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慢性皮肤溃疡中医综合治疗效果

合集下载

中医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医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医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皮肤病是指发生在人体皮肤上的各种疾病,包括湿疹、银屑病、痤疮等。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病的治疗。

本文将就中医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首先,中医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

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

中医强调人体的整体平衡,认为皮肤病是由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或气血运行不畅所引起的。

因此,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和促进气血运行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与西医的局部治疗方法有所不同,更加注重整体调理,因此在一些慢性、复杂的皮肤病治疗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

其次,中医药在湿疹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以皮肤红肿、瘙痒、渗出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中医药治疗湿疹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清热解毒、祛风湿、活血化瘀等手段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例如,中药黄连、苦参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湿疹患者的瘙痒症状。

另外,中医药还可以通过调理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来改善湿疹患者的体质,减少发作的次数和程度。

因此,中医药在湿疹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

此外,中医药在银屑病治疗中也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皮肤病,以皮肤鳞屑、红斑、瘙痒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风湿等手段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例如,中药当归、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银屑病患者的血液循环,减轻病情。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通过调理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来改善银屑病患者的体质,减少发作的次数和程度。

因此,中医药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最后,中医药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也值得关注。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以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表现为面部痤疮、粉刺等症状。

中医药治疗痤疮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清热解毒、祛风湿、活血化瘀等手段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谈谈慢性小腿溃疡(臁疮)的中医治疗

谈谈慢性小腿溃疡(臁疮)的中医治疗

谈谈慢性小腿溃疡(臁疮)的中医治疗谈谈慢性小腿溃疡(臁疮)的中医治疗:陈博士按,这种毛病了,我以前在乡下见得比较多;其实现在临床也不少这样的患者;这里结合70年代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的相关案例予以说明,案例:韩xx,男40岁,两小腿溃疡及皮肤搔痒已20多年。

1962年12月在某医院作静脉抽剥术。

1963年9月间右小腿碰伤,又起溃疡,至今未愈。

检查:右小腿中部有两处溃疡面,分别为2x1和1x1.5厘米左右,四周皮肤色褐,并有疤痕多处,溃疡肉芽不新鲜,脓水色黄稀薄。

诊断:慢性小腿溃疡。

初诊(1964年1月4日):右小腿中部溃疡,四周皮色褐,肉芽不新鲜,脓水色黄而稀薄。

舌苔薄黄腻,脉滑。

证属湿热下注,气滞血凝。

治宜清热利湿佐以凉血。

处方:生地、赤小豆、制大黄、赤芍、苦参片、丹皮、萆薢、苍术、防己、黄柏、生甘草;外治:疮面清洁后,用青黛膏、生肌散敷之并以绷带缠缚足踝至膝下。

每日换药一次。

经上药治疗半个月后,脓水已净,但肉芽仍不新鲜,胃纳差,神疲乏力。

故于前方去制大黄、萆薢、苦参片,加党参、黄芪、山药、茯苓,连服一个多月而愈。

本例为慢性小腿溃疡,中医叫做臁疮,证属湿热下注,气血凝滞,故治以清热利湿为主,佐以凉血。

药用黄柏、赤小豆、制大黄、甘草、苦参、萆薢、防己清热利湿,生地、丹皮、赤芍凉血。

药后脓水已净,而症见食少,神疲乏力、肉芽不新鲜,知其湿热渐清,脾阳不健,气血无以生化,故于前方中去苦参、大黄、萆薢,加党参、黄芪、茯苓、山药健脾益气,以助其滋长运化的机能。

(免责声明:文中如有涉及到治疗或者保健方法仅供参考,若有朋友需要使用,请咨询专业医师后使用,本人不承担相关责任)。

本人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及其他渠道所发相关帖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医药治疗慢性皮肤溃疡5例

