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关于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我们要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好好的注意全面内容的积累。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唐代〕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思国之理一作:思国之治;塞源而欲流长也一作: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胡越一作:吴越)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想谗邪一作:惧谗邪;弘兹一作:宏兹;在君一作:君臣) 谏太宗十思疏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归纳与解读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归纳与解读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归纳与解读《谏太宗十思疏》是一篇唐代的文言文,作者是魏征。

以下是对该文章中的一些重要文言知识的归纳:1. 重点词汇:(1) 思:思考,考虑,想到。

在文章中指君主应该认真思考和注意的十件事情。

(2) 固:牢固,稳固。

在文章中指不要轻易打破或改变既有的局面或秩序。

(3) 居安:处于平安稳定的环境中。

居:处于。

(4) 戒奢:戒除奢侈和浮华。

戒:戒除,避免。

(5) 以:来,以便。

在文章中表示手段或目的的关系。

(6) 宏:广大,宽广。

在文章中指要有远大的眼光和胸怀。

(7) 易:容易,简单。

在文章中指不要看轻困难,要认真对待。

(8) 简:简单,简洁。

在文章中指不要繁琐,要简明扼要。

(9) 有善:有好的事物或优点。

有:具有,拥有。

(10) 浚:深挖,加深。

在文章中指要深入发掘好的事物和优点,加以发扬光大。

2. 语法结构:(1) “思”作为动词,表示思考、考虑。

例如:“必固其根本,思国之安危。

”其中,“思国之安危”表示思考国家的安危。

(2) 并列结构的句式,通过“则”、“必”、“故”等连词连接多个并列的句子或短语,表达多个相关的意思。

例如:“则思知足以自戒”、“必思无以欲盖而从恶”、“故思知足以自戒”、“故思无以怒而滥刑”等,都是并列结构的句式。

(3) 条件结构的句式,通过“如”、“若”等连词引导条件从句,表达某种假设或条件下的情况。

例如:“如覆薄水,如临深谷”、“若人君之欲明明德于天下”等,都是条件结构的句式。

(4) “臣闻”作为句首的固定结构,表示传闻、听说、嗅到等意思。

例如:“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等,都是以“臣闻”开头的固定结构。

(5) “也”作为句末的助词,表示肯定、强调等意思。

例如:“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也。

”等,都是用“也”作为句末助词的例子。

3. 古今异义:(1) “根本”,古义指树木的根和主干,比喻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今义指相对于枝叶而言的根和茎等。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及知识点归纳【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思国之理一作:思国之治;塞源而欲流长也一作: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胡越一作:吴越)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

谏宋太宗十思疏重点词注释和译文

谏宋太宗十思疏重点词注释和译文

谏宋太宗十思疏重点词注释和译文第一思:忧天下之难- 忧:担忧、愁虑- 天下:指整个国家或世界- 难:困难、问题疏文:太宗之第一思疏者,忧惧国家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第二思:宽天下之急- 宽:缓解、舒缓- 急:紧急情况、需求疏文:太宗之第二思疏者,努力缓解国家面临的紧急情况和需求。

第三思:存天下之深恩- 存:珍爱、保护- 深恩:指天下人民给予的深厚恩惠疏文:太宗之第三思疏者,珍爱并保护国家人民所给予的深厚恩惠。

第四思:忍天下之大饥- 忍:忍受、承受- 大饥:严重的饥荒疏文:太宗之第四思疏者,承受并应对国家面临的严重饥荒。

第五思:速天下之急救- 速:迅速、立即- 急救:提供紧急的援助疏文:太宗之第五思疏者,迅速提供国家所需的急救援助。

第六思:明天下之忠- 明:明确、清楚- 忠:忠诚、忠心疏文:太宗之第六思疏者,清楚表明对国家的忠诚之心。

第七思:厉天下之暴- 厉:严厉、强力- 暴:暴力、强力疏文:太宗之第七思疏者,以强力对抗国家面临的恶劣环境和暴力。

第八思:专天下之利- 专:专心致志,专注- 利:福利、利益疏文:太宗之第八思疏者,专心致志于国家的福利和利益。

第九思:导天下之治- 导:引导、指引- 治:管理、治理疏文:太宗之第九思疏者,引导国家的治理和管理。

第十思:明天下之机- 明:明确、清楚- 机:机会、发展机遇疏文:太宗之第十思疏者,明确把握国家的发展机遇和机会。

以上为《谏宋太宗十思疏》的重点词注释和译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点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点

