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赏析1
小学修辞手法赏析(阅读)教师(1)

小学修辞手法赏析(阅读)教师(1)现代文阅读分析修辞手法、标题的作用【知识点精讲】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常见考法:1、分析画“”句子中的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2、鉴赏“”句子。
常见类型举例:1、比喻:例:众多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一个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思考:这句话中哪里用到了比喻?是比喻中的那一类?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蚂蚁本来是黑压压的一片,为什么不把它比作黑板,而把它们比作雪球呢?共同点是什么?紧密、圆、滚动快。
本句话中,作者强调的是蚂蚁抱成团的团结精神,而非蚂蚁的颜色。
)对比句:众多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没有滚动的动态感,不够形象)思考:本句的作用是什么?生动形象具体地表现了蚂蚁团又大又圆滚动飞速的特点。
2、拟人例:鸟儿将XXX在繁花嫩叶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对比:鸟儿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跟微风流水应和着。
(感触感染不到作者的喜爱之情)作用:把“鸟儿”拟人化,使对鸟叫声的描写更加活泼形象,富有情趣,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答题模板:拟人化;使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情趣;1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排比例:妈妈的关爱是阵阵的凉风——在我有汗水的时候,给我送来丝丝凉意;妈妈的关爱是滴落的泪水——当我生病的时候,妈妈焦急地守候着我;妈妈的关爱是一把花折伞——当我遇见风雨的时候,为我遮风挡雨……对比:妈妈的关爱是阵阵的冷风——在我有汗水的时分,给我送来丝丝凉意。
作用:加强语气,增强气势,更强烈地表现感情。
4、反问例:今天的电影莫非不出色吗?作用:强调电影的精彩,语气更强烈。
例题解析】XXX那双美丽的蓝眼睛①有一年夏天,一次意外的事故,我被溅起的铁水烫伤了左眼,住进XXX。
那天换药时,我疼得大声喊叫。
有人轻轻敲门,从门缝中挤进一张女孩幼稚的脸,眼睫毛长长的,微微向上翘。
那双眼睛与众不同,是蓝色的,像透明的海水。
高考修辞手法(一)常见修辞手法知识点讲解

高考修辞手法(一)常见修辞手法知识点讲解一、比喻1.定义比喻又叫打比方,即用有相似点的某些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显特征,可分为三种。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体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老狐狸你不要灌迷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这种叫“博喻”。
4.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且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是”之类的词语。
下面几例都不是比喻句。
(1)她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作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想象(4)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赏析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1)

赏析句子——修辞手法赏析技巧刘小梅教学目标:学会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去赏析句子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现代文阅读中,重点句的赏析是十分重要的能力训练之一。
正确理解句意,有助于文意的把握,有助于作品思想感情和主题的理解。
因此,新课程标准也作了明确的要求,做到“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于是句子赏析就成了语文考试中考察学生能力的一种常见的题型。
〔二〕常见的修辞方法的作用:比喻、拟人: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突出……排比:增强语势、使语言具有音乐美或节奏感。
设问、反问:加重语气,起强调作用,强调了……对偶:句式整齐,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比照:强调了......突出了.....反复:加强语气,强调了......(三)答题格式1.这个句子使用了......修辞手法2.写出了......(内容〕3.表达了/表现了/抒发了.......〔情感〕〔四〕举例分析例如1: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飞天〞凌空》〕答: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吕伟跳水时优雅的动作。
3.流露出作者内心的赞叹与喜爱之情。
例如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答:1.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油蛉和蟋蟀们人格化,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和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乐趣。
3.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例3:几分钟之后,也许又会大雨如注,也许是丝丝细雨飘下,也许是阴云密布,整个海面又被大雾封锁……千变万化的自然美景,是你的眼睛应接不暇,不到基隆来,是很难领略到的。
答:1.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的语势,2.写出了基隆的天气千变万化,基隆的雨来得急、来得快,3.表达出作者对这一自然美景的赞美。
例4: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修辞手法解析引用

