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QT综合征题库1-1-8

合集下载

2017年安徽省主管技师(心电学)试题

2017年安徽省主管技师(心电学)试题

2017年安徽省主管技师(心电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长QT间期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不包括A.QT间期延长,女性QTC>0.48s B.可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C.T波可发生电交替或有切迹D.可发生心室颤动E.常有ST段抬高2、关于长QT间期综合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LQT1型的特征是QT间期延长,T波宽大B.LQT2型的特征是QT间期延长,T波双峰和低平C.LQT3型的特征是ST段水平延长,T波狭窄高尖D.不同基因类型患者的ST-T改变并无差异E.根据心电图ST-T的形态可初步判断基因类型3、关于预激综合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常规心电图delta波可间歇出现B.常规心电图delta波可持续出现C.常规心电图可不出现delta波D.常规心电图可见delta波表明旁路具有前传功能E.常规心电图无delta波表明旁路不具有前传功能4、关于房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P'波形态与窦性P波相同B.频率常为150~250次/分C.P'R间期正常或延长D.心房率过快时可出现QRS波群变形E.心房率过快时可出现2:1、3:1下传5、期前收缩心电图中的联律间期是指A.窦性PP间距B.RR间距C.期前收缩与其前主导心搏之间的间距D.期前收缩与其后主导心搏之间的间距E.异位心搏之间的间距6、SSI起搏器A.只能起搏右心房B.只能起搏右心室C.只能起搏左心房D.只能起搏左心室E.根据电极导线植入部位可起搏相应的心房或心室7、关于Vereckei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方法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存在房室分离,支持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B.aVR导联QRS波群呈R 型或RS型,支持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C.QRS波群形态不符合束支或分支阻滞图形,支持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D.心室初始激动速度(Vi)与心室终末激动速度(Vt)之比≤1,支持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E.以上都是8、患者男性,56岁。

长QT综合征题库1-2-10

长QT综合征题库1-2-10

长QT综合征题库1-2-10问题:[单选,A型题]关于长QT间期综合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LQT1型的特征是QT间期延长,T波宽大B.LQT2型的特征是QT间期延长,T波双峰和低平C.LQT3型的特征是ST段水平延长,T波狭窄高尖D.不同基因类型患者的ST-T改变并无差异E.根据心电图ST-T的形态可初步判断基因类型不同基因类型的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其心电图ST-T改变不同,因而根据心电图ST-T的形态可以初步判断长QT间期综合征的基因类型:LQT1型表现为QT间期延长,T波宽大;LQT2型表现为QT间期延长,T波双峰和低平;LQT3型表现为ST段水平延长,T波狭窄高尖。

问题:[单选,A型题]关于长QT间期综合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抗心律失常药、电解质紊乱可诱发长QT间期综合征B.根据心电图ST-T的形态可初步判断基因类型C.LQT3型可选用美西律治疗D.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心电图上都有QTc间期延长E.女性QTc间期平均值比男性长QTc间期延长是长QT间期综合征最重要的特点,但QTc间期正常并不意味就可排除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部分患者QTc间期在临界范围(介于0.41~0.46s之间),少数患者不能单用QTc间期来诊断。

问题:[单选,A型题]患者男性,30岁,反复晕厥多次。

某日就诊时再次发生晕厥,晕厥时心电图如图3-18-1所示,应诊断为()。

A.早期复极综合征B.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C.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D.心室颤动E.单源性室性心动过速图中第1、3个心搏为逸搏心律,显示QT间期明显延长;第4个心搏(室性期前收缩)落在T波上并诱发了1阵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其特点为:心室率较快,约为200次/分;QRS波群宽大畸形,形态不恒定,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方向。

应诊断为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 免费炒股软件问题:[单选,A型题]患者男性,53岁,因阵发性心房颤动长期口服胺碘酮,并发生晕厥1次。

