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10、《黄鹤楼》
唐·卢郢
黄鹤何年去杳冥,高楼十载倚江城。

密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传三峡声。

柳暗西州供写望,草芳南浦偏离情。

登临一向须回首,看却乡心万感生。

11、《望黄鹤楼》
唐·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