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器材选择及操作技巧

合集下载

介入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介入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介入技术操作规X经皮穿刺术经皮穿刺术是介入放射学的根底,主要目的是建立通道,包括血管与非血管性通道,进而完成诊断和治疗过程,也可穿刺实体器官,进展活检诊断和治疗。

一、根本技术【器材与药物】1.穿刺针:是经皮穿刺术的主要器械,分为血管穿刺针和Chiba针等,常用14~23G。

2.活检针:根据穿刺针头的形态和抽取组织细胞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细胞抽吸针和组织切割针两大类;前者多为细针,主要用于获取细胞学和细菌学材料,后者包括自动或弹射式活检枪,取材较多,可供组织学检查。

另一类特殊的活检针是锯齿状的旋切针,常用于骨活检。

3.治疗针:包括21~22G千叶针和套管针,主要用于实体肿瘤经皮消融治疗。

4.定位针:主要用于小的乳腺病变的术前定位,常用者为Kopans针和Homer针。

5.药物:经皮穿刺消融术的常用药物包括无水乙醇、醋酸、热生理盐水或热造影剂。

【操作方法】1.血管穿刺术:穿刺的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一般采用局部麻醉,对不合作者和婴幼儿需作全麻。

方法包括Seldinger穿刺法和改良穿刺法,目前多采用后者。

2.活检术:1〕导向手段包括电视透视、超声、CT和MRI等,各有优点和不足,应根据病变所在的部位、大小、深度、X围和患者的经济能力综合考虑。

2〕术前准备:选定穿刺点后,对穿刺点与其周围皮肤进展消毒,铺洞巾或无菌单,用1%~2%利多卡因作穿刺点局部麻醉。

3〕根据病变性质和检查目的,采用抽吸针或切割针穿刺进入病灶内,影像扫描核实针头位置无误后,进展活检。

4〕对取材标本与时进展涂片、细菌培养或固定,然后送检。

5〕并发症:主要有疼痛、出血、感染、邻近组织器官损伤和肿瘤沿针道种植转移等。

3.肿瘤消融术:1〕影像导向手段与活检术类似,超声和CT是最常用的手段,磁共振为今后开展的一个方向。

2〕操作方法与活检根本一样,注射药物时要注意观察其在瘤体内的弥散情况,必要时可行病灶多点穿刺与注射,同时注意防止药液进入血管。

3〕副反响与并发症:除了与穿刺活检类似的一些并发症外,另有一些与药物有关的反响,如药物刺激引起的疼痛、肿瘤坏死引起的发热等。

haic介入治疗演示

haic介入治疗演示

haic介入治疗演示HAIC介入治疗演示引言:HAIC(肝动脉化疗)是一种介入治疗方法,通过将抗癌药物直接输送到肝动脉,以达到高浓度的局部药物作用,从而有效控制和治疗肝癌。

本文将详细介绍HAIC的治疗原理、适应症、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一、治疗原理:HAIC的治疗原理是通过将抗癌药物经过肝动脉注射,使其直接进入肿瘤血供区域,达到高浓度的局部药物作用。

相比于其他化疗方式,HAIC具有以下优势:1. 高浓度:由于抗癌药物直接输送到肿瘤区域,可以实现高浓度的局部药物作用。

2. 低毒性:相比于全身化疗,HAIC可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3. 高效性:由于高浓度的局部药物作用,可以有效控制和杀灭肿瘤细胞。

4. 减少耐药性:由于使用多种抗癌药物联合应用,并且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可以减少肿瘤耐药性的产生。

二、适应症:HAIC适用于以下情况:1. 肝癌:HAIC是肝癌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的患者。

2. 转移性肝癌:对于转移性肝癌,HAIC可以有效控制和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 局部晚期肝癌:对于局部晚期肝癌,HAIC可以通过局部药物作用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操作步骤:1. 术前准备:在进行HAIC治疗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肝功能、血液指标等。

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告知和解释,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2. 选择适当的导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一般有经皮穿刺法和经动脉插管法两种方式。

3. 导管插入:根据选择的导管方式,在手术室内进行导管插入操作。

一般情况下,通过导管插入肝动脉,将导管的尖端放置在肿瘤血供区域。

4. 药物注射:在导管插入完成后,通过导管将抗癌药物输送到肝动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方案,可以选择单药或联合用药。

