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结肠炎的CT表现

结肠炎的CT表现CT被广泛用于评价不典型腹痛及怀疑有结肠炎的病人。
作者表明口服及直肠注入造影剂后增强扫描后,多层螺旋CT能精确显示结肠壁的炎性改变,并对病变范围得评估有所帮助许多情况下,结肠炎类型得最终诊断基于临床、实验室检查及结肠镜检查,但是特异的CT征象对缩小鉴别诊断的范围有所帮助溃疡性结肠炎跟克罗恩病的区别在于:部位、范围、肠壁增厚的表现以及并发症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很少合并腹水,腹水往往发生在感染性、缺血性及伪膜性肠炎伪膜性肠炎也表现为肠壁显著增厚,偶尔会有跳跃征,这跟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及化学治疗有关系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肠炎的特征是累及右半结肠和回肠,而缺血性肠炎的血管分布及病史比较有特征憩室炎是一种局限性非对称性病灶,伴有筋膜增厚及炎性憩室。
阑尾壁增厚并明显强化,肠腔扩张及临近索条样改变表明阑尾炎,而且炎性改变有时候会波及盲肠和回肠末端肠脂垂炎表现为结肠附近局灶性边缘强化区,通常没有真正的结肠壁增厚1. 正常结肠正常结肠的管径变化很大。
盲肠最高达9厘米,横结肠通常小于6厘米。
其余各段结肠小于横结肠,但直肠的管径位于它们之间图1为一位45岁男性的正常直肠乙状结肠横轴位CT图像直肠乙状结肠壁有强化,肠腔灌水后扩张良好总之,正常结肠壁厚不应超过3毫米,当肠腔充盈良好时,正常结肠壁厚约1-2毫米;当充盈不良时,正常厚度可达3-4毫米2. 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尽管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有相互重叠的CT征象,但也有区别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发生于左半结肠,或者弥漫于全结肠,很少单独累及右半结肠一位34岁女性溃疡性结肠炎横轴位CT图像,乙状结肠壁增厚,结肠壁外可见亮点,是为充血的肠系膜动脉,这表示疾病处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也许会伴随回肠返流,导致回肠末端扩张及张口状回盲瓣,以及肠壁毛糙变薄。
克罗恩病表现为广泛累及右半结肠及会场末端,往往表现为肠壁增厚肠腔狭窄,回盲瓣明显狭窄时,末端回肠也许会表现为厚壁扩张图3为一例39岁男性克罗恩病患者的横轴位CT图像,表现为盲肠和回肠末端明显增厚。
结肠炎症性病变的病理学特征及诊断原则

结肠炎症性病变的病理学特征及诊断原则1. 引言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病理学特征是结肠黏膜的炎症性病变。
这种炎症性病变可以导致结肠黏膜红肿、溃疡形成、腺体变形和充血等病理改变。
本文将详细探讨结肠炎的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断原则。
2. 结肠炎的病理学特征结肠炎的病理学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结肠黏膜红肿和溃疡形成结肠炎引起结肠黏膜的充血和水肿,导致红肿的出现。
同时,炎症还会损伤黏膜上皮细胞,形成溃疡。
这些溃疡通常呈现不规则形状,大小不一。
2.2 腺体变形和萎缩结肠炎的炎症还会导致结肠黏膜上的腺体发生变形和萎缩。
正常情况下,结肠黏膜上的腺体是呈现管状,而在结肠炎患者中,这些腺体会变得扭曲,并且腺体的数量也会减少。
2.3 充血和血管扩张结肠炎引起的炎症还会导致结肠黏膜的充血和血管扩张。
这些病理改变使得黏膜表面变得充血,常常可见血管扩张。
2.4 淋巴细胞浸润结肠炎的病理学特征之一是淋巴细胞的浸润。
这些淋巴细胞通常聚集在结肠黏膜的上皮细胞附近。
淋巴细胞浸润是炎症反应的典型表现。
3. 结肠炎的诊断原则结肠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和临床表现。
以下是结肠炎的诊断原则:3.1 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炎的关键步骤。
通过结肠镜检查,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结肠黏膜的病理变化,包括红肿、溃疡和腺体变形。
此外,可以进行活检,以进一步确诊。
3.2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炎症水平和贫血程度。
结肠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通常会增加,同时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可能降低。
3.3 粪便检查粪便检查可以帮助检测潜血和炎症标志物,对结肠炎的诊断和治疗监测非常有帮助。
