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森林幼儿园教育模式特点及启示

合集下载

欧洲流行“森林幼儿园”实践案例研究

欧洲流行“森林幼儿园”实践案例研究

欧洲流行“森林幼儿园”实践案例研究欧洲流行“森林幼儿园”实践案例研究近年来,随着环境教育和户外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欧洲地区涌现出一种独特的学前教育模式,即“森林幼儿园”。

森林幼儿园通过将孩子们置身于大自然的环境中,以探索、玩耍和亲近自然为核心活动,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欧洲流行的“森林幼儿园”实践案例,并分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一、背景介绍“森林幼儿园”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丹麦,目前已经在其他欧洲国家如瑞典、挪威、芬兰等得到广泛推广。

这些国家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森林幼儿园倡导让孩子们亲近自然,通过探索和玩耍,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二、案例介绍在瑞典的一所森林幼儿园,孩子们每天在森林中度过大部分时间。

孩子们自由地探索和玩耍,而不受传统教室的束缚。

这所森林幼儿园重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采取适合他们年龄的活动,如野餐、野外游戏和自然观察等。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关注和尊重自然,同时培养了社交技能和创造力。

三、案例分析1.环境教育价值:森林幼儿园为孩子们提供了独特而宝贵的学习环境。

孩子们在自然中可以观察和亲身体验生态系统,并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这种环境教育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环境意识,还促进了他们的情感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2.健康和运动发展:在森林幼儿园,孩子们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身体素质。

他们可以攀爬、奔跑和玩耍,在自然环境中锻炼身体,并增强协调性和平衡感。

这不仅有益于他们的身体健康,还有助于智力和感官发展。

3.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在森林幼儿园中,孩子们需要与其他孩子一起进行游戏和探索。

这培养了他们的社交技能、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孩子们在交流和互动中学会了倾听和分享,他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四、观点和理解我认为“森林幼儿园”实践案例的成功在于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这种以自然为课堂、追求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将传统的教室学习和户外活动相结合,为孩子们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

德国的『森林幼儿园』

德国的『森林幼儿园』

德国的『森林幼儿园』作者:李健儿来源:《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5年第02期早在几年前,就看到国内的新闻媒体报道过德国的森林幼儿园,让人感觉遥不可及。

最近,我居然有机会在德国看到这样的幼儿园,它让我相信对教育的尝试和探索是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德国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从娃娃抓起,从小就要在孩子心中埋下种子,这是森林幼儿园产生的主要原因。

在德国,森林幼儿园大概有七百多所。

我们去参观的森林幼儿园位于德法边境的弗莱堡小镇。

弗莱堡小镇是个以环保绿色著称的小城,被称为绿色之都。

弗莱堡的森林幼儿园就在小镇边上的森林里,离城市很近。

穿过一条绿树成荫的石子路就来到幼儿园。

其实所谓的幼儿园只是森林中的一片空地,不过两三分钟就绕完了整个幼儿园。

空地上铺满了落叶、碎木块,一个汽车形状的小房间既是教师的办公室,也是孩子们的庇护所,这是幼儿园唯一的建筑。

空地周围是参天大树,为幼儿园遮挡风雨。

穿着休闲服的安格莱斯园长,金黄的头发被随意扎在脑后,素面朝天的打扮跟森林的气质很相配。

这个幼儿园是她创办的第二个幼儿园,园内有二十多个孩子。

孩子们正准备早餐的欢迎仪式,欢迎仪式上会点燃蜡烛唱歌,小朋友会把一面小旗帜插在幼儿园入口处,告诉人们:请等等,我们在做仪式,然后清点人数。

这个欢迎仪式是不允许被打搅的,他们一直坚持着这样的仪式。

接着孩子们围坐一起用餐,他们的凳子是一圈固定好的木桩,每个小朋友坐一个木桩,没有餐桌,自己拿着点心吃。

即便是这样,幼儿园也要尽可能让孩子们遵守进餐礼仪,集中精力安静地用餐。

餐点都是家长给孩子带的水果、蔬菜和面包类的健康食品。

用完早餐,孩子们就跟着老师走进森林里活动去了。

森林里的活动都由孩子们自主选择,老师很少主动为孩子选择游戏,游戏活动中如果孩子不提出要求,老师就不会主动提供帮助。

小女孩们去灌木丛里摘下野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快乐地玩游戏。

小男孩们则在跳水坑,因为前几天下了场大雨,地上有一些水坑,孩子们就从枯叶堆上跳进一个浅水坑,泥水溅到衣服上也满不在乎。

德国幼儿园自然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德国幼儿园自然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2019.06 保育与教育 P 64我曾在德国生活过一年,并在德国一所公立幼儿园实习,亲身感受过那里的自然教育,以及从社会大众到教育机构对大自然与幼儿间亲密关系建立的高度重视。

