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推荐 ——《放牛班的春天》
电影鉴赏《放牛班的春天》pptppt课件

• 我在欣赏这部影片时,几次眼泪在眼里打转,有欣慰,有 同情,有反思,有对照。马修的教育理念需要我们去意会 ,而非言传所能领悟的,他遵守制度,并不象以往刻画的 此类人物那样藐视制度和管理;马修是伯乐,他挽救了许 多孩子的心灵,培养了出了皮埃尔这样的合唱指挥家;他 认真执着,同时他也有不能改变和无法挽回的学生,但是 他在尽自己的所能做着可以做的事情。放牛班的孩子是幸 运的,他们遇到了马修,皮埃尔是幸运中的幸运,如果没 能遇见马修,他极端又叛逆的性格将给他一个黑暗的未来 。可是又有多少孩子能这般幸运,能够碰得见马修这样的 伯乐。通过这部影片我们应该看到想到:孩子们都有自己 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我们怎么去发现,怎么去挖掘,怎么 去引导。我们作为老师应该用发现的眼睛,去寻觅学生身 上的闪光点,用心的寻找孩子们的有点和点滴进步,或许 我们每一次真诚的表扬,每一次的宽容,都会给他们一份 自尊和自信,让孩子们更加茁壮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 看到自己的“春天”。这正是《放牛班的春天》带给我的 感动。
题记:这个世界也许有卑微的人,但却没有卑微 的情感
也许不会有人知道在法国某个小镇的郊外,通过一条幽长而宁静 的梧桐树围成的小道,坐落着这样一个充满暴力,恐怖,严历制 度的少年管制学校。这里住着一群不学无术,冷漠,野蛮无知的 孩子。他们是使家长无奈,老师烦恼的问题少年。谁也不会在意 这些尚未成熟的心灵中所怀揣着的天真烂漫的梦想:将军,热气 球飞行员,建筑家……刻板的校长只能用“犯事的人,必定受罚” 的准则加以暴力来惩罚他们。原任班主任束手无策,无奈调职, 然而一个公认为一事无成的马修来了,就这样放牛班的“小春天” 在每个孩子的心田瑰丽而至。他们的梦想也逐渐开始萌发。 是的,是这样一个被世俗所公认的卑微的“失意的乐者,失业的教 师”给“放牛班”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春意”。影片从顽皮的孩子那一 庄一勰的嘻笑怒骂间折射出一颗身为教育者的马图的“善良、宽容 、耐心”的心,他以跳动的音符驯服了一群如小野牛般的桀骜不逊 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春天的气息……
《放牛班的春天》影片赏析

《放牛班的春天》影片赏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不同于行为主义者,人本主义者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
在经典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通过马修老师在“池塘之底”中对于学生的教育过程,充分反应出人本主义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影片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教育方面启发,本文通过对影片所展现的教育理念进行分析。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了一位名叫马修的失意老师被分配到了一个名字叫作“池塘底”的问题学校里做学监的故事。
在几乎所有人看来,这里的孩子都是毫无希望的坏学生,而学校的校长也以残暴的惩罚手段来管制学生。
但马修把这些“坏”学生成功组建成一个合唱团,重新树立起来孩子们的自信。
这部电影制作优秀,相信看过影片的人都会从这部电影中得到许多启发。
今天我将从教育心理学实施教育的角度分析校长和马修的两种教育方式和不同教育下产生的不同结果,以及谈谈我对教育的一些看法。
一、问题孩子从何而来电影中的校长说:“永远不要指望他们把变好。
”但是这些“坏”孩子真的无药可救吗?当马修让他们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梦想时,孩子们有的想当消防员,有的想当牛仔,有的想当战斗机驾驶员,还有的甚至想当拿破仑……可见这些孩子并不是无药可救的,他们依旧向往着美好,他们依旧充满着希望。
那么这些坏孩子是从何而来的?(一)莫翰奇,单亲家庭爱的缺失出于各种原因,莫翰奇在一个单亲家庭中长大。
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得到的爱也更少,单亲家庭的孩子在与其他家庭的孩子对比时往往缺乏自信和动力,容易消沉孤僻,逃离集体抱怨他人。
也因为失去了亲人,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更加珍惜活着的亲人。
莫翰奇的母亲为了支撑起这个家,长时间在外工作,对莫翰奇缺少亲情的陪伴。
长时间的孤独感让莫翰奇感觉自己是被母亲遗弃了的孩子,于是也开始了自暴自弃不思进取。
也由于从小以来缺乏亲情的陪伴,莫翰奇性格变得多疑敏感,他远离人群,喜欢沉默,甚至还排斥别人的友善。
