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1)

合集下载

《蒹葭》原文及译文

《蒹葭》原文及译文

《蒹葭》原文及译文
《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
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
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
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
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
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原文
蒹(jiān)葭(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诗经·蒹葭》原文注释翻译艺术特色句式特点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诗经·蒹葭》原文注释翻译艺术特色句式特点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1)蒹葭(jian jia):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2)伊人:那个人。

(3)溯涸:逆流而上。

丛:追寻。

(4)溯游:顺流而下。

(5)凄凄:茂盛的样子。

(6)曦(xi);干。

(7)湄:岸边。

(8)跻(ji):登高。

(9)坻(chi):水中的小沙洲。

(10)采采:茂盛的样子。

(11)已:止,干。

(12)涘(si):水边。

(13)右;弯曲,迂回。

(14)沚:水中的小沙洲。

【译文】: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水边长,太阳初升露未干。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险峻难攀登。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间。

芦苇茂密水边长,太阳初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岸边立。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边。

【赏析】: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坚贞和追求精神。

那个“伊人”,其实也可以看作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

这让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鸥乔纳森》的小说。

海鸥乔纳森从不愿像自己的同类那样一心盯住眼前的臭鱼烂虾,总想飞得更高,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为了练习飞翔,他的翅膀被折断受伤,依然不改初衷。

同伴们引诱他,讥笑他,他照样坚持自己的追求,宁愿饿着肚子,也不去追逐眼前的吃食。

乔纳森想达到的,是对凡夫俗子的超越,是向尽善尽美的境界靠近,是努力向理想冲刺。

《蒹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也是自已心月中尽善尽美的理想,是自己魂牵梦绕的意中人,因此不惜一切代价去上下求索,不断追求。

《蒹葭》原文及翻译赏析

《蒹葭》原文及翻译赏析

《蒹葭》原文及翻译赏析《<蒹葭>原文及翻译赏析》《蒹葭》这首诗啊,那可是经典中的经典。

来,咱们先瞅瞅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诗读起来是不是有一种特别的韵味?那咱们再来说说翻译。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接下来咱们好好赏析赏析这首诗。

先说这景色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简简单单几个字,就把那种深秋的清冷、萧瑟给描绘得淋漓尽致。

你想想,一大片白茫茫的芦苇,上面挂着晶莹的霜露,那画面,多美啊!我记得有一次秋天,我去郊外散步,就看到了这样类似的景象。

那是一片湿地,长满了芦苇,秋风吹过,芦苇沙沙作响,白色的芦花随风飘荡。

当时,地上也有一层薄薄的霜,我走在上面,脚下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那一刻,我突然就感受到了《蒹葭》里描绘的那种氛围,那种带着淡淡忧伤和迷茫的美。

再看诗中的“伊人”,这可是整首诗的灵魂所在。

伊人到底是谁?是恋人?是理想?还是某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事物?谁也说不清楚,但就是这种模糊性,让这首诗充满了魅力。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去理解这个“伊人”。

也许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伊人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好成绩;对于一个上班族来说,伊人就是他一直渴望的升职机会;对于一个老人来说,伊人可能就是他年轻时错过的爱情。

还有啊,这首诗反复吟咏,“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蒹葭》全文及翻译

《蒹葭》全文及翻译

《蒹葭》全文及翻译
以下是为您提供的《蒹葭》全文及翻译的相关内容: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翻译: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
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她的道路险阻又漫长。


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
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又艰难。

顺流而下寻寻
觅觅,她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寻
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蒹葭注释及原文翻译

蒹葭注释及原文翻译

蒹葭注释及原文翻译
《蒹葭》是一首古代诗歌,以下为原文、注释及翻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注释】
蒹葭:指芦苇。

苍苍:古时用于形容芦苇的颜色。

白露:秋天的露水。

伊人:古时常用于代指所思念的人。

水一方:指远方。

溯洄:沿着河流逆流而上,此处指追忆往事。

道阻且长:道路不畅通且漫长。

溯游:在河流中往上游游。

宛在:形容姿态优美。

【翻译】
芦苇苍苍,秋露变成了霜。

所谓思念的人,就在江水对面。

追忆过去,沿河逆流而上,道路困难而漫长。

或者在江水的中心,在游弋前行,姿态优美。

《蒹葭》笔记 (1)

《蒹葭》笔记 (1)

《蒹葭》理解性默写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4、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

赏析题:5.请简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举一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显示了主人公的情感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举例:每章的后四句。

