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炎症性肠病的影像学诊断及其进展

合集下载

炎症性肠病(7年制)

炎症性肠病(7年制)
鉴别诊断
需要与感染性肠炎、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进 行鉴别。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 以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治疗原则
控制炎症反应,缓解症状,促进肠道黏膜修复,预防并发症。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
药物选择
常用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对于轻度患者,可选用氨基水杨酸制剂进行治疗; 对于中度和重度患者,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同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对症治疗 药物如止泻药、止痛药等。
环境因素
饮食、感染、肠道菌群失 调等环境因素在IBD发病 中起重要作用。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IBD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肠梗阻、 肠穿孔等并发症。
诊断方法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诊断。常用的检查手 段包括粪便常规、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肠镜、X线钡剂灌肠等。
03
克罗恩病
病理生理特点
慢性透壁性炎症
肠腔狭窄和肠壁僵硬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透壁性炎症,可 累及胃肠道任何部位,以回肠末端和 邻近结肠受累最为常见。
由于炎症反复发作,导致肠壁增厚、 僵硬,肠腔狭窄,引起肠梗阻等症状。
肉芽肿形成
在炎症部位,可见由类上皮细胞和多 核巨细胞构成的肉芽肿,这是克罗恩 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生物制剂在IBD中应用前景
01
抗TNF-α生物制剂
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等抗TNF-α生物制剂在IBD治疗中占据重要
地位,未来将继续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02
肠道微生物组调节剂
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恢复肠道内环境平衡,有望成为IBD治疗的新

炎症性肠病的内镜及影像学特征

炎症性肠病的内镜及影像学特征

1 电子内镜检查 11 C . D内镜下 表现 内镜下 典型表 现 有 : 黏膜 病 变 : ① 主 要 表现是充血 、 水肿 、 糜烂 ; 溃疡形 成 : 期呈 口疮样 溃 疡 ② 早 ( 又叫阿弗他溃 疡 ) 溃 疡 向纵深 发展 开始 表现 为 匍行 的纵 , 行 溃疡 , 即裂 隙样溃 疡 , 后这 些线型 的溃疡 融合 就表 现 为 最
增 生修 复( 糜烂或 溃疡 +黏 膜桥 样增 生 或息 肉 ) 同时 出现 ; ③发病 部位以直肠 、 乙状 结肠 、 左侧结肠 多见 , 侵犯全 结肠 和 单纯 回盲部者较少见 。
2 超声 内镜检查 21 U . C超声 内镜表 现 在 日本 , 根据超声 内镜下 的表 现将
以有相对正常的肠管 ; 增强 扫描 以后 , 增厚 的肠壁 可有 异常
镜 可观察到溃疡累积 的深度 ; 息 肉形成 : 12层 的黏 ⑤假 第 、 膜显 著增厚 , 且呈现 向腔内生长的低 回声改变 ; 管形成 : ⑥瘘
可 以看 到一些含 高 回声 气体 的低 回声 条带 区域 ; ⑦肛 周脓 肿: 表现为一个 明显 的低 回声 区 , 边界不规则 , 其后方可有 回 声增强 的区带 , 而低 回声 区内有一些 不均 匀的强 回声光 点 ,
42 C . T表现 主要表现为节段性肠 壁增厚 , 在病变 之间可
12 U . C内镜下表现
症改变 , 结肠黏膜呈细颗粒状 , 并有弥漫性 充血 、 肿 、 水 出血 、 糜烂 、 形状不规则大 小深浅 不同 的溃疡及 炎症性 渗 出 ; ②黏
膜增生 改变 , 表现为 黏膜桥样 增生 或息 肉形成 、 膜破 坏 与 黏
以通过拍摄很多 画面提供关于整个小肠详细 、 广泛的 内镜影 像, 在小 肠出血的评估 上 , 比于传 统 的诊 断技术 具有 更 高 相

中国炎症性肠病影像检查及报告规范专家指导意见(2020完整版)

中国炎症性肠病影像检查及报告规范专家指导意见(2020完整版)

中国炎症性肠病影像检查及报告规范专家指导意见(2020完整版)【摘要】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其中CD病情复杂、影像表现多样,影像学诊断具有难度。