中医药治疗慢性皮肤溃疡5例


忍冬藤
g

30 g

蜈蚣
山楂
面 修 复是 临 床 的

大难题

我们 运 用 中 医 药 内外 合

白花 蛇 舌 草

30
半枝莲
30
桑枝

9 g

治 慢 性 皮 肤 溃 疡 取 得 了令 人 满 意 的疗 效

兹择典
12 g
大枣
10 g


静脉 滴注 黄芪注 射液 清 开 灵 注 射

型病案
1
5
例 报道如下
, ,
。 。

边缘


主诉
12
左 手背化疗后溃破 不 愈

45
d

患者
脓府仍有 分泌 物较 多 疮 周肤色瘀 暗
9 g


前 方 加 水蛭

20 0 1

月 因 左 侧 扁 桃 体 肿 瘤 干 当地 医 院 行 化

桃仁பைடு நூலகம்
12 g
续 服 疮 面 中央 予 生 肌 散 冲 和 膏 外


疗 ( 环 磷酰 胺 长 春新碱 阿 霉 素 )
生肌 愈 创 油 冲 和 膏 外用
前 后共住 院
122 d

疮面
患者左 手背溃
调 夜 寐 欠安


疼 痛 夜 间尤 甚 身热平 纳 可



便
愈合 出院 病案
58


检 查 :左 手 背 肿 胀 明 显 肤 色 暗红 手

中医护理整体观在慢性皮肤溃疡中药换药中的运用

中医护理整体观在慢性皮肤溃疡中药换药中的运用

作者:王粤湘.何小燕,张秀华【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换药治疗和中医整体护理观在慢性皮肤溃疡(csu)中的疗效。

方法:中药换药用拔毒生肌膏,并以中医整体护理观为指导,施以情感心理调节兼生活起居健康指导。

结果:治愈率100%。

结论:拔毒生肌膏有清热解毒、去腐生肌、止痛、收敛等功效;中医护理整体观对csu早日愈合极为重要。

【关键词】慢性皮肤溃疡;中药换药;中医整体护理观慢性皮肤溃疡(chronicskinulcer,csu)又称难治性溃疡[1],是一种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它包括血管性溃疡、压迫性溃疡、放射性溃疡及感染性溃疡等。

csu从肉体和精神上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在csu中药换药中,运用中医整体护理观作好身心护理及伤口观察与护理是非常关键和不可缺少的一环。

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性6例, 女性17例, 平均年龄46岁; 病程短则1个月,长则10 a有余;发病多数因浆液性乳腺管炎和腹部手术后引起。

病例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表1 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略)2 换药方法2.1 药物组成及制作拔毒生肌膏选用桑枝60 g、大黄60 g、地榆60 g、白芷100 g、川椒8 g等药伴猪油2 500 g,文火煎好滤渣,加轻粉4.6 g、月石8 g、白蜡末15 g调匀,将纱布块浸入,凉后成膏备用[2]。

2.2 换药方法常规75%酒精消毒溃疡伤口周围皮肤后,第一次换药先用双氧水擦洗,后用外用盐水棉球清洗伤口,必要时用盐水冲洗伤口,去除伤口创面异物。

如有坏死组织准备脱落,先修去表面的坏死组织;第二次再清洗,用干棉球擦干表面水分,再将拔毒生肌膏敷在伤口上面,如果伤口小,用凡士林纱条粘上拔毒生肌膏填塞伤口,然后用无菌敷料盖上,胶布粘贴。