3.4 影像学检查结肠X线造影和CT扫描可以提供有关结肠的结构和病变范围的信息,对于结肠炎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3.5 诊断标准结肠炎的诊断常常基于以下标准:症状、体征、结肠镜检查结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需要排除其他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如感染性结肠炎和肠道肿瘤等。
2020版:结直肠癌CT和MRI标注专家共识(最全版)

2020版:结直肠癌CT和MRI标注专家共识(最全版)摘要结直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结直肠癌, 有助于辅助检出和诊断病变、评估疗效和预后并进行随访等,从而使患者受益。
为了规范结直肠癌数据标注,促进人工智能更好地落地临床,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作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腹部学组和磁共振学组联合编写结直肠癌CT和MRI标注专家共识,从结直肠癌的定义和影像表现、标注类别和方法、注意事项、标注原则、标注要求、标注人员要求及流程等各个方面达成的共识,有助于提高数据标注的一致性,进而建立鲁棒性好、泛化能力强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提升结直肠癌诊疗水平。
结直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2018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策3和第5位。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CT和MRI已经成为结直肠癌诊疗流程中重要的检查手段并产生了大量的医学影像数据。
在医学大数据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多种疾病的检出和辅助诊疗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越性。
在目前医学影像数据来源不一致、采集方法不统一和图像质量参差不齐的背景下,如何规范地采集数据和标注病变,从而提高算法的鲁棒性和泛化性,未来真正应用于临床是目前人工智能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基于此,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作委员会、腹部学组和磁共振学组携手组织业内专家编写结直肠癌CT和MRI标注专家共识。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 )及直肠癌欧洲肿瘤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 , ESMO )诊断临床实践指南(2018 )推荐结直肠癌常规行CT检查评估,直肠癌行MR检查评估,因此本共识分别详述基于CT图像的结直肠癌及基于MRI图像的直肠癌标注方法。
本共识适用于结直肠癌医学影像图像的质量控制、病变检出、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评估和随访等研究目的,适用于人工智能技术对结直肠癌医学影像大数据的高维度挖掘、分析和利用,旨在向广大放射科医师、人工智能算法团队推荐结直肠癌标注规范,期望逐步统一规则,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消化道影像诊断

.
63
食管癌(溃疡型)
Ø食管中段粘膜皱襞破 坏、中断、消失
Ø偏侧不规则充盈缺损 Ø龛影( ) Ø管腔狭窄、狭窄以上扩张 Ø钡剂通过受阻
.
64
食道癌(缩窄型)
肿瘤累及管壁的全周 管腔环形狭窄()
女,43岁,进行 性吞咽困难3月余。
.
65
食管癌并纵隔瘘
.
66
.
67
• 增加胃肠道蠕动药:肌肉注射新斯的明或口服胃 复安(灭吐灵),使造影剂更快的通过消化道, 缩短检查时间。例如:全消化道造影由2-6小时缩 短至一小时左右。
• 胃肠道钡剂造影操作注意要点:
透视与照片结合
形态与功能并重
触诊加压的使用
.
17
• 造影前准备
• 1)检查前禁饮禁食、水6-12h, • 2)造影前停用重金属药物,铋剂和钙剂。 • 3)活动性出血应一周后再检查。 • 4)幽门梗阻病人,抽空胃液 • 5)结肠造影需要清洁肠道。
鉴别诊断
• 食管平滑肌瘤 局限性肿块,边缘光滑锐利,表面 粘膜光整,典型表现:病灶上下端与正常食管成弧 形压迹并成锐角;
• 食管静脉曲张 蚯蚓状,串珠状充盈缺损,食管张 力低,蠕动弱,钡剂排空延迟,但无梗阻
.
68
.
69
食道病变----食管静脉曲张
• 是门脉高压的重要并发症,常见于肝硬化。 • 门静脉和上腔静脉之间有侧枝循环形成。 • 具体的侧枝循环径路如下: 门静脉-胃冠状静脉-
胃底、胃体大弯侧:锯齿状---粘膜斜行或横行 排列;
.