规范化的影像检查技术及报告有助于提高CD的影像诊断水平。

本文旨在为我国CD影像学检查技术选择、扫描方案制定、影像征象解读以及影像报告书写提供指导意见。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缓解与复发交替发生的慢性非特异性疾病,病因尚未明确。

近年来IBD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UC多见于结直肠,为连续性的局限于肠黏膜的非肉芽肿性炎症;而CD可累及全消化道,多见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为节段性的累及肠壁全层的肉芽肿性炎症。

影像学在IBD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判断CD肠道病变范围、肠腔狭窄性质以及并发症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CD病情复杂,影像表现多样,再加上影像科医生对CD影像特征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影像报告存在较大的质量差异。

此外,CD患者肠道扫描等检查技术的规范性欠缺也会影响CD的影像诊断质量。

为提高中国IBD影像诊断水平,建立规范的IBD影像检查和诊断体系,IBD 领域的影像科与消化内科专家组共同讨论并制定本指导意见。

意见主要针对CD,从影像学检查技术的选择、扫描方案制定、影像征象解读以及影像报告等方面规范相关内容。

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选择CT肠道成像(CT enterography,CTE)和MR肠道成像(MR enterography,MRE)是CD肠道检查的有效方法,可清晰显示肠腔、肠黏膜、肠壁及肠管外组织结构的改变,其中MRE由于具有无辐射性、优良的软组织对比度及多参数多序列成像的优点而成为年轻CD患者随诊复查时的首选方法。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炎 症 性 肠 病 (B ) 一 组 病 因 不 明 的 慢 性 肠 道 炎 症 性 ID 是
常人和其他 肠 炎患 者 为 高。除 T细胞 亚群 外 , 胞 因 子 、 细
疾病 ,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 ( c 和克罗恩病 ( D , v) C ) 两者组织 损伤的基本 病理过程相似 , 但可能 由于致病因素及发病具体 环节不同其组织损害 的表现不 同。现 将近年来 ID的发病 B
00 13变异与 U C密切相关。 目前认为 , D不仅是多基 因疾 I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病, 而且也是遗传异质 性疾病 , 患者在 一定环 境 因素作用下 由于遗传易感而发病 。 13 感 染 因素 . 微生 物在 ID发病 中的作用 一直受 到重 B 视, 但至今 尚未 找 到某一 特异 微生 物病 原与 ID有恒 定关 B
肠管短缩 , 袋囊消失 呈铅管样 。④ 黏膜组 织学 检查 : 动期 活
主要表现为固有膜内弥漫 性、 性炎症 细胞及 中性 粒细胞 、 慢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 隐窝 有急性 炎细胞浸 润 , 尤其是 上皮 细
胞间有中性粒细胞 浸润及 隐窝炎 , 甚至形成 隐 窝脓肿 , 有 可
脓 肿 溃 人 固 有 膜 ; 窝 上 皮 增 生 , 状 细胞 减少 ; 见 黏 膜 表 隐 杯 可
12 遗 传因素 . ID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显 著高于普通人 B 群, 而其 配偶 发病率不增加。早 期已有大量关 于 ID相关基 B 因的报道 , 主要集 中在 H A等位基 因及细 胞 因子基因 多态 L 性 上 【 , 报 道 结 果 不 一 , 能 与 种 族 、 群 遗 传 背 景 不 同 有 l但 J 可 人 关 。大 规模 的 遗传 流行 病 学调 查证 实 , O 2突变 可能 是 N D 3% 的 C 0 D发生 的重 要病 因。Lp a ie a pln n等 发现染 色体 a

炎症性肠病肺部表现的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肺部表现的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肺部表现的研究进展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以肠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

炎症性肠病患者往往伴有其他系统的病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肺部病变。

肺部表现的研究对于IBD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综述炎症性肠病肺部表现的研究进展。

最常见的炎症性肠病肺部病变是支气管炎和间质性肺炎。

研究发现,约有10%-20%的炎症性肠病患者伴有肺部病变。

支气管炎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其特征是一侧或双侧的肺部实变、渗出和炎性感染。

支气管炎多见于UC患者,可能与肠道炎症蔓延至肺部有关。

间质性肺炎也是炎症性肠病肺部病变的一种,其特征是肺间质纤维化和肺泡炎症细胞浸润。

间质性肺炎主要见于CD患者,可能与系统性炎症反应和免疫异常有关。

近年来,针对炎症性肠病肺部表现的研究不断增多。

一些研究通过影像学方法,如胸部X线摄影、胸部CT和肺功能测试,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肺部情况进行了评估。

