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的作用原理

合集下载

中医推拿原理及技巧

中医推拿原理及技巧

中医推拿原理及技巧中医推拿是一门源远流长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和揉捏人体穴位和经络,以调和气血、通畅经络、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健康保健的目的。

中医推拿有着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技巧,下面将从中医推拿的原理和技巧两个方面来详细讲解。

一、中医推拿的原理1.阴阳五行理论:中医推拿的理论基础之一是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的核心理论之一,它认为人体和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由阴阳相互作用、五行相生相克而组成的。

在推拿过程中,要根据疾病的阴阳五行的不同表现来确定按摩的方法和技巧,以达到平衡阴阳、调和五行的目的。

3.气血理论:中医推拿的理论基础还在于气血理论。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气血的盛衰是否平衡直接影响着身体的健康。

中医推拿通过按摩和揉捏经络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气血得以充盈,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作用。

二、中医推拿的技巧1.摩擦法:摩擦法主要是用掌根、指尖等部位在穴位上来回快速摩擦,起到刺激和激活经络的作用。

如在太冲穴进行摩擦,可以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

2.揉捏法:揉捏法主要是用指腹和折叠的指腹在穴位上进行旋转和上下滚动的按摩,以刺激穴位和经络,提高气血流通。

如在合谷穴进行揉捏,可以缓解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

3.推拿法:推拿法是常用的中医推拿手法之一,主要是通过推、拿、捏、挤、轻击等手法来刺激和调节经络和穴位。

如在大椎穴进行推拿,可以缓解肩颈痛、咳嗽等问题。

4.按压法:按压法是用力量均匀地在穴位上重压,以达到刺激经络、调理脏腑的作用。

如按压涌泉穴,可以缓解眩晕、失眠等症状。

5.扭转法:扭转法是通过扭动手腕和手指,来进行细致的按摩,主要用于按摩关节和肌肉。

如扭转腕关节,可以缓解手腕酸痛和僵硬。

总结:中医推拿作为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技巧,能够通过按摩和揉捏经络和穴位,调和气血、阴阳五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体质来确定具体的推拿手法和技巧,以取得最好的效果。

针灸推拿治病的原理

针灸推拿治病的原理

针灸推拿治病的原理
针灸和推拿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两种方法,它们通过刺激身体的特定穴位或按摩经络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针灸的原理是通过在人体的穴位上刺激,引导和调整身体的气血流动。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部有着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而穴位就是经络上的特定点位。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改变穴位周围组织的神经兴奋性,激活自身的调节机制,调整气血的畅通与运行,从而调整人体的阴阳能量平衡,并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达到调整和治疗各种疾病的效果。

推拿的原理是通过按摩人体的穴位、络脉和肌肉来促进气血的流动,调整和平衡人体的生理功能。

按摩可以刺激和活络经络,促进气血的流通,改善组织的供血和营养,调整和平衡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同时,按摩还可以舒缓紧张的肌肉和神经,促进身体的松弛和放松,缓解疼痛和疲劳。

总结起来,针灸和推拿治病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调整和平衡人体的气血运行,激活自身调节机制,促进身体疏通,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针灸和推拿作为传统疗法,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需要在实际操作中结合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简述推拿的中医作用原理

简述推拿的中医作用原理

简述推拿的中医作用原理
推拿是中医理论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作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肌肉、经络调理:推拿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人体肌肉,可以增加肌肉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舒缓肌肉疲劳和僵硬感,促进身体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

2. 经络调理:中医认为人体内存在着多条经络,通过推拿按摩可以促进经络充分通畅,使体内气血流通,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增强自身免疫力。

3. 人体气血调理:通过推拿刺激,可以调理人体气血运行,增加氧气和养分供应,帮助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废物的排泄,从而达到促进身体健康的目的。

4. 神经系统调节:推拿按摩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作用对人体内脏和器官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调节作用,对神经系统的调节有一定的作用,比如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总的来说,推拿通过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调理肌肉、经络、气血等,达到平衡阴阳、调整功能失调等疗效,帮助人体恢复或保持健康。

简述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

简述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

简述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
推拿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方法,它基于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知识,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目的。

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推拿能够刺激人体体表的感受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影响人体内部的生理功能,如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淋巴回流、调节内分泌等,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2. 松解粘连:推拿能够松解肌肉、韧带、关节等组织的粘连,改善组织的活动度,缓解疼痛和僵硬等症状。

3. 纠正错位:推拿能够纠正脊柱、骨关节等部位的错位,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缓解疼痛和运动障碍等症状。

