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环境质量状况季报

合集下载

城市空气质量周报

城市空气质量周报

城市空气质量周报(2007年)第47周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局 11月23日11月16日~11月22日,呼和浩特市城区天气以晴为主。

空气质量Ⅱ级,为良。

11月16日~11月22日,包头市城区西北风3~4级。

空气质量Ⅱ级,为良。

11月16日~11月22日,赤峰市城区天气以晴为主,风速1.2~2.3m/s。

空气质量Ⅱ级,为良。

11月16日~11月22日,乌海市城区天气以晴间多云为主,偏南风,风速0~9m/s,平均风速3m/s。

气温-9~9℃,平均气温-5℃。

16日霜、轻雾、烟、结冰,17日结冰、霜,18日烟、扬沙、结冰,19日、20日霜、结冰,21日烟、结冰。

空气质量Ⅱ级,为良。

11月15日~11月21日,呼伦贝尔市城区空气质量Ⅱ级,为良。

11月16日~11月22日,满洲里市城区天气以晴为主,东北风4级,平均气温-16.2℃,22日有小雪。

空气质量Ⅱ级,为良。

11月16日~11月22日,牙克石市城区天气以晴间多云为主,平均气温-12.2℃,偏西风3~4级。

空气质量Ⅱ级,为良。

11月17日~11月23日,乌兰浩特市城区天气以晴为主,风速0.6~5.5m/s,气温-12.3~-8.7℃,平均气温-10.9℃。

19日有雪。

空气质量Ⅱ级,为良。

11月16日~11月22日,通辽市城区天气以晴间多云为主,偏北风,风速2~6m/s。

19日有降雪,降水量为7.8mm。

空气质量Ⅱ级, 为良。

11月16日~11月22日,乌兰察布市城区西北风,风力5级,平均气温-4℃。

空气质量Ⅱ级, 为良。

11月16日~11月22日,鄂尔多斯市城区西北风,风速0.3~13.1m/s,平均风速3.8m/s;气温-8.6~3.2℃。

空气质量Ⅱ级, 为良。

11月15日~11月21日,巴彦淖尔市城区平均风速1.6m/s,平均气温-1.0℃。

空气质量Ⅱ级, 为良。

11月16日~11月22日,巴彦浩特镇城区天气以晴间多云为主,偏北风,风速0.4~3.9m/s,平均风速1.8m/s;气温-3.3~9.0℃,平均气温1.8℃。

呼和浩特市自然环境现状

呼和浩特市自然环境现状

呼和浩特市环境现状调查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脚下,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现已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蒙语“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

内蒙古人则通常省称为“呼市”。

一、呼和浩特市自然环境调查1地理位置通过呼和浩特市卫星图可知: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处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市区位于北纬40.48 东经111.41 。

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侧,西与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接壤,东邻乌兰察布市,南抵山西省。

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

2地质地貌2.1 土壤特征呼和浩特市气候受地形海拔高度影响,水热条件随地形海拔高度的变化呈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对土壤的形成、发育产生明显分异,在海拔1900—2000米以上的中山,年平均气温较低,水分条件好,生物循环积累和淋溶过程较为明显,从而形成森林土壤和淋溶森林土壤;而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石质山区和黄土丘陵区则形成灰褐土、粗骨土及过度类型的栗褐土,在山前倾斜平原及黑河冲积平原,地形平缓,所形成的是隐域性潮土、盐土等。

2.2 地貌特征境内主要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即:北部大青山和东南部蛮汉山为山地地形,南部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地形。

地势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

海拔最高点在大青山金銮殿顶部,高度为2280米,最低点在托克托县中滩乡,高度为986米,市区海拔高度为1040米。

大青山为阴山山脉中段,生成很多纵向的山脉山峰。

境内,由西向东主要山峰有九峰山、金蜜殿山、蟠龙山,虎头山等,东南部是蛮汉山。

2.3 地质单元2.3.1大青山山前倾斜平原山前倾斜平原分布于大青山南麓,哈素海,小黑村,太平庄以北地区,长约90km,宽约10km。

由大青山南麓各沟口形成的洪积锥裙、冲洪积扇裙河冲洪积一湖积扇前带构成。

山前倾斜平原北高南低,坡度较大,尤以山麓地带最为明显。

呼和浩特市空气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呼和浩特市空气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狀→ ∞
犻=1

