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赏析练习题
语文修辞手法辨析练习题

语文修辞手法辨析练习题(2021年)1、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辨析正确的是()A、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拟人)B、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对比)C、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拟人)D、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夸张)2、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辨析正确的是()A、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拟人)B、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夸张)C、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比喻、对比)D、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拟人)3、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辨析不正确的是()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比喻)B、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拟人)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D、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夸张)4、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辨析正确的是()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比喻)B、远处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夸张)C、回想那天的雨景,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比喻、借代)D、高个子比鸭舌帽和椭圆脸走得快。
(对比)5、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辨析不正确的是()A、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钟南山、张定宇。
(借代)B、看见绿油油的麦苗,我就嗅出白面馒头的香味来了。
(夸张)C、这个孩子的模样,就像他爸爸小时候那样。
(比喻)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对比)6、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依次是()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白衣战士, 他们才是是最可爱的人。
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③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A、设问夸张夸张对偶B、反问比喻夸张对比C、设问夸张比喻对比D、反问比喻夸张对比7、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依次是()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④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A、①对偶②排比③拟人④反问B、①对比②排比③拟人④反问C、①对比②对偶③夸张④设问D、①对偶②对偶③夸张④反问8. 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依次是()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修辞及表达效果练习题

修辞及表达效果练习题1.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意义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想起它(纺车),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杯念。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抒发了作者对延安纺车深厚真挚的感情。
B.你们是早晨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抒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寄予厚望。
C.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
——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使抽象的概念和道理变得更加严谨。
D.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能画得出祖国的面貌呢?——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意在表明多调一些颜色,祖国的面貌是可以画出来的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
”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
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病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
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3.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
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策……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此句运用了多个比喻句,写出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
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
修辞手法练习题附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句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
A. 风儿好听
B. 风不喧扰
C. 风声嘹亮
D. 风雨飘摇
答案:A
2. 下列词句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是:
A. 喊声如雷
B. 热情如火
C. 苦尽甘来
D. 龙飞凤舞
答案:B
3. 下列词句中,使用了排比手法的是:
A. 高高低低
B. 大家好
C. 亲朋好友都来捧场
D. 一切都辞去,光明迎来了
答案:C
二、判断题
1. 下面句子使用了夸张手法:
正确(√)/错误(×)
答案:√
2. 下面句子使用了反问手法:
正确(√)/错误(×)
答案:×
三、填空题
1. “花园里的百花都向日荣。
”这句话中,使用了【比喻】手法。
2. “我将以我血,以我肉,以我生命捍卫……”这句话中,使用了【排比】手法。
四、给下面的短文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
这些风景文字是不是照亮了你的心灵?
从这些艳丽的文学图景背后,你又想到了什么?
一场精神海洋的盛宴
瞥见你深深欣喜的灵魂
答案:从这些艳丽的文学图景背后,你又想到了什么?
总结:本文主要提供了一些修辞手法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以及一个给短文选择合适标题的题目。
通过做这些练习题,读者可以加深对修辞手法的了解和运用能力,并用精彩的文学图景启迪自己的心灵。
赏析句子练习题

赏析句子练习题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也是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通过赏析句子的练习,可以提高我们对语言运用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进而提升写作和表达能力。
下面展示一些句子练习题,通过分析和赏析这些句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句子。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学作品)这句话出自文学作品,采用了对仗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英勇烈士的敬仰和对历史贡献的珍视。