这些研究发现,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肺部病变主要是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如肺泡炎症细胞浸润、炎性渗出和肺泡纤维化。

一些研究还探讨了炎症性肠病肺部病变与炎症性肠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其中一项研究发现,肺部病变程度与炎症性肠病活动性呈正相关,提示肺部病变可能是炎症性肠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

除了影像学方法外,一些研究还利用生物标记物和免疫学方法研究炎症性肠病肺部表现。

一项研究发现,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肺泡灌洗液中IL-6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提示肺部病变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

一项免疫组化研究发现,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肺部组织中存在大量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进一步支持肺部病变与免疫异常有关。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炎症性肠病肺部病变的研究进展不断,但目前对于其发病机制和临床意义的认识还较为有限。

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异质性,可能与研究设计、样本数量等因素有关。

内镜分子影像学技术在炎症性肠病病情评估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内镜分子影像学技术在炎症性肠病病情评估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内镜分子影像学技术在炎症性肠病病情评估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万俊辰,张妙心,杨青林,周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武汉430030摘要:消化内镜是炎症性肠病(IBD)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常用的检查手段。

与传统内镜检查相比,内镜分子影像学将细胞分子生物学与消化内镜相结合,利用荧光标记的分子探针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实时成像,可用于IBD早期诊断、评估肠道炎症、监测结肠炎相关癌、预测治疗反应及优化治疗药物剂量等。

未来尚需进一步开展更大规模的、针对新靶点制剂的内镜分子成像试验,这些探针应用前尚需解决人体安全性问题及成像程序、图像处理、荧光信号定量的标准化问题。

关键词:分子影像学技术;消化内镜检查;荧光探针;炎症性肠病;肠道炎症;结肠炎相关癌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08.025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08-0099-04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1],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消化内镜是IBD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的主要手段。

内镜分子影像学或内镜分子成像是将内镜成像技术与细胞分子生物学相结合,通过特异性荧光探针对靶分子进行标记,在分子水平上实时成像。

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如Barrett食管、胃肠道化生、扁平和凹陷性散发性结肠腺瘤、不明原因的胆管狭窄等[2]。

内镜分子影像学还可用于评估肠道炎症、监测结肠炎相关癌(CAC)、预测治疗反应及优化治疗药物剂量等。

内镜下分子成像系统主要包括荧光标记的靶向分子探针和体外探针成像装置。

常用的分子探针包括多肽、抗体、可激活探针和纳米颗粒[2]。

常用的标记染料为高亲和荧光素,如近红外荧光染料Cyanine5.5、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和Alexa Fluor 488[3]。

最新的内镜技术如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自体荧光成像、荧光显微内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近红外光成像(NIR)等已被用于内镜下分子成像。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有哪些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有哪些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有哪些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慢性肠道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这两种疾病都具有相似的症状,如腹痛、腹泻、体重减轻和疲劳,但它们在病理生理学、治疗方法和临床表现方面存在一些区别。

针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制定了一些共识意见,以下将探讨这些共识意见,以便更好地了解如何管理这些复杂的疾病。

一、诊断(一)临床表现炎症性肠病的诊断通常是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

典型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腹部不适、贫血、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

这些症状可以轻重不一,且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关节炎、皮肤病变和口腔溃疡。

(二)影像学检查医生通常会使用影像学检查来评估肠道的情况。

常用的方法包括结肠镜检查、小肠胶囊内镜检查和腹部CT扫描。

这些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的位置、程度和病理特点。

(三)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炎症性肠病的关键步骤之一。

血液检查可以检测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

此外,粪便检查可以用于排除感染性原因,并检测是否存在潜在的病原体。

(四)生物组织检查有时需要通过生物组织检查来确诊炎症性肠病。

这通常通过活检或手术获取肠道组织样本,并进行病理学检查来确认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二、治疗(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炎症性肠病管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

抗炎药物如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炎症,减轻症状。

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和甲氨蝶呤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反应。

