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
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分析与应对护理措施

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分析与应对护理措施摘要:目的观察对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护理措施。
方法对我院肠造口术30例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 30例患者的负面心理通过相应的干预后,恢复了健康的心态,促进了身体的恢复。
结论对肠造口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保持患者良好的心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肠造口;心理分析;应对护理结直肠疾病通常选择结肠造口术治疗,主要有临时性、永久性两种,它们分别有不同的应用。
结肠造口术的治疗效果显著,但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存在负面心理,影响患者的康复。
本次研究,对于结肠造口术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应用肠造口术的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年限为2021年1月-2021年11月,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范围38-76岁,平均年龄57岁。
2结果对30例肠造口患者实施心理干预,25例患者逐渐恢复了稳定的情绪,12例患者手术前已经处于情感适应期,用积极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另外13例患者术后接受造口护理后,才积极的配合。
25例患者住院天数15-32天,平均21天。
3例患者性格内向,心理状态变化大,住院时间延长,平均37天。
2例患者因为伤口感染增加了治疗时间,治愈时间也延长。
3讨论3.1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分析3.1.1术后患者的心理情况:(1)焦虑恐惧(100%)。
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因此大部分患者都会担心手术疗效,从而引发焦虑恐惧。
(2)抑郁心理(62%)。
某些患者对手术后能否恢复没有足够信心,因此存在抑郁状态,还会引起失眠。
(3)悲观绝望(23%)。
一部分患者在了解了手术后,担心不能自我护理,会给家庭带来不便,因此表现出悲观的心态。
(4)自卑心理(62%)。
因为需要开放造口,患者认为疾病带来很大的不便,对家庭关系和自身形象都有损害,因此产生自卑心理。
(5)求知欲望(100%)。
全部患者都希望了解造口护理知识,目的是提升生活质量。
72例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

72例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文章编号:105519(2007)172648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2003年8月以来,我院肿瘤外科对72例直肠癌患者施行了永久性肠造口手术。
这些患者得知病情后均有较强的心理反响。
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72例患者均顺利进展了手术并康复出院。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72例患者均经肠镜取病理证实为直肠癌,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35~72岁,平均63岁。
1.2 方法:由负责护士采用单独交谈或自制问卷的方法,了解患者对疾病及手术的认识,并通过观察其表现的情绪及行为特征,来判断他们的心理反响,采用个别干预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展心理护理,1周后评价效果。
2 心理特点2.1 悲观、抑郁:肠造口手术由于改变了排便途径,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在形象,又不能随意控制。
当患者得知需要行肠造口手术时,会出现一个震惊期,使患者不能清醒的思考,从而对事实采取回避的态度。