山东省2017年上半年医学高级职称心电学技术模拟试题

山东省2017年上半年医学高级职称心电学技术模拟试题

山东省2017年上半年医学高级职称心电学技术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关于长QT间期综合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LQT1型的特征是QT间期延长,T波宽大B.LQT2型的特征是QT间期延长,T波双峰和低平C.LQT3型的特征是ST段水平延长,T波狭窄高尖D.不同基因类型患者的ST-T改变并无差异E.根据心电图ST-T的形态可初步判断基因类型2、Einthoven定律是指A.Ⅰ=VL-VR B.Ⅰ+Ⅲ=ⅡC.Ⅱ=VF-VR D.Ⅲ=VF-VLE.aVR+aVL+aVF=03、患者女性,58岁,反复发作胸痛1周,与劳累无关,每次胸痛持续数分钟自行缓解。

患者胸痛时的心电图见图3-2-2,应考虑为A.急性前壁心肌梗死B.急性心包炎C.急性心肌缺血D.早期复极综合征E.急性下壁心肌梗死4、关于正常Q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Q波时限<0.04s B.Q/R<1/4C.aVR导联常呈Qr或Qs波D.V1导联可呈QS波E.V1或V2导联可出现Q波5、急性心肌梗死时,升高时间较早而恢复较慢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是A.CK-MB B.LDHC.肌钙蛋白(cTn) D.ASTE.CK6、目前推荐数字化心电图机的采样频率应不低于A.128Hz B.250HzC.500Hz D.700HzE.1000Hz7、3通道动态心电图CM5导联的正极应放置在A.胸骨右缘第4肋骨B.左腋前线第5肋骨C.左锁骨中线第5肋骨D.左腋中线第5肋骨E.右锁骨下窝8、患者男性,44岁,高血压史20余年,胸闷10天就诊。

心电图如图3-1-8所示,应诊断为A.左束支阻滞B.前间壁心肌梗死C.右心房肥大,前间壁心肌梗死D.左心房肥大,左心室肥大E.显性预激9、以下情况可引起PR间期延长,但应除外A.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B.房性心动过速C.间位性期前收缩后第1个窦性搏动的PR间期延长D.房室结双径路蝉联现象E.预激综合征10、患者男性,47岁,发作性胸痛,临床考虑为冠心病。

长QT间期综合征

长QT间期综合征

1例长QT间期综合征室颤电除颤术后临床分析关键词:长QT间期综合征;室颤;电除颤术长QT间期综合征( Long QT Syndrome, LQTS) 是指心电图上QT 间期延长, 伴有T波和/或U 波形态异常, 临床上表现为室性心律失常, 晕厥和猝死的一组综合征, 是与遗传有关的基因变异性疾病。

1病历资料1.现病史:患者女,23岁,汉族,已婚,因“突发晕厥后10分钟余”入院。

患者于2012年11月8日11时在公共汽车上无明显诱因出现抽搐、大汗淋漓、反酸、恶心、呕吐及小便失禁等症状后,遂突发晕厥倒地,昏迷持续约30s,不伴牙关紧闭、口吐白沫,遂立即被“120”急救车送往我院诊治。

既往:于2003年7月利川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确诊有长QT间期综合征,此后长期口服倍他乐克,多年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自诉因1年前怀孕,一直停止口服倍他乐克;追问家族史,其母亲及弟弟也有长QT间期综合征病史。

1.2 体格检查及辅检资料:入院后生命体征稳定,肺部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HR)81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部无异常,双下肢不水肿,急查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2.Q-T间期延长,T波改变。

急查头颅CT示:未见异常。

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51-106次/分,平均71次/分,偶发房性早搏,全程共14次,偶发室性早搏,全程共19次,其中单发室性早搏16次,室性早搏三联律3跳。

