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船模型(教案)
人船模型全面版

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应用——人船模型物理组韦叶平一、教材分析1、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动量守恒定律是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是历年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
而“人船模型”是动量守恒定律应用问题中的典型物理模型,能否认清并正确建立该物理模型,对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研究“人船模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等效等方法,善于变通、举一反三,正确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题,可以使许多问题变得简捷。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学习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理解“人船模型”的适用条件和在几种变形问题中的实际应用。
(2)能力目标:进一步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学生归纳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学习的能力。
3、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人船模型的适用条件和几种变形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2)难点:判断是否符合“人船模型”的条件,正确列出人船模型中的位移关系。
二、教学程序设计1、“人船模型”的推导例1、如图1,质量为M 的船停在静止的水面上,船长为L ,一质量为m 的人,由船头走到船尾,若不计水的阻力,则整个过程人和船相对于水面移动的距离?分析:人船系统在相互作用下各自运动,运动过程中该系统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即人和船组成的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动量守恒。
解答:设人在运动过程中,人和船相对于水面的速度分别为v 和u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Mu =由于人在走动过程中任意时刻人和船的速度v 和u 均满足上述关系,所以运动过程中,人和船平均速度大小u ν 和 也应满足相似的关系,即mv M u =① ;而x t ν=,y u t =②;则①可以转化为mx My =③。
又x y L +=④得M x L m M =+⑤;m y L m M=+⑥。
以上①③④是“人船模型”三个基本表达式,在解题过程中要单独列出。
初中人船模型教案

初中人船模型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人船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人船模型的基本原理。
2. 人船模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人船模型的构建和操作。
教学准备:1. 船模型材料:船体、桨、绳子等。
2. 人体模型材料:人体模型、重量等。
3. 实验场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人船模型的概念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人船模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基本原理(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人船模型的基本原理,如浮力、动力学等。
2. 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
三、人船模型的构建和操作(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每组分配船模型材料和人体模型材料。
2. 指导学生根据基本原理构建人船模型,并进行操作。
3. 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0分钟)1. 向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救援、运输等。
2. 引导学生运用人船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和解决问题中的心得和体会。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人员进行讲座或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人船模型的理解和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人船模型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人船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在实验和解决问题环节,学生能够动手操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总结与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鼓励和建议。
整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人船模型》 说课稿

《人船模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船模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人船模型”是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这一章节中的一个重要模型。
它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与实际的物理情境相结合,对于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巩固和深化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
通过对人船模型的分析和研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动量守恒的条件和规律。
2、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人船模型需要学生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为后续学习其他复杂的物理模型打下基础。
人船模型是一个相对简单但具有代表性的模型,掌握了它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有助于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更好地应对更复杂的物理问题。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对动量守恒的条件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对于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特别是像人船模型这样的较为复杂的情境,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能力水平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但在处理物理问题时,往往容易忽视物理过程的分析,缺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的能力。
3、学习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直观、生动的物理现象和实验比较感兴趣,但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复杂的数学推导可能会感到枯燥和困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人船模型的物理情境和动量守恒的条件。
(2)掌握人船模型中位移关系的推导和应用。
(3)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人船模型相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人船模型的分析和推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高中物理人船模型画图教案

高中物理人船模型画图教案
年级:高中
学科:物理
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船模型的结构及原理;
2.能够绘制人船模型的示意图;
3.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人船模型的认识。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人船模型实物、黑板、彩色粉笔;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细线。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人船模型的兴趣。
2.讲解:介绍人船模型的结构及原理,让学生了解其基本原理。
3.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使用尺子和铅笔在画纸上绘制人船模型的示意图。
4.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进行互相交流和讨论。
5.总结:总结人船模型的特点和应用,加深对其的认识。
6.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人船模型的详细图纸。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绘制人船模型的示意图,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高中物理人船模型教案

