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晏子使楚》教学设计(通用2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重点理解“最不中用”、“水土不同”的含义。
2、技能目标: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
3、情感目标: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关键】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理解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过程】一、导人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三段,知道了齐、楚两国都是大国,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仗着自己国势强盛,趁机侮辱晏子,结果楚王不敢不尊晏子。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自学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研读课文第二段,你认为重点的句子划一划,想一想晏子与楚王的几次交锋?)师:晏子与楚王的几次交锋?生:晏子与楚王的三次交锋?师:你懂了哪一句,请说一说:一次交锋: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5尺来高的洞。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
(理解:“古代5尺来高”相当现在的的4尺不到(准备一根4尺长的绳子,让学生加深了解长度。
)师: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生:身材矮小。
师:晏子怎么回答的?生:“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出示课件)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
推理:所以楚国是(狗国)。
师:楚王是不是不侮辱晏子了呢?生:不!又继续侮辱晏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晏子使楚》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晏子使楚》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晏子、使楚、侮辱”等;能够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
2.过程和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通过课堂讲解和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课堂活动和情境模拟,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晏子的爱国精神和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能够理解晏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对于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够树立起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增强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理解晏子的性格特点,明白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深刻理解课文中晏子的思想内涵;通过本课学习,树立起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晏子和楚王的故事或者播放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同时,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于晏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学生先自主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其意思。
然后,教师领读课文,并请学生跟读。
最后,教师请学生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特别是晏子和楚王的对话部分。
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晏子和楚王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的思想内涵。
同时,教师讲解课文中的语法现象和写作方法。
4.课堂活动与情境模拟(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活动,例如分角色朗读课文、进行情境模拟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晏子的机智勇敢和楚王的自大倨傲,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5.知识巩固与运用(10分钟)教师布置课堂练习和作业,例如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等。
关于《晏子使楚》教案范文9篇

关于《晏子使楚》教案范文9篇《晏子使楚》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读懂《晏子使楚》的故事内容。
2、抓住晏子三斗楚王的言行,体会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智慧以及维护国家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重点】从晏子充满智慧的语言中体会晏子的智慧和维护国家尊严的凛然气节。
【课前准备】搜集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人物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__思路。
2、知道课文用了“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记叙了晏子和楚王的交锋。
二、学习三个小故事从晏子充满智慧的语言中体会晏子的智慧和维护国家尊严的凛然气节。
1、学习:进城门:⑴学习第3段,知道楚王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怎样反驳以及故事的结果。
⑵重点朗读晏子的话,读懂晏子的言外之意,体会晏子面对侮辱,用充满智慧的语言进行了有力的反驳,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2、学习“见楚王”:⑴学习第4段,知道楚王见到晏子是怎样侮辱他的。
⑵面对侮辱,晏子是怎样反驳的呢?抓住“严肃”和“笑了笑”从表情和语气体会晏子的智慧和维护国家尊严的凛然气节。
3、学习“赴酒宴”:⑴学习第5段,知道楚王在酒宴上又是怎样侮辱晏子?面对侮辱,晏子是怎样反驳的呢?⑵读懂晏子的话,再次体会晏子用智慧维护国家尊严。
三、总结1、故事最后的结果怎么样?2、从楚王态度转变感受晏子形象。
3、想象:晏子圆满地完成了出使楚国的使命,在晏子离开楚国前,楚王会怎样做?怎样说?怎样想?4、总结,体会晏子表现出的一种精神──尊严。
《晏子使楚》教案篇2晏子,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晏子使楚》教案设计。
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
课文就是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
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
课文中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5篇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5篇《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写“侮、辱”等生字,会认“敝、柑”等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第一回合,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的精神。
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1、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想先和大家来分享一个故事。
(出示故事)2、从这个故事里,你看懂了什么?3、再来看一个,哎,你看这个人又是怎么反驳的?二、揭题导入1、看来,这语言可是一门大学问,要看你会不会说。