当震惊期过后,患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以后排便的途径要从隐蔽的会阴转移到腹部,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挂着个大便袋,即出现沮丧、抑郁、心灰意冷,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2.2 紧张、焦虑:患者与熟悉的环境别离,对麻醉与手术感到神秘不了解,从而产生紧张心理。
担忧手术及术后恢复是否顺利,术后又对造口处理不知所措,再加上昂贵的医疗费用,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压力。
2.3 恐惧、绝望:患者知道自己身患癌症时,已经经受了巨大的身心痛苦。
现在又需要做造口手术,以后就要永久的使用人工肛袋,生活质量不能保证,他们会感到生命价值的丧失,产生强烈的无价值感,同时担忧周围邻居、朋友的厌恶及家人的嫌弃,从而对未来的生活产生恐惧、绝望心理。
3 护理3.1 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取得成效的关键。
护理人员要善于倾听患者的诉说,适时恰当的进展情感输出,让患者感到护士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内心感受,对他们充满同情和关爱,从而得到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把压抑在内心的想法倾诉出来,以缓解压力,稳定情绪。
直肠癌患者造口心理反应与护理干预

注化疗栓塞治疗观察 , 动脉 内化疗 和超选择栓塞术是一种操 作 相对简单 , 安全有效 的方法 , 能缓 解患者症 状 , 有利于肿块 的缩 小, 临床分期 降低 , 从而使患者获得手术机会 , 有利于提高生存 质量 。尤其对年轻患者近期 疗效好 , 毒 副反应轻 , 且增 加手 术 的机会 及手术切净率 , 对 宫颈癌 的治疗 近期疗效 显著 , 值得 临 床推广 , 但其远 期效 果还有待 于追 踪研 究。
2 . 2 恐惧反应 : 此类患 者在入 院前 , 很 快确诊低 位直 肠癌 , 心 理极其复杂 , 且 因患 者的社会地位 、 经济 状况 、 家庭 情况 、 文化 素养 、 宗教信仰 的不 同而各有差异 。因此在护理时要注意 了解 和理 解病人 的 内心 反应 、 心理 需求 , 要 及时对 其进行 安抚 , 同 情、 体贴、 关 心他 们 , 使其 对护理人 员信赖 , 鼓 励患者讲 出其恐 惧 的心理因素 , 正确 引导使其心理获得平衡 。正视癌症摆脱恐 惧, 同时将 同类疾病治愈 的个案讲 解给患者 和家属 , 并邀 请情 绪乐观 、 恢 复较好 的类似手术后 的患者介绍手术及治疗 中的配 合经验 , 以取得 患者 的信 赖和家 属的支持 . 尽快 配合术 前各项
参 考 文献
出血 , 可 阻断肿瘤血运 , 导致肿瘤坏死 , 体积缩小 , 利于切除 , 并 可减少 出血 , 术前栓塞还可避免术 中肿瘤扩散 。 4 . 2 本 文质料可显示 : 宫 颈癌动脉灌注化疗近期疗效显著 , 可 以缩小肿瘤直径 , 降低 临床分期 , 增加手术切 除率 , 但 当临床分 期有逆转时 , 必须把握 时机 , 争取手术。对不 能手术患者 , 化 疗 对放疗有增敏作用 , 且 同步治疗使 治疗更 加紧促 , 缩短 了治疗 时间,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 4 . 3 本文病例可 见宫 颈癌 发病 年龄趋 于年轻化 , 而年轻 患者 对保 留卵巢及性 功能要求 又较高 , 传 统的破坏 卵巢功能 的手术 前放疗 自然 而然逐渐被新辅助化疗所替代 , 也就是宫颈癌患者
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分析与对策

【 关键词 】 肠 造 口 心理分析
护理措施
肠造 口俗称 “ 人工肛门”, 由于大肠疾患 或外伤需 要手术 术适应 能力。 是 .. 担心手术 的预 将结肠 某部 分( 乙状 结肠 、 如 横结肠 或 盲肠 ) 引到腹 壁外所 做 的 2 1 3 忧郁 反应 ¨ 个别患者得 知 自己患癌症 , 人工开 口, 该造 口的功能是 排泄粪 便。手术 治疗是 大肠癌 的 主 后情况 , 不得不面对现实 , 往表 现沉浸在 回忆 中, 充满 悲伤 , 往 且
2术后造口的心理反应及护理措施1自卑反应期术后开放造口期间由于造口器材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气漏粪水现象致伤口床褥污染患者会失望认为自己是残废患者不愿意会客甚至拒绝外出和社交此期我们必须耐心教会患者如何选择合适的人工肛套并指导其做到及时清洗及时更换教他们清洗造口护理技术要求他们注意保护造口周围的皮肤涂上氧化锌油膏防止造口周围皮肤损伤清洗时注意不用刺激的碱性用品或消毒药水以免造口周围皮肤干燥容易受损
要尊重家属和患者的私隐权 , 不能把病 情全部如 实告诉 患者 , 以 2 2 3 害怕进食 心理 . .