4. 促进修复:推拿能够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如促进骨折的愈合、缓解肌肉萎缩等。

5. 预防保健:推拿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还能够缓解疲劳、促进睡眠、改善精神状态等。

总之,推拿治疗是一种基于人体生理学和病理学的治疗方法,它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目的。

在进行推拿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法和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推拿治疗也需要在正规的医疗机构或专业的推拿师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中医推拿按摩疗法的原理与技巧

中医推拿按摩疗法的原理与技巧

中医推拿按摩疗法的原理与技巧导言:中医推拿按摩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理基于中医经络学和气血理论。

通过按摩身体的特定部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医推拿按摩疗法的原理与技巧。

一、中医推拿按摩疗法的原理中医推拿按摩疗法的原理基于中医学的经络学和气血理论。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经络是贯穿全身的运行通道,气血通过经络流动,维持着身体的正常功能。

而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可以调节气血的运行,促进气血的顺畅,从而达到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效果。

二、中医推拿按摩疗法的技巧1. 准备工作:在进行中医推拿按摩疗法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创建一个安静、温暖、舒适的环境,有利于患者身心的放松;- 洗净并消毒双手,保持手部清洁;- 辅助工具的准备,如按摩精油、按摩椅等。

2. 按摩技巧:中医推拿按摩疗法包括不同的手法和技巧,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按摩技巧:- 揉法:用拇指和食指揉动经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以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疼痛。

- 推法:用手心或掌根以适度力度按摩,沿着经络推动,可以促进气血顺畅,舒缓疼痛。

- 摇法:用手掌或手指在特定部位进行旋转或摇动,以缓解疲劳和舒展肌肉。

- 捏法:用拇指和食指捏取特定穴位,并用力旋转或用力挤压,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3. 按摩穴位:中医推拿按摩疗法中,按摩穴位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列举几个常用的穴位:-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是促进气血循环的重要穴位;- 风池穴:位于颈部,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头痛和颈部不适;- 曲池穴:位于背部,按摩曲池穴可以缓解背部肌肉疼痛。

结语:中医推拿按摩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它的原理基于中医理论,通过按摩穴位和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以达到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实践中,按摩技巧和穴位的选择非常重要,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才能熟练掌握。

通过综合运用中医推拿按摩疗法的原理与技巧,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改善身体健康。

对推拿的认识和临床应用

对推拿的认识和临床应用

对推拿的认识和临床应用
推拿,又称按摩,是一种源自中国传统医学的疗法。

推拿通过对人
体特定部位施加压力和刺激,以调整气血流通、舒筋活络、促进新陈
代谢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推拿被认为是一种可以疏通经络、调和
气血、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

推拿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穴位、经络的刺激和推拿手法的应用,调
整机体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防病强身的作用。

推拿可以帮助疏
通经络、舒筋活络、调和气血,增强体质,增加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缓解疲劳,减轻疼痛等。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推
拿常常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神
经衰弱等。

推拿按摩分为经络按摩和穴位按摩两种。

经络按摩是根据经络走向
和穴位分布,通过一定的手法按摩相应部位,以调整气血流通。

穴位
按摩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动经络气血,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
血的目的。

推拿的手法主要包括揉、推、捏、拿、点、按、击、推挤、擦拭等。

推拿的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可在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
个科室中得到应用。

推拿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具有调整身体状况、增强免疫力、促进康复的作用。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推拿常常与
针灸、艾灸、中药等疗法结合使用,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共同促进
患者的康复。

总之,推拿是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通过对推拿的认识和临床应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推拿的益处,积极尝试并享受推拿带来的健康益处。

中医推拿按摩的原理是什么

中医推拿按摩的原理是什么

中医推拿按摩的原理是什么
中医推拿按摩的基本原理是:
1. 舒经活络- 通过推拿手法促进经络的通畅,改善气血运行。

2. 疏通经脉- 沿着特定经络走行的穴位进行推拿,疏通经络。

3. 理筋骨- 对筋骨进行按压、牵引,达到活动关节,舒缓筋骨的目的。

4. 补益肌体- 通过推拿调动营养物质,补充肌体。

5. 通经活血- 加强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瘀血,通经活血。

6. 顺气散结- 按压和揉捏可帮助气机顺畅,消除气滞。

7. 清除毒素- 推拿可加速新陈代谢,清除组织毒素。

8. 调节阴阳- 通过推拿调和阴阳平衡。

9. 改善机体抵抗力- 刺激穴位,增强机体免疫力。

10. 改善神经调节功能- 针对神经endpoints促进自我调节。

综上,中医推拿按摩通过对经络、筋骨、穴位等部位的物理刺激,达到调整体内气血、清除病变的治疗目的。

按摩推拿机理

按摩推拿机理

按摩推拿是一种通过手法、力度和技巧对人体进行刺激和调整的疗法。

它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皮肤、肌肉和深层组织,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促进身心放松等效果。