5. 观察和监测:在药物注射完成后,需要进行观察和监测,观察患者的反应和不良反应。

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液指标。

肝癌介入治疗介绍

肝癌介入治疗介绍
19
术前准备
• 皮肤准备 穿刺部位清洗干净,做好下腹、外 阴及大腿上1/3的备皮工作 。
• 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 完善各项检查 如B超、EKG、肝功能、血尿便常规、 凝血酶原测定,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 做好碘过敏试验。因术后需绝对卧床, 故需训练床上使用便器。
20
药物准备
60%泛影葡胺20ml×5支, 2%利多卡因5ml×1支,生理盐水
26
术后4周白蛋白方可恢复。为防止病情加重, 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皮肤颜色、尿量、意识的 变化,及 饮食护理 如术后无明显恶心呕吐, 鼓励多饮水,给予补充水分。术后1~3天进 食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少量多餐,几天 后无胃部不适可进食新鲜蔬菜、水果,食用丰 富营养的食品。
27
康复指导
康复阶段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面对现实保持愉快的心 情,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免疫力。通过健康教育 能提高患者的保健能力,配合治疗,预防及减少术后 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肝癌患者往往存在恐 惧心理,情绪不稳定。帮助患者减轻不安情绪,做好 家属的思想工作,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出院时 对其进行有关休息、饮食、服药、随诊等方面的讲解。
24
发热护理
早期发热多为坏死组织吸收所致,如 体温在38.5℃以下,一般5~7 天自行消退;如体温在38.5℃以 上,可给予药物和物理降温,鼓励患 者多饮水。
25
肝功能损害的观察
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可能因肝脏缺血缺氧、化疗 药物等因素导致肝功能不同程度损害,出现谷 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白蛋白降低,部分患者可出现胆红素的升高, 表现为黄疸加重、腹水,严重者出现嗜睡、肝 昏迷等。对肝功能有损伤的患者,嘱多卧床休 息,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血象变化、保暖、预 防感冒,观察患者的意识改变,进行保肝护肝 治疗,转氨酶可慢慢恢复。

综合介入治疗技术课件

综合介入治疗技术课件

(二)降低门静脉压力 活动性消化道出血 顽固性腹水明显改善 脾大及功能亢进 (三)中远期疗效 欠佳 肝功能变差 肝性脑病发生增高 支架分流道再狭窄或闭塞
第二节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综合 介入治疗
一、概述 二、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应用基础 (一)发病率 (二)发病特点: 多中心发病 (三)血供 肝动脉、门静脉双重血供
三、介入治疗方法的选择
(一)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
最常用,适应症最广泛
明显提高肝细胞癌病变内药物浓度,提高疗 效,全身不良反应降低
球囊导管肝动脉阻断化疗法。明显可提高肿 瘤区域的药物浓度,延长了药物在局部停留 的时间
动脉导管药盒系统置入技术,避免了反复穿 刺插管操作
(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 根据肝功能选择栓塞药物的种类和量, 足量的栓塞使肿瘤坏死缩小 与肝动脉化疗灌注相结合,目前是最常 用也是疗效最肯定的方法之一 暂时阻断肝静脉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3、大于3㎝肝细胞癌病灶内分隔,多房, 联合有利于乙醇弥散,提高疗效
4、栓塞化疗后肿瘤周边形成包膜,避免 乙醇入循环系统,流动和吸收
(二)如何应用综合介入治疗技术 主要考虑因素: 患者情况及伴发病变情况 技术方法的作用机制 各种治疗方法的序贯关系等
1、患者情况 无明显恶液质及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 均可实施介入性治疗 状态差者首先应用经皮穿刺瘤内药物注 射,待有所恢复再行TAI和TAE治疗 前提:保存肝脏功能
四、注意事项
颈内静脉穿刺 肝右静脉插入 门静脉压力下降 18~33KPa 食道胃底静脉硬化栓塞术
五、临床应用
(一)适应症 1、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食道、胃底静脉 中、重度曲张,有破裂出血危险者,或反复 出血者 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消化道出血,经 保守治疗难以控制者,或内窥镜下硬化及治 疗无效者 3、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顽固性腹水

介入放射学常用技术

介入放射学常用技术

介入放射学常用技术选择性血管插管技术【适应证】各种病变的动脉造影,动脉内化疗灌注和动脉栓塞术均可采用本技术。

【禁忌证】1. 欲选择插入动脉径小于所用导管直径或已闭塞。

2. 当手边器材难以完成选择性插管时切忌硬性操作。

【器材】一般选择性动脉插管的导管及导丝均可用于本技术,采用直径较细的导管,如4F和5F,选用头端较软的导管,以便在导丝先行进入后能随之进入靶血管。

超滑导丝几乎是超选择性插管必备的器材,最好选择前端具有15弯头者,利于进入迂曲的血管。

前端柔软的超硬导丝在导管难以跟进时有特殊价值。

同轴导管系统虽然价值较昂贵,但对于超选择性插管困难者和脑血管插管有重要价值。

【操作步骤】1. 入路:总的来讲可分为上入路和下入路(Seldinger技术),正确选择入路可提高选择性插管成功率。

(1)下入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可完成大部分患者的选择性插管,当骼动脉十分迂曲时,导管经过几个弯曲与血管壁磨擦力增大,操作往往困难,可采用长导管鞘(10cm~20cm),鞘壁有钢丝加强者为佳。