修辞手法解析引用引言是文章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引用他人的言论或事例,可以加深文章的论证力度,增加说服力和可信度。
引言可以是名人名言、文学作品中的句子、历史事件中的片段等等,其灵活运用能够丰富文章的语言表达,让读者产生共鸣。
本文将对修辞手法中的引用进行解析,探讨其作用和使用技巧。
一、引用的作用引用作为修辞手法的一种,起到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1. 加强论证力度:引用他人的言论或事例,可以为我们的观点提供外部证据,使之更具有说服力。
2. 增加可信度:通过引用著名人士的观点或权威专家的研究成果,可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使读者更加信服。
3. 补充细节:引用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可以生动地描述事物,增强读者对于文章内容的感受力。
4. 增加趣味性:通过引用幽默或引人思考的语句,可以吸引读者的兴趣,增加阅读的乐趣。
二、常见的引用方式1. 名人名言引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诸葛亮的名言,蕴含了对奋斗精神的赞美。
名人名言常用于文章开头或结尾,通过引用著名人士的经验和智慧,向读者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2. 文学作品引用“诸葛亮如此评价刘备:心在天下,志存高远。
”这是《三国演义》中对刘备的描述,作者通过引用文学作品中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刘备的雄心壮志。
3. 历史事件引用“遥想当年,汉室艰难,曹操得天下。
”通过引用历史事件中的片段,可以带领读者回到过去,感受历史的厚重感,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
三、引用的使用技巧1. 合理选择引用材料在使用引用修辞手法时,要选择与主题相关、有说服力和可信度的引用材料。
名人名言要选择那些对于论点有直接或间接支持的名言;文学作品引用要选择那些可以生动描述事物或与主题相关的描写;历史事件引用要选择那些能够在故事片段中体现观点的事件。
2. 引用的嵌入方式引用可以通过直接引述、间接引述和修辞转述等方式进行嵌入。
在使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嵌入方式。
直接引述适用于名人名言等比较短的引文;间接引述适用于较长的引文或需要添加解释的情况;修辞转述适用于需要借助修辞手法来进行引用的情况。
春一到四自然段修辞手法赏析

春一到四自然段修辞手法赏析春天是四季中最令人心动的季节之一。
当寒冬过去,春天的脚步悄悄走近,大自然的万物开始苏醒,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而在描述春天的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尤为重要,它能使文章更加生动、传神。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春一到四自然段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首先,春一到四自然段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是比喻。
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达到形象生动的目的。
例如,“春天如一位美丽的少女,穿着五颜六色的裙子,轻轻地踏着花的脚步,给大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这个比喻将春天与美丽的少女相联系,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活力。
其次,春一到四自然段中还常常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拟人是赋予非人物以人的性格特点,使其具备人类的行为特征。
例如,“春天走进大地,轻轻地抚摸着树叶,使它们唤醒沉睡的根部,促使新的枝条冒出泥土。
”这个拟人的描写使得春天具有了动态和生命力,更加深刻地表达了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和活力。
再次,春一到四自然段中也常常使用对比的修辞手法。
对比通过对两个事物的差异进行对照,以突出其中一个事物的特点。
例如,“冬天的严寒如同一位严厉的老师,而春天的温暖则像一位慈爱的母亲。
”这个对比描写了冬天和春天的差异,使读者更加能够感受到春天带来的温暖和舒适。
最后,春一到四自然段中还常常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夸张通过对事物的程度进行夸大或缩小,以达到夸张、夺人眼球的效果。
例如,“春天的花儿开得像一片绚烂的海洋,一朵朵花瓣像彩色的雨点,轻轻地洒落在大地上。
”这个夸张的描写使得花的美丽和数量更加引人注目,给人一种明亮、鲜艳的感觉。
总之,春一到四自然段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通过比喻、拟人、对比和夸张等手法的运用,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活力。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读者产生共鸣。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分析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分析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作家能够更加生动地描绘事物,表达情感,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解析,并分析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首先,我们来讨论“比喻”这一修辞手法。
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相互对照来表达某种含义的手法。
它使得作品中的形象更加鲜明,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比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将宝玉比喻为枯木逢春,意味着他的内心已经被黛玉触动,焕发出新的生机。
其次,我们来探讨“拟人”这一修辞手法。
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的手法,以达到一种生动形象的描绘。
这样的描写使作品更具趣味性和感染力。
比如,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将波段诺特坚定的意志和纯洁的信仰拟人为勇敢的骑士,这样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奋斗。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排比”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
排比是通过将相同或相似的语句结构进行连续排列,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节奏感。
它使得句子更加庄重有力,有助于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在《马丁·伊登》中,托马斯·哈代连用多个排比句,来强调主人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变化:“真实是这个世界上最可宝贵的东西,它不可言传,不可以理解。
”再来谈谈“夸张”这一修辞手法。
夸张是对事物进行过分、夸大的描绘,以达到夸大效果的目的。
这样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加作品的幽默感和戏剧性。
例如,在《西游记》中,吴承恩借助夸张的手法,将孙悟空形容为“七十二变”,这种夸张方式让人印象深刻,同时也展现了孙悟空的非凡能力。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比较”这一修辞手法。
比较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以达到强调和说明的目的。
这样的对比能够更好地让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比如,在《1984》中,乔治·奥威尔通过比较党和叛党的特征,揭示出党的统治是如何剥夺个体自由与隐私的。
修辞手法辨析要点