说到德国幼儿园的自然教育,不得不提到德国的社会背景。

在德国,人们有着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传统和习惯。

我生活过的城市是德国东部的德累斯顿,城市四处遍布着森林和花园,一条大河穿城而过,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在城市里和谐统一。

人们喜欢在周末等闲暇时光到公园、河边或是森林中休闲玩耍,孩子从小便积累了许多接触自然的经验,父母和老师会鼓励、引导孩子在大自然中寻找乐趣。

也正是成人这种积极的态度和亲近自然的习惯,才使得孩子们能够自主、自由地探索大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德国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也非常契合自然教育的思想,他们并不强调认知的教育,更看重最基本的素质和技能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关系的建立。

在德语当中,对小年龄孩子的教育是“Erziehung”,它的词源是Beziehung,表示一种强烈的关系、内在的联系,尤其强调感情的投入(而非简单的接触)。

他们认为,教师、家长、幼儿三者是平等的,成人要起到榜样的作用,用自我的行动来影响孩子,而不是用高度来要求孩子。

他们希望通过创设一种激发式的教育环境,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各种条件,从而达到一种自我教育的状态。

他们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尝试和解开迷惑的过程,孩子应当被允许犯错、不懂、争吵和提出相反意见,需要体验各种积极的和消极的情感,这些都是发展的必经之路。

简单来说就是,孩子的成长就是成功与不成功之间的摆动以及情感的体验,孩子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体验到成功。

他们认为教育最好的先决条件是:在互动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自由中学习,在自然空间中学习,通过反思学习。

德语当中,幼儿园教师一词也并非“Kindergartenlehrer”(幼儿园与教师的合成词),而是“Erzieher”,翻译过来就是教养者,二者的区别在于:教师是有学科目标的,需要把学科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教养者更加强调打开身心去接纳和呵护孩子们,他们更愿意把自己当作孩子发展的支持者,促进其自我发展。

德国特有的“黑森林幼儿园”

德国特有的“黑森林幼儿园”

德国儿童拥抱大自然幼儿园的故乡――德国有大约700家“森林幼儿园”,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整日在户外活动。

黑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葱郁的黑森林。

平日里,无论是阳光灿烂还是细雨蒙蒙,在法兰克福都会有一群3到6岁的幼儿园小孩走进郊外的一片森林,在那里唱歌、燃起篝火,或者在泥地里打滚。

想休憩一下的时候,他们就会躺到由树桩和树枝做成的一个巨大“沙发”里。

幼儿园的诞生地正在走上返朴归真的道路。

虽然其它地方的学校和家长都在敦促孩子们尽早地读书、写字、接触互联网,以准备好应对全球经济日益激烈的竞争,但德国的儿童们却在另辟蹊径──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德国有大约700家“森林幼儿园”,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整日在户外活动。

黑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葱郁的黑森林。

橡皮擦则让路给了松球。

这里不需要从老师那里拿到通行证才能离开教室,不过带上驱虫剂倒是个好主意。

孩子们被森林深深吸引,但有时也会因此出现一些小状况。

Idstein森林幼儿园的老师玛格丽特-克鲁格说,前不久,我还从树上救下了一个小女孩,她爬得太高了。

去年有一次,“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一颗大树倒在眼前”。

森林幼儿园的兴起是对德国教育家弗里德里希-福禄贝尔的教育主张的回归。

150多年前,福禄贝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他一向主张,孩子们应该在大自然中玩耍,而不应接受过多有关数字和字母的练习。

森林幼儿园也是环保和消费意识极强的德国现代社会的写照。

在德国,绿党已经赢得10%以上的选票,而且商店周日通常不营业。

目前,仅有一小部分德国儿童在森林幼儿园就学,不过人数一直在稳步攀升。

上个世纪丹麦的一个社区最先创立了一所森林幼儿园,随后在90年代中期德国当地家长团体也开始设立此类项目。

在斯堪的纳维亚、瑞士和奥地利也有类似的学校,但是为数较少。

森林幼儿园的理念甚至引起了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的浓厚兴趣,去年秋天,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成立了美国第一所森林幼儿园。

诺伯特-乎朋兹补充说,森林幼儿园也会适时地引入电脑。

德国的森林教育

德国的森林教育

德国的森林教育在这里,没有雾霾,没有农药残留的蔬菜,没有经过化学方法消毒残留的水。

这里只有百年原始香樟林,高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不用化肥、不施农药、不喷除草剂而清甜爽口的蔬菜和干净无污染的井水……。

