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人事]新形势下如何做一个有作为的党员干部

[组织人事]新形势下如何做一个有作为的党员干部

新形势下,领导干部自觉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醒与成熟,自觉置身于规矩之下,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做一个责任与担当兼各的好干部,是一个有作为的党员干部必各的素质。

一、在现实中不断地适应形势

从高处着眼。近年来,自上而下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都是将反思问题、查找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引向常态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更好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用心用力、抓细抓实,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逐步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从细处入手。自中央“八项规定”始,从反对“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到整治“楼堂馆所的豪华”,从清理整治领导干部“走读”、“吃空饷”,再到的发布等,从细处人手对党员干部的管理日趋严格与规范,彰显了我们党一鼓作气抓作风、驰而不息改作风的坚定决心和恒心。自觉置身于纪律规矩之下,以制度管人管事,逐步成为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

从实处做起。多数党员干部能主动适应新常态,调整好心态,以严谨的态度坚守工作岗位,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调整好思路。有激情、想干事,做到用心谋事、主动干事、敢于担当处事,真抓实干、为民务实。调整好定位。深刻理解“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内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要求,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二、在反思中不断地查找问题

要将反思“思想意识”中存在的不足作为前提。目前,有部分党员干部仍抱有侥幸的心理、应付的心态。最根本原因是:学习的认识不够。不重视学习党的理论、不读经典,学习重点抓不住、要点抓不准、思路理不清。学习的热情不足。少数基层党员干部总以工作多、任务重为由,放松学习,不参加集中学习,以干代学,凭经验办事。学习的效果不好。对党的方针政策等缺乏仔细研究,对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缺乏全面理解。

要将反思“从政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关键。当前,“庸、懒、散”现象在镇村党员干部仍然存在。随着工资福利待遇的规范,少数人工作没激情、出勤不出力,节奏不快、办事拖拉。如处理矛盾纠纷不及时,在犹豫不决中错过处理事情的最佳时机,致使小事大事化,大事难事化,难事复杂化。在集体讨论时,

对自己负责的事情不清楚,对具体实施的细节、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缺乏深入地思考和分析,想不出思路、拿不出措施。做事无主见,一天不汇报请示,就无所事事、坐立不安,工作效率低。

要将反思“目标定位”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动力。少数党员干部工作不用心、履职不尽责。面对经济发展、信访稳定、绩效考核等压力,缺少主动作为,习惯于安于现状,办事靠经验,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缺乏开拓性,自感“为官不易”。而一些年轻的党员干部,怕做事不够稳妥影响领导看法,怕解决不了难点问题影响个人发展,怕工作太过高调影响周围评价,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争先意识淡薄,多数人不善于着眼全市找标杆、定目标,工作每年都一样,无特色无起色无创新。

三、在适应中不断地奋发作为

要以学习为前提,做到学有所成。学习是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身免疫力的有效途径。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如何学”的问题。做到学习与工作两不误,学会主动协调,分清轻重缓急,学会见缝插针,把学习当成工作的一部分,养成自学的习惯。二是“学什么”的问题。我认为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既要查缺补漏、重点充电,又要与时俱进、广泛涉猎。三是“怎样用”的问题。对学到的东西,要经常揣摩,真正地理解其含义,在学习中积累知识、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处事中提升综合素质。

要以实干为本职,做到尽责尽力。实干是对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基本要求。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关键在于“求是”。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要有“钉钉子”精神。就是做到一抓到底,如在招商上,就是抓信息、抓签约、抓落户、抓投入、抓产出,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事、要事。二是要有“马上就办”的行动。落实工作要雷厉风行,对于那些急需解决而又能解决的事,要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抓紧落实,用高效率和高质量赢得发展速度。三是要有“敢于担当”的魄力。看准了的事情、定下来的工作,就要坚定不移向前推,既要做到不回避问题,不上交矛盾,又要做到不推卸责任,真抓实干。

要以清廉为保证,把握原则底线。要求别人做到的,党员干部首先要自己做到。做官先树德。作为党员干部,要有德行。强化职业道德,做到以德自立、以德施政、以德服众。做人先严已。算清一笔廉政账,把握住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和原则。绷紧干净干事这根弦,树牢廉政从政这一意识。做事先三思。习总书记谆谆告诫大家: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做事要出于公心、谨慎用权,将日常从政行为置于制度监管之下,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部门和岗位的监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