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赓哲 凌烟阁功臣远不止唐初的二十四人
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入选与排名的玄机

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入选与排名的玄机2019-02-02 07:00 来源: 读史文:张志超读史(dushi818)专栏作家公元643年,唐太宗命画家阎立本在皇宫内的凌烟阁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画像的比例都是同真人一样大小,此即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世人皆称此举是李世民为怀念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旧部,其实并非如此。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包括: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徐茂公)、秦琼。
这份名单里很多大将都广为人知,比如尉迟恭、李靖、程知节、秦琼、徐茂公等人,但是大多数不被人熟知,甚至意想不到:这个人怎么会被唐太宗列入其中。
下面我们从各个功臣与两任皇帝的关系来分析一下。
二十四人中的皇亲国戚:(1)与李渊有直接关系的包括:李渊的堂侄李孝恭,女婿柴绍,表姐夫萧瑀(李渊同萧瑀的妻子是表兄妹关系)。
李孝恭、柴绍自李渊起兵反隋就受到了高祖李渊的重用,尤其是李孝恭,在南方地区东征西讨,战功几乎可与李世民相提并论。
李世民称帝后,李孝恭及时退身并以酒色自保,只可惜早亡。
萧瑀刚开始虽然没有跟随李渊,但归降大唐是在李渊称帝期间,李渊对其也是十分器重,玄武门事变前曾欲命萧瑀等人调查三个皇子之间的冲突,足见其在李渊心中的地位。
以上三人效忠的是整个唐王朝,也效忠于李渊,但都不是李世民的嫡系;李世民将三者入列,不仅是为了公正,也避免了非自己嫡系大臣的非议。
(2)同李世民有直接关系的包括: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妻舅高士廉、妻叔长孙顺德、亲家公房玄龄。
因高士廉将外甥女嫁给李世民,所以三人也都成为了李世民的心腹,当然三者对唐王朝也是忠心耿耿。
长孙无忌自年少时就与李世民交好,后成为了李世民的大舅哥,更加坚定追随李世民,从资历方面,无人能出其右。
资历、身份、拥立之功,再加上贞观时期的治理天下,长孙无忌位列第一无人敢悖。
历史趣谈:唐朝凌烟阁24功臣都有谁?秦琼为何排名倒数第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唐朝凌烟阁24功臣都有谁?秦琼为何排名倒数第
一
导语: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简介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简介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
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唐朝凌烟阁24功臣都有谁?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时常前往怀旧。
李世民是很会当皇帝的,尤其在君臣关系上十分老到,凌烟阁一事就是例子。
不过也不能说那只是个政治手段,当时李世民也已是个老人,老人总爱怀念往事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啊,相信他把他那些老部下绘入凌烟阁,其中的真情也不会少。
这二十四人的姓名与事迹如下:
赵公长孙无忌第一。
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
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尤其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
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
李世民去世
生活常识分享。
麒麟阁十一功臣、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这些代表的含义你了解么

麒麟阁十一功臣、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这些代表的含义你了解么古代做官之人都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就如李白所说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亦或是李贺所言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些诗中提到的画麟阁、凌烟阁你知道他们代表的含义么?为什么他们都想让自己名列这上面呢?其中麒麟阁十一功臣、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这些你知道它们是表彰哪三个朝代的功臣的么?这三个功臣表里面谁比较出名呢?首先麒麟阁十一功臣是西汉时期著名皇帝武昭宣盛世的集大成者汉宣帝刘病已在晚年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时,令画师把他认为有功于国家社稷的十一人的画像,画好之后存放于麒麟阁,来彰显对他们的表扬。
麒麟阁其中这十一人分别是霍光、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
可惜随着时光的流逝这十一人除了为汉室的安定和中兴立下汗马功劳的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霍光和出使匈奴被扣留而后发配到北海牧羊且十几年不丢爱国节操的苏武外,其余之人后世名声皆不显。
其次的云台二十八将是汉明帝刘庄为了纪念跟随其父汉光武帝刘秀南征北战,恢复汉家河山,立下不世战功的二十八人所画的画像,他把这二十八人的画像放在了洛阳南宫云台阁,以作表彰和纪念,后世称之为云台二十八将。
云台二十八将这二十八人分别是邓禹、吴汉、贾复、耿弇、寇恂、岑彭、冯异、朱祐、祭遵、景丹、盖延、铫期、耿纯、臧宫、马武、刘隆、马成、王梁、陈俊、杜茂、傅俊、坚镡、王霸、任光、李忠、万脩、邳彤、刘植。
因为东汉在历史上的热度不及西汉,所以这些跟随刘秀南征北战之人在当时非常出名,但在后世却是名声不显了。
最后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则是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看着身边陪着自己一起打天下的老臣一个个在凋零,心有不忍,也为了后世纪念这些功臣。
他就命人在凌烟阁画下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这二十四人分别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琼。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分别是谁_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分别是谁_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你知道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为了纪念一同打天下的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的二十四位功臣画像。