如果敷料被渗出液渗透,特别是已浸湿纱布时,应及时更换,平均每日更换1次,当渗出物减少时,换药可隔日1次或隔2 d~3 d均可。

3 护理措施中医的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和外界环境密切相关。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皮肤溃疡36例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皮肤溃疡36例
部 组 织 营 养 状 态 差 ,血 液 循 环 障碍 及 抵 抗 力 低 下 , 在 此
液 中浸泡 ,每 日 2次 ,重者 3 次,每 次 3 0分钟 。药浴 后疮面暴露 ,无需包扎 。冬季要注意局部保暖 。3 天为 0 1 个疗程 ,共治疗 2 个疗程 。
基础 上出现反复感染形成恶性循环 。因其 迁延不愈及愈 后极易复发等特点成 为医学 临床 中颇 为棘 手的难题 。本
虚有 机结合起米,临证重用 当归、川 芎 、桃仁 、红花 、 I 水蛭 等活血祛腐之 品 ,黄芪、太子参 、茯苓 、白术 、红 枣、灵芝等 健脾益 气补虚之品 内治 ,符合祛腐祛瘀 、补
虚 牛 肌 之 法 ,疗 效 显 著 。 】
21 效果评定标 准 临床治 愈:溃疡面 愈合 ,随访 3个 . 月溃疡无复发 。有效:溃疡面积为 1 c . m 以下者 ,经治 5
循 环 2 结 果
病属 中医 “ 疮疡 ” 臁疮 ” 席疮 ”范畴。中医治疗皮 、“ 、“ 肤溃疡方法十分丰富 ,形成 了独特 的理论 体系,且疗 效
显著。 1 资 料 与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本组 3 . 6例患者均为 门诊患者。其中男 性 1 6例, 女性 2 例 , 0 平均 年龄 4 9岁; 病程 短则 1 月, 个 长则 l 年有 余;发病多数 因浆液性乳腺 管炎和腹部手 0 术后 引起 。病例性别 、年龄差异无显著性见表 1 。
d :1 9 9 .s. 7—7 9 001.1 oi 036 ̄i n1 227 . 1. 06 s 6 2 0
文章编 号 :17 —79 (00 1—0 80 6 22 7 2 1)一00 1—2
皮肤溃疡是各种原 冈引起 的皮肤 慢性感染性病变 , 是 由 于组 织 缺 血 、坏 死 引起 的皮 肤 或 黏膜 缺 损 , 由于 局

中医外科如何诊治慢性皮肤溃疡

中医外科如何诊治慢性皮肤溃疡

中医外科如何诊治慢性皮肤溃疡慢性皮肤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其病程长、愈合缓慢,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生活不便。

中医外科在诊治慢性皮肤溃疡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慢性皮肤溃疡的发生与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正气不足、邪气侵袭是其发病的根本原因。

正气不足包括气血亏虚、脾肾虚弱等,使得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

外邪如热毒、湿邪、血瘀等,瘀滞于肌肤,导致经络阻塞,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从而形成溃疡。

在诊断方面,中医外科注重整体观念和局部症状相结合。

首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包括面色、舌苔、脉象等,以判断患者的气血、脏腑功能状态。

其次,对溃疡局部进行仔细观察,包括溃疡的大小、形状、深度、颜色、分泌物的性质等。

例如,溃疡颜色鲜红,多为热毒炽盛;溃疡颜色暗淡,多为气血不足;溃疡周围肿胀疼痛,多为湿热下注;溃疡久不愈合,肉芽苍白,多为脾肾虚弱。

在治疗方面,中医外科采用内治和外治相结合的方法。

内治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气血亏虚者,治以益气养血,常用方剂如八珍汤;热毒炽盛者,治以清热解毒,常用方剂如五味消毒饮;湿热下注者,治以清热利湿,常用方剂如二妙散;脾肾虚弱者,治以健脾补肾,常用方剂如参苓白术散合肾气丸。

外治法是中医外科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外治方法有以下几种:1、中药湿敷: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生肌作用的中药煎汤湿敷患处。

如黄连、黄柏、苦参等煎水湿敷,可减轻局部炎症,促进创面愈合。

2、中药膏剂:根据溃疡的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的中药膏剂。

如生肌玉红膏用于溃疡后期生肌收口;红油膏用于溃疡早期去腐生肌。

3、清创术:对于溃疡面有坏死组织、脓液较多的情况,需要进行清创处理,去除坏死组织,保持创面清洁。

4、艾灸:通过艾灸的温热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利于溃疡的愈合。

5、针灸:针刺相关穴位,如足三里、血海、三阴交等,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

慢性皮肤溃疡诊治心得体会(一)

慢性皮肤溃疡诊治心得体会(一)

慢性皮肤溃疡诊治心得体会(一)【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优势,开创中西医结合新思路。

方法总结326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诊治经验。

结果中西医治疗组177例,治愈率93.78%,总有效率98.3%;对照组149例(抗生素组),治愈率32.9%,总有效率65.1%;且降低了抗生素的应用,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了中药使用时的毒副作用。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优越性,实用性。

【关键词】慢性皮肤溃疡中医西医结合夹脂膏慢性皮肤溃疡是中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是以皮肤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长期不能愈合为临床特征,皮肤组织缺损液化感染坏死的一种体表疾病,此处泛指中医外科疮疡类溃后长期未愈者。

由于疮面难以愈合且消耗甚大,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损失,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其创面修复是临床一大难题,笔者在祖传中医药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采取中西医结合加祖传经验治疗此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诊断评价标准根据高等教育教材《外科学》〔1〕、《中医诊断疗效标准》〔2〕凡是符合诊断标准的一并纳入,有精神病、恶性肿瘤者不予参加。