生物制剂如抗TNF药物可以抑制炎症过程。

(二)营养支持由于腹泻和吸收问题,炎症性肠病患者可能面临营养不良的风险。

在治疗过程中,营养支持非常重要。

这可以包括口服营养补充剂、静脉营养和特殊饮食计划。

(三)手术治疗在一些情况下,药物治疗可能无法有效控制疾病,或者出现了并发症,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克罗恩病的科学研究进展最新的治疗方法和疗效

克罗恩病的科学研究进展最新的治疗方法和疗效

克罗恩病的科学研究进展最新的治疗方法和疗效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近年来,针对克罗恩病的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不断涌现出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为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一、克罗恩病的新诊断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克罗恩病的诊断方法也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除了传统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外,现如今还引入了一些新的诊断技术。

例如,小肠胶囊内镜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克罗恩病的重要诊断手段之一。

患者可以轻松地吞下一颗装有相机和光源的胶囊,通过肠道自行蠕动,全程记录消化道的图像。

这一技术具有非侵入性、无痛苦和较高的安全性,能够直接观察到小肠黏膜的变化,提供了更加准确的诊断依据。

二、新型药物治疗克罗恩病的突破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依靠肠道炎症的控制和病情的缓解,采用的药物多为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剂或抗炎药物。

虽然这些药物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但是对于一些病情较重或难以控制的患者来说,效果并不理想。

近年来,一些全新的、针对克罗恩病发病机制的靶向药物相继问世,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例如,抗肿瘤坏死因子(TNF)药物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克罗恩病靶向治疗药物。

它们能够阻断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肠道症状,对于部分病情较重的患者具有明显的疗效。

除此之外,在克罗恩病的治疗中,还出现了新一代的靶向治疗药物,如抗白介素-23(IL-23)抗体和抗白介素-12/23(IL-12/23)抗体等。

这些靶向药物能够精准地干预炎症反应的相关信号通路,有望帮助患者实现长期的缓解和疾病的稳定。

三、克罗恩病的综合治疗策略随着对克罗恩病认识的不断深入,治疗克罗恩病不再仅仅依赖于药物,而是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以实现更好的疗效。

手术治疗在克罗恩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适用于部分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或合并肠梗阻等并发症的患者。

手术可以切除病变的肠段,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营养支持也是克罗恩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胁叫ng,№,莎增侥,le叫眉却祝以旷盹彬愕埘Z玩可co加眦以,尸以,盹彬增210002,肛,学“,仇打m)
[Ab薹出薯ct】The imaging ex锄inatiom,8uch幽x一瑚ly bari岫sw a:uow,c啪puterized tomo铲aphy,舳d
imagillg,phy

si印ific蚰t mle
克罗恩病(Crohn’s di∞鹪e,CD)两个亚型,由于此病 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症状表现不一,故该病的诊断
较为困难。影像学检查是诊断IBD不可缺少的手
段,其主要检查手段包括X线钡餐、气钡双重造影、 CT、MRI、消化内镜、超声等。近年来,随着CT、
1.2临床表现病程多呈慢性迁延性经过,发作与
缓解期交替进行,临床表现较为复杂【1 J。①腹泻: 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发生主要与毒素刺激肠黏
形、狭窄,近端肠管扩张,黏膜面可见点状高回声区。
见诱因。患者常有心脏疾病、动脉瘤或动脉粥样硬化 的病史。常表现为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征象,X 线钡餐检查可见肠壁增厚,黏膜下指压征。内镜检 查黏膜出血、糜烂、坏死及纵行溃疡形成,CT造影检 查可见血管内血栓形成。 3.2.3放射性肠炎 腹腔或盆腔恶性肿瘤在接受
3.3.1
mD的鉴别诊断
3.1感染性肠病 3.1.1肠结核
的慢性特异性肠道感染性疾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
回盲部多见。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右下腹 包块等征象【l8|。X线钡餐检查可见肠壁不均匀增 厚,黏膜增粗紊乱,龛影形成,患肉样充盈缺损及激 惹征。CT检查可见肠壁增厚,腹膜后及系膜区肿大 淋巴结,系膜区血管束增多、扩张、扭曲【l 9I。内镜检 查可见回盲瓣肿胀变形,瘢痕或假性息肉形成,不规 则穿透性溃疡(多为环形溃疡)、系膜区淋巴结肿 大,干酪样坏死形成m】。
作者单位:221000徐州,徐州医学院研究生学院[朱庆强(医学硕士 研究生)];210002南京,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影像科 (王中秋)
力舒缩程度增加有关,常表现为疼痛一便意一便后
缓解。
1.3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影像学表现
1.3.1
通讯作者:王中秋,E一雕Iil:毫h啦00lm@yah∞.c咖
X线钡餐、气钡双重造影检查与影像学表现
2.3.3
MR检查及其影像学表现
MRI在评价CD
3.2缺血性肠痛 3.2.1缺血性结肠炎 是由于结肠供血不足引起
炎症活动性方面能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l 5I。典型 CD的M砒表现主要有[1 6I:①肠壁节段性增厚,以 系膜肠腔增厚为主,增强扫描,肠壁均匀明显强化,
肠壁缺氧损伤导致的肠道炎性病变,好发于脾区结 肠,患者以腹痛、腹泻、血便为主要症状,老年人多 见,可突然起病,病情变化快。X线钡餐检查结肠多 有指压样痕迹。内镜检查可见肠壁增厚,肠腔狭窄, 肠壁增厚出多有蓝黑色斑点分布。CT造影检查可 见动脉血双形成,结肠血供减少,侧支循环形成口¨。 3.2.2肠系膜动脉静脉栓塞 是肠系膜缺血的常
③病变区可见肿大淋巴结回声,系膜血管增多、扭曲 变形。(D并发瘘管、腹腔脓肿等病变时可清晰地显
示病变。