∑ 狀-1 狓犻狓犻犜 .给定分位数回归参数估计量的渐近协方差矩阵,就可以构造 Wald形式的统计量进行各种约 犻=1
束形式的参数检验.斜率相等性检验判断不同分位数回归方程中解释变量斜率是否相等.零假 设 为:犎0:
β1(τ1)=β1(τ2)=… =β1(τ犿 ),其中β1 指常数项以外的解释变量所对应的(犽-1)维参数列向量,(犽-1)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4年3月发布的报告,大 气污染 已 经 成 为 全 球 最 大 的 环 境 健 康 风 险,采 取行动改善空气质量迫在眉睫.大气 污 染 是 指 由 于 人 类 活 动(如 工 业 废 气、燃 料、汽 车 尾 气 和 核 爆 炸 等) 或自然过程(如火山爆发、森林灾害、岩 石 风 化 等)导 致 大 气 中 污 染 物 质 的 浓 度 达 到 有 害 程 度,对 人 体 和 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大气污染物 既 包 括 粉 尘、烟、雾 等 小 颗 粒 状 的 污 染 物,也 包 括 二 氧 化 碳、一 氧 化 碳 等气态污染物.近年来,我国频繁爆发 大 规 模 的 雾 霾 污 染,已 对 社 会 经 济 可 持 续 发 展 和 人 民 群 众 身 心 健 康造成严重威胁[1].空气质量分布特征及大气污染影 响 因 素 得 到 广 泛 关 注 和 探 讨.马 盼 等 基 [2] 于 北 京 市 三年的空气质量指数和气象观测日值数据,分季节探讨了两者 的关系,并 应用 分布 滞后 非线 性模 型和 广 义加模型定量计算了 AQI对呼吸系统急诊人数的影 响 及 滞 后 效 应.姜 新 华 等 采 [3] 用 主 成 分 分 析 法 对 呼 和浩特市空气质量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呼和浩特市 AQI的 大 气 污 染 物 包 括 PM10、SO2 和 CO, 气象因素有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许 燕 婷 等 基 [4] 于 城 市 空 气 质 量 指 数 日 值 数 据,运 用 一 系 列 空 间 统 计 模型探究了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时 空 分 布 变 化 与特 征.林 静 怡 等 对 [5] 重 庆 市 空 气 质 量 指 数 及 6 种 大 气 污染物浓度分月度、季度、年度进行了 描 述 性 统 计 分 析,再 运 用 多 元 回 归 分 析 和 分 位 数 回 归 建 立 了 回 归 方程.

2020年1月呼和浩特市重污染天气过程分析

2020年1月呼和浩特市重污染天气过程分析

文章编号 1005-8656(2020)06-0006-062020年1月呼和浩特市重污染天气过程分析姜佳玉(呼和浩特市气象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摘要利用呼和浩特市环境监测站发布的污染物数据、气象观测数据、3D激光雷达资料等对2020年1月呼和浩特市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1月份大气严重污染的成因。

结果表明:(1)1月份呼和浩特地区气象要素表现为地面风速小、相对湿度高、大气层结稳定,冷空气强度偏弱,更加促进大气污染物累积,并有利于颗粒物吸湿增长,致使空气质量恶化,强雾霾事件频发。

(2)1月呼和浩特地区边界层平均高度430~550 m。

污染边界层高度持续偏低,造成了此次重污染天气的持续发生。

(3)近地面物理量相关分析中,相对湿度与AQI的关系最为紧密,呈显著相关。

(4)通过3D激光雷达的分析,得出造成1月份重污染天气的污染源以本地污染源为主,大气污染物以细粒子为主要成分。

关键词重污染天气;3D激光雷达;污染边界层中图分类号 X5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4174/ki.nmqx.2020.06.002引言2020年1月呼和浩特市发生重污染天气,分别于1月3—5、10—18、23—31日3次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红色应急响应。