(2)上入路:可经肱动脉,腋动脉或锁骨下动脉穿刺插管。

主要用于下入路常规选择插管困难者,动脉先向下行,再折返向上和有多个此类弯曲者经下入路插管往往十分困难,导管进入第一个弯度时再向前插送极易弹出。

经上入路进入此类血管则变得十分容易,原因是原先的多弯曲经上入路变为单弯曲,导管能顶靠在下行的血管壁向上推进,甚至腹腔动脉闭锁由肠系膜上动脉至胰十二指肠下动脉提供侧支者亦能超选成功。

2. 利用导管的形态插入相应的动脉:目前所用导管已塑形,可适用于不同的动脉插管,一般Cobra导管的适用范围最广;Yashiro螺旋导管适于纤曲的肝动脉插管;Simmons导管适于腹腔干过长者。

尚可采用术中导管塑形的方法。

3. 导管跟进技术:为最常用的超选技术,当导管进入一级血管分支后不能继续前进时,可先将超滑导丝插入靶动脉,由助手拉直导丝,术者推进导管沿导丝进入。

肝癌介入治疗方法

肝癌介入治疗方法
不能切除旳 原发性肝癌旳 最主要旳 介入治疗措施之一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 TACE )
目前为不能切除旳肝癌非手术治疗旳 首选疗法
适应证: 手术不能切除旳或切除不能根治旳 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
TACE 禁忌证: 1.肝功能不全。 2.骨髓造血功能克制。 3.门静脉主干癌栓。 4.明显旳门脉高压及近期内曾有食道或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5.严重旳心,肺,肾功能不全,或 因其他原因而不能合作。
病了解剖学基础
正常肝组织旳血液供给 20%-25%来自肝动脉, 75%-85%来自门静脉,
原发性肿瘤旳血液供给 90%-95%来自肝动脉,
这就为选择性经肝动脉对肿瘤治疗提供了 病了解剖学基础
肝动脉解剖学基础
设备
DSA
高压 注射器
器械
穿刺针
器械
动脉鞘
器械
导管
器械
导丝
措施
常规采用Selding’s技术 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 腹腔干动脉造影 超选择插管技术 化疗及栓塞剂乳化
肝癌介入治疗方法
概况
肝癌(原发性肝癌) 世界上最常见、最严重旳10种恶性肿瘤之一 每年发病26万例,42.5%发生在中国 我国农村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中肝癌死亡居首 我国城市中仅次于肺癌居第2位
所以,提升对肝癌治疗水平具有十分主要意义。
诊疗
定性诊疗
定位诊疗
定性诊疗
PHC血清标志物
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 AFP) 异常凝血酶原 (DCP) γ-谷氨转酰肽酶及其同工酶II(γ-GT) α-L-岩藻糖苷酶 (AFU)
(cement therapy) 临时性阻断肝静脉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E—
THVO) 夹心面包疗法(sandwich therapy)

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器材选择及操作技巧

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器材选择及操作技巧

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器材选择及操作技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肝癌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介入治疗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重点讨论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器材选择及操作技巧,以帮助医学人员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一、肝动脉插管及栓塞治疗肝动脉插管及栓塞治疗是肝癌介入治疗的核心技术之一。

在进行这一治疗过程中,医学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器材来实现肿瘤的栓塞。

目前常用的器材包括微导管、微球和栓塞剂。

微导管是进行肝动脉插管的关键工具,其直径较小,可以通过肝动脉进入肿瘤血供区域。

在选择微导管时,需要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来确定导管的长度和弯曲度,以确保导管能够准确到达肿瘤部位。

微球是一种用于栓塞肿瘤血管的微小颗粒物质,其直径通常在20-100微米之间。

微球的选择应根据肿瘤血供的大小和形态来确定,以保证微球能够完全堵塞肿瘤的血供,达到栓塞的效果。

栓塞剂是介入治疗中常用的一种物质,其作用是在肿瘤血管内形成血栓,从而阻断肿瘤的血供。

栓塞剂的选择应根据肿瘤的性质和血管的解剖结构来确定,以确保栓塞剂能够达到预期的栓塞效果。

在进行肝动脉插管及栓塞治疗时,医学人员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

首先,需要准确判断肝动脉的位置和血流方向,以避免误插和误栓塞。

其次,需要掌握插管及栓塞的速度和力度,以避免插管过深或栓塞不彻底。

此外,还需要注意术后的观察和处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二、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热能,将肿瘤组织局部破坏的介入治疗方法。

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时,医学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射频电极和射频发生器。

射频电极是进行射频消融的关键工具,其形状和大小应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来确定,以确保能够完全包围肿瘤组织并达到治疗效果。