在这里,课堂变天堂,石子、小草、树木、农具等作教具,天地当讲台,喜悦是老师,可以玩玩泥巴、看看蚂蚁搬家……孩子们在森林学校里每天感恩着森林带来的绿色,感恩着河流带来的清澈,小鸟儿的歌声和舞蹈,孩子们就在这里健康成长,享受着幸福的人生。

南宁伏羲学雍国学森林学校位于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四塘社区。

占地138亩,农庄北边凤凰谷景区溪流从北向南环绕而过;东边山坡是南宁方圆100公里范围内仅存的原始森林百年香樟林,溪流和森林之间环抱着57亩国家一级农保田。

依山傍水,郁郁葱葱,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森林学校内设森林教室区、原始森林药用植物园区、农耕体验区、民间手工艺体验区、动物养殖观察区、户外运动区、静心养生区、露营度假区等。

学雍伏羲国学森林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核心,吸收佛家、道家文化精髓,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海纳百川,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己任。

開設有經典導讀、琴棋書畫、中醫養生、靈性繪畫、體能訓練、民間藝術、農耕體驗、靜思語教學及自然農莊親子活動等課程,全面鍛煉孩子的能力。

为培养国家栋梁之才,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维护民族文化血脉传承作应有的贡献。

教育使命:返璞歸真·培育棟樑教育願景:與經典同行·伴孩子成長·享幸福人生價值觀:博學·康宁·厚德·自强學校校訓:學而時習·上善若水·中庸之道·厚德載物教育總顧問:張衛東(國學教育專家、昆曲藝術家、北大國學社導師)为什么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森林式教育最早源于中国。

我国古圣先贤,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老子在《道德经》就曾经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德国森林幼儿园教育模式特点及启示