有些患 者害怕进食过 多或进食不 当使排
免影响治疗效果 , 要耐心细致观察其反应 , 做好妥善解释 , 以暗 便次数增多 ,常常不敢正 常进食 ,使营养缺 乏 , 响伤 口恢复 。 并 影 示 的手法解释病情 , 使患者逐 渐适应 。同时顺其 意愿 , 缓冲其受 造 口患者应 给予足够 的营养 ,特别 是术后早 期对 电解 质的监测 ,
2 11 抗拒反应 【 肠 癌患者大 多不愿接受 患癌症 的事实 , .. 】 希 分肛 门护理 , 及时做好 自理使 用 的效 果观察 及造 口咨询 , 助患 帮
望 自己患 的是溃疡性结肠炎或 痔疮 出血 。个 别患者虽 然不确 切 者解决生活质量问题 , 引导患 者主动参 与造 口护理和修饰 技巧 , 知道 自己的病情 , 了解癌 症 的预后 , 至拒绝治疗 。此期我 们 使他们适应新生活。 却 甚
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措

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措目的:通过分析了解肠造口患者的心理特点,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情况。
结果:本组患者经过相应护理后,恐惧(6.7%)、紧张焦虑(6.7%)、悲观抑郁(16.7%)、绝望(0%)等不良心理较护理前100%、71.7%、95%、31.7%均有明显好转,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精心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有利于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标签:肠造口;心理分析;护理措施肠造口术是临床治疗结肠癌、直肠癌的常用手术方式,但是肠造口手术会改变患者以往的排便方式,很多患者因此而产生紧张恐惧、抑郁、绝望等不良心理,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病情,也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1]。
因此,分析、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60例行永久性肠造口手术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肠镜检查确诊。
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
患者年龄最小34岁,最大71岁,平均(60.1±2.5)岁。
1.2心理分析1.2.1术前心理分析很多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癌症,需要做肠造口的过程中,心理行为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有的患者可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对手术治疗抱有排斥的态度,不愿意进行手术。
也有的患者认为癌症是一种不治之症,对临床治疗失去了信心,非常害怕进行手术,加上患者缺乏术后康复知识的了解,担心手术治疗效果和以后的生活,进而产生绝望、恐惧的心理。
有的患者对于手术治疗的方法、流程、临床效果都不了解,对手术抱有怀疑的态度,而且也会担心手术的安全性,进而产生紧张的心理情绪。
有的患者已经接受手术的事实,但是非常担心术后恢复情况,对术后的生活失去信心,导致情绪上非常低落,产生抑郁的心理。
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分析及护理干预

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分析及护理干预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分析及护理干预杨翠丽,王云展,陈树军,孙梅华.赵惠香,韩霞(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滨州256603)2006年6月~2008年6月,我们收治56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并分析其存在的不良心理反应,以采取有效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35~78岁,平均6l岁.学历均在高中以下,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住院天数18~25d.2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分析2.1恐惧,焦虑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大多是恶性肿瘤所致,其在担心造口带来不便的同时,对疾病本身充满了恐惧.此外,经济负担,手术并发症以及治疗效果的不确定,也增加了患者的焦虑情绪.2.2悲观,失落患者一方面担心疾病愈后,另一方面对术后由排便方式改变而导致生活质量的降低产生极度的悲观情绪.虽然意识到做肠造口的必然性,但对术后恢复没有信心,对将来的生活没有把握,尤其术后看到自己的肠管裸露更加失落.2.3自卑造口患者由于改变了排便方式,需长期佩带造口袋,活动不方便,早期排便不规律,以及对造口护理不当而产生的异味,漏粪水现象,污染衣服,使其认为自己是残废,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均可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2.4无所适从造口是一种残障状态,涉及到患者心理,生理,生活等多方面,对患者是一种全新的,冲击很大的生活事件,有些患者会感觉无所适从.2.5抵触术前部分患者会拒绝接受手术方案,不肯配合手术治疗;术后在面对永久性造口这一事实时,无法接受现实, 对造口产生抵触心理.3护理干预3.1做好心理疏导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的不良心理反应,及时给予安慰,开导,消除其不良情绪.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取得患者的合作,因此,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人性化的关怀,术前由分管护士向患者和家属介绍造口的原因,造口产品及护理方法,让造口人士现身说法,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使其尽快从极度的绝望,痛苦中摆脱出来, 恢复做人的尊严.3.2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支持系统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类:在主观上要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被支持,在情感上有满足感;在客观上让患者得到实际的帮助,如家属无微不至的照顾,婚姻的稳定,社会团体或产品商家的援助』.