那他们分别是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分别是谁_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目录▼▼◆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名单:梁国公房玄龄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唐初齐州人,房彦谦之子。
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典管书记,是李世民得力的谋士之一。
武德九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贞观十一年封梁国公;贞观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
贞观二十二年七月廿四癸卯日,房玄龄病逝,谥文昭。
永徽三年,玄龄次子遗爱与其妻高阳公主被指谋反,遗爱被处死,公主赐自尽,诸子被发配流放到岭表。
玄龄嗣子遗直也被连累,被贬为铜陵尉。
房玄龄配享太庙的待遇也因而被停止。
因房玄龄善谋,而杜如晦处事果断,因此人称“房谋杜断”。
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
《新唐书》本传对房的评价是“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
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
明达吏治,而缘饰以文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
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
或以事被让,必稽颡请罪,畏惕,视若无所容”。
永兴县子虞世南永兴文懿公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
南北朝至隋唐时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意志坚定努力学习。
在陈朝时,曾任建安王法曹参军、西阳王友。
入隋后,官秘书郎、起居舍人。
隋朝灭亡后,被窦建德任命为黄门侍郎。
云台二十八将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云台二十八将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云台二十八将,指的是汉光武帝刘秀麾下助其一统天下、重兴汉室江山的二十八员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大将。
东汉明帝永平三年(60年),汉明帝刘庄在洛阳南宫云台阁命人画了28将的像。
这云台二十八将是:邓禹(2年-58年),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东汉初年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
邓禹年轻时曾在长安学习,与刘秀交好。
更始元年(23年),刘秀巡行河北,邓禹前往追随,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的方略,被刘秀“恃之以为萧何”。
邓禹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既定河北,复平关中”,功劳卓著。
刘秀称帝后,封邓禹为大司徒、酂侯。
后改封高密侯,进位太傅。
永平元年(58年)去世,谥号元侯。
吴汉(?—44年),字子颜,汉族,南阳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
吴汉曾任新朝宛县亭长,后在渔阳郡贩马为业。
更始元年(23年),被任命为安乐令。
后归顺刘秀,封偏将军、建策侯。
此后,吴汉斩杀苗曾、谢躬,平定铜马、青犊等农民军,协助刘秀建立东汉。
刘秀称帝后,吴汉任大司马、广平侯,先后扫灭刘永、董宪、公孙述、卢芳等割据势力。
吴汉死后,谥号忠侯。
太原郭泰赞曰:射马擒王,兵机莫测。
出险履危,不动声色。
儒雅彬彬,功名任职。
图像云台,中兴辅翼。
贾复(9年-55年),字君文,汉族,南阳冠军(今河南省邓县西北)人,东汉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三位。
贾复儒生出身,新朝末年聚众加入绿林军。
归顺刘秀后,随其击信都、攻邯郸、战真定、破邺城、平定郾城、召陵、新息等地,战功赫赫。
建武三年(27年),贾复出任左将军。
建武十三年(37年),定封胶东侯,食邑六县。
贾复虽然出身文士,但是临阵果敢、身先士卒,在东汉中兴功臣中以勇武见称。
耿弇(yǎn)(3年-58年),字伯昭,汉族,挟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位。
耿弇自幼喜好兵事,后劝父投奔刘秀,被任命为偏将军,跟随刘秀平定河北。
奠定盛唐基业的帝王将相(唐太宗和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 - 中国历史

鄂公尉迟敬德第七。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众将信任,几乎被处死,但李世民坚持起用他。唐郑决战时有单骑救主之功,得以稳固地位,此后以勇将身份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角色,亲手杀死齐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渊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拥立之功第一。突厥倾国进犯时以骑兵迎击取胜,为李世民求和打下基础。天下安定后无用武之地,晚年闭门不出,最终得享天年��?
《秦王破阵乐》在当时的名气很大,甚至传到外国。玄奘大师到达印度后,印度国王尸罗逸多召见他时就曾问起有关此曲的事项。武则天时期日本遣唐使节粟田正人将其带回日本��?
唐代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隋末,李渊先后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太原留守,负责镇压今山西地区的农民起义和防备突厥,李世民随父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力量日益壮大。李渊、李世民父子看到隋朝将亡,乃于大业十三年��?17)在晋阳起兵,接着南攻霍邑(今山西霍县),西渡黄河,攻取长安(今陕西西安)。太原起兵之初,李渊以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左三军;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都督,统右三军��?
【成语:“房谋杜断”的由来��?