在1月份中达到优良的天数仅为2 d,达到重度污染为14 d,严重污染为3 d。

本文选取呼和浩特市环境监测站发布的空气污染数据资料、气象观测资料、3D激光雷达监测资料等对1月呼和浩特地区的持续性强雾霾过程进行研究。

1 资料来源与方法本次研究结合呼和浩特市环境监测站发布的污染物数据,选取了2020年1月的逐小时AQI资料和首要污染物资料。

选取呼和浩特气象站和赛罕区气象站的加密观测资料,包括逐小时风速、海平面气压、气温、相对湿度等数据。

此外还选取了呼和浩特站3D激光雷达等资料。

相关分析全部应用SPSS软件计算多数据的线性相关检验。

应用呼和浩特站3D激光雷达中提供的污染物边界层高度,对其在雾霾天气中的变化特性进行研究。

《呼和浩特地区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及防治》范文

《呼和浩特地区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及防治》范文

《呼和浩特地区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及防治》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室内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城市,呼和浩特地区在工业发展、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室内空气污染问题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分析呼和浩特地区室内空气污染的现状,探讨其成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二、呼和浩特地区室内空气污染现状1. 现状概述呼和浩特地区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多种污染物超标,包括但不限于PM2.5、PM10、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室外大气污染、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生活燃料燃烧等。

长期暴露在污染的室内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 具体表现(1)PM2.5和PM10超标:这些细颗粒物不仅影响空气质量指数,还会被人体吸入肺部,对健康构成威胁。

(2)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如甲醛、苯等,这些物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长期接触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和皮肤过敏等问题。

(3)生活燃料燃烧:煤炭等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加重室内空气污染。

三、成因分析1. 室外大气污染:由于工业生产、交通尾气等因素,室外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较高,进入室内后进一步加重了污染。

2. 室内装修材料:不合格的装修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甲醛等。

这些有害物质会逐渐释放到室内空气中,长期存在。

3. 生活燃料燃烧:传统的生活燃料如煤炭等,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尤其是冬季采暖期间更为明显。

四、防治措施1.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室内空气污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倡导绿色生活。

2.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室内装修材料和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进行严格监管。

3. 推广清洁能源: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如天然气、太阳能等,减少生活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物。

4. 改善通风条件: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

呼和浩特现状分析报告

呼和浩特现状分析报告

呼和浩特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将对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现状进行分析。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分析呼和浩特市的现状,可以对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同时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2. 经济现状分析2.1 GDP总量根据最新数据,呼和浩特市的GDP总量在过去几年保持了稳定增长。

2019年,呼和浩特市的GDP总量达到了XXX亿元,同比增长了XX%。

该数据显示了呼和浩特市经济的较好发展态势。

2.2 产业结构呼和浩特市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农业方面,呼和浩特市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主要种植小麦、大豆和玉米等农作物。

工业方面,呼和浩特市的工业以煤炭、能源和化工为主导,同时也有金属、纺织和食品等行业的发展。

服务业是呼和浩特市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包括金融、商贸、旅游和物流等领域的发展。

2.3 就业和收入水平呼和浩特市的就业水平较高,并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呼和浩特市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X%,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

同时,呼和浩特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3. 社会现状分析3.1 人口结构呼和浩特市拥有庞大的人口规模,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底,呼和浩特市的常住人口超过了XXX万人。

同时,呼和浩特市还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前来工作和生活,使得人口结构多样化。

3.2 教育和医疗呼和浩特市的教育和医疗事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教育方面,呼和浩特市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并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医疗方面,呼和浩特市拥有一批高水平医疗机构和医疗资源,能够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

3.3 社会治安呼和浩特市的社会治安相对较好,公共安全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当地政府加强了治安力量的建设和配备,并加强了社会综合治理体系的建设,有效提升了社会治安水平。

