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古籍文献整理工作综述
农村古籍保护工作总结汇报

农村古籍保护工作总结汇报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意识的提升,农村古籍保护工作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农村古籍,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在我将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汇报。
首先,我们对农村地区的古籍进行了调查和收集工作。
通过走访村民、查阅档案资料等方式,我们全面了解了农村地区的古籍分布情况和数量。
同时,我们还对古籍进行了分类整理和数字化处理,以便更好地进行保护和传承。
其次,我们开展了古籍保护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活动,我们向农村地区的村民宣传古籍保护的重要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古籍保护工作中来。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一些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古籍保护的志愿者和专业人才。
另外,我们还与相关部门合作,制定了一些古籍保护的政策和措施。
通过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我们加大了对农村古籍保护工作的力度,确保了古籍的安全和完整性。
最后,我们还积极探索了一些古籍保护的新模式和新途径。
比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了一个农村古籍数字图书馆,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和学习农村古籍。
同时,我们还与一些文化机构合作,举办了一些古籍展览和交流活动,促进了古籍保护工作的交流与合作。
总的来说,我们在农村古籍保护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资金投入不足、人才队伍不够等。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继续加大力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为农村古籍的保护和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村古籍普查总结汇报稿

农村古籍普查总结汇报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上午好!我是XX省YY县文化馆的XXX,今天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近期在农村古籍普查方面的工作情况和成果。
农村古籍普查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保护项目,旨在发现、保护和研究农村地区的珍贵古籍,为后代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们市文化馆作为主要负责单位,联合县乡村、学校等相关部门,自去年开始组织开展农村古籍普查工作。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将总结如下:一、工作进展(一)组织机构建立:我们成立了农村古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同时,我们也成立了由专业人员和社区志愿者组成的农村古籍普查小组,他们负责古籍普查的实际操作。
(二)普查范围明确:我们将普查范围确定为所有农村地区,包括农村学校、村庄文化室、农民个人等地方的古籍。
(三)古籍普查工具准备: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古籍普查表格,包括古籍名称、作者、出版年份等信息,为古籍普查提供了标准化的工具。
(四)培训与推广:我们举办了一系列培训班,培训古籍普查工作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并在农村地区广泛宣传古籍普查的重要性,提高了古籍普查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成果汇报(一)古籍发现:经过一年的古籍普查工作,我们发现并登记了200本农村地区的古籍,其中包括一些稀世珍本和罕见文献,为农村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做出了贡献。
(二)数字化储存:我们采用了现代技术,对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能够更好地保存和传播。
同时,我们也建立了一个古籍数据库,把这些古籍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归档,方便后续的利用和研究。
(三)培训与交流:我们举办了多次古籍保护与修复的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古籍保护与修复人才。
同时,我们也积极与其他地区的古籍普查者进行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古籍普查工作的互动与共同发展。
三、问题与展望在农村古籍普查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古籍保护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够,需要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进来。
其次,古籍普查的范围仍然有限,我们需要进一步扩大普查范围,提高古籍普查的全面性和深度。
古籍工作完成情况汇报范文

古籍工作完成情况汇报范文古籍工作完成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我是XX,现就古籍工作完成情况向您做一份汇报。
自从接手这项工作以来,我和团队成员们一直在努力工作,现在我将详细介绍一下我们的工作情况和完成进度。
首先,我们对所负责的古籍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整理工作。
在整理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不完整的古籍文献,需要进行补充和修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整理计划,并按照计划逐步进行整理工作。
目前,大部分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已经完成,仅剩少量文献需要进一步补充和修复。
其次,我们对整理完成的古籍文献进行了精细的校对和编辑工作。
在校对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错误和遗漏,及时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同时,我们还对古籍文献的排版和格式进行了统一,确保了整体的规范性和美观性。