按摩推拿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机械刺激:按摩推拿过程中的手法、力度和技巧可以产生机械刺激,通过对皮肤、
肌肉和组织的压迫、拉伸和振动等刺激,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加速废物的排出,从而促进组织的修复和恢复。

2.神经反射:按摩推拿可以刺激皮肤、肌肉和深层组织的感受器,通过神经途径传递
信号到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一系列的神经反射。

这些反射作用可以影响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如舒张血管、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等。

3.神经调节:按摩推拿可以通过刺激和调节神经系统,改变机体的神经兴奋状态,促
进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

例如,适度的按摩可以促进副交感神经的活动,降低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使身体进入放松状态,减轻焦虑和压力。

4.心理因素:按摩推拿还具有一定的心理因素作用。

舒适的按摩环境、温暖的手感、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等可以产生安抚、放松和愉悦的感觉,从而减轻情绪紧张、焦虑和抑郁,提升心理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推拿虽然具有一定的益处,但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情况。

在接受按摩推拿前,特别是存在严重肌肉损伤、骨折、感染、出血倾向或其他严重疾病的人,应该咨询医生的建议。

此外,按摩推拿的效果和安全性也与施术者的专业水平和技巧有关,选择合适的按摩师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手法产生疗效的主要因素,一是手法的“质量”,二是施行手法部位的经络与穴位的特异作用。

因此,从整体上说,推拿是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特定部位后,通过手法的力学效应和生物学效应发挥治疗作用。

具体来说,一方面,推拿手法应力的直接作用发挥了活血化瘀、理筋整复、矫正畸形、纠正人体骨关节与软组织解剖位置错位等局部治疗作用;另一方面,手法动态力的波动信号,可通过经穴一经脉一脏腑的传导通道,激发起人体阴阳、五行及经络系统平衡、生克与补泻的整体动态调控能力,反射性地影响营卫、气血、津液、脑髓、脏腑以及精神、情志等的生理活动和病理状态,从而起到平衡阴阳,调整经络、气血与脏腑功能的作用。


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是由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物质与功能,即阴和阳构成的。

当阴阳双方处于相对动态平衡状态时,人体的生命活动便处于“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如因六淫、七情或跌仆损伤等因素的作用使阴阳的相对平衡状态到破坏时,就会导致一系列“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如盛则热、阴盛则寒,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等,临床可表现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多种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的病症。

•推拿治病遵循“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原则,根据辦证分型,术者采用轻、重、缓、急、刚、柔等不同刺激量的手法,使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壅滞者通之,结聚者散之,邪在皮毛者汗而发之,病在半表半里者和而解之,以调整人体阴阳失调的病理状态,从而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达到邪去正复之目的。

•如应用轻柔缓和的一指禅推法、揉法与摩法,刺激特定的募穴、背俞穴及其他配穴,能补益相应脏腑的阴阳虚损状态;使用力量较强的摩擦或挤压类手法,则能祛邪泻实;对阴塞虚冷的病症,则要用较慢而柔和的节律性手法在治疗部位上进行较长时间的操作,使患者产生深层的温热感,起到温阳益气的作用。

此外,轻擦腰部,能养阴泻火,以清血中虚热;自大椎至长强轻推督脉,可清气分实热,若在同一路线上重推督脉,则能清热凉血,以泻血分实热。

二、疏通经络,调整脏腑
•经络有“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的生理功能,且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联络全身。

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只有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与气血的需养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并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不通,则经气不畅,气血阻滞,可出现疼痛,或皮、肉、筋、脉及关节因失养而痿废不用,或五脏不荣、六腑不运等的病理状态。

•气的含义有二: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二是指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或动力。

气有化生、推动、固摄、温煦等作用。

人体诸气之中,最基本的气有元气、营气、卫气等。

其中,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集中体现;卫气分布于脉外,依傍着脉道运行,有温养脏腑和肌肤、保护体表、调节和控制汗孔的开阖与抵御外邪等作用;营气运行于脉内,能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气的失调主要表现为气虚、气滞和气逆。

血是循行于脉管内富有营养作用的赤色液体,主要由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通过心肺的作用变化而成,它随血脉循行至全身,为各脏腑、组织、器官提供营养,以维持它们的正常生理功能。

