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邹忌讽齐王纳谏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材分析◇

本文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谏齐王,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诫齐王纳谏,由己及君,以小见大,

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本文语言浅显,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并无费解之处。教学的基本方式应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点拨过程中注意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悉心体会邹忌委

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谏艺术在当代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另外,梳理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是教学重点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情况。

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把握文章讽喻说理、类比推理的写作手法。

4.认识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解,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如朗读比赛、分组讲述等)理解文意,培养其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全方位提高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古代谏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精神,理解古代明君虚心纳谏的博大胸怀,培养

学生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2.引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以互相尊重为前提,用委婉劝说、易于他人接受的方式给别人提意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的意义,逐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难点:(1)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2)领会臣、君的智慧与胸怀,培养学生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必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

二要看谏者进谏的说话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

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他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预习检测

1.学生介绍《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的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

是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战国策》的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诵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明确以下要求:一读,读准字音;二读,正确句读;三读,结合注释。

(2)读准字音

昳.丽(yì)朝.服(zhāo)衣冠.(guān)

窥.镜(kuī) 朝.于齐(cháo) 间.进(jiàn)

期.年(jī) 谤讥

..(bànɡjī)

(3)划分句读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明确:“孰与……”属于固定句式,中间不可断开。

②忌/不/自信。

明确:“不自信”属于宾语前置,即“不相信自己”,与现代汉语中的“自信”有异。

③今齐地/方千里。

明确:“地”当作“土地”讲,“方”是“方圆”之意,因此在“今齐地”与“方”之间要略做停顿。

④王之蔽/甚矣。

明确:“王之蔽”,即“大王被蒙蔽”之意,作整个句子的主语。

(4)翻译课文

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释,疏通文句。如有疑难问题,四人小组讨论解决。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诵读课文,理清思路

1.小组分角色诵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明确:第一段:邹忌进谏的依据。第二段:邹忌进谏的内容。第三段:齐威王纳谏后的举措及结果。

2.研习第一段,小组讨论并思考下列问题。

诵读指导: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的拘谨之情、其客虚伪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

(1)邹忌讽谏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明确:与徐公比美,延伸到国事。

(2)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

明确: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3)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

明确:“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镜而自视”,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至此他豁然顿悟,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通过“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3.研习第二段,小组讨论并思考下列问题。

诵读指导:本段是邹忌现身说法,以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

思考: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

明确:邹忌以家事喻国事,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规劝齐威王除蔽纳谏,推论自然,入情入理,态度诚恳。

4.研习第三段,小组讨论并思考下列问题。

诵读指导:“善”要读出齐威王的心悦诚服,音调要适当拉长。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要用中速读出真诚、恳切之意。

(1)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真诚地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

(2)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明确:进谏的方式(或:批评者勇气的大小)。齐威王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3)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明确:说明进谏者的人数逐渐减少,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步骤二:品读交流,鉴赏课文

1.鉴赏写作技巧之妙。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被人称赞有加的两点,一为精彩的对话,一为精巧的结构。请分别进行赏析。

(1)精彩的对话

明确:①品味邹忌的三问。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妾:“吾孰与徐公美?”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第一问的背景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试想一位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早晨起床,对着镜子一照,问他的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心里应该是对自己的美貌充满信心,并且不用妻子回答便知道结果。所以,这第一问的语气应充满自信,且沾沾自喜。

第二问的原因是:“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所以对自己的美貌略有怀疑。因此,应带有疑虑,并且急于知道结果,另外,考虑到所问的对象是侍妾。因此,语气是严肃、疑虑、急切的。

第三问的背景是:“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客,外人,看问题可能更客观,但问这样的问题似乎又不好意思,因此,即使问,也是试探着小声问。

这三问,看似平常、普通,问的都是“和徐公比美”的问题,但由于询问的对象不同,问的背景情况不同,因此问的语气与神态都会不同。

②品味妻、妾、客的三答。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妻,情人眼里出西施,答得自然非常肯定。

妾,地位低下,回答时自然要有所顾忌,否则的话可能会失宠,所以就用反问的语句,表达更加肯定的语气。

客,他是有事拜访,有求于邹忌,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所以回答总得让对方满意,其实客人是能分辨出谁更美的,从他的语气中能体会到,客的回答较为平淡,比不上妻、妾那样中肯有力。