1.2一般资料自2000~2007年门诊收治或在家换药患者326例随机分组。

治疗组177例,男112例,女65岁;年龄3~86岁,平均45.5岁;对照组149例,男106例,女43例;年龄4~83岁,平均43.5岁。

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3治疗方法1.3.1治疗组采用夹脂膏合黄蜡膏《医宗金鉴》〔3〕加减外敷(原方有黄丹、银朱、雄黄等有毒药物去之加入麝香、铜绿、冰片等),隔日换药1次,换药时清洗疮面,有“锁口”的清除“锁口”(祖传经验),对于身体过度虚弱者内服托里消毒汤加减,一般体质饮食调养即可。

有特异性感染的应用抗特异性感染药物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

1.3.2对照组采用清创包扎换药处理,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口服营养类药物,有特异性感染的应用抗特异性感染药物,同时治疗原发病,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

中医外用药物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的研究进展

中医外用药物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的研究进展

中医外用药物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的研究进展作者:李毓欣郑向龙李雪梦杨丽娟王万春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24年第06期【摘要】皮肤慢性溃疡是伤口长期愈合困难所形成的创面。

文章回顾了近十年来静脉曲张性溃疡、动脉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压力性溃疡等其他慢性溃疡的中医外用药物临床运用,分析得出中医外治药物具有分期辨证、直达病所、虚瘀为本、多元治疗等特点,以期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诊治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皮肤慢性溃疡;臁疮;脱疽;中医外用药物【中图分类号】R27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4)12-0060-04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12.zgmzmjyyzz202412013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kin Ulcers with Topical Drugs in Chinese MedicineLI Yuxin1 ZHENG Xianglong1 LI Xuemeng1 YANG Lijuan1 WANG Wanchun2*1. Ji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4, China;2.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6, ChinaAbstract:Chronic skin ulcers are wounds that form when a wound fails to heal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varicose ulcers, arterial ulcers, diabetic ulcers, pressure ulcers and other chronic ulcers in the past ten years, and analyze and conclude that Chinese medicin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aged identification, direct access to the place of disease, deficiency and stasis as the basis, and multi-dimensional treatment,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ideas and method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clinical related research.Key words:Chronic Skin Ulcers; Polyposis; Deglutition; Topical Chinese Medicine皮膚慢性溃疡(chronic skin ulcer,CSU)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机体正常皮肤或黏膜损伤,皮肤完整性受到破坏,两周以上未痊愈者为慢性溃疡,一月以上无明显愈合倾向者为慢性难愈性溃疡,其具有病程长、难愈合且常伴有其他基础性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慢性皮肤溃疡中医综合治疗效果
发表时间:2016-03-31T10:58:45.5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作者:王义德刘艳彬李菁蕊
[导读] 七台河市中医医院由内服中药汤剂和外敷中药药汁组合而成的中医综合疗法,在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具有显著优势。

七台河市中医医院 1546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50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应用中医综合治疗,即内服外敷中药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两个疗程的中医综合治疗和精心优质的护理,50例患者的病情均明显好转,其中治愈43例(86.0%),有效7例(14.0%),无效0例(0.0%),总有效率高达100%;治疗时长为1~8w,平均(2.7±3.2)w。

结论由内服中药汤剂和外敷中药药汁组合而成的中医综合疗法,在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有效治愈溃疡面,帮助患者获得肌肤的重生,辅以优质的护理,能够促使患者获得生活上的重生,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皮肤溃疡;中医;综合治疗
慢性皮肤溃疡难以愈合、极易反复发作,因而在临床医学成为研究重点和热点问题,西医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掘出一套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中医综合疗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50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26~74岁,平均(48.7±6.7)岁,病程1个月~12年,平均(3.4±4.3)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大部分患者发病是因腹部手术以及浆液性乳腺管炎所致,愈合期均在1个月以上,最长的长达10余年。

1.2方法
1.2.1内服中药熬制去瘀生新汤剂,内服汤剂的中药药方为:生黄芪60g,茯苓和薏米仁各18g,天花粉、紫花丁、干地龙、蒲公英、怀牛膝、生地黄各15g,当归12g,炮山甲10g,青皮9g,川穹、皂角刺、炙甘草各6g,白芷5g。