德国森林幼儿园教育模式特点及启示

德国森林幼儿园教育模式特点及启示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德国森林幼儿园教育模式:特点及启示森林幼儿园是源起于丹麦,兴盛于德国,近年来广泛流行于欧美、日本、韩国等地的一种新型幼儿园教育模式.20世纪50年代,世界上第一所森林幼儿园在丹麦成立,20世纪90年代中期,森林幼儿园在德国获得了快速的传播和发展.目前德国大约有2000家森林幼儿园,占德国幼儿园总数的5%~10%,也有越来越多的正规幼儿园开展“森林项目周”活动,森林教育体系已成为德国幼儿教育享誉世界的重要名片.一、德国森林幼儿园兴起的背景森林幼儿园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对德国福禄贝尔幼儿教育理念的一种追溯与回归.福禄贝尔认为:“人,特e是少年期的人,应当在内心熟悉自然,按照在自然中活着的并支配着自然的上帝精神,去熟悉自然.”他主张“教师至少每星期一次同他的学校的每个班级的学生一起到野外去,让他们仔细观察和理解自然或四季向他们显示的景色”.森林幼儿园虽缘起丹麦,却能够在德国迅速风靡,与其理念与德国幼教传统理念的吻合不无关系.另外,德国还有适宜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教育传统.据德国联邦环保部公布的民意调查显示,85%的人把环保问题视为仅次于就业的国内第二大问题,75%的人希望德国应该在环境政策上继续维持在欧盟的领先地位.对自然的推崇和环境的重视,使德国家长希望孩子从小就能形成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意识.此外,德国人有着深厚的“森林情结”,自称是“森林中走出的民族”.他们认为森林是大自然的象征,培养孩子热爱森林、敬畏自然的精神,能够让孩子一生充满灵性,享受单纯质朴的快乐.德国有三分之一国土面积被森林覆盖,尤其是西南部森林资源丰富,很多居住地附近两三百米就有一片森林,这为森林幼儿园的迅速增多提供了环境基础.儿童生活世界的改变进一步加速了森林幼儿园在德国的传播.1989年之后,德国社会由密集工作的工业社会转化为密集消费与休闲的服务型社会.居住环境的改变使得现代儿童生活与游戏的空间发生了重大变化.儿童居住在拥挤的高楼大厦中,户外活动时间严重缩短,生活空间变得狭窄,越来越多的儿童开始出现身体发展上的问题.儿童由于缺乏运动发生意外的现象越来越多,同时,儿童也缺乏游戏与交往的伙伴,他们的时间被大量各类媒体填补.基于此,家长们迫切希望孩子们能够深入自然,拓宽活动的空间,增强运动技能,强健身心,从而对森林幼儿园的需求加大.二、德国森林幼儿园的教育特点一实践先行的教育模式森林幼儿园与其他模式不同的是,它在最初并没有理论基础和学术支持,而是由于其实践的风靡带来了理论界对它的关注.森林幼儿园最初建于丹麦.一位全职妈妈埃拉法拉陶在带她的学龄前子女和邻居家的儿童在森林里玩耍时发现,在森林中长大的孩子异于传统幼儿园中的儿童.他们擅长游戏、较少争执、互动频繁、身心平衡、体能更佳.于是联合周围的父母一起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森林幼儿园.虽然森林幼儿园在最初并没有特定的教育理念,但它独特的教育方式却与自然教育、人本教育、体验教育、感官教育、开放教育、全人教育等理念不谋而合,甚至堪称其实践的典范.这种“没有理念”的教育方式反而为其自身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大的灵活性,在实践中充满灵动和活力.二纯粹自然的教育环境森林幼儿园最引人瞩目的特点便是它全户外、纯天然、原生态的教育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因素,环境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而森林幼儿园将自然环境的教育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森林幼儿园建于森林之中,这里空气新鲜植被丰富,视野开阔行动自由,设施材料安全天然,具有天然的疗愈和保健功效,非常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此外,森林环境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玩具和原材料,大到树木、泥土、水坑,小到树叶、松果、蠕虫,自然中有生命的无生命的万物都可以成为幼儿观察、研究、操作的对象,成为幼儿好奇、探究、学习的原点.比起普通幼儿园中常用的现代玩具、电子设备,森林幼儿园带孩子们回归了自然的怀抱,可以让幼儿在与自然环境、自然材料的互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三短小灵活的编班方式一个森林幼儿园通常由15~20个2~6岁的孩子组成,配备2名教师、1名助教,有时还会有实习生或家长的加入.教师接受过专门的户外教育训练,有的国家已经启动了专门的自然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较小的班容量和较高的师幼比有利于教师对每位幼儿给予更及时更高质的关注,也为森林活动的安全性提供了更好的保障.混龄编班的模式为森林幼儿园的孩子们创造了一个类似家庭的温馨环境.不同年龄的幼儿像兄弟姐妹一样共同生活和成长,不同年龄间的幼儿能够利用各自的发展特征为彼此提供更丰富的社交经历和角色体验,发挥“儿童教育儿童”的作用,促进良好社会性和积极健康个性的形成.研究表明,森林教育对自闭症、多动症等特殊需要儿童具有疗愈功效,一些特殊需要儿童的加入也使得森林幼儿园的环境更加融合丰富.四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森林幼儿园的出发点是让儿童在与大自然的互动过程中成长,避免承受过重过多的学业压力和功利目的,这也决定了它们的实践模式是以儿童为中心的.在森林中,绝大部分的在园时间是儿童自由自在的游戏,少部分时间用于做一些集体性的教学活动,如晨圈、音乐活动、科学活动等.在幼儿的游戏时间,教师尊重幼儿的选择,由儿童决定一起游戏的伙伴以及游戏的方式内容.游戏时,教师的主要角色是照看、提供帮助、为幼儿创造任务机会.如果幼儿没有提出请求,教师不得随意干扰幼儿的活动.幼儿在森林里自由探索和发挥,他们的选择受到教师的尊重.在森林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更是他们共同学习的伙伴.五自由开放的教学内容森林幼儿园之所以被称之为森林幼儿园,一方面是因为它建在森林之中,有着纯粹与自然融合的教育环境;还因为它依森林而教,有着原生态的教育内容,其课程和活动具有高度的随机生成性.