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浅谈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第247期2013年7月(上)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Total.247July2013(A)浅谈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佴仁娣吉利(广西大学教育学院广西·南宁530004)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19-0033-02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大学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同时对大学素质教育下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以期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创新人才人才培养素质教育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Innova鄄tive Talents//Nai Rendi,Ji Li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crete measur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talents in colleges of the university under the concept of quality education,the innovative talents of university quality education training aspects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are discussed,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innovative talents;talents training;quality education1大学素质教育理念下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1.1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素质教育下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把创新作为核心并进行系统、整体和综合的改革,不仅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方式和习惯,而且同大学素质教育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都应该得到相应的发展。
浅谈高职院校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

的精神 和个 性 ,要有 很 强的批 判性 ,要 敢于 挑 战传 统 。但思 维定 式是极 其 顽 固的 ,所以 要创新 首先 要和 自己的思 维定 式作 斗争 ,要 不断 否定 自己原 来 的知识 ,经验 ,这是 一个 艰难 而痛 苦的过 程 ,需 要坚忍 不拔 的毅 力 。
3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8 9 7 2 . 2 0 1 3 . 0 8 . 1 2 6
浅谈高职院校技能型创新人 才培 养的方法
王 哲
哈 尔滨 金 融 学 院 商 务英 语 系
摘 要 技 能型 创新 人 才的培 养是 当前高职教 育 的主 要 培 养 目标 , 也是 知 识 经 济 发展 的必 然要 求 。 当前 社会 不仅 需要 大批技 能型人 才 ,更 需要 具有 一定 创新 性 的技 能型人 才。 因此 高 职 院校 必 须转 变教 育理 念 ,人 才培 养模 式 , 教 学方 法 ,培 养 出时代 所 需要 的技 能型创 新 人才。 关键 词 技 能型 ;创新 ;高职 院校 ;培 养方 法
( 1 )优化 课程 师资 构 建合 理 的课 程 结构 教 师是 培养 人 才 的 主力 军 ,他 们不 仅 可以以 自己的创新 精神 感 染学 生 ,还 可 以将学 生纳 入 自己 的教学 和 科研 活 动 中 ,直接 培 养学生 的创 新意 识和 创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是 高 等 教 育一 个 重 要 类 型和 组成 部分 ,高职 院校 的人才 培养 目标 多 定位 为 高级技 能 型 。创新是 一 个 民族 赖 以生 存和 发展 的 重要 基础 ,是一 个 民族进 步的 灵 魂 ,是 国家兴 旺 发达 的动 力 ,是 体现 人生 价 值 的 一个重 要方 面 。而技 能型 创新 又是 当今 时 代 的 主 题 ,也 是 知 识 经 济 发 展 的 必 然 要 求 。 因此 ,实施 创新 教育 ,培 养高 素 质的技 能 型 创新 人才 已成为 高职 教育 的神 圣使 命 。
浅谈如何培养充满个性的创新型人才

“ 高等教 育在培 养 民族 创新 精 神 和培 养创 造 性人 才 方 面肩 负 着 特 殊使 命 ” 。我 们 要 在 坚 持 解 放 思 想 、 与 时俱进 的 同时 , 要强化 创新 的教 育 理念 , 更 培养创 新 精神 , 励 冒险 , 鼓 宽容失败 。充分 调动 学生 的创新 积 极性 , 励学 生思 维 的与 众不 同 , 鼓 最大 限度地 开发 学 生 的创 造力 。
20 年第 4期 09 辽 宁 师 专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 6 总 4期 ) JU N LO O IGT A H R O L G S CA CE C SE IIN O R A FHA NN E C E SC L E E(O ILS IN E DTO )
NO. 0D 42 9
国的教育还存在诸 多不利于培养 和发展 学生创造性的因素。本 文欲从 营造氛 围、 激活创造 性思维、 造就充满个性 的创新人才 等方面 分析探讨, 并尝试寻求合理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 : 创新人才 ; 教育观念;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 :6 2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0 8 39 ( 09】4 0 o - 2 G5 A 1 - 88 2 0 0 —0 4- o
突然 出现 的。 ( ) 三 从思 维方式 上 , 创造 性 思维 调 动 了各 种思
、
培 养创造 性思维 是开 发创造 力的关键
创 造 力 的核 心 是创 造性 思 维 , 造 性思 维是 指 创 在创造 性活 动 中所 特有 的 思维 过 程 , 是人 类 在 已有 经验 的基础上 , 某些事 实 中进 一步 找 出新关 系 、 从 寻
一
人 类 自我思 维障碍 限制 的结果 。
创 造性思 维有 几个显 著特征 : ( ) 一 从大 脑 的思维 机能 上 , 造 性 思维 以右脑 创
国企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浅谈国企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摘要】随着知识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人才竞争也向市场化、国际化趋势发展,特别是具有高尖新的创新型人才成为竞争的焦点。
企业的发展进步,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必须拥有一批创新型人才作为支撑。
因此,国企应加大对人才的开发与培养,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发现、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目前国企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企业企业的灵魂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
成功的企业需要创新型人才,呼唤创新型人才。
随着市场化、行业垄断化竞争的加剧,产品、技术、品牌和服务仅是企业运作的因素,而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是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同样,创新也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进步的需要,必须立足实际、拓展视野、培引结合、营造氛围,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企业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
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
具体表现为:⑴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⑵有很强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⑶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拥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⑷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与他人合作或共处;⑸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吃苦耐劳精神。
国企作为国有经济的主体,在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或重要部门处于支配地位,为国家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30余年来,国企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在人才的培养、引进和管理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国企体制机制上的弊端,加之观念相对陈旧,历史遗留问题多等因素,在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员工整体素质较低,人才结构不合理。