高中物理人船模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位移反应原理及其在浮力现象中的应用。
3. 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引入新课开始课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询问:“如果一个人坐在小船上,当他向水中抛物时,船会向哪个方向移动?”这样的问题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进入新课的学习。
2. 理论讲解教师要详细讲解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作用效果。
强调浮力是由于流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产生的力,它与被排开的流体重量相等。
还要介绍位移反应,即当船上的人向水中投掷物体时,船会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这是因为物体离水后,原本对该物体的浮力消失,导致水的推力不平衡。
3. 演示实验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需要准备一个简单的实验。
可以使用一个装有水的容器和一艘小船模型。
让学生观察当人在船上向水中抛物时船的移动情况,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4. 学生操作之后,让学生分组进行相似的实验,亲自体验并验证刚才的理论。
教师在旁边指导,确保学生正确操作,同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进行讨论。
5. 总结归纳实验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回顾浮力和位移反应的相关知识点,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些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如果船是固定在某处的,人向水中抛物,情况又会如何?”或者讨论在真实河流、湖泊中行船时,如何利用这些原理来控制船只的行进方向。
三、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教师不仅要关注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考察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通过小组报告、实验记录和课后习题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四、小结。
动量守恒(人船模型专题)教学提纲

S2
S1
b
块由斜面顶部无初速滑到底部 时,劈移动的距离是S2多少?
分析和解答:劈和小物块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
故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且初始时两物均静止,设物块的水平
位移为s1,故由动量守恒定律
可得 ms1=Ms2
由几何关系可得:s1=b-s2
联立上式得 s2=mb/(M+m) 即为M发生的位移。
小结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Ⅰ
人船模型及应用
制作:朱正泽
复习
动量守恒定律的要点: 1、内容: 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
为零,则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矢量表达式:
m1v1+m2v2=m1v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2v2′
3、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
[演示1]一只小船,停在静水中,船头有一个人从船 头走向船尾,不计水的阻力。
S1
S2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S1=8m, S2=2m
如图所示,质量为M=200kg,长为b=10m的平板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 上,车上有一个质量为m=50kg的人,人由静止开始从平板车左端走到 右端,求此过程中,车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
[变式练习1]若将此题中的人换成相同
a
质量,长为a=2m的小车 m
b
(如图所示),结果又如何? M
解:由题意仍有:
—SS—12
=
M —m—
此时,小车不能视为质点
S1
S2
由几何关系知相对位移为(b-a),所以有
S1+S2=(b-a)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S1=6.4m, S2=1.6m
m [变式3]斜面
一个质量为M,底面边长为 b
高中物理人船模型教案

高中物理人船模型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船模型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 能够利用物理知识分析人船模型的运动规律。
【教学重点】:
1. 人船模型的制作;
2. 利用物理知识分析人船模型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1. 如何合理搭建人船模型;
2. 如何利用物理知识分析人船模型的运动。
【教学准备】:
1. 材料:竹签、胶水、卡纸、小木块、小瓶子等;
2. 工具:剪刀、尺子、笔等。
【教学流程】:
一、引入
1. 引入人船模型的概念,介绍其用途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人船模型的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二、制作人船模型
1. 分组制作人船模型,按照预先准备的材料和工具进行操作;
2. 指导学生合理搭建人船模型,注意力求稳固和美观。
三、分析人船模型的运动规律
1. 经过制作完成后,让学生模拟启动人船模型,观察其运动过程;
2. 利用物理知识分析人船模型的运动规律,如平衡力和牵引力的作用等。
四、小结
1. 总结人船模型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总结利用物理知识分析人船模型运动规律的方法。
【作业布置】:
制作一个独立思考题,让学生在家中根据物理知识分析制作好的人船模型的运动规律,并写出所得结论。
【教学反馈】:
1. 在下一堂课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
2. 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建议,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设计更多不同形式的人船模型,并利用各种物理现象进行分析。
物理《人船模型》教学课例