因为前一天刚下过雨路上有很多蚯蚓,孩子们好奇地问教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蚯蚓.于是那天的课程主题就是蚯蚓.到了蟾蜍繁衍的季节,森林里的蛙鸣格外喧闹,于是当天的课程由此生成――蟾蜍的生命周期.冬天池塘结冰,孩子们争论冰层下的水草和小鱼是否还活着,一次科学探究活动就这样自然发生.随着阴晴雨雪天气变换,森林总会为教师和孩子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点子.在和自然的接触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要去爬树、编织花环、搭建帐篷、采摘果实、堆柴生火、上爬下跳,用野生的原材料“发明”自己的游戏和玩具,甚至拿植物的汁液急救伤口,认识区分有毒无毒的植物……总之,一切活动都是那么自由、开放与大胆.森林幼儿园不是教教师认为应该教的,而是教孩子渴望教的,教学内容因幼儿与自然环境的互动而自然生发. 六支架作用的教师角色森林幼儿园中的教师十分相信幼儿的能力,尊重幼儿的意愿,同时还会为他们的探索提供适宜的支持和帮助.在森林幼儿园中,幼儿爬树司空见惯,教师不会为此大惊小怪而严厉制止幼儿,相反,他们放任幼儿去爬.森林幼儿园的教相信:“小朋友爬树,他自己能够爬上去,也一定能够自己爬下来.如果教师帮助他爬到力所不能及的高度,他自己就没法下来.”他们鼓励孩子们去爬每棵他们能够自己爬得上的树.当然,当孩子从树上下不来的时候,教师也被要求一定要给予帮助.野外活动还离不开“生火”的主题.尽管要接触“火”这样的“高危物品”,孩子们还是像学习其他安全的东西一样被置于“放任”的状态.森林幼儿园的教师认为,将孩子放到有一定危险性的环境中,能够促进幼儿建立自己的危险防范意识,从而知道去评估风险、规避不良后果.“放手让孩子们去,他们反而更小心谨慎了,因为这是考验自己的判断力和自信心的时候了.”幼儿在森林幼儿园活动的每一步都有教师伴随着,教师不会打断或指责他们的活动,他们只是鼓励和支持.三、德国森林幼儿园教育模式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一积极开展充分有效的户外活动森林幼儿园最显而易见的特点莫过于大胆的户外教学方式和日常生活中与大自然的深度交融,这一点对我国的幼儿教育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近几年,由于幼儿园招生规模的扩大,不少幼儿园极尽所能地将现有的园舍占地改建成了用于教学活动的教室,幼儿园内户外活动场地严重受限,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严重削减.加之,多年来频发的幼儿外出安全问题,幼儿园几乎不主张集体带领幼儿离开幼儿园,外出游览.这样一来,幼儿仅剩的户外活动可能就是升旗、做操等集体性项目了.有研究发现,如今的孩子相较于他们的前人花在自然环境中的时间正越来越少.然而,人与自然是具有天然的联系的,人的发展离不开自然.“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借鉴森林幼儿园,我国幼儿教育应当充分保障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注重开展有效、高质量的户外活动,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去与大自然深入接触,要在做好安全工作的同时,带领幼儿走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引导幼儿从大自然中去学习.二创设基于幼儿实践活动的教学森林幼儿园的教学是基于幼儿实践活动的教学,是从幼儿的经验中生长出来的一种教学.在森林幼儿园教学内容的设计当中,幼儿无疑起到了主导与引领的作用.森林幼儿园以原生态的森林、大自然为教室,森林里物种的多样性、大自然阴晴雨雪的变化,使得这个教室里时时刻刻都充满着丰富多变的刺激,从而为生成性教学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在森林幼儿园中,幼儿天性优越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激发,他们在自由开放的活动中会不由自主地在头脑中产生很多问题.森林幼儿园的学习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师所教的内容都是基于幼儿经验的东西,幼儿学习起来内部动机强,接受起来也很自然、容易.我国幼儿教师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形式,创造机会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在活动中,带着问题去学习.三坚持教师的支架与辅助作用森林幼儿园教育模式坚信幼儿具有独立行动、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整个森林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具有明显的儿童中心的特征,提倡让儿童自由探索、直观接触、亲自实践、自主完成经验统合.在森林幼儿园中,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学习伙伴,永远只是在一旁静静地支持与帮助,而不是权威和专制的象征.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教师的角色明确提出了诸如以上的要求,但是在实践中仍存在教师角色定位不准,教师指导能力不足的现象.教师如何真正地从传统的教师角色中走出来,接纳并有能力指导幼儿的自主性学习仍然是我国幼教界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童年的室内化趋势,幼儿园的新形式让我们看到了童年曾经的样子,也让我们看到了童年现在可能是的样子――对“儿童的花园”的现代再创造.诚如福禄贝尔对幼儿园所期待的,这里的生活和教育图景均应该是“儿童的花园”般的存在.随着现代化社会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充斥着童年,生存压力提前到孩童,以至于曾经的童年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封闭的围墙、严苛的纪律、沉重的学业压力和缺乏生命活力的身心.何为幼儿教育的本真,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自由、充实的童年步入森林幼儿园,也许你会有更多发现.。