83
胃窦:收缩时纵行为主;舒张时横行为主 胃粘膜皱襞是可朔性的,形状可变。 大弯侧皱襞1cm左右,其余部位<0.5cm • 功能: 蠕动:开始于胃体上部,向幽门方向节律性推进, 逐渐加深,胃壁柔软,2~3个蠕动波; 胃窦无蠕动波,整体收、扩张 排空:受张力、蠕动、幽门功能及精神状态影响 2~4小时
横结肠位置下垂影像诊断标准

横结肠位置下垂影像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横结肠位置下垂是一种常见的结肠疾病,主要表现为横结肠在腹腔内下垂或移位,导致肠蠕动功能减弱、排便困难等症状。
在临床中,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准确诊断横结肠位置下垂,并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介绍横结肠位置下垂的影像诊断标准,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和诊断该疾病。
一、横结肠位置下垂的影像学表现1. 透视片检查:横结肠位置下垂的患者在透视片检查时,可见横结肠明显下垂,呈“U”形或弧形,与正常位置相比明显移位。
此外,在排便时横结肠的移位更为明显,肛门直肠角度增大。
2. 腹部X线平片检查:横结肠位置下垂的患者在腹部X线平片检查时,可见横结肠明显下垂,并且与其他结肠段形成明显的角度。
同时,可以观察到横结肠蠕动减弱、积气等现象。
3. CT检查:CT检查是诊断横结肠位置下垂的重要影像学方法之一。
通过CT 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横结肠的位置、移位情况,进而判断横结肠位置下垂的严重程度。
此外,CT检查还可以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类似表现,如盆腔脏器脱垂等。
4. 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横结肠粘膜的情况,发现横结肠位置下垂引起的炎症、溃疡等变化。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横结肠位置下垂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助于明确病因和指导治疗。
二、横结肠位置下垂的影像诊断标准1. 横结肠呈“U”形或弧形下垂,并与其他结肠段形成明显的角度;2. 横结肠在排便时移位更为明显,肛门直肠角度增大;3. 腹部X线平片显示横结肠位置下垂,肠管呈气液平面,并且蠕动减弱;4. CT检查清晰显示横结肠的位置、移位情况,并排除其他疾病;5. 结肠镜检查观察横结肠粘膜情况,发现炎症、溃疡等变化。
三、横结肠位置下垂的临床意义和治疗措施横结肠位置下垂是一种常见的结肠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包括排便困难、腹部不适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对横结肠位置下垂的诊断起到关键作用,能够帮助医生了解病变的具体情况,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动态CT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动态CT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刘宇;胡君【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动态CT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和肝内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8例经组织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三期增强CT检查,分析结直肠癌原发病灶分布情况、肠系膜下静脉解剖位置、结直肠癌肝内转移灶的CT影像学表现特征及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分布.结果 (1)原发病灶有35例位于右侧,其中5例盲肠癌,23例升结肠癌,7例横结肠癌.6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结直肠癌原发病灶位于左侧,其中9例降结肠,33例乙状结肠癌,21例直肠癌.(2)27例患者的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32例汇入肠系膜上静脉,5例患者汇入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处.(3)发现了396个转移病灶,经CT诊断,364个为正确病灶,正确检出率为91.91%.(4)原发病灶有35例位于右侧,63例原发病灶位于左侧,对比分析左右结直肠癌肝内转移灶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CT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明显,肝内转移瘤分布和原发病灶位置有规律可言,掌握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检出率.【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8(009)010【总页数】3页(P135-137)【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CT;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病灶;检出率【作者】刘宇;胡君【作者单位】湖北省中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 430063;湖北省中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 4300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结直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时会发生肝转移,发病率及致死率近些年来呈上升趋势。
医学上认为结直肠癌肝转移要尽早发现,才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对此,动态CT增强扫描技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那么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动态CT增强扫描影像表现特征如何及肝内分布规律情况始终是医学研究人员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1-3]。
胃肠道-正常影像表现-基本病变