向家属讲解有关疾病和造口的知识,使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尤其是患者配偶,要获得其充分理解和尊重.另外积齐鲁护理杂志2009年第15卷第1O期?心理护理?极与造口产品商家联系,使患者和家属及时获得产品的信息, 有机会参加造口人士联谊会.通过家庭和社会的支持,让患者时时感受到自己没有被抛弃,而是得到大家充分的尊重,以增强其回归社会的信心.3.3做好术前指导术前通过讲解,看宣传画或幻灯片,让患者和家属了解造口及其护理,在心理上对造口不再陌生.让他们了解造口只是改变了排便方式,对消化道的功能无影响,通过学习可以掌握造口的自我护理方法.3.4术后指导家属和患者正确使用造口产品据有关部门资料统计,造口患者出院后完全自理者占75%,部分自理者占17%,完全依赖者占8%.在术后至出院这段时间里,要教会家属和患者护理造口的方法,采用示范一参与一自我护理的模式,先由分管护士进行造口护理,患者和家属观看全过程l~2次,再让患者或家属自己操作,由分管护士指导,待家属中至少有一人对造口的护理非常熟悉,再让患者自己具体操作,直至熟练掌握.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若不能重返术前的社会生活,康复的机会大为减少.因此,必须让患者尽快正确使用造口产品,及早参与社会活动.3.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结肠造口患者术后常伴有各种并发症,因此术后应及时观察造口及周围皮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造口狭窄者要每天扩肛;造口旁疝者用腹带加压捆扎, 避免咳嗽等动作;造口周围皮肤溃烂者要保持清洁,干燥,使用护肤粉加以保护;皮肤切口过大者,先不要用造口袋,待皮肤长到与肠黏膜接近时,再粘贴造口袋.3.6做好生活指导应指导患者饮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形成规律排便.患者的饮食应富含营养,适量粗纤维,且不易产气和异味.日常生活中,根据患者的排便形态指导饮食.另外,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生,冷,易产异味食物或饮料.为促进排便规律形成,可应用灌肠法来协助,以便尽早规律排便.3.7建立档案与随访建立造口患者档案,患者出院后若有问题或出现并发症,可随时拨打我们的电话,同时我们也会定期随访.访问是一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之树立生活信心的有效方法.4讨论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由于排便方式和自身形象的改变,其生活存在诸多不便,甚至危及婚姻,家庭,社会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不免产生各种负性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安慰,鼓励和支持;同时建立良好的家属和社会支持系统,给予患者理解,帮助及生活上的照顾,这对增强患者的自尊心极为重要;做好围术期护理,使9l齐鲁护理杂志20o9年第15卷第10期患者和家属了解造日及其护理,及时掌握造口的有关知识.让患者在心理和行为上接受造口,做好自我护理,增强自信心, 及早复归社会.参考文献:[1]张华,李峥.肠造口患者的分期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19):17O0.[2][3]李翠淑.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及护理对策[J].中国康复,2006,21(3):205.张海林,郭蕾蕾,周玉洁.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0):4089.本文编辑:牟丽洁2009—02—10收稿梅毒孕妇6O例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武晓华(泰安市中心医院山东泰安271000)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对临床诊断为梅毒的6o例孕妇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本组60例,23~39岁.均为在我院产科门诊行产前检查及住院待产的梅毒孕妇.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孕周在28~4|D周.1.2方法1.2.1调查方法调查工具包括:①基本情况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和本次妊娠疾病的有关情况两个方面.②症状自评量表…:由90个条目组成,包括9个因子,用于评定梅毒孕妇的心身症状水平.③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J:包括3个个性维度(内外向性,精神质,情绪稳定性或神经质)和1个效度维度(掩饰性).④简易应对方式问卷J:包括20个项目,用于测定积极的应对方式和消极的应对方式.由经过严格培训的主试人员按统一的指导语言进行测试.发放问卷63份,有效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为95.2%.1.2.2'护理干预根据以上测验结果,对突出的心理问题由主管护理人员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首先让梅毒孕妇知道护士不会歧视,嘲笑她们,并且会尊重其隐私权,系统地讲解梅毒的病因,发病过程,临床表现,治疗,愈后情况以及对胎儿的影响等,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在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要注意听取患者提出的问题和疑虑,耐心细致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该项护理干预采用小组学习和单独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实施,1次/d,50min/次.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x检验.