谏太宗十思疏一、语海拾贝及文学常识垂拱而治:垂衣拱手,旧时用以谀颂封建帝王的所谓无为而治。

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的环境里,要想到危险、困难可能会出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比喻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也比喻取得民心的重要。

魏征:字玄成,以直言敢谏著称。

本文写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之一,阐述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等观点。

二、古今异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虚心: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义:认为三、重要虚词之: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的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虽:①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虽然②虽董之以严刑即使诚:①必竭诚以待下诚心②诚能见可欲如果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③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④子产而死,谁气嗣之连词,表假设下: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当: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②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③安步当dàng车当作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③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享受信:①信者效其忠诚实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④忌不自信:相信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④不求闻达与诸侯追求治: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③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以: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谏太宗十思疏重点词注释和译文

谏太宗十思疏重点词注释和译文

谏太宗十思疏重点词注释和译文
臣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必须让它的根基稳固;想要水流远,必须疏通其泉源;想要国家安定,必须积累德行和义理。

如果根基不稳,就不能指望树木长得高;如果泉源不畅,就不能指望水流远;如果德行不厚,就不能指望国家治理好。

虽然臣下最愚昧无知,但也知道这一点,更何况明智的君主呢?君主掌握着国家的重权重任,居于重要的地位,应该推崇天峻,永保美好,不要只想着安逸而不思危险,要戒除奢侈,俭朴节约,保持德行的厚度,克服欲望的冲动,否则就像伐根求木茂,___欲流长一样。

所有的元首,都承受着天命,深深地忧虑着治理道路,功成名就之后,德行却逐渐衰退。

有些人做好了开始的准备,但却很少能够坚持到底。

难道取得容易,守护难吗?过去取得时有余,现在守护却不足,为什么呢?因为在深深的忧虑中,必须竭尽全力等待机会;而一旦成功,就会放纵自己的情感,傲慢自大,看不起别人。

竭尽全力时,吴越就会团结一体;傲慢自大时,亲戚朋友就变成了陌生人。

即使用___怒来震慑,最
终也只是苟且免罪而不感激仁德,表面上恭敬,内心却不服气。

怨恨不在于强大的力量,而在于人的心理;载重的船可以翻覆,所以必须非常小心谨慎。

君主如果能够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应该知道满足自己的欲望需要自我警醒;如果想要建设,就应该知道适可而止以安抚人民;如果想要高位,就应该谦虚自省并加强修养;如果担心自己会变得骄傲自满,就应该思考江海之下有无数的河流;如果喜欢打猎,就应该控制自己的欲望。

如果心态懈怠,就应该始终保持谨慎和敬畏;如果思考被堵塞,就应该打开心扉。

《谏太宗十思疏》重点实词虚词及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重点实词虚词及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之吉白夕凡创作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底子;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实词:求—要求;欲—想要;思—希望;长、固见注释②③;底子—树根;流—河流;远—长远;浚见注释④;安—稳定、太平;积—积蓄、积累;德义见注释⑤虚词:三个“之”—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第三人称代词,它的;者—助词,提示条件臣听说要想让树木长得矮小,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成,而况于明哲乎?实词:固—形,稳固;望—希望;求—要求;思—希望;下愚见注释⑥;明哲见注释②虚词:而—转折连词,却;三个“之”同上;虽—连词,虽然;其—指示代词,这;而—递进连词;于—介词,对;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矮小,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成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实词:当神器、居(据有)域中见注释③④,重—形用名,重权;大—形用名,重大地位;念—考虑;居(处在)安思危—处在安适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以俭见注释⑤;以—动词,用、行;虚词:两个“之”—结构助词,的;斯—代词,这;以、而—目的连词,来;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的高大,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不居安思危,不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克不及坚持敦厚,性情不克不及克服欲望,这就像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实词:凡百元首见注释⑦;承天景命见注释⑧;善—好;克—动词,能够;终—坚持到底虚词:者—代词,……的;盖—语气副词,表不十分肯定地判断,大概;岂—难道;之—代词,代天下;乎—语气词,表疑问,吗;(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善终的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血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实词:殷忧—深重忧患;竭诚—竭尽诚心;得志等见注释;行路—路人;董—监督;振—通“震”,威吓;威怒—使人畏惧的怒气;免—免于刑罚;貌—名词用状语,概略上;心—名词用状语,在内心;虚词:盖—连词,承接上文,暗示推断原因;前两个“以”—连词,暗示修饰关系;既—已经;则—就;虽—连词,即使;后两个“以”—介词,用、拿;两个“之”—代词,代臣民;苟—苟且;两个“而”—转折连词,但是;惟—只,只是;宜—应当,应该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竭尽诚心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肆自己的情感而看不起他人.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他人,就会使亲人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他们,(人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其实不会感念(皇上的)仁慈,概略上恭顺而在内心里却不信服.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的只有民众(的力量);(人民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使船只颠覆,这是应当深切。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