如因某种原因导致血液运行障碍,脏腑、组织、器官等就得不到血液的濡养,其生理功能便会失调、障碍甚至丧失,从而产生血瘀、血虚或出血等多种血分证。

•推拿调整经络、气血、脏腑的功能是通过手法作用于经络系统来完成的。

推拿施治时,一是运用各种手法在人体体表“推穴道,走经络”,二是在脏腑投影的相应体表部位施以手法能起到对其“直接”按摩的作用。

这样,一方面可由手法的局部作用,对受术部位的经络、气血、脏腑病症起到直接的治疗作用。

如外伤所致的局部瘀血肿痛、麻木不仁,受寒所致的胃肠痉挛,饮食不节引起的胃脘闷胀等,均可通过手法的局部作用而得到调治。

另一方面,手法的刺激激发了经穴乃至整个经络系统的特异作用,使手法动态力的波动信号沿着经络传至所属的脏腑及其所过之处的组织、器官,如脑、髓、胞宫等,从而改善、恢复这些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如通过推拿脾经与胃经的有关经穴,可促进人体气血的生成;通过推拿肝经的经穴,可改善肝的疏泄功能,以促进气机的调畅;运用较强的拿按法或轻柔的按揉法刺激内关穴,可通过心包经的传导作用,改善心脏的功能,治疗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按拿合谷穴,可治疗牙痛、面瘫;推按三阴交穴,可调理妇女的月经不调等病症。

这都是推拿整体性调治作用的体现。

三、舒筋通络,理筋整复
•中医所说的筋骨、关节,包括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膜、椎间盘、关节软骨等人体软组织。

这些组织可因直接或间接外伤或长期劳损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其损伤包括局部挫伤、肌肉拉伤、纤维撕裂、肌腱撕脱、肌腱滑脱、韧带部分或全部断裂、关节囊损伤、骨错缝(半脱位)、关节脱位、软骨破裂以及关节或软组织劳损等。

推拿对治疗上述诸病症有良好的疗效,其作用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舒筋通络
•损伤后,肌肉附着点和筋膜、韧带、关节囊等受损害的软组织可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导致局部肌肉收缩、紧张乃至痉挛。

这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其目的在于减少肢体活动,避免对损伤部位的牵拉刺激,从而减轻疼痛。

如不及时处理或治疗不彻底,损伤组织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疤痕化,以致不断地发出有害冲动,加重疼痛、压痛和肌肉收缩、紧张,继而又可在周组织引起继发性疼痛病灶,形成恶性疼痛环。

不管是原发病灶还是继发病灶,均可刺激和压迫神经末及小的营养血管,造成局部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障得。

•推拿是解除肌肉紧张、痉挛的有效方法,这是因为它不但能放松肌肉,而且能解除引起肌肉紧张的原因。

其作用机制有三:一是推拿能改善局部微循环,使局部温度升高,及时清除在损伤组织内瘀滞的致痛物质;二是通过适当的刺激,提高了局部组织的痛阈;三是通过推拿将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充分拉伸,从而解除其紧张、痉挛状态,以消除疼痛。

(二)理筋整复
•运用推拿的牵引、拔伸、抻展、摇扳或弹拨手法,可使关节脱位者整复,骨错缝者合拢,软组织撕裂者对位,肌腱滑脱者理正,髓核脱出者还纳,滑膜嵌顿者解除,从而消除引起肌肉痉挛和局部疼痛的病理状态,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功能重建。


(三)松解粘连
•肌肉、肌腱、腱鞘、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均可因局部出血、血肿机化而产生粘连,从而引
•起长期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

运用局部的弹拨手法和关节平端、抻展、拔伸、摇扳等手法,能起到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的作用。

在人体具有骨纤维性鞘管的部位,如肱二头肌腱长头腱管、桡骨茎突部腱管、屈指肌腱鞘等,由于骨质增生、慢性劳损或遭受风寒湿三者的侵袭,该处的肌腱与腱鞘肿胀、充血,鞘内渗液,久之纤维化,鞘壁增厚,使肌腱束缚于腱鞘内,影响关节的屈伸活动。

轻者腱鞘狭窄,活动时弹响,重者局部粘连硬结,关节丧失运动功能。

•对病变肌腱、腱鞘,局部运用弹拨手法与持续的节律性指禅推法、指揉法或滚法并配合摇扳法、拔伸法等关节被动运动类手法,有消肿止痛、剥离粘连、疏通软组织间隙、扩大狭窄、解除弹响等作用,从而恢复肌腱在腱鞘内的正常滑动,使关节的运动功能趋于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