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c介入治疗演示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治疗课件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治疗
1
本节重点
1. 何谓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2. 掌握其典型的临床表现 3. 熟悉常见并发症 4. 掌握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5. 熟悉mat述
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 简称CCF,是由于颅内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本身或 其在海绵窦段内的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 异常的动、静脉沟通,导致海绵窦内的压力增高 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治疗
5
海绵窦的静脉引流
• 海绵窦与周围许多静脉相连 • 在前方通过眼上静脉、眼下静脉与面静脉相连。若
发生CCF时,会出现眼静脉压力增高,导致突眼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治疗
6
通过海绵窦的主要神经有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外展神经 三叉神经眼支
海绵窦的解剖
以上神经受压时,临床会出现相应的压迫症状
瘘口。
5、确认球囊位于海绵窦内,用等渗碘水造影剂缓缓充满球
囊至杂音消失、海绵窦不复显影而颈内动脉血流保持通
畅
6、解脱球囊
7、术毕,退出导管,穿刺处压迫10~20min以防局部血肿形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治疗
19
CCF介入治疗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治疗
20
CCF介入治疗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治疗
21
CCF介入治疗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治疗
22
CCF介入治疗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治疗
23
CCF介入治疗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治疗
24
CCF介入治疗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治疗
25
CCF介入治疗
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在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多线治疗耐药后的疗效分析

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在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多线治疗耐药后的疗效分析李国文;黄满平;黄斌;古善智【期刊名称】《肿瘤药学》【年(卷),期】2024(14)1【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在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多线治疗耐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收集本院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行HAIC治疗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24例,其中既往经过二线治疗的患者14例,经过三线及以上治疗的患者10例,HAIC治疗每3~4周1次,追踪观察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不良反应(AE),并将影响预后的临床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24例患者共行56次HAIC治疗,其中2例行1次治疗,14例行2次治疗,6例行3次治疗,2例行4次治疗,ORR为16.7%(4/24),DCR为62.5%(15/24),3~4级AE发生率41.7%(10/2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3.4个月,中位生存期(mOS)13.6个月。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数目、肿瘤最大直径、肝外转移及ECOG评分与预后相关(P<0.05)。
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数目、肿瘤最大直径、ECOG评分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HAIC在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多线治疗耐药后有一定的疗效,不良反应可接受。
对于仅有肝内转移,且肿瘤数目较多、肿瘤直径较大、体力状况好的患者能从HAIC中获益;对于存在肝外转移的患者,还需要联合全身静脉化疗。
【总页数】7页(P65-71)【作者】李国文;黄满平;黄斌;古善智【作者单位】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介入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相关文献】1.肝动脉药盒灌注氟脲苷联合全身化疗治疗不可切除老年结直肠癌肝转移2.HAIC 治疗全身化疗失败的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分析3.对不可进行病灶切除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实施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的效果4.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作为一线和非一线治疗不可切除肝转移患者的疗效对比(英文)5.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全身化疗失败的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aic桡动脉入路持续灌注护理要点