修辞手法辨析要点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
通过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作品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辨析它们的特点和运用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引用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来进行比较和描述的修辞手法。
它可以使描述更具形象感和生动感,进而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比如在描写美丽风景时,作者可以用“如诗如画”一词来形容,以突出其美丽和唯美的特点。
二、拟人拟人是将非人物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类的情感、思维和行为,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深入人心。
例如,在描述夜晚的描写中,作者可以写道:“夜晚如一位沉默的守望者,静静地注视着大地的一切。
”三、夸张夸张是一种为了强调事物或概念的特定特征而进行的过分渲染的修辞手法。
通过夸张,可以将思想和感觉传递给读者,并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共味。
比如在描述一个人的胆小时,作者可以写道:“他胆子小得连一只蚂蚁都能吓得他跳起来。
”四、对比对比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来凸显其不同之处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比,可以加强作品的对比度和视觉效果,使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意图。
例如,在描写对立的人物时,作者可以通过强调他们外表的不同或性格的对比来突出他们的差异。
五、排比排比是一种通过将相同或类似的结构或表达方式在句子或段落中进行多次重复的修辞手法。
通过排比,可以增加作品的节奏感和冲击力,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比如在强调事情的重要性时,作者可以用排比的方式进行描述:“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激情和动力。
”六、讽刺讽刺是一种通过讽刺、嘲笑或嘲讽的方式来批评和揭示社会现象或问题的修辞手法。
通过讽刺,可以让读者对问题产生共鸣,并思考其中的深层含义。
例如,在描写社会弊端时,作者可以用讽刺的方式写道:“那些口口声声要解决问题的家伙,只会坐在电视机前抱怨,却从未为之付出过一份努力。
一山放出一山拦用修辞手法赏析句子(一)