呼和浩特市区域环境概况

呼和浩特市区域环境概况

呼和浩特市区域环境概况1自然环境概况呼和浩特市地处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侧,西与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接壤,东邻乌兰察布市,南抵山西省。

全市总面积17224km2。

境内主要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即:北部大青山和东南部蛮汉山为山地地形,南部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地形。

地势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

海拔最高点在大青山金銮殿顶部,高度为2280m,最低点在托克托县中滩乡,高度为986m,市区海拔高度为1040m。

大青山为阴山山脉中段,生成很多纵向的山脉山峰。

境内由西向东主要山峰有九峰山、金蜜殿山、蟠龙山、虎头山等,东南部是蛮汉山。

境内河流有大黑河、小黑河、什万立米水磨沟,流域面积1380.9km2,沟长68.2km,年平均径流量4972万m3。

1958年在沟口兴建红领巾水库1座,库容1650万m3,灌溉面积11万亩。

哈拉沁沟,沟长55.6km,流域面积708.7km2,年均径流量2622万m3。

全市河流总长度1075.8km,河网密度为0.177km/km2。

地下水分为浅层水含水层和深层水含水层。

浅层水含水层包括浅层潜水及半承压水等。

地下水埋藏深度、水质、水量均由北向南呈有规律的变化,全市浅层地下水年补给量为9.87亿m3。

呼和浩特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差异较大,其特点: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炎热,春秋两季气候变化剧烈。

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北部大青山区仅在2℃左右,南部达到6.7℃。

最冷月气温-12.7~16.1℃;最热月平均气温17~22.9℃。

平均年较差为34.4~35.7℃,平均日较差为l3.5~13.7℃。

无霜期:北部山区为75d,低山丘陵区110d,南部平原区为113~-134d。

日照年均1600h。

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为335.2~534.6mm,其地域分布是西南最少,年雨量仅350mm;平原区在400mm左右;大青山区在430-500mm;最多是大青山乡一前响村,年均降水达到534.6mm,其次是井乡,年均降水量为489.3mm,最少是在南坪乡、黑城乡、新营镇一带,年均降水量仅为335.2~362.8mm。

呼和浩特市工业大气污染分析报告资料

呼和浩特市工业大气污染分析报告资料

不达 标
Hale Waihona Puke 不达 标达标还青城一片蓝天,共筑美好家园!
二、原因分析






1.地形及气候原因。呼和浩特市座落于阴山山脉的冲积平原上,三面环山,整个城区处于半封 闭状态;冬季易形成逆温,全年静风频率偏高,污染物扩散十分困难。 2. 城市布局及其走向不利于污染物输出。呼和浩特市工业区位于城四周,中心为商业区,这 种城市构架使呼和浩特市形成东北、西南为长轴,与正东夹角约19度的长方形结构。在出现频率很 高的地方环流控制下,东部的污染物在早晚向西南方向迁移,从而加重西部地区的污染,而且重污染 范围正在随着东部城区的建设逐步向东部扩展。 3. 城市热岛效应严重制约污染物扩散。冬季大量燃煤取暖提供的大量热源形成热岛中心,市 区其它区域和郊区的污染物向此聚合;西北部工业区的污染源,由于受北部山区下山风和热岛环流双 重作用,污染物更是直接向这一区域排泄,造成该区污染物浓度长期居高不下。 4.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率低。呼和浩特市产业结构以资源、能源转化为主,重化工业 比重较大,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所占比重较大,造成了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 5.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差。从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检查和日常执法检查情况看,企业在履行环 保社会责任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 6. 环保投入亟待增加,呼和浩特市经济较落后,财力不足。自治区本级和绝大部分盟市目前 还未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没有设立大气污染防治转型资金,治理资金不 足成为治理呼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的关键因素。 7. 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环保部等六部委《京津冀及 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虽然明确了今后几年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作任 务及措施,但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致使部分工业大气污染现象无法可依。 8.部门协调联动能力不强。目前,呼和浩特市虽已成立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但 没有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的整体格局,不利于推动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展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和浩特市环境质量状况季报
(2018第4季度) 一、环境空气质量
(一)监测概况
2018年我市监测点位8个:小召、糖厂、兴松小区、二十九中、如意水处理厂、工大金川校区、化肥厂生活区、呼市一监。