通过对仗的运用,使句子的节奏感更强,给人以铿锵有力的感觉。
比喻"丹心照汗青"使用了儿戏和汗青两个形象,通过形象化的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2.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诗歌)这句诗意境凄惋,通过描写离家后再次回到故乡的老人,表达了岁月无情、时光荏苒的主题。
句子采用了平行句的结构和相对应的用词,使句子形成韵律感和鲜明的对比效果。
调幅凄凉,境感深沉,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话出自一位伟大的人物,表达了对追求事业、热爱工作的信念和决心。
句子简练而有力,通过对仗的运用,提升了句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丹心照汗青"的比喻巧妙地将个人追求与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给人以启示和鼓舞。
4. "用兵如神,神则将勇;不神则将怯。
" (兵书)这句话出自一本兵书,通过对比描述了将领的能力和勇气对战争胜利的重要性。
句子简单明了,使用了对偶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子的表达更加强烈和有力。
通过"神"和"怯"的对比,强调将领的能力和决心对战争决胜负的决定性作用。
5.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民谣)这句话出自一首民谣,通过描写慈母的牵挂和关爱,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句子简洁而富有情感,使用了对仗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动感人。
修辞手法的练习题和例句分析

修辞手法的练习题和例句分析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手段,通过巧妙的运用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为了提高自己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下面将给出一些练习题和相应的例句分析。
1. 比喻: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进行比较,来达到表达的目的。
例句:他的笑声如同鸟儿欢快的歌唱,让人心生愉悦。
2.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
例句:故乡的山川在远处向我招手。
3. 象征:用一个具体事物代替一个抽象概念,以增强表达效果。
例句:她的眼睛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4. 排比:将同类或相似的词语或句子并列使用,以增强表达的力度。
例句:我要做一个有担当的人,一个努力奋斗、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人。
5. 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用来增加语气和表达感情。
例句:难道我们不应该为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吗?6. 夸张:夸大某个事物或概念的特征,以起到强调的作用。
例句:我看了一眼成堆的作业,心里顿时变成了一片乱麻。
7. 对比:通过将两个相反的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一个事物的特点。
例句:冰冷的石板路上,热闹的鲜花市场显得格外美丽。
8. 过渡:用于使文章、句子或段落的逻辑关系更加紧密与顺滑。
例句:正当我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时,突然被一声巨响给惊醒了。
9. 省略:通过省略一些细节或修饰语,以强调主要的意思或简洁表达。
例句:雷声轰隆,狂风呼啸,暴雨倾盆。
显然,天要下雨了。
10. 叠词:通过重复相同的词语或音节来起到强调或修饰的作用。
例句:他心里热热的,满脸笑容,带着幸福感走进了教室。
通过这些练习题和例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
在写作时,合适地使用修辞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且具有艺术感染力。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进行修辞手法的练习和例句分析有所帮助。
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各种技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以下是一些修辞手法的练习题及答案,供学习者参考。
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答案:A. 拟人;B. 反问;C. 夸张;D. 反问。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对偶。
3.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夸张。
二、填空题4. 请在下列句子中填入适当的修辞手法。
- 他的话像_________,让人听了心旷神怡。
- 她的眼睛闪烁着_________,仿佛能看透人心。
答案:清泉;星辰。
5. 请用修辞手法改写下列句子,使其更加生动。
- 他跑得很快。
答案:他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而去。
三、简答题6. 请简述“排比”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答案:排比是一种通过并列多个相似或相关的词语、短语或句子来增强语言节奏和强调效果的修辞手法。
它可以使语言更加流畅,表达更加有力。
7. “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有何不同?答案:比喻是通过将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以此来说明或强调某种特性或情感。
拟人则是将人的情感、行为或特征赋予非人类的事物,使它们具有人的属性。
四、论述题8. 论述“反问”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答案:反问是一种不期待回答的提问方式,通常用来加强语气,表达作者的强烈情感或观点。
在文学作品中,反问可以激发读者的思考,增强文本的感染力,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产生共鸣。
五、应用题9. 请用“夸张”修辞手法描述一场大雨。
答案:那场大雨如同天塌地陷,倾盆而下,仿佛要把整个世界淹没。
10. 请用“对偶”修辞手法描述春天的景象。
答案:春风拂面,花开满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通过这些练习题,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和艺术性。
高三修辞手法辨析的练习题

高三修辞手法辨析的练习题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在高三语文学习中,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帮助高三学生巩固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一、辨析题1. “鸟儿在树枝间欢快地歌唱。
”这是哪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方式?A. 比喻B. 拟人C. 夸张D. 比拟答案:B. 拟人。
拟人是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和行为,这里将鸟儿赋予了“欢快地歌唱”的特性。
2.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明亮。
”这是哪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方式?A. 比喻B. 拟物C. 比喻和拟物D. 暗示答案:A. 比喻。
比喻是通过对两种事物之间的类比来传达更深层次的含义,这里将她的笑容比喻为阳光,突出了其明亮的特点。
3. “他心如死灰,毫无希望。
”这是哪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方式?A. 比喻B. 比拟C. 象征D. 反问答案:C. 象征。
象征是通过一种特定的符号或形象来代表某种概念,这里用心如死灰来象征他的绝望和无望。
4. “她思念他,如饥似渴。
”这是哪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方式?A. 比喻B. 夸张C. 拟人D. 对比答案:B. 夸张。
夸张是通过对事实、特征的夸张表达来增强表达的效果,这里将她对他的思念比作饥渴,突出了其强烈的感情。