心脏彩超示:正常。

血常规:HGB 97g/L,N%84.2%。

电解质:K 3.08mmol/L。

血糖8.02mmol/L。

肝肾功能均正常。

1.3 诊疗经过:初步考虑为长QT间期综合征。

入院后给予患者补钾、营养心肌、营养脑细胞、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复查电解质:K 3.9 mmol/L。

患者于2012年11月8日12时10分诉胸闷、心悸,听诊88次/分,可闻及早搏,无脉搏,立即心肺复苏,准备心脏电除颤,待除颤仪连接好后显示为室颤波,心率250次/分左右,立即行非同步电复律200J能量,除颤后继续心肺复苏,心电图显示仍为室颤波,心率240次/分左右,行1周期心肺复苏后再次电除颤,能量300J,非同步,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100次/分左右,通知手术室行气管插管,随即行气管插管,成功后继续球囊面罩吸氧,血氧饱和度大于90%,呼吸规则后停用球囊面罩,自主呼吸建立,血氧饱和度逐渐达96%,查体:T36.5℃,P 78次/分,R 20次/分,BP 110/60mmhg,SPO 2 96%,外周循环恢复,复苏成功后口服倍他乐克片,每次12.5mg,每日2次,并应用钾、镁液静滴,持续心电监测,另继续给予营养心肌、营养脑细胞、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未再发, 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一周后康复出院。

长QT间期综合征

长QT间期综合征

继发性QT间期延长
病因
• 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 ⅠA类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 • ⅠB类 茚丙胺、美西律 • ⅠC类 英卡尼、氟卡尼 • Ⅰ类 莫雷西嗪 • Ⅲ类 胺碘酮、索他洛尔(SOTALOL) • Ⅳ类 苄丙咯(BEPRIDIL)
• 抗精神病药物
• 三环抗抑郁药、吩噻嗪、丙丁醇
病因
病因
•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脑血管意外 • 颅脑损伤
• 低温或甲状腺功能减退 • 肌紧张性肌萎缩症
临床表现
• 上述各类引起QT间期延长的病因
• 都可并发扭转性室速 • 室颤 • 尤以药物和电解质紊乱引起者最为常见
• 持续而严重的QT间期延长被视为心电不稳定的征象 • QT间期延长只有在同时伴有复极不均匀时才会引起严重的心律
• 获得性(间歇依赖性)
• 按其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机理又可分为
• 长间歇依赖性
• 儿茶酚胺依赖性
• 动物实验发现
长QT 间期综合征
• 阻滞右侧星状神经节会增加冠状动脉闭塞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甚至 室颤的发生率
• 而阻滞左侧星状神经节的作用却恰好相反而具保护作用
• 切除右侧星状神经节可大大降低室颤阈值而易引发心室颤动
• 短暂的发作引起眩晕、黑蒙及晕厥 • 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即可引起猝死
• 多见于幼儿和青少年
• 发作年龄越晚,严重程度越轻,猝死的危险性越小
LQTS的诊断
• QT间期延长是LQTS患者的主要心电图特征 • QT间期延长传统的诊断标准
• 经心率校正后的QT间期(QTC)超过0.44S • 计算公式为QTC= QT/√RR • 延长的程度虽然总是超越正常范围,逐日可以各不相同 • 运动使心率加快时,QT间期并不相应缩短,相反可以延长 • 对少数静息心电图QT间期正常的患者可用运动等方法协助诊断 • 同一家族成员中,常有同样QT间期延长及发病

长QT综合征

长QT综合征

遇到长QT综合征病人,医生怎么办?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 LQTS〕亦称QT间期延长综合征,是一种心室复极延迟的疾病,表现为心电图〔ECG〕上QT间期延长〔图1〕,这种QT间期延长可能是先天的也可能是获得的。

受累患者处于晕厥、癫痫、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之中,常导致猝死。

这种特征性的心律失常是一种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称做尖端扭转型室速〔Torsade de pointes,TdP〕,由法国的Dessertenne首先于1966年提出。