一山放出一山拦用修辞手法赏析句子(一)一山放出一山拦用修辞手法赏析一、排比句•一山放出一山拦,一派生来一派干。
•梅蕊绽放蕾开,枝条纷纷抽展,花海如梦,美不胜收。
二、对比句•刀剑无眼,出鞘有命。
•男儿有泪不轻弹,古来青史谁不泪?三、比喻句•陈寅恪是一座高山,站在他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看得更远。
•经理是公司的舵手,他指引着公司前进的方向。
四、夸张句•这个工程简直堪比登天。
•他笑得比太阳还灿烂。
五、反问句•这样的成绩,难道不值得称赞吗?•你以为成功真的那么容易吗?六、远指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个人的成功来自于团队的合作。
七、拟人句•太阳像个害羞的姑娘化着淡妆,轻轻地升起来。
•水追着弯弯曲曲的河道,旁若无人地唱着歌。
八、反复句•来了又走,走了又来,重复了又重复。
•你爬一次山,我爬十次山,你还不是被我甩在后头。
九、设问句•一山能放出几个山?一海又能拦住几个海?十、比较修辞句•这种酒好像甜如蜜,香似花开。
•这位画家的技艺如同老师一样高超。
十一、反复句•进步、进步、再进步,我们只有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改变自己。
•奋战、奋战、再奋战,我们用汗水铸就属于我们的辉煌。
十二、喻体句•世界如画面,我们是这幅画上的点点滴滴。
•时间是一把杀猪刀,它不停地割下我们的青春。
十三、衬托句•只有历经风雨的山石,才能看出真正的坚韧不拔。
•那个年轻人身上的自信,让旁人都感到羡慕又忌妒。
十四、疑问句•你说我能行吗?•这件事真的有这么简单吗?十五、并列句•生活磨炼我们的意志,也培养了我们的耐心。
•努力和信心,是成功的双翼。
十六、夸张句•人人都能飞起来,只要你动一下翅膀。
•这道题简单到我差点以为错了。
•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环境宜人。
•龙游狮舞、锣鼓喧天,气氛火热。
十八、排比句•高楼大厦俯瞰着大地,小桥流水绕着田园,美丽的景色令人陶醉。
•寒冬腊月,寒风刺骨,寒冷的世界让人无法安逸。
十九、反问句•这真的是你买的东西吗?太不可信了!•你觉得这个问题难不难?二十、倒装句•一声鸟鸣,山寺钟声响彻山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及赏析(一)一、课前导入(作业讲解)二、知识点、例题讲解常用的修辞方法:(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
答题模式: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喻成…②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表现了)…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出现。
【例一】例:海洋上卷起千万堆雪浪,简直就像那刚刚裂开的大片棉花田。
(喻词“像”,本体是“雪浪”,喻体是“棉花田”)②暗喻从表面看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它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喻词由“好像,仿佛”变成了“是、成为”。
例:十个被鲜血泡起的手指头肿的变成了大熊掌。
(喻词“变成”,本体是“手指头”,喻体是“大熊掌”。
)③借喻的本体不出现,也不用喻词,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位置。
【例二】例: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
(“树木”和“森林”比喻局部和整体,捡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暗喻因小失大。
)(2)借代:主要有特征代整体,部分代整体,专门代泛称,结果代原因,具体代抽象,作者代作品。
答题模式:①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借代成…②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表现了)…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原料代成品。
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⑥地名代本体。
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3)拟人:答题模式:①运用了拟人(拟物)的修辞手法,把…拟人化(拟物,把人当做…来写)②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表现了)…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比拟的一种,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例三】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状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例如:他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4)夸张:是为了更突出,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而有意言过其实的修辞格。
答题模式: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是过度夸张②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表现了)…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四】例如:①、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双关:答题模式:①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和…双关②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表现了)…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谐音双关。
利用音同或音近造成的双关。
【例五】例如:⑴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⑵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②语义双关。
利用词语或句子在语境中形成的双重含义造成的双关是语义双关。
【例六】例如:⑴他(指陈毅)却笑着说:“没关系!吃点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呢!”(小学语文《吃墨水》)⑵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句子中“知道我在走我的路”蕴含双重含义,表面上离开故乡,坐船走水路,同时也指“我”正在人生道路上走自己的路。
(6)通感:叙事状物时运通词语,使不相通的感官感觉相互沟通起来的修辞格叫通感,也叫“移觉”。
【例七】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答题模式:①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通感的具体内容②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表现了)…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7)对比:对比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或者相同事物中相反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修辞格。
【例八】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答题模式:①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和…强烈对比②突出说明了(表现了)…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8)对偶:(要求不用记住小类,小类只需理解。
)用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语句来表达相同、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就是对偶。
①正对:由意义相同或相似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九】(9)例如:心血操碎,革命伟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②反对。
由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十】(10)例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③串对。
也叫流水对,在语法上形成一个复句,构成连贯、递进、转折、选择、假设、目的等复合关系。
【例十一】例如: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三、随堂练习(一)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1、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2、“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4、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入睡了。
()5、没关系!吃点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呢!()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0、“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灰心气馁。
()11、“红领巾”的笑声传出很远,很远。
()1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13、他的房间只是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14、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15、既然我的老师播下的种子在他们的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16、此时此刻,我耳边又回想着充满墨香的书声,快乐童真的歌声,尽情嬉闹的笑声,诲人不倦的心声。
()17、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似的。
()18、洞内岔路横生,如同迷宫一样。
()19、镇上的人又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来,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20、密西西比河也在为他流泪。
()21、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
()22、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
()(二)赏析下面句子,要求写出完整的过程。
1.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个李公朴站起来!2.“红领巾,真是谢谢你给我让座。
”老爷爷笑着对我说。
3.他这个人真是滴水不漏!4.老虎拉车——谁赶(敢)?5.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6.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7.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A组(一)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24、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2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6、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27、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型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28、到年底,蒜泡得色入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29、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30、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31、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33、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34、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二)赏析下面句子,要求写出完整的过程。
1、于是它舒展身子,最先羞答答地朝太阳伸出一枝天真可爱的嫩苗。
2、“你真是种奇怪的动物,”最后他说,“细得像根手指……”3、小王子眼看着它绽出一个很大很大的花蕾,心想这花蕾里一定会出现奇妙的景象,可是这朵花儿待在绿色的花萼里面,磨磨蹭蹭地打扮个没完。
4、“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吗?”5、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参考答案随堂练习6、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夸张)7、“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引用)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反问)9、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入睡了。
(拟人)10、没关系!吃点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呢!(暗喻)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对偶)10、“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灰心气馁。
(引用)11、“红领巾”的笑声传出很远,很远。
(借代)1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设问)13、他的房间只是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夸张)14、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比喻)15、既然我的老师播下的种子在他们的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反问)16、此时此刻,我耳边又回想着充满墨香的书声,快乐童真的歌声,尽情嬉闹的笑声,诲人不倦的心声。
(排比)17、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似的。
(拟人)18、洞内岔路横生,如同迷宫一样。
(比喻)19、镇上的人又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来,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比喻)20、密西西比河也在为他流泪。
(拟人)21、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
(拟人)22、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
(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