放疗时易引起肠壁血管性病变,病变可累及小肠、结 肠及直肠,以腹痛、腹泻、血便为主要症状。内镜检 查可见肠壁黏膜充血、扩张,自发或接触性出血,晚 期溃疡形成,表面附有灰白色苔样或坏死物旧J。 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肠道引起 3.3过敏性、中毒性肠病
MRI、消化内镜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该疾病的认识
不断提高,确诊率也明显升高。本文就IBD的各种 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表现综述如下。
膜引起黏膜吸收水钠平衡失调有关。②便血及黏液
样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常见表现,血便的性状因
病变范围、轻重程度不同而异呤】。③腹痛:多位于
左下腹,呈钝痛或阵发性绞痛,与病变部位肠壁肌张
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具有反复缓解和复发的病程
1.1定义是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 异性炎症性肠病,病变多局限于肠黏膜及黏膜下层,
特点,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ke嘶ve
colitis,uc)和
以直肠、乙状结肠多见,范围多自远端结肠开始,可 逆行向近端迁延,呈连续弥漫性分布。该病通常呈
缓慢、隐匿性起病。
中全小肠钡剂造影检查是临床应用最早,最简便安
MRI显示肠黏膜 全也是最易被患者接受的检查方法。典型CD的X
MRI检查与影像学表现
病变不如X线钡餐检查,但显示病变波及的范围、 浸润的程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效果较好¨J。口服 胃肠道对比剂、脂肪抑制、多方位薄层重建、结肠水
线表现主要有:(D病变早期,可见黏膜皱襞增宽、变 平、拉直,肠壁边缘不规则,肠腔痉挛性狭窄。②病
匡堂硒塞生堂拯呈Q!!玺墨旦筮丝鲞筮墨塑』丝生丝§受堕:!!!:丝:盟旦:墨:丛趔塾:垫!!
・883・