反复抒写道路的险阻,表达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

6. 诗的每一章开头都写景,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①是起兴句,以引起下文。

②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表现主人公对所思慕人的深挚感情。

③烘托萧瑟冷漠气氛,流露主人公凄婉惆怅感情7思考:《蒹葭》中的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展示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8.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8.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

苍、霜、方、长、央9.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抒发的感情?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向往和相思之苦10.本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11.《蒹葭》一诗没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思念之情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身影却无处不在。

这首诗是如何达到这种效果的?(1)每章开头均以秋景起兴,渲染一种萧索凄迷的气氛,烘托所思不见的惆怅。

(2)三章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时空序列,“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暗示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蒹葭》原文及注释

《蒹葭》原文及注释

《蒹葭》原文及注释《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蒹葭》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蒹葭》原文及注释蒹葭先秦:佚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注释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茂盛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苍苍:茂盛的样子。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一方:那一边。

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从:追寻。

阻:险阻,(道路)难走。

宛:宛然,好像。

晞(xī):干。

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跻(jī):水中高地。

坻(chí):水中的沙滩涘(sì):水边。

右:迂回曲折。

沚(zhǐ):水中的沙滩。

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

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

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也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蒹葭》古诗原文及翻译

《蒹葭》古诗原文及翻译

《蒹葭》古诗原文及翻译《蒹葭》古诗原文及翻译《蒹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的。

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蒹葭》古诗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蒹葭》(选自《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茂盛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茂盛的样子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水中高地。

14、坻(ch):水中的沙滩15、涘(s):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浅析】:《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

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表现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情。

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背景材料
《诗经》本名《诗》,又称“诗三 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 305篇。
(一)《诗经》的编定
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创作 产生的地域范围广 作家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 社会各阶层的人士
夏—商——— 周 —秦—汉—隋—唐……
西周——————东周
初期 —— 末期 春秋 —— 战国
西周初年——春秋中叶
努力追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可望不可即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这是述写逆流追寻 时的困境: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终 不可达也。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描画顺流追 寻时的幻象: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 然而终不可近也。
(公元前11世纪——公
山东
郑 陈

返回

1、献诗 2、采诗 3、删诗
(二)《诗经》“六义”
风:即指当时诸侯国所辖各地域的乐曲,有 15国风,160篇。 雅:“王畿”之乐,分为大雅、小雅,105 篇。 颂: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40篇。 赋:铺陈直叙 比:以彼物比此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蒹葭——萧疏清冷、彷徨凄切
河水——苍茫浩渺、飘忽不定
伊人之所在——虚无缥缈,可望不可即

3、赋兴运用的韵味美 每章开头赋中见兴,以景托情,增加了 诗的韵味。
在水一方 琼瑶作词 唱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邓丽君演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仿佛, 她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 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足迹。 却见仿佛依稀, 她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总结:多义,怀人诗
“我们很难确定它究竟是招隐还是怀春,只 觉得它百读不厌。” ———闻一多
(二)文本细读
时间的延伸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 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 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 得越来越浓。同时也暗示、象征了诗人 的孤寂彷徨、幽思百结的心绪,从而将 情与景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二是“求贤”或“招隐”说。 “伊人” 即“贤才”或“隐士”。
“贤人隐居水滨,慕而思见之。” 姚际恒 《诗经通论》 “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 方玉润




三是“爱情”说。如有人说:“这是一首恋歌, 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 烦恼。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有翻译家就将这首诗翻译成 “a love song”, 伊人是 “the lover”。
(三)《诗经》的句式和章法

句式:以四言为主,二二节拍 章法:重章叠句
二、文本内涵解析
(一)关于主题
中 心 意 象 伊 人
——
朱熹《诗集传》:“伊人,犹彼人 也。”

一是“刺襄公”说。《毛诗序》云:“蒹葭, 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 也就是说,用伊人来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 周礼而治国,那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 周礼,那治国有希望。”

这里的“宛”字可谓是点晴之笔,它摹写了诗 人在徘徊寻觅中产生的迷离的眼神和恍惚的幻 觉,活现了诗人对伊人的痴迷的心态和执著的 追求。
(三)艺术特色分析
1、悦耳悠扬的音乐美
语言形式上, 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具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从听觉上 强化了音乐旋律感;
2、意境朦胧的画面美
伊人——朦胧、虚幻、求之而不得

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 “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一天 从早到晚的变化,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 望追寻时间之长。




空间的转移 所谓伊人,在水 一方 所谓伊人,在水 之湄 所谓伊人,在水 之涘

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 “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 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 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