该药方具有祛瘀祛邪、扶里攻毒、活血生肌的功效。

加减:若体内湿热,火毒较盛,可以添加败酱草、白花蛇草以清热败火,另外要去掉黄芪成分,防止补气助火;若阳气较弱,则可添加附子和肉桂予以温补;若气血虚弱,可以增加当归和黄芪的用药剂量;若疼痛感甚重,可以往药方中添加乳香、没药镇痛和血;疾病久治未愈,肌肉萎缩,需要在药方中加入0.3g马钱子。

1剂/d,以水煎服。

2w为1个治疗周期,依据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药剂加减。

1.2.2外敷中药制作长皮药汁,外敷药方的组成成分为:当归35g,黄柏、生大黄、紫草根、桃仁、红花各30g,生白矾10g,冰片5g。

加减:若溃疡面分泌的脓性物质有所减少,有一定肉芽长出且周边组织泛红的患者,可以在药方中加入30g白芨;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把黄柏和生大黄的剂量增加到50g;病史较长的患者,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能力较差,可以在药方中添加艾叶和桂枝各30g。

加入3.5~5.5L水熬制,煮沸后再以文火煮30min,将3~5L的药汁盛入器皿中,令其自然降温至体温。

在敷药前,要对创口进行处理,以0.9%浓度的生理盐水和双氧水剔除溃疡的坏死组织,接着把药水敷在溃疡面,30min/次,药物外敷完毕后无需进行包扎,使溃疡面暴露。

2次/d,病情较重的患者敷3次/d,1个月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1.2.3综合治疗的护理①生活护理:一定要防止局部溃疡皮肤受到重压、擦伤,针对无法自行翻身或活动障碍的患者,每隔2h要助其翻身,减少溃疡部位的受压,注意动作要尽量轻柔,不得用力拉拽、碰触溃疡皮肤;②环境护理:保证患者皮肤和患者使用的衣物被褥的干净清洁,擦洗受压位置1~2次/d;③饮食护理:慢性溃疡患者的体能消耗较大,因此在饮食上要注意多补充蛋白质,确保患者能够摄取充足的营养和维生素,提高抵抗力,从根本上抑制溃疡程度的加深;④心理护理:慢性皮肤溃疡患者不仅需要长期的治疗,还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需要一定的心理支持治疗。

⑤健康指导:叮嘱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积极地参与到锻炼中,适当运动是必不可少的。

1.3疗效标准治愈:患者溃疡面愈合完好,干燥无渗出,在3个月之后无复发迹象;有效:溃疡面积均有很大程度的缩减,无明显渗出情况,皮肤功能恢复良好;无效:溃疡面积无明显变化或加重。

2 结果
经过2个疗程的中医综合治疗和精心优质的护理,50例患者的病情均明显好转,其中治愈43例(86.0%),有效7例(14.0%),无效0例(0.0%),总有效率高达100%(见表1)。

治疗时长为1~8w,平均(2.7±3.2)w。

3 讨论
慢性皮肤溃疡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中老年人的器官都处于不断衰退的阶段,其中皮肤作为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其功能衰退现象更为严重,同时受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和自身合并的慢性疾病的影响,患有慢性皮肤溃疡的几率自然较高[1]。

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结合中医辨证理论,得知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关键在于祛瘀化虚,因此拟出内服祛瘀祛邪、活血生肌和外敷长皮的中医综合治疗药方。

其中黄芪益气补阳,透毒生肌;当归、川穹、生地黄、地龙干能够活血化瘀;炮山甲、皂角刺、白芷可以消散透毒,修复溃疡化脓;青皮用于理气;薏米仁利尿排湿,祛脓毒;炙甘草和茯苓有助于化毒、生养肌肤[2]。

综上所述,由内服中药汤剂和外敷中药药汁组合而成的中医综合疗法,在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有效治愈溃疡面,帮助患者获得肌肤的重生,辅以优质的护理,能够促使患者获得生活上的重生,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喜涛,许文灿,林洙丽.封闭负压吸引治疗糖尿病足皮肤溃疡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282-283.
[2]程红梅.关于对利用红霉素软膏和龙血竭胶囊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病例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2(12):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