其实这样会说话的人啊不只这两位,早在咱们古代的中国就有一位。
他就是晏子(出示晏子二字)2、关于晏子,你了解什么?3、他明明叫晏婴,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4、(子是对古代男子的尊称),像这样的称呼你还能找出几个来吗?5、看来这晏子可是个不简单的人,今天我们就要来看一看(读课题:晏子使楚)6、读了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7、哎,你帮我们解释了一个字的意思,使的意思是(出使)8、那么,在晏子出使楚国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打开书本。
三、初读,交流课文主要内容1、现在老师请同学来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想一想课文主要内容。
2、请生分段读课文。
随时纠正字音(侮、乘机、规矩、枳、敝、大夫)3、出示词语:带读,齐读重点书写:辱、侮4、这是一篇写事情的课文,我们在概括这种课文的主要内容时,要注意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谁来试试。
5、预设:这个经过有点啰嗦,谁来简洁一点。
说得很好,但是漏了……四、研读第一回合,感受晏子的机智1、楚王和晏子一共进行了三个回合的交锋,那具体战况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看第一回合。
2、自由读课文1至3自然段,分别划出描写楚王和晏子的话,想一想,你从中读明白了什么?3、随机交流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显显楚国的威风。
1)、你从中发现了什么?“仗着”、“国势强盛”“显显”、“威风”------楚王早做好了准备“乘机”、“侮辱”2)、在我们的故事里,这里的楚王可是刚上场,怎么样?留给你什么印象?3)、现在你就是楚王,谁来傲慢地读一读。
晏子使楚小学课文教案

晏子使楚小学课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晏子使楚》。
课文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使者晏子出使楚国的经历。
晏子在楚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机智、勇敢地应对,最终赢得了楚王的尊重。
课文通过晏子的故事,展现了他的智慧、勇敢和爱国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的智慧、勇敢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句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生字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向学生介绍晏子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b.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代故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精讲细练:a.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口头练习。
b.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c.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情景模拟:a. 学生分角色扮演晏子和楚王,模拟课文中的对话。
b. 学生表演完毕,教师点评并指导。
5. 课堂练习:a.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6. 课堂小结:b.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六、板书设计课文晏子使楚人物:晏子、楚王事件:晏子出使楚国,遭遇不公正待遇,机智应对,赢得楚王尊重。
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a. 晏子为什么会受到楚国的歧视?b. 晏子是如何应对楚国的歧视的?c. 晏子的智慧和勇敢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a.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情况如何?b.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c. 学生课堂参与度如何?如何提高学生积极性?2. 拓展延伸:a. 学生可以课后搜集更多关于晏子的故事,了解他的生平。
晏子使楚的教案(7篇)

晏子使楚的教案(7篇)《晏子使楚》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2、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3.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教学重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质疑,讨论释疑”的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学生预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重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
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质疑,讨论释疑”的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学生预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
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
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
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
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尝试给课文分段(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2)分段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人教版)五年级课文晏子使楚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课文晏子使楚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晏子使楚是《晏子使楚》这篇课文的标题。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代文章。
通过教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的政治和外交,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晏子使楚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掌握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古代文章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课前准备师生一起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复习相关的古代历史知识。
2. 导入新知老师呈现《晏子使楚》这篇课文的标题,并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思考:“晏子是谁?他为什么要去楚国?去楚国又发生了什么事情?”通过引导问题,激发学生对这个历史事件的好奇心。
3. 多媒体呈现通过多媒体方式呈现晏子使楚的故事情节和相关的历史背景。
学生跟随着故事情节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4. 理解文章学生阅读《晏子使楚》这篇课文,并双方给出自己的理解。
老师则逐句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生僻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5. 讨论与分析老师提出一些探讨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进行展示。
问题可以包括:“晏子到底为什么要去楚国?”、“晏子和楚庄王的对话中,你认为对话的双方有什么特点和智慧?”等等。
6. 课文朗读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课文的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7. 仿写练习老师提供类似的情景,让学生进行仿写。