该名词很好地描述了QRS波群主轴沿基线上下翻转变化的现象〔图2〕。

在心律失常发作期间,心脏输出严重受损,常导致晕厥或癫痫样发作。

尽管这些事件多数是自限性的,但这种心律失常还是有导致室颤和猝死的潜在可能。

由于潜在的致命性后果,及时识别LQTS患者就显得极为重要。

1 LQTS的病因学LQTS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获得性的。

1957年Jervell和Lange-Nielsen报告了遗传性LQT的第一种形式,后被称做Jervell-Lange-Nielsen〔JLN〕综合征。

他们描述了一个挪威家庭,6个孩子中有4个患先天性耳聋,QT延长和反复晕厥,其中3个发生猝死。

父母XX,无晕厥或其它病史。

1963年,Romano等和Ward独立报告了听力正常但有QT延长和晕厥的病例。

这种更常见的遗传性LQT形式被称做Romano-Ward〔RWS〕综合征。

从90年代初开场,一系列里程碑式的研究奠定了遗传性LQTS的分子遗传学根底。

LQTS是第一种已证实由编码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而引起的心律失常。

RWS至今已有7个基因亚型,而JLN有2个〔表1〕。

通常RWS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父母只要有一方携带异常基因既可传给后代。

JLN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双方必须都携带有异常突变才会使子女受累。

一般JLN患者病症更严重,猝死的几率也更高。

也有报道偶发病例由新发基因突变导致QT间期延长,即只有先症者携带突变,父母双方基因均正常。

QT间期延长综合征

QT间期延长综合征
➢ QT间期延长传统的诊断标准是经心率校正 后的QT间期(QTc)超过0.44s,计算公式 为QTc= QT/√RR。
编辑版ppt
17
➢ 本征患者QTc延长通常是明显的,延长的程度虽 然总是超越正常范围,逐日可以各不相同。
➢ 运动使心率加快时,QT间期并不相应缩短,相 反可以延长。因此,对少数静息心电图QT间期 正常的患者可用运动等方法协助诊断。
编辑版ppt
9
➢ 以上两种类型有时分界不清,可在同一家 族中同时出现。
➢ 有些散发病例并无家族史,可能是某种遗 传性疾病的新变异。
➢ 据估计,约占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的 10%~15%。
➢ 因此,常将以上这些表现统称为特发性QT 间期延长综合征。
编辑版ppt
10
发病机制
交感失衡学说 ➢ 认为本征是由于左
编辑版ppt
7
➢ 这种伴有先天性神经性耳聋的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性疾病,称为Jervell和LangeNielsen综合征。这种类型所占的比例较少。
编辑版ppt
8
➢ 随后,Ward(1964)和Romano(1965) 分别报道一个与Jervell的描述完全相似的家 族,所不同的是患者的听觉正常。这种常 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的心脏电生理异常, 称为Romano- Ward综合征。约占已报道病 例的80%以上。
➢ T波交替虽可以在静息时短暂出现,但更多见 于体力活动或情绪过度紧张的当时,亦可出 现在尖端扭转性室速之前。
编辑版ppt
21
编辑版ppt
22
晚近的研究发现:
➢ T波交替的发生率与QT间期呈正相关。 ➢ QT间期愈长(>0.60s),T波交替出现的机
会就愈多(约见于21%的患者)。 ➢ QT间期愈短(0.50s),T波交替出现的机

广东省2017年心电学技术初级职称试题

广东省2017年心电学技术初级职称试题

广东省2017年心电学技术初级职称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长QT间期综合征的心电图标准中,可作为独立的诊断标准应为A.QTC间期>0.44s B.女性QTC间期>0.48s、男性QTC间期>0.47s C.QTC间期>0.44s D.QTC间期在0.41~0.46s E.女性QT间期>0.48s、男性QT间期>0.47s2、关于心肌缺血引起ST段压低机制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与缺血时大量消耗糖原储备有关B.与缺血时细胞膜的过度极化有关C.过度极化与K+有关D.葡萄糖、K+大量溢出细胞E.静息膜电位升高,导致4相等电位线(TP)上移,使心电图ST段相对下移3、患者女性,58岁,反复发作胸痛1周,与劳累无关,每次胸痛持续数分钟自行缓解。

