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和拉学生实验报告单
7推和拉教案及反思

7《推和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阶段关于“力”的内容的第一课。
对于二年级儿童来说,因为力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本课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围绕学生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推和拉的动作,区分什么是推、什么是拉,认识常见的推力和拉力,知道力有大小。
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从动物、人、机器三个方面识别图中推或拉的动作。
第二个活动,在认识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的基础上,通过拉力器比赛和“单手推掌”游戏,意识到拉力、推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第三个活动,在图片呈现的“推箱子”情境中判断箱子往哪边移动,初步感知力的大小与方向之间的关系。
三个活动围绕推力和拉力,层层递进。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区分生活中常见的推和拉,认识推力和拉力。
2.科学探究:通过体验活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3.科学态度: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科学现象产生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活动中感受推力和拉力。
难点:通过体验活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准备】图片、拉力器、针筒、超轻黏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提问:(出示视频)孩子们,瞧。
视频里的人在做什么动作?2.学生回答。
3. 小结:超市里的推车和拉篮可以通过推拉的方法帮助我们更方便地运东西,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推和拉的秘密。
(出示课题)二、区分推和拉1.交流:生活中你们在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推”的方法?哪些地方又需要用到“拉”的方法?2.小结:看来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有很多推和拉的经验,杜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
3.(出示“马拉车”图片)提问:这幅图表示的是哪一个动作,推还是拉?4.(出示其余四张图:屎壳郎推粪球、割草机除草、小朋友拉拉杆书包、拉网捕鱼)布置任务:在小组里,和同伴们说一说,下面的这些图又表示了哪一个动作,推还是拉?【讲清楚用的到底是“推”还是“拉”】5.交流讨论。
6.小结:推和拉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两种动作。
三、体验推和拉,认识推力和拉力有大小1.谈话:孩子们,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推和拉?看,这是什么?(出示拉力器、注射器)想不想玩一玩它?怎么玩?2.布置任务:拉一拉拉力器,推一推注射器,一会儿告诉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感受。
物体运动的方式实验报告

物体运动的方式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报告四年级4课.小吊车活动1:做小吊车(分组实验)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制作过程:1.小组分工合作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挖土机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提起或放下钩码实验结论: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活动2:收与放实验目的:推断动物与人则的肢体运动原理(分组实验)实验过程:1. 弯曲手臂,感受上臂打结上下肌肉的松紧松紧变化。
2.伸直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3.反复几次体会与小吊车的原理的多次联系。
实验现象:手臂骨骼就像小吊车的吊臂,肌肉就像绳子,手臂运动时,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肱二头肌牵动前臂向内收缩;当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时,肱三头肌牵动前臂向外伸展.实验结论:前臂收缩类似把手小吊车抬起重物。
前臂伸展类似于类似小吊车抱著重物。
6课.做沙盘(分组实验)制作目的:通过制作校园沙盘模型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制作材料:硬纸板学校平面图橡皮泥潮湿的沙土废旧泡沫包装纸小木棍颜料盒剪刀制作步骤:对校园建筑的布局进行观测2.用大的硬纸板做得好底座。
在纸板上画好学校平面图。
(明确建筑物.树木等的位置)3.用橡皮泥旧泡沫立体式等材料做出立体的楼房等校园建筑物,根据平面图摆放好位置。
(可以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泡沫做楼房,硬纸板做围墙,小木棍做旗杆等)。
4.要注意建筑物的人口比例。
(四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精确地计算出比例尺,教师适当指导。
)8课.快与慢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分组实验)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实验过程: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拉伸实验报告总结