森林幼儿园对学前教育的启示(全文)

森林幼儿园对学前教育的启示(全文)

森林幼儿园对学前教育的启发德国,一个面积仅有35.7万平方公里,人口8000多万的中欧小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就在二战后的废墟上制造出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这样辉煌的成果,究其原因,是其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把日尔曼民族推向了历史的前台。

整个体系中第一阶段是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

德国的学前教育历史悠久。

中世纪时德国学前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要形式。

之后“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于1837年在勃兰登堡开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德国因此也成为幼儿园的发源地,同时也促进了德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迅猛进展。

自福禄贝尔之后,学前教育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进展起来,德国政府对学前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也逐渐走上正轨并日渐进展壮大。

综观德国的幼儿教育,处处体现着崇尚自然,尊重幼儿自然成长的的特色。

幼儿园的诞生地德国正在走上返璞归真的道路,“森林幼儿园”应运而生。

这种幼儿园一般建在城市的郊区,森林就是他们的教室,不管刮风还是下雨,孩子们都要去森林里上课。

孩子们可以享受美丽的大自然,可以在森林里唱歌,在草地上打滚、做游戏、观察动植物。

孩子从小就与大自然亲热接触,他们能更好地体会大自然馈赠的宁静与和谐之美,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心理意识并内化为终身的一种行为。

一、森林幼儿园概况第一所森林幼儿园于上世纪50年代早期成立于北欧的丹麦,最初源于一位名叫艾拉法拉陶的家庭主妇从生活中得到的灵感。

这位全职妈妈每天领着两个孩子到附近的森林里去散步、游戏,间或也有邻居的幼童一起同行。

这群年轻妈妈们渐渐地发现,这些天天在户外“疯玩”的孩子,其身心进展、社会交往较之传统幼儿园的幼童均胜一筹。

于是,这群幼儿的父、母亲联合起来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森林幼儿园。

之后的数十年,形式独特的森林幼儿园风靡欧洲。

二、森林幼儿园的特点(一)幼儿园环境是周围的大自然———森林每个个体都是自然界的一分子,自然环境对于幼儿的智力、情感、社会性等方面进展都有重大意义。

德国森林幼儿园课程设计

德国森林幼儿园课程设计

德国森林幼儿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德国森林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特色,理解其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

2. 学生掌握基本的森林生态知识,认识常见的森林植物和动物,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特点。

3. 学生了解德国森林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掌握其教学方法和活动组织形式。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观察、描述和分析森林环境的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自然观察和记录。

2. 学生能够在森林环境中运用所学的生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通过参与团队合作活动,提升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树立环保意识,关注生态文明建设。

2. 学生在森林幼儿园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勇于探索、乐于实践的精神,增强自信心和自主性。

3. 学生通过了解德国森林幼儿园的文化背景,拓宽国际视野,尊重不同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德国森林幼儿园的教育模式,结合我国幼儿园教育实际,培养学生的生态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喜欢探索自然,善于表达和交流。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课本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课程目标进行,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德国森林幼儿园概述- 了解德国森林幼儿园的发展背景、教育理念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情况。

- 分析德国森林幼儿园的特点,探讨其对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启示。

2. 森林生态环境认知- 学习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包括植物、动物的分类、生活习性及相互关系。

- 认识常见的森林植物和动物,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德国森林幼儿园课程体系- 探讨德国森林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分析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森林幼儿园教育模式特点及启示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德国森林幼儿园教育模式:特点及启示森林幼儿园是源起于丹麦,兴盛于德国,近年来广泛流行于欧美、日本、韩国等地的一种新型幼儿园教育模式。

20世纪50年代,世界上第一所森林幼儿园在丹麦成立,20世纪90年代中期,森林幼儿园在德国获得了快速的传播和发展。

目前德国大约有2000家森林幼儿园,占德国幼儿园总数的5%~10%,也有越来越多的正规幼儿园开展“森林项目周”活动,森林教育体系已成为德国幼儿教育享誉世界的重要名片。

一、德国森林幼儿园兴起的背景森林幼儿园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对德国福禄贝尔幼儿教育理念的一种追溯与回归。

福禄贝尔认为:“人,特e是少年期的人,应当在内心熟悉自然,按照在自然中活着的并支配着自然的上帝精神,去熟悉自然。

”他主张“教师至少每星期一次同他的学校的每个班级的学生一起到野外去,让他们仔细观察和理解自然或四季向他们显示的景色”。

森林幼儿园虽缘起丹麦,却能够在德国迅速风靡,与其理念与德国幼教传统理念的吻合不无关系。

另外,德国还有适宜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教育传统。

据德国联邦环保部公布的民意调查显示,85%的人把环保问题视为仅次于就业的国内第二大问题,75%的人希望德国应该在环境政策上继续维持在欧盟的领先地位。

对自然的推崇和环境的重视,使德国家长希望孩子从小就能形成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意识。