患者胸痛时的心电图见图3-2-2,应考虑为A.急性前壁心肌梗死B.急性心包炎C.急性心肌缺血D.早期复极综合征E.急性下壁心肌梗死4、以下不属于动态心电图检查范围的是A.心律失常的定性和定量分析B.心肌缺血的定性和定量分析C.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D.心率变异性分析E.窦性心律震荡分析5、不完全性右心房内阻滞的心电图表现是A.P波振幅增大,但Ⅱ、Ⅲ、aVF导联<0.25mV B.P波呈双峰,峰间距≥0.04s C.出现SⅠSⅡSⅢD.出现间歇性肺型P波E.往往合并有右心房肥大6、对安静状态下即有心肌缺血症状或者心肌梗死恢复期的患者,运动量宜选择A.5代谢当量以内B.7代谢当量以内C.10代谢当量以内D.14代谢当量以内E.20代谢当量以内7、低钙血症的心电图表现不包括A.ST段平直延长B.QT间期延长C.T波窄而对称D.明显U波E.严重低钙血症时T波可低平或倒置8、有关心电图各波段的含义,错误的是A.P波为心房除极波B.QRS波群为心室除极波C.ST段和T波为心室复极波D.QT间期为心室复极时间E.Ta波为心房复极波9、关于delta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delta波的大小取决于心房激动经旁路与房室结下传心室的时差B.delta 波的结束代表激动经旁路预激心室的结束C.delta波的开始代表激动经旁路除极心室的开始D.静注腺苷可使显性预激患者的delta波变大E.静注普罗帕酮可使显性预激患者的delta波消失10、关于正常人T波形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aVR导联T波倒置B.V4~V6导联T波直立C.约50%的正常女性V1导联T波可倒置D.正常T波上行支与下行支不对称E.V3导联T波倒置常见11、典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不包括A.常有诱发因素,如劳累、情绪激动等B.发作时有胸痛表现C.发作胸痛持续时间一般>20分钟D.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可快速缓解E.运动试验多为阳性12、体位改变对动态心电图ST段的影响是A.可使ST段由正常变为压低B.可使ST段由正常变为抬高C.可使ST段由压低变为正常D.可使ST段由抬高变为正常E.以上都是13、急性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是A.有助于判断单支还是多支冠状动脉病变B.有助于判断心功能的状态C.有助于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D.有助于判断是心内膜下梗死还是透壁梗死E.以上都对14、梯形图如图4-5-5所示,该梯形图显示的心律失常为A.窦性心律不齐B.窦性期前收缩C.房性期前收缩D.交界性期前收缩E.室性期前收缩15、关于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B.可见心室夺获C.部分P波与QRS波群无关,心室率大于心房率D.QRS波群形态可为室上性,亦可宽大畸形E.部分P波与QRS波群无关的原因是由于干扰所致16、急性心肌梗死时,不出现病理性Q波的情况是A.心肌梗死的直径>20~25mm B.心肌梗死的厚度>5~7mm C.心肌梗死发生在前壁D.心肌梗死发生在下壁E.心肌梗死发生在基底部17、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闭塞均可出现下壁心肌梗死,以下可提示右冠状动脉闭塞的心电图表现是A.Ⅱ导联ST段抬高大于Ⅲ导联B.Ⅲ导联ST段抬高大于aVF导联C.aVF导联ST段抬高大于Ⅱ导联D.Ⅲ导联ST段抬高大于Ⅱ导联E.Ⅱ导联ST段抬高大于aVF导联18、关于心肌除极与复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心房的复极是先除极的部位最后复极B.心室的复极是从心外膜向心内膜方向推进C.除极的扩布是被动的D.复极的扩布是主动的E.正常人心室除极波(QRS波群)与复极波(T波)方向相同19、关于潜在性房室旁路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旁路潜在的原因是旁路传导慢于房室结B.常规心电图不出现delta波C.用食管心房调搏可诱现deita波D.旁路有前传功能E.伴心房颤动时,不会有引起快速心室反应的潜在危险20、关于长QT间期综合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临床表现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晕厥和猝死B.LQT1型患者症状多发生于运动和情绪激动时C.LQT2型患者症状多发生于运动、情绪激动、熟睡和唤醒之间D.LQT3型患者症状多发生于睡眠时E.根据体表心电图ST-T的形态不能判断基因类型21、V1导联R/S>1,V5导联R/S<1,常见于A.左心室肥大B.左束支阻滞C.左前分支阻滞D.右心室肥大E.右束支阻滞22、患者男性,42岁,高脂血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QT综合征题库1-1-8
问题:
[单选,A型题]关于长QT间期综合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临床表现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晕厥和猝死
B.LQT1型患者症状多发生于运动和情绪激动时
C.LQT2型患者症状多发生于运动、情绪激动、熟睡和唤醒之间
D.LQT3型患者症状多发生于睡眠时
E.根据体表心电图ST-T的形态不能判断基因类型
问题:
[单选,A型题]关于长QT间期综合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LQT1型的特征是QT间期延长,T波宽大
B.LQT2型的特征是QT间期延长,T波双峰和低平
C.LQT3型的特征是ST段水平延长,T波狭窄高尖
D.不同基因类型患者的ST-T改变并无差异
E.根据心电图ST-T的形态可初步判断基因类型
不同基因类型的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其心电图ST-T改变不同,因而根据心电图ST-T的形态可以初步判断长QT间期综合征的基因类型:LQT1型表现为QT间期延长,T波宽大;LQT2型表现为QT间期延长,T波双峰和低平;LQT3型表现为ST段水平延长,T波狭窄高尖。