国企普遍存在员工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效率较低、专业性不强等特点,且人才结构不合理;员工知识更新缓慢,创新能力不足,主动走向市场、挑战市场的危机意识不强;二是创新能力较弱,难以吸引优秀人才。
科技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后备人才

浅谈科技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后备人才石城初中张亚东科学技术早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国家的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科技实力上. 1987年小平同志提出,“打破常规培养杰出人才”起,创新一直没有离开人们关注的视野。
1994年江总书记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提高创新型能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首要的是加快教育改革,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更是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要位置.石城初中高度关注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思考,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教学活动中将教学与实践研究有机结合,立足于学生的基础教育,注重提升科学素养,致力于培养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在此就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发展,谈几个方面的认识。
一、理解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然而,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我国明确提出创新型人才和创造性人才的概念,但主要是从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角度予以阐释,很少涉及人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个性品质。
而国外并没有明确的提出创新型人才、创造性人才的概念,只有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等外延较窄概念,其实无论是创新,还是创新型人才,大都是历史的概念。
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当今社会立足于现实而又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首先,创新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
其次,创新型人才,必须是真正自由、个性独立的人,而不是工具化、模式化的人。
最后,创新型人才,其视野不能局限于一个地区或者国家,而应该着眼全球,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二、明确怎样来培养创新人才?通过学校课程整体建设,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满足学生对科技知识的学习与科技素养培养的愿望。
浅谈创新型教师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者

管理篇•学校管理创新是人类生存的基石,是知识经济的灵魂。
人类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赖于创新型教师。
何为创新型教师呢?首先,创新型教师应该有很强的人格力量:豁达自信,兴趣广泛,襟怀宽广,热爱真理,志向高远,不拘一格,富有批判精神,锲而不舍,意志力强,能不断超越自我。
其次,创新型教师应该具有先进的教育观:懂得尊重学生人格,实行教学民主,唤醒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超越自我。
最后,创新型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教学艺术:思维敏捷而富于想象,充满理性而富于激情,严谨而不乏幽默感,执著两不乏灵活性。
所以,“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这应该成为所有为人之师者的信条。
但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需要教师在各方面努力,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履行创新教育的职责。
一、教师必须树立人人具有创造力的观念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
教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施者,教师本身具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用什么样的标准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质疑如何处理等都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
在不少人看来,发明创造只是少数名人名家的专利,其实,创造并非神秘莫测,高不可攀,正像陶行知先生所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
我们真的无法预料在课堂上是否坐着将来名扬中外的天才,你的学生也未必能创造出惊世骇俗的成就,但作为教师,都应该树立人人具有创造力的观念,善待每位学生,重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哪怕是十分微弱的思想火花。
须知,学生未来的点滴成就恰恰基于儿时不断闪烁的思想火花。
众所周知的发明家爱迪生,当他坐在鸡蛋上孵小鸡时,又有谁能想到他会成为一生中有2000多项发明创造的发明大王呢?陶行知先生也有这样一段话值得每位教师铭记:“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评估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评估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应对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学校来说,如何构建适合自身情况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旨在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评估进行浅谈。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作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具备以下特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多元化学习和跨学科交叉能力。
因此,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应该着力于以下方面:1. 教育模式:该模式不仅需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掌握,更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2. 教学内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内容,需要打破传统的学科边界、整合相关学科,让学生感受到各个领域的联系,增强学生跨学科的交叉能力。
3. 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大讲堂、研讨会、小组讨论、课程设计与实践等,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深度理解。
4. 教育环境:教育环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教育环境应该注重提供先进的教育设施和技术条件,如多媒体课室、网络资源等,以及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评估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评估,需要重视以下要素:1. 学校的使命与目标:学校的使命和目标需要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构建而设定,贯穿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各方面工作。
2. 资源保障: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的教育资源的投入,包括教师、教学设施、校园文化等方面的支持。
3. 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学校需要加强教师专业化、知识储备和教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创新水平。
4.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潜力: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发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潜力。
学校需要开展以创新为重点的项目实践、社会实践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浅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能将 其 付 诸 实施 ,取 得 新成 果 的人
。
并加强研究。
。 。 。 。
,
综合国内学术
墅观
2 . 4 以成才为 目标 的理念