执行《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监测项目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一氧化碳6项指标,按照《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进行评价。

季度环境空气质量参照年标准执行,并按年标准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二)空气质量评价
1、单项污染物评价
第四季度,我市单项污染物季平均浓度为可吸入颗粒120微克/立方米,超出国家年平均二级标准0.7倍,第95百分位浓度206微克/立方米,超出国家24小时平均二级标准0.4倍;细颗粒物53微克/立方米,超出国家年平均二级标准0.5倍,第95百分位数为102微克/立方米,超出国家24小时平均二级标准0.4倍;二氧化硫24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年平均二级标准,第98百分位数为48微克/立方米,达标;二氧化氮54微克/立方米,超出国家年平均二级标准0.4倍,第98百分位数为84微克/立方米,超出国家24小时平均二级标准0.1倍;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第90百分位数为81微克/立方米,达标;一氧化碳第95百分位数为2.7毫克/立方米,达标。

与上年同期相比,细颗粒物、二氧化硫季平均浓度分别下降7.0%、25.0%,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季平均浓度分别上升5.3%、3.8%2、空气质量日评价

四季
度优良天数比
例为
68.4
%。

二、降
尘、
硫酸
盐化
速率
第四季度,降尘和硫酸盐化速率监测点位6个:小召、糖厂、公安厅、牧机所、如意、小井沟(对照点),全市季平均降尘量为6.131吨/平方千米·月,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93.9%;全市硫酸盐化速率为0.296SO3mg/100cm2·碱片·日,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34.5%。

三、降水
第四季度,我市降水测点3个:监测站、精神病院、小井沟。

全市季平均降水量153.2mm ,pH 全市季均值为6.09,pH 值范围在5.89~7.59之间,均未检出酸雨。

四、地表水环境质量
图1 四季度空气质量(AQI)级别比例28.3%中度污染
(一)河流水质
2018年第四季度我市监测河流断面9个,其中国家采测分离断面4个,分别为:黄河(头道拐、喇嘛湾)、大黑河(大入黄口)、浑河(浑河入黄口);由我站开展监测断面5个,分别为:黄河(河口镇)、大黑河(民生渠、浑津桥)、小黑河(老爷庙、小入大前)。

执行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各断面执行水质类别如下表:
(2011年,试行)。

第四季度,共监测断面9个,达到水质功能类别的断面有7个占77.8%。

其中,头道拐、喇嘛湾、民生渠、老爷庙、浑河入黄口断面达到Ⅱ类水质;河口镇、大入黄口断面达到Ⅲ类水质;小入大前、浑津桥为劣V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化学需氧量。

与上年同期相比,水质略有改善。

(二)湖库水质
2018年第四季度我市湖泊、水库监测断面2个:哈素海、红领巾水库。

执行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各测点执行水质类别如下表:
(2011年,试行)。

第四季度,湖泊、水库监测的2个测点均达到Ⅳ类水质。

五、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
(一)监测概况
第四季度,我市开展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共监测地下水水源地9个(一水厂、二水厂、三水厂、四水厂、五水厂、东门外水厂、金川水厂、如意水厂、白塔水厂),地表水水源地1个(引黄入呼取水口)。

地下水水源地水质评价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地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

(二)水质状况
第四季度,我市饮用水取水总量4023万吨,水质达标率为100%。

其中,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取水量占取水总量的57.8%,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取水量占取水总量的32.2%。

与上年同期相比,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无明显变化。

六、声环境质量
(一)道路交通噪声:
我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87个(因道路施工其中9个测点无法监测),分别进行昼间和夜间监测,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8.7dB(A)、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3.3dB(A)。

(二)区域环境噪声:
我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位132个,分别进行昼间和夜间监测,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4.4dB(A)、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49.1dB(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