haic桡动脉入路持续灌注护理要点桡动脉入路持续灌注护理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桡动脉入路持续灌注护理的要点,希望能为护士同仁提供一些指导意义。
首先,在进行桡动脉入路持续灌注之前,我们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并发症等。
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其次,在开始灌注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首先是准备好所需的灌注器材,例如注射器、输液器、导管等。
其次是准备好消毒用品,确保灌注操作的无菌性。
最后,我们还需要检查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宜进行灌注操作。
接下来,我们需要正确操作桡动脉入路持续灌注。
在灌注过程中,我们要确保导管插入位置正确,并且正确固定导管,避免导管脱落或移位。
同时,我们还需要监测患者的血液压力,保持灌注速度稳定,避免灌注过快或过慢导致不良反应。
除了正确的操作,我们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排除血压下降、出血等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在灌注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并进行必要的药物管理,维持患者的稳定状态。
最后,我们需要做好灌注结束后的护理工作。
这包括仔细观察患者的手臂情况,检查是否有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
同时,我们还需要及时更换导管,处理好残留物,并对导管插入部位进行消毒和包扎,预防感染。
总之,桡动脉入路持续灌注护理是一项精细而复杂的工作,要求护士同仁熟悉相关的操作技巧和护理要点。
只有做到全面、细致的护理工作,才能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广大护士同仁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提升护理水平,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haic+索拉非尼治疗巨块型肝癌伴发Ⅲa型门静脉癌栓降期后手术切除病

选择的是FOLFOX4方案:奥沙亚叶酸钙,方案如下:奥沙利铂经留置导管泵入,亚叶酸钙 0.3g/5-氟尿嘧,5-氟尿嘧啶1.0g, 10h经天重复上述方案。
HAIC治疗(400mg,qd,po)治疗,治疗期间索拉非尼的不良反应见手足皮肤反应(1级)及胃肠级),对症治疗后好转。
4个周期治疗过程中54ng/ml(图6)。
2019年04月09日示:肝右叶肿块较前显著缩小,大小约62mm×66mm×94mm,未见明确强化(图3)。
讨论决定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依据如下:(1)门静脉癌栓和肝右叶肿瘤体积显著缩小伴肿瘤标索拉非尼治疗4个月期间,肝内无新发病灶,肝外无脏器及淋巴结转移;(3)图1 HAIC治疗前上腹部增强MRI(2018年12月03日)显示:肝右叶可见112mm×92mm×149mm混杂T1、T2信号肿块,内可见短T1信号,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局部实性部分强化呈“快进快出”改变,门脉右支可见充盈缺损影,累及门静脉主干。
图2 DSA造影(HAIC):导管头端位于腹腔干动脉造影,可见肝动脉通畅,动脉期可见肝内肿瘤染色,行胃十二指肠动脉弹簧圈栓塞后,留置导管于肝总动脉内,持续灌注化疗药物。
图3 HAIC后手术切除前复查上腹部增强CT(2019年04月09日)显示:肝右叶仍可见肿块,较前缩小,病灶大小约62mm×66mm×94mm,增强扫描未见明确强化。
图4 手术切除半年后上腹部增强MRI(2019年10月日)显示:右半肝术后缺如,余肝实质未见异常强化;肝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对比剂充盈良好。
图5 手术病理结果:镜下见大片凝固性坏死,坏死周围纤维组织增生伴胶原化,局灶残留极少许退变肿瘤细胞。
图6 治疗前后AFP动态变化:通过HAIC+索拉非尼联合手术切除,AFP降至正常。
缝扎离断右肝动脉,游离门静脉主支及右支,离断门静脉右支,肝表面以缺血线为标记,超声标记肝中静脉走行,行右半肝切除。
肝癌介入治疗 ppt课件

肿瘤的介入治疗 - 化疗药 为使化疗药物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非特异性药物宜一次注射(ADM,PDD) • 特异性药物宜缓慢滴注或肌注(5-Fu) • 联合化疗中常以两类药物共同应用
ppt课件 25
阿霉素ADM
• • • • 属CCNSC,对S期最敏感,M期次之,G1期最差 体内主要分布在肝 脾 肾 肺 心 通过肝脏代谢 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 60-80%,第10-14天最低,21天开始回升; 心脏毒性>400mg/m2 消化道反应, 脱发100% • 注意 外渗组织皮肤损害;< 450-550mg/m2
肿瘤介入治疗特点
• 微创
• 定位准确,疗效明显
• 重复性好 • 副作用少,并发症小
ppt课件 3
TACE发展史
• 1951:Biermen切开肱动脉插管至腹主动脉灌注抗癌药物
• 1953:Seldinger开创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进行血管造影
• 1972:Smith等对中晚期宫颈癌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有效率46% • 其后:日本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并血管阻断术,有效率80% •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1967提出,1976使用 • 1979:第一届国际介入放射学大会 • 1979:林贵 肝癌DSA,84’肝癌TAE • 1984:刘子江 肺癌血供及BAI • 1986:首届全国介入放射学会 • 1996:≪介入放射学杂志≫ • 近来:超选择性血管内灌注化疗栓塞 ppt课件