《谏太宗十思疏》
二、通假字
1、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通"毋",不要)
四、词类活用
1、固: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动用法,使……稳固)
2、下:则思江海下百川(名作动,居……之下)
3、宏: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
五、古今异义
1、根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①古义: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那部分。

②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纵情: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①古义:放纵情感。

②今义:尽情)
3、以为: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①古义:"以之为"的省略,把它当作。

②今义:认为)
4、虚心: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①古义:使心虚。

②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六、句式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判断句)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介宾短语后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思国之理一作:思国之治;塞源而欲流长也一作: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胡越一作:吴越)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翻译:
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
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

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

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

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

(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的力量;(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
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非常注意加强自我修养,谦虚出世、自律言行,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

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

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

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简能而任之:“简”同“拣”,选拔
二、古今异义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古义,树木的根。

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②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
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

今义,尽情。

③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虚心
古义,使……谦虚。

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④承天景命
古义:大。

今义:景色。

⑤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骨肉:古义:指父母兄弟子女。

今义:亲生骨肉

⑥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古义:以(之)为;把......当作。

今义:认为。

三、词类活用
①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貌:表面上。

心:在内心。

②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君:做君主,统治。

③形容词用作名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重:重任、重权。

居域中之大大:重位。

惧谗邪邪: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善:好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奸恶的小人。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能:有才能的人。

善:好的意见。

居安思危安:安全的环境。

危:危险的可能。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尽:用尽。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远:远长。

塞源而欲流长者长:远长。

能克终者盖寡终:坚持到底。

⑤形容词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固:使……牢固。

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

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谦虚。

弘兹九德弘:使……光大。

何必劳神苦思劳:使……劳累。

⑥动词用作名词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可欲:指看见想要的东西
⑦形容词意动用法
乐盘游,则三思以为度乐:以……为乐,喜欢。

忧懈怠,则慎思而敬终忧:以……为忧,担心。

四、重要虚词
之: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的。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

以:
①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来,表目的的连词
②虽董之以严刑。

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来,表目的的连词
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

④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连词,表假设。

五、重点实词
盖: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虽:
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然。

②虽董之以严刑:即使。

诚:
①必竭诚以待下:诚心。

②诚能见可欲:如果。

下:
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

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地位低下的人。

当:
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

③安步当dàng车:当作。

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享受。

⑤不念居安思危:安全的环境。

⑥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

信:
①信者效其忠:诚实。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④忌不自信:相信。

求: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

④不求闻达与诸侯:追求。

⑤府史闻此变,因求假暂归:请求。

治:
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

哉:
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

表反问语气,呢
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表反问语气,吗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表反问语气,呢
所:
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所”加动词的固定结构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

表被动
克:
①能克终者盖寡:能够。

②然操虽能克绍:战胜。

③公乃与克日会战:约定。

④克己复礼为仁:约束。

终:
①终苟免而不怀仁:最终。

②能克终者盖寡:坚持到底。

六、句法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介宾短语后置
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省略句
3、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岂……乎”是固定句式,一般译为“难道……吗?
4、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判断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