二、应用题请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以下句子,注意要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手法。
1. 太阳下山了,天空渐渐暗淡。
答案:太阳如一位绅士离开了,天空在他的离开下逐渐失去了亮光。
(拟人)2. 大雨中,她独自走在街头。
答案:大雨像银色的珠子一样打在她的身上,她孤独地在街头行走。
(比喻)3. 他们的友谊像一座坚固的桥梁,承载着彼此的信任。
答案:他们的友谊如同一座扎根于深深的土地中的大树,稳固地承载着彼此的信任。
(比喻)4. 风吹过田野,奏响了一曲美妙的乐章。
答案:风在田野上掠过,奏响了一幅如潺潺流水般美妙的画卷。
(拟人)通过以上的辨析和应用题的练习,相信同学们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和运用有了一定的了解。
赏析题目练习题

一、诗歌赏析1. 请分析《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意境。
2. 请简述《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象。
3. 请分析《春晓》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韵律美。
4. 请简述《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夸张手法。
5. 请分析《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修辞手法。
二、散文赏析1. 请分析《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的比喻手法。
2. 请简述《背影》中“父亲的手,是那么粗糙,那么有力”的细节描写。
3. 请分析《背影》中“我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感激”的抒情手法。
4. 请简述《背影》中“父亲,你一定要保重身体”的呼唤手法。
5. 请分析《背影》中“我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泪水模糊了双眼”的情景描写。
三、小说赏析1. 请分析《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情节。
2. 请简述《红楼梦》中“宝玉挨打”的情节。
3. 请分析《红楼梦》中“宝钗劝黛玉”的情节。
4. 请简述《红楼梦》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情节。
5. 请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四、戏剧赏析1. 请分析《雷雨》中“周朴园与四凤的矛盾冲突”。
2. 请简述《雷雨》中“周萍与四凤的悲剧爱情”。
3. 请分析《雷雨》中“周朴园的虚伪与自私”。
4. 请简述《雷雨》中“周萍的叛逆与毁灭”。
5. 请分析《雷雨》中“四凤的纯真与善良”。
五、影视赏析1. 请分析《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悲剧命运”。
2. 请简述《霸王别姬》中“程蝶衣与段小楼的爱情故事”。
3. 请分析《霸王别姬》中“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4. 请简述《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演技与形象塑造”。
5. 请分析《霸王别姬》中“导演陈凯歌的艺术风格”。
一、诗歌赏析6. 请分析《夜泊牛渚怀古》中“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的意境。
7. 请简述《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意象。
8. 请分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韵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题
1、对修辞方法判断完全正确的是()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A.比喻反复对偶
B.拟人对偶排比
C.比喻对偶排比
D.拟人反复排比
2、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春天来了!
春天,从解冻的冰河中涌来,从大雁的叫声中飞来,从小草的萌发中醒来。
春天来了!
在这播种的季节里,快播吧!播下一颗颗绿色的心,播下一个个金色的希望。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像春笋一样冒尖,像山花一样烂漫。
我们,从这里出发,走向夏的繁茂,秋得成熟……A.选段中用“醒来”一词赋予小草以人德行为,生动地描写出春天草木萌发、万象更新的景象。
B.选段中运用“从……来”的排比句式,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大地上五彩缤纷的景象。
C.选段中把“我们”比喻成“春笋”“山花”,集中地表达了“我们”对美好春天的期盼之情。
D.选段中反复运用感叹句“春天来了”,强烈地抒发了当春天到来时人们按捺不住的欣喜之情。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
②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③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
④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⑤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
4、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格式相似,并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以下句子
(1)整个老城像一座烧透了的砖窑
(2)固然,今天凭地球上最大的望远镜,还不能直接看见别的恒星,但是有什么理由能让太阳系的构成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呢?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
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
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
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
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
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
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
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
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
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
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
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
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
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毫无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
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
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
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但我从不用那些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
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
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
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
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
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
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1、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如何?