4
Cut Down
ppt课件
5
Sven-Ivar Seldinger:
Catheter replacement of
the needle in percutaneous arteriography (a new technique). Acta Radiologica, Stockholm, 1953,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技术解析ppt课件

Microplex 11X28
Hydrocoil 8X15
6X10 Hydrocoils
Insert Hydrocoil 6X15 , 15min later
Microplex 5X15 /4X10/2X6
Final result
先治疗责任动脉瘤 再治疗合并的动脉瘤
适当微导管塑形
S
J
指向上方的前交通动脉瘤 和眼动脉动脉瘤 微导管塑形有特殊性 微导丝操作有特殊性
瘤颈扩大
再次治疗有时是比较具有风险的
再次治疗
二次治疗达到致密栓塞
术后3D DSA 动脉瘤消失
术前MRA
对侧A1缺如
微导管准确塑型
术前
术后
微导丝辅助技术
栓塞过程
微导丝辅助技术
微导丝辅助技术
最后结果
前交通宽颈动脉瘤
微导丝辅助技术
微导丝辅助技术
过程1
微导丝辅助技术
过程2
结
微导丝辅助技术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 技术解析
导引导管: 1、尽量高,特别是前交通动脉瘤和远端动脉瘤 2、可以通过交换导丝技术或125cm造影管辅助
导引管技术 3、为提供更大的支撑力,可以在导引导管内
增加超硬导丝
工作角度 是指栓塞动脉瘤过程中所选择的 载瘤动脉和瘤颈显示最佳的角度, 目的是达到既安全栓塞动脉瘤, 又最好地保护载瘤动脉通畅。
决定微导管头端塑形角度的依据是 瘤体纵轴和载流动脉的夹角 决定微导管头端塑形长度的依据是 动脉瘤长径和载流动脉的直径
微导管并能帮助微导丝通过某些特殊部位
微导管
帮助支架顺利放置,手术得以完成
ACoA-AN
微导管45度塑形, 微导管头端位于1/2处
haic介入治疗演示

haic介入治疗演示标题:HAIC介入治疗演示:开启肝癌治疗新篇章摘要:本文将深入探讨肝癌治疗中的一种创新方法——HAIC介入治疗,并详细讲解其原理、操作过程以及临床应用。
作为一项有效的治疗手段,HAIC介入治疗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分析了HAIC介入治疗的应用范围、优势和限制,并总结了目前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HAIC介入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
1. 引言1.1 肝癌的严峻形势1.2 HAIC介入治疗的背景和意义2. HAIC介入治疗的原理2.1 什么是HAIC介入治疗2.2 HAIC介入治疗的工作原理2.3 HAIC介入治疗与传统化疗的区别3. HAIC介入治疗的操作过程3.1 适应症与禁忌症3.2 HAIC介入治疗的手术准备3.3 HAIC介入治疗的具体步骤3.4 操作注意事项和并发症预防4. HAIC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4.1 早期肝癌的治疗4.2 中晚期肝癌的治疗4.3 HAIC介入治疗与其他治疗手段的结合应用5. HAIC介入治疗的优势与限制5.1 优势: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5.2 限制:术前评估和并发症风险6. 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6.1 当前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6.2 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6.3 发展方向:个体化和精准化治疗7. 总结与展望观点和理解:HAIC介入治疗是一项有巨大潜力的肝癌治疗手段。
通过对肝癌组织进行靶向输注,可以提高药物浓度,减少副作用,从而在肝癌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
然而,HAIC介入治疗仍面临一些限制,如术前评估的难题和并发症风险。
未来的发展应该致力于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结合肿瘤学、基因学和影像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为每位患者提供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注:该文本由人工智能AI助手生成,我们建议文章最后由专业编辑进行润色和校对,以确保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集束化护理在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在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的应用摘要: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是一种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
在HAIC的治疗过程中,病人需要接受密切的术后管理,包括药物治疗、护理以及并发症的处理。
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有效的HAIC管理方法,能够提高护理效率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集束化护理在HAIC 中的应用,包括其意义、操作方法和应用效果等。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应用1.集束化护理在HAIC中的意义HAIC是一种通过动脉灌注化疗药物,直接作用于肝脏的治疗方法,能够减轻化疗药物对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1]。
但是,HAIC治疗的过程复杂,需要密切的术后管理。
传统的护理方法是按照医生的医嘱,一次性完成多项工作,效率低下,易出现疏漏。