另外,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古籍文献,我们还开展了相关的数字化工作。
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将古籍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处理,建立了完整的电子文献库。
这样不仅方便了古籍文献的保存和传播,也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便利。
最后,我们还对古籍文献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整理工作。
通过对古籍文献的深入研究,我们总结了一些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的来说,我们在古籍工作的整理、校对、数字化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古籍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努力。
我们将继续加强团队合作,完善工作计划,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古籍工作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
谨此汇报,如有不妥之处,还请领导批评指正。
感谢领导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关怀!此致。
敬礼。
XX 敬上。
古籍保护年度总结汇报稿

古籍保护年度总结汇报稿古籍保护年度总结汇报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XXX,负责古籍保护工作的负责人,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们古籍保护工作的年度总结。
过去的一年,我们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全力致力于古籍的保护工作。
通过各种努力,我们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成绩,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下面,我将就我们的工作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计划进行详细的汇报。
首先,让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在古籍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完成了对XXX庙内古籍的清理、整理和修复工作。
我们组织了一批专业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修复工作,确保了古籍的保存和传承。
同时,我们还与其他相关机构开展了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古籍保护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提升了我们的保护水平。
其次,我们也要正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人力和资金的不足,我们无法覆盖更多的古籍保护项目。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我们在某些方面的修复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此外,对于一些质量较差的古籍,我们也面临着修复困难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继续加大人力和物力投入,同时积极寻求和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升我们的古籍保护能力。
最后,让我们展望一下未来的计划。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古籍文化,我们将制定一套科学的古籍保护工作规范,确保每一份古籍都得到妥善的修复和保存。
同时,我们将加强与相关机构和专家的合作,共同研究古籍保护的技术和方法,提升我们的专业水平。
此外,我们还计划申请更多的资金,用于购买先进的古籍保护设备,并招募更多的有才华的人才,为古籍保护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总之,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古籍保护工作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不懈努力,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确保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谢谢大家!。
民族古籍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民族古籍工作情况汇报范文一、工作概况自国家关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我单位一直以来都把民族古籍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来加以推进。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单位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民族古籍保护工作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单位共对30余种民族古籍进行了整理、保护和研究工作。
主要涉及到我国各个少数民族的古籍文献,包括文字记载、纸质文献、碑刻、绘画、音乐、舞蹈、戏曲、传统手工艺等多种形式的民族文化遗产。
通过对这些古籍的整理工作,我们意识到了其在保护和传承方面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路径。
同时,我单位还在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向社会公众传播了民族古籍的价值和意义,引导人们保护和传承好自己的文化遗产。
二、工作成果1.对民族古籍的整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
近年来,我单位利用各种线索,收集到了大量的民族古籍文献,对其中一些珍贵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工作,使其得以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比如,在我单位的整理工作中,发现了一批古代少数民族的经典著作,对这些文献进行整理工作,将其整理成册,使其得以重新面世并为后人传承。
2.关于民族古籍的研究工作有了一定的突破。
在我们单位的努力下,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古籍文献进行了深入研究工作,有了一些重要的发现。
