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灵璧石刻字石简介
灵璧奇石天成,文化底蕴积淀丰厚此石真是收藏的最佳时机

灵璧奇石天成,文化底蕴积淀丰厚此石真是收藏的最佳时机灵璧石假山——腾飞石业案例灵璧石,聚天地之灵气,化日月之光华,蕴万物之风采,成艺术之神品,乃上天赐予人间的瑰宝。
灵璧石,是大自然鬼斧神工蕴育的奇迹,在地质变迁中经过了原生形成、次生搬运和沉积砾石层这3个亿万年漫漫历程。
它们饱经浪打水冲的运动,在砾石碰擦中磨去了棱角,又和泥沙石卵一道被深埋在地下沉默了千百万年。
位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渔沟镇腾飞石业正是灵璧石的开采、传播、拓展基地。
天然灵璧石——庭院小品小小奇石,天地万物蕴藏其中。
凝色成字,灵璧石中可以遐想文字之祖;古今人物,灵璧石中可以找到踪影;诗词歌赋,山水之情,灵璧石中可以体会到意境;日月星辰,四时变幻,灵璧石中可以寻觅到自然天趣;梅兰竹菊,绿树芳草,灵璧石上似乎能嗅觉到幽人的馨香。
毫无调饰的自然美,天成幻出的纹理美,炫眼夺目的色彩美,无物不显的呈现美,玉质天章的质地美,引人入胜的意境美,相互发现、人石交融的和谐美,一代代赏石人为之沉醉、痴迷,时至今日灵璧石更成了无数寻常人家的案上尊客,也有了如今“居南京,钓鱼不如钓石!”的新说。
从新石器时代的北阴阳营人珍藏灵璧石开始,历代文人雅士,为灵璧石著文、立谱、咏诗、绘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灵璧石文化。
我国最早的记述观赏石的专著宋代《云林石谱》中,灵璧石已列名其上;明代林有麟的《素园石谱》更是留下了灵璧石最早的木刻图;大文豪苏东坡著《怪石供》,赞叹灵璧石的意象缥缈;辛弃疾也为灵璧石写下了“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可补天西北”的千古名句;更有晚明任六合县令的大书法家米万钟,因爱灵璧石成痴,而传为一时佳话。
今日灵璧县渔沟镇,几乎人人喜爱灵璧石,家家收藏灵璧石,灵璧石的文化影响力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灵璧石珍品邀请展上,众多“压箱底”的藏品让市民一睹芳容;灵璧石精品拍卖会上,“疯狂的石头”愈演愈烈,屡屡创出天价;《玉质天章渔沟灵璧石珍品集》成功首发,《灵璧石志》开“石志”先河;“灵璧石与玉文化高层论坛”为灵璧石“石玉同源”验明正身;“中国观赏石之乡”称号更是花落渔沟镇……灵璧石文化一时红透“半边天”!。
灵璧石10-红灵璧石

据宋代杜绾云《云林石谱》载:灵璧石在土中,随其大小 具体而生,或成物状,或成峰峦,其状颇有婉转之势。或 多空塞 ,或质偏朴,或成去气日月佛像,或状四时之景。
石谱记载石品116种,把灵璧石排在第一位, 并详尽介绍了灵璧石之产地、采制方法首述了屡璧石具有 “石理嶙峻”、“青润而坚”、“扣之铿然有声”等特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又明代文震亨所著《长物志》载:“石以灵璧为上,英石 次之,二种品皆贵,购之颇艰,大者尤不易得,高逾数尺 者更属奇品,小者可置几案间,色如漆,声如玉者最佳。”
再明人赵希鹄《洞天清录集》怪石辩一章里列有:灵璧、 道石、融石、川石、桂川石、邵石、太湖石七种,亦把灵 璧石排在首位;并阐述了灵璧石之真伪。
其文曰:“灵璧石出绛州灵璧县,其石不在山谷,深土中 掘之乃见,色如漆,间有白纹如玉,然不起峰,亦无岩岫。 佳者如菡萏,或如卧牛,如蟠螭,扣之声清越如金玉,以 利刃刮之略不动,此石能收香,斋阁中有之,则香云终日 盘旋不散……伪者多以太湖石染色为之。盖太湖石亦微有 声,亦有白脉,然以利之则成屑”。
梅河口市中医院 尹贤洙
红灵璧石是安徽灵璧石 的一种,其色红艳,造 型独特,为灵璧石中不 可多得的珍品。
该石色彩缤纷,黄、绛、 红、青色花纹雕嵌,曲 折有致,如山川、河流、 清泉、小溪、朝霞或黑 云压城,洪荒无情。