申公高士廉第六。李世民长孙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实际由高士廉抚养。高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至主动将长孙后许配给李世民。因得罪杨广,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南巡时才得以回归。其人善行政、文学,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秦王破阵乐:秦王指的是唐朝李世民(秦王是他的封号)。此曲是唐时著名的歌舞大曲,最初乃唐初的军歌,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建立的唐政权。于是,他的将士们遂以旧曲填入新词,为李世民唱赞歌:“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这二十四位功臣是: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司空、凉州都督、河间郡王李孝恭、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徵zhēng]魏征)、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特进、卫国公李靖、特进、宋国公萧瑀、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荆州都督。
唐太宗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简介

唐朝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画像比例皆真人大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
往怀旧。
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依次为: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
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瑾、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世绩、秦叔宝。
他们的事迹简介如下:
长孙无忌排名第一,封为赵国公。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太太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
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尤其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
李
世民评价他“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
李世民去世后,受遗命辅佐唐高宗李治。
因反对唐高
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失宠,后来被诬陷谋反,自杀。
李孝恭排名第二,封为赵郡王。
李孝恭的父亲是李渊的堂弟,李渊起兵后,李孝恭负责经略
巴蜀。
得李靖之助,灭掉萧铣、辅公佑,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在建立李唐的战争中,战功在
李建成、李元吉之上,几乎可以与李世民分庭抗礼。
李世民登基后,他退出权力中心,以歌舞
美人自娱。
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赓哲凌烟阁功臣远不止唐初的二十四人
>一千多年前,他们曾影响到中国的进程,他们纵横捭阖,叱诧风云,以热血、激情、智慧谱写了一曲大唐英雄谱。
尉迟敬德、李靖、秦琼、程咬金、长孙无忌、张九龄、郭子仪、李光弼……他们或者在建国战争中冲锋陷阵,破敌建功;或者在官场上折冲樽俎,参与缔造政治文明;或者在维护统一的战场上鞠躬尽瘁,再塑国家。
阅读他们的经历,就是在阅读大唐三百年的历史。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号—凌烟阁功臣。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巍巍凌烟阁寄托着国人的英雄梦,寄托着国人对那个辉煌时代的怀念。
展现在您面前的这本小书是我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所主讲的《凌烟阁—大唐英雄传》的配套书。
也是我《百家讲坛》系列讲座的第三讲(前两讲是《狄仁杰真相》和《巾帼宰相上官婉儿》)。
书的内容比电视讲座更为丰富,尤其是增加了很多史料。
希望对有兴趣进一步了解那段史事的朋友有所帮助。
对于中国人来说,隋唐时期的英雄好汉故事耳熟能详,甚至可以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在午休时听评书《隋唐演义》,一千多年前的英雄们在收音机里栩栩如生,不可讳言的是,多数国人有关那段历史的了解不是来自于课本,而是来自于评书和戏剧舞台,李元霸的大锤、程咬金的三板斧、单雄信的悲剧、秦琼的义气……这一切都让人荡气回肠。
长大后学了隋唐史,才知道李元霸真名李玄霸,而且少年夭折,从未使过大锤,程咬金除了名字幽默之外也没有那么多喜剧色彩……历史的真实究竟如何?这竟然成了我当初钻研隋唐史的
动力之一。
还好,《百家讲坛》给了我一个机会,把我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奉献给诸位观众,希望观众可以通过讲座以及本书了解那段真实的历史。
凌烟阁功臣远不止唐初的二十四人,自唐太宗到唐昭宗近三百年间,先后有一百余人的画像被悬挂到凌烟阁中。
每一个皇帝图画凌烟阁的动机都不一样,分析起来会发现都与现实政治密切相关,唐太宗需要的是以秦王府功臣的概念置换建国功臣的概念,从而彰显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唐代宗需要的是以图画凌烟阁这种非常手段表彰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的功臣,折射出这位皇帝大乱甫定后的庆幸与后怕,而宦官鱼朝恩等人的入阁,则隐隐反映出宦官干预朝政的危险信号;唐德宗命运多舛,经历过平定安史的旷世大战,即位之初雄心勃勃,意欲荡平藩镇,却又接连遭遇臣下叛乱,一度自身几乎不保,所以回想起建国之初的那批忠心耿耿的功臣,难免感慨良多,表彰功臣的同时也包含着呼唤天下人忠君效力的用意;唐宣宗时期国家形势较为安定,唐宣宗是在以一个后人的平静心态审视国史,所以许多以前未曾入阁的前代功臣陆续入阁;而唐昭宗图画凌烟阁的举动则反映出一个走向衰亡的王朝颤颤兢兢的末日心态,他遭遇宦官作乱,被囚禁于深宫之中,有赖于神策军军人奋起一击,杀死大宦官刘季述,才使得他逃得生天。
于是将拯救自己的三个神策军人图画凌烟阁。
此事其实是唐朝衰落的体现,以前表彰凌烟阁功臣,看的是对国家社稷的贡献。
唐昭宗已经没有那股锐气了,只求保命,于是这三个以前籍籍无名的小人物就这样一夜之间成了凌烟阁功臣,这就是一个王朝衰亡之前的信号。
总之,每一个人物背后都有他的故事,绝非正史传记那单
薄的文字可以全部涵盖,本书在一百多个人物中拣选最具代表性的二十多人加以描述,希冀帮助大家回到那段金戈铁马的历史之中,体会我们曾经拥有、但是现在却逐步逸散的那股英雄气。
于赓哲2014年3月20日于长安光盐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