例如,学生可以以晏子和楚庄王的对话为基础,进行改编扩写。
8. 总结归纳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将课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故事主题等方面进行梳理。
9. 课堂小结与反思老师进行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方法1.学生的课上表现:包括课堂积极性、听说读写的能力等。
2.学生的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如阅读题、写作练习等。
五、教学资源1.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晏子使楚》课文。
《晏子使楚》教案(五篇)

《晏子使楚》教案(五篇)第一篇:《晏子使楚》教案《晏子使楚》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晏子使楚》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晏子使楚》教案1教学要求:1、了解故事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辨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精神。
2、认真分析人物的语言,注意体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学会生字、新词,积累有关词语。
教学重点:学习晏子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辨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精神。
教学难点:用心体会人物语言,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略)第二课时一、板书课题:晏子使楚提问:题目是什么意思?晏子:名婴,号平仲。
使:出使(动词)。
楚:楚国。
二、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分自然段读文,说说每段大意。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词意:国势敝国枳安居乐业3、答疑。
三、阅读分析1、阅读思考:①楚王讥笑晏子身材矮小,叫人在城门旁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让晏子钻进去。
在这种情况下,晏子是怎样对待的?结果怎样?②当楚王讥笑齐国没有人才,所以派晏子这样的人出使楚国时,晏子是怎样反驳楚王的?结果怎样?③楚王讥笑齐国人做强盗,没有出息时,晏子又是怎样驳斥楚王的?结果怎样?2、讨论、汇报。
3、重点思考:晏子是怎样战胜楚王的?4、小结:晏子出使楚国,能以自己的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
《晏子使楚》教案2教学目标:1、学认10个会认字,练习写好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晏子是怎样机智地驳倒楚王,维护齐国的尊严的,体会晏子的话语中所表现出的聪明和机智。
3、任选文中的一个小故事,分小组进行表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歌德、邓小平的故事
1.德国的歌德有一天在狭窄的小路上散步,与一贵族相遇了。
谁也没给谁让路。
贵族傲慢地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
”歌德却彬彬有礼做了一个请的姿势,说:“我恰恰相反。
”(从我不给傻子让路,言外之意是什么?而哥德说的又是什么?“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妙。
”)
2.话说一九七四年邓小平联大发言完后在休息室碰上苏联外长葛罗米柯。
邓小平的个头在四川人里虽算中等偏上,然而并排站在葛罗米柯身边竟只到葛氏腰部。
葛罗米柯显然注意到了这点,于是手臂自然地横过去摸着邓小平的头用很亲切的口吻对邓小平说:“小平同志,您刚才的发言精彩极了,您真是个了不起的外交家,只可惜您的个子太矮啦”。
邓小平也把手臂自然地横过去,摸摸葛罗米柯的屁股,谦虚地:“这是哪儿的话”。
他们巧妙地从被动走向主动。
维护了自己或国家的尊严。
(有的时候,巧妙的语言,可以使自己转败为胜。
)
一、导入课题
1.板书“晏子”。
晏子原名叫晏婴,那人们为什么叫他“晏子”呢?(因为他很聪明,很尊敬他。
)
2.想想古代都有哪些人名字中带“子”的?(孔子,老子。
)3.师:是的,他们都很有才学、学问。
子表示对有学识的男子的尊称。
读第三声。
读课题。
4.让我们尊敬地叫叫他。
5.补充完整课题:晏子使楚
6.师: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他代表谁去的?(齐国)
(出使楚国就是去楚国访问一些国事,与他结成盟国。
)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1.那么课文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大声地读,注意读通课文。
生:自由读全文,反复练读长句、难读句。
2.反馈,长句和难读的句子。
(一人一节,及时评议:声音响亮,停顿自然,读通读顺。
3.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赞美的话:“真好!读得请清楚楚!谁接着往下读。
”
“大大方方!读出了姿势,真美呀!”
“这么长的一段话,你读流利了,真不简单!”
“这么多带拼音的生字,你都读对了,你真了不起!”
4.正音“枳”“大夫”(大夫,读dà:官职,相当于宰相。
)
5.课文读完了,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呀?
三、精读第一个故事,感受晏子的机智巧妙。
.
1.课文一共写了几次楚王侮辱晏子,读读写第一次楚王侮辱晏子的第四自然段。
看看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的?
师:我们都知道,作为一个使者无论走到哪儿都应受到尊重,晏子是使者,可楚王为什么就要侮辱晏子呢?(显显楚国的威风。
)2.(媒体出示战国时地图,师介绍晏子使楚的背景:人们都说春秋战国乱悠悠,那时中原被,秦国最强,经常攻打别国,齐与楚结盟攻打秦国,齐王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晏子。
)
师:当晏子站在城门下,看着高高的城门紧闭,又看看这个只有五尺来高的洞,如果你是晏子,你会怎么想?(侮辱个人可以,侮辱国家万万不能。
)
师:能钻吗?能调头回去吗?
生:不能。
师:不能。
国家危在旦夕,我不能回去。
在这进退两难的情况下,晏子只能开动脑筋,只能随机应变,只能迎难而上了!那么晏子是怎么做的呢?
生读相关句子。
3.学生练读晏子的话,你能读好晏子的话吗?谁来试试?
(一生读)师:一个胸有成竹的晏子。
他心里清楚,楚王肯定不会承认。
(一生读)师:一个沉着冷静的晏子!
(一生读)好一个机智勇敢的晏子!不怪人们评价晏子“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
4.晏子的话还有谁听到了?(马夫,接待晏子的人,守城的人,他的车夫,士兵??)
车夫:暗暗高兴;
5.楚王目瞪口呆,他们会想些什么呢?车夫会想些什么呢?卫兵和接待他的人会想些什么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写。
(例:生1:若这样的话,我就成了狗卫士了,我得赶快去告诉楚王。
生2:晏大夫真是机智过人。
生3:晏子这么聪明,楚王斗得过他吗?)
四、楚王依次不成,还想第二次,他第二次是怎么侮辱晏子的,请大家读读第二个故事。
1、第二回合,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第一回合是抓住晏子身材矮小,这一次根本就没把晏子当人看。
课文中有几处对话,赶快拿起笔划一划。
A.品读三组对话,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晏子的机智、巧妙?(学生读句子。
)
师:谁来?你把晏子说齐国人多的句子找到了,这里还藏着三个成语呢。
(挥汗如雨张袂成荫摩肩接踵)
).读这段话(一个不卑不亢的晏子!好一个诚恳的晏子!B.C.还从哪里感受到了晏子的机智、巧妙?谁还想说?
师:是呀,真高明呀,先贬低自己,再去贬低别人。
从你们投入的读当中我已经体会到了!还从哪里看出来?用朗读表现晏子装着为难的样子。
师:原来,他是故意的。
晏子的这一计招可叫作“请君入瓮”。
晏子
似乎在说:不好意思,我献丑了。
而楚王这时是:“只有苦笑;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皮笑肉不笑。
”
2.两个回合下来,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聪明的人,机智的人??
师:晏子的表现都来自于他的一颗爱国之心。
让我们再一次尊敬地叫叫他。
生读课题。
五、古文晏子使楚
1.课文是有古文翻译过来的,你们想知道这篇课文的古文是怎样的吗?
师生在齐读古文中结束教学。
、下一回合更精彩,我们下一堂课再来学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