"天下第一石"之灵璧石,亦褒称"灵璧", 以其瘦、漏、透、皱、伛、黑、声、丑、悬九美俱备而名 扬天下,威振四方,品位至高至尊,
由此可见,古人对灵璧石的研究可谓详尽之至,不仅道出 灵璧石之特点所以名贵之处,并详辩灵璧石的真伪之特征, 实为灵璧石之知音。 由于灵璧石格高韵雅,奇美可人,集众萃于一体,乾隆皇 帝也曾把灵璧石赞誉为“天下第一石”。
天下第一名石,灵璧石

天下第一名石,灵璧石灵璧奇石,因产于安徽灵璧县而得名,是我国四大奇石之一。
它以悠久的历史、绚丽的色彩、迷人的图案、嶙峋的肌肤、斑驳的纹理、委婉的孔洞、悦耳的金玉之声和奇特的造型,而名传中外、誉满四海,成为流芳千古的“天下第一名石”。
一、灵璧石产地的界定据《灵璧志略》记载:灵璧有七十峰,产有磬石、巧石、黑白石、透花石、菜玉石、五彩石等,山川灵秀,石皆如璧。
所以有人认为灵璧石就是指的灵璧磬石;也有人认为灵璧石不是专指灵璧的磬石,磬石只是灵璧石中最为名贵的一种;还有人认为灵璧石专指灵璧出产的巧石等。
《词源》记载:“磬石,山名,在安徽灵璧县北。
山在泗水之南,即此。
”说明灵璧是“泗滨浮磬”的产地。
即“今灵璧县北,古泗水之南”,这已是被专家学者公认的灵璧石产地,也就是灵璧县(包含产石山脉延伸)地域。
从古至今,几千年的历史,无数的文献记载和赞颂之词中的灵璧石,都没有明确专指哪一种石头,有的赞美的是磬石,有的赞美的是巧石。
谁能说清楚乾隆皇帝当年所题写的“天下第一名石”,是灵璧的哪一种让其心动的石头呢?为了照应古今,取大众之观点,对灵璧石取其“大而化之”的概念为妥。
这样既有利于弘扬灵璧石文化,也有利于对灵璧石进行进一步的分类研究。
灵璧历代建制多变,所以典籍所记灵璧石的产地有虹县、宿州、徐州、绛州、凤阳府等多处,以至有一些地方也声称为灵璧石的产地。
新中国成立后,仍属皖北行署宿县专区,1952年4月12日改属安徽省宿县专区,1956年1月12日改属安徽省蚌埠专区。
1961年4月13日,蚌埠专区划分为滁县、宿县两个专区,灵璧县属宿县专区。
后先后更名为宿县地区、宿州市,至今隶属关系未变。
二、“天下第一石”的地位生于震旦,显于殷商,灵璧石的悠久历史决定了灵璧石的地位。
灵璧石最早的现存实物是1950年春于河南安阳市武官村大墓出土的一件商代大石磬,现存国家博物馆。
灵璧石最早的文字记录出现在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历史文献战国时期的《尚书》中,《尚书·禹贡》曾载:“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毗珠暨鱼。
灵璧石概说(二)

灵璧石概说(二)灵璧石名自从灵璧石走进商周王宫,发启“金声玉振”第一音,至今,围绕它已经形成了一种绵延数千年的文化,单就灵璧石的称谓,就有不下10种说法。
这其中,有历史的原因,分类标准的不一,审视角度的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鸣局面可喜。
关于灵璧石名称的界定,目前主要有4种说法:1、灵璧石是灵璧石(观赏石),磐石是磐石(石材),这是功能和史段划分,因为宋代之前灵璧以磐石、磐石制品闻名,“灵璧沐石”3字多出于宋及宋代以后的文献、石谱;2、行政区划界定,即产在灵璧县境内的所有奇石都称灵璧石;3、自然地理界定,凡与原产地灵璧石一脉相承、质地等方面相同或极其妞相近的奇石,都称为灵璧石;4、政府规章的界定,按照宿州市政府于2004年6月通过的《灵璧石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产于灵璧县以及与之交界的埇桥区、泗县等地的各类奇石,统称灵璧石。
在此,我们不“囗唐贬宋”,按约定俗成,综合自然地理、行政区划、质地成因等因素,取广义通俗表述:灵璧石,泛指主产于安徽宿州市灵璧县的奇石,它位列中国四大名石之首,以磐石和孤块观赏石闻名于世。
灵璧石,傍于山,藏于土,非人工所为,而是自然天成的准艺术品,所以,就灵璧石所在地理区域、土层变化、山系走向,决定了灵璧县是灵璧石主产地,但又不能排除灵璧石在周边县市的“零星扩散分布”。