比如,我们在对某个少数民族的刻石文献进行研究时,发现了其文字的源流及演变情况,对破解某些古代文字谜团有了一定的帮助。
3.在宣传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我们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向社会公众传播了民族古籍的珍贵意义,引发了大众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关注与热爱。
一些民族古籍的展览活动,更是让更多人了解到了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
三、存在的问题在开展民族古籍保护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1.存在一些民族古籍的保护工作不力的情况。
由于古籍文献的保存环境不佳,很多文献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和损坏。
白族古籍文献整理工作综述

白族古籍文献整理工作综述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汉文化和本民族文化融合较早,民族古籍文献十分丰富。
近年来,在白族古籍文献的发掘,整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成果分述如下:一、白族古籍文献整理状况从1983年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抢救、整理、出版民族古籍的呼声越来越高,人门逐步认识到我国浩如烟海的民族古籍文献的珍贵价值,以及整理出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大理白族自治州专业工作者,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搜集、整理白族古籍文献工作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其搜集、整理数量、质量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引起了省内外研究人员及有关人士的关注和称赞。
1、关于地方史志整理。
地方史志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标志,它概括性的记载地理状况、民俗、物产、文化、人物等各个方面的宝贵资料,在白族古籍文献整理中地方史志占的比重较大。
从历史发展来看。
大理地区自古以来就已是先秦的部落,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曾设置郡、县、唐宋有南诏、大理国,元建府、县,一直沿续到明清。
南宋以后,地方史志与全国性的区域志关系密切,互相影响也多,元明清的《一统志》,每一次纂修、都是先令全国各地修撰地方志和专科志书,这样就使大理白族地区出现富有特色的众多的地方史志。
在整理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工作:其一:采用影印的方式整理。
对需要抢救的重要版本采取影印方式进行,如《蛮书》、《民国鹤庆县志》、《南诏野史》、《南诏备考》、《大理县志稿》等等。
其二:标点重印。
古人著述地方史志时往往不加断句,大理州有关部门整理白族地方史志时作了标点重印。
如《大理府志》十卷,明李元阳纂修,万历五年刊本;《赵州志》四卷,明庄诚纂修,王利宾同纂,万历十五年刊本;《白国因由》一卷、佚名撰;《重修邓川州志》十五卷,明艾自修纂辑,隆武二年刻本;《康熙鹤庆府志》二十六卷,清佟镇纂修,李倬云、邹启孟同纂,康熙五十三年刊本;《蒙化府志》六卷首一卷,清蒋旭修,陈金珏纂,康熙三十七年刊本;另有《云龙州志》十二卷,清陈希芳纂修,雍正六年刊本;《定边县志》不分卷,清杨书修,康熙五十二年成书,传抄未刊。
民族古籍工作总结

民族古籍工作总结
民族古籍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它涉及到对民族古籍的整理、
保护、研究和传承。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与了民族古籍工作,通过这些工作的实践,我对民族古籍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民族古籍工作需要对古籍进行整理和保护。
古籍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在整理和保护古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古籍进行分类、整理和数字化,以便更好地保存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次,民族古籍工作需要对古籍进行研究和挖掘。
通过对古籍的研究和挖掘,
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风俗和历史,为今天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同时,对古籍的研究还可以促进学术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最后,民族古籍工作需要对古籍进行传承和推广。
古籍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如出版、展览、讲座等,将古籍的精华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古籍,从而推动古籍的传承和发展。
总的来说,民族古籍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它需要我们对古籍
进行整理、保护、研究和传承。
只有通过这些工作的不懈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民族的文化宝藏,让古籍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为我们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农村古籍保护工作总结报告

农村古籍保护工作总结报告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提升,农村古籍保护工作也逐渐受
到重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纷纷加大了对农村古籍的保护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此,我们对农村古籍保护工作进行总结报告,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首先,农村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
古籍的保护意识,大部分农民已经认识到古籍的价值,积极参与到古籍保护工作中来。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古籍的保护力度,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对古籍进行了修复、整理和数字化处理,有效地保护了大量的农村古籍。
其次,农村古籍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古籍保护意识仍然不够普及。