此外,德国人有着深厚的“森林情结”,自称是“森林中走出的民族”。

他们认为森林是大自然的象征,培养孩子热爱森林、敬畏自然的精神,能够让孩子一生充满灵性,享受单纯质朴的快乐。

德国有三分之一国土面积被森林覆盖,尤其是西南部森林资源丰富,很多居住地附近两三百米就有一片森林,这为森林幼儿园的迅速增多提供了环境基础。

儿童生活世界的改变进一步加速了森林幼儿园在德国的传播。

1989年之后,德国社会由密集工作的工业社会转化为密集消费与休闲的服务型社会。

居住环境的改变使得现代儿童生活与游戏的空间发生了重大变化。

儿童居住在拥挤的高楼大厦中,户外活动时间严重缩短,生活空间变得狭窄,越来越多的儿童开始出现身体发展上的问题。

儿童由于缺乏运动发生意外的现象越来越多,同时,儿童也缺乏游戏与交往的伙伴,他们的时间被大量各类媒体填补。

基于此,家长们迫切希望孩子们能够深入自然,拓宽活动的空间,增强运动技能,强健身心,从而对森林幼儿园的需求加大。

二、德国森林幼儿园的教育特点(一)实践先行的教育模式森林幼儿园与其他模式不同的是,它在最初并没有理论基础和学术支持,而是由于其实践的风靡带来了理论界对它的关注。

森林幼儿园最初建于丹麦。

一位全职妈妈埃拉法拉陶在带她的学龄前子女和邻居家的儿童在森林里玩耍时发现,在森林中长大的孩子异于传统幼儿园中的儿童。

他们擅长游戏、较少争执、互动频繁、身心平衡、体能更佳。

于是联合周围的父母一起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森林幼儿园。

虽然森林幼儿园在最初并没有特定的教育理念,但它独特的教育方式却与自然教育、人本教育、体验教育、感官教育、开放教育、全人教育等理念不谋而合,甚至堪称其实践的典范。

这种“没有理念”的教育方式反而为其自身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大的灵活性,在实践中充满灵动和活力。

(二)纯粹自然的教育环境森林幼儿园最引人瞩目的特点便是它全户外、纯天然、原生态的教育环境。

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因素,环境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而森林幼儿园将自然环境的教育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森林幼儿园建于森林之中,这里空气新鲜植被丰富,视野开阔行动自由,设施材料安全天然,具有天然的疗愈和保健功效,非常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

此外,森林环境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玩具和原材料,大到树木、泥土、水坑,小到树叶、松果、蠕虫,自然中有生命的无生命的万物都可以成为幼儿观察、研究、操作的对象,成为幼儿好奇、探究、学习的原点。

比起普通幼儿园中常用的现代玩具、电子设备,森林幼儿园带孩子们回归了自然的怀抱,可以让幼儿在与自然环境、自然材料的互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短小灵活的编班方式一个森林幼儿园通常由15~20个2~6岁的孩子组成,配备2名教师、1名助教,有时还会有实习生或家长的加入。

教师接受过专门的户外教育训练,有的国家已经启动了专门的自然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较小的班容量和较高的师幼比有利于教师对每位幼儿给予更及时更高质的关注,也为森林活动的安全性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混龄编班的模式为森林幼儿园的孩子们创造了一个类似家庭的温馨环境。

不同年龄的幼儿像兄弟姐妹一样共同生活和成长,不同年龄间的幼儿能够利用各自的发展特征为彼此提供更丰富的社交经历和角色体验,发挥“儿童教育儿童”的作用,促进良好社会性和积极健康个性的形成。

研究表明,森林教育对自闭症、多动症等特殊需要儿童具有疗愈功效,一些特殊需要儿童的加入也使得森林幼儿园的环境更加融合丰富。

(四)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森林幼儿园的出发点是让儿童在与大自然的互动过程中成长,避免承受过重过多的学业压力和功利目的,这也决定了它们的实践模式是以儿童为中心的。

在森林中,绝大部分的在园时间是儿童自由自在的游戏,少部分时间用于做一些集体性的教学活动,如晨圈、音乐活动、科学活动等。

在幼儿的游戏时间,教师尊重幼儿的选择,由儿童决定一起游戏的伙伴以及游戏的方式内容。

游戏时,教师的主要角色是照看、提供帮助、为幼儿创造任务机会。

如果幼儿没有提出请求,教师不得随意干扰幼儿的活动。

幼儿在森林里自由探索和发挥,他们的选择受到教师的尊重。

在森林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更是他们共同学习的伙伴。

(五)自由开放的教学内容森林幼儿园之所以被称之为森林幼儿园,一方面是因为它建在森林之中,有着纯粹与自然融合的教育环境;还因为它依森林而教,有着原生态的教育内容,其课程和活动具有高度的随机生成性。

因为前一天刚下过雨路上有很多蚯蚓,孩子们好奇地问教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蚯蚓。

于是那天的课程主题就是蚯蚓。

到了蟾蜍繁衍的季节,森林里的蛙鸣格外喧闹,于是当天的课程由此生成――蟾蜍的生命周期。

冬天池塘结冰,孩子们争论冰层下的水草和小鱼是否还活着,一次科学探究活动就这样自然发生。

随着阴晴雨雪天气变换,森林总会为教师和孩子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点子。

在和自然的接触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要去爬树、编织花环、搭建帐篷、采摘果实、堆柴生火、上爬下跳,用野生的原材料“发明”自己的游戏和玩具,甚至拿植物的汁液急救伤口,认识区分有毒无毒的植物……总之,一切活动都是那么自由、开放与大胆。