雪中小卓玛
玉树大地震之后的第七个早晨,我从震中的结古镇,驱车赶往西宁。
忽然发现,前面路边悄然站立着一个藏族小姑娘,双手捧着一个奖状大小的纸板,上面歪歪扭扭却又清清楚楚地写着两个殷红似火的大字:“谢谢!”
四周是茫茫的雪山,根本看不到村庄的影子,她是从哪里来的呢?
停下车,我走过去,拉住她的手,轻轻掸去她头上的一层雪花。
这个在风雪中瑟瑟发抖的小姑娘,约有五六岁的样子,蓬乱的头发,瘦瘦的小脸上是典型的高原红,额头上还凸起一道长长的已经结痂的伤痕。
“你是哪个村庄的?”“谢谢!”
“上学了没有?”“谢谢!”
“你叫什么名字?”“谢谢!”
我有些纳闷了,又问她这次地震中家里的情况。
她似乎没有听懂,圆睁着大大的眼睛,迷惑地看着我,嘴里仍只是在重复着那两个字。
我猛然明白,这里是纯粹的藏族牧区,她还没有上学,自然听不懂汉语。
这么冷的天,是谁让她来的呢?震中心周围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了,伤亡惨重。
她的家中,她的小村灾情如何呢。
这个小姑娘,是不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希求援助呢?
但我马上否定了自己。
地震之后,灾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都得到了政府救济,逝者安葬,伤者就医,失居者也都有了帐篷,有了粮食,有了饮水。
正是因为这些,灾区才安定下来。
况且看看她额头上的伤口,早已经过医生处理,且已经结痂了。
身上的衣服虽然破旧,却也算干净整齐。
再看她的神情,更像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我决定把车上的食品,送给她一些,还有她的家人。
那是从城市里买来的一些奶制品和肉制品,花花绿绿,包装精致。
她的眼光一亮,旋即又摇了摇头。
不仅摇头,红红的小手也在摇动着,像风中的枫叶。
我坚持着,有些强行地塞给她。
她迟疑了一下,只得从其中拿了一块造型别致的巧克力,揣在怀里。
接着,恭恭敬敬地冲着我,鞠了一个躬,再次清晰地说出了那两个字“谢谢!”之后,她细心地把巧克力塞进贴身的兜兜里。
做完这一切,她又用双手托起了那个宝贝纸板,高高地抱在胸前,遮住了自己的半张脸,只露出两只大大的眼睛,像青海湖一般澄澈和镇静。
虽然我不知道在这个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灾难已经过去,作为一个小小的亲历者,她只是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一种心底里难以言说的感激。
从她的脸上,我看到了一种与年龄并不相符的镇静和成熟!我们城市里的五六岁的孩子,在这样的冰雪天气里,会干什么呢?或许正依偎在妈妈怀里睡觉呢?或许正在暖意盈盈的房间里玩游戏吧?哦,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理解人生的艰难吗?你们品尝过感恩的味道吗?你们明白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吗?
这个青藏高原上的楚楚可怜的藏族小姑娘,她才五六岁,通过这一场灾难,却已经开始真切地感觉到了这一切。
孩子,我不知道你的名字,权且按藏族人通常的习俗,称呼你小卓玛吧。
我也不了解发生在你身上的故事,但我理解和明白你的心思。
不过,今天太冷了,雪太大了,你还是回家去吧,那怕只是一顶简陋的帐篷。
我再三地劝她。
这个小姑娘,这个小卓玛,却像巴颜喀拉山一样坚定和倔强,她虽然明白了我的好意,但再一次摇了摇头,用手指了指纸板上的那两个字,指了指远方,又指了指自己的心窝。
哦,可爱的孩子,可爱的小卓玛,我的眼中酸热热的,情不自禁地双手抱拳,面对她的痴情,面对她的坚定,深鞠一躬,并模仿着她的语气,说了一声:“谢谢!”
车走远了,雪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
在我的心底燃烧着。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分)
2.阅读全文后,你觉得藏族小姑娘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2分)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这个青藏高原上的楚楚可怜的藏族小姑娘,她才五六岁,通过这一场灾难,却已经开始真切的感觉到了这一切”中的“这一切”指什么?(3分)
4.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车走远了,雪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在我的心底燃烧着”的含义。
(3分)
5.下面是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请根据这句话的具体语境,揣摩此时小卓玛的心理活动。
(2分)
她的眼光一亮,旋即又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