虽然大部分农民已经认识到古籍的价值,但仍有一部分农民对古籍的保护意识不强,甚至存在破坏古籍的现象。
其次是古籍保护工作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还不足。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古籍保护的投入也相对较少,导致古籍保护工作的进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最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古籍保护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
教育,提高农民对古籍的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形式,向农民普及古籍的保护知识,增强他们的保护意识。
二是加大对古籍保护工作的投入。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增加对古籍保护工作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加强对古籍的修复、整理和数字化处理,全面提升古籍的保护水平。
总之,农村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农村古籍保护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展,为我们留下更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族古籍文献整理工作综述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汉文化和本民族文化融合较早,民族古籍文献十分丰富。
近年来,在白族古籍文献的发掘,整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成果分述如下:一、白族古籍文献整理状况从1983年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抢救、整理、出版民族古籍的呼声越来越高,人门逐步认识到我国浩如烟海的民族古籍文献的珍贵价值,以及整理出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大理白族自治州专业工作者,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搜集、整理白族古籍文献工作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其搜集、整理数量、质量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引起了省内外研究人员及有关人士的关注和称赞。
1、关于地方史志整理。
地方史志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标志,它概括性的记载地理状况、民俗、物产、文化、人物等各个方面的宝贵资料,在白族古籍文献整理中地方史志占的比重较大。
从历史发展来看。
大理地区自古以来就已是先秦的部落,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曾设置郡、县、唐宋有南诏、大理国,元建府、县,一直沿续到明清。
南宋以后,地方史志与全国性的区域志关系密切,互相影响也多,元明清的《一统志》,每一次纂修、都是先令全国各地修撰地方志和专科志书,这样就使大理白族地区出现富有特色的众多的地方史志。
在整理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工作:其一:采用影印的方式整理。
对需要抢救的重要版本采取影印方式进行,如《蛮书》、《民国鹤庆县志》、《南诏野史》、《南诏备考》、《大理县志稿》等等。
其二:标点重印。
古人著述地方史志时往往不加断句,大理州有关部门整理白族地方史志时作了标点重印。
如《大理府志》十卷,明李元阳纂修,万历五年刊本;《赵州志》四卷,明庄诚纂修,王利宾同纂,万历十五年刊本;《白国因由》一卷、佚名撰;《重修邓川州志》十五卷,明艾自修纂辑,隆武二年刻本;《康熙鹤庆府志》二十六卷,清佟镇纂修,李倬云、邹启孟同纂,康熙五十三年刊本;《蒙化府志》六卷首一卷,清蒋旭修,陈金珏纂,康熙三十七年刊本;另有《云龙州志》十二卷,清陈希芳纂修,雍正六年刊本;《定边县志》不分卷,清杨书修,康熙五十二年成书,传抄未刊。
以上各种志书都组织力量重新校点刊印。
其三:校勘。
白族古籍文献在流传中,往往会形成同一著作有不同的传钞本,刻本。
这些不同的抄刻本在相互传抄中会出现缪误。
整理过程中对原刻本的源流和异同都作了必要的校勘。
如象大理州文化局和州图书馆重印《大理府志》、《鹤庆府志》、《邓川州志》、《白国因由》、《南诏野史》、《蛮书》、《南诏备考》时都进行了版本考证和校勘。
2、家谱、族谱的搜集。
白族的家谱,族谱对于研究人口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均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大理州各有关单位注重对家谱的收集。
目前已经搜集到的有:《大理史城董氏族谱》、《滇榆龙关段氏族谱》、《太和段氏家谱》、《阁洞塝段氏族谱》、《段氏十五世续谱》、《太和段氏续谱合编》、《段氏家谱》、《太和赵氏族谱》、《洱源李氏潜源》、《喜洲中和邑杨姓族谱》、《云龙董氏家乘》等。
这些家谱、族谱自1983年以来均由大理州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及各县市文物部门搜集后采用复印、传抄等形式进行收藏。
3、碑刻的复制。
碑刻资料是白族古籍文献中一项重要的史料,这些资料保存了白族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近年来除了修复前人搜集到的碑刻拓片外,大理州文物部门及有关单位对全州12个县市的所有碑刻作了系统的普查,还有目的、有计划的作了重点搜集,经过多年的调查、拓印、筛选、抄录、校对,搜集到大量的碑刻资料,其中有:《大理国段氏三十七部会盟碑》、《段政兴资发愿文》、《祠记山花》、《石宝山记》、《洱河祠碑记》、《董氏本音图略序》、《大理喜洲弘圭山赵氏基土铭》、《高兴兰若篆烛碑》。
等等,这些大量碑刻资料的搜集大大地弥补了白族史料佚的严重短缺,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史料。
除了系统地搜集整理外,有关部门和个人还出版了《南诏德化碑注释》、《山花碑注释》、《大理白族古代碑刻和墓志选辑》、《大理金石录》等专辑,其中《大理金石录》的出版发行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
4、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
民间文学是白族古籍中的珍珠,它在民间到处流落散失,对它的搜集整理不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还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和永存的价值。
在大理民间文学家协会和有关人员努力下,多年来先后将流传在大理地区民间中的白族民间文学系统搜集整理并汇集成册,有的已经正式出版发行。
其中有:《白族神话传说集成》、《弥渡民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南涧民间文学集成》、《石宝石的传说》、《白族谜语歇后语》、《白族谚语》、《剑川对联选》、《白族民间故事选》、《漾濞民间文学选》、《巍山民间故事选》、《茈碧花》、《望夫云》等。