上面三种答法的意思基本是一样的。但由于身份不同,想法不同,因此他们的回答、语气与神态也就有了差别,此所谓“言为心声”。

这些对话看似平常,但含意隽永,耐人寻味。

(2)精巧的结构

明确: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三问、三答。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客有求于我——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三赏:上赏、中赏、下赏。三时: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独特的篇章结构。

2.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讨论交流,说说邹忌的劝谏艺术有怎样的高妙之处。

明确:(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

邹忌向齐威王献策之时,齐国的政治比较腐败,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邹忌向齐威王再三苦苦劝谏,甚至流下眼泪或者破口大骂,以死谏君,效果不一定好。邹忌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闺房小事”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蔽甚”,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下级劝说上级,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招致杀身之祸。邹忌实话实说“不如徐公美”,创设情境,取悦齐威王。邹忌谙习“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邹忌很了解齐威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他为国之清明担忧;又因知道齐威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

为此设喻使齐威王欣然接受劝告,提升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诸侯的尊敬。

步骤三:开放探究,质疑解疑

(1)邹忌劝谏成功,仅仅因为有较高的劝说技巧吗?《战国策》中庞恭的“三人成虎”的进谏、百里奚的“唇亡齿寒”的进谏,可以说与邹忌的方法不相上下,为什么失败了呢?

明确:唐代的魏征没有掌握讽谏艺术,却每每获得成功,可见劝谏能否成功,其决定因素在于谏的对象——君主。由于君与臣之间地位的绝对不平衡,导致君主成为在这一过程中的绝对权威。而臣下如履薄冰,稍有差错,轻者丢官失命,重者株连九族。邹忌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齐威王的英明,齐威王才是最大的赢家,他赢得了名声,也赢得了国家强盛。

(2)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明确: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等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作为领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听偏信;作为群众,提出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对方,又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作为普通人,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

四、课堂小结

《邹忌讽齐王纳谏》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的建议,善于向他人正确地推荐自己。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增加积累。

2.拓展延伸:①借助网络,了解《战国策》里其他有关讽谏的故事。②积累一些出自《战国策》的成语。如门庭若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