但是当看到母亲在辛苦打工时,又泪流满面。
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看心得最新范文5篇

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看心得最新范文5篇《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成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
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
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看心得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刚听到这影片的题目,有些不解,何为“放牛班”在观看影片后,才明白这个“放牛班”与真正的“放牛”一点关系也没有,所谓“放牛班”指的是一群放任自流的孩子,“春天”就是影片中这群孩子碰到了一个善良幽默的教师,他带领孩子们走出了一片新天地,给他们带来了春天的期望。
一部法国影片,中国博大精深的五个字翻译后,一种隐喻恰到好处的展示了影片所想表述的含义。
同时,这部温情的电影给了我最直接的启示:感动,震撼,反思。
一群被认为应当抛弃、放任自流的孩童,从新拾起了期望,从唱歌中找到自我的兴趣,让我感动;那些写着孩子们离别祝福的纸飞机就在万分恰当的时候出现,让我感动;那个一开始就在门口等爸爸的佩皮诺最终在星期六找到了“爸爸”,让我感动……当马修孤独离开时,那一只只从窗口伸出的手,还有飘落的字条,让我一下子落泪了。
感动,更是因为平凡的马修那颗博大的爱心。
马修他或许称不上是一个优秀的音乐家,但他绝对是个好教师。
他用不一般的爱心、信任、理解和真诚改写了孩子们灰色的记忆,留下了欢声笑语!使我震撼!他用音乐给予了孩子期望,引导他们走回正途,看到了自我的“春天“,使我震撼!艺术的力量如此巨大,让多少冥顽的灵魂得到救赎。
使我震撼!从事教育工作也已经三年多了,这样的孩子我也会遇到,尤其是班级里平常调皮捣蛋的孩子,真的是让人头疼。
有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也是狠狠的教训他们,让他们下次不敢犯错误。
说实话,这确实有效果,但我却发现,这些孩子已经失去了他们做为孩子所应有的活力。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精彩6篇)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精彩6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一这周日心部组织我们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虽然很久之前就看过这部电影,但这次再看一次,又有不一样的感受。
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只体会到了爱与责任。
那帮被关在学校里的孩子们,或许由于缺乏爱或许由于过于溺爱而被送到那里。
他们叛逆对抗情绪强烈,与所有管理他们的人为敌,整天淘气捣蛋,搞恶作剧。
真的像放牛的孩子一样自由散漫没有任何纪律性和集体观念。
那个校长和那个音乐老师就是两个典型的比照,校长只顾个人利益和名利,而那个音乐老师却一心为学生只想教好学生,用自己的爱和责任去感化那些学生让他们发想自己的长处重新振作起来。
或许真的是老师的爱心感动了孩子们,有原来和老师作对到最后于老师统一战线共同对付可恶的校长,孩子们也唱出了最纯真的声音,当那美丽的声音响彻藏从的时候,老师醉了,孩子们也醉了,所有的人都醉了,多么美妙的歌声,像春天的甘露滋润人的心田。
孩子们是多么的纯真,他们终于找回了自我,或会了属于他们的天地。
是爱挽救了他们,是责任挽回了他们,最后那势力的校长也得到了报应。
教育的智慧很简单,坚持,坚持对学生的爱,爱可以改变一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二没有看过影片的内容介绍带着疑问开始了观看……影片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主人翁马修老师来到了一所问题孩子的学校,通过自己的教育方式关注、鼓励、赏识、平等、尊重每一个孩子,孩子们在这位善良老师的言传身教下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变得没有那么叛逆、没有那么无可救药!相反每个孩子神上都有闪光点,如:马修老师让每个孩子试唱低、高音的分配,就连最叛逆的孩子蒙丹也被发现是最好的中音。
让每个孩子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让每个孩子都知道自己存在这个集体的意义让他们都参与音乐表演中,孩子们得到赏识都很开心也很配合一起合唱。