灵璧石产地历史沿革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辖19个乡镇,总人口119万。
历史上,由于灵璧的归属关系变迁,也造成了后来赏石界对灵璧石称谓、产地的混乱。
如称灵璧石是“江南第一石”的磐石类灵璧石种(《观赏石基础教程》第39页第7行,2005年1月,上海大学出版社)。
也有把灵璧石称为“徐州灵璧石”“泗洪灵璧石”“河南灵璧石”,等等。
为了厘清历代文献、石谱、诗文对灵璧石的记载,更好地感悟灵璧石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此,我们综合古籍、史志,回望下灵璧的历史沿革:3000年前,灵璧地区处于古泅水之中,成书于3000年前的《尚书·禹贡》称灵璧磐石山为“浮磐”或“泗滨浮磐”。
四大赏石之灵璧石

四大赏石之灵璧石中国收藏及鉴赏奇石的历史由来以久。
号称四大名石之首的灵璧石,古往今来,不知多少文人骚客、达官贵人为之痴迷,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了解灵璧石文化发展的历史,对于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是很有意义的。
灵璧石因产在安徽省灵璧县而得名。
早在《尚书·禹贡》中,就有徐州上贡“泗滨浮磬”的记录。
另据《枸橼篇》载“泗水之滨多美石”。
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得知后,即谴使者“以币求之”,分给“诸庙以为磬”。
这里的泗滨美石,就是人们所称的灵璧石。
唐代社会安定,文化繁荣。
文人骚客,诗酒风流。
他们将奇石引向民间,引进书房客厅。
面对奇石,诗兴勃发。
灵璧石坚贞铿介,不亢不卑,且峰峦洞壑,岩釉奇巧,清润奇秀,色彩艳丽,自然引起他们的共鸣与喜好。
一些著名诗人如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都是灵璧奇石的爱好者。
白居易在今宿州毓村东林草堂居住时,常徜徉于灵璧山水之间,将奇形怪状的灵璧石置于中庭,支琴贮酒,傲啸觞咏,白居易还在总结玩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爱石十德”,比较全面地概括了玩石的文化意趣,为赏石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是灵璧石文化的繁荣期。
而开“痴迷型”赏石风气之先的,则是这一时代那位多愁善感,极富艺术家气质的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祖籍徐州,继承父志,置砚务官开发灵璧研山和皖南歙砚。
自此灵璧石开始名扬四海。
是时,李煜藏一方研山(中有墨池的奇石),为稀世之宝。
据《灵璧石考》记载,这方研山径逾尺,共36 峰,各有其名,峰洞相连,错落有致。
下洞三折而通上洞,中有龙池,天雨津润,滴水少许于池内,经久不燥。
后这方研山几易其主,成为藏石史上的一段佳话。
宋代还出现了苏轼、米芾这两位中国赏石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大艺术家。
苏轼任徐州太守期间,酷爱灵璧石,曾数次到灵璧县觅石清供。
他赏石、玩石就和他的性格一样豁达、磊落。
为了换取一方“麋鹿宛颈石”,他泼墨作《丑石风竹图》贻之主人。
灵璧张氏兰皋园一石甚奇,称“小蓬莱”,他索取后题其上曰“东坡居士醉中观之洒然而醒”,对其珍爱有加。
灵璧石独特魅力

灵璧石独特魅力天下第一石——灵璧石文字:[大][中][小] 2012-2-20 浏览次数:102以磬石为原料,雕琢各种人物、鸟兽、鼎彝、文具等磬石工艺品。
“灵璧石文化”则指磬石山所产之奇形怪状,特具美学价值的孤块纯天然观赏石而言,两个支系,一为人工,一为天然,合而形成灵璧县独具特色的石文化大系。
人工加工的磬石,就是现在市场上的砭石,灵璧石也是一种上好的砭石,灵璧石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灵璧砭石加工出来的刮痧板,砭石棒,砭石手链等,辅助治疗多种疾病。