胃肠道影像检查方法--- X线造影检查
按检查方法分类 口服钡餐造影(oral barium opacification) :
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回盲部及阑尾)
钡剂灌肠造影(barium enema) :结肠
空气灌肠造影:肠套叠
引入对比剂的种类
传统钡剂造影法: 钡剂单对比造影 粘膜法、充盈法、加压法
胃肠道正常影像表现 和基本病变
消化系统
消化管:
口腔、咽 食管 胃 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
消化腺:
肝脏、胆道系统、胰腺
其他:
脾脏
胃溃疡
胃窦癌
结肠癌
教学目的与要求
胃肠道影像检查方法 食管与胃肠道正常影像解剖 食管与胃肠道病变的基本影像学征象(掌握)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掌握) 了解消化系统的放射学检查方法的比较和选择
炎性水肿
消化道黏膜皱襞改变
粘 膜 破 坏
消化道黏膜皱襞改变
粘膜平坦 黏膜和黏膜下炎
性水肿或肿瘤浸润 粘膜皱襞条纹状
影平坦、消失
消化道黏膜皱襞改变
粘膜纠集
多由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瘢痕收缩引起,光滑、连续 少数由浸润型癌引起,僵 硬、不规则、连续性中断 粘膜皱襞呈放射状从四周 向病变区集中
消化道黏膜皱襞改变
气钡双重造影法
胃肠道影像检查方法--- X线造影检查
食道钡餐造影
食道钡餐造影-粘膜相 食道钡餐造影-充盈相
胃肠道影像检查方法--- X线造影检查
口服钡餐造影-胃充盈相 口服钡餐造影-胃粘膜相
口服钡餐造影
胃肠道影像检查方法--- X线造影检查
口服钡餐造影(加压法)清楚显示胃窦部小弯侧 胃溃疡:龛影及粘膜集中征象
肠梗阻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典型肠梗阻X线表现:肠管积气扩张、阶梯状气液 平面
空肠—弹簧状黏膜皱襞 ;回肠—管壁平坦 ;结肠—可见结肠袋间隔
1、单纯性肠梗阻
最常见的一种。 发病原因: 肠粘连、粘连系带牵拉及压迫、小肠炎性 狭窄、肠腔内肿瘤、异物堵塞等。
典型肠梗阻CT表现(卧位):肠管扩张、内含气液平面
2、绞窄性肠梗阻
属于闭袢性肠梗阻,是一种肠梗阻的特殊形式,表现为肠 袢两端位于某一点阻塞,形成闭袢。通常由于粘连、系膜 扭转、内疝所致。在大肠称为肠扭转。发生在小肠称为小 肠闭袢性肠梗阻,引起绞窄、肠坏死几率非常高,死亡率 10%-35%。
临床表现
X线:胃、小肠、结肠均积气扩张,以结肠 扩张显著。
X线表现: 大小肠均扩 张;胃也常 扩张;气多 液少;动力 低;
卧位腹平片显示胃与大、小 肠均充气,胃与大肠中段扩 张,小肠呈反射性肠郁张之 分格状表现。
立位腹平片。大、小肠 和胃内有宽窄不等的液 平,大小肠内许多液平 位于同一高度。
4、血运性肠梗阻
临床表现: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腹胀、 停止排便、排气。
体征:腹部膨隆有压痛,可见肠型。 听诊肠鸣音亢进。
x线:梗阻的确定
肠腔扩张、积气积液,立位片可见高低不 平的气液平面。
卧位片可见连续扩张的肠腔,能较清晰地 观察扩张肠腔的程度及肠腔的粘膜结构。
x线:梗阻部位的判断
十二指肠梗阻:双泡征(胃及十二指肠显 示有较大的液平面)。
肠梗阻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检查的主要目的:
1.诊断——有无梗阻 2.部位——低位?高位?或具体部位 3.程度——完全?不完全? 4.类型——机械性(单纯、绞窄);动力性 5.原因——粘连、扭转、套叠、肿瘤、蛔虫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一、概述
结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一部分,常见的结肠疾病种类繁多,包括结肠息肉、结肠炎、结肠癌等。
影像学诊断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在结肠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特点。
二、结肠息肉的影像学诊断
1、结肠息肉的定义和分类
1.1 定义:结肠息肉是指结肠黏膜局部肿块的一种病变,常见于结肠直肠部位。
1.2 分类:结肠息肉可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两种类型。
2、结肠息肉的影像学表现
2.1 CT影像表现:结肠息肉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表面光滑,密度多均匀。
2.2 MR影像表现:结肠息肉在T1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
T2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
2.3 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结肠息肉诊断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结肠黏膜上的息肉,并进行活检。
三、结肠炎的影像学诊断
1、结肠炎的定义和分类
1.1 定义:结肠炎是指结肠黏膜的炎症反应,常见于溃疡性
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1.2 分类:结肠炎可分为急性结肠炎和慢性结肠炎两种类型。
2、结肠炎的影像学表现
2.1 CT影像表现:结肠炎可表现为结肠壁增厚、黏膜增生、粘连等。
2.2 MRI影像表现:结肠炎常表现为结肠壁增厚、信号异常
等改变。
2.3 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可观察到黏膜充血、糜烂、溃
疡等炎症改变。
四、结肠癌的影像学诊断
1、结肠癌的定义和分类
1.1 定义:结肠癌是指结肠黏膜上皮恶性肿瘤。
1.2 分类:结肠癌可分为腺癌、鳞癌、肉瘤等多种类型。
2、结肠癌的影像学表现
2.1 CT影像表现:结肠癌常呈结肠壁增厚、肿块侵犯等表现。
2.2 MRI影像表现:结肠癌在T2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
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
2.3 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肿瘤的形态、大小及局部侵犯程度。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CT和MRI影像图以及结肠镜检查报告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结肠息肉:结肠黏膜局部肿块的一种病变。
2、结肠炎:结肠黏膜的炎症反应。
3、结肠癌:结肠黏膜上皮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