他也非常关心孩子的生活,比方孩子们有很长时间没有洗热水澡了,他就去找校长反映,校长冷漠他就和别的老师一起想方法解决了,这更像是一个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在和唱团就要在伯爵夫人面前演出时,他成心冷落皮耶尔让他承受一下挫折教育,合唱团不是离开他不行的,正式演出又给你孩子闪亮的时机,让孩子校学会的感恩和珍惜!反思我们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是否也这么用心,用情,用爱在教我们的孩子,去了解我们的每一个孩子?说教不如做给孩子们看,繁星闪闪颗颗璀璨!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做为老师要给孩子犯错改正的时机,并做正确的引导。
放牛班的春天 影视推荐

制片人简介
雅克· 贝汉 克· 贝汉1960年加入电影业后, 开始了他在电影领域的丰富 经历。1966年,由于主演 《男人的一半》获得了威尼 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金狮奖。 在此后的20多年里,他先后 担任了《Z》、《专门通 道》、《生命之外》、《喜 马拉雅》等影片的制片。 2001年,由他导演、编剧、 制片的《迁徙的鸟》宣告了 一位纪录片大师的诞生。 对 于雅克· 贝汉来说,纪录片为 他赢得了另一种不可替代的 声誉(30年前,他曾是一位 非常著名的演员)。
克莱门特· 马修老师 演员:杰拉尔· 朱诺
热爱音乐事业,把最无 私的爱奉献给孩子们, 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包括屡教不改的西蒙, 虽然最后被开除,但在 这群孩子心里撒下了爱 的种子,是一位灵魂很 伟大的老师和引导者。
少年皮埃尔 演员:尚-巴堤· 莫里 耶
长相帅气,是学生中的 代表人物,因为家庭原 因为人喜欢恶作剧,但 本性善良,尤其是歌声 嘹亮,音色俱佳,颇受 马修老师的器重,长大 后成为首屈一指的大音 乐家。
皮埃尔的妈妈 演员玛丽· 布奈尔
善良的妇女,是本片中 唯一的女主演,关心自 己的孩子,且极受马修 老师的敬仰。
剧情
音乐家克莱门特放弃了个人的音乐理想,来到一 所男子学校做助理教员。他对他在学校的职位很 乐观,而他的前任却告诉他,在学校里的男孩子 们多数都是问题男生。克莱门发现学校对学生的 管制非常的严厉,而这种管理制度并没有起到太 好的效果。于是家克莱门开始用音乐试图来接触 男孩子们,他开始自己创作音乐,组织学生们建 立合唱团。孩子们开始喜欢了歌唱,并一同克制 学校们领导层给合唱团带来的困难。然而事情并 不顺利,在他们合唱团外出的时候,校园被其中 的一个屡教不改的孩子放了火,克莱门也因此被 解雇,但学校的孩子却和老师难舍难分。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优秀8篇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优秀8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一对我来说,《放牛班的春天》意义深远。
这是第一部让我泪流满面的电影。
世界上什么最能净化灵魂?如果非要回答的话,我觉得是音乐,天使般纯净的童声,或者响亮的高音,雄壮的进行曲,各种不同节奏和曲调的音乐,给人美的享受。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围绕音乐的电影,里面倔强的少年似乎已经被世界抛弃,因为一个老师和几个音符播下了爱的种子,从此改变了人生的轨迹。
当所有人都爱上音乐后,马修先生离开了。
影片结尾,马修老师被迫离开学校,被禁止离开教室的孩子们折好飞机,写好告别词,从楼上的小窗扔向老师。
飞机上不仅承载着老师的不情愿,也承载着老师对爱的赞美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我觉得这部电影的音乐很经典,纯净如天籁,久久萦绕在我的耳边,但不仅仅是音乐。
在这里,音乐只是一个载体。
电影想表达的是通过各种形式和不同节奏的音乐来表达音乐的影响,同时反映社会的黑暗现状。
影片中池底的辅助托儿所更像一个微缩社会,有天真的贝比诺,有音乐天才少年莫,有误解的,有严厉自私的校长,有宽容的麦神父。
可敬的马太老师用音乐改变了老师和孩子的生活和认知,却改变不了社会的黑暗。
的确,世界太大,我们个人的力量极其有限,但是马太老师向我们展示了正义、光明和天使般的老师的爱。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二在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马修的老师来到一所小学的'故事。
他用音乐陶冶了那所小学学习部的学生,培养了他们的情操,最后把他们教得很好。
其他老师也钦佩马修先生教好这位牧牛人的能力。
孩子们非常喜欢马修老师。
他们知道马修老师对他们很好,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任何问题。