慢性炎症性肠病的影像学诊断及其进展
朱庆强综述,王中秋审校
【摘要】 慢性炎症性肠病(iIIn雠衄atory
bowel
dise勰e,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影像学检查如x线钡
餐、cT、M砒、超声等对于慢性炎性肠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文中就慢性炎性肠病的影像学检查及其表现进行综 述,以提高对慢性炎性肠病的诊断认识。 【关键词】慢性炎性肠病;影像学;诊断;鉴别诊断
万方数据
齿样改变,并可见多发龛影形成,重症患者溃疡穿透
性疾病、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本病好发于末端回
肠和盲肠,亦可局限于小肠或结肠等部位,病变呈节 段性或跳跃性分布。
肠壁时可见烧瓶样溃疡形成。(蓟uC并发多发炎性
息肉时,肠管外侧缘可见多发小而均匀的圆形或类
圆形充盈缺损,黏膜相可见腔内多发颗粒状或患肉
过4~5 mm,回肠末端及回盲部是肠壁增厚最常见 的部位[1 4I。②肠黏膜分层强化,可见“双环状”和
胞减少,并发肠出血、肠穿孔、肝脓肿时的临床表现
难以与IBD鉴别。内镜检查可见溃疡形成,溃疡长 轴与肠管长轴平行,边缘隆起,底部不平。病理学检 查可见特征性伤寒肉芽肿形成。 3.1.3伪膜性肠炎好发于结肠和小肠的急性纤 维素渗出性炎症,多见于老年人、重症患者及免疫 功能低下的患者。以腹泻、腹痛、黏液样脓血便为 主要表现。内镜检查可见病变肠黏膜充血、水肿、 糜烂,表面覆盖有白苔样伪膜,病灶问肠黏膜 正常。
万方数据
・886・
3.4结缔组织病性肠病
3.4.1
统征象为主要表现,x线钡餐检查可见结肠内多发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IIlic
erythe啪tosus
lu.
类圆形充盈缺损。 4展 望
pus,SLE)性肠病
病理基础是SLE所致肠壁和肠
系膜血管炎及血管内血栓形成,引起肠缺血,患者以
腹痛、腹泻、柏油样病变为主要表现∞】。CT检查可 见肠壁水肿、增厚,受累肠段呈“靶征”或“双环征”。 肠系膜水肿,系膜区血管增多、增粗、排列紊乱呈 “梳状”或“栅栏征”。
・885・
2.3.2
CT检查及其影像学表现
CT检查对组织
3.1.2肠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 染病,儿童和青壮年多见,回盲部好发。典型症状表 现为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和白细
的分辨率较高,且无组织结构的重叠,因此CT观察 腹部肠管病变的敏感性较高。典型CD的CT表现
主要有¨31:①肠壁节段性、对称性均匀增厚,厚度超
样充盈缺损区。
1.3.2
2.2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与病变累及的部位、范
围及严重程度有关【11|。起病多较隐匿,大多呈渐进
CT检查与影像学表现
CT检查诊断肠黏
性发展,病变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进行,复发率较 高,腹泻、腹痛、体重下降是克罗恩病的3大特 征¨2|。主要包括①腹痛:疼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 周,与末端回肠病变有关。②腹泻:患者腹泻的粪便
变进展期,肠黏膜皱襞结构消失,可见肠壁多发浅 小、纵行裂隙状、葡行性溃疡形成,表现为靶心样钡 斑,肠腔内出现鹅卵石样或息肉样充盈缺损,即“卵 石征”形成,病变肠管轮廓不对称,可见假性憩室形
成像等技术是较先进的应用MRI的腹部疾病检查 方法‘7|。uc的MRI主要表现为隅】:①病变早期,肠
壁均匀性增厚,r12加权像为低信号,肠管变短、僵 直,肠系膜异常聚集,系膜区淋巴结肿大,系膜血管
变:CT检查可发现肠瘘、腹腔脓肿、蜂窝织炎、腹腔 内少量游离气体、瘘管形成等并发症【5 J。CT结肠造 影检查可见腹腔内、肠管间渗出的造影剂影,腹腔脓 肿呈多囊、薄壁、分隔样改变。
1.3.3
2.3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影像学表现
2.3.1
X线钡餐检查及其影像学表现
常规X线
小肠气钡双造影检查是诊断CD的主要方法之一。 对于发生于小肠的CD用插管法小肠钡剂灌肠和口 服法全小肠钡剂造影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其
in
tlIe
diagnosis锄d d谢e陀rnial
diagnosis 0f
ch啪i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rln锄m岬b洲el di∞黜(I肋).11li8砒ick

ma|印etic他so嘲ce
dia弘∞i8
of the
p弛sen协明oveⅣi删加tlle imaging ex锄inations明d man如s枷om
成。③病变后期,肠腔节段性不规则狭窄,肠壁僵 硬,呈“线样征”。病情严重时,溃疡可穿透肠壁形
成痿管、脓肿、肠梗阻等并发症。肠壁病变之间的黏
增多。②病变活动期可因肠壁出血水肿在他加权
像中呈高信号。 1.3.4超声学检查及其表现
腹部超声检查能发
膜外观正常,节段性病变和跳跃式分布是本病的特
征性表现。
现病变的部位、性质及严重程度,可对UC的诊断能 万方数据
【中图分类号】
R574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