《人船模型》教学课例【课例背景】随着安徽省高考回归全国卷,新课标选修3-5的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变得重要是选修科目中的必考大题。
高中物理就是通过的物理知识的学习用其规律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而对生活中的问题“模型”话非常重要。
“人船模型”是动量守恒定律应用中的重要模型,掌握其特点、规律及其性质,可以解决许多相似的问题。
对于学生培养物理模型方法也是一个很好的典例。
【课例主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5是在学习完必修部分“力、牛顿运动定律、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我们学校的特点采用讲练结合和导学案辅助教学的的教学方式进行的教学,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人船模型”的建立过程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使学生对用物理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更加的明了,是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更加的感兴趣,使物理课堂更加的高效。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人船模型”是什么和怎么建立起来的,知道人船模型是一种反冲运动。
2.会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人船模型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重、难点:1.“人船模型”的建立和规律分析过程。
2.会用人船模型的规律来处理问题。
教学方法:“人船模型”不仅是动量守恒问题中的典型物理模型,也是最重要的力学综合模型之一。
利用“人船模型”的规律通过类比和等效的方法可以使许多有关动量守恒问题的分析思路和解答步聚得到简化,有时甚至可以做到一步就看清答案。
【教学过程】片段一: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有关规律,本节课我们学将学习动量守恒定律中的一个重要模型————人船模型。
PPT展示:人船模型的建立如图所示,长为L,质量为m1的小船静止在静水中,一个质量为m2的人立在船头,不计水的阻力,当人由船头走到船尾的过程中,船、人对地面的位移各是多少?1.模型的建立过程:人和船组成的系统在水平面上不受外力作用,人和船之间的作用力为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量守恒定律应用----“人船模型”
【学习目标】
1.知道“人船模型”指什么,知道“人船模型”的实质是反冲运动。
2.能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人船模型”问题。
【重点难点】
1、“人船模型”的基本原理。
2、动量守恒定律应用。
【学法指导】“人船模型”不仅是动量守恒问题中典型的物理模型,也是最重要的力学综合模型之一.利用“人船模型”及其典型变形,通过类比和等效方法,可以使许多动量守恒问题的分析思路和解答步骤变得极为简捷,有时甚至一眼就看出结果来了.通过本节学习,能比较容易的解决这类问题。
课前预习
复习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2)常用的表达形式
(3)常见守恒形式及成立条件
新课学习
一、想一想
1、如图1所示,长为L、质量为M的船停在静水中,一个质量为m的人立在船头,若不计水的阻力,在人从船头走到船尾的过程中,小船相对于湖面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2、如图所示,质量为M=200kg,长为b=10m的平板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上有一个质量为m=50kg的人,人由静止开始从平板车左端走到右端,求此过程中,车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
二、试一试
1、若将此题中的人换成相同质量,长度为a= 2米的小车(如图所示),结果又如何?
2、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甲、乙两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两车相距为L,乙车上站立一个质量为m的人,他通过一条轻绳拉甲车,甲乙两车最后相接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过程中甲、乙两车移动的距离之比为
B、该过程中甲、乙两车移动的速度之比为
C、该过程中甲车移动的距离为
D、该过程中乙车移动的距离为
三、做一做
1、载人气球原来静止在空中(如图所示),质量为M,下面拖一条质量
不计的软梯,质量为m的人(可视为质点)站在软梯上端距地面高度为H,
若人要沿轻绳梯返回地面,则绳梯的长度L至少为多长?
2、一个质量为M,底面边长为b 的劈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见左图,有一质量为m 的物块由斜面顶部无初速滑到底部时,劈移动的距离是S2多少?
3、如图所示,一滑块B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上一部分为半径是R的1/4光滑圆轨道,此滑块总质量为m2,一个质量为m1的小球A(可视为质点)由静止从最高点释放,当小球从最低点水平飞出时,小球和滑块对地的位移S1,S2分别为多大?
4、如图所示,质量为3m,半径为R的大空心球B(内壁光滑)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小球A(可视为质点)从与大球球心等高处开始无初速下滑,滚到另一侧相同高度时,大球移动的距离为()
A、R
B、R/2
C、R/3
D、R/4
四、人船模型总结
1、判断构成相互作用的系统是否动量守恒,或是在某一方向上动量守恒。
2、找出相互作用物体间的位移关系解决问题。
(强调人船模型的适用范围及两个特殊结论:位移大小关系和速度大小关系。
)
五、课后作业
1、完成《学习报》第32期
2、预习《学习报》第33期动量守恒定律应用“板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