我喜欢马修老师,我更喜欢我的老师,因为他们和学生是朋友,就像马修老师一样。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明白了我们必须向榜样学习,长大后成为有用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三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叫做《放牛班的春天》,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它令我受益匪浅。
马修只是个普通的老师,也许很平凡,但是他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电影推荐--《放牛班的春天》

电影推荐:《放牛班的春天》评价:“理解孩子,但不放纵孩子。
理解而非责骂、尊重而非忽视。
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请你相信,一定有相对的好与坏!”【电影简介】电影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位失意但是很有音乐才华的马修老师被分配到了一个名字叫做“池塘底”的教养院里面做代课老师,这是一间寄宿学校,专门为“问题少年”的“再教育”而设立,马修改变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运。
1949年的法国乡村,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佩皮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
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马修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
马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名为“池塘底教养院”。
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池塘之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顽皮的儿童。
到任后马修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马修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
在经过一系列的斗争磨合后,马修创造性地把“放牛班”组建成一个分工合理、人尽其才的合唱团,春风化雨般用音乐解除了孩子们麻木困顿的心灵束缚,唤醒了孩子们尘封已久的对自由、友爱、人性真善美的渴望。
【推荐理由】主唱男孩眼波流动的感恩,马修离职时窗口飘飞的载满孩子幼稚字体和深沉思念的纸飞机,一张张象被时间氧化变黄的旧照片。
他们是应该相互感谢的,孩子们帮助马修迎来了“自己的创作春天”,料想更是让他收获了看到他们改变的成就感;孩子们该感谢这样一位伯乐,挖掘出美丽的歌声,还有比歌声更美的崭新的自己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
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简介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简介◎译名放牛班的春天/唱诗班男孩◎片名Chorists◎年代2004◎国家法国/瑞士/德国◎类别喜剧/剧情/音乐/爱情◎语言国语配音◎IMDB评分7.8/10 11,903 votes◎文件格式X264 + AC3◎视频尺寸720 X 432◎文件大小1CD◎片长96 MiN◎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耶Christophe Barratier◎主演热拉尔·朱诺Gérard Jugnot .... Clément Mathieu弗朗西斯·贝尔兰德Fran?ois Berléand .... RachinJean-Baptiste Maunier .... Pierre Morhange enfant雅克·贝汉Jacques Perrin .... Pierre Morhange adulteKad Merad .... ChabertMarie Bunel .... Violette MorhangePhilippe Du Janerand .... LangloisJean-Paul Bonnaire .... MaxenceMaxence Perrin .... Pépinot enfantDidier Flamand .... Pépinot adulteGrégory Gatignol .... MondainCyril Bernicot .... Le QuerrecCarole Weiss .... La comtessePaul Chariéras .... RégentThomas Blumenthal .... Corbin◎简介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Pierre Morhange,雅克·佩兰饰)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戴迪亚·费拉蒙饰)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Clement Mathieu,杰勒德·尊诺饰)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克莱门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水池底部",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推荐
石家庄市育新实验小学栗韶青
做金子,常有被埋没的危险;而一粒种子,会把埋没在身上的泥土,当做自己成长的土壤,不断地汲取养料,让自己的梦想生根、发芽。
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做为教师,我愿意随时播种,他日收获。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说谎、偷盗、顽劣、暴力,他们生活在一所寄宿制学校——池塘底教养院,正如学校的名字一样,这些孩子们犹如一块块顽石沉在了池塘里,没有人信任他们,父母对他们失望透顶,老师们更是认为无药可救。
虽然学校有严厉的惩罚制度,但依然阻挡不了他们一次又一次恶作剧的上演。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这一切却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一位叫马修的失业音乐家来到了这里,成为了他们的代课老师。
马修用音乐和耐心寻找着每一个孩子内心的善良,慢慢地孩子们在音乐中找到了安慰,对生活也有了新的希望。
当希望根植于孩子们的心里时,种子在慢慢地生长着······这是一部法国电影,名字叫《放牛班的春天》。
我之所以推荐这部电影是因为我被马修老师的真诚和智慧深深触动了,他用温暖人心的方法处罚犯错的孩子;用智慧的眼睛发现“坏孩子”的优点;用音乐的力量打开孩子们尘封的心灵,给他们爱和尊严。
不仅如此,这部影片还让我看到了强制与权威的教育和尊重与理解的教育之间的强烈反差,让我无时无刻不在反省自己的言行。
下面就把几个精彩的片段分享给大家:
贝比诺是池塘底教养院里最小的孩子,每天他都扒着铁门向外凝
望着,他在等星期六,因为星期六他的爸爸会来接他。
但事实上他永远也等不到,他,是个孤儿,但他却坚信爸爸会在星期六来接他回家。
他不善言谈、不会唱歌,马修老师到来后没有急于去改变他,而是任命他为“合唱团助理”,负责给老师递指挥棒和乐谱。
每次练习老师都会让他坐在身边的桌子上,合唱结束后再亲手把他抱下来。
这一切都让人感觉那么温馨、和谐。
影片最后,马修老师被辞退,贝比诺抱着一个玩具小熊提着一个袋子追赶上来,请求老师把他带走,马修在犹豫之后,还是带他离开了这里,值得庆幸的是这一天刚好是星期六。
在五十年之后,当贝比诺和同学一起怀念着马修老师时,我看到了当年马修老师种下的爱的种子已经长成了大树。
合唱团中的领唱皮埃尔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他天使般的面孔下却隐藏着一颗魔鬼一样的心,他从小性格孤僻,经常偷盗,妈妈实在无计可施,才把他送到了池塘底教养院。
在这里他是老师们最头疼的学生,经常被校长关禁闭。
马修老师成立的合唱团点燃了他内心的渴望,他天籁般的嗓音受到了马修老师的赞赏。
在一次次获得认可与欣赏的同时,他感受到了灵魂被救赎的欣喜。
几十年后,他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当他站在舞台上指挥一场音乐盛典时,可曾想到,是当年的马修老师在他的心中播撒了音乐的种子!(欣赏视频)马修是整部影片的灵魂,他在人生最低谷时来到了池塘底教养院,他热爱音乐,想用音乐唤醒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他的每一次努力都受到校长的强烈压制,与校长大吵一架之后,他被辞退了,并被警告不准与学生告别,他郁郁的走出校门,却没有一个孩子来送行,此时此刻,他多么希望孩子们能够违规来告别,但却没有,一个都没有,就连他倾注了大量心血的皮埃尔、贝比诺都没有来,正当他
绝望的时候,发现了地上扔着几张纸条,捡起来,是孩子们写给他的最后祝福,随后,一盏盏纸飞机,从高高的窗口飞了下来,随着飘出来的还有孩子们悠扬的歌声,一双双小手伸出窗外,挥舞着,那是孩子们在向他道别。
(欣赏视频)
马修老师坚信每个人都有内在的潜力,他真诚的、无条件的接纳每一个孩子,朋友们,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像马修老师一样把希望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的心里,他日,我们一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