检验水准为仅=0.05.2结果2.1本组基本情况差异比较见表1.2.2本组护理干预前后身心症状水平差异见表2.2.3本组护理干预前后个性特征,应对方式比较见表3.3讨论评定结果示,梅毒孕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躯体强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方面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①妊娠对女性来说是一种强烈的精神刺激,不同的个性可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②梅毒孕妇害怕别人会歧视,嘲笑, 92表1本组基本情况差异比较表2本组护理干预前后身心症状水平差异(i±sJ注:与干预前比较,'P<0.O1表3本组护理干预前后个性特征,应对方式比较(i±s)疏远自己,非常担忧,焦虑和难过,心理上承受很大压力.③对本病及卫生知识了解甚少,由此产生恐惧,孤独无助,苦闷烦躁等负性情绪.④妊娠合并梅毒对围产儿危害极大,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感染,常为全身受累的多器官感染, 甚至造成胎儿死于宫内,由此产生怨恨,自责,负罪等心理反应.面对梅毒孕妇存在的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在对其进行治疗护理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对其实施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干。
结肠癌造口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护理方法

结肠癌造口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护理方法引言: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结肠造口手术。
这对患者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生活改变,不仅需要身体上的适应和康复,还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本文旨在探讨结肠癌造口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护理方法,帮助他们积极应对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第一部分:结肠癌造口患者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结肠癌造口的心理影响:介绍结肠造口手术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包括焦虑、自尊心受损、社交障碍等。
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解释为什么结肠癌造口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关注,以及心理健康对康复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心理支持对结肠癌造口患者的作用接受和理解自己的情绪:结肠癌造口手术后,您可能会感到沮丧、焦虑或失去自信。
首先,要接受自己的情绪是正常的反应,并且允许自己感受这些情绪。
了解这些情绪是短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您将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寻求支持和交流:与亲朋好友、其他患者或支持群体保持联系,分享您的感受和体验。
他们可以给予您理解、鼓励和支持。
同时,也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具备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指导。
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尽量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适应和战胜困难。
设定小目标,并慢慢实现它们,这将帮助您恢复信心和自尊。
寻找新的兴趣爱好,参与社交活动,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自我关怀和放松技巧:重视自我关怀,包括良好的营养、充足的休息和锻炼身体。
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温馨浸泡浴、听音乐或冥想。
这些技巧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压力,提高心理健康。
调整期望和自我认同:结肠造口手术后,您可能需要适应新的身体形象和功能。
要理解这种变化是正常的,并接受自己的新形象。
寻找新的生活意义和价值观,发掘您在其他方面的优点和才能。
获取信息和教育:了解关于结肠癌、造口术和康复的信息,这将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
与医生和护士进行交流,提出您的疑问和担忧,确保对治疗过程和康复期有清晰的认识。
结肠造口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和护理

心理状态进行分析 , 中男 2 其 8例 , 8例 , 龄 5 7 女 年 5— 6岁 , 平均 6. 87岁 , 文化程度均初 中及 以下 , 济状况 一般 , 经 平均 住院 时间 1 2~3 : 0d 通过 心理状态分析 及加强针 对性护理及疏导 , 康复 到
期 患 者 状 态 明 显好 转 , 表 l 见 。
结 肠 造 口患 者 的 心 理 状 态 分 析 和 护 理
陈 玉 燕
仙 居 县 医院 外科 ( 江 浙
【 关键词 】 结肠造 口; 患者; 心理状 态; 护理
结 肠 造 口多 见 于 低 位 直 肠 癌 患 者 , 为 低 位 直 肠 癌 靠 近 肛 因 门 , 处 于 狭小 盆 腔 的 深 部 , 此 , 临 床 治 疗 时 多采 取经 腹 会 阴 又 因 在 联合 直 肠 癌 切 除 术 。此 手 术 是 切 除 肛 门括 约肌 , 结 肠 末 端 移 到 将
者造成的负性反应 , 因此所 有患者存在 焦虑 、 惧 、 望心理 , 恐 绝 他 们中 7 . %的患者对诊 断 和手术方 式产 生抵触 , 往拒绝 接受 43 往
事实 , 对手术后恢 复没 有信心 , 对将 来 的生活 没有把 握 , 情绪 低
落 , 至 悲观 厌 世 。 甚
惯, 形成规律排便 。患者的饮食应富含营养 、 适量粗纤维 , 且不易
机 会 大 为 减 少 。 因此 , 须 让 患 者尽 快 正 确 使 用 造 口产 品 , 早 必 及 参与社会活动。
2 心 理 状 态 分 析
32 3 密切 观 察 病 情 变化 . .