射频电极的选择还应考虑到电极的散热性能和导热性能,以避免电极过热或热能传导不足。

射频发生器是产生高频电流的设备,其输出功率和频率应根据肿瘤的性质和位置来确定,以确保能够产生足够的热能来破坏肿瘤组织。

肝癌介入治疗规范化方案

肝癌介入治疗规范化方案

肿瘤科肝癌介入操作规范及流程一、肝癌综合性介入治疗规范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恶性肿瘤,大多数病例发现时已无外科手术指征,能够外科手术切除者仅占28%。

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仅3~6个月。

虽然肝动脉灌注化疗(HAI)和栓塞(HAE)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被公认为是肝癌非手术疗法的首选方法,但是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并不理想,≥5年生存率仅9.0%~16.2%。

肝癌的介入治疗在我国虽然已开展了近20年,但很不规范,不论是对适应证的掌握,还是在介入治疗的方法上都很不一致,不仅影响了肝癌患者的介入疗效,而且还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药品浪费。

1、严格掌握肝癌介入治疗适应证1.1 肝动脉化疗(HAI)适应证(1)失去手术机会的原发或继发性肝癌;(2)肝功能较差或难以超选择性插管者;(3)肝癌手术后复发或术后预防性肝动脉灌注化疗。

1.2 HAI禁忌症无绝对禁忌症,但对于全身情况衰竭者,肝功能严重障碍,大量腹水,严重黄疸及白细胞<3000者,应禁用。

1.3 肝动脉栓塞(HAE)适应证(1)肝肿瘤切除术前应用,可使肿瘤缩小,有利于切除,同时能明确病灶数目,控制转移;(2)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无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无门静脉主干完全阻塞、肿瘤占据率<70%;(3)小肝癌;(4)外科手术失败或切除术后复发者;(5)控制疼痛,出血及动静脉瘘;(6)肝癌切除术后的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1.4 HAE禁忌症(1)肝功能严重障碍,如:严重黄疸[胆红素>51μmol/L,ALT>120 U(视肿瘤大小)]、凝血机能减退等。

大量腹水或重度肝硬化,肝功能属Child C级;(2)门静脉高压伴逆向血流以及门脉主干完全阻塞,侧支血管形成少者;(3)感染,如肝脓肿;(4)癌肿占全肝70%或70%以上者(若肝功能基本正常,可采用少量碘油分次栓塞);(5)白细胞<3000;(6)全身已发生广泛转移者;(7)全身情况衰竭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器材选择及操作技巧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肝癌
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介入治疗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重点讨论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器材选择及操作技巧,以帮助医学人员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一、肝动脉插管及栓塞治疗
肝动脉插管及栓塞治疗是肝癌介入治疗的核心技术之一。

在进行这一治疗过程中,医学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器材来实现肿瘤的栓塞。

目前常用的器材包括微导管、微球和栓塞剂。

微导管是进行肝动脉插管的关键工具,其直径较小,可以通过肝动脉进入肿瘤
血供区域。

在选择微导管时,需要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来确定导管的长度和弯曲度,以确保导管能够准确到达肿瘤部位。

微球是一种用于栓塞肿瘤血管的微小颗粒物质,其直径通常在20-100微米之间。

微球的选择应根据肿瘤血供的大小和形态来确定,以保证微球能够完全堵塞肿瘤的血供,达到栓塞的效果。

栓塞剂是介入治疗中常用的一种物质,其作用是在肿瘤血管内形成血栓,从而
阻断肿瘤的血供。

栓塞剂的选择应根据肿瘤的性质和血管的解剖结构来确定,以确保栓塞剂能够达到预期的栓塞效果。

在进行肝动脉插管及栓塞治疗时,医学人员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

首先,需要准确判断肝动脉的位置和血流方向,以避免误插和误栓塞。

其次,需要掌握插管及栓塞的速度和力度,以避免插管过深或栓塞不彻底。

此外,还需要注意术后的观察和处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二、射频消融治疗
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热能,将肿瘤组织局部破坏的介入治疗方法。

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时,医学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射频电极和射频发生器。

射频电极是进行射频消融的关键工具,其形状和大小应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来确定,以确保能够完全包围肿瘤组织并达到治疗效果。

射频电极的选择还应考虑到电极的散热性能和导热性能,以避免电极过热或热能传导不足。

射频发生器是产生高频电流的设备,其输出功率和频率应根据肿瘤的性质和位置来确定,以确保能够产生足够的热能来破坏肿瘤组织。

在选择射频发生器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保证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时,医学人员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

首先,需要准确判断肿瘤的位置和大小,以确定射频电极的插入位置和治疗范围。

其次,需要掌握射频电极的插入角度和深度,以确保能够完全包围肿瘤组织。

此外,还需要注意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和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器材选择及操作技巧对于治疗效果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学人员应根据肿瘤的性质和位置来选择合适的器材,并且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同时,医学人员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以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的水平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