对人体十分有益。
灵璧自古出奇石,明朝时,即作为贡品进贡朝廷。
灵璧观赏石分黑、白、红、灰四大类一百多个品种。
其中以黑色最具特色。
观之,其色如墨;击之,其声如磬。
其形或似仙山名岳,或似珍禽异兽,或似名媛诗仙。
被国内外石艺界誉为“天下第一石”。
灵璧石的石体(形、质等已另有专文论述)融透、漏、瘦、皱、伛、悬、蟠、色,以及音韵之美等诸多美学要素,既包容米芾“四字诀”,亦有为灵璧石自身所独具,诸美毕臻,美轮美奂,无愧“天下第一石”之美称。
灵璧石独特魅力文字:[大][中][小] 2012-2-20 浏览次数:99灵璧石主要产于安徽省灵璧县境内。
《灵璧志略》记载:“灵璧有七十峰,产有磬石、巧石、黑白石、透花石、菜玉石、五彩石等,山川灵秀,石皆如璧。
”在灵璧所产的诸多石种中,扬名最早的是被称为“八音石”的磬石,《禹贡》中就有“泗滨浮磬”的记载,是我国古代的石质乐器——磬的首选材料。
而收藏意义上的灵璧石,主要是指青黑磬石奇石。
随着收藏的不断发展,灵璧石作为赏石的概念也得到不断丰富,逐步包含了纹石、五彩石、透花石、皖螺石、彩色白灵璧等。
灵璧石的收藏和赏玩称得上是盛名久享。
自古以来,有名的藏石家无不藏有灵璧珍品,有文献记载的就有苏轼的“小蓬莱”、范成大的“小峨嵋”、赵孟頫的“五老峰”。
风流帝王李煜钟爱“灵璧研山”,宋徽宗还为常常把玩的一株灵璧小峰,题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命人镌于峰侧,并钤御印。
中国名石灵璧纹石

中国名石灵璧纹石灵璧纹石属于灵璧磬石的一种,在灵壁石的大家族中灵璧纹石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由于其数量少,纹路华美,始终是灵壁石爱好者的首选,灵璧纹石产于安徽省灵璧县渔沟镇白马村的南山,十几年来,经过当地石农的反复挖掘,灵璧纹石的石源已经枯竭,近期灵璧纹石的产地又经过了挖掘机灭绝性的开采,这个品种更加受到灵壁石爱好者的关注。
灵璧纹石在造型上多为圆块,少于变化,孔洞少,当地石农流行的一种比喻灵璧纹石的顺口溜称其“纹石带洞,价格要命。
纹石象形,价格连城。
”充分说明了灵璧纹石收藏的价值趋向。
灵璧纹石有上层纹石与下层纹石之分,早期挖掘的灵璧纹石由于处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称为上层石,上层纹石纹路的分布均匀,纹理凹凸感强,石皮光韵,石形变化较大,易形成孔洞,观赏价值及收藏价值非常高。
下层纹石则反之,下层纹石多产自2米至3米的深土中,由于受到酸雨作用的侵蚀较多,纹路烦乱,造型单一,变化少,在灵璧纹石的收藏中不被关注。
物以稀为贵,收藏灵璧纹石需要我们对这个石种进行认真的学习和辨别,这样收藏到的灵璧纹石才有升值的空间。
一、灵璧纹石纹理的成因灵璧纹石上有天然形成的各种清晰、流畅的纹路,美感十足。
灵璧纹石为沉积岩与变质岩的综合体,沉积岩又名水成岩,是在水流搬运下,由泥沙、灰浆、海藻浮游物等物质沉积而成,随时间和气候的变化,沉积物的单层厚度、成分别有了差异,年长日久,形成了韵律别致、层理分明的纹理特征。
又经过若干个地质年代,沉积岩中原有的纹理花纹在外力作用下,弯转扭曲,曲折变形,或者因为石英脉,方解石脉等物质的加入,形成新的花纹。
或者在岩石的风化阶段,因为含有铁、锰等物质的存在,硬度的差异,也有可能形成次生花纹。
凡此种种,遂形成了灵璧石纹石的优美华贵。
不论成因如何,纹石的韵味和美丽是无以伦比的,石头本是静物,在静物的表面能够形成各种流畅的线条,无疑又增加了动态的美感。
二、灵璧纹石的产地灵璧纹石集中出产在安徽灵璧县渔沟镇西四公里的白马山附近的白马村、杨山村和岳巷子村。
天下第一石———灵璧石