拉伸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和掌握拉伸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测定材料的拉伸强度、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等力学性能指标;
3. 分析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评估材料的机械性能。
二、实验原理
拉伸实验是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中最基本的实验之一,主要用于测定材料的拉伸强度、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等指标。
实验过程中,试样在轴向拉伸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直至断裂。
通过记录力的变化和试样尺寸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试样:按照标准制备试样,确保试样的尺寸和形状符合标准要求;
2. 安装试样:将试样安装在拉伸试验机上,确保安装牢固;
3. 设置实验参数:设定拉伸速度、实验力范围等参数;
4. 开始实验:启动拉伸试验机,开始拉伸试样,记录实验数据;
5.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各项力学性能指标;
6. 结果分析:分析实验数据,评估材料的机械性能。
四、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拉伸实验,我们获得了以下实验数据和结果:
序号拉伸力(F) 延伸率(δ) 断面收缩率(Ψ) 拉伸强度(σ)
1 200 10% 50% 20 MPa
2 300 8% 45% 30 MPa
3 400 6% 40% 40 MPa
五、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该材料的拉伸强度在20-40 MPa之间,表明该材料具有较好的抗拉性能;
2. 该材料的延伸率在6-10%之间,表明该材料具有一定的塑性变形能力;
3. 该材料的断面收缩率在40-50%之间,表明该材料断裂时断口处会发生较大的收缩。
《推和拉》教案及反思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 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加强相关 训练和指导。
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
输标02入题
针对学生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可以增加案例分析和 实例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深入研究《推和拉》的课程标准 和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和要
求。
阅读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了 解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
法。
参加学校或教育部门组织的《推 和拉》课程培训,与同行交流学
习心得和体会。
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 视频或现场教学,学 习他们的教学技巧和 方法。
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总结经验教训,不 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 段。
讲解与示范环节
概念讲解
清晰解释推和拉的定义,阐述二者在 力学上的区别与联系。
动作示范
通过现场演示或视频播放,展示正确 的推和拉动作,强调动作要领和注意 事项。
学生练习与指导环节
分组练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与推和拉相关的任务,如搬 运箱子、拉动滑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推和拉的力量。
个别指导
不断完善和创新《推和拉》教学策略
引入更多案例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推”和“拉”的概念,可以引入更多 生动有趣的案例,让学生们在分析中学习和成长。
强化实践教学
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让学生们在亲身实践中感受“推”和“拉” 的力量,提高应用能力和实践素养。
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
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化 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7.《推和拉》实验单

实验结论
力可分为推力和拉力,力有大小和方向,方向可以用箭头表示。
反思与拓展
寻找生活中的推力与拉力。
3.将物品放到购物车上,学生感受随着物品的增加,小车使用的推力或拉力增大。
4.分析购物过程的推和拉,明确力有大小和方向,学会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5.收拾与整理桌面。
注意事项
1.必须到指定位置才可以拿取物品,不可以提前拿取。
2.使用完后,将购物车放到指定位置。
实验现象
1.在购物过程中,小车需要推力或拉力。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用力以后
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拉
实验一:利用小推车超市购物。
实验目的
通过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对推力或拉力的分析,进一步感知力的大小及其方向的联系。
实验类型
探究性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小推车、金属钩码、超市购物图。
实验步骤
1.指导学生阅读超市购物图,明确要求。
2.学生从入口进入超市,按超市购物图在超市购物,注意小车的推和拉,并真正了解有时只能推或拉。
拉力试验报告单

拉力试验报告单1. 背景介绍拉力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力学试验方法,用于测量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力学性能。
通过拉力试验可以得到材料的强度、延伸性和韧性等重要参数,对于材料的设计和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2. 实验目的本次拉力试验的目的是评估某种材料的力学性能,并比较不同试样的性能差异。
通过拉力试验,我们可以了解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行为、破坏机制以及其在工程应用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首先,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试样,并对试样的尺寸进行测量。
确保试样的准备工作符合实验标准。
3.2 搭建试验装置将试样放置在拉力试验机的夹具中,并确保试样的受力方向与试验机的拉伸方向一致。
调整夹具的夹持力,使其不会对试样造成过大的变形或损伤。
3.3 进行拉力试验根据实验要求设置拉力试验机的参数,如加载速率、试验温度等。
开始拉力试验并记录试样在受力过程中的拉伸变形和载荷变化。
3.4 记录试验数据在试验过程中,及时记录试样的变形和载荷数据。
可以使用电子设备或者手动记录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5 分析实验结果通过分析试验数据,计算出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及相关的力学性能参数,如屈服强度、断裂强度、伸长率等。
对于不同试样之间的比较,可以绘制图表进行定量分析。
4.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本次拉力试验的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试样的力学性能参数。
通过比较不同试样之间的差异,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试样的强度和延伸性能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材料的制备工艺、组织结构等因素造成的。
2.在拉伸过程中,试样会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这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3.部分试样在达到一定应力水平后会出现颈缩现象,这是由于试样在拉伸过程中受到的应力不均匀引起的。
5. 结论通过本次拉力试验,我们对某种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估,并得到了相关的试验数据。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延伸性能,在工程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推拿,实验报告(精选5篇)