总之在白族民间文学的搜集上取得成绩是显著的。
5、音乐、舞蹈、绘画方面取得的成果。
白族音乐、舞蹈、绘画一般来说无历史文献可考,多数散存于白族民间,保存于寺庙及民间艺人口中、手中,搜集过程上有一定困难。
经过专业人员深入到白族人民中挖掘、整理,已经达到一定数量和质量,现在正式出版发行的有:《白族大本曲音乐》、《剑川石窟》、《云南白族民歌选》、《白族服饰图案》、《巍山民族民间舞蹈》、《大理白族民间舞蹈》、《大理洞经古乐》、《云南省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中的剑川、南涧、漾濞、永平、弥渡、宾川、祥云、洱源、云龙分册等一大批音乐、舞蹈集成的出版,标志着大理州对白族音乐、舞蹈的搜集、整理工作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它的大量出版发行弥补了大理白族古籍中的一项空白。
6、地方人士著述中有关白族地区作品的搜集整理。
地方人士著述是白族古籍文献中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
大理州图书馆、档案馆在搜集、整理地方人士著述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搜集整理的有:《滇文丛书》秦光玉主纂;《永昌府文征》一百三十六卷,李根源撰;《大理张氏诗文存遗》四卷,张耀曾辑;《云南白文考》四卷,赵式铭纂;《洱纪胜诗钞》五卷,荣文熙辑录;《师荔扉先生诗集》二十八卷,清,师范撰;《大错和尚遗集》四卷,释大错撰;《杨弘山先生存稿》十二卷,杨土元撰;《陈翼叔诗集》五卷附石棺集一卷,陈佐才撰等等,上百份地方人士著述及有关白族地区古籍文献。
二、白族古籍整理上所取得的成绩首先,白族古籍搜集整理上基本保持了古籍文献的原貌。
整理白族古籍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地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使人们通过白族古藉文献资料,了解白族文化传统和独特民族特色,尤其是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源流及发展过程。
整理白族古籍也就是要保持和恢复古籍的原貌,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纵观大理州已经搜集、整理并出版的白族古籍文献,基本上都遵循了这一基本原则。
如《大理府志》、《大理县志稿》、《大理白族民间舞蹈》、《白国因由》、《段氏家谱》等都是如此。
这些古籍整理后,深受人们的厚爱。
其次,整理出版的白族古籍的民族风格浓厚,白族古籍文献中有不少是本民族所特有的,这种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一般古籍文献所难以达到的。
它为研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源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
如《山花碑》中用汉文字记述白族语音的方式,《南诏十兴二年画卷》的绘画及文字部份来看其民族风格是很浓厚的。
再如《望夫云》、《白族民间舞蹈》的整理过程中,为了寻找其民族风格,工作人员不辞辛劳,千里跋涉,走村访寨,以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一面查阅资料,一面追根寻源,将散流于乡村民间艺人口中的具有民族风俗的资料系统搜集整理,在保持原型的情况下,采用文学或艺术的手法将本民族中独有的风格完整的保持下来。
另外,对白族古籍整理基本上保存了古籍本身的价值。
白族古籍的传流曾经历过传抄、雕版印刷而被保存下来,许多仍然具有较高的借鉴作用,还有一些古籍内容虽然越过时空界限、但其思想、史料、史实还具有凭证作用。
在整理白族古籍时基本上遵循了这些原则,把重点放在了白族古籍的潜在及永存价值和运用上。
如《大理金石录》《大理白族古代碑刻和基志选辑》等白族古籍整理均属于这种类型。
最后,对白族古籍的辑佚、校勘、标点、注释等方面都取得成绩。
白族古籍中一些早已佚的著作,注意了从类书、丛书中辑佚。
如“《师荔扉先生诗集》、《滇文丛录》、《杨弘山先生存稿》等。
再如:《南诏野史》的整理过程中、先后比较了几个刻本,经过经心校勘、反复选择最后才确定以明代山阴藏书家祁承邺传抄藏于谈生堂的刻本作为底本进行复制。
大理州文化局整理出版地方志时,对原来读起来颇费时间的底本,组织一定的人力进行了标点。
大理师专副教授周祜对《南诏德化碑》作了注释。
三、白族古籍整理中应加强的几个问题搜集整理白族古籍文献是关系到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的大事。
自1983年以来各级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也必须看到白族古籍整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今后工作中必须要加强以下几个问题:1、白族古籍的搜集整理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机构和专业队伍。
从目前大理州白族古籍整理现状来看,虽然自1983年以来,对挖掘、整理白族古籍十分重视,在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各个部门、各个专业人员中间没有一个相应的机构进行统一规划、组织和协调对白族古籍的系统搜集整理。
现阶段对白族古籍的源流、普查等方面的问题,各部门心中还不明确,仍处于见子打子的被动局面之中。
再从白族古籍整理的人员来看,由于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专业队伍的素质、人员的培训更是无从谈起。
作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来讲应该设立一个专门机构来统一、协调全州各部门白族古籍整理工作、并且对热心于这项事业的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进修、培训,使这项工作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
2、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依靠各部门的支持,增加财力、物力,进一步加快白族古籍整理工作。
白族古籍整理工作除了地方财政拨款外,还必须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充分依靠社会各界的力量,有些项目可以与厂矿、企业以及一些与此相关的单位、部门联系共同搞好白族古籍的搜集整理。
3、白族古籍搜集整理不能仅局限于文史哲方面。
白族古籍涉及到的学科范围较广。
从目前大理州整理的状况来看,大多数局限于文学、艺术、历史类目,其它一些学科的搜集整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的虽然在各系统中作了小范围的搜集,但其学科涉及面还不广,无法形成体系。
4、搜集整理后的白族古籍文献应该编制出一套完整的书目供研究人员及有关部门检索利用。
编制白族古籍目录是关系到搜集整理后的文献资料藏与用的关系问题,只有充分发挥出白族古籍的作用,这样才是搜集的目的。
应充分调动图书馆、档案馆的力量,将分散在各个部门中的各种白族古籍文献、按文献管理和科学整理方法编制书目,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