而集束化护理则是根据HAIC治疗的具体需要,将多项工作分解成单项任务,由不同的医护人员协同完成,能够提高护理效率,减少操作失误,提高治疗效果[2]。
2.集束化护理在HAIC中的操作方法当实施集束化护理时,需要注意以下操作方法:制定具体的护理方案:在HAIC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病情和治疗方案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根据循证医学的理念,搜集本院及其它医院曾经发生过的HAIC护理意外事件,分析高风险事件,如穿刺、感染、非计划性拔管、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化疗药物过敏等,并根据高风险事件做针对性护理计划,从而做到预防与及时纠正[3]。
然后以常规护理为基础,结合患者特点与护理重点,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精准的护理操作:护士需要进行全程监测,严格按照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进行操作。
在给药、更换药瓶、管路连接等关键步骤中,需要仔细检查药物和药瓶标签、管路连接等情况,确保无误。
同时,护士应注意患者的体位,如在治疗中出现不适应及时进行调整,保持治疗过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4]。
定期评估和记录:护士需要根据护理方案和医嘱要求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评估和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ic介入治疗演示
HAIC介入治疗演示
引言:
HAIC(肝动脉化疗)是一种介入治疗方法,通过将抗癌药物直接输送到肝动脉,以达到高浓度的局部药物作用,从而有效控制和治疗肝癌。
本文将详细介绍HAIC的治疗原理、适应症、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一、治疗原理:
HAIC的治疗原理是通过将抗癌药物经过肝动脉注射,使其直接进入肿瘤血供区域,达到高浓度的局部药物作用。
相比于其他化疗方式,HAIC具有以下优势:
1. 高浓度:由于抗癌药物直接输送到肿瘤区域,可以实现高浓度的局
部药物作用。
2. 低毒性:相比于全身化疗,HAIC可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3. 高效性:由于高浓度的局部药物作用,可以有效控制和杀灭肿瘤细胞。
4. 减少耐药性:由于使用多种抗癌药物联合应用,并且可以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可以减少肿瘤耐药性的产生。
二、适应症:
HAIC适用于以下情况:
1. 肝癌:HAIC是肝癌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的患者。
2. 转移性肝癌:对于转移性肝癌,HAIC可以有效控制和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 局部晚期肝癌:对于局部晚期肝癌,HAIC可以通过局部药物作用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操作步骤:
1. 术前准备:在进行HAIC治疗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
括患者的肝功能、血液指标等。
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告知和解释,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2. 选择适当的导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一般有经皮
穿刺法和经动脉插管法两种方式。
3. 导管插入:根据选择的导管方式,在手术室内进行导管插入操作。
一般情况下,通过导管插入肝动脉,将导管的尖端放置在肿瘤血供区域。
4. 药物注射:在导管插入完成后,通过导管将抗癌药物输送到肝动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方案,可以选择单药或联合用药。
5. 观察和监测:在药物注射完成后,需要进行观察和监测,观察患者
的反应和不良反应。
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液指标。
6. 治疗周期:HAIC一般为连续治疗,每个周期为2-4周。
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和治疗效果,可以进行多个周期的治疗。
四、注意事项:
1. 术前评估:在进行HAIC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肝功能、血液指标、心肺功能等。
同时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
过敏史和用药史。
2. 技术要求:HAIC是一种技术要求较高的介入治疗方法,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3. 不良反应:HAIC治疗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
在进行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及时处理
不良反应。
4. 治疗效果评估:在进行HAIC治疗后,需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
评估。
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方法来评估治疗效果。
5. 随访和复查:在HAIC治疗结束后,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和复查,
以监测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肿瘤复发情况。
结论:
HAIC是一种有效的肝癌介入治疗方法,通过将抗癌药物直接输送到肝动脉,实现高浓度的局部药物作用。
它适用于肝癌、转移性肝癌和局
部晚期肝癌等情况。
在进行HAIC治疗时,需要注意术前评估、技术
要求、不良反应处理、治疗效果评估以及随访和复查等方面。
通过合
理的操作和管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