推拿,实验报告(精选5篇)第一篇:推拿,实验报告篇一:常用推拿手法及运用实验报告常用推拿手法及运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和要求】:在掌握推拿学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贯彻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推拿手法的操作和要领,并结合在人体各部位的具体运用,为使用推拿疗法常见病提供技能上的保证。
【实验原理】:推拿的作用原理(推拿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研究推拿的理论、手法及其作用于穴位上防治疾病的学科)一.疏通经络(推拿手法可以直接刺激穴位或作用于筋络,激发和推动经气运行)二.行气活血(通过机械刺激直接作用于体表特定地位或腧穴行气运血,或通过经络系统调整脏腑推动气血运行)三.舒筋缓急(常用衮法、按压法、拿法)四.调利关节(常用衮法、抖法)五.补肾益气(常用摩法、擦法)六.调理肠胃(常用一指禅推法、顺时针摩法)七.养颜美容(抹面之法可用于面部美容)八.养生保健(具有除老去烦防治疾病功效)【实验内容】一.摆动类手法练习[目的要求] 在老师示范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掌握摆动类手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在操作中正确掌握各种摆动类手法的要领,并能在人体进行操作。
1.一指禅推法(其接触面积小,深透度较大,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理气消积,健脾和胃的作用):a 指峰推b指面推c偏锋推2.衮法(接触面大,具有舒筋活络,滑利关节,缓解肌肉,韧带筋挛,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的作用)3.柔法(动作轻柔,具有宽中理气,消积导滞,舒筋活络,温通气血的作用):a大鱼际揉法b小鱼际揉法c掌根揉法d掌揉法e单指揉法f双指揉法g三指柔法h肘揉法j前臂揉法k屈指揉法二.摩擦类手法练习[目的要求] 在老师示范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掌握摆动类手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在操作中正确掌握各种摩擦类手法的要领,并能在人体进行操作。
1.推法(单方向的直线推,能舒筋活络,行气止痛,能增高肌肉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2.摩法(环形有节律的抚摸,理气止痛,消积导滞,健脾和胃,调理肠胃蠕动)3.擦法(直线往返摩擦,能温通筋络,祛风散寒,止痛,调理脾胃,行气活血,消肿散结)4.抹法(动作轻柔,能清醒头目,疏肝理气,消食导滞,解除痉挛)5.搓法(动作轻快,能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疏肝理气,放松肌肉)三.挤压类手法练习[目的要求] 在老师示范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掌握振动类手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在操作中正确掌握各种振动类手法的要领,并能在人体进行操作。
小学科学推与拉的教案6篇

小学科学推与拉的教案6篇学校科学推与拉的教案篇1活动目标1.在品茶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茶叶的功效。
2.通过欣赏茶艺初步掌控茶具的名称,用途和摆放。
3.享受自主设计茶具摆放带来的乐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认真观测发觉现象,并能以实证讨论科学现象。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预备1.物质预备:基本茶具、茶具摆放图片、泡茶视频2.阅历预备:幼儿对茶具有肯定的了解,有过喝茶的体验活动过程(一)通过品茶与谈话,引起幼儿对茶叶的功效了解1.老师给幼儿喝茶,幼儿尝试说出茶叶的功效老师:今日,老师给小伙伴带来了一杯茶,请小伙伴品尝一下自己桌上的茶,喝完请轻轻把杯子放到原来的位置上,并告知老师你喝到的茶是什么味道的。
2.老师提问幼儿从中喝到的味道,以及尝试让幼儿自主说出茶叶的功效。
3:老师对于幼儿给出的答案给出补充和总结师:小伙伴说的特别好,我们喝茶可以提神、助消化、提高免疫力、长高。
还可以让我们的女生变的越来越美丽,男生越来越帅气。
(二)通过观看视频,认识茶具并且了解它的用途和运用方法1:老师第一次播放视频,幼儿初步感知茶具的作用⑴师:茶对我们身体有这么多的好处,那小伙伴知道要泡出一杯这么香的茶,需要用什么来泡吗?⑵师:小伙伴们都知道是茶具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看看茶艺老师用哪些茶具泡茶的?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它们用来做什么的?⑶边播放视频,老师边解说2.老师第二次播放视频,幼儿能够说出茶具的名称和作用⑴师:视频中的茶艺老师表演的特别的精美,小伙伴们想再看一遍吗?在看视频的时候要听清茶具的名字?想一想它们用来做什么的?⑵幼儿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说出看到的茶具的名称和用途。
3.老师通过提问、示范和讲解,引导幼儿认识茶具的名称、用途及个别茶具的运用姿态,每介绍一个茶具就要相对应的介绍出这个茶具所相对应的运用姿态。
(包括:顺手泡、茶盒、紫砂壶、公道杯、茶杯、茶托、茶巾、茶道六君子、茶席和茶盘)(三)自主操作,学会摆放茶具1.自主设计茶具的摆放,体验其中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