点, 归纳一下, 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是观念具有高度的并般性。不受传统认知或书本老师的 认知观点所限制。 布受学科限制, 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三是恩维具有灵活性。创新型人才可以轻易摆脱惯性 攒
动地 、 创 造 性 地获 得 知识 , 提高 能力 。
学 生 发挥 主 动性 , 创 造 性 地学 主要 体 现 在学 习的 目的性 、 学
习 的兴 趣 和创 造 性上 。 明确 的学 习 目的 可促 进学 业 进 步 。 改 变学 生学 习 的观 念 体 验 “ 学海无涯乐坐舟” , 以老 师 为 孩 子 王 带领 孩
一
施 新教育 是为了 培养创 新型人 才。 所以 我们引导 学生
成功、 成才既是教育 茸的 , 也是教师的责任 , 学校的任务, 摆 正 考试分数的位置 , 明确我们要培养 布是“ 舜 I 叭花” 而是银杏树 。
3 创新 型 人才 培 养 的基 本模 式
脱原有的思维定势 , 根据不 同的信息修正 自己对向题的认识 具
钱德 芳
甘肃 临潭 7 4 7 5 0 2 )
,
摘要 : 二 十 一世 纪 需要 的是 有创 新 意 识 、 具 有创 新 精神 和 创 新 能 力的人 才。 然 而创 新 意识 和创 新 能 h 并 不是 先 天就 有 的 它 需 要 通 过
后炙 , 宥 目的地培养才能获得 。 教育工作是培养祖 国接 班人的一项 崇高的职业, 决定着祖 国k , - 来的命运的, 所以作为一位人 民教师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育工作是培养祖国接班人的一项崇高的职业,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命运的,所以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能够高瞻远瞩,能够知晓祖国未来的形式,世界的发展趋势,根据未来的需求培养一批与世界接轨的新型人才。
而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对于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我有以下见解:
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首先要有自己的认识,到底怎样的人是创新型人才。
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
从广义上看,创新型人才是专指那些思维敏捷、思想解放、思路超前的人和那些敢想敢闯、敢作敢为、敢试敢冒的人。
也就是那些具有经验、知识、信息,并将其融合运用到实际中,能够对行动目标有效地进行整理、判断、创新的人。
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观念具有高度的开放性。
不受传统认知或书本老师的认知观点所限制,不受学科限制,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2、思维具有灵活性。
创新型人才可以轻易摆脱惯性,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根据不同的信息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3、认识具有新颖性。
创新型人才思想活跃,能够经常提出不同寻常且又可以被人们所接受、认可的观点。
4、人格特征鲜明。
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性,敢于质疑,敢于探究,敢于从想象中探求食物的本质,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清醒的认识。
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创造性思维、敏锐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想象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几方面;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坚持的基本理念
首先需要我们革新教育思想,要清楚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才,该怎么培养。
其次就是评价体系的创新,明确怎样的学生是优秀的学生,怎样的正确的衡量一个学生。
为此,必须
树立教书育人和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重点、以成才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1. 教书育人的理念
创新型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因此,创新教育要把指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放在首位,注重培育学生的爱国、诚信、责任等情操和创业、协作、奉献等意识,加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文艺术教育,培育学生健康优良的人格品质。
这就要求坚持教书育人的理念,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我们教师的第一天职。
2.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是学生。
因此,必须坚持“主体主导”的师生关系,把课堂归还给学生,按照“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和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构建以“个性化学习”为主导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兴趣先导,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潜能。
3. 以创新为重点的理念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基础是实践。
以实践为基础,就是要求我们教育加强实践性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开放的课堂氛围,积极表扬敢于创新敢于发言的学生,鼓励学生质疑并加强研究。
4. 以成才为目标的理念
实施创新教育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
所以我们引导学生成功、成才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师的责任,学校的任务,摆正考试分数的位置,明确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喇叭花”而是银杏树。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创新教育应该是以古为进用,外为中用,是以继承为基础,以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因此,创新型人才培养更加重视以下几种教育模式:
1. 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与自学结合
坚持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
在创新教育中,营造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学;教师发挥主导性,创造性地教。
学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
地学主要体现在学习的目的性、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性上。
明确的学习目的可促进学业进步。
改变学生学习的观念体验“学海无涯乐坐舟”,以老师为孩子王带领孩子们乐学,创造性地学习,以身示范。
这既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本质要求,也是今后从事实际工作的需要。
2. 课内与课外并重、校内与校外结合
课内和课外是学校教育的两种基本形式。
课内教育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
课外教育通过课外活动开展,侧重于知识的应用和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是对课内教育的强化和补充。
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1. 建立先进的创新教育文化
文化观念对人才培养具有非同寻常的影响力。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就创新人才培养而言,传统文化的某些方面对创新教育是有消极影响的。
而创新包含着否定,包含着批判,也蕴含着超越,而追求服从与统一,是对创新的反动。
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必须敢于从价值态度和文化情感上去超越这些阻碍创新教育的传统文化,即需要在大学里建立一个有利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宽松、活跃、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
2. 加强创新教育实践和教学质量监控
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教师为前提,带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教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注意激励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要通过典型引路,鼓励创新,活化教法,引导创新,分析比较,启发创新。
还要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在“模仿”中创新,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特长。
总之,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情,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去努力的探索,只要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我们的创新型教育一定会蓬勃发展,我们祖国将会更美好。