灵璧石,只所以能奇绝于天下,享誉古今和海内外,其真正魅力不仅在于天赋其内在的灵气和形态的神奇,主要还有击之响彻于皇宫内外,及质、色、纹的美。因此历来为世人所珍视。南唐后主李煜所爱的“灵璧研山”,”径才逾尺,具三十六峰,且各有其名。又有下洞三折而通上洞,中有龙池,天雨则津,滴水稍许于池内,经旬不燥。“宋徽宗得一“灵璧小峰”,“长仅六寸,高半尺,玲珑秀润,卧沙、水道、裙折、胡桃纹皆具,小峰之巅有白石圆光,晶莹如玉。”御题:“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勒于石。清乾隆帝称灵璧石为“天下第一石”。石癫米芾得南唐后主“灵璧研山”,赞曰:“谁谓其小,可置笔研,石形如岱,顶有方坛。”米老过镇江,因爱甘露寺旁临江一处晋唐古建筑,乃苏仲恭宅,苏亦爱“灵璧研山,”石宅相交后,米老却又叹不已,抱撼终生。苏东坡为得到灵璧石,亲自到灵璧张氏园亭为园主作画、题字、撰文。主人喜赠“麋鹿宛石”,载归阳羡。现在《丑石竹风图》和“麋鹿宛颈石”均已不知去向,所撰《灵璧张氏园亭记》仍灿然人间[载《苏东坡全集》]。宋代诗人方岩在《灵璧磬石歌》中曰:“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清代蒲松龄等都钟情于灵璧石。灵璧石声、形、质、色、纹具有很高艺术欣赏价值。
★质:灵璧石是九亿年前的海藻化石,属元古代地层右的碳酸盐岩。最有代表性的磬石为隐晶质石灰岩,是由颗粒大小均匀的微粒方解石组成,其中含有多种金属矿物及有机物质。硬度在6—7之间。
灵璧石是金石合一的长寿之射。事实证实,长期裸露在磬石山表层的磬石,虽然久经暴晒和风、霜、雪、雨的摧残,但绝无燥裂剥蚀等现象,其筋骨不仅锤炼得更加精炼,而且更能显示出坚贞的特殊气质。新面世的五彩白灵璧,天生丽质,皎洁丰润,色彩绚丽,人见人爱。
奇石之形“宁拙勿作,勿失天真”。就是说,在奇石形体中,某些部位虽然拙了些,宁可保留着,也不要人为做作。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展现形态天然之奇的真实性。灵璧石,不论是造型石还是图纹石,为其清洗配座后,即可观赏。所以,灵璧石最怕因在其形体上人工斧凿而失去神奇和灵气。奇石形态,只要符合人文科和自然科学情理就是美的形态。关于对灵璧石形的赏议,应首先利用“线宜曲不宜直,面宜凸不宜平”的奇石形体审美标准,对奇石形体轮廓线与面进行审美,再慧眼捕捉形体轮廓线与面所提供形态的内容和意境从而确立有无主题。对于在形态上无法立题的奇石,可根据奇石的产地、特点及给予赏石者的感受进行命题。而对于在形态上能够立题的奇石。再根据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情理围绕主题就形论,再看有无“精”、“气”、“神”之美和“瘦、皱、漏、透、圆、蕴、雄、稳”的美;至于对五彩石和图纹石的赏评,可用画理、书理、诗理等审美标准加以鉴赏。总而言之,作为天工造物的灵璧石,不论是象形石还是图纹石,其形态不似之似是美的,而形态酷似逼真的不仅美,而且更难得、更珍贵!作为人物或动物象形的灵璧石,以其神态振奋时为最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灵璧石刻字石简介
刻字石,亦称平板石。
产于安徽省灵璧县渔沟镇,其石质坚硬、细腻润朗,颜色为瓦青。
以奇秀、浑圆、皱瘦、浑厚、挺拔、秀丽为特征。
由于大自然的造化,使刻字石千姿百态,表面圆滑,形态荒涎怪异,别具特色。
有的象飞禽,形似孔雀梳羽,祥云缭绕、彩蝶飞舞;有的小巧可爱象小狗静卧,憨态可掬;有的象玉兔活灵活现;有的浑厚、壮观,酷似骏马奔腾;有的挺拔如山峰叠起雄伟宏大。
这一幅幅逼真美丽的图画,让人遐想,令人陶醉,成为建造园林假山、点缀自然景点理想的天赐材料。
该石上水性能强,盆中蓄水后,顷刻可吸到顶端。
石上可栽植野草、藓苔,青翠苍润,为制作盆景的佳石。
沙积石,暄而脆,但吸水性很强;石灰石硬度稍高,结构比沙积石细密。
上水石易于造型,由于暄而脆,可随意凿槽、钻洞、雕刻出心中理想的形象。
上水石上大大小小的天然洞穴很多,有的互相穿连通气,小的洞穴如气孔,这就是吸水性强的主要原因。
在上水石上的洞穴中,填上泥土可植花草,大的洞穴可栽树木,由于石体吸水性强,植物生长茂盛,开花鲜艳。
上水石可以散发湿气,用它造假山或盆景,都有湿润环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