问题:
[单选,A型题]关于长QT间期综合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抗心律失常药、电解质紊乱可诱发长QT间期综合征
B.根据心电图ST-T的形态可初步判断基因类型
C.LQT3型可选用美西律治疗
D.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心电图上都有QTc间期延长
E.女性QTc间期平均值比男性长
QTc间期延长是长QT间期综合征最重要的特点,但QTc间期正常并不意味就可排除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部分患者QTc间期在临界范围(介于0.41~0.46s之间),少数患者不能单用QTc间期来诊断。

/ 中超排名
问题:
[单选,A型题]患者男性,30岁,反复晕厥多次。

某日就诊时再次发生晕厥,晕厥时心电图如图3-18-1所示,应诊断为()。

A.早期复极综合征
B.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C.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D.心室颤动
E.单源性室性心动过速
图中第1、3个心搏为逸搏心律,显示QT间期明显延长;第4个心搏(室性期前收缩)落在T波上并诱发了1阵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其特点为:心室率较快,约为200次/分;QRS波群宽大畸形,形态不恒定,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方向。

应诊断为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问题:
[单选,A型题]患者男性,53岁,因阵发性心房颤动长期口服胺碘酮,并发生晕厥1次。

心电图如图3-18-2所示,应诊断为()。

A.早期复极综合征
B.交界性逸搏心律
C.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
D.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
E.心肌缺血
患者因长期口服Ⅲ类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导致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QT间期长达0.80s,为后天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

问题:
[单选,A型题]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可见于()。

A.高钾血症
B.高钙血症
C.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D.口服地高辛
E.以上都是
问题:
[单选,A型题]关于长QT间期综合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体表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
B.易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心脏性猝死
C.可分为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类
D.反复晕厥
E.体表心电图上常有J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