森林幼儿园不是教教师认为应该教的,而是教孩子渴望教的,教学内容因幼儿与自然环境的互动而自然生发。

(六)支架作用的教师角色森林幼儿园中的教师十分相信幼儿的能力,尊重幼儿的意愿,同时还会为他们的探索提供适宜的支持和帮助。

在森林幼儿园中,幼儿爬树司空见惯,教师不会为此大惊小怪而严厉制止幼儿,相反,他们放任幼儿去爬。

森林幼儿园的教相信:“小朋友爬树,他自己能够爬上去,也一定能够自己爬下来。

如果教师帮助他爬到力所不能及的高度,他自己就没法下来。

”他们鼓励孩子们去爬每棵他们能够自己爬得上的树。

当然,当孩子从树上下不来的时候,教师也被要求一定要给予帮助。

野外活动还离不开“生火”的主题。

尽管要接触“火”这样的“高危物品”,孩子们还是像学习其他安全的东西一样被置于“放任”的状态。

森林幼儿园的教师认为,将孩子放到有一定危险性的环境中,能够促进幼儿建立自己的危险防范意识,从而知道去评估风险、规避不良后果。

“放手让孩子们去,他们反而更小心谨慎了,因为这是考验自己的判断力和自信心的时候了。

”幼儿在森林幼儿园活动的每一步都有教师伴随着,教师不会打断或指责他们的活动,他们只是鼓励和支持。

三、德国森林幼儿园教育模式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一)积极开展充分有效的户外活动森林幼儿园最显而易见的特点莫过于大胆的户外教学方式和日常生活中与大自然的深度交融,这一点对我国的幼儿教育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近几年,由于幼儿园招生规模的扩大,不少幼儿园极尽所能地将现有的园舍占地改建成了用于教学活动的教室,幼儿园内户外活动场地严重受限,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严重削减。

加之,多年来频发的幼儿外出安全问题,幼儿园几乎不主张集体带领幼儿离开幼儿园,外出游览。

这样一来,幼儿仅剩的户外活动可能就是升旗、做操等集体性项目了。

有研究发现,如今的孩子相较于他们的前人花在自然环境中的时间正越来越少。

然而,人与自然是具有天然的联系的,人的发展离不开自然。

“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

”借鉴森林幼儿园,我国幼儿教育应当充分保障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注重开展有效、高质量的户外活动,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去与大自然深入接触,要在做好安全工作的同时,带领幼儿走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引导幼儿从大自然中去学习。

(二)创设基于幼儿实践活动的教学森林幼儿园的教学是基于幼儿实践活动的教学,是从幼儿的经验中生长出来的一种教学。

在森林幼儿园教学内容的设计当中,幼儿无疑起到了主导与引领的作用。

森林幼儿园以原生态的森林、大自然为教室,森林里物种的多样性、大自然阴晴雨雪的变化,使得这个教室里时时刻刻都充满着丰富多变的刺激,从而为生成性教学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在森林幼儿园中,幼儿天性优越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激发,他们在自由开放的活动中会不由自主地在头脑中产生很多问题。

森林幼儿园的学习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师所教的内容都是基于幼儿经验的东西,幼儿学习起来内部动机强,接受起来也很自然、容易。

我国幼儿教师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形式,创造机会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在活动中,带着问题去学习。

(三)坚持教师的支架与辅助作用森林幼儿园教育模式坚信幼儿具有独立行动、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整个森林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具有明显的儿童中心的特征,提倡让儿童自由探索、直观接触、亲自实践、自主完成经验统合。

在森林幼儿园中,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学习伙伴,永远只是在一旁静静地支持与帮助,而不是权威和专制的象征。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教师的角色明确提出了诸如以上的要求,但是在实践中仍存在教师角色定位不准,教师指导能力不足的现象。

教师如何真正地从传统的教师角色中走出来,接纳并有能力指导幼儿的自主性学习仍然是我国幼教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面对童年的室内化趋势,幼儿园的新形式让我们看到了童年曾经的样子,也让我们看到了童年现在可能是的样子――对“儿童的花园”的现代再创造。

诚如福禄贝尔对幼儿园所期待的,这里的生活和教育图景均应该是“儿童的花园”般的存在。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充斥着童年,生存压力提前到孩童,以至于曾经的童年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封闭的围墙、严苛的纪律、沉重的学业压力和缺乏生命活力的身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