结 肠 造 口患 者 术 后 常 伴 有 各 种 并 发
2 1 术 前患 者 的心 理 状 态 由 于癌 症 本 身 和 需要 做 肠 造 口给 患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2-07-25T08:26:47.2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3期供稿作者:韦素珍[导读] 探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做永久结肠造口术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反应及护理特点。
韦素珍(贺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广西贺州 542800)【摘要】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做永久结肠造口术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反应及护理特点。
方法通过对80例直肠癌Miles术患者临床资
料,总结出其心理反应,采取专科护理和相关知识宣教。
结果 80例直肠癌Miles术患者术前情绪稳定,无不良心理反应;术后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能正确面对现实,改变知识观念,并能掌握人工肛门的自我护理方法。
结论通过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及宣教有效增加了患者的自信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肠造口患者心理反应护理对策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手术,做永久性结肠造口(人工肛门)是目前公认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1,2]。
肠造口改变了病人原有的排便方式,不仅给病人的生活造成不便,并使其心理上承受极大痛苦。
现将我科2006年10月—2011年10月,80例直肠癌患者行低位直肠切除、造口成型术对其术前术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心理疏导、安慰为主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组80例直肠癌患者均已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Miles术后)。
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在35~88岁之间;82岁以上的20例,66岁以上的39例;35以上21例。
1.2方法病人入院后通过对病人或家属的接触交流,了解病人发病时间及发病过程,了解病人患病后所表现出的思想及行为情况。
2 术前心理反应特点
2.1焦虑恐惧心理患者因为害怕手术而产生紧张心理和担心手术预后及经济上的压力等问题产生焦虑心理。
2.2抑郁心理患者对预后没有信心和对将来生活没有把握。
2.3悲观绝望心理当详细了解手术过程,许多人担心术后无法自理造口,认为将给家庭、子女带来麻烦和不便,自觉生存无价值,表现为悲观甚至绝望。
2.4自卑心理病人会认为肠造口开放后会给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甚至危及婚姻、家庭及社会人际关系。
2.5求知欲望心理几乎所有病人都渴望得到有关造口的护理知识,同时希望获得更精良的肠造口用具来控制排便,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3 术后心理反应特点
3.1震惊尽管术前可能已经进行心理辅导,但当患者第一次看到真正的造口时都不可避免地感到震惊。
肠造口上外露的肠黏膜可能会使患者感到害怕、失落、无奈甚至厌恶自己。
3.2“幻直肠”感 1908年美国医生miles首先介绍了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作为标准的低位直肠癌手术,称为miles术。
Miles术需要行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术的同时,会阴肛门也要全部切除。
有不少患者术后有“幻直肠”感,即术后初期直肠的涨满和急欲排泄的感觉。
3.3自卑心理肛门的缺失及排便通道的改变(造口)导致患者的身体形象发生改变,影响了患者的自尊。
同时看到粪便无法自控而感到悲观。
粪便的渗漏、气味及气体引起造口袋的涨满及失去控制的“放屁”使患者感到自卑孤立。
3.4依赖心理始终把自已当作病人。
对恢复原来的生活缺乏信心,凡事都依赖医护人员或家属。
3.5自闭心理因为害怕被人厌恶或歧视而封闭自已的一种自我保护心理。
3.6焦躁状态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排便方式的改变和住院环境,又急于恢复,会有焦躁的行为表现,且对刺激的敏感性增加。
3.7渴望得到更多造口护理知识
4 护理对策
4.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争取患者的信任,要从亲人的角度去关心病人,平时多同病人聊天,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耐心倾听患者的表达。
耐心给病人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治疗方法。
用治愈或好转的典型病例去鼓励患者战胜疾病,树立信心以打消病人的恐惧心理。
4.2专科知识辅导术后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了解患者病情,正确的给患者做结肠造口护理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参与造口护理。
指导患者改善和调节饮食。
养成造口定时排便习惯。
给患者发放造口护理手册,告知患者和家属平时多看有关肠造口方面的书籍。
4.3指导患者家属密切配合,共同参与术后日常生活及治疗,让亲朋好友、同事多探望多鼓励,以减轻焦虑,增强其自信心。
4.4随诊肠造口及其周围皮肤并发症大多是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体重的改变,原来的造口用品不适用而逐渐产生;也可能由于护理不当等原因引起,因此应嘱患者出院后定期复诊,发现问题随时就诊。
4.5定期随访、咨询。
5 小结
经调查研究说明低位直肠癌围手术期病人心理反应波动大。
如果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相应心理疏导,就能减轻或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他们敢于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近年来癌症病人有明显增多趋势,因患病和手术所致的病人生活质量和社会交流下降也呈上升趋势,患者随之产生的心理反应因疾病的不同而表现各异。
因此,心理护理在特殊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因其能有效减轻或消除患者心理压力,提高病人生理和社会两方面生活质量,应引起同业人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路潜,周玉洁.结肠造口病人造口知识掌握情况和需求状况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251.
[2]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