附: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让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求知,在合作学习中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探究的兴趣,有效训练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1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课练作业题(含答案)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zōu)昳.丽(yǐ)燕.国(yān) B.孰.与(shú) 弗.如(fú) 入朝.(cháo) C.窥.镜(kuī) 期.年(qī) 纳谏.(jiàn) D.间.进(jiān) 旦.日(dàn) 规劝.(quà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旦日 ..,客从外来() (2)暮寝.而思之() (3)皆朝.于齐() (4)皆以.美于徐公() 3.把下列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朝服衣冠。 (2)徐公来,()孰视之。 (3)客从外来,()与()坐谈。 (4)自以为不如()。 4.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联。 上联: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 下联: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窥镜 朝.而往,暮而归 B.客之.美我者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及鲁肃过.寻阳 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愿为市.鞍马 7.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一处) (1)吾妻之美我者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邹忌的妻、妾、客都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类比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D.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10.请举一个我国历史上关于进谏或纳谏的事例。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1.邹忌讽齐王纳谏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1.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材分析◇ 本文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谏齐王,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诫齐王纳谏,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本文语言浅显,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并无费解之处。教学的基本方式应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点拨过程中注意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悉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谏艺术在当代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另外,梳理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是教学重点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情况。 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把握文章讽喻说理、类比推理的写作手法。 4.认识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解,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如朗读比赛、分组讲述等)理解文意,培养其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全方位提高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古代谏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精神,理解古代明君虚心纳谏的博大胸怀,培养学生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2.引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以互相尊重为前提,用委婉劝说、易于他人接受的方式给别人提意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的意义,逐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难点:(1)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2)领会臣、君的智慧与胸怀,培养学生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必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 二要看谏者进谏的说话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他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预习检测 1.学生介绍《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的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21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 2.读准字音,结合注释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义。(重点) 3.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深入理解课文。(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若想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作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预习展示 1.了解相关文常。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后期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由于《战国策》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重点实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 ..于市朝(谤讥: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书: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2)词类活用: ①朝服 ..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服,名词作动词,穿)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④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3.把握句式。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②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③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④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⑥王之蔽甚矣。(被动句) 三、合作探究 (一)初步感知文意 本文讲述了什么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劝谏齐威王和齐威王勇于纳谏的故事。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也告诉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建议,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二)深入理解课文 1.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骗的? 明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明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3.劝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 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明确: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四、板书设计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材分析◇ 本文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谏齐王,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诫齐王纳谏,由己及君,以小见大, 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本文语言浅显,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并无费解之处。教学的基本方式应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点拨过程中注意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悉心体会邹忌委 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谏艺术在当代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另外,梳理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是教学重点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情况。 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把握文章讽喻说理、类比推理的写作手法。 4.认识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解,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如朗读比赛、分组讲述等)理解文意,培养其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全方位提高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古代谏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精神,理解古代明君虚心纳谏的博大胸怀,培养 学生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2.引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以互相尊重为前提,用委婉劝说、易于他人接受的方式给别人提意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的意义,逐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难点:(1)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2)领会臣、君的智慧与胸怀,培养学生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必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 二要看谏者进谏的说话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 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他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预习检测 1.学生介绍《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的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 是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zōu)昳.丽(yǐ)燕.国(yān) B.孰.与(shú) 弗.如(fú) 入朝.(cháo) C.窥.镜(kuī) 期.年(qī) 纳谏.(jiàn) D.间.进(jiān) 旦.日(dàn) 规劝.(quà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旦日 ..,客从外来() (2)暮寝.而思之() (3)皆朝.于齐() (4)皆以.美于徐公() 3.把下列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朝服衣冠。 (2)徐公来,()孰视之。 (3)客从外来,()与()坐谈。 (4)自以为不如()。 4.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联。 上联: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 下联: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窥镜 朝.而往,暮而归 B.客之.美我者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及鲁肃过.寻阳 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愿为市.鞍马 7.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一处) (1)吾妻之美我者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邹忌的妻、妾、客都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类比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D.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10.请举一个我国历史上关于进谏或纳谏的事例。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 秦并赵,北向迎燕。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使者过赵,赵王系①之。使者曰:“秦、赵为一,天下服.矣。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 2.读准字音,结合注释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义。(重点) 3.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深入理解课文。(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若想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作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预习展示 1.了解相关文常。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后期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由于《战国策》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重点实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 见。) 能谤讥 于市朝(谤讥: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 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书: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2)词类活用: 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服,名词作动词,穿) ①朝服 ..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④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3.把握句式。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②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③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④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⑥王之蔽甚矣。(被动句) 三、合作探究 (一)初步感知文意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答案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答案》 摘要:)窥镜()间进()期年()谤讥()朝服衣冠() 2.《邹忌讽齐王纳谏》选 自,原作者不详,由西汉的编订为三十三篇,着重记录了时期的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曰:“吾妻之美我者,私 我也()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体味邹忌讽谏齐王的语言艺术。 3.学习分析人物性格,学会从小事中悟出一定道理,见微知著。 二、解题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 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 三、文学常识作者评价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作品叙事简约,理 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代表作《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 四、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邹忌()昳丽()窥镜()间进()期年()谤讥()朝服衣冠() 2.《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原作者不详,由西汉的编订为三十三篇,着重记录了时期的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3、解释加点的字词,翻译划线的句子。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一、导入 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李世民 2、解题: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 纳---采纳、接受 3、我用心,我记得---简介《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这是一部记述()时期谋臣策士政治主张和策略的历史著作,后经()朝()编订,是()史书。 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朗读课文,初感文意 学习要求: 1、听读,标注生字读音,标注停顿。 2、独立练习,展示分享(读准字音、节奏、语气) 活动二:积累字词,疏通文意 学习要求: 1. 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2. 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 3. 分类整理本课的文言字词。 (重点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当堂检测: 1、下列字词,你掌握了吗? 形貌昳丽、朝服衣冠、孰视之、美我私我王之蔽甚矣面刺、间(jiàn) 进 2、下列句子,你会翻译吗?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今齐地方千里: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一词多义:朝、间、美、私、孰、有 4、下列句式,你掌握了吗? A.固定句式(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吾与城北徐公孰美?这是比较常见的文言句式,其中(1)是(2)的倒装 B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 C.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 ----能谤讥[于市朝](能[于市朝]谤讥)----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胜) D.判断句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了解宾语前置的特点。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古代志士勇于劝谏的思想,善于讽谏的艺术和古代帝王从善如流的胸怀。 2.学习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并理清文章的结构。 1.弄清本课重点的实词和虚词及特殊句式。 2.学习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并理清文章的结构。 体悟邹忌的讽谏艺术(设喻和类比推理)和讽谏成功的原因。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趣入题 导入(一):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么人们也常常思考,“忠言”为什么一定要逆耳呢?顺耳不是更有利于被接受被采纳吗?由上面的问题可以知道,古人向君王进谏时,委婉规劝往往比直言规劝的效果好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选自于《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讲的就是邹忌讽喻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结果使齐国政治修明,国势强盛的故事。 导入(二):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作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一一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走近作品,破解题目 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课上展示交流: 1.走近作品: 学生展示《战国策》的相关资料。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1.《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1. 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来源十分丰富。下列各组成语,全都来源于历史故事的一项是() A.温故知新杞人忧天毛遂自荐 B.门庭若市舍生取义刻舟求剑 C.守株待兔完璧归赵豁然开朗 D.闻鸡起舞破釜沉舟三顾茅庐 2.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 A.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B.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C.钱钟书、杨绛老人的善良和正直,对生老病死的透彻豁达,使人获益匪浅。 D.陈逸飞先生虽然已经猝然长逝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一系列优秀作品却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3. 下面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纪念建党80周年活动的主题是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 B.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认为:成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C.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这位教育家有独到的见解。 D.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结晶;创造,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4. 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古今基本一致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邹忌讽齐王纳谏 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 朗读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王之蔽/甚矣!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 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 朝廷。 (1)解释下面画线的字。 ①今齐地方千里________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2.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3.领会文中设喻说理的方法。 4.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自学能力。 2.朗读,互动探究,体会文章构思巧妙、详略得当、语言精练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分析邹忌劝谏的语言技巧,启发学生体会委婉劝说的好处,学习这种语言技巧。 2.认识纳谏除蔽的重要意义,懂得人要从善如流的道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2.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领会文中设喻说理的方法。 2.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俗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确实有道理,逆耳的忠言往往有利于行,但这种忠言人们很不喜欢啊!那么,有没有不逆耳却又利于行的忠言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古人是如何做到的。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官至中垒校尉。曾

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 2.知识链接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刘向整理而成,全书分为12策,共33卷,497篇。《战国策》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权谋、言谈举止,反映了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对研究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描写的人物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3.检查预习 (1)重难字 昳. 丽(yì) 朝.服衣冠.(zhāo guān ) 窥. 镜(kuī) 间.进(jiàn) 期. 年(jī) 朝.于齐(cháo) (2)通假字 ①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②孰(shú)视之(“孰”同“熟”,仔细) (3)古今异义词 讽????? 古义: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 劝。例:邹忌讽.齐王纳谏。今义:讽刺。 窥? ???? 古义:照。例:窥.镜而自视。今义:暗中察看。 私????? 古义:偏爱。例:臣之妻私.臣。今义:自私。 地方????? 古义:土地方圆。例:今齐地方..千 里。 今义:某一区域。 左右????? 古义:君主左右近侍之臣。例:宫 妇左..右莫不私王。今义:方位名词。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文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选自《战国策·齐策一》。邹忌,战国时齐国人。 2.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3. 齐王,齐威王。4. 纳,接受。 5. 修:长,这里指身高。6. 尺:战国时期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7. 昳丽:光艳美丽。8.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9. 服,穿戴。10. 窥镜:照镜子。11.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12. 孰,谁。13. 旦日:第二天。14. 明日:第二天。15. 弗如远甚:远不如。16. 美我:认为我美。17. 私:动词,偏爱。18.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边省去了“我”。19. 宫妇:宫里的妃子。20.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21. 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22. 面刺:当面指责。23. 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24.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25. 讥,谏。26. 谤讥,在这里指“议论”,没有贬意。27. 市朝,公共场合。28. 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29. 时时:不时,有时候。30. 间进: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31. 期年:满一年。期,一周年。32. 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33. 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1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与教学反思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镇海中学陈志海 1.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结合注释以及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义。 2.了解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 3.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从善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慧。 一、导入新课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若想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品,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战国策》: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它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也是一名十分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先秦齐国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后期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目标导学二:积累文言词汇,把握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 ①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 ④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特殊句式】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 ②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③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④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⑥王之蔽甚矣。(被动句) 目标导学三:阅读全文,初步感知文义 1.本文讲述了什么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劝谏齐威王和齐威王勇于纳谏的故事。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也告诉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建议,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2.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骗的? 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劝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 4.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明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5.本文为什么强调“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变化? 明确:表明齐威王接受了解邹忌的谏言并采取了措施,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目标导学四:分析人物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出了邹和齐威王两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义简要分析。 明确:(1)邹忌:课文首先通过“三问”“三思”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实事求是,善于思考,能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然后写邹忌进谏时的“三比”,表明他是一个忠君爱国、勇于进谏、善于进谏的人。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1《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总结归纳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归纳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项自《战国策·齐策一》,这部书是西汉时刘向整理编写的。 本文篇幅不长,写的是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威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它主题思想明确,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就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二.重点字词解释 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纳:接受。谏(jià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修:长,这里指身高。 昳(yì)丽:光艳美丽。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窥(kuī)镜:照镜子。 孰:谁。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及:赶得上,比得上。 复:又。旦日:明日,第二天。若:如。明日:又过了一天。 孰,通“熟”(shú),仔细。之,指城北徐公。私:动词,偏爱畏:害怕欲:想要 寝,躺在床上。朝:朝廷见:拜见。诚:确实。知:知道。以,动词,以为,认为。于,比。 方:方圆。莫:没有人,没有谁。四境之内:全国之内(的人)。蔽,受蒙蔽 甚:厉害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受:同“授”。给予,付予。谤讥,指责、议论。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闻,让……听到。间(jiàn),间或,偶然,有时候。 进:进言劝谏。时时,不时,有时候。期(jī)年:满一年诚:确实 三.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 四.一字多义 (二)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zhāo) (三)孰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五)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六)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列子?愚公移山》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确实、的确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表假设,如果、果真 五.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规劝今:讽刺 2.窥镜窥:古:照,看今:偷看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第二天今:明天 4.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地土方圆今:地点 5.能面刺寡人之过刺:古:批评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6.谤讥于市朝谤讥:古:指责议论今:诽谤嘲讽 7.臣之妻私臣私:古:偏爱今:自私 七.通假字 受:通”授“,赐予,赐给(受上赏)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九.内容理解 1、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答:熟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语句是: 答: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邹忌以设谕类比的方法进谏的好处是: 答: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委婉含蓄,益于接受。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本文情节可以概括为: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试据此梳理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参考答案: 三问答: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三类比:从“臣之妻私臣”联想到齐王的“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从“臣之妾畏臣”联想到“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从“臣之客欲有求于臣”联想到“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三赏赐: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三变化: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二、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有人称赞邹忌能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谏“并无讽王纳谏字句”,妙在“蕴藉”。结合这些评论,具体分析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其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 2.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邹忌劝谏成功还有哪些重要因素?说说你的看法。参考答案 1.邹忌并未直接讽谏齐王,而是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并把自己“三思”的结果告诉齐王,通过类比,让齐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和应该采取的措施。直谏,有可能触犯君王龙颜,不容易让齐王接受;委婉劝谏,若没有恰当的切入口,又容易流于琐细或旨意不明。邹忌坦然直陈自己的“比美”经历和“闺房小语”,取譬类比,以切身体验切入讽喻正题,自然亲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蓄,易于为齐王所接受。 2.【示例】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还有:①邹忌善于思考、分析,并敏锐地由个人体验联系到国家大事;②齐王具有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果断行事的理政智慧。

九年级下册语文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1.掌握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 2.结合注释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义。 3.分析人物形象。 4.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把握文章的劝谏技巧。 一、导入新课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若想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作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品,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战国策》: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它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也是一名十分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先秦齐国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后期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目标导学二:积累文言词汇,把握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 ①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 ④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特殊句式】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②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